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时服药,坚持用药:抗癫痫药物必须不间断的、有规律的分次服用,严格掌握服用方法和剂量。按时规律服药目的是使体内血药浓度保持一定的稳态,避免因药物代谢导致血药浓度突然降低,从而导致癫痫发作;突然停药,会打破药物与人体之间的适应状态,可能使癫痫发作加重。2、长期服药:明确的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必须长期服用,原则上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2年临床无发作才有减停药物的可能,有的需要维持几年甚至终生。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突然停服或漏服,如有漏服应尽快补服,但不可一次性服双倍量,在一日内分次补服。3、抗癫痫药物治疗需考虑个体化原则,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根据个人情况可考虑饭后服用。4、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家长或患者要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常用药物是较安全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微、可逆的。但各人之间对药物的反应有差异,所以应密切观察。抗癫痫药物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发热、咽喉痛和淋巴结肿大、内脏损害,如出现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以免出现严重后果。5、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应定期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脑电图。6、患者如其他疾病需要用药时应向就诊医师如实告知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避免某些癫痫疾病禁忌药物的应用导致癫痫的诱发。本文系张建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全麻术后需禁食禁水,患者可能会感到口唇干燥、口渴,想喝水。可用棉签蘸水润湿嘴唇以减少不适的感觉,待医生允许后方可进食水。2、术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此时应将患者头偏向健侧,防止胃内容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3、患者术后大都会留置各种各样的管道,这些管道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但每种管道都有其留置的目的(如头部留置的引流管是为了引流出脑室的脑积液或手术部位残留的液体,留置尿管是为了引流尿液,留置深静脉置管是为了保留静脉通路)故应防止病人无意中自行拔管,而导致的各种意外发生,同时也应避免各引流管受压、扭曲、脱落,以利于康复。4、术后恢复饮食后原则上软、烂、易消化、高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宜,注意营养平衡,少量多餐,循序渐进。5、术后因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低易发生感染,故陪护人员不宜过多,并尽量减少人员探视,以保证病人的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低盐饮食:每日少于3克盐或酱油15ml,一般早晨饮食不用盐,中、晚各用1克盐。1克盐相当于中华牙膏小号盖子的容量。可用酱油烹调,1克盐相当于5ml酱油。禁食咸肉、咸蛋、咸菜、松花蛋等腌制食品。烹调可用糖醋调味,酌情增加富钾、钙食物,可加用糖醋汁、番茄汁、山楂汁等。低脂饮食:每日脂肪小于40克,可选用鸡、鸭、鱼、青菜、豆制品为主,尽量少用瘦肉,更要禁用肥肉。禁用或少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内脏,鱼子,不带鱼鳞的鱼,软体动物等。烹制多采用蒸、煮、炖、烩等方法,禁止用油煎、炸食物,选用富含植物固醇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及其制品,粗粮,粟米油,茶油,橄榄油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菌藻类及降脂食品。含钾丰富的食物:1、粮食中,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2、水果中,以香蕉、苹果、桔子、橙子、葡萄、草莓等含钾元素较丰富。3、蔬菜中,以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笋、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含钾元素较高。4、海藻类,紫菜、海带含钾元素相当丰富,紫菜每百克含钾1640毫克,是含钠的175倍;海带含钾是含钠的22倍。半流饮食:将食物加工成半液体状态,每日至少有4餐,食品不含粗纤维。可用肉糜面条或蛋末面条,加一定量的蔬菜,或按病情加入菜泥。如不用菜泥者,可在两餐之间加配果汁水,菜水,西红柿水等,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禁用油煎炸食品及烙饼等。流质饮食:将食物加工成液体状态,每日至少有6餐。宜少量多餐,避免返流。可选用浓的肉汁,过筛的牛肉汤,瘦肉汤,少量的蛋白水,嫩蛋羹,果汁水,乳类加工食品:如可可、牛奶等。送给病人的流质必须咸、甜相隔。
一、检查目的: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以显示脑血管形态分布,了解血管有无畸形、病变及病变的位置、性质等;动态的显示脑内血流全过程,协助医生准确诊断脑血管疾病;明确脑动脉瘤以及脑血管畸形的严重程度;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法。二、注意事项:术前:1、术前勿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2、术前一天会阴部、双侧腹股沟处手术备皮,病情允许时可洗澡,更换清洁病员服(勿穿短裤)。3、术前锻炼床上排尿。4、我院术前一般无需禁食禁水。5、出前三十分钟排空大小便,遵医嘱予以肌注镇静药物。术后:1、术后绝对卧床,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可在床上翻身,采取患侧或平卧位。2、术后可正常进食,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代谢;如有不适者可适当推迟进食时间。3、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前待床准备:1、请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待床日请注意保暖,不要受凉,防止感冒,并请戒烟、戒酒。女性患者月经期应提前与医师联系。3、请您在床上训练排大小便,因为术后您需要绝对卧床1-3日待医生同意,病情允许时方可下床,所以请您事先感受一下在床上排尿排便的感觉,以防止术后因为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起的排尿困难。4、物品准备:便盆,男性患者外加尿壶一只、吸水管。术前一日准备:1、手术前一天,我们会给您术野理发、备皮,病情允许可行沐浴,并更换我们为您提供的清洁病员服,当日术晨请勿穿内衣内裤及袜子。2、术前晚十点后禁食、禁水,请注意禁食禁水包括禁食水果、冰欺凌、牛奶等一切食物,因为如果术前吃饭喝水,术中会出现恶心呕吐,造成呛咳、窒息等危险。3、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如果当晚入睡困难,请及早告知值班护士和医生,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给您服用促进睡眠的药。4、术晨请排空大小便,尤其对于术前几日都未排便的患者,请您术前尽可能排便一次,因术后需卧床,加之进食较少,更会增加您便秘发生的可能,引起术后排便困难。5、术前请将贵重物品首饰项链取下,并妥善保管,请勿带入手术室,以免丢失或电烧伤,并请您摘掉假牙以防术中误吸。
一、概述:癫痫是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功能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二、病因与病理: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癫痫,特别是大脑皮质的病变,一般认为与下列四种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在一些有癫痫病史或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脏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出现癫痫,2、脑损害或脑损伤:在胚胎发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可以引起,产伤也是引起癫痫的一个主要原因;颅脑外伤也可以引起癫痫;3、颅脑其他疾病: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4、环境因素: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稍多,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另外发热、精神刺激等也是癫痫发生的诱因。三、临床表现: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抽搐,多持续数分钟。包括前驱期,先兆期,痉挛期和痉挛后期。小发作:瞬间意识丧失,每次发作数秒钟,可有多种类型;惊颤-点头-迎客式痉挛;肌阵挛性起立不能性发作;频繁小发作;冲动性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多有意识保留或轻度模糊,如Jackson癫痫发作,旋转性发作等。精神运动性发作:发作时有意识障碍,主要症状在基础运动感觉的基础,出现各种各样的先兆,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奇异的内脏感觉、热感、胸闷感、幻嗅、幻味、幻听以及出现无意识的动作。四、治疗:(一)药物治疗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2、药物剂量从常用量低价开始,逐渐增至发作控制理想而又无严重毒副作用为宜。3、给药数应根据药物特性及发作特点而定。4、一般不随意更换或间断,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脑电图正常,可逐渐减量停药。5、应定期监测药物浓度,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二)手术治疗大部分病人经过早期、规范服用抗癫痫药物可控制癫痫,对一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可至神经外科专科评估手术治疗癫痫。
人工关节置换术简介 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说是本世纪骨科手术最伟大的突破之一。目前它已应用于治疗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疾患,但以全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最为普遍。人工关节的设计及材质是生物力学专家、材料工程师及骨科医师不断努力的智慧结晶。它多由金属和高密度的塑胶质材,依照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制作而成。为了让关节和骨骼紧密结合,日后不易产生松动可使用骨水泥固定或利用人工关节上的孔状处理,让骨头长入。什么人需要做人工关节置换术? 如果您的髋关节或膝关节已有相当时间的疼痛。疼痛开始妨碍您正常行走,甚至出现跛行。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关节活动受限,有时上下楼梯或自椅子上站起,都可产生或加剧疼痛。当这些症状逐步影响您的生活与工作时,请不要等待,到骨科医生处诊治,可能您需要接受一次人工关节置换术。
概述一、药物的有害反应及其分类 药物可以产生治疗作用,也可以产生有害反应,人们往往只注意其治疗作用而忽视其有害反应,有害反应分为两类:1、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缩写为ADR),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反应。它不包括超剂量用药等引起的反应。2、药品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所以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和分类 1、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1977年Rawlins等设计了一个简便的ADR分型方法,把不良反应分为两种类型,即A型和B型。A型反应指因某种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过强而引起的反应,如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动过缓。A型反应可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预知,通常呈剂量依赖型。A型反应较常见,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B型反应指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新的或异常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不可预知,也不常见,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相对较高。2.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由于分型方法简便易记,20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一些局限,所以有人将不良反应分为六类或九类。抗菌药常见不良反应的分类 分 型 分 类 举 例 主要相关因素A型毒性反应氨基糖苷耳毒性与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相关继发反应广谱抗菌药引起菌群失调刺激反应胃肠道刺激症状B型变态反应β-内酰胺变态反应与人体的特异性相关家族反应黄连素引起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的溶血性贫血抗菌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分类比较 抗菌药物B型不良反应A型不良反应变态反应肝毒性 肾毒性 血液毒性 神经毒性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碳青霉烯类 + ++氨基糖苷类+ +++ ※ ++++氯霉素类+ ※ ++++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唑类抗真菌药 ++ 两性霉素B+ +++++ 利福平类++ 喹诺酮类+ ++ 注:++++:ADR发生率较高。 +:ADR较少或偶见。 ※:表示严重程度,有时可引起死亡。 抗菌药的常见A型不良反应 一.毒性反应(Toxic effect) 抗菌药的毒性反应一般是指药物对人体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一般与抗菌药的剂量和疗程有相关性,毒性反应是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中最多见的一类。一般可以预测,其个体差异较B型不良反应少。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停药得以消除。 毒性反应的种类较多,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血液毒性、心脏毒性、凝血机制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等。 1. 肾毒性反应 肾脏是大多数抗菌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药物可在肾皮质有较高浓度的积聚,因此,肾毒性相当常见。引起肾毒性的抗菌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及两性霉素B等。 (1)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与肾小管的刷边膜(brush-border membrance)易于结合,局部组织尤其是肾皮质内往往有远较血浓度为高的药物积聚,有的品种半衰期可长达100h以上;肾毒性与药物积聚量成正比。药物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时引起肾小管坏死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脱水者、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联用者尤易发生。庆大霉素较阿米卡星更易引致肾毒性。 (2)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噻啶由于肾毒性强,现已基本不用,其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和头孢唑啉在用量较大时也具一定肾毒性,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强效利尿剂等合用尤宜注意。 (3)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可引起多种肾损害,发生率高,几乎每一应用者有之。本品可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导致排氢障碍而增加尿钾排出,还可影响浓缩功能而出现肾性尿崩症。更重要的是,两性霉素B并可引起肾血管的收缩,导致肾皮质缺血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剂量较大时,尚有导致不可逆性急性肾衰的可能。 2.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抗菌药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毒性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以及氯霉素、乙胺丁醇和异烟肼等。 (1)氨基糖苷类:第八对脑神经损害是氨基糖苷类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所有的氨基糖苷都有一定的耳毒性,如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耳毒性的发生与内耳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和半衰期较长有关,内耳T1/2较血中T1/2长10~15倍。在常用的氨基糖苷中,以萘替米星的耳毒性发生率较低。 耳前庭损害的表现为眩晕、头痛,严重者可致平衡失调。 在治疗结核病采用链霉素治疗时,为保证病人安全,可①监测听电图,监测高频听力损害;②检测前庭毒性;③检测血药浓度。④监测肾功能。 在使用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治疗过程中,应检测血药浓度,在不能监测血药浓度时,应根据病人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2) 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与细胞内抑制神经元的GABA受体相结合,从而阻滞GABA而导致中枢神经兴奋,可表现为失眠、幻觉和惊厥,呈剂量依赖性。7位非取代哌嗪类中枢不良反应较强,如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静脉给药更易发生,7位哌嗪甲基化或7位吡咯烷类则中枢不良反应很弱,如司帕沙星、佳替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出现中枢不良反应可给苯二氮卓类药物,并停用氟喹诺酮类。GABA受体:(3) 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也抑制GABA神经元而引发中枢兴奋不良反应,如头昏、抽搐、肌痉挛及精神症状,主要发生在每日用量2g以上的病人。帕尼培南的中枢不良反应较亚胺培南低,而美罗培南最低,所以美国FDA批准美罗培南治疗脑膜炎。当出现抽搐等中枢系统症状时,可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并停用碳青霉烯类。(4) 引起其他神经系统反应的药物有异烟肼和乙胺丁醇,可引起周围神经炎,给予维生素B6可以防治。 3. 肝毒性 肝为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特别是口服药物。能引起肝损害的抗菌药主要有唑类抗真菌药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1)唑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可引起肝功能改变,一般<5%,停药后一般即可恢复。但酮康唑和依曲康唑都可引起严重肝脏损害(包括肝功衰竭,肝移植甚至死亡)。截止2001年3月,FDA收到24例可能与依曲康唑有关的肝衰竭,包括11例死亡。(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肝损伤报告较多的是红霉素,主要由静脉滴注引起。但根据1995年WHO资料报导,来自美国等4个国家的报告,罗红霉素引起肝功能损害达157例。 4. 抗菌药的心脏毒性 抗菌药引起的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Tdp),已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许多病例中,Tdp是自限性的,但有时会转变成室颤,甚至会引起心脏停搏。Tdp和QT间期延长的易患因素包括高钾血症、高镁血症、窦性心动过缓、Ⅱ~Ⅲ级AV阻滞及同时使用P450酶抑制药。可引起Tdp和QT间期延长的抗菌药主要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氟喹诺酮等。(1)氟喹诺酮主要是格帕沙星和司帕沙星,特别是静脉注射。而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尚未发现。(2)大环内酯类主要是红霉素(特别是静脉注射),克拉霉素和螺旋霉素等较少见,但亦可发生。 5. 血液系统毒性(1)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红细胞生成抑制所致的贫血。(2)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3)凝血机制异常:7位羧基的头孢菌素抗生素使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如拉氧头孢等。在头孢菌素中,3位硫甲四氮唑侧链干扰维生素K所参与的羧化反应,所以影响凝血,如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和头孢孟多等。 二.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ict) 继发反应是继发于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之后的不良后果。与抗菌药的药理作用相关。抗菌药的继发反应主要有两类。1.抗菌药导致的内毒素释放: 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应用抗菌药可导致内毒素的释放,其释放量和速度与抗菌药种类和给药速度有关。一般来说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可导致细菌细胞快速溶解致使内毒素快速上升,而氨基糖苷类则引起细菌缓慢死亡,使内毒素缓缓释放。大肠杆菌性脑膜炎的动物实验表明,单次静脉注射头孢噻肟、头孢匹罗、泰能、氯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可引起脑脊液中内毒素在2小时内升高2~10倍。适当的联用抗菌药可以减轻内毒素的释放,如头孢呋辛可诱导内毒素大量释放,但加入妥布霉素联合使用则可以明显抑制。 2.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或称二重感染,也称菌交替症,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感染。菌群失调包括口腔感染、肠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现以肠道感染为例说明,见下表: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各种表现菌群失调程度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名 称一度:轻、可逆性,停药后可恢复轻度腹泻或便秘肠黏膜轻度充血,无炎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度:长期、慢性、不能自动恢复长期慢性腹泻、便秘或其它肠功能紊乱结肠黏膜有不同程度、大小不等的炎症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三度:极为严重,有称菌交替症。肠菌群全部消失而被某一种细菌如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主要被难辨梭菌代替腹泻10~20次/天,粪便最多可达数升,有腹胀、腹痛、肠麻痹、严重脱水,全身症状明显,甚至休克肠黏膜大片发炎、出血、溃疡、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引起腹膜炎,表面有大片假膜覆盖假膜性肠炎 肠道菌群失调以林可霉素类和广谱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最易引发,主要是由难辨梭菌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菌产生A、B两种外毒素,以外毒素A有强大的毒性。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的治疗:轻症单独停药一般可有效,中等至重症患者在停药并调节水电平衡后无效时,应给予甲硝唑口服250~500mg,一日三次。如复发时,可再用甲硝唑口服,用甲硝唑口服无效时,可改用万古霉素口服,每6小时125~500mg。 三.副作用 副作用(side effact):一般是指在常用量范围下,发生的治疗目的以外的效应。副作用在治疗目的需要时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抗菌药的副作用非常罕见,这是因为抗菌药一般只具备抗菌作用,不同于非抗菌药等同时具备几种药理作用的药物,所以可以转化的情况很罕见。可举的例子极少如:红霉素在发挥抗菌作用的同时,具有胃肠道刺激副作用,而这种副作用在治疗胃轻瘫时可以具有胃肠动力药的作用。 抗菌药常见的B型不良反应 一.变态反应:药物变态反应可分为Ⅰ~Ⅳ型,现以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为例。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类型及特点免疫类型 变态反应型 临床不良反应举例 参与免疫活性成分体液免疫I速发型过敏性休克Ig E,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荨麻疹II细胞毒型溶血性贫血IgG,IgM,补体细胞免疫III免疫复合物型血清病型反应IgG或IgM,IgA,补体,中性粒细胞Ⅳ迟发型接触性皮炎淋巴细胞 二.家族性异常反应 氯霉素可诱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病人溶血性贫血。这是由于G-6-PD参与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途径,通过还原型谷胱甘肽而保持红细胞的稳定性,G-6-PD缺乏时,红细胞已处于不稳定状态,氯霉素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因此易于诱发溶血性贫血。具有类似不良反应的抗菌药尚有磺胺药、呋喃类以及小檗碱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出外游玩难免会有一些小事故出现,其中骨折和关节脱位就是是经常出现的事故。 在身边的人在没有意料中不幸遭遇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侵袭”时,对不幸者早期正确处理也十分重要。延误处理或处理不当 ,可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引起皮肤坏死、骨髓炎、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夺去宝贵的生命。而事故现场 ,很难有医务人员 ,必须迅速送往医院。如何正确护送 ,十分重要。请务必记住 ,在事故中 ,伤员不光可能发生骨折和脱位 ,也可能同时发生其他器官损伤 ,应注意发现并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伤害。发现伤员呼吸停止 ,应做人工呼吸 ;如心跳停止 ,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心跳都停止 ,同时做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伤口出血 ,应进行止血。如血流颜色鲜红 ,喷射出来 ,是动脉出血。位于四肢的动脉出血 ,可在肢体近心端扎止血带。如无止血带 ,可用领带、裤带、布条、手帕等代替 ,但不可用铁丝、细线等捆扎 ,以防勒压引起坏死。注意一定要扎紧 ,至出血停止。但也不能过紧 ,以防损伤皮肉、血管和神经。位于头颈部的动脉出血 ,可用手指按压出血动脉的近心端。 静脉出血 ,血流颜色暗红 ,涌出伤口 ;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量较小 ,缓慢渗出。这两种出血可用止血带控制 ,但用纱布加绷带包扎也足够了。现场无法得到这些东西 ,可以用干净毛巾、手帕、卫生纸或衬衣等代替 ,进行包扎。 有时开放性骨折 ,断端刺出皮肉外 ,不要将其放回伤口内。因为断端接触到外界 ,可能被细菌污染 ,不作清洗、消毒处理 ,直接放回伤口内 ,可能加重伤口内的污染。 骨折和脱位伤员十分痛苦 ,锐利的断端活动可能刺伤附近的神经、血管 ,应设法固定 ,以减轻疼痛 ,防止继发损伤。固定器材通常是用石膏或夹板 ,但现场往往难以找到 ,可以用树棍、木板、竹竿、硬纸板、硬塑料片等代替。一般应超过上下关节。比如前臂骨折 ,同时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 ,才比较牢靠。 脊柱骨折脱位正确的现场急救尤其重要。脊柱椎管内有功能重要却又十分娇嫩的脊髓和神经。脊髓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发生坏死后 ,难以逆转。造成的瘫痪 ,严重影响病人健康和生活 ,常常威胁生命。 因此 ,对车祸、高空堕落等事故中受伤者 ,疑有脊柱骨折时 ,抢救、搬运时一定要小心保护 ,防止再次损伤。保持脊柱伤后位置 ,千万不要让脊柱弯曲或旋转。 绝对不可将病人背在背上 ,或弓着腰抱起运送。正确的运送方法是 ,由三人协同 ,分别以双手插入病人的肩背部、腰臀部及两下肢背侧 ,同时托起 ,维持脊椎水平位 ,以平托法或滚动法轻放于担架 (或床板等代用物 )上运送。运送时注意保持平稳。 翻身时上下身要同时旋转 ,避免可能损伤脊髓的扭动身体“拧麻花”似的动作。如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 ,疑有颈椎骨折 ,应沿人体纵轴持续牵引头部 ,维持颈椎于伸直位。搬运时伤员应平卧于木板 ,并用布类团成团块 ,填塞于颈部两侧 ,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所有脊柱骨折病人都必须平卧于平直的担架 (或代用物 )上 ,运送时保持平稳。
因为人的膝关节软骨退变,在30岁以后就逐渐开始了。所以对膝关节的日常保护应及早进行(1)注意膝关节保暖,尽量穿着裤装(对老年人也可以带护膝,一方面保暖,一方面防止膝部受伤。)不要把膝关节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2)可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膝部不适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肿胀。热敷以湿敷为好。如热气浴、温泉浴、矿泉浴、漩涡浴。也可用热毛巾湿敷,但注意如果关节有红肿时应停热疗。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夏天气温高时更需注意(急性期停止热敷)。(3)要劳逸结合: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长时间处于某一体位,特别是小于90°,不要久坐、久站。应适当活动关节,如多游泳,坚持多骑自行车,少走路,尤其是少上下台阶及走不平路。(4)对肥胖人应节制饮食,减少体重,多摄取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食物。(5)对有不良姿势的应尽量予以纠正,使用手杖,拐杖,减轻关节负重。(6)合理使用支具:夹板,护膝带,弹性粘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7)加强关节周围按摩推拿:方法很多、推、拿、滚、旋髌、搓髌、滚髌。(8)加强膝部力量锻炼:a:直腿抬高,b负重直腿抬高,c短弧负重直腿抬高膝下垫一枕,d长弧负重直腿抬高床边90°。(9)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训练。a坐床边键肢下患肢,b卧床屈髋膝,如膝疼痛影响正常生活时就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