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四头肌是我们人类大腿最重要的肌肉群。首先,它不但负责我们走路、上下楼、蹲起等动作时的主要力量,还负责我们膝关节的稳定性,尤其是髌骨和膝关节前后向的稳定性。其次,如果股四头肌出现明显萎缩,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内侧头(股四头肌分为四个头:内侧头、外侧头、中间肌和股直肌),就很可能导致膝关节平衡、力量、髌骨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功能失衡,进一步可以导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就像提前变老了一样)以及其它诸多相关疾病。所以,维持股四头肌的正常肌肉状态和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普通人就应该经常练习,以维持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如上下楼、蹲起等正常功能;患膝关节疾病的人就更应该多加练习,增强膝关节的保护能力和运动功能,也可以促进膝关节损伤的恢复。那么,到底该如何练习呢?下面给大家做个概括:首先,最常用而且可操作性强的就是静蹲练习。静蹲,是我们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及其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它因为采用了静止不动的锻炼方式,所以不增加关节损伤,一般不引起疼痛,所以既合理又容易坚持。另外,这种方式在哪里都可以锻炼,也不需要辅助器材,所以可行性非常高。不但可以治病,也是平时运动不多的朋友提高肌肉力量和能力的非常好的锻炼方法。适用病症:髌骨软化,髌股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炎(尤其是下蹲能力差的患者),髌骨上下两极的疼痛性病变,下蹲力量弱或者容易疼痛的患者,平时锻炼很少的想加强大腿肌肉力量的人,关节损伤后处于早中期恢复期的患者等等。具体练习方法:1、 动作要领: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逐渐向前伸,和身体重心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大概40-50公分。此时身体就同时已经呈现出下蹲的姿势,使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小于90度。因为蹲得太深,会明显增加髌股关节的压力,也不对大腿肌肉力量产生强烈的锻炼效果。2、 次数和时间要求: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一次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3、 特殊注意:蹲的角度非常有讲究,因为维持姿势的肌肉有“溢出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每部分肌肉只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起维持姿势的作用。所以,静蹲最好分不同的角度来做。例如30,60,90度3个角度,效果则会更好。蹲的时候最好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角度进行。否则练习不当会加重损伤。图1:股四头肌图:箭头所指分别为股四头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图2:静蹲正面观图3:静蹲侧面观其次,也是非常实用而且容易操作的绷腿练习。也就是在膝关节伸直的时候(坐、立、躺时都可以做)主动收缩股四头肌,使其绷紧,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2秒钟,如此反复。每天最好做够2000次。并不要求一次做完,可以分多次完成,效果相同。见图1:左侧箭头此图中不需要,右侧箭头所指部位即为股四头肌(从大腿外侧看),大家请注意此肌肉群收缩时的表现是股四头肌肌力抗阻练习。主要是以下几个动作:1、直抬腿:躺在床上(一定要躺着,如果坐着练习,要不容易受伤),在踝部绑个沙袋,重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感觉来定,没有固定要求。一般1-3公斤即可。伸直位将整条腿抬起,让腿与床之间的夹角在30度左右为最佳。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2-3秒钟,如此反复。每天做3-4组,每组练习有效的指标就是肌肉感觉足够疲劳了。就可以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见图2:2、伸膝抗阻:坐在床边或者椅子上,踝部绑沙袋。从放松的屈膝位一直用力直到伸直膝关节为止。当然,最重要的练习内侧头的有效活动范围是在接近伸直的30度范围之内,所以如果重点在练习内侧头,则主要练习最后30度即可。练习要求同直抬腿。见图3:
骨科门诊病员中有很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他(她)们常被关节疼痛,尤其是下肢的髋、膝、踝关节疼痛所困扰,部分病员甚至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这些疼痛主要的共同病因是骨关节炎,那么什么是骨关节炎,患了骨关节炎应该怎么治疗,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一、什么是骨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病变,骨关节炎的名称极多,如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国内统一使用骨关节炎。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则较少发病。二、骨关节炎病因病理 骨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关节之间摩擦力很小不会造成磨损,除非过度使用或损伤。造成骨关节炎的最可能原因是合成软骨成分的异常,如胶原(是一种坚韧的、结缔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和粘蛋白(一种产生软骨弹性的物质)的异常。另外,软骨虽然生长旺盛,但是很薄,其表面很容易发生破裂。关节边缘的骨过度生长,形成可以看见和摸到的包块(称为骨赘)。骨赘引起关节面不平,干扰正常关节的功能,引起疼痛。 骨关节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原发性骨关节炎,是指用目前所有的检查方法查不出病因的骨关节炎,通常所指的骨关节炎属于这一类;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在其它各种病因或疾病的基础上,诱发的病变,如创伤、类风湿关节炎、神经及内分泌疾病等。这一类骨关节炎的病变比较局限,不伴发赫伯登结节。反复使关节劳损的人群是患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如铸造工人、矿工和公共汽车司机等。但是进行长跑锻炼的人却不是患本病的高危人群。肥胖是造成骨关节炎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三、骨关节炎症状 1、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多发生于5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关节炎,发病年龄较小,30-40岁多见,最常见的关节为颈椎、腰椎、髋、膝、踝、肩、肘、手指等关节 2、骨性关节炎早期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僵硬为主、劳累、受凉或轻微外伤而加重,肢体从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时困难,稍活动疼痛僵硬很快缓解:如: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起立时,出现僵硬、疼痛,症状明显,经过活动后关节症状减轻或消失,由于早期出现此症状不被重视,加上没有及时治疗,此症状慢慢加重,每1-2年急性发作一次,发作时关节轻微肿胀或有少量积液,有时关节活动出现摩擦感,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3、骨性关节炎晚期关节疼痛加重,夜间休息时能疼醒,疼痛为持续不断,直至关节变形,肿大,功能活动受到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四、骨性关节炎诊断检查1、症状和体征 。2、X光检查、诊断。骨关节炎具有特异性:关节软骨以增生为主,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变窄。3、实验室检查,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不快,C肽-反应蛋白不升高。五、骨关节炎治疗方法1、骨关节炎非药物治疗 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训练、减肥、有氧操、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内翻的楔行鞋垫、职业治疗及关节保护、日常生活的辅助设施等等。欧美国家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医护人员的观念还比较薄弱,今后加强这项工作的力度是各级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常出现股四头肌肌力减弱,以往认为这是由于废用性萎缩引起的,但国外近来研究认为,股四头肌萎缩并不完全是骨关节炎引起的,而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可能是造成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股四头肌肌力的减弱,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正常肌肉所应有的缓冲能力降低,因此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的训练和有氧训练对骨关节炎病人是有益的。2、骨关节炎药物治疗 (1)透明质酸钠:为关节腔滑液的主要成分,为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组织间的磨擦,关节腔内注入后可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常于关节内注射,1次25mg,1周1次,连续5周,须严格无菌操作。 (2)氨基葡萄糖:为构成关节软骨基质中聚氨基葡萄糖(GS)和蛋白多糖的最重要的单糖,正常人可通过葡萄糖的氨基化来合成GS,但在骨关节炎者的软骨细胞内GS合成受阻或不足,导致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胶原纤维结构破坏,软骨表面腔隙增多使骨骼磨损及破坏。氨基葡萄糖可阻断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促使软骨细胞合成具有正常结构的蛋白多糖,并抑制损伤组织和软骨的酶(如胶原酶、磷脂酶A2)的产生,减少软骨细胞的损坏,改善关节活动,缓解关节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症病程。口服1次250~500mg,1日3次,就餐服用最佳。 (3)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可抑制环氧化酶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对抗炎症反应,缓解关节水肿和疼痛。可选用布洛芬1次200~400mg,1日3次;或氨糖美锌1次200mg,1日3次;尼美舒利1次100mg,1日2次,连续4~6周。3、骨关节炎手术治疗 骨性关节炎症状十分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且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就应该考虑手术干预。 (1)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有人主张先行关节镜下关节清扫术,这一类手术对有些病人术后近期有一定的疗效,但远期效果则不能肯定。 (2)关节置换手术对于大多数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由于关节置换手术存在一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如部件的松动和磨损、骨溶解,这些并发症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因此,严格掌握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显得十分重要。严格地讲,手术指征包括:①有关节损害的放射学证据;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续疼痛或者已造成残疾;③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
摘 要: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46岁,平均33岁;病史2~60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左膝8例,右膝4例;初次就诊11例,外院开放手术后复发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并行关节镜检,滑膜切除,记录该病在关节镜下的表现形式(局灶型或弥漫型),样本全部送病理检查。术后加压包扎、局部冰敷并按计划功能锻炼,术后3~4周行患膝放射治疗。结果:本组12例,其中局灶性病例8例,弥漫性4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所有病例获得了3~21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术前Lysholm评分(62.3±2.4)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56.4±3.1)分;术后3月复查Lysholm评分(82.5±3.2)分;IKDC主观评分(85.3±2.5)分。除1例开放手术后复发病例术后3月膝关节屈曲受限(80°)外,其余患者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显露充分,病灶切除彻底,术后功能恢复理想,辅以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治价值。(《华西医学》2009年 第11期)
摘 要: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本组21例,23膝,男13例14膝,女8例9膝,其中左膝11侧,右膝12侧;年龄28~74岁,平均48.6岁;病史1月~66月,平均18月;初次就诊20例22膝,外院开放手术后复发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X线检查,部分病员行CT或MRI检查。手术行关节镜检,瘤体和病变滑膜切除,记录该病在关节镜下的表现形式(滑膜表面型、滑膜层包裹型、关节囊纤维层包裹型、游离体型)及关节内合并症,样本全部送病理检查。术后加压包扎、局部冰敷并按计划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例23膝,其中滑膜表面型6膝、滑膜层包裹型4膝、关节囊纤维层包裹型2膝、游离体型11膝,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所有病例获得了12~42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患肢功能良好;术前Lysholm评分(62.4±4.2)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47.2±3.6)分;术后12月复查Lysholm评分(80.3±4.6)分;IKDC主观评分(87.4±4.1)分。结论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显露充分,病灶切除彻底,术后功能恢复理想,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具有较高的诊治价值。(《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年 第5期)
本文章引自积水潭张辉医生网站。很多患者上传的影像学资料不清晰或者达不到要求,耽误了很多提问的机会,在此请朋友们学习一下张辉医生的这篇文章,很是有益!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ui76_40733.htm为了保证图像的质量,请大家在上传图像资料前,参照图例所示的图片检查您的图像资料。拍摄技巧:1、翻拍时请打开数码相机的微距模式,尽量每张小图单独拍一张照片,不需要很大,分辨率为640x480即可,VGA模式或1M模式既可,如图例中的照片即可。切记一定要关闭相机的闪光灯。2、可以把电脑的显示屏调成完全的白色背景,作为翻拍的背景光源。如果光线不好,请把数码相机的ISO调高,避免出现曝光不足,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三脚架。3、拍摄后的照片上传前,请在电脑中打开照片,查看照片中拍摄的字迹是否清晰,避免上传不清晰的照片,造成误诊或漏诊。4、有些医院能够提供核磁的电子版,可以向核磁室索要光盘,咨询时可以直接把光盘内的资料上传。图片示例1图片示例2如果像素足够大,也可以将多张核磁一起拍照,但是要保证核磁片上的数字和字母能够很清晰显示,不能模糊。可以看看一位朋友的上传效果:
近期不少朋友因为肩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来求医,从其描述的症状及影像检查来看,多数考虑有肩袖损伤,那么什么是肩袖,什么是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后又怎么样治疗,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回。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其环绕肱骨头的上端,可将肱骨头纳入关节盂内,使关节稳定,协助肩关节外展,且有旋转功能。冈上肌附着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部,经常受肩峰喙肩韧带的磨损,从解剖结构和承受的机械应力来看,该部位为肩袖的薄弱点,当肩关节在外展位做急骤的内收活动时,易发生破裂,因肢体的重力和肩袖牵拉使裂口愈拉愈大,而且不易愈合。 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如为青年人,绝大多数伴有严重外伤史。由于肩袖受肩峰保护,直接暴力很少造成肩袖破裂。间接暴力多因肩袖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变后上肢外展,手掌扶地骤然内收而破裂,尤因冈上肌肌力薄弱,而承受牵拉力最大,故易破裂,约占50%.肩袖损伤依破裂程度可分为部分破裂和完全破裂两类。若处理不当,部分破裂可发展为完全破裂。 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如为青年人必有严重外伤史,当肩袖破裂时,患者常自觉有撕裂声响,局部肿胀,皮下出血,伤后局部疼痛限于肩顶,并向三角肌止点放散,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者不能主动外展肩关节。 体格检查 1.压痛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根据压痛部位的大小,可以确定肩袖破裂范围的大小。局部压痛点用1%普鲁卡因封闭,待疼痛消失以后患者可以主动外展肩关节,表明肩袖未破裂或仅为部分破裂,若封闭后仍不能主动外展,则表明严重破裂或完全破裂。 2.弹响肩袖裂口经过肩峰下时则弹响,尤其完全破裂者更为明显。 3.疼痛弧部分破裂者肩关节外展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 4.裂隙完全破裂者,可以摸到破裂的裂隙。 5.肌肉萎缩早期因有丰满的三角肌遮盖不明显,日久同现冈上肌、冈下肌失用性萎缩,尤以冈下肌明显。三角肌有时不但不萎缩反而肥大。 6.关节活动异常肩袖破裂较大时患臂不能外展,而由耸肩活动代替。由于肩袖破损,三角肌的收缩,肱骨沿其垂直轴向上,迫使肩胛骨在胸壁上滑动并旋转,出现肩关节活动异常,同时抗阻力外展力量减弱。 7.上臂下垂试验行局部麻醉后,将患侧上臂被动外展至90°,如不加以支持,患肢仍能保持这一位置,表示肩袖无严重损伤,如不能维持被动外展位置则表明肩袖严重破裂或完全破裂。 影像检查 肩袖损伤普通X光片甚至核磁均不敏感,怀疑肩袖损伤有条件最好行肩关节核磁造影检查。 肩袖损伤的治疗 不完全破裂者很多不需要手术治疗,多采用在局部封闭下将肩部外展、前屈、外旋,用“人”字形石膏或外展夹板支架固定3~4周,以使肩袖破裂部分接近而获得愈合。 肩袖部分破裂经4~6周非手术治疗,仍不能恢复肩关节有力、无痛、主动的外展活动及完全破裂和陈旧性破裂的患者,应行手术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