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复查即可;有下列情况时建议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1.清洗肠道不充分,看不清楚的;2.肠镜检查未能到达回盲部,未能完成检查;3.结肠癌术前因肿块导致肠管狭窄未能全结肠检查;4.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5.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的。
1、卧床休息,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腹胀、腹痛、腹膜刺激症状及生命体征的改变。2、禁食1-2天,流质饮食(纯汤:鸡汤、鱼汤、骨头汤、米汤)3天,半流质饮食(粥、蒸蛋、面条)4天,1周内忌食粗糙食物。 3、保持术后大便通畅。
排便颜色呈黑色或红色,化验大便潜血阳;父母、亲兄弟姐妹以及中有人患结直肠癌的;肠道经常有腺瘤性息肉;本人患过癌症的;长期腹泻、长期便秘;患过阑尾炎、阑尾切除;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长期焦虑状态的。值得注意的是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胃镜检查,病理报告提示:肠化。人们就会一脸懵,担心癌变,精神焦虑,严重到影响工作生活。肠化¬¬——今天且听我解说。什么是肠化?简单来说就像肠黏膜长错了地方,本该长在肠道上长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胃里。或者说就像人衰老过程出现“老年斑”。为什么会出现肠化?胃细胞大约每3天更新一次,能够引起胃黏膜细胞损伤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喜腌制、烟熏、辛辣食物等、长期服用损胃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压力等因素有关,肠化是癌吗?会发展为癌吗?肠化不是癌症,分轻、中、重度肠化。只有重度肠化属于癌前病变,肠化癌变的概率约3—5%,肠化到胃癌可能是数年甚至更长。肠化是否可逆?肠化大部分不可逆转,只能够延缓疾病的进程,得了肠化一般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症状。如何治疗肠化?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多做运动、保持生活规律。胃部不适应及早求医,进行C13或C14呼气试验、胃镜等检查,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肠化的进一步发展,肠化后多久复查胃镜?应该综合考虑,结合本身意愿进行个体化随访方案。单纯肠化,胃部无明显不适者,2-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即可。肠化伴有以下情况时,建议每1年复查一次:1.胃窦、胃体、贲门等多部位“肠化”,伴异型增生;2.幽门螺杆菌阳性;3.血胃蛋白酶原I和II有下降趋势;4.反复中上腹不适治疗不好转;5.直系亲属中有消化道肿瘤病史。
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肠镜下多表现为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单发、淡黄色、无蒂的丘状或半球状隆起,直肠超声内镜、直肠超声、直肠ct或者直肠CMI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合并转移,根据评估情况选择内镜/经肛/外科手术切除。直径在1CM内的肿瘤,G1期,淋巴结转移率低,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1-2CM需评估后视具体情况选择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
胃黏膜下隆起,是黏膜层以下的隆起,胃镜下胃黏膜表面是完整、光滑的。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胃镜做微创手术(以前需要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胃黏膜下隆起相关的几个问题:1、胃黏膜下隆起不做活检。在黏膜下,是不可能取到有意义的组织。2、超声内镜检查,可判断黏膜下隆起位于胃壁的哪一层?有多大?大概属于什么性质的东西(囊性、实性)?3、有些黏膜下比较大的隆起性病灶,还需要结合CT检查,以进一步判断病灶的性质、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等,以便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4、胃黏膜下隆起不一定都需要手术。腔外正常器官的压迫、脂肪瘤、血管瘤(血管畸形)、黏膜下囊肿等完全不需要手术,小于1cm的、考虑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异位胰腺,也可定期复查暂时不手术。如果你一定希望明确黏膜下隆起到底是什么,那必须手术获得病理,才能明确。5、胃黏膜下隆起可选择手术方式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POEM(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STER隧道技术等,可以解决绝大多数胃黏膜下隆起微创手术治疗,大于2cm可选择ESD+腹腔镜联合切除。6、胃黏膜下隆起术后多久复查、是否进一步治疗,都要结合病理情况决定。如较大的间质瘤,根据病理免疫组化判断,如果恶性程度较高,一定要密切随访,有的还需要结合化疗。本人手术病例
食管粘膜下肿物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粘膜下肿瘤(SMT)起源于构成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的组织,并被正常粘膜覆盖。90%食管SMT是良性的,如果它引起吞咽困难、梗阻、疼痛和其他症状或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则需要切除。内镜超声检查(EUS)可以观察SMT的大小、起源层、回声模式和内部特性以及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某些SMT(源自粘膜肌层的病变,例如平滑肌瘤和颗粒细胞瘤)可通过普通活组织检查来鉴定。EUS的活检技术,例如细针抽吸和Tru-Cut活检,诊断准确度为52-86%。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内镜粘膜下隧道剥离术(STER)或内镜肌层剥离术(EMD)。本人手术病例
又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我国慢性肝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诊断通过肝脏组织学、影像学或无创生物标记物检测,同时有以下三项标准之一:(1)超重或肥胖;(2)2型糖尿病(T2DM);(3)有代谢功能障碍的临床证据。MAFLD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一般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乏力等非特异症状,部分患者有肝脏肿大。严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现恶心、呕吐、黄疸、食欲缺乏等症状。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时与其他肝硬化症状相似。治疗包括饮食管理和锻炼,多喝咖啡,他汀类药物,如奥贝胆酸治疗,维生素E或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或减肥手术治疗。定期复查:(1)无肝纤维化的患者应每年使用无创评分和/或肝脏硬度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患有纤维化或伴随代谢风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监测。(2)肝硬化患者应每隔6个月接受一次监测,包括肝细胞癌监测。除此之外,有肝纤维化进展高风险的患者可以每5年做一次肝活组织检查。
1、什么是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糜烂性胃炎是当胃黏膜在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以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糜烂,这里的糜烂可以简单理解为有破损、出血等症状。糜烂比较轻的情况,症状可能并不十分明显,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舒服、上腹部隐隐作痛、恶心、反酸、食欲减退等症状。2、哪些因素会引起糜烂性胃炎?常见的因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种可引起各种胃部疾病的细菌);○应激状态(面对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时的反应);○药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导致胃黏膜损伤,而且容易反复发生粘膜糜烂;○酒(酒精饮料)、刺激性食物等;○十二指肠液反流:当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闸门」(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时,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可以反流进入胃内,损伤胃黏膜,引起黏膜糜烂;改变肠道功能运动功能药,此类药能提高胃肠张力,抑制肠蠕动,制止推进性收缩。3、哪些人容易患糜烂性胃炎?工作压力较大,长期精神过于紧张,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滥用止痛药物或者感冒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的患者以及那些正在经历某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例如严重感染、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大手术等)的患者,发生糜烂性胃炎的概率会明显增高。 4、慢性糜烂性胃炎有哪些症状?大多数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也就说是,不能因为具有某个症状就意味着一定是得了某种疾病),但常见的表现有:○上腹部不舒服:可能是隐隐作痛,也可能是烧灼感,饭后可以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恶心、反酸、打嗝等。○如果糜烂程度比较重,发生了消化道出血,会出现黑便的情况,如果症状反复、消化道出血时间比较长,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乏力等表现。5、糜烂出血性胃炎严重吗?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跟出血的多少以及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关系。(1)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甚至发生了血压下降、晕倒、休克,那么病情是非常危急的,需要立即到医院急诊处理,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2)如果出血量不大,但是因为病情反复、消化道出血的时间比较长,造成了明显的贫血,也需要及时就诊进行治疗。6、糜烂性胃炎会发展成癌症吗?一般来说,糜烂性胃炎仅仅是损伤了最表面的一层,所以很好修复,预后较好。癌症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糜烂性胃炎变成癌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有如下情况需要注意:(1)导致糜烂性胃炎的原因:胃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如果患者的胃黏膜糜烂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这些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今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就可能会相应地增加。(2)是否确定为糜烂性胃炎:部分早期胃癌的患者在某次胃镜检查中可能仅仅表现为局部黏膜糜烂,如果没有进一步进行检查,例如胃黏膜活检或者NBI(窄带成像)放大胃镜、超声胃镜等,可能会漏掉这些早期癌症的表现。7、得了糜烂性胃炎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基本的检查包括:○胃镜检查(必要时在胃镜下进行胃黏膜活检):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测:了解胃黏膜糜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血液化验:例如血常规,尤其是对于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了解其贫血程度。○大便化验:包括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帮助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8、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方式都有哪些?吃什么药?(1)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如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熏制、腌制食物,戒烟戒酒等等。还要避免服用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的药物(若因为某些疾病必须服用,请根据医生建议服用保护胃黏膜的相关药物)。(2)原发疾病治疗:所谓原发疾病就是在糜烂之前,胃部就有的疾病。有效防治那些可以诱发或者加重胃黏膜糜烂的原发疾病,例如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样可以有助于避免胃黏膜的损伤、同时促进黏膜糜烂的修复。(3)内科药物治疗:例如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加促胃动力药或助消化药。9、糜烂性胃炎治好后还会复发吗?如果不注意改变那些可能诱发胃黏膜损伤的生活、饮食或者服药习惯,或者仍然存在某些未能有效控制的疾病情况,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等,那么糜烂性胃炎在治疗缓解后仍有可能复发。10、如何预防糜烂性胃炎?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过于紧张。调整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疲劳。调整饮食习惯:按时进餐,避免吃过于辛辣、刺激、过热或者过冷的食物,避免服用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及时治疗可以导致胃黏膜糜烂的疾病: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11、得了糜烂性胃炎后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饮食上:○清淡饮食,不吃高盐的、腌制的,以及过于粗糙、辛辣的食物。○不要喝太多浓茶、咖啡、酒精。○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生活上:○注意休息,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戒烟戒酒,烟酒均不利于胃黏膜糜烂的修复。○停止服用那些不必要的,而且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关药物。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全球常见病,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镜下食管黏膜破损,约占GERD的37%。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1、RE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急性期治疗后停药半年,食管炎与症状的复发率分别为80%和90%。RE黏膜损伤、反流症状越严重,越容易复发。2、质子泵抑制剂(PPI)≥8周,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4周用于RE初始治疗,如:伏诺拉生(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4周的黏膜愈合率等同于兰索拉唑治疗8周。3、RE的治疗中胃镜下黏膜愈合最重要,食管黏膜损伤可能导致食管溃疡、狭窄和食管腺癌并且更容易合并精神障碍等。4、症状缓解≠黏膜愈合,因此,应重视胃镜下黏膜愈合。5、为了提高RE黏膜愈合率,降低复发风险,24h胃内pH4HTR值≥75%。如果持续8周后,黏膜愈合率预计达100%。6、引起RE症状缓解不佳的原因有不遵医嘱服药、抑酸不充分、未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食管高敏感及精神心理因素。7、对于初始治疗改善的RE患者,应该选择长期治疗。LAA-D级RE患者治疗 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