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在诊治前,需要和以下一些疾病进行鉴别: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都可出现尿路梗阻症状,但前列腺增生系弥漫性增大,表面光滑,肛指检查无结节,PSA正常或轻度升高,PSA密度在前列腺增生往往小于0.15,f-PSA/t-PSA高于25%,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TRUS前列腺包膜完整,光点均匀,界限清晰。CT检查:正常前列腺上界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10mm。当前列腺中度或重度扩大时,CT扫描通常显示前列腺超过耻骨联合上方20~30mm,或更高层面仍可见前列腺,或(和)前列腺横径超过5cm,前列腺可呈球型或椭圆型扩大,两侧对称,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多均匀,常可见点状或其他形状钙化,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精囊三角正常。前列腺增生常向上推移,挤压膀胱底部,形成“双叶”征象,有时明显突入膀胱,增强扫描增大的前列腺呈均一强化。MRI检查:① 呈球形或椭圆形增大,两侧对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并常见小点状钙化灶;② 增生的前列腺结节T1WI呈略低信号,信号强度均匀,T2WI可为等信号、低信号或高信号;③ 增生结节的包膜为其周围的环状低信号带;④ 增生结节融合使中央叶增大,外周叶萎缩。对于无法鉴别的病例,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可确诊。2、前列腺结核:与前列腺癌相似处为有前列腺硬结,但病人年龄轻,有肺结核病史,常常有输精管、附睾、精囊串珠状改变或硬结,也可有尿路结核症状如血尿、血精以及膀胱刺激症状等,尿抗酸杆菌检测阳性,结核菌培养阳性,X线拍片检查可见肾结核改变,并可见前列腺钙化阴影,前列腺活检为结核改变,PSA升高不明显。3、前列腺炎:一般情况下前列腺炎属于炎症范畴,与前列腺癌并无直接联系。前列腺炎多发于青中年男性,而前列腺癌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炎在急性发作的时候可伴有发热和排尿灼热疼痛的症状,同时也可引起血清PSA值暂时性升高,但通常在抗炎治疗后,这些炎症症状很快消退,而PSA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直肠指诊前列腺光滑,质地不硬,没有结节。但其中非特异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因为直肠指检时前列腺有结节,容易和前列腺癌混淆。前者的结节增大较快,呈山峰样突起,软硬不一且有弹性,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正常,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试验用抗菌素和消炎药治疗5周后硬结缩小,前列腺穿刺活检在显微镜下发现多量的非干酪性肉芽肿,充满上皮样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腺管扩张、破裂,满布炎症细胞。而前列腺癌结节常呈弥漫性,高低不平,无弹性,病理活检可确诊。4、前列腺结石:肛指检查可发现前列腺质地较硬的结节,与前列腺癌相似,但前者触诊前列腺质地中等硬度,触及结石时有捻发感,血清PSA检查正常。X线拍片可见前列腺区有不透光阴影。5、膀胱颈挛缩: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排尿梗阻,肛门指诊示前列腺较硬,但比较均匀、体积相对较小,血清PSA正常。
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瘤早期很少有症状,所以任何直肠指诊或PSA升高怀疑有前列腺癌的患者,都推荐前列腺穿刺活检。尽管早期诊断的益处尚有争论,但早期诊断依赖于直肠指诊和PSA的联合应用得到公认。经直肠超声和系统性的穿刺活检是目前对直肠指诊和PSA 升高怀疑有前列腺癌的最好确诊方法。对肿瘤分期的目的是通过判断疾病程度从而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方祛。通过直肠指诊判断肿瘤局限范围,前列腺穿刺前的血清PSA水平以及肿瘤病理分级都有助于前列腺癌的分期。MRI和核医学显像可以判断淋巴转移情况。没有有效的影像学研究能可靠地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周围器官局部浸润。尽管还没有被常规运用,但对于DRE 、PSA和肿瘤分期高度怀疑有淋巴转移的病例,可以考虑微创的淋巴活检方法(腹腔镜淋巴结摘除术)。(一)前列腺癌的症状由于前列腺癌多起始于远离尿道的前列腺外周带,所以早期前列腺癌常无临床症状。全身症状如骨痛、肾功能减退和贫血常提示局部浸润广泛或远处转移。当肿瘤突入尿道或膀耽颈可引起梗阻症状(排尿等待、尿线无力和间歇排尿等)和下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前列腺癌局部侵犯膀胧三角区如侵犯双侧输尿管开口,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局部侵犯射精管可引起血精和射精量的减少。在少部分患者,当肿瘤突破前列腺纤维囊侵犯支配阴茎海绵体的盆丛神经分支时,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转移症状包括向躯干和四肢骨骼的转移导致的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肿瘤压迫髂静脉或盆腔淋巴系统会导致下肢水肿。其他少见临床表现包括肿瘤细胞沿输尿管周围淋巴扩散导致的腹膜后纤维化、异位激素分泌导致的副癌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尽管患者可能有排尿症状或转移症状提示前列腺癌,但目前80%的前列腺癌患者都是依赖直肠指诊和血清 PSA 异常筛选出来的。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血清PSA检验的广泛开展,前列腺癌筛选和早期诊断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目前依赖临床症状发现的进展性肿瘤的比例在前列腺癌中逐渐下降:在1986一1999年期间,50岁以上男性中,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下降了50%-70%。(二)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上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可以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然而,最初可疑前列腺癌通常由前列腺直肠指检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后再确定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 1.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DRE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价值。考虑到DRE可能影响PSA值,应在PSA抽血后进行DRE。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 PSA作为单一检测指标,与DRE、TRUS(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比较,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同时可以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PSA 是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其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PSA是目前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监测最重要的肿瘤标记物。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和肿瘤体积直接相关。因为 PSA 受前列腺增生和肿瘤分级的影响,而且PSA水平在不同期肿瘤之间有重叠,因此对于单个病人来说,PSA不能单独用于准确判断疾病进展的程度。另外,良性前列腺增生对血清总PSA水平的贡献约为每克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0.15ng/ml。除外这些干扰因素,80%PSA少于40ng/ml 的患者最终有病理证实为局限性病变。66%PSA介于4.0一10.0ng / ml的患者有局限性病变,超过50%PSA于10.0ng/ml 的患者有包膜外病变。并且PSA超过20ng/ml中的20%和PSA超过50ng/ml中的7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1)PSA检查时机和影响因素: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应接受例行DRE、PSA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进行每年一次的检查。中国台湾地区专家共识,推行美国建议。国内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进行常规PSA和DRE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定期检查、随访。对DRE异常、有临床征象(如骨痛、骨折等)或影像学异常等的男性应进行PSA检查。PSA检测应在前列腺按摩后1周,直肠指检、膀胱镜检查、导尿等操作48小时后,射精24小时后,前列腺穿刺1个月后进行。PSA检测时应无急性前列腺炎、尿潴留等疾病。PSA表达受雄激素影响显著。随着青春期黄体生成素和睾酮含量的上升,血清PSA可被检测出, 在低雄激素表达的男性,血清PSA可能表达很低因而无法反映前列腺疾病,包括肿瘤。数据显示肥胖的人血清PSA较低,所以肥胖的前列腺癌患者PSA低,可能肿瘤会被掩盖。除外前列腺癌的情况,血清PSA水平随年龄、种族、前列腺体积变化。在没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PSA以每年0.04ng/ml在上升,而前列腺增生患者在60一85岁间每年血清PSA上升0.07一0.27ng/ml。代表性的数据显示前列腺体积每增加lml,血清PSA增加4 % , PSA变化中体积和年龄因素各占30%和 5 %。黑人的平均血清PSA高于白人,在校正了体积因素后,黑人的良性前列腺组织能比白人产生更多的血清 PSA,多出的量随年龄有所不同。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是影响血清PSA的最主要因素。PSA升高提示着前列腺疾病,但不是所有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血清PSA都升高。此外,血清PSA升高不是癌症的特异指标。血清PSA升高可能由于正常的前列腺屏蔽结构被破坏,导致PSA弥散入前列腺组织和血液中。这可能发生在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操作中(如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穿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急、慢性前列腺感染和尿潴留都可引起PSA不同程度地升高。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前列腺增生12个月后,大约降低PSA50%,2型同工酶抑制剂和1、2型酶双效抑制剂降低PSA的程度相当。对于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12个月以上的患者,将其所测得PSA乘以2所得的值作为‘真实值”来监测前列腺癌。 (2)PSA结果的判定: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血清总PSA(tPSA)>4.0ng/ml为异常。对初次PSA异常者建议复查。当tPSA介于4~10ng/m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大于25%左右(欧美国家资料)。中国人前列腺癌发病率低,国内一组数据显示血清总PSA 4~10ng/ml时,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15.9%。血清PSA受年龄和前列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PSA值各年龄段分别为:40~49岁为0~1.5ng/ml,50~59岁为0~3.0ng/ml,60~69岁为0~4.5ng/ml,70~79岁为0~5.5ng/ml,≥80岁为0~8.0ng/ml。这构成了进行前列腺癌判定的灰区,在这一灰区内应参考以下PSA相关变数。 (3)游离PSA (free PSA,fPSA):fPSA和tPSA作为常规同时检测。多数研究表明fPSA是提高tPSA水平处于灰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当血清tPSA介于4~10ng/ml时,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如患者tPSA在上述范围,fPSA/tPSA<0.1,则该患者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高达56%;相反,如fPSA/tPSA>0.25,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只有8%。国内推荐fPSA/tPSA>0.16为正常参考值(或临界值)。(4)PSA密度 (PSA density,简称PSAD):即血清总PSA值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前列腺体积是经直肠超声测定计算得出。PSAD正常值<0.15,PSAD有助于区分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当患者PSA在正常值高限或轻度增高时,用PSAD可指导医师决定是否进行活检或随访。PSAD可作为临床参考指标之一。 (5)PSA速率 (PSA velocity,简称PSAV):即连续观察血清PSA水平的变化,前列腺癌的PSAV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和正常人。其正常值为<0.75ng/ml/年。如果PSAV>0.75ng/ml/年,应怀疑前列腺癌的可能。PSAV比较适用于PSA值较低的年轻患者。在2年内至少检测3次PSA:PSAV计算公式:[(PSA2-PSA1) + (PSA3- PSA2)]/2 。3.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在TRUS引导下在前列腺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寻找可疑病灶,并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体积大小。但TRUS对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较低,发现一个前列腺低回声病灶要与正常前列腺、BPH、PIN、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萎缩等鉴别。在TRUS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的系统性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4.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 (1)前列腺穿刺时机:因前列腺穿刺出血影响影像学临床分期。因此,前列腺穿刺活检应在MRI之后,在B超等引导下进行。(2)前列腺穿刺指征1) 直肠指检发现结节,任何PSA值。 2) 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任何PSA值。 3) PSA>10ng/ml,任何f/t PSA和PSAD值。4) PSA 4~10ng/ml,f/t PSA异常或PSAD值异常。注:PSA4~10ng/ml,如f/t PSA、PSAD值、影像学正常,应严密随访。 (3)前列腺穿刺针数:系统穿刺活检得到多数医师认可。研究结果表明,10针以上穿刺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10针以下,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 (4)重复穿刺:第一次前列腺穿刺阴性结果,在以下1)~4)情况需要重复穿刺[32-34]:1) 第一次穿刺病理发现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2) PSA>10ng/ml,任何f/t PSA或PSAD。3) PSA 4~10ng/ml,复查f/t PSA或PSAD值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像学异常。4) PSA 4~10ng/ml,复查f/t PSA、PSAD、直肠指检、影像学均正常。严密随访,每3个月复查PSA。如PSA连续2次>10ng/ml或PSAV>0.75/ml/年,应再穿刺。5) 重复穿刺的时机:2次穿刺间隔时间尚有争议,目前多为1~3个月。6) 重复穿刺次数:对2次穿刺阴性结果,属上述1)~4)情况者,推荐进行2次以上穿刺。7) 如果2次穿刺阴性,并存在前列腺增生导致的严重排尿症状,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将标本送病理进行系统切片检查。5.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CT)检查:CT表现为前列腺明显增大,边缘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大小不等的略低密度灶,强化后呈不均匀强化,精囊可增大、不对称及膀胱精囊角消失。CT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低于磁共振 (MRI),前列腺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对于肿瘤邻近组织和器官的侵犯及盆腔内转移性淋巴结肿大,CT的诊断敏感性与MRI相似。 (2)磁共振(MRI/MRS)扫描:MRI表现,T1WI上从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癌结节信号增高,但仍低于边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度强化,精囊受侵时,精囊增大并于T2WI上信号减低MRI检查可以显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及器官,MRI还可以显示盆腔淋巴结受侵犯的情况及骨转移的病灶。在临床分期上有较重要的作用。磁共振光谱学检查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是根据前列腺癌组织中枸橼酸盐、胆碱和肌酐的代谢与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线,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MRI检查在鉴别前列腺癌与伴钙化的前列腺炎、较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瘢痕、结核等病变时常无法明确诊断[36]。因此影像学检查TRUS、CT、MRI等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都存在局限性,最终明确诊断还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取得组织学诊断。 (3)前列腺癌的核素检查(ECT):前列腺癌的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ECT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 ~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37]。 一旦前列腺癌诊断成立,建议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38](特别是在PSA>20,GS评分>7的病例),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准确的临床分期。6.病理分级 在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方面,推荐使用Gleason评分系统[39]。前列腺癌组织分为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每区的Gleason分值为1~5,Gleason评分是把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的Gleason分值相加,形成癌组织分级常数。分级标准:Gleason 1:癌肿极为罕见。其边界很清楚,膨胀型生长,几乎不侵犯基质,癌腺泡很简单,多为圆形,中度大小,紧密排列在一起,其胞质和良性上皮细胞胞质极为相近。Gleason 2:癌肿很少见,多发生在前列腺移行区,癌肿边界不很清楚,癌腺泡被基质分开,呈简单圆形,大小可不同,可不规则,疏松排列在一起。Gleason 3:癌肿最常见,多发生在前列腺外周区,最重要的特征是浸润性生长,癌腺泡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核仁大而红,胞质多呈碱性染色。Gleason 4:癌肿分化差,浸润性生长,癌腺泡不规则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小乳头状或筛状,核仁大而红,胞质可为碱性或灰色反应。Gleason 5:癌肿分化极差,边界可为规则圆形或不规则状,伴有浸润性生长,生长形式为片状单一细胞型或者粉刺状癌型,伴有坏死,癌细胞核大,核仁大而红,胞质染色可有变化。(三)前列腺癌分期前列腺癌分期的目的是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预后。通过DRE、PSA、穿刺活检阳性针数和部位、骨扫描、CT、MRI以及淋巴结切除来明确分期。介绍2002年AJCC的TNM分期系统。⒈T分期表示原发肿瘤的局部情况,主要通过DRE和MRI来确定,前列腺穿刺阳性活检数目和部位、肿瘤病理分级和PSA可协助分期[1-7]。⒉N分期表示淋巴结情况,只有通过淋巴结切除才能准确地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对准备采用根治性疗法的患者是重要的,分期低于T2、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6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机会小于10%。⒊ M分期主要针对骨骼转移,骨扫描,MRI、X光检查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尤其对病理分化较差(Gleason评分>7)或PSA>20ng/ml的患者,应常规行骨扫描检查[8-11]。前列腺癌TNM分期(AJCC,2002年)(四)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析根据血清PSA、Gleason 评分和临床分期将前列腺癌分为低、中、高危三类(表Ⅲ-1),以便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13]。表Ⅲ-1 前列腺癌低、中、高危评价标准
摘要: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经验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72 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资料。结果:碎石成功率91. 10 %(430/ 472) ,33 例结石移位至肾盂而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操作失败9 例。输尿管损伤16 例,其中黏膜下假道形成8 例,穿孔5 例,部分断裂3 例。术后1 个月结石排净414 例,结石排净率87. 71 %。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技巧,辅以体外震波碎石及其他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提高结石排净率。
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顾名思义,镜下血尿是指仅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而肉眼血尿是指尿呈红色、洗肉水样,甚至可见血块,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肉眼血尿。发现红色尿后,不要惊慌,首先回顾有没有服用一些特殊的药物/食物,比如利福平(抗结核药)/甜菜等,因为服用这些特殊的药物/食物后尿会呈红色,但显微镜下观察并没有红细胞,称为假性血尿。停用这些药物/食物后,尿液颜色自然就恢复正常了。对于真性血尿,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药物性因素:最常见的药物包括拜阿司匹林、波立维、华法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心梗)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的人越来越多。对于一些急性期的脑梗、心梗患者,还需要同时口服波立维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性房颤、静脉血栓的患者则需要口服华法林治疗。毋庸置疑,这些药物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部分患者在口服这些药物后可能出现出血表现,包括:血尿、血便/黑便、呕血、痰中带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甚至脑出血(表现为头痛、偏瘫、意识障碍等)。因此,一旦口服这些药物的患者出现血尿等出血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检查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必要时应用相应的拮抗药物治疗。2、泌尿系统疾病,最多见的血尿病因,部分患者仅有血尿,而没有其它的伴随症状。包括:(1)尿路感染:生活中最常见的血尿原因。由于女性尿道相对短,肛门距离尿道口近,容易感染,所以女性尿路感染比男性更普遍。尿路感染后会出现血尿,伴有发热、下腹坠胀感、腹痛、小便次数增多、排尿时尿道烧灼感,严重者伴有畏寒、寒战、腰痛,查尿常规提示尿白细胞增多,这时需应用抗生素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患者需要同时大量饮水,增加排尿,以达到冲刷尿道、促进细菌排出的目的。切忌因为尿痛而有意减少饮水以减少排尿,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对于部分血尿并伴有顽固性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还需要考虑结核菌感染可能。(2)泌尿系统结石:血液流经肾脏产生尿液,尿液通过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最后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中任何部位产生结石,都可引起血尿。多数患者伴有腹痛、腰痛,泌尿系统B超检查有助于发现结石,多喝水、蹦跳等方法有助于小结石(直径<6mm)排出,对于大的结石可以通过体外碎石、手术等方法祛除。(3)泌尿系统肿瘤:多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尿路感染、结石引起的血尿不同的是,肿瘤原因导致的血尿患者多数是没有腹痛、腰痛症状的,所以这些患者需要做泌尿系统B超,甚至膀胱镜等检查明确诊断。(4)肾脏免疫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多表现为镜下血尿,但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现肉眼血尿,同时可伴有蛋白尿、下肢/眼睑水肿、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害等。(5)外伤:外伤损伤泌尿系统,如肾挫裂伤等,可导致血尿。3、其它:(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可出现血尿。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2)肝脏疾病:如急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等。肝脏承担着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一旦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就会导致出血表现。(3)其它系统的肿瘤:直肠癌、子宫肿瘤等,可累及泌尿系统而引起血尿。上述3种疾病可以出现血尿,但是血尿并非这3种疾病的主要表现,绝大多数患者伴有其它相应症状和体征。如肝脏疾病患者多伴有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皮肤发黄等表现,直肠癌患者多有血便、大便性状改变等。(4)运动性血尿:指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骤然出现的一过性血尿。与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增加过快,身体机能情况下降有关。多表现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一般运动后不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和体征,仅感疲劳乏力。运动中止后,血尿迅速消失,一般不超过3天,预后良好,对身体健康无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运动性血尿为排除性诊断,必须除外其它病理性血尿原因,且病程符合运动性血尿才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血尿病因,一旦出现血尿,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同时观察自己是否伴有发热、腹痛、腰痛、水肿、食欲下降、乏力、其它出血表现,如血便/黑便、呕血、痰中带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月经量增多等,及时就诊,根据伴随症状和体征,选择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本文系王永兴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男性在得知亲属患上前列腺癌后,会非常担心自己将来也会得前列腺癌,进而终日茶饭不思,郁郁寡欢。那么这种忧虑到底有没有根据呢?前列腺癌到底会不会遗传呢?目前医学界已经公认,遗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某人的一个一级亲属(父亲或亲兄弟)患有前列腺癌,他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以上。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的一级亲属患前列腺癌,他本人换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5~11倍,而且发病年龄相对于那些没有亲属患前列腺癌的患者,也会提早大约7年。虽然知道前列腺癌会遗传,但是有亲属患前列腺癌的男性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遗传只是前列腺癌多种危险因素之一(没有人可以改变自己的遗传),只要针对其他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并提高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完全可以将前列腺癌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的。
从前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PSA对于男性正常生育功能至关重要。患者可能会很疑惑——自己是因为前列腺疾病就诊,又不是为了不孕不育症来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PSA呢?PSA作为单一检测指标,与肛检、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比较,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同时可以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PSA、肛检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应接受例行肛检和PSA检查。对于有前列腺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每年1次的检查。我国国内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进行常规PSA和肛检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定期检查、随访。对肛检异常、有临床征象(如骨痛、骨折等)或影像学异常等的男性应进行PSA检查。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影响血清PSA的水平。直肠指检会引起PSA的升高,但是这种升高似乎并不影响前列腺癌的诊断。PSA检查应在前列腺按摩后1周,膀胱镜检查、导尿等操作48小时后,射精24小时后,前列腺穿刺1个月后进行。PSA检测时应无急性前列腺炎、尿潴留等疾病。有必要再次提醒各位读者,PSA检查和肛检一样,其结果并不能100%地判断前列腺癌,有经验的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结合其它病史和情况,综合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穿刺活检,从而才能诊断前列腺癌。
虽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微创手术,不良反应较开放性手术大大减少,但是不可否认,前列腺电切术的确有可能会造成患者的性功能障碍,主要是阳痿和逆行射精。控制阴茎勃起的神经是紧贴着前列腺外表面走行的。当电切刀在前列腺内部切割增生的前列腺组织时,因为离神经很近,所以电切刀的电流和热量可能会传导到上述神经,进而对神经造成损伤。如果损伤严重的话,患者就可能会发生阳痿,当然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大约只有5%。那么逆行射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逆行射精,就是性兴奋时,患者本人虽然有射精的主观感觉,但是却没有精液从尿道排出,精液反而向体内逆行流入膀胱内。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有报告显示,大约一半的患者会发生这种情况。综上所述,前列腺电切术对性功能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接受这种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男性,通常没有生育要求。手术前,医生都会将手术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反应详细向患者说明,若患者不希望性功能受到损害,可以直接告诉医生,共同寻找最佳的治疗方式。
虽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但只要是手术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伤,因此术后还是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患者注意的。 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被切下取出后,在其表面会留有很多的新鲜伤口。这些伤口的愈合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完全愈合之前,患者排出来的尿液很有可能是红色的,此外还有可能会伴有疼痛。一般红色的尿液会持续数天,然而逐渐变淡或完全正常。部分患者在尿液颜色正常后,又会再次变红,这主要是之前愈合的伤口再次破裂所致。用力排便常常会诱发前列腺内刚愈合的伤口再次破裂。因此,患者宜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以防止便秘出现。 通常情况下,由此导致的血尿会自行好转,无需过度担心。当然,如果血尿情况比较严重,就需要及时上医院咨询医生了。 此外,部分患者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的一段时间里,排尿症状似乎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并不代表说手术效果不理想,因为此时的排尿症状很大程度上是由前列腺内的伤口和损伤引起的,大多数症状在术后1~3个月即可逐渐好转。 最后,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尽量避免压迫前列腺,如久坐不动或骑自行车,因为这可能会引起前列腺充血而创口出血。此外,也应避免酗酒过、食辛辣刺激食物。
早在1980年之前,良性前列腺增生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即使在今天,对于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依旧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但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手术直观地切除前列腺组织,可以快速产生治疗效果。下面我们就列举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一、因前列腺增生症引起反复急性尿潴留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急性尿潴留往往反复发生,而且急性尿潴留由于发病较快,对膀胱的伤害也较大,长此以往,膀胱功能会不断下降,而这又会诱发下一次的急性尿潴留,形成恶性循环。二、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肾、输尿管积水当膀胱内的残余尿逆行进入输尿管、肾脏,则会对肾脏造成直接损害,若此时病情不能及时得到控制,肾脏功能会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最终导致尿毒症。三、因前列腺增生引起反复尿路感染反复的尿路感染不仅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也有可能对肾脏功能带来危害,甚至导致全身的感染。四、因前列腺增生引起反复的血尿长期反复血尿不仅可能在尿路内形成血块,阻塞尿路,还有可能导致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五、因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结石膀胱结石除了会引起尿路反复感染、血尿以及其他排尿症状外,还可能会不断刺激膀胱粘膜而导致恶变。此外,如果患者接受药物长期治疗后,仍然无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严重,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