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因新冠病毒感染出现发烧的情况非常多,患者自觉恶寒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不出汗,还会有关节肌肉的酸痛或者骨节的疼痛。严重一点的可能还会有胸闷气喘。根据新冠治疗指南,结合个人体会,推荐服用清肺排毒汤。基础方剂: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处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2号)。
该量表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在抑郁症诊断的辅助和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下面以图片形式展示该量表,可打印出来自测。 提示:该量表仅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参考,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如有相关方面问题,请咨询精神心理专科医师。
在服用汤药时,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煎中药用什么锅?加多少水?应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其实非常重要,重要到影响疗效。清代名医徐灵胎说: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失调度,尚能损人, 况药之治病, 可不讲乎”。所以说,能否科学地煎药, 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本文将为您逐一解答这些疑问。 (一)关于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药的容器:首选砂锅,因为砂锅性质稳定,热传导和缓,受热均匀。此外可以选用玻璃、搪瓷器具。不要选用铜、铁、铝锅,因为有些药物成份可能会与金属锅产生化学反应,故不建议用。 (二)煎药用的水如何选择 可以用自来水,蒸馏水或者矿泉水。不要用不干净、被污染的水来煎药。注意是用凉水浸泡药物。 那么加多少凉水合适呢?简单来说,可以按每克中药10ml水计算,总量的70%加入第一煎,剩余30%第二煎再用。或者更简单的方法,加凉水以药材没入水中2~3厘米为宜。 (三)关于中药浸泡的时间 煎药前先浸泡20~60分钟,以利于药效成分溶出。如果浸泡时间过短,则会大大降低药效。以花、叶、茎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可浸泡60分钟。 (四)关于煎药火候及方法 通常情况下,一剂药煎2次是必要的,再将2次得到的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用。 当中药经20~60分钟浸泡以后, 在砂锅上加盖, 在未煮沸之前, 可用武火快煎, 沸腾之后, 应改为文火慢煎。这样做既可防止药液溢出, 又可减少水分过多蒸发, 更主要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成分的损耗和高温引起的有效成分的破坏。在煎药过程中, 每隔7~8分钟搅拌一次, 这样有利于药汁煎出均匀, 但不宜频频打开锅盖, 反复搅拌, 使挥发油损耗过多。如果煎的是解表剂, 含挥发性成分较多, 最好在锅盖上冷敷多层湿布, 使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冷凝在锅盖上。随水珠的滴落, 挥发油重入药汤中,这样也能提高解表剂的质量和疗效。 一般来讲,头煎从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五)特殊煎药方法 先煎:矿石、贝壳、兽角类药物,宜先煎20~30分钟;有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天竺黄、藏青果、火麻仁最好先煎。石斛因含内醋类生物碱, 只有久煎的水解产物才起作用,最好先煎。 后下: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 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 对于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蕾香、木香、豆蔻、砂仁、红豆蔻、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对于一些含不耐久煎成分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包煎:对于花粉类药物, 如松花粉、蒲黄;细小种子类药物, 如海金砂、葶苈子、车前子、苏子、菟丝子;药物细粉, 如六一散、黛蛤散等等均应包煎。包煎是用纱布包好, 与其他药物入砂锅中同煎。 对于带有绒毛的药物, 如旋复花,辛夷应包煎,以免绒毛混入汤剂,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对于一些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 如浮小麦、车前子, 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包煎可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 防止粘锅。 (六)关于服药时间 《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因此,一般中药汤剂可在两餐之间服,即上午10时,下午3时左右各服一次。民间习惯也有临睡前服药一次,次晨再服一次的。对于不同病情,不同方药还得 作具体分析: 解表剂煎得,放温即可服下,不拘时候,早服早解表,表解即可停服; 补益药宜在饭前服,使之充分吸收; 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应在饭后服,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驱虫、攻下药最好是空腹服,使之充分吸收,发挥疗效; 治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 3小时服,使之达到截疟的目的; 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 特殊方剂, 应遵医嘱服。如鸡鸣散(治湿脚气)宜在天明前空腹冷服。 (七)服药食忌 在服中药期间, 有些食物是不宜吃的, 中医称之为忌口。如果误食应忌食物, 可能会降低中药疗效, 或引起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服解表药宜禁生冷、酸食(因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 不利于解表); 服调理脾胃药,宜禁生冷油腻、腥臭、陈腐不洁,不易消化的食品; 服理气消胀药,宜禁豆类、白薯等; 服止咳平喘药,宜禁鱼虾之类食品; 服温涩止泻药,宜禁生冷瓜果; 高烧未退的患者,宜禁油腻; 服滋补药, 宜禁萝卜、浓茶。 服中药以后,最好不要马上饮浓茶、牛奶。茶含咖啡因、鞣质,牛奶含蛋白质,可能与中药所含成分起化学变化,产生沉淀,影响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裨益,欢迎关注。
除了使用中药治疗失眠外,中医还有多种适宜技术用于该病症的治疗,临床疗效颇佳。针灸治疗:以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安眠为主穴,选用心俞、脾俞、肾俞、肝俞、胃俞、太溪、照海、足三里、三阴交等,也可在家自我按摩以上穴位。艾灸:选用百会、神阙、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每次选用1-2穴艾灸20-30分钟,此疗法适用于虚证患者。耳穴:主要选皮质下、交感、心、脾、肾、肝、内分泌、神门、垂前、脑区,使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于穴位上,中等力度反复按压刺激。也可自我按摩耳廓内外。刮痧拔罐: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轻轻刮擦,以皮肤微微泛红或出痧为度,此疗法较适用于实证患者。另外还有按摩推拿、气功导引以及中药外敷、膏方调服等方法,疗效也是非常不错的,在以后的文章中会陆续介绍。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失眠在中医学属于不寐范畴。《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学认为失眠的病因较多,如《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伤寒论》“虚劳虚烦不得眠” ,《证治要诀》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等。总结起来,主要是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的治疗目前中西医均有多种疗法,中医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刺、艾灸、刮痧、拔罐、耳穴、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西医包括西药、心理和行为治疗等。目前,从临床来看,中医治疗失眠的效果非常不错。它主要通过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使睡眠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中药用于失眠的药物有很多,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诊治:1、肝火过旺扰动心神:这类患者睡眠不佳,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平时急躁易怒,伴有头晕,耳鸣、口干口苦等表现。适于疏肝泻火,安神为主,多用枳实、龙胆草、栀子、泽泻、赤芍、当归、生地、虎杖、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等。2、痰热互重上扰心神:这种类型的患者表现为失眠、心烦,胸闷、胃中痞满,时时恶心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以清热化痰,安神为主,如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龙齿、牡蛎、珍珠母、磁石等。3、心脾气血两虚:这种类型的患者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眠轻易醒,心悸健忘,精神疲倦,饮食较少,伴头晕目眩,四肢懒动,腹胀便溏,面色少华等。治疗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用药如人参、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等。4、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患者多表现为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等。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治疗原则,用药如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等。5、心胆气虚,神志不宁:多表现为虚烦不寐,遇到事情容易受惊或焦虑不安,终日心中惕惕不安,胆怯心慌,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等。应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原则。选用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远志、酸枣仁、知母等中药治疗。
目前,理解失眠的发病和维持机制的理论基础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失眠的易感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基础代谢率高、对刺激的高反应性等)、心理因素(易紧张和容易沉思的倾向)和过于细致的性格特征。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社会-心理因素:如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紧张、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嘈杂、周围光线过强等,以及生理因素等。失眠持续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因失眠采取的不适当的行为,比如在寝室或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等。失眠的影响:失眠的日间症状包括疲劳、主观能动性下降、情绪改变(低落、紧张、焦虑)、躯体不适(头痛、颈部僵硬胃肠功能紊乱)、认知损害(注意力、集中力和认知功能下降)、社交或职业功能损害、事故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等。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但对睡眠的质量或/和时间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暝”,“不寐”,“失寐”等。失眠一般包括三种情况:1、入睡困难:上床后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2、早醒:在正常时间入睡后,于半夜或凌晨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3、 睡眠时间缩短:成年人总的睡眠时间低于之前正常的睡眠时间或在6小时之内。以上应排除睡眠地点改变或时差的影响情况。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每天都很累却想不出什么原因,也不愿与人交流;事儿一多了就感觉十分紧张,头晕头痛;常常精力无法集中,想做的事转眼就忘了;只想待在家里,但明明没做什么,肌肉和关节却酸痛的不行,睡一觉也觉得不踏实······这到底是疲劳还是抑郁?Q1:什么是慢性疲劳?1988年美国疾病防控首次命名慢性疲劳综合征,它是一组与疲劳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为不能解释的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伴有睡眠障碍、短期记忆或集中注意力障碍、头痛、肌痛、关节痛、咽喉痛、淋巴结触痛等症状。但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早期多表现为低热、关节酸痛等类似病毒感染的症状,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被内科医生误诊。Q2:什么是抑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特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并不相称。抑郁症患者常常伴随有睡眠障碍,乏力,兴趣降低或丧失,性欲降低,消化功能减弱,自杀倾向等表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抑郁症的总患病率高达 11.3%,许多抑郁症患者都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或者行为,自杀累积率高达 26.3%,未来抑郁症或将成为第一致残疾病。Q3: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两者的表现,一般来说出现慢性疲劳时,都会觉得自己身体特别虚弱,还会有睡眠上的困扰,如果出现疲劳的现象已经持续超过了半年以上,并且伴有上述症状,这就说明是慢性疲劳。还有一些疾病也是有可能会出现慢性疲劳的症状,比如说感冒、癌症等等,但我们只有排除这些疾病或者是服药之后出现的副作用等因素,在经过检查以后,才能够最终确认为是慢性疲劳症。而抑郁带来三种不同类型的疲劳:身体,认知和情绪症状。疲劳的身体症状包括活动减少,精力不足,疲倦,身体耐力下降,全身无力,沉重,行动缓慢或迟钝,嗜睡。认知症状包括注意力下降,心理耐力下降,思维放缓。疲劳的情绪(情感)症状包括动机减少或主动性(冷漠)减少,兴趣减少,感到不知所措,厌倦等。因此,我们可以说慢性疲劳也是抑郁症的一个信号,一般工作不顺利和一些过大的生活压力,还有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都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虽然这跟慢性疲劳的症状一样,但抑郁患者大多在言谈上比较负面,而且很多行为都比较极端一点,也不会出现咽喉痛、发热等这些症状。Q4:他们会相互触发相互促进吗?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界日益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与各种疾病相互影响,互相作用。长期感觉疲劳也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抑郁。如果你感到抑郁,也可能会感到疲劳、疲倦,所以说它们是一对“好兄弟”。伴随时代的进步,工业文明的繁荣,不光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日益增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长期疲劳容易伴发抑郁,对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社会危害性极大。所以,如果长期感到疲劳,建议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医生,以便弄清疲劳感的真正原因。如果不想让我们的疲劳形成抑郁,在平时我们要勇敢承认自己的悲伤,挫折感等这些情绪,并积极寻求帮助,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在笔记上记下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不要勉强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