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从入驻app,本想给家长们解答影像诊断相关的问题,但是发现,其实大部分家长咨询最多的还是是CT辐射剂量,胸片剂量相关问题,我也干脆根据问诊内容,编辑小科普文,希望宝爸宝妈不再焦虑,宝宝们都能健康活泼。大夫,我焦虑,孩子咳嗽我怕有肺炎,带去拍了CT,发现没有问题,家人都说我让孩子白白接受辐射,我内疚!大夫,孩子摔伤了,拍了x光又拍了CT,您帮我看看大概多少剂量,会不会致癌,我每天担心的睡不着。大夫,我孩子拍片子会不会影响甲状腺,性腺。以后会不会不能生育啊?这些是家长们最常见的问题。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我们了解下什么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指的是一种高能辐射形式,它具有足够的能量来从原子或分子中剥离或移动电子。这种辐射可以是电磁辐射(如X射线或紫外线)或粒子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或中子)。当电离辐射穿过物质时,它会与物质中的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电子被剥离或移动。这些电离过程可以对生物体和其他物质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损伤D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一句话总结,CT使用x线探查,x射线会引起辐射,大量辐射会导致健康问题。(划重点,大量!大量!大量!)随着CT的广泛应用,电离辐射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降低CT的辐射剂量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低辐射剂量CT检查也是大势所趋。采用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增加螺距等方法可以降低CT辐射剂量,但过度追求低辐射剂量势必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影像医生对疾病的判读,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保证图片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放射防护的最优化)CT的辐射剂量跟X线相比,它的辐射剂量虽然增加了,但是优势更加明显,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另外,CT扫描得到的横断面图像,还可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重组,获得诊断所需的多平面(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但是家长们不用担心,正常医疗过程中接触的辐射剂量并不会造成身体严重变化,毕竟接触频率射线频率很低,只有在患病有需要时才可能接触。另外,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直在接受辐射。那么,我们平时拍的x光或者CT辐射剂量多少呢?儿童由于身体较小,加上普遍使用低剂量检查,所以检查的辐射剂量更低。另外,腺体受辐射影响比较敏感,所以尽可量保护腺体。儿童进行CT检查时,有条件的可以应用铅皮遮盖甲状腺和性腺。CT和x光片虽然有辐射,但是也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检查方式,利于疾病诊断和疾病筛查,不能因为存在辐射而拒绝必要的检查哦。总结下,每年CT次数控制在一两次以下(原则:能不做就不做,必要时一定要做,何为必要?遵从医嘱!),检查机器使用低剂量(儿童CT管电压在110kv以下,甚至100kv),检查时做好腺体防护(主要是甲状腺和性腺)。
骨龄的定义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时间及其形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月和年)来表示即骨龄是发育年龄,反映人体生物年龄,能比较正确评价人体成熟程度是根据不同骨骼在不同时期的特定骨像来确定为什么骨龄能反映人体成熟程度骨骼系统自出生至成人,始终遵循一定规律,不断发育成熟骨骼系统发育与内分泌-生殖系统发育密切相关骨骼系统发育变化在人类基本相似每一个骨的发育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每个阶段具有一定的形态特点,在X线片上表现一定的征象骨龄评估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可用于预测成人后最终身高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为什么判定骨龄的骨骼选用手腕骨因腕部有29个骨发育标志可供观察分析集中了长骨,短骨,不整齐骨和圆骨等各种形态的骨骼骨化中心的出现和干骺融合有一定的时间间距拍片方便;射线剂量小;易被儿童接受附:
胼胝体发育不全是一种儿童罕见病。胼胝体发育不良可出现智力轻度低下或轻度视觉障碍或交叉触觉定位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发育迟缓和癫痫。因脑积水可发生颅内压增高。婴儿常呈痉挛状态及锥体束征。CT和MRI的表现有: 1、纵裂接近三脑室前部(胚胎期纵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以后被胼胝体嘴封闭,若嘴不发育则纵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直达三脑室前部。嘴部发育最晚,无论胼胝体发育不全或不发育均累及胼胝体嘴部。所以纵裂与三室前部相通是最常见的表现。 2、胼胝体全部或部分缺如,部分缺如往往发生于胼胝体压部。海马,前或后连合缺如。 3、侧脑室前角向外移位,侧脑室内侧缘有凹陷的压迹。原因是原先连接两侧半球的前部胼胝体缺如,那些本来横向连接两侧半球的纤维现在呈纵向排列,位于侧脑室内缘,压迫侧脑室,形成压迹。畸形的两侧脑室前角彼此分离,形成蝙蝠翼状。 4、侧脑室体分离,相互平行,主要见于横断面图象上,可能是轻度胼胝体发育不全仅有的表现。 5、胼胝体压部缺如,使侧室三角区扩大。 6、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呈放射状排列(在矢状面图像上)。 7、海马发育低下,导致侧室颞角扩大。深部白质发育不良也是侧室扩大的原因。 8、第三脑室位置升高,并呈囊状扩张,使两侧大脑内静脉分离。 9、在两侧半球之间的纵裂中形成大的囊肿,囊肿和第三脑室是分离的,与侧脑室之间可有或无交通。囊肿可以只位于大脑镰的一侧,或跨大脑镰,位于大脑镰两侧。 10、胼胝体膝部可合并脂肪瘤,脂肪瘤也可以延伸至胼胝体的所有部分。
一.卷褶伪影 1.1 产生原因 如果检查时的被捡对象一部分在扫描视野之外,但又在接收线圈灵敏度之内,在相位编码方向或读出方向上,相位移动超出相位周期,扫描视野外的信号频率高于扫描视野内的信号频率,导致扫描视野外的部分影像重叠在视野内的图像上,称为卷褶伪影。 1.2 解决措施 减少卷褶伪影通常有以下方法:如果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采用专用线圈,使FOV和矩阵尺寸加倍;如果出现在读取方向上,通过采集技术,增加读出方向图像面积;如果被检查部位过大,通常将被捡部位的最小直径摆放到相位编码方向上,可消除或减少卷褶伪影。 二.金属伪影 2.1 产生原因 由于金属物质会影响主磁场的均匀性,局部磁场会使周围旋转的质子减少或丧失。如果不慎将铁磁性物质带入磁体,金属所在处,信号缺失,在图像上会出现一圈低信号盲区,或者图像空间错位失真,使周围的结构发生变形,产生金属伪影,严重降低图像的分辨率。 2.2 解决措施 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严格禁止将金属物质带入机房。金属物质进入机房,除了影响图像质量外,还有可能会对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三.化学位移伪影 3.1 产生原因 MRI是通过施加梯度磁场造成不同部位共振的差异来反映人体组织的不同位置和解剖结构。在磁共振图像的频率编码方向上,MR信号是通过施加频率编码梯度场造成不同位置上的质子进动频率差别来完成空间定位编码的。MRI一般以水质子的进动频率为中心频率,由于脂质子的进动频率低于水质子的进动频率,在傅里叶变换时,会把脂质子进动的低频率误认为是空间位置的低频率。重建后MR图像上的脂肪信号会在频率编码方向上向梯度场强较低的一侧位移,而水质子群不发生位移。这种位移在组织的一侧使两种质子群在图像上相互分离而无信号,而另一侧因相互重叠表现为高信号,从而产生化学位移伪影。 3.2 解决措施 改变频率编码方向,使脂肪和其他组织的界面与频率编码方向平行可消除或减轻伪影;增加频率编码带宽;施加脂肪抑制技术。 四.磁敏感伪影 4.1 产生原因 不同组织成分的磁敏感性是不同的,他们的质子进动频率和相位也不同,在不同组织的交界面,磁敏感性不同会导致局部磁场的变成,造成自旋失相位,产生信号缺失。梯度回波序列对磁化率变化比较敏感,与自旋回波相比更容易出现磁敏感伪影,由于使用强梯度场,对磁场的不均匀性更加敏感,在空气和骨组织等磁敏感性差异较大的交界处更容易出现磁敏感伪影。 4.3 解决措施 做好匀场,场强越均匀,磁化率伪影越轻;改变扫描参数,比如缩短TE时间;用SE类序列取代梯度回波序列或EPI序列;增加层厚,层间隔;改善后处理技术。 五.ASEET 伪影 5.1 产生原因 ASSET采集K空间时,在相位方向上隔行采集,每一个线圈单元采集一半的相位方向信息,存在明显的相位卷褶,需要利用线圈敏感性数据重建图像去掉卷褶。Calibration的信息不匹配将导致伪影出现。该伪影常与FOV太小、Calibration定位偏中心或扫描范围太小、线圈摆放不正确、Calibration/Scan屏气方式不一致有关。 5.2 解决措施 增大扫描FOV,phase FOV尽量选择1;大范围的Calibration,完整的ASSET重建图像;Calibration中心放置在患者检查的中心;调整线圈位置,使前后、上下、左右对齐;使Calibration/Scan屏气方式一致。 六. 呼吸运动伪影 6.1 产生原因 生理性周期性运动的频率和相位编码频率一致,叠加的信号在傅里叶变换时数据发生空间错位。相位编码方向上产生间断的条形或半弧形阴影。伪影与运动方向无关,影像的模糊程度取决于运动频率、运动幅度、重复时间和激励次数。 6.2 解决措施 减小矩阵、增加激励次数以及采用呼吸补偿技术;使用呼吸门控或快速成像技术屏气扫描;上腹部可使用导航技术。 七. 灯芯绒伪影 7.1 产生原因 封闭磁体间的某些放点辐射。覆盖整个图像的棘刺状伪影,可为单一方向,也可为多个方向相交排列,可出现在序列的某一幅图像中,也可出现在整个序列。 7.2 解决措施 检查噪声滤波器有无异常;检查内部电缆或其他部件有无松动;用适当的后处理技术去除伪影。 八.Anne fact伪影 8.1 产生原因 来源于FOV以外的信号,该信号处于非线性的梯度中。相位编码方向出现的条带影或点状影,往往在脊柱扫描,选取线圈单元过大时出现。 8.2 解决措施 扫描时启用符合扫描视野的线圈单元组合,不宜启动过多。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1.信号、形态:_终末带:柔和的T2高信号,较为模糊,扇形分布_PVL:信号较亮,较为僵硬,边缘欠规整,或有冕状表现,FLAIR上胶质信号较为明显。2.侧脑室三角区形态:_终末带:三角区形态正常,自然;_PVL:三角区扩张或狭长,变形,外壁不规则; 3.髓鞘化隔离带:_终末带:存在、清晰_PVL变窄,变形,消失,高信号与脑室壁紧密相贴 4.三角区周围白质丢失:_终末带:无,脑室与皮质间可见宽厚白质区;_PVL:不同程度的PVL伴有不同程度的白质丢失,表现为脑室与皮质间可白质区变窄,甚至脑皮质可延伸至脑室表面 5.脑沟:_终末带:脑沟正常_PVL:脑沟宽深,表现夸张 6.胼胝体:_终末带:形态信号正常_PVL:不同程度的PVL伴有不同程度的胼胝体变薄,萎缩,信号一般无明显改变;轻度的PVL可仅仅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略薄,形态略呈鸭舌帽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