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区分对待有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出现手部麻木,部分人还是双侧,不知道是什么回事?有些人还到医院看了内科、外科、骨科、针灸科等等,有的医生说是颈椎病、也有说是神经炎、血脂高、中风先兆、血脉不通等,众说纷纭,经静滴、口服、针灸等等治疗,也没见有什么效果,有些人只能置之不理,也有些人由此紧张万分。 手麻有什么原因? 手部麻木的原因很多,但以腕管综合征最为多见,尺神经炎有一小部分病人,颈椎病等引起手麻的极为罕见。 尺神经炎有什么症状? 尺神经炎主要是尺侧一个半手指(小指和无名指的尺侧半)麻木,临床并不是很常见。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年人好发,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和体征。Paget于1853年首先描述此病,是临床上手部麻木的最常见原因。 腕管是怎样构成的? 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 腕管有什么内容物? 正中神经+屈肌腱(屈拇长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 正中神经如何走行? 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 腕管综合征发病有什么原因? 最常见原因: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理尚不明了。 腕管综合征发病有什么原因? 某些全身疾病:类风湿、痛风等,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 腕管综合征发病有什么原因? 有研究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验证。 腕管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比男性更多。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起病缓慢。 腕管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手指疼痛、麻木、发胀,常入睡数小时后痛醒,活动后缓解。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均出现麻木不适。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 腕管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甩手会缓解。 腕管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正中神经分配区皮肤感觉迟钝,过敏。大鱼际可有萎缩,拇指笨拙无力。过度伸腕与屈腕试验同样引起感觉异常和疼痛加重。 腕管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腕管掌侧卡压点压痛、放射痛。叩击腕部可出现Tinel征(叩击时拇、食、中指出现放射状麻痛)。 发生腕管综合征后怎么办? 佩戴护腕使腕关节制动于中立位,减少活动,可以在腕管内注射皮质激素,口服非甾体类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只要及时诊治,绝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很快就能消失。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难以缓解者应该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者更应该及时手术。 手术怎么能够治疗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受压,因此只要将腕横韧带切断就可以使正中神经减压,从而使症状消失。 如何选择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 任何手术方法都有其适应症,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手术在内窥镜下进行,切口极小,适用于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的病人;如果因为痛风、腕管内囊肿等引起者,选择传统的切开手术更为合适,但这种情况不多。 内窥镜下手术需要昂贵的器械吗? 腕管综合征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断腕横韧带,手术的关键是显露清楚腕横韧带并保护好正中神经,因此需要专门的手术器械。我们为此设计了半开槽套管,使得手术变得简便、安全,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一般8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手术。 内窥镜下手术能够充分减压吗? 内窥镜下可以清晰的显示腕横韧带,切断横韧带拔出套管后可以清晰的见到正中神经与切断的横韧带之间宽阔的间隙。 内窥镜手术后症状什么时候消失? 腕管综合征手术后症状的消失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患者手术后麻痛症状很快就消失,如果病程长、肌肉萎缩者恢复会较慢,这些病人可能需要1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
关节响,是有什么骨科疾病吗? 坐着工作时间长了,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转转脖子或者扭扭腰就会发出“咔咔”的响声,很多人不清楚这种声音暗示着什么,有些人就会怀疑是不是骨折了或者关节移位了。 其实,人体关节发出的这种声音统称为关节弹响。那人体关节发出这样的声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些声音又暗示着什么呢? 一 什么是关节弹响? 声音都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听到的关节弹响同样也是如此。人体关节的活动就好比是机械结构的运动,有旋转、滑动、摩擦等。 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体关节稳定而适度地活动并不会引起弹响,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关节软骨有缓冲吸震作用以及关节腔内关节液有润滑作用,声音较小不易听到。 关节弹响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的我们都比较熟悉,是来自关节腔内的清脆、单一、无痛的爆裂样音响。例如:当人体静止一段时间后突然伸屈四肢、扭转或伸屈躯干时,四肢、脊椎关节常“啪啪”作响。 这种弹响也可故意产生,例如在压折手指时,影视剧中常见这种桥段——双方一抱拳,手指和身上的关节咔咔作响,我们都知道这就意味着将有一场好戏看了。 这就是生理性的关节弹响,这种弹响常见于关节发育的成熟期,幼年不发生,少儿期很是少见,中青年期多见,老年则逐渐减少。 病理性的关节弹响是由于关节的损伤、疾病或结构的变异,致使滑膜粗糙,关节囊、韧带松弛,肌腱增生或腱鞘狭窄,关节盘破裂,关节软骨脱落等,在运动时就会因上述组织的摩擦而产生弹响。 病理性关节弹响的响声可以是清脆的、沉闷的或磨砂样的,多数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并且都是可以连续发生的。 二 关节弹响的原因的有哪些? 1、生理性原因 也就是我们说的生理性关节弹响,当身体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一定的姿势,突然改变姿势会出现关节周围单一、清脆的响声,且没有疼痛感觉,这是由于关节突然改变位置发生的弹响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2、关节部位疾病 常见的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内骨赘(俗称骨刺)断裂形成关节内可以移动的小骨块,手指部位狭窄性腱鞘炎等。 3、关节受伤 例如:膝关节内半月板破裂,行走出现弹响;伤及关节部位的骨折,术后关节软骨面不再光滑,变得凹凸不平,关节转动不顺畅,活动时出现响声。 如果身体出现了关节弹响,如何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呢? 关节弹响:生理性、病理性的区分 关节响只有在病理状态下才能说明关节有疾病,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关节响,总的来说只要存在关节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关节响。 1、病理性关节弹性发生时多存在不适感,如疼痛、肿胀。而生理性的关节响没有疼痛不适的感觉。 2、生理性关节弹响多发生在关节从静止转为突然活动时,关节响声响单一、清,短时间内不能多次重复。关节响出现前后一段时间内,不影响关节活动。 三,什么样的关节弹响需要就医呢? 病理性弹响主要是关节软骨、关节滑膜等结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但这类原因导致的弹响只是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当出现关节退化、病变,如髌骨软化症、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撕裂、关节脱位等情况时。 关节发出声音的同时通常伴有其它症状及病理变化,如伴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运动异常。此时就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并确定是否是关节错位或关节受损,以免耽误治疗。 四,掰手指会得关节炎吗? 身边有些人喜欢掰手指关节,这样也会有响声。有些人就说掰手指关节容易得关节炎?那这是不是真的呢? 手指的关节内存在一定的气体,气体和关节液混合形成一定的气泡,当关节突然改变位置,气泡突然破裂,形成单一的,清脆的响声。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直接引起骨骼、关节损害。 所以,正常情况下的掰手指并不会直接导致关节炎。但是,掰手指发声响这种趣事还是少做为妙,万一不慎损伤关节软组织那可真的要治疗了。
外科手术后,切口对合整齐,缝得很漂亮,可是在术后5-7天左右,部分患者在切口有较多渗液,皮缘不红不肿,也不痛,挤压切口有较多液体流出并可见飘浮的脂肪滴。有经验的医生会跟患者交待,这是伤口脂肪液化了,需要加强换药治疗。“脂肪液化”?什么情况? 脂肪是什么? 脂肪又称皮下脂肪,俗称“肥肉”。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体型越胖,脂肪层越厚,也容易出现脂肪液化。 什么是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就是脂肪组织因为多种原因发生无菌性坏死,最终以液态物质排出,在伤口处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为什么会出现脂肪液化? 多种原因可以引起脂肪液化。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是易发生坏死液化的病理生理基础。体型肥胖者或脂肪较厚的部位(如腹部)更易发生。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易造成脂肪细胞热坏死;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缝合时留有死腔、脂肪层缝合过密,术中持续拉钩挤压、反复钳夹等均易引起脂肪缺血坏死、液化。 如何确定是脂肪液化还是伤口感染? 肪液化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1)多发生在术后5~7天,大部分表现为切口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及皮下组织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一旦出现脂肪液化,如何处理? 首先需要排除感染的可能。脂肪液化不是伤口感染,但长时间渗出会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极易引起伤口感染。一旦发生液化应该尽早引流,加强换药。若渗液较少,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若渗液较多,应及时敞开切口,保证充分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再行Ⅱ期缝合。糜蛋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创面净化。高渗糖在脂肪液化的治疗中也起了很大作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切口脂肪液化的好转。 脂肪液化能预防吗? 脂肪液化在手术中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努力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暴露时间,脂肪层切开时慎用电刀,术中可用湿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脂肪层缝合不宜过密,不留死腔。手术结束时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冲掉已坏死脂肪组织,切除估计可能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预置引流管或引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