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已从加拿大返回中国,本周已经开始出诊了。出诊地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门诊二层临床心理科。周一上午:青少年精神健康门诊。周五上午:抑郁与焦虑门诊。欢迎有需要的朋友们来就诊。新的诊疗中将会融入我在加拿大的临床实践新收获。
提起抑郁症的症状,例如:情绪不好、我很郁闷、我身边的人老是失眠、总是抱怨……据中国权威的专家调查,中国到2000年将近有17%的人患有抑郁症,但这些人就不去治疗。他们常常会说,我自己调整一下、我自己休息一下,就好了。因此,接受治疗的患者只有10%!这种自我调节、自我休息有一定效果,但是时间长了,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真正患上了抑郁症,需要自己去调节,(因为)这是个心理问题——这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说是误区呢?歌星张国荣,他就是因为患上抑郁症一年之后,没有得到切实的治疗,走了。其实,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 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是神经递质出了问题,是一种有物质基础的疾病。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组成了神经递质,它们就是传递大脑信号的化学物质。一旦这种物质的不平衡,便会在我们的情绪调节方面产生问题,你就常常会感觉情绪低下,总是想努力地调整过来,但就是调不过来。所以,我们平常说的抑郁症其实就是你自己的情绪调节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们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休息一下就可以调过来。但如果情绪调整半个月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就说明你可能患上了抑郁症。所以,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它也是一种生理疾病! 这种同时具有生理和心理问题的疾病,诊断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医院传统的定性诊断的方法就是医生问诊,当你把这类感受告诉医生之后,有经验的医生会进行诊断,有时候还给你一个心理量表填一填,这都是传统的定性诊断。但对于患者来说,因为患上了抑郁症,就会变得比较敏感、性格也会变得比较的固执一点,很容易(对传统的诊断方法)产生很大的怀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 针对抑郁症的诊断,医学界一直就在寻找科学的定量方法,到底该怎么诊断?我们这里给出了几张图,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是可以作为诊断工具的,但由于它的噪音、数据处理的难度,再加上人要躺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头,就会出现紧张情绪,所以不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又如PT,带有放射线,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伤害。而使用脑磁图,大量的数据目前还处理不了,技术上有很大的限制。 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好的诊断方法呢?有,叫做近红外光脑皮层成像。这是一个什么技术呢?它是一个冰箱大小的仪器,通过光极发射近红外光,能够透颅骨进入我们的大脑皮层,可以探测其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及波动。什么叫氧合血红蛋白呢?就是动脉血;什么叫脱氧血红蛋白呢?就是静脉血。那么,探测大脑皮层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做什么用呢?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大脑就要消耗氧,于是,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就会升高;而我们休息的时候,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自然就会降下来。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利用这个技术给正常的志愿者做了一些检查,同时也给一些抑郁症患者做了相同的检查,研究他们在任务状态时的表现。什么叫做任务状态呢?比如说我给你30秒归纳一下蔬菜的名称,我又给你30秒归纳一下水果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回忆这些东西,我们称它做语言任务。做完这个任务之后,我们就可以探测出你在执行这个任务时候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由此得出科学的诊断结果。 我们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一个博士生(因抑郁症)休学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思维迟滞、记忆力下降,学校迫不得已只能让他休学。而他在休学后到处求医看病,但是总是不按医嘱服药。为什么呢?他就是不相信医生传统的诊断方法。后来,他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我,我利用这个设备(近红外光脑皮层成像)给他做了个检查,把他的检查结果和正常人一比较,发现他的波形和正常人有很大差异。他一看便承认了自己的确是患上了抑郁症。我进一步告诉他,你不但是有心理问题,而且也有生理问题,你应该接受药物的系统治疗,再加上一定的心理治疗,肯定是会有效的。于是,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三个月以后就恢复正常的学习了。后来,他的家属也很高兴,说自己的孩子犯病时都想到了死,于是“我们天天要人去看着他,要他服药”。但他却表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心理量表,早已经不相信了,所以就不服药。而你们的这个检查很好,让他相信了科学! 既然这么个好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呢?我们给大家看一个示意图。这是一个模式图,当有任务的时候,氧合血红蛋白往上升,蓝的(脱氧血红蛋白)在下面跟着波动。但到实际检测的时候,这些图就会变得比较乱,波幅、位相波动很大。针对这个波动,就产生了有两种研究的思路:首先是按照传统的思路,把这个刺激简单化,看这个波怎么样(波动)。这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它可以区别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我们来看看正常那个绿线,下面三个都是异常的。但下面三个患者的曲线很容易搅在一起,而且不能实时显示出来。由于难以辨别,我们只能去处理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把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曲线取消了,那么信息量就不够了。 因为我做过脑电图医生,所以知道有了越多越复杂的波形,再结合临床去看,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于是,我就对任务做了创新,选择了一个叫做多项多等效认知任务,也就是说我让你做30秒任务,然后让你休息30秒;我再让你做30秒任务,然后又给你休息30秒……这样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波幅。接下来,我就看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曲线在不同的患者当中到底有多复杂?同时,我们还增加了任务的种类,比如说对指运动,别看这么个小小的动作,它其实是一个精确定位的动作,大脑会有相应的活动。还有看图任务,例如这幅图让你看30秒后描述一下,如果是抑郁症患者,看见这个跳楼的图,他的心里就会很紧张,在描述的时候,大脑的波形肯定就不一样。 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我们就找到了一些(抑郁症)典型病例的图谱,例如:抑郁迟滞、抑郁焦虑、抑郁强迫等。这一边的图形全部是绿的在上、红的在下,这就代表了这种波形 是一种反向的集合,是不好的;而左边呢,焦虑强迫(的图形)是红的在上、蓝的在下。这样,就把抑郁各种亚型、各种类型以及轻重区分开来了,而且还可以实时地看到。这其中,抑郁迟滞就是思维慢、讲话慢;而抑郁焦虑的症状就是觉得脑子很乱、情绪很差、很郁闷,心神不宁;抑郁强迫就是在你休息的时候,还不由自主地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焦虑强迫的反应则是例如上班路上,总是想着家里的煤气关了没有?家里的窗户关好了没有?手机带了没有?身份证带了没有?想一次、两次、三次是正常的,超过三次,就说明有强迫症的嫌疑了。其实,强迫症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你的学习成绩可以很好,因为我们在学习中就是要反复地强迫自己记忆。而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人都会有一点心理症状,这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 这个图谱诞生之后,我们又花了两年的时间开发了一个分析系统,并成功地把我们对抑郁症的诊断率提高到了78%!这里再和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有一个企业高管,他手下有几百号人。他也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但就是不愿意看病,想自己调节调节就过去了。但就是在这个调节的过程中,他的病情不断加重:在公司里,他表现得非常阳光、积极,还不断鼓励大家;但当他一个人回到家里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就老是不由自主地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心里特别烦闷。于是,他就花了很多精力去调节这个情绪,把企业的事情也放下了。但调节半年以后,感觉还是不行,然后到我这里来看病。我给他做了近红外光脑皮层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脑成像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然后我又给他进行了分类,他属于“抑郁强迫”类。这样精确的分类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精确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例如这个患者,就可以给他用抗抑郁、抗强迫的药物,进行系统地治疗,而且可以对疗效进行有效的评估。 抑郁症的程度是有轻重之分的。如果有了这种可以分类的诊断设备,那么就便于我们进行分类的治疗:轻的、轻中度的、有自制力的患者,可以有家属陪伴,建议在综合医院的开放式病房里面给他治疗,让他享受正常人的待遇;而重一点的,具有强烈自杀倾向的、控制不住的,建议送到封闭式的病患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对抑郁症的恐惧。所以,我们强烈建议在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卫生或临床心理科的门诊,或病房。 对于抑郁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药物治疗手段大大优于我们的诊断手段。治疗是有效的,而且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远比你想象的要小!在药物治疗加上亲属陪伴,再加上心理咨询的条件之下,抑郁症可以迅速地康复。我们不要过多地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它是非常轻微的;而抑郁症本身对大脑和对身体危害更大!特别是当你患有慢性疾病的时候,比如说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前表性胃炎、前列腺炎等等,常常会伴有心烦、郁闷、失眠等症状。在这个时候,适度接受抗抑郁、抗焦虑的治疗,会使慢性疾病得到稳定。 抑郁症并不可怕,它不是绝症,它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有这个理念:我们要接受抑郁症,要接受科学的检查和诊断,并且要接受抑郁症的治疗——这才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初诊的患者和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资料需要哪些内容?对于初诊的患者和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资料应搜集发病时间、起病诱因,早期表现(包括性格的变化)、疾病的发展变化,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一般情况(饮食、睡眠、情绪)、是否有冲动攻击情况、自杀、自伤表现,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既往诊断治疗的具体情况,还可带来患病来的外院就诊病历、药盒、检查报告、头部CT或核磁片子,患者书写的日记等内容。患者到医院就诊是必须的,医生必须对初诊病人进行现况的精神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心理测查,方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初诊多长时间可以确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症状典型,部分在第一次就诊时可以确诊;部分可能需更长时间;诊断仍有困难的,需更高一级专家就诊或多个专家联合会诊。首次前来就诊的患者的就医流程是什么?可以直接到科室就诊吗?初次就诊的流程根据医院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实名制办卡、挂号后按挂号条标注的就诊诊室、序号,依次就诊,有些医院需进行初捡、完成必要的化验、辅助检查、心理测试后再找专家看病,以节约候诊时间。首次看病可提前电话或网络114预约,或就诊当天挂号,特别提醒要带患者本人、患者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医保卡来院就诊。复诊的患者需要提供哪些情况资料?在同一家医院就诊复诊时应带好就诊卡、医保卡、就诊手册、预约条。就诊时向医生说明服药情况、效果、不良反应、目前的精神状况。
如果用错药物会不会使病情恶化?如果没有疗效是否要立即停药或减药?一般说来不会使病情恶化,只是会延误治疗,造成慢性,所以说最开始的诊断和治疗应在正规的专科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帮助患者量身订制,选择较适宜的药物种类、剂量、疗程、复查间隔。没有疗效时,有些是因为起效慢,疗程短,药物剂量不足所致,不可私自停药、减药,私自停药、减药会造成病情加重及药物戒断反应,一定要及时找医生复查、调整。服药后出现四肢震颤、目光呆滞、行动迟缓等症状是否是药物副作用还是病症加重?如果出现副作用是否需要停药或换药?服药后出现四肢震颤、目光呆滞、行动迟缓等症状通常为锥体外系副反应及药物的过度镇静,出现时可合并盐酸苯海索(安坦)治疗,必要时抗精神病药可酌减,这些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不要私自停药或换药。停药与换药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安全过渡?停药与换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精神分裂症应长期治疗,避免复发;是否需要换药应由医生进行评估,指导换药方法。换药时一般选择交叉方式,先加后减,且原先的药逐渐减量,新加的药逐渐增量,通常在2周-4周完成,原药镇静作用强的,宜缓,氯氮平减药应更慢,通常更久。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否要终生服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致残性疾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家庭的影响很大,多次复发,患者的大脑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儿童精神分裂症起病早,病程往往迁延,复发率高,预后较差,而药物治疗只是缓解精神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并不能根治。目前尚未找到替代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更好方式,而抗精神病药又是治疗该病最为重要方面。因此,长期甚至终生应坚持药物治疗。对于不愿吃药的患儿,是否有长效的办法?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服药的依从性变得很重要。对于易漏服、拒服、服药有耻感,服药不方便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一天一次的口服药物,如帕利哌酮缓释片、奥氮平,一周一次服药的长效药是五氟利多。长效针剂更是一种方便的药物,新型的抗精神病药针剂棕榈酸帕利哌酮(善思达)1个月注射一针,起效快,安全有效,副反应少,针剂可常温保存;利培酮微球(恒德)2周注射一次,该药起效慢,存储条件高,上述两种药物费用相对较高。经典抗精神病药针剂氟哌啶醇癸酸酯(哈利多)3至4周注射一次,氟奋乃静癸酸酯2周肌注一次,这两种药价格低廉,但副作用相对较大。
五氟利多属于经典的抗精神病长效口服药,口服易吸收,服药7小时浓度达峰值,半衰期达65至70小时,可每周服药一次,抗精神病作用强,镇静作用轻,作用时间长,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都有效,尤其适用于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和拒服药者。目前定价14元一盒,24粒,通常治疗量30-60mg,每周给药一次,维持剂量10-20mg,初始从半片起,每周或2周增加10-20mg。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不宜与其它抗精神病药合用; 禁忌症: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骨髓抑制、药物过敏者。与降压药合用,可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嗜睡、口干、乏力、月经失调、偶见过敏性皮疹、心电图异常、粒细胞减少、恶性综合征。具体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利培酮常见副作用有:锥体外系副反应(EPS)、迟发性运动障碍(TD)、血清催乳素升高(女性溢乳和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血脂升高、镇静作用、低血压、头晕、心动过速、失眠、激越、焦虑、便秘、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抑制5羟色胺受体对症状并无大的影响,“DA与5HT双受体”学说已被否定,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神经递质的研究主要是多巴胺功能亢进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而抗精神病药治疗就是基于受体学说,药物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5-HT对DA神经元具有调控作用,5-HT抑制中脑边缘和黑质纹状体DA释放, 5-HT2A可能是非典型药的重要作用位点,5-HT2A拮抗剂可能减轻慢性抗精神病药治疗对DA的抑制作用,从而在某些脑区增强DA功能,以缓解阴性症状和锥体外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