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小村庄,那时的生活简单而贫苦。村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更没有医院。但我们有妈妈,她是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也是那个年代无数家庭的守护者。 妈妈没有正式的医学学历,她的知识来自于镇上医院老医生的言传身教和一本发黄的医学手册和无数次与病魔的较量。村民们说不出她的医术有多高明,但每当有人生病,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她。从头痛脑热到小儿腹泻,甚至是接生新生命,妈妈总是默默地承担起村里人的健康重任。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全年无休。寒冬腊月的深夜,风雪拍打着窗户,妈妈却早已披上外套,提着她那只破旧的药箱出诊去了。小时候我常常生气,为什么我的妈妈总是忙得无暇顾及我?可每当我看到村民们对妈妈的感激和敬重,我渐渐明白妈妈的忙碌不仅是责任,更是她的使命。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天,是一个酷热的夏日,村里一位孕妇突然发动分娩,妈妈被她着急的丈夫带到她家时看到产妇已经四肢抽搐,口吐白沫,面色发青,妈妈判断,这是产时子痫,要救母子性命就是尽快娩出孩子,但侧切手术妈妈从没有做过,还是在医书上看过,由于交通不便,如果送到镇医院大人和孩子可能都保不住。她迅速吩咐大家烧开水、准备剪刀和干净的布,然后当机立断地为产妇实施了侧切手术。随着孩子响亮的哭声产妇的惊厥也停止了,产妇和孩子终于无恙。妈妈是用行动诠释勇敢和责任的英雄,妈妈不仅仅是我的妈妈,她更是全村的生命守护者。无论是深夜里救治高热惊厥患儿,还是为濒危产妇争分夺秒,我始终铭记妈妈当年面对生命时的果敢与冷静,我暗自下定决心,长大后要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医生,守护更多人的生命。 高中毕业后我报考了医学院,走上了妈妈未曾走过的道路。从医几十年间,我救治了无数病患,也无数次想起妈妈的教诲:“对病人一定要态度好,治病不完全靠医术,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就像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我时常会回味小时候以妈妈为代表的赤脚医生和村民的关系。患者和家属对医生充满信任和敬意,医生以极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温情对待病人,中间不夹杂一丝私利。当下医患关系的改善,病患需要多一些信任和敬畏,医生需要多一些人情和耐心,而社会需要多一些温情少一些戾气。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癌症,占所有儿童癌症的近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并影响血细胞的癌症。尽管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研究人员来说,了解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以及预防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下是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其原因、风险因素以及是否有可能预防的信息。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起始于造血的骨髓,在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骨髓产生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抵抗感染)和血小板(帮助止血)。患白血病时骨髓产生异常的白细胞,排挤健康细胞,导致疲劳、频繁感染、容易瘀伤或出血等症状。儿童白血病主要有两种类型: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最常见的类型,起源于未成熟的淋巴样细胞。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多见,由形成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髓系细胞引起。儿童白血病的诱因是什么?成人癌症通常与吸烟或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关,而儿童病因通常不是很明确,它可能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也常常受偶然因素的影响。1.遗传因素遗传风险:有些孩子患有先天遗传病,这增加了他们患白血病的风险。例如:唐氏综合症使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10-20倍。Li-Fraumeni综合征由TP53基因突变引起,使个体易患多种癌症,包括白血病。有些家族携带与血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突变或先天免疫缺陷基因,也增加了患白血病风险,如Fanconi贫血、SDS、RUNX1基因突变、GATA2、SAMD9/9L突变等。自发突变:很多病例与早期发育期间的随机基因突变有关,包括出生前在宫内的突变。2.环境因素辐射暴露:高剂量电离辐射(例如来自核事故或癌症放疗)是一种已知的风险,尽管这种暴露很少见。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用于工业产品)与白血病有关。感染:一些研究认为对常见感染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会引发遗传易感儿童的白血病。这个被称为“延迟感染假说”的观点表明,早期缺乏免疫训练可能会使免疫系统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脆弱。也就是在婴幼儿早期没有接触过常见感染的儿童,后期就可能会对感染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可能引发白血病。所以婴幼儿时期生活在一个过度洁净的环境中不一定对身体有利。3.早期发育因素一些证据表明白血病可以从子宫开始,胎儿发育期间的DNA突变可能会启动这一过程,但还需要出生后的其他因素参与才能导致疾病的发展。4. 随机的遭遇有时白血病的发展没有任何明确的原因,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随机错误可能导致引发白血病的基因变化,所以有人说白血病的发生就像“轮盘赌”,先天异常加后天的遭遇才能致病。儿童白血病可以预防吗?目前还没有确定能预防儿童白血病的方法,大多数病例是由父母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的,比如随机突变或不可避免的暴露。然而,有些方法可能会稍微降低风险或提高早期发现:1.避免已知风险尽量减少接触辐射:在怀孕和幼儿时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学成像,如x光或CT扫描。避免吸烟:避免让孩子接触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苯等化学物质。2.加强免疫系统发育鼓励孩子与其他人互动,探索他们的环境,因为这可能有助于他们的免疫系统正常发育。虽然与白血病的联系尚未得到证实,但发达的免疫系统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3.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生活方式因素与成人癌症的关系更大,但一般的健康习惯可以保护儿童的健康,提供富含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营养饮食;确保足够的身体活动。4.了解家族史如果你的家族有癌症病史、与白血病相关的遗传疾病或免疫性疾病的病史,应考虑进行遗传方面咨询,早期筛查可能有助于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潜在的问题。预防方面研究科学家们正在探索降低白血病风险或预防其发病的方法,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研究:识别与白血病相关的特定基因突变,以了解其发展过程。环境影响:研究化学物质、辐射和感染如何与遗传倾向相互作用。感染研究:调查早期接触轻度感染是否有助于“训练”免疫系统并降低白血病风险。总之,儿童白血病是一种受遗传、环境和偶然性影响的复杂疾病。这通常是无法预防的,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的诊断而责怪自己。然而,正在进行的研究为揭示其原因提供了希望,并有可能在未来找到降低其风险的方法。与此同时,早期诊断和先进的治疗大大提高了白血病儿童的存活率,为面临这一艰难旅程的家庭提供了更光明的前景。如果你担心你的孩子有白血病的风险或症状,请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专家。
孩子确诊了白血病,家长可能最关心的是我们孩子是什么类型?好治不好治?是不是需要移植?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简称急淋。骨髓是生产血细胞的最主要场所,造血干细胞就是生产血细胞的种子,造血干细胞首先会生产出淋巴系祖细胞和髓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可以继续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淋系祖细胞在分化各个阶段恶性增生或分化阻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成熟细胞)就引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有效治疗和预后判断依赖于对急淋进行精确的分型,由于科技不断进展,白血病的分型也在不断补充完善,所以在初治做骨髓检查时尽量能长期保存骨髓标本以便未来能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分型,寻求新的免疫靶向治疗方法。ALL的分型方法主要有MICM分型(M形态学分型、I免疫分型、C细胞遗传学分型或染色体分型、M分子生物学分型)和临床危险度分型。形态学分型 根据淋巴细胞大小和模样可以分为L1、L2、L3型,L1型和L2型预后好坏没有明显差别,L3型等同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需要用成熟B淋巴瘤方案治疗。免疫分型急淋可以分为B细胞型、T细胞型。B细胞型占急淋的85%左右,B细胞又可分为早前B细胞、普通B细胞、前B细胞、成熟B细胞,除成熟B细胞外其它B细胞治疗和预后没有差异,成熟B细胞按照成熟B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T细胞型发病时通常有高白细胞、纵膈肿大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高度侵袭性特征,T细胞型主要是识别早前T细胞型(ETP),ETP常伴有髓系白血病标记,发病时白细胞往往不高,对维奈克拉及去甲基化治疗敏感。以往认为ETP预后差,目前通过联合、分层治疗,总体预后与其它T细胞没有差别。T细胞型白血病细胞增殖快、容易有脑白和睾白,所以最好密集持续化疗,不要间歇太长,另外注意鞘注及使用渗透髓外的药物防止脑白和睾白。染色体分型染色体异常主要分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正常人有46条染色体(23对),B细胞型根据染色体数目分为:超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多了,51-67条),超二倍体占儿童急淋的四分之一,通常预后较好,尤其是+4、+10、+17三体核型。亚二倍体指染色体数目<44条染色体,亚二倍体预后会差一些,尤其是近单倍体(24~30条染色体)和低亚二倍体(31~39条)预后差,低亚二倍体很容易合并TP53异常,其中有一半为胚系异常。iAMP21(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以往按标危治疗预后差,加强化疗强度可改善预后。染色体结构异常可有染色体易位、缺失、倒位等(详细见分子生物学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基因分型)B急淋常见基因分型预后良好基因:t(12;21)(p13;q22):ETV6::RUNX1、DUX4r(r代表基因重排)、NUTM1r预后中等基因:t(1;19)(q23;p13):TCF3::PBX1(容易脑白及其它髓外复发,强化疗和渗透髓外的药物化疗预后好)、ZNF384r(易早期残留阳性,但总的生存率还比较高)、t(5;14)(q31;q32);IL3-IGH、ETV6-RUNX1样的、PAX5P80R、PAX5alt、MEF2Dr预后不良基因:KMT2Ar(MLL重排)、t(9;22)(q34;q11.2):BCR::ABL1(俗称“费阳”,TKI联合化疗后预后明显提高)、Ph样(BCR::ABL1样),有JAK-STAT通路异常(CRLF2r,EPORr,JAK1/2/3r,TYK2r, SH2B3,IL7R,JAK1/2/3突变),ABL类异常(ABL1,ABL2,PDGFRA,PDGFRB,FGFR1重排)和(NTRKr,FLT3r,LYNr,PTK2Br)、t(17;19):TCF3::HLF(预后极差,维奈克拉或免疫靶向治疗可改善预后)、t(17;18):TCF4::HLF、IKZF1缺失和IKZF1plusT急淋常见基因分型基因异常对T-ALL的预后影响意义不是很明确,T急淋预后主要看治疗反应。通常认为NOTCH1和FBXW7突变预后好,而PTEN和PHF6预后不良。SIL::TAL1T急淋患儿常表现为高白细胞、极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一定要及时治疗。比较有意思的是MLL重排一直是预后差的标记,而据文献报道T急淋合并MLL::ENL异常的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临床危险度分型 根据患者上述分型及临床特征如:发病年龄(1到10岁之间预后好)、发病时白细胞数(B急淋<50x109/L、T急淋<100x109/L预后好)以及治疗反应(如: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未缓解预后差)等将急淋分为低、中、高危型,不同的危险度治疗强度不同。需要注意的是:1,不同的协作组可能危险度标准会有差别;2,上述各种预后不良因素基本是根据化疗时代的数据确定的,在目前免疫靶向治疗时代会有很大改变,期待越来越多以往预后不佳的类型能被治愈。 儿童急淋的分型和预后评估是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寻找更多的预后标记物,并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以便为患有不同类型急淋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最有效的治疗策略。
白血病俗称“血癌”,在得知孩子患上白血病的消息时,许多家庭可能会感到非常恐慌和无助。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儿童白血病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治愈的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已经达到90%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治愈率也已经达到80%左右。得了白血病应该怎么办?了解白血病的类型、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妥善护理可以帮助家长们在这一艰难时刻中尽快寻求诊治,并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为孩子能顺利治愈提供重要基础。1.如何寻求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当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白血病时,首要任务是尽快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医疗评估。初步的检测通常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及血涂片,通过这些检查可能会观察到白细胞的异常增多或减少、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血涂片可能会见到幼稚细胞。如果这些检验结果异常,医生通常会推荐进行骨髓检查,以确认白血病的类型。确诊后,根据白血病的具体类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急性髓系白血病)、年龄和危险度等,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求第二意见以确认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骨髓检查确诊之前千万不要用激素!(因为激素可以引起淋巴细胞崩解影响诊断),另外儿童白血病类型和成人差别很大,治疗方案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一定要在儿科血液门诊或病房诊治。2.常见的儿童白血病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类型,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75%-80%左右,急性髓系白血病占20%左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根据免疫分型分为B细胞型和T细胞型。(详细分型见后续内容) 3.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是治愈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最主要手段,80-90%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通过化疗完全治愈,尤其是目前免疫靶向治疗时代,一般不推荐在CR1(第一次骨髓缓解后)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通常分为诱导缓解、巩固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几个阶段,目的是消灭癌细胞防止复发、争取长期无复发生存。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根据特定的分子或遗传标记来制定的,能够更精准更彻底地杀伤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对于一些高危难治或残留持续高水平阳性或复发性白血病病人,可考虑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5.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在白血病治疗期间,预防和管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感染是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因为化疗期间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会受到抑制,良好的个人卫生、整洁通风的环境和粒缺期间尽量无菌饮食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保持适度身体活动都是关键。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家长需要处理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支持孩子,尽量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这对孩子的情绪和恢复非常重要。6.其他 白血病治疗可能会引起经济压力,提前规划财务和寻求可能的资助是必要的。规划治疗期间可能需要的居住和交通安排,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尽管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可能令人担忧和不安,但有理由保持乐观。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我们有望为患病的孩子提供康复的可能性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热性”意味着惊厥由发热引起。热性惊厥为一次发热过程中(直肠温度即肛温超过38.5℃,腋温超过38℃)出现的惊厥发作,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没有发现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史,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到5岁的儿童。我该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发热?怎么判别发热程度?测量孩子的体温以确定其是否发热。根据实用儿科学(第八版)标准,如测量腋温,37.5~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大于41℃为超高热。肛表温度比腋表高约0.3~0.4℃,最准确的方法是测量直肠温度(肛温)。
或者,更确切点儿,更加负责任地说,多数癫痫病人发作时根本不需要特殊的现场救治。换句话说,只有少数患者发作时需要现场救治。癫痫发作是癫痫病的主要症状,就像发热、咳嗽、气喘之于肺炎。得了肺炎,除了要针对病因(感染性炎症)给予针对性治疗之外,咳、痰、喘这些症状经常也要兼而治之。否则,没等引起肺炎的病毒、细菌感染治好,喘憋就可能难受得要死要活的,甚至于真的出意外要人命。所以,咳、痰、喘重了,引起病人明显不适,比方说睡不着觉、吃不好饭,甚至引发危险状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化痰、平喘等对症药物。对症治疗虽不一定能治好肺炎,但能让患者更舒适、更安全,或许能更早几天康复。其实肺炎只是用来打个比方,如果换作感冒、风湿、闹肚子,道理也大抵差不多是一样的。回过头来咱们接茬儿说癫痫。癫痫发作,作为癫痫病的主要症状,听上去很恐怖。人们脑仁儿里固有的害怕大多来自于对癫痫的一种发作类型,即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俗称“癫痫大发作”)的刻板印象。发作期患者意识丧失,全身僵直、四肢抽搐,还时常伴些口吐白沫、二便失禁、瞪目狰狞的表现,目击者的惊恐、无助感油然而生。事实上,癫痫发作远不像人们印象中那般恐怖,也不一定都需要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因为,癫痫发作是癫痫病的症状,短暂而轻微的发作一般不至于引发永久性脑损伤或其他严重问题,就像肺炎之咳嗽,不一定都需要立即对症处理。陪伴TA度过发作期,对大多数癫痫病人而言,或许是最合适的和正确的理念和方法。第一、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只是癫痫发作的一个类型。其他还有很多发作,发病时的症状其实很轻。如各种局灶性发作,部分患者甚至发作全程完全清醒,能主动避开危险,直至发作结束。有的虽然出现意识障碍,但并未完全失去反应,尤其在发作起始,患者意识如果是部分存在的,这些患者就可能利用这短暂的起始期的部分意识(或下意识的)反应,自行就地坐下或躺下,从而可能避免或大大减轻突然失去意识带来的危险状况。第二,有些类型虽然发作期意识障碍明显,甚至完全丧失意识,但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比如多数失神发作可能仅持续10秒钟,一般不伴抽搐,或仅有轻微的肢体动作,且不伴肌肉张力丧失,姿势尚能维持。这些类型的癫痫患者,发作期虽不可能(或来不及)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一般也不会在发作期出现危险。第三,肌阵挛、失张力等类型的癫痫发作,躯干或肢体的抽搐动作迅速、有力,动作幅度大,易出现意外伤害。但发作大多持续也很短暂,典型肌阵挛发作瞬间即过,发作期根本来不及临时采取抢救措施,心有余而力不足矣。如果发作实在频繁,戴上保护性头盔或为上策。癫痫发作期绝大多数患儿不需要,或者根本来不及采取特殊抢救措施,陪伴TA平安度过发作期,直到其意识完全清醒,能够辨别及避开危险,并正确应对环境,这是目击者或监护人遇到患者癫痫发作时最紧要的当做之事。当然,确实有一部分癫痫患者,发作期需要紧急处理。这主要是前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中持续时间较长者,或其他各种发作类型的癫痫持续状态。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一般持续1-2分钟,不需要临时给予任何额外用药或其他抢救。观察病人发作特征,确保呼吸通畅,避免现场环境危险即可。少数病人发作5分钟以上抽搐仍不缓解,这就需要送医急救、紧急止惊了。当然,这是后话。(秦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维持治疗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药物:1、巯嘌呤:每天睡前空腹服用(晚餐后至少2小时,勿再加餐,但可少量饮水)2、甲氨蝶呤:每周一次给药1)国产甲氨蝶呤:多为100mg/支的干粉剂型,使用时用4ml注射用水配制甲氨蝶呤100mg,可得到浓度为25mg/ml的溶液2)进口甲氨蝶呤(辉瑞):有500mg/20ml和50mg/2ml两种剂型,浓度均为25mg/ml以上两种注射剂型均需要由医生计算好剂量后,每周一次进行肌肉注射3)口服的片剂:2.5mg/片,由医生计算好剂量后,每周一次口服3、长春地辛或长春新碱(T-ALL维持用):静脉小壶,每4周一次,用药过程需要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注意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外渗,需立即请医护人员处理。注意事项:1、用药期间应每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2、因为巯嘌呤的代谢存在个体差异,口服巯嘌呤的剂量需要根据血象情况进行调整,希望尽量维持白细胞在2-3×109/L,中性粒细胞1×109/L左右。具体如何调整可咨询主管医生。3、日常生活的护理要求与化疗期间大致相同。注意避免劳累,避免生冷、不洁净食物,避免着凉感冒,尽量不去人多通风不良的地方。4、维持治疗期间仍需规律口服磺胺预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至维持治疗结束后3-6个月。一般情况下每2周吃一轮磺胺(3天),同时口服碳酸氢钠,多喝水。若白细胞低于2×109/L,则吃三停四至白细胞>2×109/L。5、由于巯嘌呤和甲氨蝶呤都具有肝功能损伤的副作用,因此维持治疗期间需每天口服保肝药物(天晴甘美/美能、易善复)。若仍有转氨酶升高需加用口服双环醇,胆红素升高可加用茵莲清肝合剂/茵栀黄/熊去氧胆酸/思美泰等。若肝功能指标持续正常,也不能随意停用所有保肝药,需要缓慢尝试减少用量。6、若出现发热,需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查找感染灶,并查血常规+CRP,积极抗感染。若治疗效果不佳,应与主管医生联系。7、维持治疗期间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人体全身共有800多枚淋巴结,其中300多枚淋巴结位于颈部,颈部又是比较暴露的部位,所以有淋巴结肿大时容易被家长发现。但家长在网络上搜索,容易捕风捉影,容易往坏的方面想,引起不必要的紧张。那么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哪些原因呢?按照病理情况分为三类:增生,炎症及肿瘤性。按病因基本分为四大类:未知原因、微生物(病毒/细菌)、免疫、肿瘤(原发或继发)。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最常见的原因,占50%以上。因颈部靠近口腔及咽部,淋巴结又是免疫器官。由头面部口腔咽喉等慢性炎症刺激导致颈部淋巴结增大,此类通常无任何症状,淋巴结可达2cm以上,下颌处的淋巴结肿大更为常见,质地软,无压痛,活动度良好(位置不固定),超声可见淋巴结皮髓质结构清晰,此类肿大通常不需要任何处理。 临床上彩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数是此类,所有不用担心。2、急性淋巴结炎:儿童常见,起病急,常因感冒、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周炎、口疮或皮肤外伤等导致口腔粘膜或皮肤第一道防线破坏,细菌/病毒等进入淋巴结导致急性炎症,常常伴有疼痛,触痛明显,这种情况多数自限性,2~3周可自愈。但若出现淋巴结较大伴有发热时,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主要有头孢/甲硝唑等抗球菌及厌氧菌的药物。3、淋巴结结核:不常见,由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淋巴结导致,可伴有肺结核,可有低热盗汗,颈部彩超可发现淋巴结冷脓肿形成,需要通过PPD皮试(又称为结核菌素皮试)来确诊,需要抗结核治疗。4、淋巴瘤: 淋巴系统原发的恶性肿瘤,淋巴结无疼痛,触诊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伴有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比如腋下/腹股沟区的淋巴结肿大,彩超提示:淋巴结结构异常/皮髓质结构消失,需要通过切除活检来确诊,需要血液科化疗靶向治疗等。5、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 因儿童患癌概率低,淋巴结转移癌罕见。 综上,儿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多数为反应性增生,少数为肿瘤和慢性炎症,所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不要恐慌,去医院就诊排除恶性病变。疼痛明显的淋巴结几乎都为良性,由炎症导致,如有发热,如没有发热,可观察2~3周,如伴有发热,需要及时就诊。
化疗是儿童淋巴瘤主要治疗手段,但其杀灭肿瘤的同时也会“杀死”身体其他部位增殖比较快的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增殖较快,所以成为化疗攻击对象,造成白细胞降低,导致儿童免疫低下,此时若不注意,容易引起感染。正常人比较常见的感染部位就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常见的与外界接触的器官是常见感染部位,比如呼吸道感染引起气管炎、肺炎(空气传播)、消化道感染引起腹泻(饮食不洁),泌尿系统感染(女性尿道口上行感染)等。一、什么是白细胞降低?上图是血常规的化验报告,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白细胞中的主力抗感染成员中性粒细胞(三角标注),其正常范围为1.8~6.3,若低于1.8即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度:I度:1.5~1.8II度:1.0~1.5III度:0.5~1.0IV度:0.5以下中性粒细胞越低,相应感染风险越高,越需要积极处理。二、此时家长及儿童应该注意什么呢?1、注意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每天尽量能摄入肉、蛋、奶、菜,做到营养均衡。另外,必须保证入口的食物为干净、新鲜、煮熟的食物,不吃隔夜、隔顿的饭菜。水果需要削皮后蒸熟再吃,单纯用热水烫过水果并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以避免胃肠炎引起腹泻。2、减少外出尽量减少孩子外出,若外出必须带口罩,并尽量避免去人群集中杂乱的地方,家里做好清洁及通风,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3、注意卫生及避免外伤注意口腔卫生,勤漱口、软毛牙刷刷牙;女性儿童注意会阴清洗,保持局部卫生,防止细菌从尿道口进入膀胱造成泌尿系统感染。联外,注意安全,避免外伤,降低皮肤感染机会。三、什么时候必须就诊?用什么药?化疗后通常7~10天白细胞通常下降至最低值,这个时间需要密切监测。在化疗结束后通常4~5天开始监测血常规,若出现中性粒细胞降低或降低趋势,则需要隔日监测血常规。A)升白针:为最常用及首先应用的药物,刺激骨髓造血使白细胞回升。出现III度中性粒细胞降低就开始应用升白针,常用药物有吉粒芬,每天一次,连续注射,使白细胞上升,以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若第一次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后面化疗结束后可考虑提前预防性应用升白针,预防白细胞降低。B)复方甲噁唑:孩子在化疗后免疫功能降低,容易感染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卡氏肺囊虫等。此时需要积极吃上复方甲噁唑及碳酸氢钠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3停4),来预防感染。C)抗生素::若出现白细胞降低(不管几度降低),只要合并发热(腋窝温度超过37.3℃持续半小时以上),此时及时就诊,通常需要住院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掌握以上原则,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可以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营养性混合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同时存在,好发于婴幼儿,贫血较重,兼有两种表现,血象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行降低,红细胞大小不等更明显,中央浅染区扩大,骨髓象:细胞浆和核均幼需同时用铁剂和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营养性贫血的预防母亲孕期开始就要保证合理膳食生后及时添加辅食,使食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多食用动物的肝脏、血及瘦肉、海产品等含铁、锌丰富的食物进行体检尽早发现贫血,合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