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多发息肉患者,同时建议患者完善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前壁IIa型病变,活检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符合胃窦早癌(活检后病变形态像IIa+IIc)。ESD完整剥离病变,密切随访观察。在临床上观察到,对一定年龄(>40岁)、具有消化道癌家族史、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的人群进行内镜筛查,是发现消化道早癌的关键。胃的检查重点关注贲门、胃角、胃窦等容易发生晚期胃癌的部位。道理很简单,只有发生晚期胃癌的部位才有可能发生早癌。胃早癌以隆起凹陷型最为常见,在萎缩肠化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孤立的病变,电子染色、放大内镜显示中心腺体排列紊乱(不像食管早癌分类那么单纯),放大+NBI下精准活检可证实。
69岁查体患者,NBI下观察食管上段局部黏膜颜色稍深,与周边黏膜有边界 卢戈氏液染色后病变呈粉红征,提示食管早癌。 放大内镜观察IPCL失去原正常结构,呈卷曲改变。活检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下剥离术(ESD)完整切除病变。
治疗前患者既往长期抽烟、饮高度白酒病史,行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早癌。白光内镜下显示病变区域发红,OE电子染色显示病变局部呈茶褐色改变。治疗后治疗后即刻中年男性患者,既往长期饮高度白酒、吸烟病史。在当地医院查体发现结肠多发息肉,来我院行结肠息肉切除术,询问患者病史后建议患者同时完善胃镜检查。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33cm-37cm食管局部黏膜发红,OE电子染色呈茶褐色改变,可见扩张的IPCL,放大内镜联合NBI观察病变内部IPCL以B1血管为主,病变区域与周边正常黏膜分界清晰,提示病变表浅,适合进行内镜治疗。卢戈氏液染色清晰显示病变边界,黄金刀沿病变边界进行标记,后沿标记点外缘切开并进行剥离,顺利切除病变。
近日,消化内科接连收治了几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患者,在仔细的问诊中发现都有进食山楂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就是“胃石症”。胃内长石头,是不是很奇怪?那什么是“胃石症”,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治疗及预防,我们听听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翟真真的讲解。1.什么是“胃石症”?摄入某种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称为胃石症,也称“胃结石”。按胃石症的组成成分可分为植物石、毛发石、乳酸石等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植物性胃石,其发生多与进食山楂、柿子、黑枣等有关。此类食物中含有鞣质及树胶、果胶,在胃酸作用下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胃石。亦有少部分人因胃动力障碍,在进食糯米、汤圆后也可引起胃石。2.得了“胃石症”有什么症状呢?胃石可小可大,也有些会由小变大,有的甚至可以把整个胃部都填满。胃石一般一块居多,也有多块的。得了“胃石症”的临床表现与胃石的大小、性质及胃肠的运动功能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感到上腹饱胀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有的患者甚至因为胃石摩擦胃壁引起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也有的患者因胃石堵塞幽门出现幽门梗阻。3.如何诊断“胃石症”?对于有进食山楂、柿子等食物进食史,出现上消化道的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胃镜明确诊断。胃镜检查可观察胃石的大小、形态、性状,以及有无胃溃疡等并发症。钡餐检查也可以诊断胃石,但是并不推荐,因为钡剂进入胃腔与胃石混在一起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可以选择胃超声来诊断。4.得了“胃石”该如何进行治疗?1)药物治疗:可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口服,促使胃石溶解变小,通过幽门经肠道随粪便排出。也有报道口服可乐化石的,但治疗效果差异性大,并且糖尿病患者是不能应用的。对于合并胃溃疡、消化道出血患者还需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中药化石也是治疗胃石不错的方法。2)胃镜下碎石治疗:对于药物无法溶解的胃石,可以在电子胃镜下应用活检钳、圈套器、碎石器切割的办法套切石体,使其破碎成小块,自然排出体外。3)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胃结石较大、坚硬难溶,经内科治疗、内镜下碎石治疗仍未成功者,或并发穿孔或在肠道形成粪石梗阻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如何预防“胃石症”?对于“胃石症”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在进食山楂、柿子、黑枣、等食物时,需要注意:不要在空腹的情况下吃;不要同其他含酸性的水果一块吃,如桔子、猕猴桃等;吃柿子前后不要吃含蛋白高的食物,如肉类等;不要饮酒及喝浓茶;如果您注意了所有,在进食上述食物中仍然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不要随便吃止痛药,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消化科就诊,必要时完善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就诊小提示】请携带患者本人身份证及既往检查报告前来就诊,医院门诊设有多台自助机挂号,同时开放网络预约、电话预约(0534-2637777、26337108)或微信公众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预约多种挂号方式,为节省您的宝贵时间,建议您提前预约。消化内科门诊地点:新门诊楼二楼内科三诊区
2023年3月18日,我们迎来了第23个全国爱肝日。我国是“肝病大国”,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类肝病人群数量庞大,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为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设立每年的3月18日为全国爱肝日。自2001年起,全国各地有关机构、医院每年在这一天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肝科普公益宣传活动。今年我院消化内科在执行主任、知名专家朱黎英教授的带领下举办了主题为远离“肝”扰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同时在我院大屏幕、候诊区多媒体终端播放全国爱肝日健康宣教视频。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咨询和就诊,在朱黎英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翟真真、隋新、邢曙光等医师为前来参与的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及提供肝病咨询等服务,对于居民广泛关注的脂肪肝、肝囊肿、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等问题等进行详细的解答。护士长纪桂枝、祝莹、张淑燕及薛香香为参加义诊居民进行了不同肝病的护理方法指导。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消化内科青年医师于润泽早早进行肝病科普知识整理,公共卫生科提前印制科普宣传单,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此次义诊活动针对现场提出的疑问,医务人员一一回复患者,耐心地为大家解答,为居民普及肝病相关知识,让州城百姓正确了解肝脏的功能及保肝护肝的方法,提升居民对肝脏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认知。此次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消化内科采取多媒体终端视频播放、现场义诊、纸质科普文件发放多维度方式进行肝脏健康普及宣传,让州城群众真正意识到肝脏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做到预防先行,肝病早发现、早诊断、早监测、早评估、早治疗。爱肝护肝不止在爱肝日,要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如果大家有任何肝病困扰,可以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咨询,医患携手,共同呵护我们的小心“肝”。就诊小提示:请携带患者本人身份证及既往检查报告前来就诊,医院门诊设有多台自助机挂号,同时开放网络预约、电话预约(0534-2637777、26337108)或微信公众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预约多种挂号方式,为节省您的宝贵时间,建议您提前预约。消化内科门诊地点:新门诊楼二楼内科三诊区
治疗前2021年第一例早癌:内镜检查发现一枚大小1.5cm1.5cm直肠息肉,表面腺体排列不规则,部分腺体消失,结合既往病理考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家属商议决定行内镜下治疗,EMR扩大切除后见创面呈搏动性出血,钛夹5枚夹闭出血创面,患者病情稳定。术后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密切随访中。治疗后治疗后1年患者治疗1年后复查内镜无任何复发迹象,切口愈合良好,目前密切随访观察中。
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胆固醇息肉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息肉;2.胆囊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粘膜破坏,纤维瘢痕增生;3.其他原因如胆管梗阻导致胆汁引流不畅、长时间的胆汁淤积、浓缩的胆汁刺激,胰液反流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病毒感染等都可以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一般胆囊息肉没有症状,大部分是查体时超声检查发现的。少数患者可由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胆囊结石的症状。存在胆囊息肉该怎么办大多数情况只需要密切监测即可。但存在以下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或息肉直径超过1cm,或息肉基底部宽大;或息肉位置的胆囊壁增高后,或者息肉位于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的位置或合并有胆囊结石等。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时。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细菌之一,为一种呈反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寄生在胃幽门、胃窦等附近的黏膜上。对其的研究自发现至今,经久不衰。2005年10月3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1994年 幽门螺杆菌被WHO列为 I 类致癌因子。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在40%-60%之间。门诊经常遇到患者咨询儿童感染及老年人感染的问题。我国2016年颁布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诊治共识》给出了明确的诊疗方向:儿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老年患者如何处理?老年人(年龄>70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因此对老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应该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
结直肠癌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为70%,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12%,然而大部分早期结直肠癌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可通过内镜微创治疗获得根治。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40岁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男性结直肠癌风险高于女性。我国结直肠癌的筛查对象:符合1条和2-3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50-75岁,男女不限,2)粪便潜血试验阳性3)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参考文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