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存在大大小小的几颗色素痣,有些人甚至多达数百颗,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色素痣本身并不可怕,绝大多数色素痣终生不会出现恶变。但是,个别色素痣存在会发展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的可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两万例,有逐渐增加趋势),而MM是一种对健康生命威胁极大的恶性肿瘤,晚期5年生存率不到20%。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因为其足背上出现了一处恶性黑色素瘤,最终夺取了其生命。其去世前的告别仪式曾让许多人唏嘘不已,也提醒了我们要警惕色素痣转变为恶性的可能。因此定期观察,尽早发现色素痣恶变的危险信号,及时治疗极为重要。黑素细胞痣,医学上又称为痣细胞痣、黑色素痣、细胞痣等,简称色素痣。是由于痣细胞局部增多聚集而成的良性肿物。色素痣的形态、色泽、大小多变,其上可伴或不伴毛发生长。色素痣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相对后者,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不仅影响患者外观,而且恶变机率更高。根据病理表现的不同,色素痣分为皮内痣、混合痣和交界痣,通常认为交界痣的恶变机率较其余两种高。色素痣的部位和特征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发生恶变的风险大小。对亚洲人来说,四肢末端的色素痣因为长期摩擦,容易导致恶变;长在甲下的色素痣(甲母痣),也有很高的恶变风险,对于12岁以上的该类患者,需密切随访,及早治疗;头面四肢等暴露部分的色素痣,长期受日晒等因素影响,也可能转变为恶性黑色素瘤。另外,“痣”长期稳定无异常,一般来说良性可能性大;如果短期内迅速增大或出现破溃,伴瘙痒疼痛,或出现周围卫星灶(小痣),往往提示有恶变的可能。鉴别色素痣是否恶变的简单“ABCDE”原则。A(asymmetry): 不对称,比较大的色素痣如果非常不对称的话,有恶变的可能;B(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边缘不规则的色素痣恶变可能性高;C(color variation):颜色不均匀的色素痣恶变可能性高;D(diameter): 直径超过5mm色素痣恶变可能性高;E(Elevation):明显隆起的恶性程度高。另外,其上无毛发生长的色素痣较有毛发的色素痣恶变可能性高。皮肤病革命性的新诊断技术---皮肤镜的出现,为皮肤科医生鉴别色素痣与黑素瘤提供了一种无创诊断的新手段。皮肤镜是一种利用偏振光的折射原理,观察皮肤表面以下的微细结构的无创性图像分析工具,如今已成为欧美国家皮肤科医师的临床常规诊断工具,相当于皮肤科医师的“听诊器”。对于怀疑有恶变可能的色素痣,通过皮肤镜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或者排除恶变的危险信号,指导早期手术或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另外,其操作简单、经济、便携、无创的特点,可以作为长期连续性监测的良好手段。色素痣的治疗:大部分稳定无恶变倾向的色素痣无需治疗。对于直径1-2mm,无明显危险信号的色素痣,出于术后美观、损伤小、换药方便的考虑,可以使用激光、电灼、冷冻等方式治疗。但这些方式存在清除痣细胞不彻底导致复发、不能做病理检查(组织已破坏)、遗留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或脱失、反复刺激可能导致恶变等风险。对于3mm以上,尤其是位于肢端、粘膜等特殊部位,或是具有上面提到的危险信号的色素痣,需要手术切除。手术具有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瘢痕不明显(线状瘢痕,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医师可以将其进一步减轻)、切除组织可以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等优势。但费用相对较高、需要换药拆线,对手术医师的经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特殊部位(如眼睑、手指足趾、龟头等),或者是大面积的先天性色素痣。总之,大部分的色素痣都是“良民”,我们对此不必过于担心。但同时,对于那些有“前科”或者“不良评价”的“危险分子”,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定期到皮肤科门诊就诊,必要时借助皮肤镜或病理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把危险消灭于萌芽状态。本文系陈明懿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1年3月1日下午,我院首台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射频闭合术,在四道街皮研所病区成功开展。该手术全程用介入方式进行操作,术后仅遗留针孔大小创面,没有明显手术切口。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理念和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下肢静脉曲张是人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人群发病率有报道达15%,总体患者人群达1亿人以上。下肢静脉曲张继发的淤积性皮炎、静脉性溃疡患者,为皮肤科主要就诊人群之一。该病的治疗,既往以传统高位结扎及手术抽剥为主,主要限制为手术创伤不适合高龄及麻醉禁忌患者,同时术后住院时间长,床位占用率高。近年来各种微创手术方式逐渐被更多的患者与医生接受。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治疗是目前国际先进治疗手段,具有技术成功率高、仅需局部麻醉、术后无需长时间住院、术后生活质量高、术后复发率低等明显优势。与传统开放手术(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相比,静脉腔内闭合术可在局部麻醉下,短时间内完成手术,避免高位切口,患者术后能够迅速恢复工作和生活,减少术后疼痛,几乎没有皮下出血,降低后期的护理费用。手术既可以采取门诊手术,也可以选择48小时内出入院的日间手术方式。目前省内仅在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少数三甲医院开展。我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多年前就在积极准备该技术项目开展,并组织相关技术骨干,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参加该技术的应用学习,并在2019年成功申请“B超引导下的下肢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为院内新技术。在沈柱所长的关怀和相关职能部门同志积极支持下,于今年初成功申购到了开展该技术所需的设备和配件。万事俱备后,于3月1日在四道街病区,成功实施了首例手术,术后患者即可下地正常活动,患者表示感觉良好。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是西南地区皮肤科学界科室规模居于前三甲的重要科室,年门诊量达约70万人次,是全院门诊就诊人次最多的支柱学科。诊疗水平、平台特色和病例资源,在四川省内首屈一指。其中皮肤外科,即执行本技术的专业学科,是四川省重点学科,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成立的皮肤外科之一。目前在西南地区学科规模、高新技术水平独占翘楚。2009年皮肤外科申请的“静脉曲张综合征的临床综合治疗研究”课题,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相信本技术的成功落地,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我院皮肤科及其下的皮肤外科亚专业学组的学科地位,提升我院的综合影响力,更可以利用这一优良临床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该技术负责人门诊时间及地点:戴耕武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周三上午四道街病区(皮研所皮肤外科门诊)周四下午院本部病区(皮肤外科门诊)陈明懿主治医师:周二上午院本部病区(皮肤外科)周三全天四道街病区(皮研所皮肤外科)附:国内外该技术学习证书2017年德国静脉外科培训班结业证书2018年华西医院射频闭合术培训班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