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年龄增长、劳损或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马尾等遭受化学刺激或物理性压迫,进而表现出腰骶部酸痛、下肢疼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双下肢不全性瘫痪等一系列神经症状。而诊断腰椎盘突出症需要有以下症状支持。1、腰部疼痛: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有腰痛,有些病人可在有明确的扭伤或外伤后出现,但有的病人却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腰痛的范围比较广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时重时轻的钝痛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样锐痛,平卧时疼痛可以减轻,久坐或弯腰活动时疼痛加重,疼痛可使腰部活动受限。引起腰痛的原因,可以简要归纳为神经根水肿,无菌性炎症浸润,窦椎神经刺激,反射性腰部肌群张力增高。2、一侧或是双侧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发生前出现也可在腰痛发生后或同时出现。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疼痛。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往往采取屈腰、屈髋、屈膝、脊柱侧弯的保护性姿势。放射痛一般发生在一侧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侧,少数中央型突出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放射痛,一般一侧轻,一侧重。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突出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神经根的刺激。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的发作一般在疼痛减轻以后或相伴出现,其机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神经根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麻木或是感觉减轻退区域与受累的神经根相对应,下肢的感觉异常主要是发凉、患肢温度降低,尤以脚趾末端最为明显。这是由于椎盘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引起下肢血管收缩的缘故。4、肌力减弱或瘫痪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很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多见于久病患者,神经根长期受压麻痹所致,如L4神经根受压,主要表现为股四头肌无力,膝腱反射减退,小腿内侧皮肤感觉减退,L5神经根受压,主要表现为伸拇无力,足大指皮肤感觉障碍,S1神经根受压,则表现为腓肠肌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弱,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第二步需要体格检查支持,查体时,如果是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直腿抬高试验表现为阳性,挺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第三步,如果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人建议最少做腰椎CT,最好做腰椎核磁检查,可以清晰看见椎间盘情况。
今天讲腹泻,时令原因,最近门诊因“拉稀”就诊的患者增多,常伴随胃部不适。患者经过针灸/中药治疗后效果都不错,跟大家简单分享些中医认识、治疗本病的逻辑,同时普及些预防调护的知识。 其实很久前我院一个普外科主任就想让我讲讲中医如何治疗腹泻、什么机制原理,他所说的腹泻其实更多是指经过内镜及生化、病理检查后仍然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常被归为肠易激),以及一些原因明确(大多是炎性肠病)但经过相应对症用药后仍然效果不好的腹泻。我想这也是困扰大部分转而求诊中医的病人的问题,“西医让我做一堆检查,到最后也没查出来什么原因,我吃益生菌大便就好点,不吃就还拉稀,而且药越吃越多”,这是我经常听到的话。好,这就是中西医对疾病认识和处理方法的差别了。根据我门诊的经验,其实通常所说的腹泻、拉稀,在中医概念里又可细分为“大便溏薄”、“大便水泻”、“大便频”、“大便不禁”,我会细问,因为病因病机不同。 ① 大便溏薄:即大便不实,泻下溏薄如酱,或如鸭屎,称为“溏泄”,亦称“鹜泄”。多因脾虚不能运化导致,也可见于湿热下注、肝火偏旺,如果大便溏而色黑,又另当别论了,属于“便血”范畴。 ② 大便水泻:泻下稀水,完谷不化,称为“水泻”,也称“濡泄”、“飱泄”。多因感寒停湿、饮食不慎引起,来势甚急;也有脾肾阳虚引起的慢性水泻,特点就是“晨泻”、“五更泻”,顾名思义每天天明时拉一次。 ③ 大便频:大便一天两次或三次,便下正常,亦无不适感觉,为中气不足的表现。如果习惯如此,不作病征。 ④ 大便不禁:常见于久泻不愈,大肠滑脱,应在“大便水泻”辩证治疗的情况下予以固涩。但也有肾阳虚不能约束二便的情况,非固涩所能见效,应以温养肾命为主。 因此,虽然理论体系不同,中医治疗腹泻跟西医一样也需要仔细鉴别诊断,辩证准确需要功夫。就讲这些,下几次会讲腹泻的中药治疗“九法”及针灸治疗,以及一些中成药,有具体问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米粥大夫”与我交流。
(1)饮食有节,控制体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日趋流行。肥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腰部承受了体重的大部分,肥胖导致的腰椎的压力增加、压迫腰背部肌肉、骨盆前倾等问题均会导致腰痛。而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导致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堆积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疾病;故请您注意了,要节饮食,控体重。(2)戒烟、远离二手烟已有研究表明吸烟是腰痛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诱发骨质疏松;会诱发咳嗽,导致骨小梁发生微骨折,同时引起椎间盘内压力增高;会损害椎间盘的血供,干扰椎间盘营养;降低了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影响椎间盘内细胞存活。★2、Aerobic Exercises 有氧锻炼★有氧锻炼建议:步行、慢跑、骑行、游泳等有氧锻炼。每周至少3次,每次20~30min。循序渐进,逐渐提高。★3、 Strenching Exercises 拉伸训练★动作一:注意固定膝关节,尽可能触摸脚趾,维持最大弯曲程度,不要弹簧式反复触摸。逐渐增加幅度及持续时间。动作二:双手放置于髋部,缓慢后伸,维持最大后伸程度。动作三:注意保持髋、膝、足趾不离开床面。★4、Strengthing Exercises 力量训练★第一阶训练动作一:仰卧位,依次抬起下肢,保持下肢伸直,抬离床面约15cm,维持住,至力竭,放下换腿,锻炼腹部肌肉。(单腿能维持2min以上,进入第二阶训练。)动作二:俯卧位,依次抬起下肢,保持下肢伸直,抬离床面约15cm,维持住,至力竭,放下换腿,锻炼腰臀部肌肉。(单腿能维持2min以上,进入第二阶训练。)第二阶训练仰卧位和俯卧位,保持双下肢伸直并拢,同时台离床面约15cm,维持住,至力竭后放下。(能坚持2min以上,进入第三阶训练。)第三阶训练动作一:搁腿卷腹:仰卧位,小腿屈曲90放置于凳子上,做卷腹,锻炼腹肌。动作二:小燕飞:俯卧位,双下肢并拢伸直,双下肢和双臂同时抬离床面,模拟燕子飞行姿势,维持住,至力竭。力量训练注意事项:动作标准,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时间,不要硬扛;稍有酸痛感为正常现象,可坚持锻炼;若感到疲劳,注意训练强度,注意劳逸结合;若觉疼痛持续存在,甚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我本人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注重督脉和背俞(shu,或写成腧)穴的调理,用以配合针灸、中药治疗,穿插在疗程的不同阶段。事实上经我治疗的患者也从中体会到益处,部分患者的受益超过了原来就诊的疾病和症状,诸如失眠、心慌、易疲劳、浑身困重、肌肉酸痛、反复咽痛咳嗽、荨麻疹、腹泻、便秘等症状得到了缓解或解决。甚至部分患者反应起到了减肥和脂肪肝、妇科病消失的作用(个人认为这应该是多方面治疗的结果,而且治疗时间较长)。很多患者感到神奇,其实道理朴素,简单讲讲。 什么是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行使于人体的背阳部,为六经之长,属阳中之阳。与其他经脉不同,它不贯穿于胸腹腔中,而它的别络却贯穿于胸腹和腹腔,与脑神、心脏、督脉关系密切,且它与多条经脉相交,是全身经络、气血转输的枢纽,所以调节膀胱经的经气可促进气血、阴阳、五脏调和,神志得安。所以你看,捏脊是小儿推拿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效果非常好,年轻妈妈们可以学学。 什么是背俞穴? 背俞穴是膀胱经特有的穴位,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位于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距脊椎中心线两侧各1.5寸,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图1),这些俞穴均为五脏六腑在背部的神经反射点(图2)。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就会在相应的背俞穴上表现出一些异常变化,如皮肤色泽变化、形态变化(凹陷、隆起),按之有异物感(结节、条索状、半球状)及压痛,这些异常变化对诊断相应脏腑病证有一定价值。医生可以参考体表反应的部位,推测可能有病的内脏,通过改善体表的病理变化,而达到治疗内脏病的目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先用走罐的方法去观察背俞穴的皮色、结节等变化,结合病人的其他四诊信息,综合判断,以制定治疗方案。 背俞穴治疗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当然以上讲的是中医角度,现代医学怎么认识这种治疗的科学性呢?目前研究认为,背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阶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常是相应穴位所在。对体表的各种良性刺激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缓解神经血管受压、消除或减轻躯体因素对内脏神经的影响,同时治疗的良性刺激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稍及交感神经末梢,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途径作用于脊髓相应阶段的植物神经中枢,调整了内脏功能。良性的刺激可激发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调整功能,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的调节,调动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协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过程、抵御疾病的目的。我认为这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相的被动锻炼,弥补个体主动锻炼的不足。所以你看现在整脊疗法、物理治疗、康复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西方国家接受。 讲这个的用处,一是帮助大家了解真实的中医,不必相信那些玄乎或夸大的东西。二是提醒大家注重脊柱健康,包括椎体本身和附着的筋、肌肉,如果总觉得发紧、酸痛不适,保括已经出现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视,长此以往影响内脏功能。反之,有很多慢性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从背俞穴论治,事半功倍。当然确实还有部分人脊柱没事,但是总觉得后背发凉,这个下次有空专门拿出来讲。今天就讲这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米粥大夫”微信公众号
1. 腰背疼痛。腰椎疾病最常见、最容易被察觉到的表现,一般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年轻人最常见。 2. 股后侧和小腿后侧甚至脚趾麻木。表明神经根受到刺激和损伤,这一般是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的信号。 3. 腰易扭伤。很多老人容易抻到腰,弯腰拿东西或洗脸、起床叠被就发生腰痛,一般会当作肌肉拉伤处理了,这一般是由于肌肉劳损及关节突关节问题导致。 4. 腿疼。腰椎病一般表现为一条腿疼、麻、凉,少数人两条腿疼,约98%的腰椎间盘突出者出现腿疼症状。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根造成的疼痛。 5. 脊柱侧弯。如发现脊柱变得左右扭曲,即便没有腰痛,也可能是腰椎病变的前期症状,多半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一侧神经根和血管,为减轻疼痛,人会被动性向反方向侧弯,长此以往,椎间隙在压迫一侧变大,形成侧弯。 6. 腰和下肢畏寒。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使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