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陈朝阳 13727834100产前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鉴别及相关的预后:1.单纯的肾盂扩张 →→考虑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多见。手术效果理想。2.肾囊性变:(1)多囊肾――生后IVP及核素扫描提示肾无明显功能→→如对侧肾功能尚可(临床多见)→→手术切除患肾。效果可。(2)单纯性肾囊肿——可不必处理;大的,如5-10cm直径者,可行经皮穿刺。(3)肾内局部的多房性囊肿——无症状者可不必处理;有症状者(血尿或者腰痛等)可行囊肿切除或肾部分切除。(4)遗传性多囊肾:效果差。如预彻底治疗,可考虑肾移植。↓确定为肾积水(多见于男性,单侧,左侧。)分度: 肾盂集合系统扩张1-1.5cm ――轻度肾积水肾盂集合系统扩张在1.5-2.0cm,有肾盏扩张者―――中度肾盂集合系统扩张>2cm,除肾盏扩张外尚有肾皮质的变薄―――重度Grignon分级:1级:肾盂扩张(1.0cm)2级:肾盂扩张(1.0-1.5cm),肾盏正常3级:肾盂明显扩张( 1.5cm),肾盏轻度扩张4级:肾盏中度扩张,肾盂>1.5cm5级:肾盏重度扩张并伴有肾实质变薄↓重度肾积水的胎儿B超监测肾积水的变化及羊水有无过少,肺发育状态,并常规行羊水的染色体检测,排除其它发育畸形。羊水减少是预后不好的标志。↓随诊:B超科医师+新生儿外科医师――定期B超检查,追踪积水变化情况。并通过肾实质的厚度测量,对肾功能进行相关的可能性评估。肾实质厚度《2mm,已无完整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无功能。肾实质厚度2-3mm,尚有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管,但已有病理改变――功能差,但如能解除梗阻,细胞可能部分恢复。肾实质厚度 》4mm,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基本正常-有功能。↓产后――新生儿外科医师管理。 ↓最快产后三天行B超检查。依次作为诊断的依据。1. 轻度肾积水 → 常规作长期随访及B超监测。2.中度及重度肾积水(往往结果不良,需要早期手术治疗)评估:研究表明GFR 是反映肾功能变化的可靠指标。随着积水程度的加重,GFR逐渐下降。中、重度肾积水下降更明显。中、重度肾积水对患儿造成的损害已不是肾脏局部而是全身性损害。也有研究表明:轻度肾积水患儿尿中-MG(2-微球蛋白)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血清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中、重度肾积水患儿血、尿中-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提示尿-MG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灵敏指标,反映小儿先天性肾积水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也从另一角度反映肾积水的严重程度。正常胎儿产生低渗尿液,有进行性肾脏损害的胎儿,尿液为等渗,尿钠、氯、钙2 -微球蛋白和渗透压的增高均提示肾脏受损或有不可逆的肾发育不良。▼最快于出生一周后行CT增强扫描、排泄性肾盂输尿管造影、有条件者行核素扫描。▼ 情况: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最多见。占85-95%以上 ———→行肾盂输尿管离断吻合术。 2. 迷走血管压迫。发生率较少。《3%。临床上多见于较大的儿童。症状轻。――→手术治疗(血管切除或离断术式)。 3.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瓣膜→→发生率较低,,《1%。可手术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 肾盂输尿管吻合口梗阻(以Anderson-Hynes术式者少见) 2.肾盂成型术后感染(目前已少见)▼远期预后: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及肾实质厚度在术后6个月后恢复最快,到术后一年基本定型。 除了极早期轻度肾积水术后形态功能可恢复外,对大多数病例已扩张的肾盂及肾实质厚度已不能恢复到原先的正常水平了。
【摘要】目的:探讨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先天性肛门闭锁中高位患者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中高位患者均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即Pena术)法进行治疗,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造瘘-肛门成形-造瘘口关闭三期手术过程,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2年,2例偶有污粪,1例偶有便秘情况,其余3例大便2-3次/天,为成形软便,无肛门狭窄、直肠粘膜脱垂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肛门闭锁中高位施行Pena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为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关键词】先天性肛门闭锁;Pena法;临床分析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疾病,分类较复杂,治疗方法多,为进一步掌握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我院采用Pena术治疗的6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先天性肛门闭锁中高位患者6例,均为男性,先天性肛门闭锁无瘘者1例,直肠尿道瘘5例,中间位4例,高位2例。均在新生儿期行横结肠造口,3-6个月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即Pena术),4-10个月行关瘘术。1.2方法1.2.1手术前准备:在新生儿期已行横结肠造口,二期返院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即Pena术),术前行造口远端结肠造影了解直肠盲端情况,术前行造口远端结肠冼肠3-5天并灭滴灵水保留灌肠,术前12小禁食,静脉使用抗菌素,术前留置胃管。1.2.2手术方法:6例患者均采用Pena法进行治疗,取患者俯卧位,垫高腹部,术前留置导尿管。自尾骨尖至肛门隐窝前25px处,沿正中线至皮下作切口,应使中线两侧相等,纵行切开横纹肌肌肉复合体,于尾骨深部分离可达直肠盲端,沿直肠盲端游离两侧、后壁,再游离直肠前壁,逐渐向远端可发现直肠尿道瘘。由于直肠下段与尿道关系致密,无分隔组织,应紧贴直肠前壁游离尿道与直肠,致直肠近段完全与尿道分开[1]。如游离瘘管不能完全游离,可在直肠盲端后壁纵行切开,直视下距瘘口25px处环形切开肠壁1圈。游离瘘管,5-0可吸收线缝合瘘口。继续游离直肠,横行切开直肠周围纤维膜减张,使直肠无张力拖至肛门隐窝。电针刺激肛周.找出收缩中心,6例患者直肠盲端均扩张不严重故不给予做剪裁。直肠拖出肛门,将直肠置于左右两部分横纹肌肌肉复合体之间,将肌肉复合体与肠壁缝合固定数针,缝合修复肌肉复合体及外括约肌。5-0可吸收线将拖出的直肠与皮肤间断缝合1圈肛门成型。凡士林纱肛门内填塞。1.2.2手术后处理:术后俯卧位或侧卧位,静脉给予抗炎治疗1周[3],1-2d后拔出肛门内填塞的凡士林纱,7-10天拔除尿管,4-6小时用0.1%安多福对伤口清洁一次。术后14-16天开始渐进性扩肛,每天1-2次,坚持6个月,以后2-3天至1周1次,直至术后1年。2结果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中高位患者采用Pena术法进行治疗,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造瘘-肛门成形-造瘘口关闭三期手术过程,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2年,2例偶有污粪,1例偶有便秘情况,其余3例大便2-3次/天,为成形软便,无肛门狭窄、直肠粘膜脱垂等并发症。3讨论先天性肛门闭锁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疾病,发病率在1:1500-1:5000,占消化道畸形第一位,临床表现主要为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无胎粪排出,腹胀逐渐加重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呼吸系统,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后期可由于结肠发生过度膨胀,可进一步导致肠坏死或穿孔情况。先天性肛门闭锁可合伴其他器官畸形同时发生,较为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消化管其他部位畸形以及骶骨和脊柱畸形。目前广泛应用的分类法为Wingspred分类法,其可分为高位、中位、低位三种类型[2],以新生男孩儿较常见,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 X光侧位摄片可见直肠盲端距原始肛门有一定的距离。如不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临床对低位肛门闭锁常采用经会阴肛门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中高位肛门闭锁及合并直肠泌尿系瘘患儿,常分期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即Pena术)。Pena法是治疗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有效手术方法。经会阴及会阴经骶冠状切口具有以下优点:①可充分对病症进行解剖,暴露肛周肌群,避免发生损伤;②有助于游离直肠盲端及瘘管,矢状切口可游离至腹膜返折以上;③容易找出肛周肌肉复合体中心位置,从而将游离出的直肠从其中心拖出;④有助于肛周肌群重建,避免术后肛门产生功能障碍。与此同时,在对先天性肛门闭锁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术前行结肠造瘘是预防肛门成形术后肛周感染、直肠回缩、肛门狭窄、失禁的必须措施;肌周肌群重建须在电针刺激引导下将直肠前会阴肌层修复,直肠须穿过肌肉复合体收缩中心,同时行直肠后矢状旁纤维修复,此方法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大便失禁和污粪情况。术中要严格实施无菌术,避免诱发感染因素发生[3-4]。从本组6例的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先天性肛门闭锁患者行Pena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为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朱倩仪,詹江华,赵林胜等.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远端神经节细胞及cajal细胞分布研究[J].天津医药,2010,38(6):486-488.[2]李正,王慧贞,吉士俊主编。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97-898.[3] 王斌,叶明,毛健雄. 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的临床应用[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0,9(2):122-123.[4] 郭俊斌,李昭铸,韩福友. 女性肛门闭锁继发巨结肠的治疗[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43(6):571.
摘要:目的:观察Swenson术及心形吻合术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评价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其中观察组26例,采用心形吻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Swenson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心形吻合术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形吻合术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Swenson术;心形吻合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及肠管微环境因素有关。该病主要表现为腹胀、便秘或胎粪迟排,一般需要手术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外科治疗水平日益提高,手术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式繁多,疗效不一。本次研究以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Swenson术及心形吻合术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旨在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均有胎粪排出延迟、便秘等典型表现,术前经钡灌肠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观察组采用心形吻合术治疗,包括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8岁(平均4.5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9岁(平均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对比表例数男女年龄(Y)观察组2615114.5±2.1对照组2614124.7±1.9X2/t0.000000.27236P>0.05>0.051.2 方法1.2.1 Swenson术 全麻插管,病人取截石位,于左下腹作一经腹直肌切口,经腹游离扩张的乙状结肠,松解降结肠脾曲,尽量向下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切除病变肠段,缝闭两端,将远端直肠经肛门翻转拉出,在翻转的直肠前壁上,距齿状线75px作一横切口,经此切口将近端结肠拉出2-75px,将内外两个肠管的前半部分浆膜肌层间断缝合,向上翻转结肠近切端,完全切断直肠,间断的后半部分浆膜肌层行间断缝合,剪除多余结肠,作内外肠管全层间断缝合,术毕将吻合部推回盆腔内,常规关腹,凡士林纱条后插入肛门保留固定。1.2.2 心形吻合术 全麻插管,病人取截石位,于左下腹作一经腹直肌切口,肛周缝置牵引线以充分暴露肛管,沿齿状线上后壁25px,前壁75px处环形切开直肠黏膜,向上游离直肠黏膜至直肠肌鞘返折处,行全层切断,后壁“V”形切除,进入盆腔后,分离结扎结直肠系膜至正常结肠,将近端结肠在无张力拖出肛门,切除病变部分,将结肠浆膜与残留直肠肌鞘缝合固定6针,然后将降结肠断端与齿状线上切缘缝合一周,前高后低,形成心形吻合口,术毕将直肠推回盆腔后,确认吻合口前壁,常规关腹,凡士林纱条插入肛门保留固定。2. 结果 本组52例患者中,43例术后排便正常,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占本组病例的17.3%,其中,观察组术后发生1例术后小肠结肠炎,对照组术后发生6例术后小肠结肠炎,2例吻合口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对比表例数未发生发生发生率观察组2625196.15%对照组2618869.23%X24.837209P<0.05< span="">注: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见于小儿外科,其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的特点。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肠道神经干细胞基因突变是主要病因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但具体的调控基因尚未确定,因此先天性巨结肠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尚未弄清[1,2]。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治疗。历经各种术式的临床探索,目前应用于该病的术式较多,常用术式包括经典手术如Swenson手术、Duhamel手术、Rehbein手术、Soave手术等,以及它们的改进术式。对于不同的术式,临床报道疗效不一。目前部分医务人员建议对小儿应用分期手术[3]。笔者认为,为减少痛苦,改善预后,对于术前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完善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一期根治手术是最佳选择。本组病例采用改良的Swenson术式,即心形吻合术,本组52例患者中,44例术后排便正常,未见明显并发症,治愈率达到82.7%,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96.15%(25/26),对照组治愈率为69.23(18/26),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小肠结肠炎及吻合口瘘。心形吻合术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Swenson术式,该术式的优点如下:①盆腔分离较少,对盆腔神经丛影响小,不易发生术后尿储留;②吻合口呈前高后低的心形,术后遗留病变肠管少,不易发生术后便秘、便失禁;③心形吻合不形成盲袋,有效防止吻合口瘘;④在肛门外切除病变肠管,有效防止腹腔污染及肛门狭窄;⑤心形切口解除了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有效防止污裤;⑥无张力拖出结肠,有效防止肠梗阻或缺血性坏死。作为经典Swenson术式的改良术式,心形吻合术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污粪、便秘、吻合口瘘、小肠结肠炎、盆腔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4,5]。但心形吻合术发生率较经典术式低。污粪、便秘多与切除肠段有关。而小肠结肠炎、盆腔腹腔及切口感染主要是腹腔盆腔内切除病变肠段及吻合中发生污染有关。心形吻合术减少了盆腔及腹腔污染的机会,也节省了腹腔内操作时间,且不形成盲袋,减少了吻合口感染等并发症。总之,心形吻合术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只要正确掌握其适应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BixbyS, KrugerGM, MosherJT, etal. Cell intrinsicdifferencesbetween stemcellsfromdiferentregionsoftheperipheralnervoussystemregulatethegenerationofneuraldiversity [J].Neuron, 2008, 35: 643-656.[2] 王果.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5-147.[3] 杜鹏.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24(2):137.[4] 韩月芬,毕月斋,王俊荣等.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J].河北医药,2009,31(8):1021-1022.[5] 蔡卫红.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4049-4050.
很多新妈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出生后半个月左右的婴儿鼻子无缘无故堵塞了。宝妈很纳闷:既没有到外边去,也没有接触感冒的人,却还是鼻塞。有时积存了鼻垢,但即使小心地取出来,鼻子还是不通气,而且逐渐加重,到 3~4 周左右,达到了不能吃奶的程度。如果去就医,就会说是感冒,并且给开一些药;如果去耳鼻喉科,就又会给鼻子上药。可是,怎么做都不会见效。如果再去就医说还没有治好,这次医生就会说:那就打针吧。即使请医生给打了针,还是没有变化。 其实,在这些没有感冒接触史而出现鼻塞的婴儿,多数在眉毛上沾有浮皮,脸上长出粉刺状的东西。在相同的抚育条件下,既有出现鼻塞的婴儿,也有正常的婴儿。如果了解到鼻塞的婴儿,其父亲或者母亲在婴儿时期也有过鼻塞,或者父亲母亲有鼻炎、哮喘、皮肤过敏、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病史,就会明白鼻塞属于一种特异性体质。 确实有因为鼻塞而吃奶困难的情况。但是,不会达到完全不能吃奶的程度。虽然费些力气,但是还能吃奶。真正痛苦的时期,只不过有 1 周左右的时间,所以不要着急。从季节来说,冬季比较多见。在出现异常干燥气候的日子里,在炉前或暖气前挂上湿毛巾,会减轻空气的干燥程度。房间过热也与鼻塞有关。天气好的时候,经常让婴儿接触室外空气,会使鼻腔通畅。因为怕感冒冒而关在房里,或把室温调热都不好。成人用的通鼻药,不要给婴儿用。一般情况下还是尽量让婴儿吸入室外空气,等待自然痊愈为好。出生 1 个月之后,鼻塞就会变得很轻,不久,就会痊愈。 如果鼻塞和面部湿疹同时存在,母乳喂养的母亲需要忌口牛肉、牛奶、鸡蛋和海鲜。普通奶粉喂养的孩子,最好去查一下血常规,看看嗜酸性粒细胞数,如果超过0.4×10^9/L,提示可能牛奶蛋白过敏,更换氨基酸配方奶喂养1个月诊断性治疗。 如果鼻塞很严重,影响吃奶和睡眠,可以按照一下方法缓解:a.把宝宝的头向后仰。b.往鼻孔里滴几滴母乳,或者是非处方的生理盐水,来湿润松软鼻子里的鼻屎。c.几分钟后,用一个吸鼻器把水和鼻屎吸出来。d.如果吸鼻器宝宝用着不舒服,可以用婴儿专用棉签,轻轻卷走软化后的鼻屎。注意不能把棉签直接伸进宝宝鼻腔里面。e.如果宝宝鼻子堵得厉害,以至于影响哺乳,在喂奶前15分钟可试试这个方法。
乳腺增生是女性的常见病,但是饮食与乳腺增生之间的关系常常被女性所忽略。 乳腺增生食疗中病人应吃低脂肪并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营养搭配均衡。这是因为膳食和营养对乳腺疾病起着特殊的催化作用。摄入过高的脂肪和动物蛋白以及饮食无节制造成的肥胖,促进了人体内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会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这是乳腺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同时,高脂肪饮食是导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国际性的调查表明,凡是脂肪摄入量较高的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高。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的发病率很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中城市尤为突出。 乳腺增生食疗要注意哪些?平时要多吃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酸奶。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豆制品则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鱼类含有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乳腺癌常有助益。海带不但是家常食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辅助治疗乳腺增生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作用。海带含有大量的碘,碘可以刺激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巢滤泡黄体化,从而使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复卵巢的正常机能,纠正内分泌失调,消除乳腺增生的隐患。酸奶能减少脂肪的吸收,每天喝一瓶酸奶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不喝酸奶的人低。另外,红薯中含有抗癌物质去氢表雄酮,可以抑制乳腺癌的滋长。此外,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也有类似的作用。 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在摄入高膳食纤维时,由于纤维可以影响胃的排空、小肠的吸收速度以及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促使脂肪吸收减少,脂肪合成受到抑制,就会使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可以有利于乳腺增生疾病的恢复。乳腺增生食疗中要少食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乳腺增生,因此,女士们应少吃这类食品。饮酒也被认为是乳腺病的大敌。有研究发现,女性每天饮白酒,患乳腺肿瘤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此外,女性不能滥用含雌激素类的保健品或长期使用美容化妆品、健美隆乳的丰乳保健品以及更年期妇女长期过量使用雌激素,都被认为是诱发乳腺疾病的原因。 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病,是由于女性体内分泌不平衡,刺激乳腺腺体所致。乳腺增生患者平时除了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舒缓压力,配合治疗,定期去医院复查外,饮食也是乳腺增生患者应当引起注意的重要方面。 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基本均为对症治疗,简单的介绍一下治疗此病常用的几种方法: 1、维生素类药:副反应较小,但临床疗效不肯定; 2、性激素类药:三苯氧胺。乳腺是雌激素的靶器官,若体内雌激素含量较高或乳腺内雌激素受体敏感性较强则有可能引起乳腺增生,三苯氧胺为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物,能与雌二醇竞争雌激素受体,从而减轻雌激素对乳腺腺体的刺激。但此类药物停药后大部分病例乳房疼痛还会复发,且此类药物存在一定副作用,如干扰月经,表现为经血减少,月经推迟或提前。目前临床已基本不再使用。 3、非性激素类治疗药:碘剂(碘化钾或复方碘溶液),可减轻疼痛,改善症状。因小剂量碘剂可刺激垂体,产生一种称为黄体生成激素的性激素,促使卵巢滤泡囊肿黄体素化,从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使增生状态得以恢复。但长期使用碘剂可能影响激素平衡和甲状腺功能,应该慎重应用。 4、改善症状的辅助治疗药物。在经前期乳房胀满者用利尿药可减少液体滞留,减轻症状。大多数患者经前乳房都存在水盐储留及水肿,故可用利尿药。但利尿药只能起到治标的目的,临时缓解症状,故目前应用较少。 5、针灸:阿是穴、双内关、双足三里针灸治疗对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针灸治疗需要坚持至医院进行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 6、中药: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有逍遥散、小金丸、乳癖散结颗粒等。其功能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和口服药物外,因为乳腺为体表组织器官,使用外用药物渗透方便,局部药物浓度高,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中药外敷(湿热敷)安全性更高,对乳腺疼痛等见效更快,且没有胃肠道副反应,虽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吸收却较少,因此副作用更小。但外用药治疗机理和口服药差别较大,因此应注意医生指导下用药。 在治疗中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情绪不稳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增生。 2、 服药期间应定期复诊,观察治疗效果。 3、 治疗无明显效果,乳腺肿块变硬,应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防止漏诊误诊。 4、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避免使用雌激素喂养的鸡肉等。乳腺是雌激素的靶器官,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使用药品,可使乳腺增生加重。 5、妊娠、哺乳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因此,适时婚育、哺乳,对乳腺是有利的;相反,生育过晚或哺乳少的女性则易患乳腺增生。 6、 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因为体内脂肪也是雌激素的来源之一,少摄入脂肪可以减少雌激素的来源。
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急冲冲得在诊桌前一坐,满脸愁容,甚是 恐慌。 “医生、医生,我乳头一挤有血,上网查,说得乳腺癌啦!?” “医生,我昨晚冲凉发现内衣上有血,一挤乳头,好多血,吓得我一晚没睡着,今早就赶紧来医院啦!”。 这是门诊、特别是省妇幼乳腺科门诊经常遇到的患者,经常遇到的需要接受就诊的一种乳腺疾患——乳头溢血。 一、 什么是乳头溢血? 是指乳头某一个或几个乳管、自发或挤压时、有血液样液体溢出,区别于乳头湿疹、糜烂时的乳头渗血,溢血的颜色可深、可淡。 二、得了那些病会乳头溢血? 乳头溢血多数由于患者乳管内长了的一种特殊的良性肿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长一个、也可多个,少部分是由于导管扩张症、乳管炎等,当然,这里也需要重视得是其中会有10~15%是恶性的,但同时也告诉大家无需恐慌:这样的病例大部分为早期的导管内癌或导管内乳头状癌,而这些乳腺癌治疗效果很好,基本可以达到肿瘤患者的临床治愈。 其次,还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乳头溢血患者中乳腺癌发生率也在增加,我们乳腺科已有3000多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0岁以上乳头溢血的患者中恶性的比例高达26%。 最后,妊娠期和哺乳期也会出现乳头溢血,一般为双侧受累,但也可只发生在单侧,通常发生在较大一侧的乳房,当双侧出现时,无存在严重问题的意义,一般为自限性,很少持续到产后2个月,无需进一步辅助检查,仅有个别妊娠、哺乳期单一的乳头溢血需要接受预期处理,尽管文献报道发现乳腺癌的患者很少。 三、需要接受那些检查,基本可以明确我得了什么病? 1.乳腺高频X片: 乳腺高频X片由于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高敏感性和无创性,也是乳头溢血患者诊断的首选。本人发表的对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显示:乳腺X片的阳性率为32.9%,其中以特征性的恶性钙化灶为主要表现。如果您的乳腺X片检查结果提示BI-RADS 4c或5级,溢血那侧乳房里出现大量的“白点点”(钙化点),那您90%以上可能患了乳腺癌,需要接受手术切除活检了。 如果您的乳腺X片结果为BI-RADS 0级,那么您在庆幸的同时需接受另一种检查——乳管内视镜检查,该检查为会有轻微疼痛的、乳头溢血诊断的另一项重要检查。 2. 乳管内视镜 乳管内视镜如同黑暗隧道中的一盏明灯,它能清晰地观察您乳管开口至远端5-6cm处乳管管壁和管腔内的微小病变。乳管内视镜下的特征性图像,加之10倍左右的放大效果,让疾病的元凶昭然若揭,为乳腺导管内癌,乳管镜下管壁僵硬、里面长的肿物“烂糟糟”、“五彩斑斓”;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看着像一个黄葡萄,中规中矩,自然为良性。 3. 如果您乳腺x片、乳管镜检查都没发现任何异常,医生会将您行乳管内视镜检查时的乳管冲洗液行病理细胞学检查,该检查也未发现恶性异型肿瘤细胞,此时医生会认为您乳头溢血的原因可能为乳管炎、乳管扩张等非乳腺增生类病变,建议您3月后门诊复诊; 4. 如果这些检查您都做了未见恶性征象,此时的您仍然担忧,那么,您也可接受另一项“高大尚”检查——乳腺磁共振检查,乳腺磁共振检查与乳腺X片和超声相比作为无创检查在乳头溢液乳腺癌的诊断方面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6 ~100%。我院拥有国内仅有的几台乳腺专用磁共振之一,能为您进一步明确乳头溢血的病原多层筹码。 5. 如果乳腺磁共振未发现恶性征象,那现在的您就可无需担心得接受密切随诊的建议了,也无需接受手术活检。 现在,大家明白了乳头溢血是乳腺导管内出了问题,但大部分乳管内长了良性的导管乳头状瘤,10~15%是乳腺癌,而这些乳腺癌大部分是早期,是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乳腺癌。出现乳头溢血,大家无需过度恐慌,但也不要轻视它、一笑而过,颐养后患。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然而乳腺癌早期诊断可以降低死亡率。那么如何进行乳房自查,早期发现乳房的异常情况?现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乳房自查的意义: 乳房自检——乳腺癌早期诊断诊的重要手段,乳房是位于体表的哺乳器官,一旦出现异常或发生肿瘤,比较容易发现。在医院就诊的乳腺肿瘤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自我或无意中自己发现后去就诊的。因此,推行乳房自我检查,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乳房自查的时间: 1.绝经前女性:月经后7-11天,此时乳房较松弛,容易检查,激素水平也上升到一个峰值 2.绝经后女性:容易记住的日子,如每月的第1天或最后1天 三、乳房自查的方法和步骤: 1.乳腺自检步骤一:视查 1) 直立镜前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对两侧乳房进行视诊。 2) 比较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注意外形有无大小和异常变化。 其异常体征主要包括:乳头溢液、乳头回缩、皮肤皱缩、酒窝征、皮肤脱屑及乳房轮廓外型有异常变化。 2.乳腺自检步骤二:触查 举起左侧上肢,用右手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指腹缓慢稳定、仔细地触摸乳房方法,在左乳房作顺或逆向前逐渐移动检查,从乳房外围起至少三圈,直至乳头。也可采用上下或放射状方向检查,但应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同时一并检查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 触诊的顺序 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内上象限→乳头中央→腋窝→锁骨上区 乳腺自检步骤三:平卧检查 平卧检查时,待检测上肢举过头放于枕上或用折叠的毛巾垫于待检测肩下。这种位置目的使乳房平坦,易于检查,其方法与触诊相同。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到乳腺专科就诊,预防乳腺癌从自我检查做起!
什麼叫乳腺囊肿?常见的乳腺囊肿有单純囊肿和积乳性囊肿等。单純囊肿在乳腺囊肿中最多见,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乳腺导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样囊肿,较单純囊肿少见,主要由于哺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淤积而形成囊肿。囊肿可见于乳房的任何一个部位。 什麼人群易长乳腺囊肿?1.乳房异常:乳房密度高、质地较坚实的妇女。 2.经常飲酒 。 3.精神创伤。 4.飲食偏嗜:高脂肪低纤维飲食。 5.体型特殊。 6.未哺乳者。 7.从未生育或生育过晚。 如何治疗?乳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恶变。在過去的40年中,针对嚢肿的主要治疗策略经历了从强制切除到选择性抽吸术和細胞學檢查,再到单純的抽吸术(可重复進行)。如果是典型的囊肿表现而沒有其他風險因素,可以不对囊肿進行處理。 如何預防?1.改变飲食結構,少吃油脂类食物。 2.防止肥胖,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3.禁止滥用避孕药物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 4.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因为这些都可能使乳腺出现增生,囊肿等。
【摘要】目的 探讨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幼婴先天性巨结肠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0例患儿中,行单纯经肛门手术8例,腹腔镜辅助下1例,中转开腹1例;切除肠管23~38 cm,其中单纯经肛门切除肠管最长32 cm;均一期完成手术,均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夹层感染,无切口感染病例;均一期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一期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对初学者易于掌握,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经肛门Clinical Research of Transanal Improvement Soave Operation for 10 Cases of Congenital Giant ColonCHEN Chaoya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Maoming 525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sanal improvement soave operation on congenital giant colon.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0 congenital giant colon infant patients after transanal improvement soave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conclude 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effect. Result: Among 10 infants of this group, simple transanal operation was made for 8 cases, and aparoscopic-assisted transanal operation was made for 1 case, and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made for 1 case. 23~38 cm of intestinal canal were removed. Among which, the longest removed intestinal canal was 32 cm by simple transanal operation. All operations were completed in Stage I without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infection of the abdominal cavity and mezzanine. There were no cases with 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 All patients were completely cured and left hospital in Stage I without deaths. Conclusion: Stage I transanal improvement soave 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giant colon.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wound, 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leasing to the eye and less complications. And, it is easy to be grasp for the beginners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basic hospitals.【Key words】Congenital giant colon; Modified Soave Operation; Transanal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外科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胃肠道先天性畸形中发生率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位居第2位[1]。近年来手术方法不断地改进,有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外外科医师对于治疗HD的主流观点是腹腔镜辅助或单纯一期经肛手术治疗[2]。现将2010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应用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幼婴先天性巨结肠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病例选择为2010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及幼婴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0例,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生后排胎便延迟,便秘、腹胀等典型临床表现,需借助灌肠或开塞露方能排出大便,均于术前经钡灌肠造影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全部10例患儿中,男7例,女3例;年龄3个月~4岁(其中<1岁6例,1~4岁4例),平均(1.6±0.3)岁;常见型与短段型8例,长段型2例。1.2 手术方法全部患儿术前均予以完善血常规,肝功能等常规检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回流式洗肠5~7 d,甲硝唑保留灌肠等肠道准备3 d。手术方法如下: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骶管麻醉,环肛门缝合8根牵引线,牵开肛门,暴露齿状线,直肠前壁在直肠齿线上1~1.5 cm切开直肠粘膜,直肠后壁在直肠齿线上1 cm切开直肠粘膜,形成前高后低的切口,分离直肠粘膜4~150px后切开肌鞘,边下拖结肠边结扎系膜血管至正常结肠处横断肠管,直肠后壁肌鞘纵形切开至直肠齿线上12.5px,下拖结肠与直肠远端切缘一层吻合,缝合前注意检查勿使拖出结肠扭转。术后2周开始扩肛,持续3~6个月。2 结果本组10例患儿中,其中行单纯经肛门手术者8例,需腹腔镜辅助下行手术者1例(长段型巨结肠),1例(长段型巨结肠)因结肠拖出困难而中转开腹;切除肠管23~38 cm,其中单纯经肛门切除肠管最长32 cm。全部10例患儿均一期完成手术;4例术后有肛周发红,部分有糜烂,经加强护理后治愈;均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夹层感染,无切口感染病例;均一期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10例患儿均给予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2.5年,随访期间发现:1例患儿在术后近期有吻合口狭窄,经坚持扩肛后痊愈;1例有小肠结肠炎,经抗炎等治疗痊愈;大部分患儿在术后3~6个月内大便转为成形软便。3 讨论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由于患儿在胚胎神经发育时,肠神经元发育受挫,导致神经节细胞缺失,最终使患儿的肠道收缩发生异常而形成巨结肠[3],但这只是主要病因之一,其具体的调控基因尚未确定,因此先天性巨结肠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4、5]。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的经腹会阴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由于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且创伤和腹腔内严重感染经常出现,患儿往往无法耐受等原因而逐渐不为人们接受。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外科技术的改进,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增加,如Swenson、Duhamel、Soave、Rehbein等经典和改良术式,这些不同的术式其临床疗效也不一。在本研究中,我院应用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部10例患儿中行手术者8例,需腹腔镜辅助下行手术者1例,1例因结肠拖出困难而中转开腹,这2例无法行单纯经肛门手术者皆为长段型巨结肠,无法行单纯经肛门手术的原因则是由于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主要适应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6]。最终本组10例患儿均一期完成手术(其中8例单纯经肛门完成手术),均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夹层感染,无切口感染病例;均一期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可见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具有较好疗效。一期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具有无需开腹、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且并发症少,能够将开腹手术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粘连、切口感染等)的发生几率降至最低。但是有研究提示,一期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由于在术中仅剥离直肠黏膜而没有切除直肠肌鞘,残留的直肠肌鞘由于没有神经节细胞影响直肠排空,部分患儿术后仍有便秘发生可能[2],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儿均未出现便秘。根据本组病例资料的经验,应用一期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时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准备充分:术前准备充分,给予5~7天的回流式洗肠,保证肠道清洁;②切开直肠粘膜时采取前高后低的方法,减少吻合口狭窄的机会;③切开直肠后壁肌鞘时不宜太低,可减少术后污粪的发生率;④直肠黏膜需剥离完全,勿残留,直肠肌鞘需止血彻底,减少鞘内感染的可能;⑤单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时在结直肠吻合前给予宫颈扩张条检查肠管是否有扭转。总之,一期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对初学者易于掌握,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冯立群.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25例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1(12):1491-1497.[2] 耿协强,凡庆东,陈辉,等.一期经肛改良Soave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15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8):860-862.[3] 黄文.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实践,2010,19(7B):851-852.[4] 王果.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5-147.[5] BixbyS,KrugerGM,MosherJT,etal.Cell intrinsicdifferencesbetween stemcellsfromdiferentregionsoftheperipheralnervoussystemregulatethegenerationofneuraldiversity [J].Neuron,2008,35:643-656.[6] 刘鸿坚,杨传民,祁泳波,等.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80例疗效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1):73-74.
【摘要】目的 探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肠套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63例肠套叠患儿在B超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应用37℃~40℃生理盐水灌肠,灌肠压力控制在10KPa~14KPa。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100%,63例患儿61例复位成功(96.8%),2例复位未成功(3.2%),予开腹手术松懈。结论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肠套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操作简便、安全、复位成功率高,方便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 肠套叠 B超 监视 水压灌肠 儿童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期的特有疾病,以往大多采用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或直接钡剂灌肠复位,但x线对医师及患儿均有一定的危害。我们总结了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科接受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63例小儿肠套叠病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3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0-14月。男46例,女17例。就诊时间3 h~2 d,平均19 h。患儿表现为:1.阵发性哭闹47例。2. 呕吐16例。3. 低热8例。4. 腹部包块45例。5. 果酱样便15例,其中2例为血水样便。体检发现:患儿一般情况尚可,伴有面色苍白,精神欠佳,其中28例腹稍胀,无腹肌紧张,35例哭闹间歇期可触及包块。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B超诊断。B超下套叠部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状,纵面呈“套筒”影。选择镇静解痉后(阿托品 0.01-0.02mg/Kg;水合氯醛3-5ml/Kg),用18-20#尿管置入肛门内125px,水囊注水25~30 ml,膨胀后塞紧肛门防止脱落及漏水,另一端接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整复仪瓶内装37℃~40℃生理盐水,最大量为100 ml/kg,根据年龄设定压力后,(参考压力:<1岁 压力10KPa,<<2< span="">岁 压力 12KPa, >2岁 14KPa)。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将生理盐水注入肠管,B超下液体易显影、清晰,套叠部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 状,纵面呈“套筒”影。B超影像回盲部“半岛块”影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结肠内液体通过回盲瓣进入回肠,水肿的回盲瓣呈“蟹瓜样”摆动,表示复位成功,时间约需3~5 min,个别时间较长,或需要二次灌肠。 2 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100%,超声扫描显示为“同心圆”或“靶环”、“套筒”及“半岛块”征,诊断为肠套叠。63例患儿复位成功61例,复位成功率96.8%,2例因发病时间大于48小时且解血便,复位未成功,予开腹手术松懈。 3 讨论 肠套叠系一部分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肠腔之中,发病率高,中国是肠套叠发病率最多的国家(5000例/年)[1]。临床上分为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型及结肠型,分别占85%、10%~15%、6%~10%及2%~5%。病理变化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套入部分随着肠蠕动进入鞘部后不断深入,所属肠系膜亦一并套入鞘内,颈部紧缩使之不能自动退出,不仅发生肠梗阻,而且肠系膜血管受压,套入部肠管发生循环障碍,初期静脉回流受阻,组织淤血水肿,静脉扩张破裂出血,与肠粘液及粪质混合为果酱样胶冻状排出。随时间推移肠壁水肿、静脉回流障碍加重,动脉受压,供血不足,发生肠壁坏死。 肠套叠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吵、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小儿肠套叠血便少,肠梗阻明显。患儿早期营养状况良好,多无发热,但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至晚期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脱水、嗜睡、发热、反应迟钝。大多患儿腹痛哭吵,间歇期可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肿块,多位于右上腹肝下或脐上,肠梗阻发生较晚,若不及时早期诊断治疗,会导致肠坏死,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以往非手术治疗大多采用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或直接钡剂灌肠复位,患儿要受到X线伤害,且X线难以追踪监护复位全程,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超声通过腹部包块检测,具有如“同心圆征”、“套筒征”2个腹部包块横纵断面等特异性成像表现,疾病变早期即可确诊,并可快速与阑尾炎、肠重复畸形,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疾病鉴别,使超声对肠套叠诊断准确率100%[2]。符合适应证者同时复位,复位标准更明确,操作均可在直视下进行,肠套叠时B超显示肠管横断面为“同心圆”影像,纵断面为“套筒”影像,复位时随着注水量增加和水压增高,高密度圆形套入部向回盲部方向移动,套入部致密影逐渐变淡,最后消失,小肠进水,出现类似葡萄串或蜂窝状影像,称为“类葡萄”征,是复位成功的明确影像,同时操作者注水阻力感消失。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的优点:①对患儿无创伤,使患儿避免了X线的损害:避免了X线对患儿的损害,使家属放心,易为接受;且同时保护医务人员。②复位有更高的准确性,B超监视下可以进行动态观察套叠包块的横纵断面,影像清晰,本文复位准确率为96.8% ,使更多患儿避免了手术。③复位全程在B超监视下进行,操作者可掌握患者的情况变化,影像清晰,复位成功明确,使复位更安全可靠。④温生理盐水灌肠即便出现肠穿孔,救治率也比钡剂和或空气灌肠高。因0.9%NaC1溶液对人体无刺激,而空气可产生高腹压症,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3],并且钡剂有化学性刺激,死亡率高。⑤此项技术操作简便,器材简单,方便基层医院开展,门诊亦可实施。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操作简便,避免X线对医师及患儿的伤害及不必要的手术,避免了麻醉、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因此,这种非手术治疗肠套叠的新项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吴晔明.小儿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342—1343.[2] 周晓纯,陈延华,顾均.超声诊断和超声监视下对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观察[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12):931—933.[3] 雷文亭,郭乃亮,尹君.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