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几乎每年春季都有大量少年儿童感染流腮,目前又逢春季来临,需要提醒广大家长加强孩子主动防护,保护孩子免于感染。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发病高峰在4月份前后。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症状。l~2日后腮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为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和触痛。腮腺管日早期常有红肿。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有时下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实验室检查:病程早期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血清学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或抗原可作出早期诊断。也可从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分离出病毒。二、行性腮腺炎有哪些后遗症或并发症?如果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可能导致化脓性腮腺炎的发生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部分成年患者可并发睾丸炎,严重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孕妇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每年我的专家门诊都会遇到一些没有得到合理治疗的流腮患儿,这些流腮患儿或转为化脓性腮腺炎,或转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学习。三、如何发现和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家长或者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家长和患儿千万不可隐瞒病情,以免耽误病情和传染他人。我曾治疗一位小学生患者,他们班有30位左右的学生被传染了流腮,就是因为一位患流腮学生隐瞒病情导致全班大多数学生被传染,全班停课2周。我重点强调,流腮的治疗一定要及时、规范。对腮腺肿大、疼痛较明显、全身症状(如高热)明显者,建议通过静脉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维生素C,连续3-5天,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口服抗病毒药物3-5天。通过10天左右系统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可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可再次上学。对于腮腺肿大非常严重的,另外可考虑用一些中药外敷,以促进消肿,但要注意皮肤保护,避免皮肤损伤。需要提醒的是,仅仅通过外敷是不可能彻底治愈流腮的,甚至会留下并发症,如复发性腮腺炎等。对那些症状较轻的,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VC,7-10天左右,基本可治愈。在流腮发病期间,患者需要多饮水、适度户外晒晒太阳、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采取煮沸或曝晒等方式进行消毒,病情轻者或退热后可适当活动;要科学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在急性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的恢复。另外要每天用温盐水漱口,认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四、流行性腮腺炎能否预防呢?可以肯定地说,流行性腮腺炎是可以预防的,如何预防,通常的措施如下: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3、若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一旦发现孩子患了疑似流腮,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4、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含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有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
很多人以为修复治疗结束之后就可以对种植牙置之不理,忽视了对其的维护,从而影响了种植牙的远期效果。 种植牙术后的维护十分重要。一方面,人工牙根周围没有保护性的压力感受器,牙根组织容易受损伤;另一方面,种植牙损坏后不容易修补。如何正确而高效地维护种植牙,是每个患者术后需要懂得并且掌握的。 下面为大家介绍种植牙术后的维护的小方法: 1、在植入牙根后需等待2~6个月才可以镶牙,在这段时间内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漱口,每天早晚均应用软毛刷或棉花条清洗种植体基台一次; 2、装上牙冠(镶牙)后,不宜咀嚼过硬的东西,每顿饭后都要用清洁种植义齿的小刷和塑料探针等工具清洁种植牙; 3、对种植牙的周围进行特殊的种植体洁治和周围天然牙进行常规定期洁治,维护牙周健康; 4、定期复查,早发现早处理;发现异常及时复诊
(一)概述1.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又称腮腺管炎,以前与复发性腮腺炎统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由各种原因阻塞腮腺导管引起腮腺反复肿胀、流脓的炎性疾病。2.病因病理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因主要由局部原因引起。如智齿萌出时,导管口粘膜被咬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不良义齿修复体使导管口、颊粘膜损伤,也可引起瘢痕,造成导管口狭窄。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异物包括稻壳、米粒等。由于导管狭窄或异物阻塞,导致腮腺排唾不畅,唾液淤滞而引起逆行性感染,并致远端导管扩张。该病的病理学特点是主导管和分支导管扩张,导管上皮脱落、退化、管壁水肿、管周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晚期腺泡萎缩、消失,被结缔组织、炎症细胞代替,末梢导管增生,并出现组织转化。(二)诊断1.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发病,但以单侧较常见;患者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常因反复发作的腮腺肿胀而就诊,肿胀发作多与进食有关.并伴有轻微疼痛;按压腮腺腺体后,感觉有些咸味液体从导管口流出,之后有松快感;临床检查腮腺轻度肿胀,质地稍韧,腮腺导管口红肿,压迫腺体,导管口有混浊的液体流出;有时在颊部可触及条索状导管。(2)常规检查: 常规行腮腺造影检查。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造影显示腮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图4-6-1)。腺体区呈分布不均、大小不同的造影剂滞留,有些病例甚至只有主导管及较大分支导管显影,腺体区仅有少许造影剂显现。有结石时则可见结石所在导管处充盈损缺。邹兆菊报道l17例阻塞性腮腺炎并将其造影的表现分4类:I类(35例),自导管开始扩张不整或仅累及叶间导管;Ⅱ类(34例),主导管前部正常,近腺门前一段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或伴点状扩张;Ⅲ类(35例),自导管口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或伴点状扩张;Ⅳ类(13例),自导管门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末捎导管呈球状、部分腺体不显像,呈萎缩状。(3)其它检查 核素检查: 涎腺炎性疾病病理改变不同,其核素显像的表现也不一样。病变轻者摄取指数升高,排泄正常;中度者摄取正常,但排泄功能受阻或迟缓;严重者核素摄取减少,排泄功能受阻。2.鉴别诊断(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有儿童期反复发作的病史,成人复发性腮腺炎腮腺造影除有逆行性感染主导管稍扩张不整外,仅有末梢导管呈散在点、球状扩张,叶间和小叶间导管均无变化;而阻塞性腮腺炎则以导管系统不规则扩张为特征。(2)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也可有腮腺反复肿胀流脓史,鉴别在于:该病发病多为中年女性;有口干、眼于症状;腮腺造影呈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主导管出现特征性改变;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不同;多项化验及免疫学检查可能异常。(四)治疗措施1.保守治疗 主要应用于Ⅰ类或部分Ⅱ类患者,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如去除异物、扩张导管等,碘油造影具有扩张导管系统和抗炎作用,也可行导管扩张术;结石位置表浅、定位明确者,亦可行取石术。2. 导管灌注治疗 间歇期采用患侧40%碘化油,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经临床验证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由于碘化油具有扩张导管系统及较强的杀菌作用,而且碘化油是粘稠度很高的液体,流动性差,又不溶于水,注人导管后,不被吸收,排出较慢,可以较长时间停留在导管内逐渐分解,缓慢释放碘离子起到持续杀菌作用。导管灌注疗法能在腮腺区局部以最大的药液浓度,达到最佳的机械冲洗和有效的抑菌作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也可灌洗抗生素,效果肯定。3.手术治疗 主要有两种手术方法:①导管结扎术,必须是在炎症控制后,导管口异常分泌物明显减少或停止后,从口内行导管结扎术,术后给予阿托品l周并加压包扎,促使腺体萎缩。②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由于炎症反复发作,面神经与腮腺粘连,术中应注意分离,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表现,给予vitB12、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一般均能恢复。③有报道注射1%甲紫治疗,有效率达95%。甲紫注射后腺体产生较强的化学性刺激反应,使小叶间或扩张的导管闭锁,腺体纤维化萎缩,又称“化学性腮腺切除术”。(四)预后评价 在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五)进展和展望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常规的检查方法是X线平片、超声波检查和腮腺造影,可粗略地判断阻塞原因和定位,但都无法直观地反映导管内病变状态。导管内药物灌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氯霉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是较为常用的几种药物。但对于腮腺导管内结石临床上缺乏损伤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涎腺导管内在的表现和进行相应的治疗提供了可能。在内镜辅助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因诊断、对非结石性病因进行导管扩张、药物灌注,对结石性病因进行钳夹或套石篮取石术、液电震波碎石术等。临床研究显示:涎腺镜是评价涎腺导管疾病的可行性技术,并且诊断与治疗可同时进行,并发症少。综上所述,诊断性涎腺内镜技术使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准确性更高,是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补充。可以预见,随着器械的改进和内镜技术的完善,微创诊治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必将在临床上得到更加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一)概述1.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85%左右发生在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偶见以上唇及唇颊部的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畸形或反复发作的炎症。2.病因病理涎石病因仍不清楚,有众多学说,如细菌学说、损伤学说、代谢学说、炎症学说、异物中心学说等,近年来采用各种现代手段和方法检查分析,但仍未能阐明涎石的病因。 涎石多发生于下颌下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下颌下腺为混合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叫腮腺分泌液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②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称叫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涎石所在部位不同,形状各异,在导管内者多为梭形,在腺体内者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其大小相差悬殊,从细沙粒至数厘米;数目一般l-2个,多者达10多个。涎石为浅黄或褐色,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剖面呈层状,中央有一个或数个核心。涎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磷酸钙(70-75%)和碳酸钙(10-15%),为磷灰石结构,近年一些研究表明主要是碳酸磷灰石而不是磷灰石,少数为三磷酸钙,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Mg、Fe、Zn等。涎石常并发颌下腺炎,组织病理表明:早期为涎石所在部位的导管上皮增生、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腺体内导管力。张、管腔内充满涎液及炎症细胞,随着病变发展,导管上皮出现鳞状或杯状细胞转化,管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腺泡萎缩,病变后期腺体组织完全纤维化,称为慢性硬化性领下腺炎,又称Künner瘤。(二)诊断思路:根据临床表现和X片即可确诊。1.临床表现:有时疼痛剧烈,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疼痛亦随之消失。②导管口粘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③双手触诊长可及导管内的涎石,并有压痛。压痛部位的口腔粘膜下有炎性浸润。④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下颌下腺因腺体包膜不完整,组织疏松,炎症扩散到邻近组织,可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有的病例可一开始即表现为下颌下或舌下区的急性炎症,而阻塞症状不明显。慢性下颌下腺炎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是进食时的反复肿胀,疼痛并不重。检查腺体质地中等,导管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2.辅助检查: X线检查 下颌下腺涎石投照下颌横断咬合片及下颌下腺侧位片,前者是用于下颌下腺导管较前部的涎石,后者适用于下颌下腺导管后部及腺体内的涎石(图4-6-4)。钙化程度低的涎石,即阴性涎石,在X线平片上难以显示。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用唾液腺造影检查。涎石所在的部位呈圆形或卵圆形的充盈缺损。对于已确诊的涎石者,不作造影,以免将涎石推向深部。 3.鉴别诊断 典型的涎石病不难诊断,有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下颌下淋巴结炎 反复肿大,但与进食无关,下颌下腺分泌正常。下颌下淋巴结位置较表浅,很容易扪及并常有触痛。 (2)舌下腺肿瘤 绝大多数舌下腺肿瘤无导管阻塞症状,但亦有极少数患者因肿瘤压迫下颌下腺导管出现不全阻塞症状,X线检查无涎石。 (3)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 即Küttner瘤,呈硬结性肿块。该病的患者可有进食肿胀或排出涎石的病史,其肿块虽硬但一般不大,无进行性增大表现。 (4)下颌下间隙感染 患者有牙痛史并可查及病灶牙,下颌下区肿胀呈硬性浸润,皮肤潮红并可出现凹陷性水肿。下颌下腺导管分泌可能正常,无涎石阻塞症状。 (5)下颌下腺肿瘤 呈进行性肿大。无进食肿胀或下颌下腺炎症发作史。(三)治疗措施: 下颌下腺涎石病的治疗目的是去除涎石、消除阻塞因素,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下颌下腺的功能。但当腺体已经失去功能,则应将病灶清除。 1.保守治疗 很小的涎石可用保守治疗,嘱患者口含酸性的食物,维生素C片等,促使唾液分泌,有望自行排出。 2.切开取石 适用于能扪及、相当于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无下颌下腺反复感染史,腺体尚未纤维化,腺体功能存在者。对于体积较大的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宜行导管再通过术,使唾液从正常导管口排出,有利于术后下颌下腺功能恢复。术后可采用催唾剂促进唾液分泌及导管系统的通畅,避免导管的再次阻塞。 3.腺体切除术 适用于涎石位于下颌下腺内或下颌下腺导管后部、腺门部的涎石。下颌下腺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已失去摄取及分泌功能者。(四)预后评价 本病预后较好。(五)最新进展和展望:近年来利用体外振动波粉碎下颌下腺腺体及导管后部结石,将结石裂解成直径小于2mm,使其能自行或经刺激后随唾液排出。有报道采用纤维内镜进入下颌下腺导管取结石。
(一)概述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是一种临界肿瘤,其组织病理形态呈多形性,肿瘤性上皮组织、粘液样基质和软骨样组织混合存在,故命名为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者,约为全部涎腺肿瘤的53.9%以上。此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涎腺上,以腮腺居多。在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占60-7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自新生儿至80岁以上均可发生,但多数发生在40岁左右,男女发病率相近。多形性腺瘤可呈多原发性肿瘤,表现为一侧大涎腺内多个肿瘤或多个部位涎脱发生多形性腺瘤。该肿瘤有恶变可能,恶变率约5-10%。(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术前多可明确诊断。1.临床表现:①在大唾液腺中,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设下腺极少见。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腭部最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②该肿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③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活动,但位于硬腭部或下颌后区者可固定而不活动;扪诊呈结节状,多为实质性。④ 当肿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期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2.辅助检查(1) B超:可作为诊断多形性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以明确病变的大小、所在部位及与周边解剖组织的关系。表现为周边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后壁有增强表现(图4-6-5),较大的肿块可有分叶及液化的回声图像。超声波检查难以定性。(2) CT检查:CT检查对判定腮腺深叶的肿瘤有意义,形态呈类圆形或结节形,多数边缘均较清楚,包块密度接近或高于正常腮腺组织,密度较均匀,可有规则或不规则囊变区,位于中央部或偏中央部,包块周围均可见或多或少的正常腮腺组织;增强扫描中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小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密度与邻近肌肉密度相近,内部密度均匀或有更低密度坏死囊变区或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可有强化改变。3.鉴别诊断(1)涎腺区的慢性淋巴结炎: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常有感染来源,如面部、口腔或咽部的炎症。肿块常为多个,有时大时小的消长史,抗炎治疗常有效。(2)淋巴结核:颌下及耳后淋巴结常见,逐渐增大,可有消长史,抗结核治疗可缩小。肿块可有多个,极少数可伴有全身其它系统结核或结核病史。(3)腮腺囊肿:生长缓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囊液或皮脂样物。B超检查,肿块内部多为无回声区,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4)腺样囊性癌: 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病例为中年以上。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病多于大涎腺。舌下腺恶性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癌又以腭部为最常见也是口腔颌面部最具有特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①肿瘤易沿神经扩散,常有神经症状,如疼痛、面瘫、舌麻木或舌下神经麻痹。腭部肿瘤可沿腭大神经扩散到颅底。②肿瘤浸润性极强,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有时甚至是跳跃性的。③癌侵袭性强,易侵入血管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以肺为最多见,其次转移肝、骨。④颈淋巴结转移率很低。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外加放射治疗、化疗等综合治疗。(5)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此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发生于腮腺、腭腺。分为两类:1)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①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②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便面可呈结节状。③位于腭部及磨牙后区的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有时可呈囊性,表面粘膜呈浅蓝色。④术中可见,肿瘤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腺体组织无明显界限。⑤有时可见面神经于肿瘤粘连,甚至被肿瘤包裹,但很少出现面瘫症状。⑥淋巴转移少见,血行转移更少见。2)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①生长较快,可有疼痛。②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③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④淋巴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行转移。粘液表皮样癌治疗以局部彻底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病理分级是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三)治疗措施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第一次手术的术式对于成功的治疗至关重要。不能做单纯的肿瘤摘除术,即剜除术,而要做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肿瘤位于腮腺浅叶,一般做肿瘤及浅叶切除;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可采用肿瘤及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区域性切除;肿瘤位于腮腺深叶,需做肿瘤及全腮腺的切除,手术均应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应连同颌下腺和肿瘤完整切除。小涎腺肿瘤应距边缘0.5cm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四)预后评价:严格遵守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术后很少复发。首次手术是否彻底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五)最新进展和展望: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学特点决定了其良性肿瘤的性质,但其生物学行为又反映出它复发的特性,虽然复发有明显的人为因素,但是这种临界瘤复发的特点归根结底是由肿瘤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虽然目前已肯定复发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提高,但仍无法完全解释瘤体由初发到术后复发甚至恶变的转变。其间人为因素不可回避,但为什么同样术式同一区域肿瘤,有的却很少复发或不复发;为什么复发混合瘤又以腮腺及颌下腺常见,是不是该肿瘤复发也与组织环境有关,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1.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发生于青春期以前,以反复腮腺区肿胀为特点。2.病因病理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尚未明了,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病因学说,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 先天性发育异常(2)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患儿常有变态反应病史,并与腮腺肿胀同时发生。有的患者伴有免疫学指标异常。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患儿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后可以痊愈。(3) 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可能是诱因。部分患儿发病前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在该病急性发病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滴度升高。(4)其他因素 有些学者认为该病是反复细菌逆行感染引起。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1)临床表现 在5岁左右最常见;腮腺反复肿胀,伴不适,仅有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挤压单侧或双侧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少数有脓肿形成;大多持续一周左右;静止期多无不适,检查腮腺分泌液偶见混浊;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不等,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越短,越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并有自愈倾向。(2)常规检查 常规行腮腺造影检查。采用40%碘化油,按0.1ml/岁,至12岁给1.2ml,拍腮腺侧位片和全景片,30分钟后拍排空片。腮腺造影表现为腺体部呈斑点状,即末梢导管呈点状扩张,直径一般在2mm左右;主导管大多正常,偶见轻度扩张(图4-6-2)。(3) 鉴别诊断主要是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流行性腮腺炎有季节流行性,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双侧同时发生,发病前有上感样症状,并出现高热,腮腺肿痛明显,肿胀更明显,导管口无明显异常及异常分泌物,无反复肿胀史。治疗措施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是一种有自愈性倾向的疾患,多数在青春期后停止发作,因此主张保守治疗。以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发作为原则。1.保持口腔卫生,发作期用含漱剂漱口。2.每日按摩腺体,促使唾液排出,也可行局部理疗。3.急性期 全身给予抗生素,可用抗生素液行腮腺导管冲洗,尽早控制炎症。4.适当给予免疫调节剂,如左旋眯吵,每日12.5—25mg,每周连服3天,连服2周,可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在间歇期进行胸腺五肽治疗5. 导管灌注治疗 在间歇期采用患侧40%碘化油腮腺导管灌注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经临床验证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由于碘化油具有扩张导管系统及较强的杀菌作用,而且碘化油是粘稠度很高的液体,流动性差,又不溶于水,注人导管后,不被吸收,排出较慢,可以较长时间停留在导管内逐渐分解,缓慢释放碘离子起到持续杀菌作用。导管灌注疗法能在腮腺区局部以最大的药液浓度,达到最佳的机械冲洗和有效的抑菌作用,是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6.中医学认为,小儿复发性腮腺炎为外感风热邪毒,蕴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致。而慢性期为元气素虚,邪毒留恋不散,体虚不复,表卫不固,感受外邪而致。而生脉饮中的党参具有益气祛风、养元、健脾利湿、扶正祛邪、养阴生津之功效;黄芪有托毒排脓之效。可口服生脉饮和黄芪液治疗小儿复发性腮腺炎。有人选用玉屏风散(生黄芪、夏枯草、白术、荆芥、防风、僵蚕、郁金、赤芍、贝母、太子参、桔梗、生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20天为1个疗程,中药芙蓉膏外敷,取得较好的疗效。预后评价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是具有自愈性倾向,一般在青春期后停止发作。但有部分患者迁延未愈而成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卜寿山: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发病,但以单侧较常见;反复发作的腮腺肿胀,肿胀发作多与进食有关.并伴有轻微疼痛;按压腮腺腺体后,感觉有些咸味液体从导管口流出,之后有松快感;临床检查腮腺轻度肿胀,质地稍韧,腮腺导管口红肿,压迫腺体,导管口有混浊的液体流出;有时在颊部可触及条索状导管。(2)常规检查: 常规行腮腺造影检查。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造影显示腮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治疗: 1.保持口腔卫生,发作期用含漱剂漱口。 2.每日按摩腺体,促使唾液排出,也可行局部理疗。 3.急性期 全身给予抗生素,可用抗生素液行腮腺导管冲洗,尽早控制炎症。 4. 导管灌注治疗 在间歇期采用患侧40%碘化油,经临床验证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由于碘化油具有扩张导管系统及较强的杀菌作用,而且碘化油是粘稠度很高的液体,流动性差,又不溶于水,注人导管后,不被吸收,排出较慢,可以较长时间停留在导管内逐渐分解,缓慢释放碘离子起到持续杀菌作用。导管灌注疗法能在腮腺区局部以最大的药液浓度,达到最佳的机械冲洗和有效的抑菌作用,是治疗慢性阻塞腮腺炎有效方法。本文系卜寿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缺牙 待修复 1.想种植牙,但对种牙10年成活率含义不清,10年后怎么办?2.完成两颗相邻牙齿种植要往返医院几次疗程结束?我不是南京人往返的次数我要知道.3.装进口两颗多少钱能否打折?谢谢。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卜寿山:所谓的10年成功率,简单得说是指种植牙10年后的存活并能够正常使用的种植牙所占的比例。例如十年前种植100例(颗)牙,现在(10年)存活并且正常使用的种植牙数是95颗,有5例(颗)在这期间失败(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种植牙失败的原因很多。临床文献资料显示:根据患者的维护能力,种植牙一般可用10-30年或半永久性修复,它的使用年限明显高于传统的假牙,比较而言是经济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随着当代种植牙技术的发展,种植牙的适应症经逐渐放大,但仍然需要面对面地检查、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上下颌咬合关系、缺牙区的邻牙情况、牙槽骨(厚度、密度、高度、X片评估等)、牙周健康情况、全身有无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耐受种植牙手术的(非常平常、无明显疼痛的门诊手术)。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卜寿山:1.根据种植牙的程序:1.术前检查,制定治疗计划,必要的牙龈(周)治疗;2.种植体植入手术;3.连接种植体上部结构;4.戴人工牙冠。完成这个程序所需周期:4-5个月。不过在这期间可以戴过度临时义齿,所以缺牙期不长。 2.您可能需要来4-5次。 3.我所说的价格是公立医院正常和合理的收费。
患者:一年前偶然摸耳朵发现左耳下长了个小包.可活动.感觉不疼不痒就没管它,可最近发现有点长大了,心里有点害怕,就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左腮腺实质内肿物,1.3/1.4的实质低回声包块,边界清,形状整,其内及周边见彩色血流信号,想咨询专家我现在应该怎么处理?谢谢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卜寿山:根据您的情况,我做以下推断: 1.腮腺区的慢性淋巴结炎/炎性增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常有感染来源,如面部、口腔或咽部的炎症。肿块可1个,也可为多个,有时大时小的消长史,抗炎治疗可能有效。一般不做手术处理,观察。 2.腮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最常见者,该肿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活动,扪诊呈结节状,多为实质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其治疗措施: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第一次手术的术式对于成功的治疗至关重要。其预后评价:严格遵守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术后很少复发,预后好。如果多次复发,可能恶变。
患者:前年,我妈妈吃鹌鹑把口腔划伤,在县医院医治一直不见好转,上周去华西口腔医院做了活检,诊断为口腔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请问这是个什么病? 没有扩散,好治吗? 能治愈吗?请问口腔右颊高分化磷状细胞癌好治吗?分化较好是什么意思? 术后需要放、化疗吗?生命期限有多久?谢谢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卜寿山:您好: 颊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您妈妈所患是颊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是颊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分化越好,肿瘤恶性度越低。 颊部的淋巴引流主要向颌下淋巴结和颈深上淋巴结群,有时也可流向腮腺淋巴结、紧邻颊部的面淋巴结。颊癌可发生上述淋巴结转移或直接侵犯。 颊癌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一般情况,首先,颊癌的原发灶应做扩大切除术,这点非常重要,同期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原发灶缺损区应用皮瓣修复。术后3-4周,建议补充放射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营养、免疫功能调节,可以进行必要的中医药调理。 颊癌的预后:采用综合治疗的颊癌患者一般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在70%以上。早期颊癌,早期治疗,预后更好。颊癌的预后密切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原发灶的位置等相关。 颊癌术后的生活质量与术后康复训练也密切相关。 建议您妈妈尽早治疗。 祝福您的妈妈,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