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是由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导致脑损伤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之一,主要表现为身体一侧肢体的运动及(或)感觉功能障碍,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在上肢主要表现为屈肌肌张力过高,下肢则表现为伸肌痉挛。在偏瘫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步态训练优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很多患者对其将来可正常行走抱有很大的期望,故此对患者的心理效应也很大。 1. 步态训练准备期 1.1功能障碍 此期即为进行步态训练前所应做的训练,乃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在此期,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分为三个阶段,软瘫期、硬瘫期及分离期。软瘫期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的感觉及随意运动丧失;硬瘫期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出现部分随意运动,但表现为共同运动模式;分离期的患者瘫痪侧肢体出现分离运动,但分离运动不充分。 1.2主要训练方法 坐位平衡训练,床上翻身训练,体位转移,诱导下肢主动运动,平衡训练,跪位训练等。 1.3进阶标准 患侧下肢肌力达3级,患侧腿负重达75%,站立平衡达到Ⅱ级。 2原地步态训练期 2.1功能障碍 此期患者可凭借自己的能力站起来,但由于下肢肌力及平衡协调能力低下,骨盆的稳定性、髋膝踝足趾的生理活动功能欠佳,使患者不可步行或步行时姿势异常程度过高。 2.2主要训练方法 ①斜板站立训练,以牵拉趾屈肌,矫正足下垂内翻。 ②下肢的肌力、平衡、协调能力的加强训练,可借助各康复器械进行,如功率自行车、下肢训练椅等; ③骨盆的调节能力训练,这个可结合平衡训练进行练习,如在床上练习四点、三点、两点跪位及双腿站立平衡2.3进阶标准 患侧下肢肌力达4级,患腿负重达90%,站立平衡达Ⅲ级训练时,可使身体左右前后倾斜和上下起伏,并控制好骨盆的倾斜度和上下起伏的幅度; ④髋、膝、踝关节和足趾的功能性训练;⑤原地迈步姿势训练,可在身体前方,放一障碍物,让患者在原地来回跨过; ⑥步态减重训练器,减轻患者部份体重,在治疗师帮助下,给予正确步态的训练。2.3进阶标准 患侧下肢肌力达4级,患腿负重达90%,站立平衡达Ⅲ级 3 步行训练期。 3.1功能障碍 经过前两期的训练,患者身体的整体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此期,由于下肢肌力及平衡协调能力未能达到正常,骨盆髋膝踝足趾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欠佳,特别是骨盆调整和膝关节稳定性的控制能力不够,所以患者在步行时可能表现的不协调,步长、步幅、步宽等都较正常有所差异,严重的还可能存在膝反张的异常模式。 3.2主要训练方法 ①下肢肌力、平衡、协调能力训练,同原地步态训练期,但应有加强;②向前行走时,身体直立,髋关节伸展,健侧向前,然后是患侧下肢;③步行姿势调整,可让患者对着矫正镜行走,治疗师跟在后面,帮其调整,给予患者视觉与感觉的双重刺激;④在跑步机上步行,治疗师帮患者调整骨盆的起伏和稳定其膝关节;⑤步态训练,针对膝关节控制训练;⑥上下楼梯练习。 步行训练期,是步行的一个实践练习过程。因步行是长期养成的一个习惯模式,所以在此期,除了常规下肢的肌力、平衡协调能力训练外,应反复的进行步行训练,以求打破异常的步行姿势,建立起新的正常步行模式。此期将一直维持到整个康复训练的结束,在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后,亦应继续保持训练,不断地调整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