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临床表现多样,有20种以上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症状体征较轻,预后较好;有时会有一过性晕厥,醒后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也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头晕、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表现。严重的病人也可出现感觉障碍、言语含糊或失语、偏瘫、眼球麻痹或面瘫。 (1)腔隙性脑梗塞形成的原因: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由于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主要是大脑动脉的深支闭塞所致的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的小梗塞灶,直径小于20mm。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病、脑动脉血栓和动脉硬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其它如高龄、动脉炎、冠心病、颈椎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也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2)腔隙性脑梗塞需要哪些检查?头颅CT检查是最快捷方便的,但脑CT扫描时产生较多骨性伪影而不能明确诊断(图1)。故核磁共振(MRI)因分辨力高,能检出更小的病灶(图2-3)。鉴于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与颅底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应进行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脑电地形图,以及颈椎X线片,心电图,心超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以便对因、对症治疗。 (3)隙性脑梗塞有哪些危害?对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如不积极治疗,脑梗死可能随时发生。初次发病、梗死灶较小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也有部分病人出现失眠多梦、心情郁闷烦躁、食欲减退、甚至焦虑反应。而丘脑、枕叶、脑干的腔隙灶、较大或多发的腔隙性脑梗死的部分病例,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4)腔隙性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本病预后多数良好,病后2~3个月明显恢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强调加强病因治疗,预防再次发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酒, 适当体育锻炼等。若遗留症状,则应住院进行抗凝治疗,血液稀释、高压氧治疗以及康复治疗。 转载至李志清脑血管病工作室
小脑位于人体枕骨内部,即大脑后部,其两侧和上方与大脑相邻,前方紧贴脑干。如果发生小脑出血,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性、协调性会受到影响,导致患者难以完成肢体的精细动作。同时,小脑出血还有可能损伤大脑,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小脑主要是掌管平衡的区域,一般损伤后可能伴有协调和平衡障碍,导致步态不稳,肢体运动障碍。恢复期主要帮助病人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那么,该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呢?如何预防小脑出血呢? 小脑出血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小脑被破坏后不可逆转,但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恢复部分运动能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小脑出血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1.术后早期的床旁康复训练:患者在病床上的时候,应尽量每2小时翻1次身,以预防肌肉痉挛和压疮;患者家属应帮助患者按摩肌肉,防止形成下肢血栓。 2.术后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术后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方法很多,比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转移训练、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 (1)关节活动度训练:进行关节的被动或主动训练,以预防关节挛缩,需要训练的关节包括颈部关节、肩肘腕指关节、髋膝踝趾关节等,训练内容包括伸屈运动、内外旋运动等。每个关节在每个方向上训练5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即可。 (2)肌力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借助小沙袋、弹力带等简便康复器具对肌肉进行训练。肌力训练需要逐步增加运动量,每天可反复多次练习,注意不可盲目用力,以免损伤肌肉。 (3)转移训练:患者家属可帮助患者进行床到轮椅、轮椅到床的转移训练,以增强患者的体位转换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摔倒。 (4)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包括坐位、站位下的静态平衡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例如坐位动态重心转移训练,即将身体缓慢前倾,当上肢快失去平衡时将身体恢复至原位,然后按照同样方法进行后仰、左右侧屈的训练。患者在每个方向上训练1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即可。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进行独立穿衣、如厕、自我修饰、上下楼梯等训练,以提高自理能力;同时进行一些职业能力的训练,如写字、操作电脑等,为重返社会做好准备。 除康复训练外,患者还要谨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构音障碍治疗,如呼吸训练和发音训练;心理治疗等。 如何预防小脑出血? 除了某些疾病,比如先天小脑动静脉畸形等外,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也可能导致小脑血管和其他脑血管破裂,进而引起小脑出血,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小脑出血呢? 1.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 2.如果患有小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应尽快接受治疗。 3.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急躁、紧张等。 4.避免过度疲劳。 5.保证健康饮食,少吃过咸食物,同时应尽量少抽烟、少饮酒。 转至李志清脑血管病工作室
1、坚持定时定量按医嘱口服降压药; 2、每日监测血压,一般早9点,下午4点,睡前测三次(水银血压计是最准确仪器),如果多次测血压偏高或者偏低,应该到医院就诊,咨询医生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或则种类; 3、饮食应以低脂、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为主,进食应细嚼慢咽,不要过快,三餐不要过于饱胀(7、8成饱比较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如有糖尿病、禁忌较甜食物)禁忌烟酒,保持大小便通常; 4、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度锻炼(禁忌剧烈运动);保持乐观、平和心态,保持愉悦心情。 5、如病后有肢体偏瘫,家人应辅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发生,并可辅助中医针灸治疗,如病人有语言功能障碍,家人应多与病人交流,教病人发音,说话,像教幼儿说话一样,要有耐心;家人要多陪伴、关心病人,让病人建立康复的信心; 6、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半年定期到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