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病房接诊了一个住院的女性患者,年龄30岁,长得青春靓丽,但是情绪低落。“医生,我舌头上长了一坨肉,有点疼。”她开门见山。张开嘴,即可见右侧舌缘有一个肿块,直径约1cm,菜花状。但是肿块的周围舌体黏膜有一长条的白色病变,棉签擦拭不易脱落。我问她:“长这坨肉之前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白色的东西,或者不舒服的症状?”她说:“半年之前就发现这个地方不舒服,有点辣,照镜子看过,有些白,当时也没注意,症状有时候不明显,没当回事。后来也到当地医院看过,医生也说没有什么,就不理它啦。但是最近就长了这个东西。医生,这个是不是肿瘤啊?”,望着一脸恐惧的她,虽然我口头上说“也不一定,先检查看看”,但是我心里知道,这就是癌了!之后,入院常规检查,取活检,3天后病理结果果然显示“舌鳞状细胞癌”。然后,就是谈治疗---手术。她掩面而泣......花样的年纪,谁也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那么这个小小的白色病变到底是什么呢?怎么会长出癌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口腔的白色病变。这个要从口腔的功能来说起。口腔,就是嘴巴嘛,不就是用来吃吃吃喽!没错,口腔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吃,酸甜苦辣咸,恨不得尝遍人间美味,除了美味,还要玩点刺激性的,比如抽烟、喝酒、吃槟榔。大家可知道,越是刺激性的、粗糙的东西越是给口腔黏膜带来一定的负担,因为摩擦、摩擦,除了是“魔鬼的步伐”,还可以导致口腔黏膜表层细胞变化。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白色癌前病变,首先就是扁平苔藓,其次就是白斑。“什么?嘴巴里还能张苔藓?逗我呢?!”估计你的心里出现个大大的问号,苔藓不是石头缝里绿色的小植物吗!其实,我们说的扁平苔藓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皮肤病,这种病也可以长在口腔黏膜,树枝状较常见,多发生在颊部,舌及牙龈,且多为左右对称(如下图)。如果该病变经历长时间的粗糙食物摩擦、高温热刺激或高度酒等化学刺激等就会发生恶性变,也就是转变成了癌。 而白斑则是指仅仅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分为斑块状、颗粒状、皱纸状、疣状。白斑的诊断并不是根据临床表现来确诊的,而是一定要经过活检后病理诊断来确诊。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凭借口腔内的白色斑块样病变就说是白斑。因为诊断为白斑也就意味着癌前病变,也就意味着要手术切除。 是不是口腔内发现白色的都是要得癌症呢?显然不是。请大家不要过分紧张,其实口腔内有很多病变可以表现为白色病损,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吃热的东西烫到了口腔黏膜,第二天就会发现黏膜发白了,再过几天脱皮,这就不是癌前病变;还有在婴幼儿及老年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口内比较常见的鹅口疮,也叫白色念珠菌病,也会出现散在多个点状或者连成片的白色病变,突起表面。所以,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如果白色病变可以用棉签擦除,那么可以初步排除癌前病变的可能;如果不能擦掉,而且病程超过半个月,或者同个部位反复出现白色病损的,咱们还是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就诊,建议看口腔粘膜病科或者口腔外科。 希望大家注重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拒绝长期食用对口腔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拒绝长期酗烟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相信这会让大家远离口腔肿瘤的困扰!
首先还是科普时间:疾病名词------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多来自单个牙胚,临床上见囊肿含一个牙;也可来自多个牙胚,临床上囊肿含多个牙。在影像学,也就是拍片上会看到一个牙齿埋在颌骨里并且牙冠外侧围绕一个气球样的影响,好像气球把牙冠包在里面了。下面,故事开始了!早晨9点左右,口腔外科门诊,一个神色焦急的母亲牵着孩子快步进来。“医生好,麻烦你帮我看看我的孩子,已经10岁了,这边的牙齿疼就在当地诊所看牙,一拍片就发现左边骨头里有东西,当地治不了,说要到上级医院才能治。您看看,他都没什么感觉,就是这边的牙一直没换而已,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母亲手中的片子:图一:口腔曲面断层片:明显看到右侧下颌恒牙垂直生长,这是正常的恒牙胚,而左侧呢,里面的牙齿好像在睡觉,横着长了,牙齿周围还有一圈阴影,外侧有一条隐约白色的边界线。这个地方就是病变区了。上面的乳磨牙并未被替换。图二:口腔牙科CT:可见水平埋伏的恒牙(第一、第二前磨牙)头向唇侧,根部向舌侧,好像两只泥鳅拼命的想向外游。牙根已经穿出下颌骨。图三:这两个埋伏牙的牙根弯曲,基本成120°,牙齿的下面为大面积的低密度阴影,即为囊肿区域,唇侧骨壁已缺失,仿佛两个泥鳅已经 “冲”出来了。图四:牙齿的下方为囊性病变的主要区域,可见正常的下颌骨里面的骨小梁已消失,局部骨壁并未出现破坏,下颌骨也未出现隆起,所以患者并无明显感觉。这是个啥??根据影像学表现,符合含牙囊肿的诊断。这种囊肿为良性病变,属于牙齿发育过程中上皮层异常分泌导致的,与进食及生活习惯无关。因牙齿位置不正,并未替换掉本该替换的乳牙,所以患者左侧下颌乳磨牙一直存在,而其他部位的第一乳磨牙均以替换并恒牙萌出。另外因为埋伏恒牙水平生长,牙根极度弯曲,正畸科医生无法采用正畸方案将该牙牵引出,故建议拔除。其实,如果埋伏的恒牙位置是直立的,牙根比较直,即便是有囊肿,我们也应该保留该恒牙。针对于这个小患者,治疗方案就是:拔除乳牙后沿着拔牙窝拔除埋伏的恒牙并刮除囊肿,以后局部恒牙缺失,需要长期带间隙保持器,保持缺牙的间隙,待成年后种植牙修复。而手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麻辅助、微创拔牙方法尽可能多保留骨质,即能拔除埋伏的牙又要减少创伤,刮除囊肿的时候还要尽量避免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这些都是操作重点。没有探雷器,如何发现这颗“炸弹”?下面我们再谈谈如何发现这种毫无症状、隐蔽性极强的疾病。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第一副牙齿叫乳牙,出生后6个月就开始萌出,直到2岁左右萌出完毕。第二幅牙齿叫恒牙,一般在5岁半左右开始萌出,到13岁左右除智齿外都萌出完毕,乳牙全部被替换掉。通常恒牙萌出的规律是先下颌再到上颌,由前向后,左右同名的牙一同萌出。如果发现上颌(下颌)左右两侧同一个部位的牙齿萌出速度不同,一侧已经乳牙替换恒牙萌出,而另一侧乳牙未见松动,且2个月以上未见动静,那就需要来口腔科拍个曲面断层片检查一下,及时发现这种隐身病变。提到手术就怕怕,不理它会怎样?如果你高傲、任性不治疗会怎样呢?囊肿就会慢慢长大,就像个气球,不断扩张,把骨质变薄,牙齿松动,甚至病理性骨折。虽然是良性病变,威力也不小吧!所以还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种含牙囊肿治疗上如何做呢?两种考虑:一、恒牙埋伏且牙根完整自立、牙齿形态正常无畸形,可采用局部开窗的保守治疗方式,约80%的病例囊肿在一年内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失,恒牙顺利自然萌出。二、恒牙畸形、水平或倒置、牙根弯曲的囊肿,或者经过开窗半年内无明显缩小或者继续变大的,还是要拔除埋伏恒牙、刮除囊肿的手术治疗。如果您仔细阅读了上面的病例,估计您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儿子,过来,张开嘴给爸爸(妈妈)看看。。。。。。后记:文中该病例已于昨日全麻下顺利手术治疗完毕,小孩子很听话,复苏很好,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以后也会把日常诊疗过程中接诊的常见疾病病例以这种形式科普给大家,希望能让更多的普通人多了解口腔疾病,重视口腔健康,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祝愿大家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