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当你因为手外伤手术后达到出院标准时,我相信您一定是开心的。可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问,回去之后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的手还没消肿呢,还不能正常活动能出院吗?伤口还没有愈合还会发炎吗?这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了吧,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出院后在家也能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吧。日常生活中需要手做哪些活动? 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手功能训练?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根据手功能恢复的需要,可利用身边物品进行训练,以增强手部肌肉的肌力和手的灵活性。 例如: (1)将豆子等小物品转移到指定的位置; (2)翻书写字; (3)将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 (4)拿勺子吃饭; (5)捡硬币; (6)拉开、拉紧拉链,扣衣服纽扣; (7)开、关水龙头; (8)握门把手开、关门; (9)系解绳结、鞋带; (10)用指甲剪练习剪纸张、卡片、指甲等; (11)拧开、拧紧矿泉水的瓶盖; (12)拧毛巾; (13)折纸; (14)将衣服挂在衣架上等。手部常见损伤康复训练要点手部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比较复杂,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训练,需要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而定。早期训练时运动量不要过大,一般每次每种运动重复6-10遍,每天2-3次。训练幅度以不引起受伤部位明显疼痛为度。后期可逐渐加大运动量。训练有助于消除水肿,如果训练后肿胀或疼痛加重,应减少甚至停止训练,并及时咨询医师。
黄某,男,21岁,职员,东莞市清溪镇某工厂工作,经同事介绍于12月15日前来诊治。 初诊: 患者因双侧面部反复起皮疹半年,加重1周。患者于半年始出现双侧面部起皮疹,近1周来面部皮疹增多,就诊时双侧面部红色丘疹,发痒并红肿疼痛,有小脓疱,油脂分泌旺盛,口干,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见下图) 曾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专科诊治,效果欠佳,双侧面部皮肤出现发痒,起小脓疱,并对药物出现过敏反应。(见下图) 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肺胃蕰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西医外治: 先用医用棉签碘伏消毒液消毒面部起皮疹处,戴无菌手套,或用医用无菌镊子、血管钳挑挤出粉刺,粉刺分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以及相对成熟的小脓疱,挤压尽量干净为宜,复诊时亦可以重新挑挤干净,用碘伏消毒后,也可以用喷尔舒/外用离子抗菌敷料外洗搽用,再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净面部即可,挑粉刺处每天用碘伏消毒液外用一次,一般连续3-5天,忌用酒精面部消毒。 中药配方颗粒内服: 方以消痤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 野菊花10蒲公英15紫花地丁10金银花10牡丹皮6石膏20桔梗10黄芩10地黄10连翘10鱼腥草15 共7剂,每剂分2小包,早晚各一包,餐后半小时开水冲服。嘱患者忌食辛辣、肥甘厚腻及甜食。 复诊, 2019年12月22日治疗一周后,患者诉双侧面部出油较前减少,皮损小脓疱明显减少,部分消退,无口干,大便通畅,舌质红,苔薄黄,脉滑。前方加败酱草15、知母10、当归10。继续21剂冲服,后电话和微信随访,皮疹大部分消退,油脂分泌减少,部分遗留有黑褐色色素沉着。治疗一月再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已基本康复,不用吃中药了,(见下图)。如再出现部分小痘,可以重复按西医外治方法挤痘后消毒。 【体会】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颜面、胸背部等处出现与毛囊一致的丘疹,可挤出白色淡黄的脂栓,伴皮肤油腻为特征,青春期男女多见,俗名“青春痘”。西医认为炎症反应是导致痤疮皮损,中医认为火热上炎,本病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要求早期正规方法诊治,后期治疗则痘印瘢痕较为明显,影响面部美观。痤疮用外治法挑粉刺,加内服中颗粒配方准确辩证治疗,五味消毒饮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消炎,鱼腥草、败酱草解毒消炎散痈,黄芩、知母解毒泻火,等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去脂消炎之功效。 青春期粉刺大多数症候病机为湿热毒蕰结,在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烟酒、咖啡,少吃肥甘厚腻,煎炸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滥用化妆品,特别是粉质和油质化妆品。切记自行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炎症扩散和遗留凹状瘢痕。通常要求患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不适随诊。 注:远距离中医看诊本人要求,在自然光线下拍照片清晰,有面色和舌苔照片, 加西医细致问诊。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精华,舌象能反映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通过经络和经脉的循行,能直接或间接地与舌发生关系。 舌头和脉一样,只占人体的一小部分,人体的细微变化都会通过舌头反映出来,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诊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验证,一看舌,便能对患者病情了解了八九分,大部分经望诊舌苔患者,觉得舌诊诊断基本准确。中医诊治必看舌苔,简单而实用。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双肾,舌的两边属肝胆。 正常舌象很难找,下图是经常保持长跑运动朋友和我的基本正常舌象。 舌苔照片一般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正常舌象为: 淡红舌、薄白苔。观察舌苔有无染苔,如食物和药物而造成苔色不一样,不同性质的邪气,在舌象上都能有所反映,如黄苔多热邪,白滑苔主寒邪,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黄厚腻苔是湿热,舌偏歪多为风邪,舌有瘀斑瘀点提示有淤血。 舌诊的初步知 观察舌质: 形态,动态,干湿,颜色,可以抓住四方面的微小变化来分析、归类、判断、确诊。 形态:如舌体胖嫩提示: 虚症、寒证,舌体降红而有裂纹,提示主热动阴津。 动态:正常人的舌质是活动自如,没有强硬、歪斜或颤动的病态表现。 干湿:正常人的舌质,干湿适中,过分干或湿均属有病。 颜色:正常人的舌苔是淡红、润泽,要么就是考虑病色。 望舌苔:必须注意颜色和质地的改变。 颜色:正常是薄白苔,如颜色过白、出现黄色、黑色都是病色。 质地:过度的薄苔或厚苔,过分的干燥及出现腻苔、剥苔,提示有病况。 ★下图为上热下寒,舌尖红,心肺有热,舌中薄黄,带湿气,患者时有上火,或感冒,肠胃不好,不能有效吸收水谷精气(营养),就已排出体外(解稀便或腹泻)。治法: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味,加黄芩,山豆根清上焦(心肺)热。 ★下图为抑郁症舌苔,表情淡漠,心情烦闷,易发怒,引起脾胃不和,舌中过分淡白,治法: 疏肝解郁,醒神开窍。方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验方组合辩证加减,中药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舌苔颜色改变。 ★下图为神经官能症,和脾胃虚寒,几乎每天在平台咨询问消化内科医生,诊断下舌苔怎么回事。 下图腻苔,多是湿浊内缊,阳气被遏,主病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常见纳差,胃脘不舒。 下图黄苔:主热、主风,常见肠胃湿热,口干,大便干结,舌中裂纹常提示有慢性胃炎。 下图为老年人,男,85岁,因右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2月,舌苔为气阴两虚证,舌苔干燥,阴津不足,经治疗1周后对比,苔色改善,舌苔干燥,阴津不足证缓解。 ★下图,摄影老师,66岁 属于腻腐苔,经常有食积,纳差,肠胃有湿气,缺乏运动量,消化功能欠佳,脾胃不和影响营养吸收,体质偏瘦。 腻腐苔提示有痰浊食积,腻苔的形成多是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所引起。腐苔的行成都是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聚积于舌面之上,主要是指邪积胃肠,痰浊内蕴等症。 ★下图,朋友有脱发,脾肾虚,气血两虚证,见舌两边有齿印,舌苔色淡白。 ★下图,朋友,脾肾阳虚证,腰酸,四肢发凉、乏力,纳差,阳痿,早泄,给予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治疗一月后上述症状改善。 下图,朋友,脾胃虚寒证,对煎炸油腻辛辣和凉拌生冷食物敏感,舌中有裂纹,提示也有慢性胃炎。 ★下图,地图舌,常见于脾胃虚寒,食积 下图,朋友,干腻苔,提示有口干舌燥,食积,肠胃湿热证,大便干结,舌尖红,心肺有热,因职业需要应酬较多,经常饮酒,熬夜习惯有关。 下图,朋友,脑外伤恢复期,舌中有裂纹,暗红,提示体内淤血未完全消除,康复期,胃气未完全恢复。 下图,舌尖偏红,舌中裂纹,提示有慢性胃炎,容易上火和口腔溃疡。 下图,朋友,舌苔白厚带黄,提示食积和肠胃湿热证,舌尖及两边暗红,体内有淤血,气血不通,缺乏运动。 ★下图,患者中年女性,舌苔白厚,提示消化不良,纳差,不思饮食,四肢乏力,口干,给以调理肠胃,中医以健脾消食,化积和胃治疗。 ★下图,2岁小孩,黑苔带白腻,提示有食积和消化不良,舌苔色黑,有些病因未明,有时饮食习惯染色苔也有。病理性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临床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若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若苔黑而滑润,多属寒盛阳衰。 下图为晚期胃癌患者,面色淡黄,枯槁无光,舌面毫无胃气,气血不充,阳气虚衰,寒凝血涩,提示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下图,朋友,面部痤疮,发痒并红肿疼痛,有小脓疱,舌苔发黄偏厚,提示有湿热证,容易上火,结合西医外治法,加中药调理,一月后痤疮治愈。 下图: 本文作者,中西医结合医学副主任医师,多次撰写典型小医案,用互联网微信提供面色 舌苔照片,加西医细致问诊,可以轻松完成现场、线下问诊和诊治。 ★注: 为微信供图,远距离中医诊治,要求有面色和舌苔照片,加西医细致问诊。
路某,男,36岁,职员,东莞市清溪镇某工厂工作,于2019年8月就诊。 初诊:患者2月前出现头顶发斑片状脱落,逐渐加重,右眉毛中间脱落,纳眠可,二便正常,时觉有头晕乏力,毛囊未见萎缩,舌质淡,苔白,脉细。(见图,治疗前后对比) 西医诊断:1.脱发2.斑秃;中医诊断:游风(精血不足证) 治法:养血活血,凉血补血。 内服中药颗粒配方: 发饮(验方)加味:制何首乌30侧柏叶20红花6桃仁8赤芍15柏子仁10旱莲草30甘草6地黄10女贞子10白芷6蒺藜10菟丝子10烫狗脊10 单位(克)15剂,每日一剂,每剂分2小包,每包温开水调匀,水冲服,早晚各一包。 二诊:服药15剂后,脱发量明显减少,原脱发区头顶部、右侧眉毛中间都可见少量新鲜毛发生长。 三诊:继续30剂,加杜仲15,淫羊藿20,脱发区基本恢复,不影响美观,(见图),后患者仍坚持口服中药颗粒配方,随访未见复发,效果不错,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体会】 游风为一种头部毛发突然发生斑块片装脱落的慢性皮肤病。俗名鬼剃头,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袭人,以致风盛血燥,不能荣养毛发。患者通常脱发区皮肤正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青年男女。西医方面病因未明,先天见于遗传因素,后天见于精神压力过大,焦虑,作息时间不规律,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目前西医无太好的治疗办法,且服药副作用大,而中医中药颗粒配方稳定,提取中药浓缩颗粒药效高,无副作用,方便易行,方中主药: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药中含有大量的首乌碱,具有促进毛发生长和使毛发变黑的作用。侧柏叶生发乌发,具有抑菌抗炎,扩张血管和祛屑防脱发及能生须发等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淤止痛,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刺激新发生长等。虽然疗程较长,但可获得满意疗效,根据每个患者体质不一样,中医辩证分型而准确施治,加之患者坚持用药,一般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