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儿科医生值夜班时都有被叫起来查看肚子痛的孩子的经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遇到直接来看外科,还有从内科转诊过来,也有从其他医院儿科转过来,原因大多是担心有需要手术的问题,让我们外科医生确认一下。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听过孩子说肚子痛,很多没理他过阵子自己也好了,但因为孩子肚子痛的原因太多,而且不同年龄的孩子,病情特点也有不一样,要快速确定原因有时很难,所以医生接诊肚子痛的孩子有时也头痛。 儿内科医生最担心的是有没有外科问题,也就是需要做手术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情况往往会比较紧急,如果耽误可能会延误病情。 大孩子能描述痛在哪里,怎么痛法,所以都还好,但3岁以下的孩子判断就有些难了。孩子小说不清楚,而且通常不配合医生的检查,要么不让摸,要么一碰就哭,板着肚子什么也判断不了。1岁以内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肚子痛的表现可能就是哭闹,医生要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检查,有的时候要等孩子睡着了再去摸,有的时候要用镇定药让孩子睡着才好判断,有的时候一个医生检查觉得不好判断,还要找几个医生轮流来摸。 而事实上,大部分肚子痛的孩子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有的就是吃坏东西之后胃肠炎引起的疼痛,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有的就是便秘,大便刺激引起的疼痛,上次厕所也就好了。 但每一个叫肚子痛的孩子,医生都会仔细检查,原因就是在大量没有严重问题的孩子里,时不时会隐藏几个比较危险的病人。比如肠套叠、肠扭转延误诊断就可能导致肠坏死,婴幼儿的阑尾炎、美克尔憩室炎引起的腹膜炎,延误可能导致感染性扩散或包裹,增加治疗的困难和孩子的风险。 所以无论是医生孩子家长,肚子痛的孩子第一步是筛查那些可能需要做手术的急诊,对家长来说就是要及时把有这些问题的孩子送到医院去,那怎样区分这些孩子呢? 医生一般是根据孩子疼痛的特点:比如孩子哪里痛,痛多久,痛的严重程度,有没有别的不舒服,然后再根据摸肚子的情况会有个大概的判断,有的孩子还需要进一步做超声或其它检查来排查,在这个过程中,摸肚子获得的信息最重要,是判断肚子里有没有发炎的病灶的主要依据,这个判断的经验是医生长期看病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 家长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经验,但家长的优势是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观察孩子的时间比医生更长,对孩子病情变化过程了解得更清楚。如果孩子说肚子痛,家长可以: 一、注意看孩子的表情,如果表情比较放松,还能说笑,那多半没什么大问题,如果孩子脸色不好,出汗,喜欢弯腰,动也不想动,话也不想说,那就要小心一点,上医院保险一点。 二、可以摸摸孩子的肚子,如果整个肚子摸起来软塌塌的,按下去没有阻力,也不叫疼,那也多半没大问题。如果肚子不让碰,或者肚子摸起来比较硬,或者总是摸到一个地方就叫痛,那也要上医院检查一下。 父母可能对软硬程度判断没有医生那么准确,但比医生有个优势就是不会让孩子有恐惧感,孩子会比较放松也更好判断。因为家长的判断不能作为病情的最终判断,但对于是否严重到需要去医院还是有些意义的。 三、可以让孩子试着跳一跳,如果跳得很自如,那多半肚子里没什么严重的炎症。 四、还要注意孩子除了肚子痛之外有没有别的问题,比如有没有发烧、呕吐、大便情况,肚子痛合并发烧,有可能是单纯的肠炎,也可能是腹膜炎,保险起见还是上医院看看,如果在肚子痛的同时有吐黄的绿的东西,要警惕肠梗阻的情况,也要及时上医院看看,如果肚子痛的同时大便有血什么的,也要小心肠梗阻或者美克尔憩室炎,也需要及时去医院,如果是外伤之后的腹痛一直不缓解,最好是去医院。 五、家里可以常备一个开塞露,孩子肚子痛可以塞个开塞露,如果是便秘或者肠胀气之类引起的腹痛,开塞露刺激排便之后很多孩子很快就好了。开塞露有时被我们戏称为普外科的神药,很多孩子痛哭闹不安,家长半夜打车急冲冲送到医院,结果塞个开塞露后就活泼乱跳的回家去了。 六、如果孩子肚子痛不是那么剧烈,有时也可以自己好,但如果痛得越来越厉害,或者好了又痛反复持续很长时间,也需要上医院检查一下。 有些急性病有特殊的特点,了解了也有助早点就医,比如婴幼儿一阵一阵的肚子疼、哭闹,尤其是4-10个月的孩子,要小心肠套叠。刚开始肚脐周围痛,后来总是右下腹疼痛,还伴有发烧呕吐等要小心阑尾炎。如果孩子平时有疝气,肚子痛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检查一下腹股沟和阴囊,如果有包包那可能是疝气卡住了。如果肚子痛的同时伴有四肢的皮疹,也要警惕紫癜之类的问题,也要上医院。 当然腹痛的原因很多,合并症状也各式各样,很难一一穷举各种情况,上面所说的是一些比较需要警惕的常见情况,如果孩子肚子痛,家长很担心,心里又没底,上医院自然不会有错。当然,现在还可以多一个选择,好大夫工作网站联系医生,方便省事!
手法复位指征 嵌顿时间在 12 h 内者;患儿全身及局部情况良好者;局部压痛不明显,皮肤无充血、水肿,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无便血者;疝块经常出现,且平卧后可自行回纳者。 注意:手法复位切忌将已坏死的肠段复位或者将疝囊及其嵌顿的肠段整体复位。因此,复位前一定要确定无肠管坏死。 手法复位姿势 置头低脚高倾斜 20 度的仰卧位,并协助屈髋,以降低腹压使疝环松弛。 小儿患者若持续苦恼、不能配合,可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如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在手术室肌注氯胺酮),待患儿安静入睡后再行复位。 手法复位技巧 先探查肿块质地,如果质地均匀,囊性感,可试行复位。 左手食指及拇指置于外环口上方,向下推,不需太大力量,只要能够阻挡疝囊向外环上方突出即可。右手环形张开,压在疝囊的内、外、上、下方,持续缓慢用力便可成功
有些患者甚至是患者家属认为疝气是一种很小的疾病,所以往往忽视疝气的治疗,最后导致疝气越来越严重,甚至还可能威胁生命。对于疝气,应该早治疗早放心,而疝气长期不治疗会有什么样的症状表现呢? 1:消化系统的不舒适 疝气向外突出的肿块多为小肠、结肠等消化系统的器官,所以,很多疝气患者会很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呕吐、消化不好等症状,更进一步的导致身体体质不断下滑。 2、生殖、泌尿系统方面 小孩会因疝气出现发育缓慢,成年人会有性功能障碍和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而老年人会经常出现尿急、尿频、尿多等泌尿系统问题。 3、肠道坏死、肠梗阻等: 这是比较危险的疝气症状,因为平时对疝气不重视,导致疝气情况越来越严重,疝气也很可能发生嵌顿、绞窄疝,引起体内器官发生粘连,从而导致肠道坏死、肠梗阻等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任何疾病在发病时都要积极治疗,或者你会说工作忙、要出差,等等理由推脱治疗,但是当疝囊脱出的时候必须及时手动复位脱出的疝囊,防止疝气继续恶化。
1: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小儿疝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 2:小儿疝气需要手术吗 一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脐疝患儿如果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为2~3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针对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疝囊高位结扎,其中腹腔镜手术优势更明显,而脐疝除了切除疝囊外需要进行缝合修补。 3:为什么会得小儿疝气 小儿脐疝的发生原因是脐环没有闭合。脐环在胚胎期即形成,并随胎儿成长而持续收缩,正常新生儿的脐环直径约为1cm,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脐环继续缩小直到最终闭合。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个先天性薄弱处,同时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这就给脐疝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哭闹、便秘、腹泻、咳嗽等,皆可促使小儿脐疝的发生。 4:小儿疝气有哪些临床表现 特征性临床表现: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包块在站立以及哭吵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或者变大,而发生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压后消失。患儿早期除除特征性肿块表现外多无显著不适,家长多因发现患儿腹股沟局部小肿物、阴囊两侧不对称或脐孔处包块而带其就诊。 随着年龄增长,疝囊将不断增大,并可发生嵌顿和绞窄的可能性,甚至引起睾丸或卵巢梗塞、萎缩,故应适时治疗。 需要做哪些检查 典型体征为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大小有变化的包块,早期患者平卧时可消失,但站立或哭吵后又出现。B超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措施。 5:怎么诊断小儿疝气 典型的小儿腹股沟疝或脐疝可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仔细的体格检查明确诊断,但对于症状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患儿,还需行B超等检查来辅助诊断,同时也帮助与鞘膜积液、隐睾等小儿常见疾病的鉴别。 6:小儿疝气怎么治疗 a.保守治疗 1岁以内的小儿腹股沟疝和脐疝有自愈的可能,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较大或者脱出频繁的可以应用疝气带进行局部压迫,其目的就是避免疝内容物突出。同时小儿应尽量减少哭吵、咳嗽、便秘等使腹内压增高情况的发生。如发现小儿哭闹不止,而疝块不能回缩的情况,则提示可能发生了疝嵌顿,应立即送急诊就诊。 b.手术治疗 通常认为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无法自愈,应进行手术治疗。但年龄并不是绝对因素,也要结合患儿的自身情况,比如患儿不满1周岁,但腹股沟疝很大或是反复出现嵌顿,保守治疗的危险增大,也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超过一周岁但体质虚弱同时疝不大的情况下也可在年龄稍大时再进行手术以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儿童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方式,手术小 ,总体而言安全可靠。 7:怎么预防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故很难有效预防,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出生后避免其他疾病引起的哭吵、咳嗽、便秘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也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8:小儿疝气手术费多少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儿童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方式,手术小,恢复快,一般7-8千元左右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小儿疝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
大家可能也有这种经验,喝水时不小心呛到了,然后忍不住咳嗽,这是因为水进入了呼吸道,呼吸道受到刺激,通过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做出反馈,指令身体做出咳嗽的动作,在咳嗽动作下,呼吸道里产生强大的气流,把呛进去的水冲出去。 如果没有咳嗽,这些水就可能停留在气管里出不来,甚至跟着吸气的动作流进了肺部,通过咳嗽,把不该进入气道的水排出来了,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避免了气道堵塞,继发感染等风险。 除了呛水、气管异物这样机械性刺激,引起咳嗽的还包括化学性和炎症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如吸入烟雾等刺激性气体,炎症性刺激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还有哮喘这样的由过敏和感染等因素共同导致的慢性炎症,炎症刺激也是最常见的咳嗽原因。 孩子偶尔咳嗽几声,可能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变化有点反应,不一定有什么问题,再加上儿童期感冒这样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很常见,感冒好了咳嗽也慢慢自己就好了。病毒感染也是孩子咳嗽的主要原因,孩子咳嗽大部分不用紧张。 呛水了,通过咳嗽可以把水咳出,呼吸道感染了,呼吸道的分泌物、坏死脱落组织增多了,形成痰液,通过咳嗽可以把痰液排出,有利于感染的恢复,所以咳嗽对呼吸道是有保护作用的。此外,咳嗽也是反映呼吸系统状况的一个信号,孩子不停的咳嗽,提示孩子呼吸系统可能有状况,所以咳嗽可能是生病的信号,但咳嗽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 被水呛到了,如果咳嗽把水咳出去了,就不再咳嗽了。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那通过抗生素的治疗,把肺炎减轻了,咳嗽也可能就慢慢好了。如果是过敏引起的哮喘,那可能需要用激素去抑制过敏反应才能缓解咳嗽。去除引起咳嗽的病因是治疗咳嗽的关键。 找到病因,并把病因去除了,咳嗽自然也会好,但医学还没有发达到能解决所有疾病的程度,有些咳嗽我们还很难确定原因,有些知道了病因,但没有好的针对性治疗方法,比如病毒感染,那就只能对症治疗了。 咳嗽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止咳可能就让孩子失去这个机制,所以,如果孩子能咳出痰的话,要鼓励孩子咳嗽,以免痰液堵在呼吸道里。但咳嗽太频繁也确实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困扰,尤其是晚上咳嗽影响睡眠,对于喉咙痒诱发的干咳,咳不出什么东西只会让孩子难受。去除致咳的原因,减少这类频繁的干咳,让孩子更舒服一些是咳嗽治疗的主要目标。 当需要止咳治疗时,遗憾的是,根据目前的研究,成人常用的止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在儿童的效果很有限,而且可能产生很多副作用,成瘾、呼吸抑制等,严重的甚至致死[1],所以FDA建议4岁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非处方的咳嗽和感冒药[2],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6岁以下,今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更要求12岁以下儿童禁用可待因治疗感冒咳嗽。美国自从2007年召回和修改儿童感冒和止咳药的标签后,由这些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都大幅下降。[3] 但我们也可能听过这句广告词:孩子咳嗽,就怕咳出肺炎!这句广告词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很多家长听到孩子咳嗽,马上就给孩子吃药。而事实上,咳嗽会咳出肺炎的逻辑就和发烧会烧坏脑子差不多,把因果关系搞错了。脑膜炎的孩子可能会发烧,但发烧不会引起脑膜炎,肺炎可能引起咳嗽,但咳嗽不会咳出肺炎。 很多家长说我孩子就是咳嗽几天之后就肺炎了啊,那是因为孩子咳嗽的时候已经有肺部感染了,而且支原体肺炎的孩子可能就是只有咳嗽的症状,咳嗽可能是肺炎的早期表现,而不是咳嗽咳出肺炎。因为这些错误的宣传,大家对咳嗽有了很大的误解。 不能用止咳药不等于不需要治疗,当孩子咳嗽的时候,和发烧的家庭护理一样,我们同样要注意孩子的一般状况。如果觉得孩子精神不好,呼吸困难,有口唇发青等缺氧表现,要尽早看医生;孩子越小,出现重症肺炎,缺氧等风险越大,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咳嗽要早点看医生;咳黄、绿色痰不一定是细菌感染,但如果同时也有发烧等症状也要看医生;频繁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孩子咳嗽越来越厉害,那可能是因为细菌感染,过敏,甚至气管异物等原因引起,最好找医生检查一下。因为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变数也很大,所以很难一一列举哪些情况一点要看医生,只要家长自己心里没底,早点看医生总不会有错。 但大部分咳嗽没那么严重,如果选择在家护理,可以参考一下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导意见[4]: *3月-1岁: 咳嗽时喂5-15 ml温水或苹果汁,每天4次。 *1岁以上: 必要时可以喝2-5 ml蜂蜜(有研究认为对于夜间咳嗽,蜂蜜比止咳水效果更好,但一岁以内孩子不能吃,以免肉毒中毒。) *6岁以上: 可以用止咳糖浆,没有的话可以用硬糖。 如果孩子到了4岁,咳嗽严重影响睡觉、上学,医生也同意使用止咳药的话,选用一种含有右美沙芬的药就可以,因为大多数非处方止咳药里都含有它,同时吃多种的话可能引起过量。空气干燥会加重咳嗽,这时可以开增湿器。另外不要让孩子接触烟,主动和被动吸烟都可以加重咳嗽。 总结下来:咳嗽可能提示孩子呼吸道有状况,但咳嗽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很大部分儿童咳嗽是病毒引起,情况不严重,但要注意警惕孩子一般状况及伴随症状。治疗咳嗽的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有时需要等时间,如果不是医生的建议,不要给4岁以下的孩子吃止咳药。 参考资料 [1]AAP Committee on Drugs.Use of Codeine- and Dextromethorphan-Containing Cough Remedies in Children.Pediatrics. 1997 Jun;99(6):918-20 [2]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8515.htm [3]Hampton LM, Nguyen DB,et al.Cough and cold medication adverse events after market withdrawal and labeling revision.Pediatrics Vol.132 No.6 December 1, 2013:1047 -1054 [4]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tips-tools/symptom-checker/Pages/symptomviewer.aspx?symptom=Cough
发烧是每个孩子都要遇到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让家长担心焦虑的问题,对于发烧,我们也存在太多误区,了解怎样应对孩子发烧,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发烧是指体温(肛温)超过38度,孩子发烧原因有很多,感染、炎症、肿瘤,以及代谢免疫等原因均可引起发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烧的原因和处理措施也不一样。对家长来说,判断孩子发烧原因很难,又该如何应对? 三个月以内孩子 三个月以内孩子,只要体温高于38℃,就应该去医院。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尤其是新生儿期间(0-28天),10%以上的发烧是严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又很不完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1到3月的孩子的发烧,很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但也有较大比例是细菌感染所致,同样因为孩子小不安全,鉴别起来很难,医生需要做些检查才能将风险较低的那部分孩子筛查出来,家长自己在家是无法判断风险大小的,要做的就是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去。 三个月以上的孩子 如果在家观察,判断孩子精神状态很重要,如果精神不好也要去医院。判断孩子精神好相对简单一些,如果孩子还有劲玩,会跟大人互动,那说明精神还不错。 但要判断孩子精神不好就没那么容易了,发烧会让很多孩子昏昏欲睡,很难判断是真的精神不好了,还是发烧让孩子犯困,医生有时都判断不准,家长就更难了,如果自己心里没底还是早点上医院,不要有侥幸心理。 如果你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在家里观察,又该如何应对呢? 发烧会让孩子不舒服,家长看到孩子昏昏欲睡,满脸通红,一摸孩子浑身发烫,很多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什么得了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会担心烧得厉害会不会出问题。 孩子发烧家长焦虑是正常的,儿科医生面对自己孩子发烧也一样会焦虑,焦虑和担心也会让很多家长做不理性的选择,比如自己给孩子吃上抗生素,或者跑到医院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 但其实,发烧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能证明发烧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烧坏脑子,除非是少见的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和中暑。相反,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发烧对孩子的病情恢复是有利的。 大家也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发烧比成人频繁很多,原因是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没接触过的细菌病毒更容易造成感染,所以容易发烧。发烧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在和病菌接触过程中不断完善,等孩子大了,发烧的频次也会越来越少,所以发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既然发烧是有利的,所以不要一发烧就立马想着给孩子退烧,而且有些病毒感染之后就是要烧好几天,退烧药只能短期内将温度降低一些,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生病的过程,你急或者不急,总还是要烧那几天。 那退烧药有什么作用呢?就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我们大人也都发过烧,有时候38℃就觉得非常难受,头痛,浑身无力,话都不想说一句,不过孩子对发烧的耐受能力似乎强于大人,有的孩子39℃的时候她一样可以玩。 那什么时候给孩子用退烧药呢?当孩子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但每个孩子对发烧的耐受能力不一样,所以用药的时机也可以不一样,中国最新的指南的意见是体温39度就可以用,或者发烧让孩子明显不舒服也可以用。 因为退烧药也可能产生副作用,一般不推荐在38.5℃以下给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孩子用药,但对有心肺功能不全、贫血、糖尿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孩子,因为发烧会加快代谢,也会增加氧气的消耗量,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心输出量,为避免心衰,代谢不稳定等情况,可以在38.5℃之前用药。发烧也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所以有癫痫的孩子也应该更早给药。 无论是WHO,还是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胺基酚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给频繁呕吐、脱水的孩子用,以免产生肾损害,对乙酰胺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对呕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剂。 中国以前的指南认为对超高热的孩子,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药,但去年最新的指南已经明确不推荐联合或者交替使用这两种退烧药了,因为这样会增加用错药或用量的风险。所以建议只选用一种,用药量和方法参考说明书使用即可,不要自行减量或加量。 发热伴随代谢的增加,水分需求增大,无论是否使用药物,都应该让孩子多喝水,不愿意喝水的孩子也可以试试淡一点的果汁,出汗多也可以喝口服补液盐。 穿衣服要穿轻薄能吸汗的,厚度以孩子舒适为度,可以开空调,不能给发烧的孩子捂汗。退热贴并不能退热,温水擦浴这样的物理降温退烧效果有限,还可能增加孩子的不适,如果不是因为穿太多衣服、中暑等体温过高的情况,不建议使用。因为孩子皮肤娇嫩,酒精可能经皮吸收引起中毒,不能用酒精擦浴,也不要自己在家给孩子吃抗生素。 自己在家处理最重要的还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觉得精神反应不好了就应该去医院,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也应该去医院。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也应该去医院,任何年龄体温反复超过40℃,或者其他自己心里没底的情况也要去医院。 总结下来就是,发烧对孩子病情有利但会引起不适,应对发烧要注意孩子精神反应,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表现,超过了39度或孩子不舒服时可以用退烧药,发现不对劲、心里没底就上医院,其它事情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和普及,腹腔镜已成为小儿外科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具备手术探查指征的儿童急腹症,只要循环稳定,无明显腹胀,均可行腹腔镜术探查,该法可以处理绝大多数病变,即使中转开腹,也因诊断明确而损伤小、恢复快。腔镜手术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但传统腹腔镜应用于急腹症等手术,其创口小而美观等优点与传统手术相比在儿童并不十分突出。而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诊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明显,术后远期效果理想。 此术式在国内的大型三甲医院基开展较多,西北地区我科率先开展,目前手术已比较成熟,术后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