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图片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盘移位的类型,叫关节盘前移位。 如果真的出现了图片中的关节盘移位,一点不可怕,因为关节盘形态完整,没有黏连,没有积液,没有穿孔,骨质还没有磨损和增生。临床上患者自身没有不舒服的症状,就算不治疗,可能很多年都不会有问题,如果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关节盘移位就和我们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发病原理,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差不多。 为什么会移位,原因很多,和饮食习惯,牙齿咬合,发育,外伤,磨牙,姿势等都有一定关系。 我们需要找到原因,去除病因,不然一直移位加重就会有弹响,疼痛和嘴巴张不开。 所以单纯移位并不可怕,可怕的没有找到原因,一直刺激加重,后期出现变形,黏连,穿孔,撕裂,骨质改变,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很多来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病的患者,我们会让患者去拍摄磁共振,而不是去拍摄CT,因为CT是看骨头的,早期的关节病骨质不会有破坏改变,拍摄CT看不出病变。如果后期骨质发生改变,就需要拍摄CT了。 而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原子核与射频磁场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相互左右,没有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磁共振可以显示软组织的影像,包括肌肉,韧带,关节盘,积液,软骨,骨髓等。 磁共振缺点是拍摄时间长,每次拍摄需要半小时左右,费用高,一般是CT价格的3倍以上,而且能拍摄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的医院很少。我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拍摄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一般需要预约1周左右。 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需要拍摄闭口位和最大张口位两个位置。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牙科学院TMD患者家庭治疗计划修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当与颞下颌关节相关的各因素(髁突、关节窝、关节盘、韧带、肌肉及牙齿)协调出现异常,或出现应力、创伤情况下,关节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就会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一个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统称,以关节区疼痛、运动时关节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主要介绍TMD家庭保养中的治疗性锻炼部分,坚持进行治疗性锻炼,可以增加韧带的运动范围和灵活性,保持头-颈-颌的正确解剖位置,重建正常协调的肌功能,消除对组织产生牵拉的不正确习惯,对于咀嚼肌功能紊乱的患者,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效果尤为明显。1、下颌牵张(伸展)锻炼如果医生没有特别提示你不要做该锻炼的话,就可以做此运动。1)将手放在面部,中指放在关节位置;2)保持面部肌肉放松,在没有感觉到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张大口,并保持开口位置5秒钟;3)闭合下颌至半张口位置休息5秒种 ,保持肌肉放松和自然呼吸4)锻炼的第一天仅需做上述运动五次,每日3——4回;然后每天增加一次直到每次重复运动10——15次,每日3——4回;5)锻炼的原则是避免创伤,即张口程度以不出现疼痛为标准;如果在锻炼过程中感觉到疼痛也不必紧张,保持目前的锻炼次数或减少次数,或暂停锻炼,打电话给医生咨询;6)如医生建议用热敷袋或冷敷袋,则先用冷热敷治疗。下颌牵张(伸展)锻炼2、下颌反射性叩击锻炼一手握拳托颏部,下颌沿转动轴张闭数次,张口度约一横指宽,以对抗拳的阻力,而拳的阻力又限制其进一步张大;锻炼时切忌下颌前伸,张口时保持颏部向下向后,保持十秒钟,每小时重复4次至咀嚼肌感到疲乏为止。下颌反射性叩击锻炼3、下颌自阻锻炼用手掌对抗下颌,牙微张开,尽量用手掌阻止下颌向侧方运动 ,保持十秒钟,换另侧重复该运动。4、下颌铰链张口锻炼舌尖置于口顶并尽量向后向咽部滑动,保持舌的上述姿势,沿铰链轴尽量张口和闭口,下颌不前伸,每小时重复10次。5、中线张口锻炼把牙签折为两段,两头分别插在上下颌的中切牙之间,上下颌咬拢,对镜观察,张口时使下牙签沿直线与上牙签分开,在保持这种直线运动的原则下,尽可能将口张大;闭口时尽可能使牙签不偏;这一动作掌握好后,则不需要牙签指示也能作正常张口,每小时锻炼一次。6、头颈肩部肌肉锻炼在锻炼前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即:直立,伸直头颈部,肩向后向下,眼平视前方;背靠墙而立;锻炼中避免头和肩前伸;1) 斜方肌锻炼 手背向两腿,拇指向后;双手保持距离,尽量向后伸;想象有支铅笔在两肩胛骨之间,尽量使两肩胛骨靠拢以夹住铅笔,避免头前伸。2) 扩胸锻炼 将双手置于耳后,保持10秒钟,同时使肩胛骨靠拢,欲夹住想象中的铅笔,避免头前伸。3)肩关节转动锻炼 肩部向上、后、下转动,停止转动后恢复正常姿势,避免肩前伸。4)提重物耸肩锻炼 将一对桶置于凳上,调节桶高或站位 ,使在正确姿势下轻松地握住桶提手,避免过分牵拉肩部肌肉;由休息位开始,缓慢地尽量抬高肩部,在缓慢恢复原状,重复35次,每天做2-3次。5)头夹肌锻炼 前臂靠拢头部 ,用手遮对侧耳廓 ,头尽量转向举臂的对侧 ,直到颏接触到肩部,不抬肩保持10秒钟;换另侧手臂重复上述动作。6)提肌牵张锻炼 站在距墙1英尺(30.5cm)处,肘靠墙手搭肩部 ,保持直立姿势;肘部沿墙向上,手沿背部向下滑动,避免身体弯曲或转动,肘部沿墙滑动时,避免向前后移动,保持10秒钟,换另侧重复上述动作。7)颈部旋转锻炼 眼平视前方,在舒适的范围内头直立,尽量向一侧转动,保持10秒钟;换另侧重复上述动作。8)颈侧屈锻炼 头颈向一侧弯曲,耳廓尽量靠近肩部,但不抬肩,保持10秒钟;屈向对侧重复上述锻炼。9)颈部前屈锻炼 轻咬住牙,颏部向胸部靠拢,保持10秒钟。10)头自阻锻炼 偏向自阻——保持头直立位,单手置于头侧,当头侧偏时用力阻止头向该侧偏斜前倾自阻——双手交叉置于前额,用力阻止头向前运动后仰自阻——双手交叉置于头后,用力阻止头向后仰;每一方向保持10秒钟。11)胸锁乳突肌锻炼 仰卧,头下垫一毛巾,头抬起并尽量向一侧,保持10秒钟;头缓慢向前移动,使颏部尽量接近胸部,然后头缓慢回到原位。12)背部姿势锻炼 身体仰卧,双膝弯曲,脚平放在地板上,头下垫一毛巾。手垫腰下,腰贴地面,臀部抬起,双手抱腿。手垫腰下腰贴地面臀部抬起双手抱腿13)骨盆调整锻炼由正确姿势开始,抬起一腿,用手握住踝关节和膝关节,双手位于同一平面,用同等力量牵拉上腿肌肉,保持10秒钟;用另侧腿重复该动作。14)脊椎伸展锻炼一腿弯曲,一腿伸直,脚平放,以墙为支持,使身体重量加在伸腿上,使有牵拉感,保持10秒钟,换另侧腿重复该动作。此项锻炼应和医生沟通后进行,这里有一个相似的视频,可以跟着视频同步运动,动作不是完全相似,但是锻炼的肌肉部位是一致的:点击链接观看https://url.cn/5GOStTI?sf=uri
1.注意心理调节,切勿整日焦虑、郁闷,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有助于颞下关节紊乱病不再复发或加重;2.注意关节区的保暖,关节区在耳朵前面,切勿空调直吹、电风扇直吹,长时间吹很容易出现关节问题;3.打哈欠的时候要抵住上颚,避免大张口;4.避免趴着睡觉。趴着睡觉时会压到我们的颞颌关节,加重关节的负担;5.不要在休息的时候用手托着下巴;6.避免单侧咀嚼:吃东西的时候,尽量两边同时进行咀嚼,这样下颌两侧的受力均匀,有利于维持关节良好的功能;7.少吃零食,尤其是咬坚果类食物;8.温水漱口:有利于放松我们的咀嚼肌。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当与颞下颌关节相关的各因素(髁突、关节窝、关节盘、韧带、肌肉及牙齿)协调出现异常,或出现应力、创伤情况下,关节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就会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一个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统称,以关节区疼痛、运动时关节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查主要包括病史检查、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本文主要介绍病史检查和临床检查两部分,内容包括:病史的筛查和收集,一般检查、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检查、(牙合)检查等。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史筛查和收集主诉是患者就诊的原因,患者准确描述的主诉是获取病史的开端,故应该详细听取并抓住主要问题。现病史包括此次发病的时间、症状、诱因、病程、治疗经过及主观感受等。既往史包括系统疾病史、治疗史(尤其口腔方面,如正畸、修复治疗史等)、不良口腔习惯(如夜磨牙、紧咬牙、偏侧咀嚼)及嗜好(如喜咬硬物)等。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况,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疼痛已越来越普遍。急性疼痛一般不需要进行常规心理评估,而慢性疼痛常常需要。在收集病史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虽然系统性疾病并不能直接引起口颌系统功能紊乱,但是很多全身疾病可能影响后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成为其诱发因素。因此,询问病史时,不可忽视系统病史,特别是:心理和情绪状态、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眼耳鼻喉的疾病以及头颈部四肢的关节疾病等。2、是否有由于咬合异常而导致的咀嚼功能障碍的疾病,即咬合病,涉及牙体、牙髓、牙周组织、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及颅颌颈部姿势肌等范围。就诊者常有磨损、楔状缺损、牙隐裂、牙根纵折、牙周组织创伤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的病史。先仔细记录以上病史,再结合检查,排除了咬合异常的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咬合病。3、是否有磨牙症病史应特别强调的是,紧咬牙是磨牙症的一种,可以发生在白天或睡梦中,由于紧咬牙不磨动牙齿,没有明显的声音,故容易被忽视,但其危害性甚至大于磨动型,因此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询问检查有无紧咬牙情况。4、其他口腔疾病很多口腔疾病,如:牙体、牙髓和牙周疾病,可能是咬合病等口颌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诱因,也可能是其他表现,所以,一定要仔细检查和询问各种口腔疾病。5、有正畸、修复等口腔治疗史的患者,需要考虑其口腔治疗与口颌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二、一般检查(一)患者全身情况的检查1、观察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为急性病容,观察患者肩、髋是否对称,面型是否对称,面中下份比例是否协调,有无外伤、发育畸形等。2、炎症状态检查相邻组织有无炎症感染(如智齿冠周炎、间隙感染等)、有无特异性关节炎、肌炎等。颞下颌关节痛并伴有全身其他关节症状,无外伤原因,则因考虑是否有特异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莱姆病或其他少见的系统性疾病累及关节。3、检查有无深部疼痛必要时辅以特殊检查以确认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二)脑神经、眼、耳、颈部的检查用口腔疗法治疗脑神经、眼、耳、颈部的病症,不仅不能解决该问题,而且很可能错过了治疗时间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所以要注意这些部位的检查。1、脑神经的检查特别需要检查的是与口腔关系密切的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功能。2、眼的检查询问患者的视野情况和最近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和主诉相关的变化。3、耳的检查大约70%的颞下颌关节疼痛伴随耳部不适,其中很少有真正的耳病,但当耳病出现时,发现它并采取适宜的治疗的确很难重要。4、颈部检查颈椎疼痛和功能障碍很可能波及口颌系统,因此正确评估颈部的疼痛和运动障碍就显得很重要。颈后部肌群,包括斜方肌、最长肌(头颈的)、夹肌(头颈的)、肩胛提肌等。虽然颈后部肌群不直接影响下颌运动,然而某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确实伴有症状,故应常规触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颅颈紊乱症,正确转诊以行进一步治疗就显得很有必要。三、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检查检查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有无疼痛,颞下颌关节有无杂音和下颌运动情况。可通过望诊、听诊、触诊和运动试法四部分来检查。(一)望诊观察下颌运动正常与否并记录。具体包括开口度、侧方动度、前伸动度和开口型。1、开口型开口度指上下颌切牙间的距离加覆(牙合)。正常开口度为40~60mm,小于40mm为受限,大于60mm为开口过大。测量开口度可用双脚规或小米尺直接测量。亦可以患者手指为标准,以上下切牙间容纳三横指为正常,能容纳两横指为中度开口受限,一横指为重度开口受限,不能放入手指为牙关紧闭,超过三横指则为开口过大。记录最大自由开口度,如果有疼痛,记录疼痛出现时的开口度。如果有开口受限,注意记录被动牵张(在上下切牙区施加开口方向的力)是否能继续增加开口度,记录被动开口度。2、侧方动度以面中线为准在上下牙列的切牙唇面做标记。在上下牙保持接触的情况下,使下颌尽量向左(或右)运动至最大限度,记录下切牙唇面标记至上切牙中线间的距离,是侧向运动的范围;正常范围为8~12mm,8mm以下应属受限。3、前伸动度在上下牙保持接触的情况下,记录上下切牙切嵴间在下颌前伸至最大限度时的距离,加上前牙覆盖的毫米数,是实际前伸的距离;以下正常前伸范围应为8~12mm,8mm以下应属受限。4、开口型正常开口型由正面观察为直线下降,用“↓”符合表示;开口有偏斜则用“ ↙”或“↘”符号记载;可以上下牙切中线标记作为参考,以观察下颌运动。另外还可观察张闭口有无绞锁,如有弹跳则表示有一过性绞锁。(二)听诊1、检查下颌运动(开闭口及左右运动)时关节有无弹响、杂音、记录弹响的性质、时程和部位可用听诊器听取音响,也可用手指感觉弹响时发生的震颤。也可用传感器拾取声响转换成波形在示波器上显示出,常用的有音图,从不同波型中判断声响的性质及稳定性。2、检查咬合时产生的响声可让患者有节奏地叩齿,如叩齿声是清脆、短暂的实响,说明是稳定的;如叩齿声为模糊、沉闷的滑走声音,说明不稳定。(三)触诊颞下颌关节囊和肌的触诊,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以标准的压力按压完成的。标准的压力如下:以约0.9kg的压力按压口外肌,约0.45kg压力按压关节和口内肌。采用柔和且稳定的压力按压,单次稳定的长达1、2秒钟的按压往往比多次轻按压更好。按压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或不适感。检查肌或关节有无触痛,可用手指对双侧关节及肌的对称部位同时轻轻按压,检查有无压痛点,有无通性结节,并对比其肌张力,也可对比髁突运动的协调性。记录疼痛的程度时,可用数字等级评分测量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记录疼痛指数以评价疼痛的强度,在长度为10cm的线段上标有等距离的0~10的刻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让患者自己指出其疼痛是在此线的什么部位,则可了解疼痛属于何种程度;复诊时可对比痛的程度是增加还是减少,以及减少的程度。疼痛是主观感受,很难客观记录,以患者自己的标准判断出的疼痛程度,有一定的准确性和自身可比性。1、颞下颌关节触诊触压耳屏前的双侧关节囊外侧,检查有无疼痛,并结合下颌的开闭口运动,比较髁突运动的协调性;触压关节囊后份,可经外耳道向前触压关节后壁,检查有无疼痛。注意触诊髁突的位置,指尖应触摸髁突前下运动时关节凸起的侧面。如果手指在侧面位置向前了1cm,患者紧咬牙则感知到咬肌深层的收缩。这个位置的微小差别可能会影响检查者对疼痛来源的解释。同时应注意,腮腺有一部分延伸到关节区并能产生腮腺疾病的症状。检查者应对鉴别症状是来自关节、肌还是腮腺予以充分的重视,因为这是治疗的基础。2、咀嚼肌触诊检查咀嚼肌有无触痛、有无扳机点,对比收缩强度和紧张程度。触诊肌时,下颌应处于休息位,牙齿不接触。a、颞肌:颞肌前份触诊的位置在颧弓上和颞下颌关节前。颞肌中份触诊的位置在颞下颌关节的正上方和颧弓上方。颞肌后份触诊的位置在耳朵的上部和后面。口内触肌腱可用食指带上指套沿下颌支前缘向上触至喙突。b、咬肌:分别触诊颧弓咬肌浅层附着部位、关节的正前方即咬肌的深层及下颌支下缘咬肌浅层的附着部位。c、翼内肌:用手指扪诊下颌角内侧,检查翼内肌止端。d、翼外肌下头:口内触诊翼外肌下头,让患者下颌偏向检查侧,中度开口,沿上颌结节向后向上触压翼外肌下头。e、二腹肌后腹:将手指放在下颌角与胸锁乳突肌之间,从下颌角后内向上内触诊可扪得二腹肌后腹。f、胸锁乳突肌:检查时在耳后乳突下,沿其行径进行。(四)运动试法翼外肌上、下头和翼内肌是下颌运动中的主要肌之一,但它们不可能或很难被触诊到。鉴于此,采用运动试法的方法来评估肌的症状。运动试法依据的原理是:当肌疲劳或有症状时,进一步的功能运动(收缩或被动拉长)会引发疼痛。在这些难以触及的肌中,运动试法是唯一评估是否确有深部疼痛的方法。在运动试法中,如果该肌确实是疼痛真正来源的话,肌收缩或拉长都会增加疼痛。1、翼外肌下头运动试法当翼外肌下头肌收缩时,下颌作前伸或开口运动。牙尖交错(牙合)时翼外肌下头被拉长。如果翼外肌下头是疼痛的来源,下颌在对抗阻力下前伸和紧咬牙时,疼痛增加。将舌板置于后牙间,由于不能达到牙尖交错,翼外肌下头不会被拉长,疼痛反而可能减轻或消除疼痛。2、翼外肌上头运动试法紧咬牙时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如果翼外肌上头是疼痛的来源,咬牙和将舌板置于后牙间,疼痛增加。升颌肌(颞肌、咬肌、翼内肌)也有同样的检查结果。翼外肌上头痛与升颌肌痛的鉴别方法为:如果下颌大开口运动没有引发疼痛,则咬牙痛来自于翼外肌上头(这时拉长了升颌肌而不是翼外肌上头)。如果开口使疼痛增加,则翼外肌上头和升颌肌都可能受累。通常很难区分疼痛是来自翼外肌上头还是升颌肌,除非患者自己能分辨疼痛肌的位置。3、翼内肌的运动试法翼内肌是升颌肌,闭口时收缩,大开口时被拉长。如果翼内肌是疼痛的来源,紧咬牙、大开口和将舌板置于后牙间咬合时,疼痛都会增加。
一、什么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当与颞下颌关节相关的各因素(髁突、关节窝、关节盘、韧带、肌肉及牙齿)协调出现异常,或出现应力、创伤情况下,关节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就会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一个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统称,以关节区疼痛、运动时关节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的位置二、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有哪些?1.临床症状关节局部酸胀或疼痛、关节弹响和下颌运动障碍。2.危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仅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还可出现头晕、耳鸣的症状。3.并发症颞部疼痛、头晕、耳鸣、颈肩酸痛等。三、得了颞下颌关节紊乱该怎么办?1.就诊科室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专科、康复科2.检查X线拍片、关节造影、CBCT、MRI等。3.诊断MRI可为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提供重要的信息。4.饮食建议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吃硬食。5.治疗原则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理疗、封闭、咬合板、手术等方法治疗。6.治愈性多数属关节功能失调、预后良好
1.拔牙后咬紧棉卷30min,然后轻轻吐掉,当天不能刷拔牙,也不能用力漱口。 2.拔牙2-3小时后可以进食,吃点软的或汤粥,温度不要太高,1~2天不可用拔牙一侧吃东西,防止食物残渣进入伤口。 3.拔牙第二天可以刷牙,每次饭后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拔牙后1天内伤口可能有少量渗血(唾液中带血丝)是正常现象,不可反复漱口及吐口水,如伤口出血较多(满口鲜血或血块)请尽快找牙医复诊处理。 5.拔牙后伤口会有轻度疼痛或不适,不可用舌、手指、及其他物品碰触拔牙伤口,症状可在3天内减轻逐渐消退。是否吃止疼药或抗生素,听给你拔牙的牙医嘱咐。 6.拔出困难的牙齿或一次拔出多个牙齿时,拔牙侧可能会肿胀,一般建议可24小时内局部冷敷,48小时后热敷,以减轻肿胀并减少出血。 7.拔牙后要避免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开刻立(西呲氯含片)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节奏,使我们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不能达到及时、全面和彻底的清洁要求,致使口腔内牙菌斑的残留和堆积,牙龈炎、牙周炎等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其常见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疼痛不适等症状。而开刻立作为季铵盐类的高效、广谱杀菌剂,其活性成分可以迅速吸附于细菌表面,产生不可逆的破坏,达到杀菌抗炎等作用,通过使用开刻立,我们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细菌,达到防治口腔炎症、异味等疾病的目的。举个例子,我曾经遇到一位患者,她一直困扰于牙周炎症,诉求牙龈出血、肿胀和口气不佳等问题。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我建议她联合使用开刻立以杀菌抗炎、西帕依固龈液以止血镇痛,每天坚持含漱,并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经过2周的治疗,临床检查和患者的自我感觉都证实了其牙龈炎症已明显减轻,出血肿胀和口气不佳的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开刻立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卫生保健,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刻立在口腔疾病防治中不能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而应与其他口腔保健措施相结合。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等日常的口腔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对于严重的口腔问题,建议尽快就诊口腔专科医生,以便获得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现在有如下两个具体时间和地点供大家选择,具体如下:每周六上午,杭州口腔医院平海路院区A座6楼颞颌关节病专科门诊,可以通过“浙江预约挂号”的app搜索——胡旭,提前1周预约挂号,挂颞颌关节病专科门科,线上预约挂号限号15个,按挂号顺序就诊,无号不接诊,现场不加号每周三全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教学楼5楼挂颞下颌关节病门诊,可以通过电话预约:114、12580、96365、0571-88015050;网上预约:“浙江预约挂号”的app,“浙江健康导航”的app;微信公众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现场预约:门诊一楼综合服务中心。提前3周预约挂号,挂颞下颌关节病门诊的号,线上预约挂号限号15个,按挂号顺序就诊,无号不接诊,现场不加号
很多人都有被智齿折磨的情况,疼、肿、塞牙、前面牙歪了,各种不舒服。 这个时候,如果你去医院,医生会建议你拔掉它,那到底是不是所有的智齿都要拔掉呢,那倒不一定。如果你的上下智齿位置长得都很正,能正常饮食,也没有蛀牙和疼痛,那就不需要拔,但如果你去矫正牙齿,为了把前面牙齿排齐,一般会建议你把正的智齿也拔掉。 另外长得歪的,蛀牙的,经常痛的,最后的结局一般都是拔掉,而且拔还要趁早,如果拖着时间很久的话,会引起前面牙齿挤歪了,或者蛀牙了。有的人智齿长歪了,影响上下牙齿咬合,还会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这种早期拔了,关节就好了,拖时间久了,关节发生后期病变,治疗就很麻烦,效果也会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