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的饮食原则 饮食原则及要求(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中常伴有血脓和粘液。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总的原则是 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 1.高热能、高蛋白质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根据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 2.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 3.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萝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和粗杂粮、干豆类等。 4.少食多餐:为减轻肠道负担,以少食多餐方式补充营养摄入量。 5.膳食安排:1.急性发作或手术前后采用流食或少渣半流食,食物内容:米汤、蒸蛋。必须禁用蔬菜水果。可将之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果冻等食用。少渣半流可选用含优质蛋白的鱼肉、瘦肉、蛋类制成软而少油的食物,如氽鱼丸、芙蓉粥、鸡丝龙须面及面包类;2.对病情严重不能口服者可用管饲要素膳或静脉营养支持,待营养状况改善后逐渐增加口服自然食物。 1、供给足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以增强体质,利于病情缓解。 2、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纤维多的食物,如辣椒、芥茉等辛辣食物,以及白薯、心里美萝卜、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发作时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等调味品。刀工要细,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萝卜、芹菜等。 3、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氽、炖、水滑等方法,可用红茶、焦米粥汤等收敛饮料。加餐宜少量多餐,增加营养。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病人及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性,注意食物对病人的影响,如哪些食物病人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病人的饮食。在疾病发作时固不能食用蔬菜、水果,应注意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以保证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1/2页 饮食原则及要求(2) 溃疡性结肠炎直接累及胃肠道,其对进食的影响常常与营养缺乏联系在一起。溃疡引起细胞更新率提高,由于溃疡出血及腹泻造成营养素的丢失,可发生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叶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和锌的缺乏。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好反复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临床表现有血性腹泻,这是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粘液,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多达每日10~30次,呈血水样。 腹痛常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疼痛伴随着便意,排便后疼痛可缓解。因直肠炎症刺激,患者常有里急后重。此外,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也常见,急性期可有发热。膳食治疗原则 1、饮食应柔软,易消化,富营养,有足够能量。 2、宜少食多餐,尽量减少肠道负担。 3、急性发作期需要用要素膳食,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粪便体积,必要时可用完全胃肠外营养。 4、随病情改善逐渐采用低渣、清淡饮食。能量来源以碳水化物供给为主,适当补充蛋白质。 5、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和钾、氯、钠离子的大量丢失,应及时静脉补液。 食物的选择 宜用食物:大米、富强粉、鸡蛋等易消化的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可用菜汤、果汁、果冻等,必要时可服用营养素补充剂。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常见于20~30岁的年轻人身上,因此,对于职场上的人来说,最需要警惕该病的发作。如果已经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比较轻微的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自行用药治疗。那么对于严重的就需要做全面的检查了。 1.结肠镜所见 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②粘膜粗糙呈细颗状,粘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2.粘膜活检 组织学检查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3.钡剂灌肠所见 ①粘膜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②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耻下场呈管状。 4.手术切除或病理解剖学可见肉眼或组织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特点。 以上四个方面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常做的内容,做这些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排查其他严重的疾病,在确诊为结肠炎后,才能对症治疗,早日康复。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其病程较长,给患者本人带来不便,因此,要及早发现疾病,趁早治疗。
这个话题不止有非医学专业的朋友咨询过我,当然我不是专家,但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而言,我几乎就是专家。因为我们随手可得最新的知识,最权威的知识,还有较为正确的思维和想法,所以我们常常能做好科普者这个角色。 这几年,咨询我这方面知识的朋友越来越多,虽然我非消化内科,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医护人员,这些常见的疾病还是应该掌握的。而且应该掌握正确的知识,一来武装自己,二可做些科普。遗憾的是,即使是身边的医务人员同事,同学,朋友......都未必能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不仅一次,神内、呼吸内、心内的同行(多为年轻医生,个别为主任级别医生)给患者的建议是:你女朋友是携带者/乙肝,为了安全起见,你务必接受疫苗注射,这还需要考虑吗? 这真的无需考虑吗?这部分人真的需要注射疫苗吗? 楼主不是这方面专家,但一直严于律己学习这方面内容。所以与人讨论这些问题时不至于一问三不知畏畏缩缩。 正常成年人,理论上而言,是无需注射疫苗的,即使你的男/女朋友有乙肝/携带者,又如何?性生活的确会导致乙肝传染,而且几乎100%会传染,但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体内没有抗体的前提下(没有注射过疫苗或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一样可以hold住乙肝病毒,从而获得持久免疫力,获得相应抗体。从这个角度来说,无需额外注射疫苗。但如果你不放心,必须接受疫苗,那也可以。因为是你的选择。 你们怎么看? 之所以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同一个传染科的师兄聊开的,师兄的观点跟我相差不多,但他科室一个老医生却不这么认为。老医生认为,不论是谁,只要没有抗体,一律应该注射液疫苗。 我不能理解他的做法。可能是我理论有限,可能是我实践有限。所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讨论。学术讨论,楼主若有不正确的思想,大家随时指出,非常感谢。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结肠息肉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其中乳头状腺瘤癌变率为30%~70%,腺瘤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大于2cm,癌变率达到30%~50%。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7%,据估计,癌变时间为5~15年。 结肠息肉基本无明显症状,但若出现便血、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形状异常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便血是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但有不少人把大便出血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痔疮与结肠息肉引发的出血有着本质的区别。 痔疮引发的出血常表现为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与大便混杂,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多为息肉表面破溃所致。 此外,大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出现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需要提醒的是,大便形状异常时应引起重视。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较大,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有血迹。患者若出现以上三种症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成年人,有条件的应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大便潜血阳性者,应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首选是结肠镜。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先取活检并送病理检查。不能做结肠镜或不愿意做结肠镜的病人,可以选择钡灌肠或CT仿真结肠镜。
镜检查前须知 一、 检查前日晚八时起,禁食、禁水、禁烟。 二、凡在近三天内做过胃肠钡餐造影者不宜做胃镜检查。 三、检查时请随带以往病历及辅助检查资料,乙肝三系或HBsAg报告单。 四、如有药物过敏、出血性疾病、心脏病、肝脏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及尿潴留等病史或当日有咽喉痛、心悸、气短、血压高、头痛、胸痛、腹痛等,请于检查前告诉医生。 五、检查前请取下活动假牙,妥善保管。 六、检查时请勿紧张,要全身放松,插入后如有恶心请做深呼吸动作,即可缓解。 七、检查中始终咬住口圈,千万不能吐出,以防咬坏镜身;检查中有口水可从口角流出,不要吞咽。以免引起呛咳 胃镜检查后注意事项 一、胃镜术后一小时可进温凉无渣半流质(稀饭、面条、牛奶等)一天,次日无不适可正常饮食。 二、如作息肉切除者,术后一星期内请服无渣半流质(稀饭、面条、牛奶等),忌蔬菜、水果、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及重体力劳动。 三、出现腹部剧烈疼痛、呕吐、黑便等不适时,请即来院复诊,也可直与胃镜室联系以便及时诊治。 四、活检检查病人一周后请来本中心预约处取病理报告。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