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30mm叫肺肿块 小于30mm叫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30mm(>30mm,叫肿块)、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单发或多发肺部结节病变,不伴肺不张、肺门增大和胸腔积液的表现。肺结节通常分为3类: 1.按照数量分类: 分为孤立性(单个结节)和多发性(2个及以上。 2.按照病灶大小分类: 肺微小结节:≦5 mm 肺小结节:5mm~10mm 肺结节:10mm~30mm 3.按照密度分类: 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 亚实性结节分为:纯毛(磨)玻璃结节和混合毛(磨)玻璃结节。 其中,毛(磨)玻璃结节占到了1/3,又因其不确定性极易引发大家关注和忧虑,其实大可不必谈“磨”色变,最好的办法是先咨询专科医生。 2 肺结节为啥突然多了?主要是被发现了 可能大家要问了,为什么近几年肺结节突然多了? 当然,肺结节跟吸烟、二手烟、三手烟,确实有关系,应该重视三手烟。 再加上现在人的生活压力大、生闷气、熬夜、焦虑。虽然环境对我们也有影响,但是不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 做饭,一定要开吸油烟机,装修也不要装的太“豪华”,因为水泥、花岗岩里面的氡,家具等含有的甲醛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什么是三手烟? 三手烟是指吸烟者吸烟后,残留在衣物、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固体残留物,此外,还包括物体表面的烟草残留物与空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第二代污染物。 三手烟可以存留200天,例如公共场合电影院、麻将屋、家里,它比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还大,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良恶性?90%以上都不用处理 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良性肺结节有可能是曾感染肺炎、肺结核以及外伤等痊愈后留下的瘢痕,也有可能是感染或非感染性肉芽肿,以及良性肿瘤。 而恶性肿瘤结节通常具有一些明确的危险因素,45岁以上者,年龄越大,罹患肺部恶性结节的风险越高。肺癌的发生率与吸烟时间及每天的吸烟数量成正比。 一般来说是每天吸一包,20年, 20×20,400年支,你跟肺癌的关系就很密切了。 但体检时发现肺结节并不代表有肺癌,所以大家先不要紧张、焦虑。车教授表示:肺结节很大一部分跟我们的年龄增长、衰老有关系,是一个正常现象。它超过一定的度才称为病,大概90%以上都不需要处理,真正恶性比例还是很低。 孤立性(单个)肺结节良恶性概率 ? 直径<5mm的恶性概率为0~1% ? 直径5~10 mm恶性概率为6%~28% ? 直径为11~20mm的恶性概率为33%~64% ?直径> 20mm的恶性概率达到64%~82% ? 磨玻璃样SPN(实性结节)恶性的可能性为59%~73% 4 可能不妙的 手术切除更合适 肺结节全都“一刀切”?高危的肺结节,当然要毫不犹豫地选择手术。而对于一般肺结节,可以先观察。胸科医生会给予以下3种建议: 1.良性的 不用刻意复查,每年参加体检即可。 2.可能不妙,手术切除更合适 生病固然不好,但能早发现也是一种幸运。超过10mm磨玻璃结节,大家就不要犹豫了,就该手术了。手术现在基本上都采用微创了。 3.继续随访 随访可能不是一种“上策”,但很多疾病需要时间来论证。即使是恶性结节,随访期内的再手术干预,也不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心理负担很重,可考虑直接手术干预。 不是所有的肺结节都一定发展成肺癌、进而影响你的寿命,也有一部分病人,观察三个月、半年以后或者更长点时间就没了。 随访间隔 ? 对于没有肺癌危险因素的,可手术切除的亚厘米肺结节,随访的频率和时间(低剂量CT)取决于结节的大小: 小于4mm 不必随访,但是要充分告知患者风险及随访的益处 4~6mm 在12个月时重新评估,而不必长期随访,除非病灶增大 6~8mm 在6~8个月随访,然后再次在18~24个月时随访。除非病灶增大 ? 对于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肺癌危险因素的,可手术切除的亚厘米肺结节: 小于4mm 在12个月时重新评估,而不必长期随访,除非病灶增大 4~6mm 在6~8个月随访,然后再次在18~24个月时随访,除非病灶增大 6~8mm 应在3、6、9、12、24个月随访,除非病灶增大 5.啥时候做手术?年老、年轻都别慌 早期肺癌,目前手术仍然是根治的唯一手段。一般会根据结节的大小、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但是太年轻和年纪太大的都先不要慌着做手术。正确的手术时机需要和专科医生沟通。 三公分以下的结节都是早期,基本上术后都不需要放化疗,效果都很好。肺结节从10mm长到50mm,大多数病人应该都是在1到2年之内,所以没有“早做一天多活三个月”的说法。 不过,也有一部分病人是一种例外,但概率不大。就跟我们就开车会有“擦挂”一样。因此,在做手术这个事情上,医生会帮大家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大家不要太焦虑。 对于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疼痛、急促、疲劳,时间是最好的药物,多数患者的咳嗽半年以后都能够好。 手术之后就应该回到正常生活当中,偶尔吃一顿火锅,喝一点点酒也是可以的。没有明显胸腔积气、积液的话,手术后坐飞机都没问题! 6.吸烟指数>400年支 最好去做CT筛查 哪些人要去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呢?据车教授介绍:具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都应该定期进行LDCT筛查。 哪些人是肺癌高危人群? 1.长期吸烟:吸烟指数>400年支(吸烟指数=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支数) 2.吸二手烟>20年 3.长期工作在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 4.长期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 5.肺癌家族史 (具有其中之一者,就是肺癌高危人群!如果已经发现“肺部结节”,赶紧高度重视起来吧!) 1分钟快问快答 做不做穿刺? 没必要去穿,除非是不能做手术,穿刺是为明确诊断并进行药物治疗等等。 术后做不做化疗? 肺结节术后需要放化疗的病人很少,到时候会看你们手里的病理检查结果,大家不要忧虑。基本上三公分以内的肿瘤需要放化疗的不到1%。 做不做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很有必要,一是精准选择靶向治疗药物;二是分析肿瘤相关遗传信息。而且要早做,因为新鲜组织的标本误差率低,准确性高。 术后传不传染? 不会传染,大家不要担心。 敲黑板:总之,当大家发现有肺结节第一不要急,第二治疗效果很好,第三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要过于焦虑,正常对待就好了,它没有那么可怕!
肝病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亚于肝和酒的关系。人一旦患上稍重的病,就跟破窗效应一样,如果不谨慎对待,往往就如同选择了破罐子破摔。 因为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并发许多病症让身体千疮百孔,例如:心脏疾病、胆道感染、贫血,甚至还有肝源性糖尿病。 那么,什么是肝源性糖尿病?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当它的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就叫做肝源性糖尿病。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肝源性糖尿病,以及护肝、降糖两不误的方法。 1.肝源性糖尿病的多数患者先有乏力、腹胀及脾大、黄疸、腹水等肝病症状,多无糖尿病症状,如在早期,则无明显表现。仅实验室检查符合糖尿病诊断,其多饮、多食不明显与肝病者常有食欲减退有关。 2.防伤肝:莫乱用降糖药 因为大多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双胍类)要经过肝脏代谢,故多数存在着肝细胞损害问题,应慎用。切忌自作主张用药。 如:二甲双胍注意事项中提出——肝功能不良:某些乳酸性酸中毒合并有肝功能损害。因此有肝脏疾病者应避免使用。 3. 胰岛素:降糖不伤肝 胰岛素具有保肝和降血糖双重功效,用胰岛素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应配合医生将剂量个体化,避免低血糖反应,促进机体利用糖类,保证营养。 4饮食:不可忽视 饮食以满足机体基本热量,和基本需要为原则。 特别要控制总热量,按规定的理想体重总热量给予合理饮食。要兼顾肝病和糖尿病饮食原则。 肝病不十分严重,可耐受高蛋白饮食者,原则上应尽量给予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黄豆、鸡肉等,这样对于治疗糖尿病和肝病都有利。 同时限制患者摄入动物脂肪,鼓励多吃高纤维蔬菜。 如:五谷、豆类、芹菜、马铃薯等,即给予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平衡热量饮食,并避免高糖饮食。
其实诸多父母对孩子发烧存在许多误解,尤其在中国的急诊室里,儿童发热占有更高的比例,焦急的父母怀抱着发热的小儿往往一筹莫展。对此来自美国丹佛州的Colorado儿童医院的专家做了解读。 误区1 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事实:儿童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都会使身体发热。但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当以上原因被排除时,如果孩子仍感到发热或不舒服,则有80%的可能是真的发烧了。以下是量体温时的发烧标准:肛门、耳朵或颞动脉:38℃及以上;口腔:37.8℃及以上;腋窝:37.2℃及以上。 误区2 发烧对身体有害 事实: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误区3 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事实: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有国内儿科学专家解释,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以防误吸造成窒息。 误区4 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事实: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5 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事实:发烧合并感染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 误区6 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事实:只有发烧在引起不适时才需要治疗。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丽娟说,通常孩子的体温未达到38.5℃时,是不用进行处理的,多喝水就可以。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哭闹、脸色苍白发灰,就需要治疗。 误区7 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事实:这是错误的。大脑内有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即便是后者,身体也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误区8 体温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 事实: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误区9 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事实: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10 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事实: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病得很厉害。那么病因可能会比较严重。也有医生认为,小部分的重症发热会出现没有精神、服药后发热症状仍然持续不退,以及面色发灰等现象。 误区11 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事实: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 其实发烧并非坏事情,它能帮助孩子摆脱感染。往往是患儿针对病原体免疫功能较好的一个表现,请不必过度紧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早期诊断才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强大的肝病面前,我们更应关注它、了解它、对抗它。 ㈠随着敏感检测方法的开展,无症状、无黄疸的PBC早期诊断逐渐增多,确诊主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①中年以上妇女皮肤明显瘙痒肝大黄瘤; ②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碱性磷酸酶增高、胆酸浓度增加; ③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如能穿刺取得组织学证据则更有助于确诊。 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特征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见于中年妇女,患者家属易有患病风险,主要牵涉直系女性亲属,最常见的为母女和姐妹,需注意家庭成员的筛查。 1.早期症状 仅有轻度疲乏和间歇性的皮肤瘙痒,日轻夜重的瘙痒作为首发症状达47%。1/4患者先有疲乏感,且可引起忧郁症,之后出现瘙痒黄疸作为首发表现者占13%。 此类患者常有肝脾肿大,可有肝掌蜘蛛痣,抓痕部位有蝶形皮肤色素斑。 2.无黄疸期 少数患者血清胆固醇可高达8g/L,掌、跖、胸背皮肤有结节状黄疣,也有沿膝、肘、臀肌腱、神经鞘分布者,杵状指,长骨骨膜炎可伴有疼痛与压痛。 3.黄疸期 临床黄疸的出现标志着黄疸期的开始,黄疸加深预示着病程进展到晚期,寿命短于2年。此时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软化,椎体压缩,甚至发生肋骨、长骨骨折。 4.终末期 血清胆红素直线上升,肝脾明显肿大,瘙痒疲乏感加重,慢性肝病征象日趋加重,及腹水增多等表现常提示病程进展和疾病晚期。 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重点侧重于减缓疾病发展、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熊去氧胆酸(UDCA):也称为熊二醇(Actigall,Urso),UDCA是一种胆汁酸,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 UDCA并不能治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但早期治疗可延长生命,且通常为UDCA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线治疗药物。 当其它治疗方案不再能控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病情时,且肝脏开始衰竭时,进行肝移植可能有助于延长生命。 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注意事项 代偿期和先代偿期肝硬化均不宜食用有升发性的食物,如公鸡,鲤鱼,卤水豆腐等。忌食酒、霉变食物、生硬、麻辣强刺激食物。 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限制高脂肪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 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 我院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已经引进临床使用。
夏季户外活动或游玩时,如果遇到蜜蜂蜇伤后: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就医,切记是就近,否则耽误时间因为过敏性休克要了患者的命。 一定要注意: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50~75岁人群,如果合并以下几种情况之一,有必要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来早期筛查肺癌: 1.吸烟≥20包/年,包括以前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 2.长期被动吸烟(大于20年,基本每天接触); 3.因职业原因,接触石棉、铍、铀、氡等物质; 4.有肿瘤家族史; 5.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
与其他病毒(HBV或HIV)相比,丙型肝炎传播给孩子的风险较低。丙肝抗体阳性的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2%。如果分娩时,母亲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那么传播病毒的危险性则高达 4-7%。 不幸的是,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方法能预防或降低孩子感染丙型肝炎的风险。 生产方式(剖宫产或顺产)貌似并不影响传播率,但缺乏确切的证据 患有丙型肝炎的哺乳期母亲能持续哺乳(因为HCV不能通过乳汁传播),但要注意避免乳头破裂,这可能导致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大部分含有丙型肝炎的母亲在孕期并无症状。通常情况下,丙型肝炎活动性的血液指标(肝功能或病毒载量)在孕期持续较低,但分娩后有轻度增高的趋势。然而,即使是在产后,症状性肝病仍罕见。
1.静脉吸毒者 2.具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等 3.具有职业或其他原因(纹身、穿孔、针灸等)所致针刺伤史 4.具有高危性行为史,如有多个性伴侣或男男性行为者 5.HCV感染者的性伴侣及家庭成员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7.感染HCV的母亲所生的子女 8.1993年前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我国自1993年起对献血人员进行丙肝筛查) 这些高危人群就医时应注意查HCV-AB
肝硬化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肝硬化患者众多有轻有重,轻者没有太多异常,可以正常工作学习;重者需要住院抢救治疗。那么怎样知道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呢? 一是看有无并发症。如果仅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没有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这种情况表明不太严重,医学上称为“代偿期肝硬化”,属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最轻级)。 如果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μmol/L,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首先,调饮食: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其次,规律运动。 最后辅以药物治疗。西药以保护肝细胞、去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C、 B、 E等。中药以制何首乌和山楂最好。 此外心情要开朗,不暴怒、不气恼,注意劳逸结合也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