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因多发于于秋季而得名。 ◆ 主要发生在 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 ◆ 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或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致病。 ◆ 发病季节多在 9~12 月份。潜伏期 1~3 天。 小儿秋季腹泻症状 不少人都以为炎夏天才容易出现肠胃问题,但“轮状病毒”其繁殖旺季却在秋天,因为秋季的温度正好是 20℃ 左右,这种温度是非常适宜轮状病毒繁殖的。因此不少儿童尤其是两岁以下婴幼儿容易在此期间患上“秋季腹泻”。 小孩子感染“轮状病毒”后,一般开始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然后开始发烧和出现腹泻,有些小孩一开始就是出现腹泻。一个明显的症状是,腹泻比较多次多量,一般是非常稀,排水样便或蛋花样便。“每一次腹泻量都不少,有些像水泻那样,一般一天拉五六次,病情严重时甚至高达十多次。” 小儿季节性腹泻对孩子的健康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妈妈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懂得秋季腹泻预防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保护宝宝的健康。 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因 轮状病毒感染 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 8~12 月,以 10~11 月份为最高峰。 温差大 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消化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免疫功能不成熟 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的特点 发病年龄低:6 个月至 2 岁的婴幼儿由于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抵抗力差,易感此病毒。 起病急:宝宝会伴有高烧 38-39.5℃、咳嗽、流鼻涕、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 频繁呕吐:发病当日即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 腹泻次数多:宝宝患了秋季腹泻后,大便少则一天 5、6 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小儿秋季腹泻的危害 降低抵抗力:宝贝反复腹泻很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同时,腹泻会降低儿童抵抗力,这时多种疾病很容易“趁虚而入”。 容易产生脱水现象: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又低下,宝宝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 并发症多:电解质紊乱,更甚者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小儿腹泻怎样治疗 如果孩子得的是轮状病毒性腹泻,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 5~8 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就可以逐渐治愈。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治疗的几个重点 预防脱水 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给孩子服用。 ① 米汤加盐溶液: 配制方法:米汤 500ml ( 1 斤装酒瓶)+细盐 1.75g (一瓶啤酒瓶盖的一半);或炒米粉 25g (约 2 满瓷汤勺)+细盐 1.75g (一瓶啤酒瓶盖的一半)+水 500ml 煮 2~3 分钟。预防脱水:先给 20~40ml/kg,少量多服,4 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② 糖盐水: 配制方法:白开水 500ml ( 1 斤装酒瓶)+蔗糖 10g ( 2 小勺)+细盐 1.75g (一瓶啤酒瓶盖的一半)。剂量服法同上。 不滥用抗生素 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可选用药物 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所以孩子腹泻尤其病毒性腹泻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粘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 别迷信打吊针 据统计,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 90% 以上属于轻度和中度脱水,仅 10% 属于重度脱水,而打吊针(静脉输液)只适用于中重度脱水。其他症状滥输液不仅会增加宝宝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时还会发生输液反应引起病情恶化。当然,如果孩子脱水比较严重了,该输液还是得输。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预防 不要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病儿。 注意卫生,小儿使用的玩具,和能够触摸到的家具,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家长在为孩子吃奶或吃饭前也要把手洗干净,要用流动水冲洗。 不要吃生冷食品。吃现成的熟食时,一定要注意出厂日期,品种质量,外售熟食最好不吃。 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 8~12 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预防病毒感染,冷热要均匀,预防感冒,使小儿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 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接种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的活疫苗。医界认为,服用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家庭护理常识 控制饮食 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数小时,但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以继续哺乳,暂停辅食;如果怀疑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或改用去乳糖配方乳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补充水分 可用自制的淡盐开水或米汤少量多次哺喂,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可用等量稀释的口服补液盐随意服用。 注意观察 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吐泻情况、体温、精神状态和尿量。如果发现宝宝呕吐剧烈难以进水,精神萎靡不振,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腹部保暖 可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着,亦可用大口罩,护肚兜等围住婴儿脐部 保护臀部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父母应在孩子便后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药膏,以防红臀,并及时换尿布,避免破溃。 经过正确合理的治疗和护理,绝大部分秋季腹泻在 1 周左右自愈。
孩子病了也不会说,尤其是新生宝宝,那在出现哪种情况下应该要送到医院呢? 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宝宝0-3岁期间,哪些情况需要立即送医就诊。 新生0-3个月宝宝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送医就诊 ★ 体温高于38°; ★ 身体出现小米粒样的脓疱; ★ 出生后两周的新生宝宝皮肤依旧发黄; ★ 新生宝宝面部及口周皮肤出现苍白或者发青等★ 颜色的改变; ★ 单眼或双眼的眼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连在一起; ★ 鼻塞已影响了宝宝吃奶和呼吸; ★ 反复呕吐(不是溢奶,家长要学会区分)且已持续6个小时; ★ 呕吐并伴有发热或腹泻; ★ 水样大便每日多达6-8次之多,且出现排尿次数减少; ★ 大便带血; ★ 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哭闹 3个月-1岁的宝宝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送医就诊 ★ 3-6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5; ★ 6-12个月的宝宝体温高于39°; ★ 出现拒奶、水或其他食物,饮食量明显减少; ★ 脖子发硬; ★ 睡眠习惯的突然改变或是不明原因的嗜睡; ★ 阵发性,不明原因的哭闹。 1岁-3岁的宝宝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送医就诊 ★ 体温超过39°; ★ 身体出现寒战并伴有发抖; ★ 严重或持续的咳嗽; ★ 间断或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 ★ 呕吐物中带血; ★ 嗓子疼痛并伴有吞咽或发音障碍; ★ 鼻出血或鼻涕有异味; ★ 听力突然减弱或丧失; ★ 耳痛或有任何液体流出; ★ 眼睛红肿有分泌物; ★ 视力突然下降或视觉模糊,感到光线刺眼睁不开眼; ★ 皮肤或眼白发黄,特别是同时存在腹痛、尿色发黄; ★出现剧烈的腹痛; ★ 任何原因引起的神志突然丧失; ★ 呼吸费力,特别是嘴唇、指甲等处出现苍白或发青; ★ 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突然的无力或瘫痪,不能自主控制肢体抖动或抽搐。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里全围着一个孩子转,因孩子生病、吃药、看病等问题,看法不一致而与家人争执、埋怨,或者是自我检讨没能照顾好孩子的情况屡见不鲜。 其实,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交流与沟通,僵持着,那么遭罪的就是孩子。因此,面对孩子生病的问题,家长的心态非常重要!
好消息:亲爱的患者您好,我是您的主诊医生牛冬春,我已经开通好大夫在线的在线看病功能,可以在线上进行诊疗、开具处方,节约您的时间成本和不必要的开支,具体操作如下:1.点击好大夫客户端,点击左下角“服务”—选择牛冬春医生—立即就诊—提交病情描述和相关检查单;2.微信报道过的患友进入好大夫公众号,选择咨询医生-选择牛冬春医生-立即就诊-在线看病—提交病情描述和相关检查单”。这样会减少两地奔波和车马劳顿,希望方便您的就医,在此送上我最真诚的祝福。
最近邻居家刚刚添了个女孩,生的乖巧可爱,取名叫小艾。 还没出满月,小艾生病了。新生儿生病虽然需要认真对待,可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是经小艾妈妈一描述,我着实出了一身冷汗。 一开始,小艾胃口很好,吃奶很规律,量也正常,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开始不吃奶了。小艾妈妈急得不行,不知道宝宝肠胃是不是出了问题。不过,倒是比以前爱睡觉了,显得安静了不少。 小艾妈妈带着小艾去看医生,最后的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孩子得了新生儿肺炎!” 年轻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宝宝只是不爱吃奶,也没有咳嗽、拉肚子、发烧等肺炎的症状,怎么就能得了肺炎呢?” 再仔细问问,小艾除了不爱吃奶,晚上睡不踏实,嘴巴还爱吐泡泡,还容易呛奶。这些虽然不是肺炎的典型症状,但恰恰是因为肺炎而发生!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大多数新生儿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称晚发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播给新生儿的;少数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 主要分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并存,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性肺炎。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感染的称为宫内感染性肺炎,于出生后感染的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或称新生儿早发型肺炎(出生7天内发生的肺炎)和晚发型肺炎(出生7天后发生的肺炎)。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万~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 我们都知道,通常儿童肺炎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发热、咳嗽、呼吸频率增快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是,由于新生儿时期的免疫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所以感染了肺炎却不一定出现发烧的症状,甚至严重感染后可能会导致体温低下,四肢冰冷,反应低下…… 所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孩子刚出生不久,一生病就摸摸头说发烧了,这样是不十分严谨的。 而且,由于新生儿的“咳嗽反射”很弱,甚至没有发育起来,以至于呼吸道有炎症也没有出现咳嗽的症状。 但是,苗妈在书上看到,炎症刺激呼吸道后,会产生较多的分泌物,也就是痰液。痰液会滞留在支气管、咽喉壁,从口中溢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宝宝“口吐泡泡”的现象。 所以,如果宝宝出现了上述症状,虽然看上去很小,只是“胃口不太好”,“爱睡觉”,但极有可能预示着肺炎这样的大病。 不过,苗妈也见过心大的父母,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吃奶量明显下降,还认为宝宝“不哭不闹很好带”,真的是要命的想法! 通过这件事,苗妈仔细去查阅了资料,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很小的症状,真的可能存在着大隐患。 例如,有的娃小小年纪,就有黑眼圈。虽然可能爸爸妈妈黑眼圈就很重,是遗传导致的,但是,有的黑眼圈,却可能预示着其他的毛病: 宝宝眼周出现黑眼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鼻塞所引起,因为呼吸不畅,眼部周围的血管就会明显变粗,血液循环不畅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在眼睛周围,因此形成了大大的黑眼圈。 宝宝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塞进而导致眼部周围血管变粗,血液循环将减慢导致静脉血液堵在眼睛周围,表现为较明显的熊猫眼。通常随着鼻炎的症状越严重、罹病的时间越长,宝宝黑眼圈的颜色、大小、深度也越明显。 宝宝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数量、种类都很多,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食物中缺乏营养,或营养摄入不平衡,也可能出现黑眼圈。 还有的宝宝,突然喜欢抓耳朵和头发,除了可能是因为皮肤瘙痒,还很有可能是缺钙!首先妈妈要确认孩子所抓的部位是否清洁,如果由瘙痒引起的,只要注意清洁卫生就可以了。但是排除清洁卫生的原因后,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妈妈就要考虑可能存有缺钙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唇色像涂了口红那样深红的话,多半是由于体内有热; 如果牵孩子的手时,发现孩子的手是干热的,而且晚上还出汗的话,那就表示孩子体内有虚火…… 凡此种种,需要做的功课简直不要太多。 养个孩子真的是不容易。 他们从不会跑、不会跳、不会说,甚至连咳嗽也不太会,一点点长起来,长成围绕身边、膝下承欢的小天使,需要闯过一关又一关,每一天对于妈妈们来说都是考验。 他们不会表达的,需要我们耐心去观察, 他们一丝一毫、一点一滴的异常,都要牵动着妈妈们的神经与心脏。 小小的、微末的症状可能隐藏着大大的隐患,每一秒都不能懈怠。
妈妈母乳喂养时的4种正确姿势 1侧躺(足球)抱法:让宝宝在您身体一侧,用前臂支撑他的背,让颈和头枕在您的手上。如果您刚刚从剖宫产手术中恢复,那么这样是一个很合适的姿势,因为这样对伤口的压力很小。 2侧卧抱法:您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您,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他的嘴和您的乳头保持水平。用枕头支撑住后背。 3摇篮抱法:用您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使他的腹部紧贴住您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支撑着您的乳房。因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将它托出来哺乳的效果会更好。 4橄榄球抱姿:橄榄球抱姿适用于那些吃奶有困难的BB,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妈妈观察孩子,在孩子吃奶的时候可以调整BB的位置。步骤为让BB躺在一张较宽的椅子或者沙发上,将他置于你的手臂下,头部靠近你的胸部,用你的手指支撑着他的头部和肩膀。然后在孩子头部下面垫上一个枕头,让他的嘴能接触到你的乳头。 母乳喂养的正确步骤 1碰碰宝宝嘴唇,让嘴张开。 2嘴张开后,将宝宝抱在胸前使嘴放在乳头和乳晕上,宝宝的腹部正对自己的腹部。 3如果宝宝吃奶位置正确,其鼻子和面颊应该接触乳房。 4待宝宝开始用力吮吸后,应将宝宝的小嘴轻轻往外拉约5mm,目的是将乳腺管拉直,有利于顺利哺乳。
越来越多的父母通过育儿科普,学习了许多宝宝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很多家长似乎也自信满满的能够在家中应对宝宝的发热,还常常指导其他新手妈妈父母如何观察和处理宝宝发热。很多家长也觉得宝宝发烧,找医生的目的不就是给个退热药或是查个血常规判断一下是否细菌感染,以及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难就不能自己在家里处理。 另一方面各大儿童医院门急诊短暂的3~5分钟的就诊时间也给了家长这样一种简单的、程序化的发热处理方式。真相是这样的么?短短的3至5分钟之间儿科医生如何为宝宝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呢?以下我将分享我在门急诊工作中面对一名发热的宝宝,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 1面对一个发热宝宝,我常问家长的第一问题是:您好,宝宝多大了?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小婴儿与年长的儿童相比发生严重细菌感染(例如肺炎、尿路感染、脑膜炎等)的风险更大,尤其是新生儿的感染风险更为显著。另外,年龄越小发生隐匿性菌血症的风险越高。宝宝的年龄越小,检查和治疗的门槛应该放的越低。 2观察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宝宝的一般情况怎么样、有哪些感染中毒症状?并评估病情的严重性。 很自然的一个动作就是,靠近查看宝宝的面色是否红润,眼睛是否有神,有无眼眶凹陷、嘴唇干燥。观察有无张口呼吸、鼻翼煽动等呼吸急促的表现。听宝宝哭声,声音微弱、呻吟或高调,也属于异常情况。此外宝宝是否激惹、难以安抚,嗜睡不容易被唤醒,对外界的反应迟钝、面无表情、不笑等情况。握住宝宝的手、足,可以感受宝宝肢端的温度以及四肢是否有力,用手指轻压宝宝的指甲然后放松观察甲床的颜色由白转红的时间。若皮肤颜色苍白、发花、肢端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这些情况提示循环功能障碍,需警惕严重细菌感染引发感染性休克的风险。 3第三个问题:如何通过体格检查寻找感染病灶,又不忽视相对少见却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疾病有普通感冒、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肺炎等。一个小手电、一片压舌板,可以观察口腔黏膜、舌头有无疱疹、扁桃体有无肿大以及渗出物。结合发热的伴随症状有无流涕、咳嗽、咽痛、声音嘶哑、呼吸急促、胸骨凹陷等情况,也有助于快速评价是否为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 消化道感染:是否有呕吐、腹部压痛、拒按、粘液血便,是判断消化道感染、有无急腹症的重要线索。 泌尿道感染:小婴儿可能仅有发热、哭闹、精神欠佳等表现,也可伴有尿液浑浊、血尿,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尿常规检查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筛查方法。 通过对外耳道、体表皮肤、肌肉关节活动的检查,快速筛查无中耳炎、肛周脓肿、败血症性关节炎。另外结合体温的情况以及皮肤的皮疹形态,对水痘、麻疹、手足口、幼儿急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不应忽视脑膜炎的可能性。重视观察宝宝有无烦躁、激惹、嗜睡、昏迷、头痛、呕吐、抽搐等情况,并体格检查评价囟门的张力以及颈阻情况。 对于高热的宝宝,若经过病史和体格检查,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还需要考虑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的可能性,若没有给予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亦可能引起脑膜炎。 随着时间的变化对宝宝进行反复评估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宝宝的临床表现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改变。 4第四个问题:拿到一张血常规报告,我是如何观察相应的指标? 对于发热的宝宝,在门诊最常接受血常规检查。尽管单独进行血常规检查对于判断感染的类型作用很有限,无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白细胞计数仍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出现升高或降低。然而,外周血象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的一扇窗户,因此血常规检查对于一名发热的宝宝,仍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检查。 举几个例子来说,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计数若小于1*10^9/L,需警惕免疫功能低下,而中性粒细胞计数若小于0.5*10^9/L则会使宝宝发生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升高;若白细胞显著升高>50*10^9/L、或伴有异型/幼稚淋巴细胞,则需要警惕白血病。然而一个总的原则一定要结合宝宝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白细胞数的变化,进行综合考虑。若小婴儿具有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亦或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而白细胞大于15*10^9/L,则提醒医生可能需要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则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婴幼儿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类型。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血小板计数有更大的波动范围,常超出化验单备注的参考范围(100~300),若血小板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预防: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治疗:专家建议,当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另外,给孩子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尤其是不能吃过热的食物。另外,为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淋雨、过度疲劳,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可选用淡盐水漱口。
缺少微量元素的症状 1、锌缺乏:厌食,生长发育慢表现:食欲降低是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之一。缺锌的孩子味觉减退,对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易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缺锌还会损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 2、铁缺乏:贫血,注意力下降表现:缺铁性贫血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缺铁会损害儿童智力发育,使婴幼儿易激动、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还可造成儿童、青少年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异常。铁缺乏的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较无铁缺乏的儿童高3-4倍。 3、钙缺乏:发育不良表现:钙是儿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快速成长中的婴幼儿长期摄食钙过低并伴有维生素D缺乏,日晒少,可引发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牙齿发育不良。 补充微量元素的误区 1、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少好吸收:同样是“富含铁”的食品,有的容易被人体吸收,有的就不容易;有的食品可以经常吃,大量吃,有的却不容易吃到,或者只能吃一点点;补铁药品吃多了会中毒,天然食品不会造成中毒,但吃多了吸收率就会下降。 2、微量元素可以随便补充:微量元素在身体里有一定的需求量,如果吸收太多,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就会产生毒性。所以每个国家的营养学家都给不同年龄的人推荐了一个合适的数量范围。父母们如果要给孩子服用营养素补剂,最好能先请教一下保健医生,是否需要补充。购买营养品后认真看一下剂量,保证服用量处在安全范围内。例如父母给孩子买了补锌药,然后又给孩子每天吃好多含锌很高的牡蛎等食品,算下来总量超过太多,容易导致孩子发生锌中毒。 3、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一样会受热损失:维生素是一些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它们常常在食品加工烹调中不稳定,比如维生素C怕热,维生素B2怕光,维生素A怕氧气等等。可是微量元素不会受热损失。不过假如把皮削掉、把外面的叶子扔掉,把大米白面弄得非常精白,都会损失很多微量元素,因为越是靠中心的地方,营养素含量越低。 微量元素怎么补 1、补钙:中国营养学会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每天应摄入300毫克钙,7—12个月的孩子应摄入400毫克钙,1—3岁应摄入600毫克钙,4—10岁应摄入800毫克钙。专家主张婴儿从出生后两周起开始补充1/3推荐量的钙剂。对1—4岁的孩子来说,每天能喝400毫升的牛奶,且其他饮食良好,就不用额外补充钙剂。补钙食物奶和奶制品:奶类是补钙的最佳食品,不仅含钙量多,而且吸收率高。除了钙以外,奶类还含有孩子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因此补钙效果特别好。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每天应摄入钙300毫克,7—12个月400毫克。因此,对于1—4岁的孩子来说,每天400毫升牛奶中的钙量已经能达到推荐的量70%—80%,如果再加上日常其他食品所含钙量,应该能达到推荐量的80%以上。含钙量高的食品:是皮的含钙量非常高,蛋黄、海带、黑木耳、紫菜、大豆和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好食品,大骨头汤也有很不错的补钙效果。蔬菜:含钙不多,而且其中还有较多的植酸和草酸,会与钙结合成不溶解的植酸钙和草酸钙,从面阻碍钙的吸收。因此蔬菜的补钙效果不好。补钙的同时要补维生素D:在给孩子补钙的同时,要定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并减少肾脏中钙的排出。 2、补铁:0—6个月的婴儿自身储藏的铁及每天从母乳中摄入的0.3毫克铁,已能满足其6个月以前的生长需要。7—12个月婴儿每天损失量加上生长所需,共约0.8毫克铁,按照80%的吸收率,每天应摄入10毫克铁。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应摄入12毫克铁。补铁食物富含血红素的食物有动物血、肝脏、瘦肉和鱼类,在补铁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在植物性食物中,黑木耳、芝麻酱和桂圆的含铁量较丰富。鸡血、鸭血:鸡鸭血中铁的含量很丰富,吸收率高达20%—25%,而且不受其他膳食的影响,是很好的补血佳品。蛋黄:含铁量较高,但因为同时含有较多的磷,阻碍铁的吸收,所以不是补铁佳品。红枣、赤豆:红枣、赤豆色泽红艳,但含铁量并不高,补血功效并不好,且豆类的表皮中含有较多的植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补血效果并不好。小提醒: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可帮助铁的吸收。在日常食物中,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肉类食品中。所以动物和植物性食品混合食用可增加铁的吸收。 3、补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孩子每天锌的推荐摄入量为:6个月以内3毫克;6个月至1岁的孩子,已添加辅助食品,其锌的吸收率不及母乳,每天应摄入6毫克;1—4岁9毫克;4—7岁12毫克。补锌食物日常膳食是锌的主要来源。海产品:海产品含锌最为丰富,如鱼虾、牡蛎、海带等。当海水流过海洋动物腮部的时候,海洋动物便将海水中的锌、铜留下来并贮存于体内。动物肝脏:鸡肝、鸭肝、猪肝中含锌较多。推荐孩子一周吃2—3次动物肝脏。瘦肉:动物性食物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帮助锌的吸收,其吸收率常在40%以上。面食:馒头、面条、面包比米粉更有利于锌的吸收。蔬果:蘑菇、扁豆、土豆、白菜、南瓜、萝卜、茄子、橙子、柠檬。
宝宝头发稀少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 头发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存在着个体差异,头发的多少、色泽、曲直与父母遗传有一定关系。如父母头发好,则宝宝的头发也较好,父母头发差,宝宝的头发也差。 有些宝宝出生时头发少,妈妈不必担心宝宝日后头发会过少。婴儿头发的生长和身体长高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大部分宝宝的头发会随着他的身体发育而逐渐发育,渐渐由稀到密,由黄到黑。大部分出生时头发稀少的小宝宝到1-2岁时,头发已和其他宝宝没什么两样了。 宝宝头发稀少怎么解决 营养充足 充足而全面的营养,对宝宝的头发发育极为重要,所以应及时按月龄给宝宝添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C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这样,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毛根,使头发长得结实、更秀丽。 勤洗头 刚出生的小宝宝由于生长发育速度极快而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因此头皮上的油脂分泌得很多,如果妈妈总不给宝宝洗头发,头皮上的油脂、汗液等分泌物以及污染物就会刺激头皮,反而引起头皮发痒、起疱,甚至继发感染,这样倒时头发容易脱落掉。只有经常为宝宝洗头,保持头发清洁卫生,使头皮得到刺激,才能促进头发生长。 洗头时,应选用婴儿专用洗发液,才能促进头发生长。洗头时,应选用婴儿专用洗发液,洗时轻轻按摩头发,不要用力揉搓头发,以防止头发纠结在一起。然后用清洁的温水冲洗干净。 多晒太阳 适当的阳光照射和新鲜空气,对宝宝头发的生长大有裨益。紫外线的照射不仅有利于杀菌,还可以促进头皮的发育和头发的生长。 勤梳发 为宝宝梳理头发时,应使用橡胶梳子,这种梳子有弹性,很柔软,不会损伤宝宝的头皮。需按宝宝头发自然生长的方向梳理,不要强梳到一个方向。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