一、如何根据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13、血象:病毒感染初期:WBC(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N(中性粒细胞)多不高。细菌: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种情况: A、WBC升高,N不高; B、WBC正常/稍低,N升高-----多为阴性菌; C、WBC升高,N升高-----多为阳性菌。 血象分类比总数更有意义。 14、机查血象WBC分类与手工差异大,应以手工为更准确。 15、发热伴寒战-----可能系细菌感染。 16、发热伴手足凉------可能是阴性菌感染(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败血症,要警惕shock) 另外,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基于以上"经验",临床操作似"容易",但是对于小儿解剖、生理、免疫等方方面面特殊,血常规又太“常规”了,往往缺乏特异性,儿童疾病又变化多端,传变迅速,我们的生活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可比拟,积习难改(比如随地吐痰吧),所以,原发/继发细菌感染也就多了,要等一些化验结果出来(如病原培养、血清试验,且不说在基层没有相当条件),恐怕要耽误了孩子的病了。SARS早期不也象上感吗?确诊它容易吗?不也少不了抗生素吗?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人们用传统医学不也繁衍生息了吗?所以,用与不用,要辨证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下面从9个方面对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别。 1、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发病的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喷嚏、流涕等卡他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细菌性感染脓痰是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多为细菌性感染。 5、白细胞计数,一般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 6、对有发热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者,可给予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泰诺林等治疗。病毒性感染热势低,一般不超过38.5℃,故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但细菌性感染者热势高,多高于38.5℃,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7、病毒性感染伴随发热时多精神状态还不错,而细菌性感染伴随高热者往往精神状态不佳,嗜睡,疲倦。 8、病毒性感染咽部充血多成鲜红色,明显;细菌性感染则多为暗红色。 9、在治疗上,病毒性感染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往往效果不错,而细菌性感染者常需配合应用对症抗生素,才可有效控制病情! 三、哪种感冒症状才需用抗生素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医学主任劳拉·希克斯博士真诚地告诉大家:“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除非出现4种症状才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 1、发热打寒战。既发烧又怕冷、打寒战是细菌感染的标志性表现。不过,得了流感也可能发烧。如果正处于流感盛行期间,不必急着用抗生素。 2、流黄绿色鼻涕。绿色或黄色鼻涕也是细菌感染特征之一,但病毒感染表现更多样,除了清鼻涕有时也会出现绿色的鼻涕。 3、嗓子红肿。咽喉红肿、咽部黏膜上有白点,这是细菌感染的又一特征。另外,如果除了嗓子疼,没有流鼻涕、打喷嚏等其他感冒症状,很可能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尽快做个咽拭子检查,以便明确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 4、超过一周。病毒性感冒时间太长可能伴发细菌感染,如果感冒症状持续超过7—10天,使用抗生素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大。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是病毒,,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感冒具有良性和自限性的特点,一般1周左右可自愈。 患了感冒后要注意卧床多休息,多饮白开水,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无严重的症状,就没有必要使用药物,。如确需使用药物时,根据对证处理的原则,在众多抗感冒药中选用一种即可。 感冒虽是病毒引起的,但在感冒的治疗中,抗病毒药应用不多,这是因为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目前应用的一些抗病毒药选择性地作用于病毒的能力较差, 减轻感冒症状的作用又不明显,副作用又较多,以至目前在感冒的治疗中抗病毒药应用不多。 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关系密切,口腔中,特别是咽部,常有各种病原菌,但他们一般不危害人体。但当病毒在上呼吸道特别是咽部繁殖引起局部感染发炎时,咽部细胞抵抗力降低,这时某些细菌可能乘势迅速繁殖,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这时就需要果断的使用抗生素治疗。这就是说,根据感冒的病原体是病毒这一本质,一般的感冒没有必要应用抗生素,只有感冒经过适当治疗仍不退,咳嗽、咳浓性痰、白细胞升高或扁桃体化脓等提示出现细菌继发性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根据上呼吸道感染好发致病菌多系球菌的特点, 首先应考虑使用的抗生素为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四、发烧 引起发烧的疾病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原虫、立克次体等八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几乎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会引起发热,比如感冒、艾滋病、疟疾、流脑、SARS等。二是肿瘤引起的发热,尤其是晚期肿瘤会出现发热症状。三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等也会引起发热。 为什麼会发高烧?发烧的原因极多。一般人发烧通常是感染引起的。应该是因为有病毒、细菌等其它会致病的物质进入人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通常是体温)会大量繁殖 导致人生病 人体内的防御系统在消灭他们的时候会把人体用来调节温度的“温度计”的标准调高 所以人体就会升温从而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体在发烧时往往感觉到冷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感冒咳嗽不要滥用抗生素感冒,通常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鼻和咽部有炎症,感冒后一般先会干咳1-2天,此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增加,形成多而稀的痰液。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杯状细胞及黏液腺的分泌继续增多,痰液则变得黏稠,此时呼吸道内形成积痰,这就是患者为何干咳之后会逐渐出现咳浓痰的原因。当咳嗽中带有黄浓痰时,患者可能已经感染了细菌。这个时候是使用抗生素的正确时机。如果同时服用化痰药,祛痰不但可以使呼吸道畅通,而且可以帮助排除集聚在黄浓痰中的大量细菌,使抗生素的效果最大化。患者可选用一些黏液溶解药,使稠厚的痰液溶解,黏度降低后便于咳出。祛痰的同时根据感冒咳嗽的不同原因,对症治疗。比如病毒感冒可结合抗病毒药,合并细菌感染用抗生素。“西医所说的咳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细菌引的感染性咳嗽,一种是非感染性咳嗽。熊教授称,在接诊患者的时候发现,现在不少患者一咳嗽,就大把大把吃的抗生素,认为抗生素能消炎。但是,由病毒感染、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引起的咳嗽却是非感染性咳嗽,非感染性咳嗽吃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反而造成身体的负担。”
与口服剂相比,吸入剂可直接到达吸收或作用部位,并且起效快,同时具有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势,与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等给药方式相比,还具有起效快、疗效佳、费用少、全身不良反应少、给药简便、安全有效等多种优势,因此,吸入治疗已被多国推荐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剂一般可分为定量吸入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两种,其中常用的干粉吸入剂包括准纳器、都保装置、药粉吸入给药器等。虽然操作较简单,但每种吸入剂装置都具有各自的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使用的准确性与疗效存在很大相关性,因此,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自身认知能力与熟练掌握能力。不正确的操作和不注意一些细节不仅可能导致药物未达到作用部位,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甚至还有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常用吸入剂的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 气雾剂的使用要点 1.摘下气雾剂喷嘴的盖子,上下摇晃吸入器。 注意:喷药前,没有摇晃可能导致药物输出剂量减少25%,影响治疗效果。 2.站立位。如果是在床上,则建议上半身要保持直立。 3.然后缓慢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为止。 注意:不要对着吸入装置呼气,以免呼气时带出的水汽挂在吸入装置出口处,在吸入药物时,会导致经过的药物黏在装置上,影响吸入药量! 4.将气雾剂喷嘴放入嘴内,上下嘴唇封住吸嘴,不要漏气。用力吸气的同时按下吸入装置将药物喷出,吸气末屏住呼吸,并将吸嘴从嘴部移开。 注意:吸气时为用力深长的吸气方式,不要用蛮力快速短促的吸气方式,以免影响药物的深入。 5.屏气5~10秒或尽可能长,一般10~20秒,然后呼气,即完成一次用药。 注意:屏气尽可能长更好,但要量力而行,当肺功能很差时不要强求过久屏气,避免“越做越喘”。 都保吸入装置的使用要点 1.都保装置需保持直立,打开外壳。 2.查看剂量指示窗了解剩余药量。 3.首次使用都保吸入装置时,需要进行初始化操作。 初始化操作指的是首次使用,打开外壳后,需要两次来回的正反方向旋转到底的操作。 注意:向一侧旋转到底,再向反方向旋转至底,为一次来回操作。初始化操作就是需要进行这样的两次来回操作,而日常用药只需一次来回操作即可。一支新的都保装置只需做一次初始化操作即可,之后日常使用时,无论间隔了多长时间,均无需再进行初始化操作。 4.日常用药,打开外壳后,保持都保装置直立,握住红色旋柄和都保中间部分,向一方向旋转到底,再向其反方向旋转到底,只要期间(或最后)听到“咔嗒”声就可以吸药。也就是说只做一次来回旋转到底的操作。 注意:不必要纠结是第一次旋转后响“咔嗒”声,还是第二次旋转后响,只要确保在正反方向来回旋转过程中(或旋转到底后)装置有发出“咔嗒”声即可,但不要随意多次来回旋转,因为每次“咔嗒”声说明完成一次装药。虽然随意旋转不会导致药物丢失,但以免因随意旋转导致刻度指示窗显示剩余剂量不断减少,当显示为0时,容易让很多人以为已经用完而弃用,造成浪费。 5.然后对外缓慢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为止。 注意:不要用蛮力呼气,呼气时不得对准装置,以免潮气进入装置内造成粉状药物结块而堵塞螺旋通道。 6.将都保的吸嘴放在嘴内,上下嘴唇封住吸嘴,不要漏气,用力深长地吸气,直至吸气末屏住呼吸,同时将吸嘴从嘴部移开。 7.屏气时间常规为10秒,或尽可能长一些更好,一般10~20秒,然后呼气,即完成一次用药。 8.如果吸力足够,一般吸一次可以吸完一个剂量的药物。如果怀疑吸力不足,无需旋转,可以再重复5~7的步骤即可。 9.如果需要吸第二个剂量则从4~7的步骤再操作一遍。 10.给药完毕后,用干净纸巾擦拭吸嘴,盖上外壳。 准纳器的使用要点 1.查看剂量指示窗了解剩余药量。 2.一只手握住外壳,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向外推动滑动杆至末端位置,此时发出“咔哒声”,准纳器吸嘴处暴露出吸口,说明准纳器已成功打开一个剂量的药物,以备吸入。 3.然后缓慢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为止。 注意:不要用蛮力呼气,同时,要注意呼气时不得对准装置。 4.呼气后不要吸回,而用双唇包住准纳器吸嘴后才用力深长吸气,吸气末屏住呼吸,并将吸入器移开嘴部。 注意:准纳器的吸嘴不宜过深或过浅,大约放至上下牙齿间位置。上下嘴唇封住吸嘴,不要漏气。用力深长地吸气,直至吸气末屏住呼吸,同时将吸嘴从嘴部移开。 5.屏气10秒或尽可能长,一般10~20秒,然后恢复正常呼吸,即完成一次用药。 6.如果吸力足够,一般吸一次可以吸完一个剂量的药物。如果怀疑吸力不足,可以再重复3~5的步骤。 7.如果需要吸第二个剂量则重头再操作一次。 8.给药完毕后,用干净纸巾擦拭吸嘴,向内拨回滑动杆,关闭准纳器。 药粉吸入剂(胶囊)给药器的使用要点 1.临用前,打开药粉专用吸入装置的防尘帽和吸嘴。 2.取药粉胶囊1粒放入专用吸入器的刺孔槽内,然后盖上吸嘴,听到“咔嗒”声即可。 注意:此胶囊仅供吸入用,不得口服。 3.用手指揿压刺孔按扭。 4.然后对外缓慢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为止。 5.呼气后不要吸回,而用双唇紧紧包住吸入器的吸嘴后才用力深长吸气,吸气末屏住呼吸,并将吸入器移开嘴部。 注意:有效的吸力可听到胶囊的震动声。 6.如果吸力足够,一般吸一次可以吸完一个胶囊剂量的药物。如果怀疑吸力不足,可以再重复4~5的步骤。 7.用药完后,打开吸嘴,倒出用过的胶囊,关闭吸嘴,用干净纸巾擦拭吸嘴,然后盖上防尘盖。 注意:可以检查倒出用过的胶囊以确定药粉是否已吸完。 所有吸入装置的使用均应注意 1.吸入药物前,先缓慢地深深地呼气,尽量呼出肺内全部气体,以便有更深长的吸气。 2.不可对着吸嘴呼气,以免药物受潮或使经过的药物黏在装置上,降低吸入药量。 3.保持上半身直立,头部在吸药时可以适度仰头,更有利于打开气道,让药物更顺利吸入。 4.用双唇紧紧包住吸嘴,用力且深长的吸入药物,使药物有充足的时间到达肺部并均匀沉积在肺组织 。 5.吸药时,一口气应为顺畅、平稳、持续、深长的吸入,即采用有力且深长的吸气,而不是快速蛮力或断续的猛吸。 6.吸气结束后,立刻将吸嘴移开嘴部,以免药物受潮。 7. 吸药完屏气时心里默数001,002,003……005~010,再缓慢恢复呼气。 8.用干净纸巾擦拭吸嘴,严禁用水或其他液体擦拭吸嘴,以免药物受潮。 9.使用药物结束后必须要漱口数遍(最好是左右、上下、咽喉内打转这三个动作分别三次,尤其是含激素类药物时),漱液吐出。漱口不仅是避免引起刺激性咳嗽,更主要的是避免因有部分药物停留在口腔、咽喉内而引起黏膜糜烂、真菌感染、声音沙哑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我国慢阻肺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研究调查,目前我国已有1亿慢阻肺患者。慢阻肺疾病后期患者会出现双下肢水肿、心慌等症状,可能有合并肺心病的情况。那么,慢阻肺与肺心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首先,慢阻肺与肺心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1.慢阻肺是什么?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和(或)疾病危险因素接触史时,应考虑慢阻肺。慢性咳嗽、咳痰常先于气流受限存在,但不是所有具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都会发展为慢阻肺。要明确诊断慢阻肺,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2.肺心病是什么?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2)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其次,慢阻肺与肺心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肺心病是在咳嗽、咳痰、胸闷憋喘等症状基础上,患者出现活动后气短、心悸、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水肿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按之可凹陷,轻者仅见于足背、踝部,甚者可见于下肢,或腰背、颜面部水肿。而慢阻肺是引起肺心病最常见的原因。 所以,慢阻肺患者平时应注意下肢有无水肿,并及时行相关检查明确有无肺心病。
过敏性咳嗽,又叫变应性咳嗽(AC)。到目前为止,对于变应性咳嗽(AC),全世界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所以,我们天天说的过敏性咳嗽,其实是根据大概情况猜出来的。 大概情况是这样: 临床上某些某些咳嗽患者,具有特应质,痰嗜酸粒细胞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有效,将此类咳嗽定义为变应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变应性咳嗽)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及清晨出现发作性咳嗽,运动后加剧。 2、临床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等),或长期服用抗生素(消炎药)无效。 3、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等)可使咳嗽症状缓解。 4、有个人过敏史(婴儿湿疹、荨麻疹、对某些食物过敏)及家族过敏史(爸妈及亲戚有过敏性鼻炎等)。 5、在表现为咳嗽性哮喘的成人中,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者年龄大于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而在儿童时期,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甚至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先兆。 6、多有较明确的家族过敏史或有其他部位的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7、发作大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 8、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常在运动,吸入冷空气,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在夜间或凌晨加剧,体检时无哮鸣音,肺功能损害介于正常人与典型哮喘之间,皮肤过敏原试验可以阳性。 9、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当出现阳性反应时,可以出现类似发病时的刺激性咳嗽,提示气道高反应性的存在;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试验阳性。 10、一般的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用抗组胺药,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 11、接触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时咳嗽加重,比如靠近宠物时,接触床尘、冷空气、烟雾、化学物品的气味时。 过敏性咳嗽是儿童过敏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相对较重的一种,临床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从而导致了抗生素等大量药物的滥用。因此,如患儿长期反复咳嗽,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谨防过敏性咳嗽。
“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就是俗话说的“发热抽风”,是儿科常见的急诊之一。热性惊厥是发热引起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临床发作时表现为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抽搐,少数可呈现强直性或局限性抽搐。大多数因为惊厥来到急诊室的患儿多为热性惊厥或已知惊厥性疾病的加剧。常见于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部分患儿有家族史。由于发作突然,一般毫无征兆,情况紧急,家长面临这种情况常常心急如焚而又手足失措,许多家长应该一定想知道热性惊厥发作时如何做。 热性惊厥症状 (1)发病年龄在8个月~6岁; (2)多发生于病初2小时内,体温急骤高热(39.0~40.0℃以上)时; (3)孩子发生惊厥的表现为:呼之不应、阵发性四肢或面部抽动,多伴有两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惊厥发作特点为:全身性大发作抽搐,伴意识丧失和面色发绀,持续数分钟,可自行停止,发作后神志短时间转清醒; (4)既往体格和智力发育正常,有些有家族遗传史。 2.体征 (1)发作时肌张力增高,神志不清,发作后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肌力和肌张力正常; (2)抽搐后神志恢复,面色红,心率呼吸加快。 热性惊厥时,家属该如何做? 惊厥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惊厥持续状态,家属面临孩子这种状态时多惊慌失措,当孩子抽搐发作时,家属应: (1)将孩子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立即使孩子侧身俯卧,头向后仰,下巴向前突,不用枕头。切忌不能在惊厥发作时给小孩喂药,有窒息风险;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用手绢或小毛巾清除患儿口、鼻中分泌物,也可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切记不能用家长的手指; (3)控制惊厥。用手指捏按患儿人中2-3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降温。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合并物理降温; (5)及时就医。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当小孩意识丧失,抽搐时家长不要着急送往医院,而是等孩子恢复意识后送往医院,即使孩子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行进一步治疗。 如何预防孩子热性惊厥发作? 一般简单型的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健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如果孩子反复抽搐发作对大脑有很大损害,所以要避免反复惊厥引起的脑损伤致智力障碍。 (1)尽量避免发热因素。平时多进行户外运动,使孩子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但也应该注意气温改变,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2)注意合理的饮食配置,均衡饮食,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强孩子身体体质; (3)一旦发热要尽快将体温控制38℃以下,对于既往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孩子,当孩子发热38℃时即可以给他服用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合并应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办法; (4)诊断为复杂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上升时即可服用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预防。
我从事儿科临床近20年了,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有责任,有必要向各位家长讲一下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 1、孩子生病的时候,孩子发烧可能是最让家长着急的,发烧之后怎么处理比较好一点? 婴幼儿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 我教家长从容应对宝宝发热。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低热,体温介于37~38.5℃之间,对身体危害不大,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故不必采取特别的降温退热措施。但中度发热(体温38.5~39℃)及高热(体温超过39℃)若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故须采取措施,应及早到医院诊治,细心护理。 发烧首选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可以用冰袋冷敷颈部、温水擦大血管的地方,如腋下、大腿根;散发降温,再有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这样可以很快地降下温来。 如果温度不降或者超过39度以后就应该警惕,特别是父母有高热惊厥史者。因为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是很好,高烧特别容易引起抽风、惊厥,烧太高,对孩子的大脑是有影响的。所以,一般超过38.5度就需要给孩子服一些退烧的药,服退烧药一定要看药的说明,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定要掌握好剂量,还有服药的时间,时间不能间隔得太近。 另外,还有一点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抗菌素不要乱用,因为呼吸道的感染,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除非是有一些病毒感染以后,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所以不要滥用抗菌素,或者是频繁地更换抗菌素,因为一种抗菌素有效,最少也得三天以上。 很多家长有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只要一发烧、咳嗽就特别着急,当然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一用完药就期待体温就下降,症状就消失,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是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病毒性感染需要一个时间,发烧一般3—4天,病程一般都是7到10天,这是最少的,肺炎要10到15天的病程。所以,做家长的不要太着急,比如上午去医院没看好,下午又去医院再找一个医生,又开一种药,这样频繁地换药劳民伤财,孩子反而因为频繁用药,对药有抗药性。这一点要提醒家长,我们主要是在孩子病的时候好好护理,必须及时的喝水、喂药。 对发热患儿,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忌: (1)忌门窗紧闭,衣着过多。门窗紧闭,不利空气流通,衣着过多,有碍热的散发与蒸发,均对退热无益。 (2)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 (3)忌退热过快。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 2、冬季有怎样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冬天到来,孩子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方面孩子穿衣问题:我们北方地区,室内有暖气很暖和,出门很冷,室内和室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从医学上来讲,穿衣服要适中,不要穿得过多,因为小婴儿生长产热、幼儿好动是天性,孩子穿得过多一活动马上就出汗。出汗以后,稍微有点冷风一吹就容易生病。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穿的衣服比大人穿得要少。 再上幼儿园的孩子,尽量给孩子穿比较好穿脱的衣服,不要穿的太多,不要穿得太复杂了。因为在幼儿园要便于穿和脱,出门的时候套上外套,进屋时就脱了。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大汗淋漓,出来空气一吹就容易感冒。这样老师家长注意不要在孩子身上有汗的状况下突然到室外。 季节交替的时候,温差比较大,因此,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冻着,就给孩子穿得过多,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失去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古语说:捂春凉秋有道理。 第二方面注意宝宝吃喝睡问题:冬季因为天冷,宝宝吃的东西,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高热量的蛋白质,可以增强他的抵抗力。多吃肉、鱼类及豆制品,多喝骨头汤。同时也要注意补充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吃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 ,如大枣、猕猴桃、香蕉。维生素C有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应多饮水,婴幼儿代谢旺盛,需要水量大再加上天气干燥,特别室内有暖气更应该多喝水。另外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 第三方面要注意锻炼孩子,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能力很关键。从夏天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注意训练孩子适应温度的变化,增强调节能力。比如从夏天开始,洗澡水稍微凉一点,增加户外活动,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小婴儿应该多阳光浴、空气浴、水浴。让小宝贝多趴趴,哭哭,新生儿时期开始练习爬行,游泳锻炼,不要捂盖过多;幼儿应该加强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加强体格锻炼,进行呼吸道冷空气刺激及耐寒锻炼。尤其是耐寒锻炼,平时不宜穿太多,大点幼儿清晨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最好不要让幼儿戴帽子、口罩,若能坚持,绝对对幼儿身体是有益; 第四方面应注意室内的通风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每天白天要注意开窗通气,这样空气流通不容易感冒。儿童的房间一定得开窗通风,父母不要怕孩子吹风就会着凉,其实,闭塞房间中的污浊空气对孩子的健康更不利。 第五小的婴儿,在特别冷的时候不要出去,在中午有太阳了,天气比较暖和再带着出去玩,这是一方面。再有,孩子在冬季最好不要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像公共场所,人比较多,细菌病毒特别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尽量少带宝宝去公共的场所。 第六外出工作的父母,回家应该先要洗脸、洗手、漱漱口,再去抱孩子,以免把外面的病菌带回家传染给宝宝。若母亲感冒,在护理婴幼儿时,最好戴上口罩,以免传染给孩子。 第七如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有些孩子刚开始可能老是感冒、发烧,慢慢就会发生肺炎或诱发哮喘。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冬季适当补充一点维生素A和D也是有效的。因为维生素A对粘膜的修复、保护有作用。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铁、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抵抗力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一些。 总之:要预防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父母要做的并不是去给孩子买些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更重要的是做好护理工作和更改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宝宝晚上睡不好觉是咋回事?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睡眠规律。因为年龄越小,睡眠的周期越短,很小的婴儿,睡眠周期就60分钟,这个过程有浅睡、深睡,很多家长孩子稍微有一点动就过分去关照他、关注他,去抱他、拍他,其实如果你不管他,他又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了。所以,不要过分地去干扰孩子的睡眠。 睡不好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找什么原因造成睡不好觉。1,孩子睡觉的环境,象屋里太热、太冷,2,床铺不舒服、被褥不舒服,也可能睡不好觉。3,晚上吃得过饱,或者是饿了,都可以让他睡眠不安。4,特别小的宝宝,白天睡多了,睡颠倒了也可能。5,像尿布湿、大便了。6,一些疾病,也可以睡不好,比如像缺钙、佝瘘病也会睡眠不安,当然还有易惊、多汗、夜啼。再有些孩子吃得不舒服,肚子疼等等。7,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临睡前特别兴奋,可能晚上睡眠就差。8,太吵闹如有的时候家长晚上睡得很晚,看电视,这都会影响宝宝的休息。 家长首先要自己看一看,宝宝可能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解决不了,你就带着宝宝去找儿科医生,让他帮助你来查明原因,来纠正。所以,睡眠不好的原因很多很多,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是什么问题造成睡眠不好。 有条件的家庭晚上可以在睡觉之前洗个澡,按摩按摩,让他睡得好一些。宝宝最好有一个单独的小床,不要跟大人在一起睡。很多都是宝宝跟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这样宝宝容易睡眠不安,最好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小床。睡觉的时候不要老去拍他、抱他、摇晃他,让他自己入睡。 4、婴幼儿有时不爱吃饭,偏食怎么办?能给他吃消食片吗? 首先要看这个孩子是什么原因不爱吃饭。每个孩子年龄不一样,生长速度不一样,身体需要的营养数量并不是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的胃口和大小是不一样的。 我们判断孩子是不是吃得够了,主要是判断他的生长发育状况,如果他的身高、体重都长得很好,都正常,身体也很健康就没有问题,这个食量就够了。如果是喂得太多,塞得很多。特别是要给他吃很多蛋白质的东西,肉吃了、虾吃了,家长就很高兴,觉得他吃得很好。结果主食搭配得很不好,因为需要碳水化合物来供能,必须在碳水化合物充足情况下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才能被身体所利用,才能长在身上变成肉。有的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多吃,所以有的孩子看到饭特别反感,不愿意吃。造成负面影响,一个是宝宝不爱吃饭了,再就如积食了,更容易生病。孩子饿了吃饭是本能,不能强迫,吃多少应该由孩子来决定,再小宝宝不知什么好吃,什么不能吃,吃什么东西怎样搭配,应该由父母来决定,所以宝宝偏食不应怪宝宝。 很多家长总用消食片解决问题,一段时间积食了,吃消食片可能就缓解了。是药就有三分毒,我们不要随便地滥用药,而且吃得过多,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在我们真正发现问题的时候吃一点是会有帮助,但是不要把它作为一种常规。
由于对健康影响很大,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一般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日晨起后的平均血压测量值高于140/90毫米汞柱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病。积极预防高血压,对身体的健康尤为重要。 高血压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三餐: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不吃甜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粉、蛋清等。 2、低盐: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3、高钾: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鱼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高血压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 1、气温骤降时:高血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强,而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明显上升。在临床上每当寒流过境、天气降温之时,便是脑溢血的多发之日。因此在冬春季节,高血压忠者要做好防寒保暖。 2、不及时服药时:被查出高血压时,如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如在心脏疾病方面,会发生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在脑方面会发生脑卒中、脑栓塞、脑出血等。因此不能以为自己得了高血压,但无不适症状,就可以不服药,不治疗。 3、极度兴奋时: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人在愤怒、悲伤、恐惧或大喜时,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心率加速,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着急,而且在看那些场面惊险、情节紧张的打斗片、警匪片、恐怖片时,以及在麻将桌上“战斗时”都要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激动,以防乐极生悲。 4、清晨6—9时:清晨,人刚在梦乡醒来,体内元气尚未完全恢复,血压、体温也较低,血流缓慢,此时体内水分缺乏,致使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强,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出血性脑中风。老年人在睡前和晨起后若能适当地喝些开水、牛奶,对预防脑血栓形成十分有益。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和潜在风险都非常大。所以,如何正确的控制血压至关重要。除了按照医生指导的药物治疗,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同样重要。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6、争取晚上少喝水。
锌是小儿重要的微量元素。锌与免疫功能和腹泻期间肠上皮修复有关。腹泻时锌从肠道大量丢失,使原有缺锌加重。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和持续性腹泻患儿,与安慰剂相比较,补锌使患儿康复明显加快,腹泻病程缩短 20%,而且补锌的疗效在不同年龄和营养状况的患儿中无明显差异。 所有腹泻病患儿(急性、持续性或血便)在腹泻开始后都要补锌。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立即给予补锌治疗。6 个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含元素锌 20 mg,6 个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 10 mg,共 10 ~14 天。元素锌 20 mg 相当于硫酸锌 100 mg,葡萄糖酸锌 140 mg
【摘要】 目的 观察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150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均服用消积止痛汤,15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结论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消积止痛汤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在儿科门诊逐渐增多。幼儿及儿童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仅是高热时往往伴腹痛,以往临床主要考虑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现由于高分辨率超声仪的广泛应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且相关报道较少。为此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5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图像、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旨在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体会。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人,共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大便秘结,无发热、腹泻。查体: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脐周有压痛。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约72 %的患儿曾有腹痛病史,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高热腹痛剧烈的患儿进行血常规化验,显示13 %的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45 %中性粒细胞升高。 1.2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 mhz。取仰卧位,扫查顺序依次为右侧腹、脐周、左侧腹,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观察并记录淋巴结位置、大小、回声、形态、长短轴比值(l/s值),并以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确认。结果显示:150例患儿皆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未见单发。淋巴结体积最大约24 mm×9 mm×9 mm,最小约7 mm×5 mm×5 mm。淋巴结长径5~10 mm 26例,占17 %;11~20 mm 118例,占79 %;>20 mm 6例,占4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现为低回团,结构清晰,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流灌注。 2治疗方法 方用消积止痛汤:木香5 g、槟榔10 g、陈皮3 g、枳壳5 g、茯苓10 g、白术5 g、蒲公英10 g、鸡内金5 g、白芍10 g、甘草3 g。临证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咳嗽加杏仁、浙贝母止咳化痰;大便秘结加葶苈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纳差加麦芽、谷芽消食健胃。配合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以化积消食导滞,清热解毒口服液以清脏腑热毒。15 d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b超复查结果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150例中,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 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系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当身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毒素、细菌等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该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成为阻止病变扩散的直接屏障,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但该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检查手段,往往不能明确诊断,临床上只能对症处理,故导致该病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观察,笔者体会有以下情况应考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腹痛多位于脐周,为阵发性、痉挛性痛,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腹部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 祖国医学一般将腹痛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湿阻型、气虚型、伤食积滞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于邪气侵犯肠道,痰湿内阻中焦,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方用自拟消积止痛汤行气导滞、消积止痛。方中木香行气止痛;槟榔下气导滞,二者合用,理气止痛、攻下积滞,共为君药。臣以枳壳行气化滞;陈皮理气和胃、健脾燥湿;茯苓、白术健脾和中;白芍柔肝止痛。佐以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鸡内金消食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笔者建议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后应门诊随访。此外,减少本病的发生关键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等生活习惯,同时要增强自身机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