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会因为各种躯体不适去就医,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找到相应的科室和专家,比如:头痛看神经科或精神科,胸痛看心内科或呼吸科,肚子疼看消化科或泌尿科,四肢关节痛看骨科或风湿免疫科等等。然而,近年来各个科室均出现了这样的一群病人,他们确实出现了相应部位或器官的不适,但各种检查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这时候专家往往会推荐他们去看精神科,他们往往会质疑医生的判断,即便去了精神科就诊,他们对于精神科医生的诊疗也抱有极大的怀疑态度。于是,这就导致他们四处求医问药,从而出现了一批逛医院和逛医生的特殊群体。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我们对医学的认知早已发生了改变,早在1977年美国就有学者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医学模式,就是说我们人类的任何疾病都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找到病因。有的病在自己身上,有的病在自己脑子里,有的病在周围的环境,有的病在人际关系等等。人体与外界存在实时的信息交互,一个声音就可能导致心跳加速,一种气味就可以导致唾液分泌等等。信息的流动和传递极其复杂,令人难以捕捉,人体每一次生理病理反应都是内外信息交互的反应。对于每一个症状的出现,绝不是单一的病理改变,也绝不是只依赖于仪器设备的物理检查,还应该有医生详细的心理问诊,只有多种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才能找到相对客观而准确的病因。当然,一个病症很有可能存在多种病因的交互影响,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干预的可能。人不是机器,更不是简单的各个零部件的组合,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到心理和生理的作用,考虑到有和无的影响。因此,心身医学的概念在医疗界逐渐被人所熟知,这不仅是心身一元论,也是一种整体的医疗观。对于罹患躯体疾病的患者,他们往往伴随情绪和认知的改变,后者或促进或抑制躯体疾病的康复,所以对于这类人群需要心理干预。对于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他们往往伴随各种躯体不适,后者也会影响精神康复,他们也需要心理干预。所以,看精神科或心理科本是常态,毋须排斥;相反,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接受心理治疗。在时代的呼唤下,心身医学科也运营而生,目前临床上的心身医学科主要关注的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和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障碍等等,这属于狭义的心身医学范畴,而广义的心身医学应该是涵盖全人类的心身健康,它是一种大医学理念,而不应该是一个临床科室。我倡导大家把心身医学科医生作为自己的初诊医生或导诊医生,先给患者做个基础性和全方位的医学检查,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下一步的诊疗方案。心身医学科医生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不负所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进步,更好的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抑郁症,一个陌生的疾病,近年来却成了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流行病。自杀,一个貌似离我们很遥远的行为,近年来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有人说是因为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而且抑郁症相关的自杀又是一件令人震惊的新闻,所以很容易引起网友们关注。真的是这样吗?然而就在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自贡市农业局某员工就自杀身亡了,年仅二十八岁,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据我们专业人士了解,还有不少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为此感到羡慕,甚至是向往的,他们正在自杀的路上。这里是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我是心身医学二科主任刘波医生。抑郁症是心身医学科最常见的心身疾病,无论在门诊还是住院部,我们诊治过大量的涵盖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的抑郁症。抑郁症的朋友一般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找不到乐趣,精力下降,动力不足等。不同程度地伴有失眠、食欲下降、性欲减退、头昏、头痛、心慌、胸闷、气紧、乏力等躯体症状。患者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存在有自卑、自责、自罪等想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思维障碍,进而患者出现无助、无望、无价值等想法,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不能赋予生活的意义。这次自杀事件的当事人在其新浪微博网名“燕归来a”上就留言道“我已经受不了这种毫无希望的人生了”。可见当事人已经非常绝望,对未来完全看不到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患者往往会产生足够的勇气去完成自杀,自杀对于此刻的他们来说是一种向往,也是一种解脱。然而,对于家人,对于社会呢?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不仅仅为自己而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会产生无形的相互影响。调查研究发现,情绪和行为具有感染性,也具有传染性。那么自杀也不例外,自杀行为对与自杀者关系紧密的人群影响较大,甚至产生模仿行为,这就是著名的“维特效应”。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自杀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大肆渲染。结果从当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时内,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其中5人不治,当月香港共有131宗自杀身亡个案,较3月份增加32%。有几名死者留下遗书,清楚写明其自杀与张国荣轻生有关。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抑郁症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对精神卫生领域都倍加关注。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其中改良电休克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抑郁症治疗效果好,可以快速改善抑郁情绪,当抑郁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自杀率就会明显的下降。在抑郁症稳定期,我们还需要长期做心理治疗以及各种物理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进而改善患者负性思维模式,改变其生活和行为模式,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状态,甚至可以达到痊愈的状态。 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精神症状、焦虑、抑郁、失眠、强迫、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问题的患者或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是心身疾病二科(中西医结合科)刘波主任,我科所有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科室联系电话:0813-5532406,0813-5532589。
大家好,这里是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我是心身二科主任刘波医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发病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它已经成为了21世纪全球疾病负担第三位的疾病,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所以抑郁症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高度关注。抑郁症的起病因素非常复杂,几乎没有年龄、性别、性格特征、文化背景、职业类别等因素的限制,换句话说,抑郁症可以攻击任何人。那么我们如何早期识别抑郁症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一般情况下持续超过两周就有诊断意义。患者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体验不到乐趣,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不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说话,甚至不愿意料理个人卫生,表现为极度的懒散,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动力。常常伴有消极悲观的想法,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拖累了家人,感到自责;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常常想自杀;患者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过去一无是处,现在一塌糊涂,未来一片渺茫。同时伴随有各种躯体症状,比如乏力、疼痛等,食欲下降,消瘦,睡眠差,性欲减退等等。在临床上,我们依据患者表现出上述症状的多少以及严重程度,把抑郁症划分为轻、中、重度三类,轻、中度抑郁往往伴有躯体不适症状,重度抑郁往往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存在严重的自杀观念和行为。所以我们最好能在轻度抑郁的时候就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展和加重。对于轻度抑郁症,我们首选心理治疗,如果病情加重,治疗无效,可以给与药物治疗。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抑郁症,心理治疗都应该贯穿整个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因为心理治疗在疾病早期可以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状,在治疗期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在康复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切记不能只靠药物治疗,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长期服药也会导致不必要的对心肝肾的损害。那么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我们还有各种有效的物理治疗,也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比如我们的经颅磁刺激治疗、MECT(改良电抽搐治疗)、体育锻炼等。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中医中药治疗抑郁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抗抑郁治疗效果,减少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总的来说,抑郁症起病原因个体差异大,治疗也得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要因人而异,既体现综合治疗,又突出重点治疗,比如说有的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有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有的患者则以物理治疗为主,但每一位患者都应该结合三种治疗方法,综合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
各位朋友,好久不见,我是刘波医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在精神科患者治疗中什么更为重要?我从事精神科工作10年了,见过也主诊过不少精神科患者,我有着自己的看法,在此与大家分享。目前精神科的治疗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也配合各种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患者的预后大体有这么几种情况,少数患者完全治愈,少数患者疗效不满意,绝大多数患者精神症状可以得到控制,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然而,长期服药的副作用问题是很多患者关心和担心的问题,常见副作用有:呆滞、思睡、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肥胖、月经紊乱、泌乳、血脂和血糖异常等。有很多患者因不能接受副作用而选择不吃药,所以其精神症状控制得不好。然而,患者家属和主管医生又不能接受其病态的精神症状,这样就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但很多时候都以家属和主管医生获胜告终,这似乎也反应了我们的患者还是弱势群体。那么如何让患者心甘情愿接受治疗和减少药物副作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我们要明白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患者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恢复其社会功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如果我们执着于控制其精神症状,往往需要加大药物剂量,同时也增加了药物副作用,结果往往是精神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其社会功能并没有改善,有的甚至加重,反而变得更加地退缩和懒散。所以,我们治疗须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让患者恢复自知力,就是让其清楚地知道哪些表现是异常,我们该如何应对。比如:患者出现了幻听,患者能清楚地知道是幻听,是虚假的知觉体验,那么我们就无需受幻听的影响。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带着症状生活也是很好的选择,那么患者就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吃药,吃多少的药,从而避免了服用过多的药物,也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然而,让患者恢复自知力,其实并不那么容易,临床上很多患者精神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自知力仍然没有恢复,这是一种很糟糕的现象,这样的患者一直处于被动的治疗状态,很容易造成自行停药和病情复发。其实自知力的恢复,不能仅仅依赖药物治疗,还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以及各种物理治疗。临床上也有不少的患者,始终存在有精神症状,但患者清楚地知道哪些是精神症状,患者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患者能自主决定到底吃不吃药,何时吃药,吃多少等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重患者自知力的恢复,而不是纠缠其还有没有精神症状。此为个人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精神症状、焦虑、抑郁、失眠、强迫、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问题的患者或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是心身疾病二科(中西医结合科)刘波主任,我科所有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科室联系电话:0813-5532406,0813-5532589。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也是每个病友都很关心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副作用太大,损害健康,往往不能接受或不能承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体验。对医生而言,药物副作用太大,病友治疗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有很多病友就会要求说:“医生,我要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医生,给我用好药,副作用小的药,贵一点都没关系”等等。其实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副作用大小与药物价格也没有必然的关系。不管选择什么治疗方案,都不可能回避治疗的副作用;不管用多贵的药物,药物副作用也是因人而异;所以这些都不应该是个问题。其实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是有原则的,我们需要考虑“steps”五大因素,第一个“s”是safety,指治疗的安全性;第二个“t”是tolerability,指对药物的耐受性;第三个“e”是efficacy,指治疗的有效性;第四个“p”是payment,指费用要低廉;第五个“s”是simplicity,指使用要方便。所以我们会筛选出相对优胜的方案推荐给病友,也就是要有好的治疗作用,相对较小的副作用,可以耐受,价格也合理,服用次数和时间也方便等方案。在使用剂量上,我们用药原则是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控制症状,避免药物滥用,损伤身体。总之,治疗方案的选定原则肯定是以病友利益最大化。 上面提到了治疗的副作用不可避免,副作用的大小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过大,病友们不能耐受的情况。但是不要担心,只要我们做好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和及早换药,这都可以解决。直到换到一种适合你的药物为止。原则上来说,如果一种药物对你有效,副作用可以接受,我们就不主张换药了,因为换药有病情波动风险。因为精神疾病起病原因不明确,机理也不清楚,用药也是因人而异,因药而异,所以并没有特效药,不必执着于药物治疗一种方案上。其实大多数精神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我们从心理学角度也可以入手,通过心理治疗也能帮到病友,只是心理治疗起效慢一些,治疗周期长一些,需要坚持做下去。这也是我们很久就提出的双轨制治疗方案,药物联合心理,效果会更好一些。 那么心理治疗有副作用么?答案是肯定的,任何治疗方案都是两面性的,有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如何扩大治疗作用和缩小副作用,这是我们的职业追求。如果你选对了治疗师和治疗方法,也许对你的帮助就更大,那么在选治疗师的过程也和选药物治疗一样,需要先尝试,经过足量足疗程治疗后不见效果,方可考虑换下一个治疗师。 最后提醒各位病友们,别轻信虚假广告,如:祖传秘方,起效快,可根治,完全没副作用等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夸大宣传,如果别被骗了钱财还伤了身体就不划算了,所以有病还请到正规医院就诊。记住一句话,有疗效必有副作用,中药西药都一样,哪怕心理治疗也不例外。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川南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焦虑、抑郁、失眠、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是心身疾病二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我科所有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
每年我们都能看到或听到平日里生龙活虎、身居要职的干部职工突然就倒下了,满脸都是诧异。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回顾当初,当他们出现身体不适时,因工作繁忙,症状轻微,所以并不在意;但等到空闲的时候,一查就是癌症晚期,从此踏上了抗癌的不归之路,精神状态开始塌方式崩溃,或许不到几月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对个人来讲,实在可惜;对单位来讲,实属损失,人才培养不易,说倒下就这么倒下了。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单位发展,如今很多效益好的单位基本上每年都会为员工做免费体检。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重,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得慢性疾病(癌症也包括其中)的概率很大。慢性疾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似有似无,对人们正常生活影响不大,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把我们慢慢熬死在锅里。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保健,早诊断早治疗。这就需要我们定期体检,大家不要觉得体检没有问题就是浪费金钱,体检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火线。体检就像您准备自驾旅行,临走前要去检修汽车一样;就像每一次航班起飞前,飞机都要接受安全检查一样;体检可以及早的发现问题,我们才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所以我个人提倡每年都要接受体检,不分年龄阶段,毕竟人类疾病并不偏爱男女老少。 那么说到体检,您知道应该体检哪些项目吗?我看过很多大型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血脂血糖、激素、免疫、传染病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心电图、彩超、胸片、CT或磁共振等等。检查齐全吧,所有报告叠在一起也可算是一本小手册了,再加上精美包装袋,不得不给人一种正规、权威、可信耐的体验。然而,这些体检项目还远远不够,只是涵盖了体检的一半。因为人包括躯体和精神两部分组成,二则缺一不可,各占健康的一半。为什么体检只检查身体,而忽视心理检查呢?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感知觉、思维、情绪、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行为方式等等方面,这些心理活动直接反应个体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有早早期的身体慢性疾病其实很难通过仪器设备检查出来,然而却可以在心理状态上侧面反映出来。有研究报道长期生活在压力和负性情绪环境下的人群患癌症的几率可以提高三倍。很多副肿瘤综合征,早期做检查是查不到肿瘤的,但在早早期就表现为焦虑、抑郁和不可解释的躯体不适症状。还有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报道,说某某人换了某种癌症,因为心理状态特别好,癌症竟不治而愈了。这说明什么,心理作用于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身心一体,互相影响,心理状态不好直接损害我们的神经系统,影响我们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差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以后大家做体检的时候,切记除了身体体检,一定要做心理体检,这才是完整的体检报告。 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川南精神卫生中心)设有独立的健康管理中心,可以做完整的身体体检和心理体检,帮您及早的发现潜在的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及时干预,早期预防。我院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焦虑、抑郁、失眠、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是心身疾病二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我科所有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科室联系电话:0813-5532406,0813-5532589。
在精神科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患者问“医生,我得的是什么病?”,不同的医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那么患者就更加疑惑了,那我到底是什么病?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我是一名高年资的精神科医生,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见解。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目前精神科大多数疾病起病原因不明,机理不清,所有精神科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然而临床表现极具变化性,经常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有时候以焦虑为主,有时候以抑郁为主,有时候以躁狂为主,有时候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也有时候什么症状都会有,部分伯仲。所以有部分患者就可能经历过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等不同时期的不同疾病诊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患者几乎诊断过所有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我们不能说医生水平不行,只能说患者症状变化太快,其实这就是精神科疾病诊断的现状,不同时期诊断不同的疾病实属正常,而且你会发现不同诊断之间也会互相转换。所以当患者问我同样的问题时,我会告诉他“您目前诊断什么什么病”。所以精神科诊断要以目前为主,既往表现和诊断仅供参考。明确目前诊断,当下的治疗方向就有了。精神科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有焦虑就抗焦虑,有抑郁就抗抑郁,有强迫抗强迫,有躁狂就抗躁狂。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实精神科疾病也是经常存在共病现象的,比如您患上了高血压,也有机会同时患上糖尿病,精神科疾病也一样,您不幸患上了焦虑症,也有可能同时患有抑郁症。所以这就回答了很多患者提问“医生,我到底是焦虑还是抑郁”的问题。因为症状演变很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症状的发展变化,所以患者要经常就医,门诊随访,定期复查,随着症状变化,及时调整药物配方,而不是一种药物配方一直吃到黑。有的医生会对患者说“您要坚持服药,避免复发”,有的患者听不进去,因为很反感长期服药,就主动停药了;也有患者真的听进去了,他们会按原来的配方坚持服用大半辈子。那么是不是可以随意停药呢?是不是真的要吃一辈子呢?小编认为“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药而异”,不要抵制,不要盲从,要定期门诊随访,详细评估,不断修正方案,直到真正痊愈,完全停药。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川南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焦虑、抑郁、失眠、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是心身疾病二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我科所有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科室联系电话:0813-5532406,0813-5532589。
当人们谈到精神科药物的时候就会心生排斥,有的认为这种药吃不得,吃了要变傻;有的认为这种药含有激素,吃了要发胖;有的认为这种药吃了要上瘾,要终生服药;所以能不吃就不吃。有的患者没有自知力,认为自己没病,所以不愿吃药;而有的则是家属对精神科药物持有偏见态度,宁可看见亲人饱受精神症状的折磨,也不让患者服用精神科药物。这就是精神科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尴尬问题,小编是一名高年资的精神科医生,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精神科药物到底能不能吃?我们说任何一种说法或观点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为什么老百姓会说精神科药物吃了要变傻?没错,这是多年用药经验告诉他们的答案。尤其是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存在明显的过度镇静和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服用后患者比较安静、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僵硬,甚至活动受限,给人一种呆傻的感觉,所以他们并没有乱说,“变傻”确实存在理论依据。随着学科的发展,目前抗精神病药物也在不断更新,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就没有上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了,但又存在代谢方面的副作用,比如说食欲增加,容易长胖,这又回答了老百姓所说的吃了精神科的药要发胖的问题。在临床上,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患者,他们不敢轻易减停药,只要减停药物就犯病,所以经验告诉他们精神科药物要上瘾。那么,精神科药物既然这么多副作用,是不是就不用药了呢?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精神科药物,精神科药物大体分为五类,第一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控制思维混乱和行为紊乱。第二类,抗抑郁药物,主要改善情绪低落,想死的念头。第三类,抗焦虑药物,主要包括俗称的安眠药和新型的抗焦虑药物,主要改善紧张、担心、害怕、恐惧等焦虑症状。第四类,情绪稳定剂,主要改善兴奋话多、躁狂症状。第五类,益智类药物,主要改善大脑认知功能,改善记忆力等。精神科药物包括了部分精神类药物(比如安眠药),精神类药物确实容易上瘾,然而大多数精神科药物都不会上瘾。那为什么部分患友停不了药,那不是对药物上瘾吗?那是因为他们所患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只能服用精神科药物控制症状;就好比患有高血压一样,停服降压药血压就升高,也没人会说对降压药上瘾呀。我们都说身残志坚,身体的残缺并不能打垮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精神的折磨往往让我们萌生轻生的想法。罹患精神障碍的患者饱受精神症状的折磨,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很多人丧失劳动能力,生存价值感极低,自然就产生了“活着受罪,生不如死”的想法,也不乏自杀成功的患者。所以您还觉得精神障碍的患者不需要治疗吗?然而,目前精神科药物治疗又是治疗精神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有方法为什么不用呢?我们经常讲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没有副作用的药往往预示着没有疗效。所以为了治病,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用药的原则是安全有效,只要疗效好,副作用可接受,就可以使用。关于长胖的问题,其实个体差异比较大,同一种药部分患者不会长胖,部分患者确很容易长胖,好在精神科药物种类繁多,相信总有一款是适合你的。因为激素在老百姓的认知框架里就是很容易让人长胖的药,所以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精神科药物也含有激素。其实精神科药物不含有激素,但它可以影响激素的分泌,也就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体重了。关于“变傻”的问题,我们说服用了精神科药物的患者或多或少存在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的问题,但我们智力活动还包括推理、理解、判断、归纳、总结、分析等能力,如果给他们做智力水平测试,他们的智力水平会不减反增,也就是说他们整体的认知水平在提升,他们更能适应社会环境了。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川南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焦虑、抑郁、失眠、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是心身疾病二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我科所有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可能主诉头昏、头痛,或心慌、胸闷,胸痛,或气紧、咳嗽,或恶心、呕吐、腹痛等一系列常见躯体症状,反复就诊于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做了很多检查,也吃了很多药,但效果均不理想。患者依旧长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无奈只好到上一级医院就诊,但还是去看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检查均大同小异,要么未见明显异常,要么轻度异常但并不能解释其如此严重的躯体症状。患者仍然坚信自己患有相关科室的病,逐渐开始怀疑医生的水平,同样的就诊模式不断地复制一遍又一遍,执着地搜寻着全国最好的医院,要找最好的医生,做最好的检查,要吃最好的药。我们有的专家形象地管这类患者为“四好患者”,他们为医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己却不幸地踏上了因病致贫的路,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说到这里,您不禁要问:“他们是患上疑难杂症了吗?还是就医方法有问题呢?”其实,两种可能性都有,如果他们不幸患上了现有医疗技术查不出问题的疾病,我们只能扼腕叹息,深表遗憾。如果他们是第二种情况的话,那就是有方可治的,只是他们的就诊方式错了。现在我们再回溯到起病之初,您不禁会问“我头昏、头痛,看神经内科有问吗?”、“我心慌、胸闷,看心血管科没毛病呀?”、“我气紧、咳嗽,看呼吸科不对吗?”“我恶心、呕吐,看消化科很正常啊?”医生怎么说我就诊方式不对啊。其实,您出现了上述症状,在相应科室就诊没问题,做相关的检查也都是必须的。问题出现在检查没有问题,而且按照相关科室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情况下,您还执着认为您患有他们科室的疾病,如此反复就医检查吃药,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好吧,那请医生告诉我“我该去哪个科室看病呢?”这种情况您应该去看心身疾病科,您很可能患上了一个叫做“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内科医生喜欢叫它“神经官能症”,这个病的特点就是各种躯体不适,但反复医学检查又查不出问题来,患者对于自己的躯体不适过于担心,执着地认为自己就是躯体疾病,否认该病存在有心理因素,每当医生建议其看精神科时,患者为此感到反感而排斥。这里要说明一点,该病属于心身疾病,不是俗称的精神病,不要有病耻感。在现代社会中患病率特别高,心身疾病是介于普通躯体疾病和传统精神障碍之间的一大类疾病。包括有焦虑、抑郁、失眠、强迫、不明确原因的躯体症状障碍(就是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等。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川南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焦虑、抑郁、失眠、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院所有心身疾病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本文系刘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的疾病谱系也在发生着不断地演变。有些疾病已经淡出了人类的视线,比如天花,而有些疾病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比如艾滋。其实,大家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五官科等传统科室都耳熟能详了,但是今天提到的心身疾病科,您知道多少呢?想必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没有关系,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心身疾病科到底是什么科室,她到底医治什么样的患者?在21世纪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孕育之下,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幸福指数不增反减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感到压力山大,工作要创新,人人要攀比,天天跑步前进,不惜熬更守夜,自然就滋生了焦虑、抑郁、失眠、不明原因的身体不舒服等症状。久而久之,演变成疾病,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等疾病。这些都是心身疾病科要处理的问题,所以说心身疾病科是一个极具21世纪特征的年轻学科。心身疾病患者在逐年递增,心身疾病科也在蓬勃的发展。目前心身疾病科大多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当然某些大型综合医院也设置有心身疾病科,有些地区叫做临床心理科、精神心理科、心理精神科、身心疾病科等等,其实都是同一种科室,处理相同的疾病。这些称谓其实都包含了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心理”。心身疾病就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遗传、个性特征、压力、应激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问题等现实问题)起主导作用所致的身心疾病。具有心理因素,也有躯体症状,所以叫心身疾病。其中躯体形式障碍,主要表现为慢性的躯体症状,心理因素较为隐蔽,患者长期就诊于各大医院,做各种检查,花了不少钱均没有查出问题,找最好的医生看病效果均不理想,严重者继发抑郁而自杀。其实这就是心身疾病科的问题,也就是传统说所的神经官能症。经过专业治疗是可以好转,甚至治愈的,前提是您要找对就诊科室。其实广义的心身疾病还包括很多疾病,比如心血管的高血压、内分泌科的糖尿病、皮肤科的神经性皮炎、呼吸科的哮喘等等,因为人生病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变化,任何疾病都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所以任何科室的医生都会告诉您:“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乐观心态”。心态很重要,专业的医生就是心身疾病科的医生了,可以给予药物治疗,也可以给予心理治疗,双管齐下,心身同治,疾病就会好得更快,对吧。我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川南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成立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配置有三个心身疾病临床科室,已经独立成心身疾病科系,有焦虑、抑郁、失眠、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欢迎联系我们,我院所有心身疾病工作人员愿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