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各类疾病家长来看中医时都会问及多长时间一个疗程?因为各种疾病的病因、疾病性质、个人体质和转归不同所以疗程不同。下面简介一下大致服药时间,也就是疗程。一、呼吸道疾病1、单纯发热,包括高热、白细胞升高,只要孩子精神还好,可以配方中药(不是中成药)草药或免煎配方颗粒,我根据病人病情开出的中药一般在24小时缓缓退热,不会大汗淋漓。不再高热。完全稳定4-6天,一般无需输液吊水。2、发热伴有咳嗽,体温在一天半左右退热,咳嗽一周缓解。肺炎2周。一般也无需输液。咳嗽顽固的可服用抗生素三天。3、哮喘一周,后续需继续调理一段时间,增强体质。 二、各类癫痫西药治疗效果差,或副作用较大时,可加用中药治疗不少于三年。高热惊厥坚持一年以上,待发热也不惊厥,和不发热不惊厥时逐渐停药,一般也要2年,没有这个准备就不要轻易中药治疗。婴儿痉挛症,要服药时间长一些安全减掉效果较差智力衰退的西药。 三、胃病经西医确诊,可改中药治疗,一般3个月左右。症状消失后在调理巩固一段时间。 四、多动性障碍一般用药时间较长,重要的问题是提高学习成绩需要家长的配合,有些家长会因为学校的压力焦躁不安,不利于康复。服药不少于一年,因为这不能算病,只是孩子的一种适应状态。家长可以选择在学习阶段停药,如小学毕业、中学毕业、高考以后。不要拔高学习要求。选择比孩子能力低一点的学校,可以缩短服药时间。 五、抽动症服用中药时间不限,只要能充分放松,远离电子产品都可以康复。每人康复时间不同。学龄前儿童尽量不吃药多放松锻炼身体停止一切形式的学习就可以了。高年级学生服药多半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高考结束基本可以不用吃药了。服药期间,不必观察抽动动作,只需控制电子产品就好了。提示一下,不能远离电子产品,和不能降低学习负担,将十分影响康复效果。
许多在西医哪儿看不好的疾病家长往往求助中医中药。这本没有原则错误,但是不少家长都是自己在网上“做足了功课”带着自己观点来求医,或者根据自己从养生节目看来的中医理论来开药的。这不仅影响了医生的观察和分析,也影响了彼此的信任度,也会引起医生的判断限制。所以我想提醒家长就医原则如下: 1、儿童体质和成人不同,包括男童女童性别上性格上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不必用寒凉温热这种致病因素来判断孩子体质。原则上孩童都是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也就是说除非特殊遗传疾病,孩子都是生发向上的,也就是都是在生长旺盛期的机体。无论脏器还是功能都处在比较幼稚没有完备状态,所以所谓有些“虚证”大都在正常范围。代表水谷运化和免疫的脾虚就比较多见。不必大惊小怪。 2、感染性疾病,如咳嗽发热肺炎等再用中药的同时使用西药是可以的也是很常规的,既不能排斥抗生素,也不能排斥中药,因为有些病毒感染眼下还没有比较好的阻止药物。中药的特长就是可以表里兼顾。 3、神经科疾病,如癫痫,高热惊厥,婴儿痉挛症,是可以中西医结合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高热惊厥较长期服用中药可以增强抵抗力,极少或不再发热那惊厥就不发生了,避免了西药带来的影响精神发育的负面影响。婴儿痉挛症因为西药疗效较差副作用较大,还有加重智力衰退的弊端,使用中药便可避免智力过于衰退。 4、精神科疾病,如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强迫症,儿童孤独症等,无需用精神科药物,如:硫比利,氟哌啶醇,维思通,阿立哌唑,专注达,择思达。用的弊端远远大于不用,且精神药物使用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出现的精神症状越多。特别是抽动症使用精神药物时间越长症状越顽固,且性格怪异最终脱离学校。注意缺陷使用的专注达、择思达,最终不能提高学习成绩,难以完成高一级学业。儿童孤独症可以较长期服用中药,认知会有较好的进步。 5、副作用,使用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副作用,专门研究机构也在研究,凡是明令发布的副作用药物,医生是不会使用的。潜在的那就需要临床的长期观察。筛选和淘汰副作用大的药物。一般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告知医生随时调换就可以了。选择用药时间的长短,那就得看疾病的需要,和家长治疗的愿望期望值在哪里。不要叫医生回答你中药无副作用之类问题。不要把中药当抹布,有污点去擦擦,中药的调理也需要连贯性。如果你不能接受连贯治疗,那就和医生直接说明。没有哪个医生会强迫谁吃药。 6、没有特殊情况希望带孩子面诊,起码医生要看一眼孩子状况,望闻问切一下,况且医生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和药物同等重要。不要拿着一张方子自行转方,对于抽动症和注意力缺陷的孩子,这是无益的,医生的鼓励和引导非常重要。
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媒体中宣扬的星星的孩子。所谓孤独和自闭并不是一般的不愿和别人说话和交流。而是一种特殊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 这种病的特征是:1、语言交流障碍,A、有的一直不说话。B、有的在2-3岁有语言表达,以后语言减少甚至消失,也就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思。 2、社交障碍,比较突出的是:拒绝近距离与人目光对视,拒绝别人的触摸、拥抱、爱抚,包括与亲人也是不愿被触摸。难于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情感交流。有些儿童早早期即可发现孩子与外界包括父母接触障碍。 3、智力障碍,智力水平表现不一,主要是兴趣狭隘,举动刻板,有的有自残自伤,小婴儿表现睡眠不安,缠人难带,目光不愿与人对视,不听指令。多数孩子明显的精神发育落后,部分小婴儿表现“超人的天分”,比如早认字、数数超过同龄孩子,但是情感和交流和一般孩子迥然不同。 4、通俗一些就是行为怪异不通人情。 5、治疗方面至今没有合适的药物治疗,只有部分机构做训练。 6、本人在临床中常遇到此类孩子有的是因不会说话而来,有的是以不睡觉而来,有的是因为太“多动”而来。不管家长如何描述,只要接触一下就知道了,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目光不对视、不听指令、查体不合作、不懂事。 7、发病原因至今没有确切医学论证。古书未见明确记载。中医查体中,发现孩子脉沉,就是摸不到有力的脉搏。舌质淡,舌苔偏于白腻。可以按五迟、脾虚、痰湿进行健脾、化痰、益智的治疗。现实中儿童经过这些中药调理都有明显的改观。有些孩子中药的调理后特殊的“天分”会被挖掘,而较能融入某些群体,有的可以随正常孩子上学。目前为止,还没有比用中药辩证施治更有效的方法。所以只要能能接受中药,尽量坚持时间久一些。本文系张原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于古代没有抽动症的单病描述,所有中药治疗都是各位医生根据病人体征辩证施治而为,所以至今没有统一规定。根据儿童的发病特点多数医生会以镇惊祛风健脾化痰而治。时间长短根据病情而定。我自己根据观察,孩子的发病特点有:1、过敏体质,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几乎90%以上患儿长期咽部充血发炎甚至扁桃体肿大。2、注意力缺陷,学习成绩不理想。3、不同程度的强迫动作,如:舔嘴、嚼舌、咬指甲、揪头发、害怕、踢腿、鼓肚子、打嗝等怪动作。4、顽固的咳嗽或发怪声、重重的吸鼻声。5、脾气暴躁,有攻击行为,多半对家人暴躁较多。6、中医辨证:90%的孩子脉沉,舌质淡,舌苔白腻。7、脉不沉的孩子多半是学习负担较重,减轻学习负担会康复较快,围棋、乐器、奥数、电脑编程、逻辑思维课在低年级也会影响康复。8、我的治疗特点就是:a、着重清热解毒解除患儿的呼吸道感染和防止反复呼吸道感染,因为每当孩子生病后症状会加重一段时间,或增加动作。b、健脾化痰益智。当然中医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说法。我们化得是无形之痰。中药着重解决脉沉,也就是血压低外周循环不良。从而改善孩子学习、睡眠、脾气大攻击性行为问题。这方面需要时间较长。9、服药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就诊时孩子的年龄、学业和家庭环境。一般不限时间疗程,但是小于三个月效果较差。学龄前儿童不用长期服药,只要减少学习科目,多锻炼身体就可以了。接近于青春期的孩子最好时间长一些,比如中学毕业,或高中毕业。10、因为该病为基因携带而来,家族中多数会有类似发病。家族不仅指父母和祖父母。康复的效果和家庭有关。所以家长不要有断根的急迫要求,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孩子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多数症状会逐渐消失。11、中药副作用,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或过敏反应。担心副作用,不吃药是最安全的。坚持吃药的随时查一下肝肾功能就可以啦。不要叫我许诺什么中药安全,吃药和不吃药完全有病人和家长自己决定。因为抽动症本身没有生命危险,过去也没有人刻意治疗,成人中遗留怪动作的极少。12、近几年,由于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疾病呈低龄化。随着网络的发达和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家长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和焦虑情绪,引发了对疾病的治疗偏差。13、家长多带小孩亲近大自然,放飞心情。促进孩子早日康复。
我在给孩子们的治疗中往往会在开中药的同时,加用阿法骨化醇。因为阿法骨化醇服用后会在体内行成为活性维生素D3.维生素D3的用途很广泛,不仅仅是像说明书上说的用于补钙,治疗骨质疏松。 来看中医的家长往往对中药特别迷信而排斥西药,这是一种误区。维生素D3主要是人体通过太阳的照射使得自身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这种物质存在于皮肤下的脂肪中,如果能多晒太阳当然也好,但是现在的生活都是日照不足和个体转化能力差。所以维生素D3的缺乏是很普遍的。维生素D和钙是两种概念。和常用的鱼肝油也不同。 那么维生素D3有哪些功能呢? 传统研究:1、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磷达到平衡。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生长建康,防止蛀牙。3、维持血液中重要物质柠檬酸盐(人体代谢生长的重要物质)的正常水平,4、防止氨基酸(重要的生命物质)通过肾脏流失。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病以及蛀牙的防治。对于结核和各型红斑狼疮有治疗作用。 国际前沿研究:近20年国际上对维生素D3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再是仅仅用于儿童佝偻病的保健营养品。维生素D还有更广泛治疗前途,并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包括有:1、降低常见癌症的发生率,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2、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关、红斑狼疮、肾炎、僵直性脊柱炎、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等难以治疗的疾病。3、高血压,服用维生素D可以较少使用降压药使血压平稳。4、感染性疾病康复:如呼吸道疾病、肠道感染、流感等,服用维生素D都可以促进痊愈和较少患病。5、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孕妇有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预防流产、先兆子痫、早产等孕期并发症。6、婴幼儿有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降低儿童终身依赖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发生,降低哮喘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哮喘发作加服维生素D3可以促进哮喘缓解和痊愈,也可以防止在传统治疗哮喘中使用皮质激素造成的多汗、肥胖,和反复感染。7、总体讲,足够的维生素D对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8、经过我多年的临床应用体会,对于孩子的多汗、睡眠不宁、夜惊、注意力不集中、癫痫、反复咳嗽、鼻炎等疾病口服维生素D3即活性阿法骨化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些研究国外早有详尽的研究和案例。所以我对于需要的病人都会用。中国营养学会对维他命D的推荐剂量年龄(岁) 量(国际单位) 年龄 量0-10 400 孕妇 40011-49 200 乳母 40050--- 400国际前沿研究美国等发达国家推荐剂量年龄 剂量0-19 400-100020-50 400-100051-69 1000-200070 1000-2000美国儿科学会临床指南(2008)孕妇乳母不管什么季节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1000单位。我个人觉得美国推荐的剂量比较合适。因为城市化后人群普遍日照太阳时间不足,自我合成的机会极少。食品中除了极罕见的深海鱼,其他食品含量极少。也没有中药可以代替。主要靠日光。所以日照不足,补充维生素D3是必要的。本文系张原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先说病因,这是一种基因携带隐性遗传疾病。所以具有家族倾向。我在门诊发现90%的孩子家长有低血压,也就是有一方家长或上一代家长年轻时血压在90/60毫米汞柱。至于抽动症状成年家长并不一定显示。可能儿童时疾病一过性有过。多数在成年后症状不再显露,或遗留一些不易发现的强迫动作。初发病集中年龄在1-10岁。诱发因素有1、发烧及反复呼吸道感染。2、幼年过早大量学习文化知识,乐器、围棋、抽象心算。3、过多过细关注,刻板规矩,频繁提醒。4、实验室检查一般没有异常,和微量元素及过敏原无关。综上所说,治疗的轮廓就出来了。1、锻炼身体,血压是不可能改变了,但是可以通过的“动”起来的锻炼让心脏强有力,保证微循环良好,改善大脑供氧状态,大脑会自动调节“抽动”调节中枢介质活动节律促使自我康复。2、锻炼身体,多多户外活动可以开阔视野放松心情,减少家长及孩子的自我关注达到自我康复。3、家长要坚强克制过多过细的关注和提醒。4、如果不是潜力天才,最好7岁前不学乐器、围棋、心算。不在5岁前教认字背诗算数。5、有条件的可以适量服用中药。一般以健脾化痰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小剂量短期使用祛风药物。勿用矿物质的重镇中药。小孩脏腑娇嫩勿使受打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中药也不必长期服用。6、禁用各种精神类药物。宁可不治疗也不可使用此类药物,用药是弊大于利。这些药物有:硫比利,氟哌啶醇,维思通,阿立哌唑,氯硝安定,妥太,开浦兰。不治疗,大部分孩子也会不同程度自然康复。7、不必花重金去治疗。凡是每月超过一千元的治疗基本都是骗人的。8、最重要的一点是远离电子产品的使用,如不玩手机电脑,包括平板电脑,少看电视。
网站上常有网友咨询"抽动症",虽然网上有各种版本的解释,我也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每年我在门诊都会遇到数以千人次的"抽动症"患儿,新病人也数百人以上.大多数病人都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不是"药"如何神奇,而是多数家长能在我这里得到放松.孩子对我有高度信任,药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下介绍这种病: 抽动症的典型病症叫"图雷特综合症"又叫图雷特氏综合症,.或者简称图雷特氏病.这是一种遗传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患者童年时发病(1-10岁,多数5-7岁),特征表现为综合肢体运动神经的抽动并伴有至少一种发声.(语言的)抽动.这些抽动或强一些或弱一些. 图雷特氏病被定义为一系列抽动疾病中的一种,这些抽动包括短暂的和长期的抽动.(临床会看到有些病例抽动成间断的形式多样的) 图雷特氏病曾被看成一种异乎寻常的综合症.常常和呼喊,秽语,社交不适宜,秽语症等贬义评价联系在一起.其实只有少数图雷特氏病人有此类症状.更普遍的症状是眨眼,咳嗽,清喉咙,抽鼻子,和面部的抽动.(也会伴有肢体各种动作,如甩手,跺脚,动肩等)抽动症的孩子多数智力正常.或较早慧. 无需特殊药物治疗,更不需要大剂量精神药物控制其抽动,即使症状严重的孩子,只要充分放松,强壮身体,控制电脑之类电子产品使用频率,渡过青春期,大多数症状都会第次消失,或抽动幅度大大减低. 当然有明确家族史的可能留有一些症状但远较儿童期轻. 有条件的适时服一些中药汤剂可能有助于康复.但勿要轻信"名医,秘方",更无需手术治疗. 愿家长们放松心情,和孩子们到大自然中一起娱乐吧!疾病将远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