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您能想到哪些疾病?答: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一般会优先想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其实除了该病外,还要考虑另外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咽结合膜热。鉴别的关键点是:伴随表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发热及扁桃体化脓外,还有单核细胞系统增生的表现,如淋巴结、肝脾肿大。咽结合膜热除了发热、扁桃体化脓外,尚有结膜充血表现。白细胞、CRP、降钙素原不能充分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的是EB相关的感染,眼结膜热是多数由腺病毒感染引起,而化脓性扁桃体炎属A族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这就是为什么医生反复交代病人需要完善相关检查的原因,这样有助于疾病的判断哦!问题2.扁桃体“化脓",要不要使用抗生素呢?答:不一定。扁桃体化脓不一定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如果疑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咽结合膜热,不需要使用。如仅表现为发热及扁桃体化脓,可使用。或延迟使用抗菌药物。所以,新手宝妈们不用太焦虑,扁桃体一发炎,着急就乱用抗生素,李医生还是建议及时医院就诊,找对病因才是关键!
一个3岁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推门走进了诊室。妈妈手上拿着一个塑料文件袋,里面装着不少纸张,估计是以往看病的资料。患儿妈妈一边说着病史,一边拿出资料来。患儿一年来,出现便秘,症状越来越重,从开始的3~4天解一次大便,到一周多都不能解一次,也看过了多位医生。开始以为是功能性便秘,给予饮食管理如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多饮水,训练孩子定时解大便等等,效果不显著,配以药物如乳果糖等服用,症状依然改善不明显。后至省级三甲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如直肠压力测定、灌肠显影等等排除了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冗长症等疾病后,给予口服些药物,便秘依然没有好转。那么这孩子便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有人会说拉“粑粑”谁不会啊?刚出生的新生儿就会了,不用教。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拉“粑粑”困难的孩子,许多孩子和家长还真不太会拉“粑粑”呢。早先在门诊就遇到个例子。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子,捂着肚子,弯着腰,表情痛苦地走进诊室,孩子奶奶和父亲陪诊。经询问病史,孩子腹痛呈阵发性绞痛,已在私人医院输过抗生素和补液了,没好转遂来就诊,无发热,无呕吐,2天未解大便,腹部检查左下腹可触及块状物,考虑可能是因为大便没解引发腹痛,建议家长先带孩子上厕所。人体排便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反射动作,它包括不受意识支配的低级反射和受意识支配的高级反射活动。排便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直肠在正常情况下是空虚的,粪便内容物通过周期性的团块运动在大肠内推进,粪便通过不自主的蠕动进入直肠,如容积达150~200ml,直肠腔内压力升至7.3kPa时,可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及其附近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的额上回和前扣带回,大脑皮层意识到排便的需要而产生便意(真性便意)。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同时还须有意识地先行深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隔肌自然下降,同时腹肌收缩,这样不断增大的腹腔内压促进粪便排出体外了。与“真性便意”相对应的是“假性便意”,即由外来因素施加于直肠壁压力所引起的假性排便感,如直肠肿瘤、前列腺肿瘤、膀胱结石(或分娩儿头压迫)等因素刺激直肠所产生的便意感都属于假性便意。如环境不允许,则由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传出冲动,随意收缩肛管外括约肌,制止粪便排出(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这可拮抗排便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直肠内粪便又返回到乙状结肠或降结肠,这种结肠逆蠕动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但也会产生绞痛。如果经常抑制便意,则会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逐渐失去其敏感性,对排粪感失灵,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产生排便困难,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引起儿童便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由肠道本身疾病、全身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一般来说有功能性、器质性、药物性等病因。(1)功能性便秘:如行为因素、饮食因素等均可致便秘[2]。依据结肠传输时间、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等检查手段,可将功能性便秘细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等。(2)药物性便秘:有些药物可导致患者出现便秘,如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解痉药双环胺;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阿米替林;镇痛药如吗啡、布洛芬;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其他如麻黄碱、特布他林、硫酸亚铁等等。(3)器质性疾病:机械性梗阻如场内或肠外包块,直肠重复畸形,前置肛门等;代谢性疾病如甲减、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镁血症、糖尿病等;肠神经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慢性假性肠梗阻等;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肛门狭窄等;肌病如淀粉样变性、硬皮病、皮肌炎、肌营养不良等;神经病变如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截瘫等。便秘的原因很多,家长们一定不能忽视,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总是有家长带宝宝来就诊,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宝宝有不对劲的地方,很纠结,不知 道是不是宝宝生病了,经过询问和详细的检查,发现只是些新生儿期间正常的生理现象。 所以今天在这里科普一下新生儿期间正常的生理现象。 1.溢奶: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容量较小,胃的贲门括约肌(胃和食道交接的地方) 发育不完善,比较松弛,幽门(胃和肠道交接的地方)相对紧张,这样一来,宝宝吃完 奶后,不管是打嗝、哭闹及排便时,胃内的奶液出现反流,从口中溢出。溢奶一般为生 理性,多在饱餐后出现,为刚吃的奶液,无黄绿色或红色物,不影响体重增长,不是喷射状的呕吐。溢奶的处理:生理性不需要治疗、加强护理,哺乳姿势正确,喂奶后需让宝宝趴肩膀上拍背4-5分钟,会很好的改善溢奶症状。随年龄增长渐症状消失。 2.上皮珠、马牙和螳螂嘴: 上皮珠:新生儿口腔硬腭(俗称上腭)上的白色小珠。 马牙:出现在齿龈上的白色小珠看起来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白牙。 螳螂嘴: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都会堆积脂肪垫。 以上均属正常现象,无须处理,会自行消失。 3.乳房增大及假月经,;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的乳腺肿胀属生理现象,有蚕豆大小的硬结,无红肿,无融疼。部分女婴生后5-7大会出现阴道少许血性或非脓性分泌物, 持续一周左右,是由于母亲雌激素影响,一般2-3周内可自行消退,无须处理。、 4.新生儿红斑常在生后1-2天出现,呈大个不等、边缘不清斑丘疹,皮肤发红, 一般1-2天自行退去,常不需要处理。 5新生儿栗粒疹:有些宝宝鼻尖、鼻翼或面部可见针头样大小的黄白色皮疹,蜕皮后自然消失,无须处理 6.生理性蜕皮:新生儿2周左右会出现蜕皮现象,这与上皮细胞脱落更新和皮肤上的胎质脱落有关,无须治疗 7.橙红斑:为分布于新生儿前额和眼睑上的微血管痣,数月内可消失。 8.青记;一些宝宝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记,随年龄增长而渐退 9水肿:生后3-5日,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和眼窝等处易出现水肿,2-3天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