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就可以预约挂号。
由于对疾病认识的不断进步,耳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发现耳朵里面直接给药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耳朵里面给药的途径就包括鼓膜穿刺,也有使用中耳置管方便多次给药的,当然中耳置管主要用于慢性中耳积液的处理。那么鼓膜穿孔和中耳置管有什么风险是广大患者比较担心的。鼓膜穿刺是使用很细的长针经外耳道刺破鼓膜,将药物缓慢注入中耳腔再自行进入内耳发挥作用,而鼓膜就和我们的皮肤差不多,扎一个小孔,自己会很快愈合,和打个静脉针区别不大,当然前提是医生操作规范。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任何问题,除了短暂的疼痛,耳鸣,头晕外。当然也会有较长时间耳鸣,甚至听力下降,穿孔不愈合情况,这些情况极少见,和治疗本身获得的好处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中耳置管的情况和鼓膜穿刺差不多,但是需要在手术显微镜或内镜下操作,多数需要外耳道滴麻药,穿孔会略大一些,因为中耳置管需要切开鼓膜的范围略大,关键是放置时间更长,一般六个月,等到中耳功能恢复正常,积液消退(注意积液不是从置管出流出,一般通过咽鼓管口流出,同时因为减压后渗出减少),咽鼓管功能恢复才能拔除,一般2-4周穿孔会自行愈合,在这期间要预防感冒,避免外耳道进水,避免捏鼻鼓气动作,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感染机会,从而顺利愈合。但是鼓膜不愈合的机会也是有的,一般低于2%。 本文系韩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耳鸣音乐治疗过程中出现情况的解析 韩朝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鼻喉科研究院 耳科中心 耳神经颅底外科 目前很多耳鸣患者采取了声音治疗进行耳鸣的康复,这种治疗可以说是比较科学和没有不良副作用的康复手段。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认识的问题和耳鸣本身的特点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需要患者知晓和改正。 1.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耳鸣响度时大时小,这种现象应该说属于正常,目前的音乐治疗目的在于修正大脑的不良重塑(耳鸣),而目前的研究认为大脑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加入音乐手段修正大脑的不良重塑,肯定会打破这个平衡,大脑要实现再平衡,就会有波动,要知道大脑的很多反应是有很大冗余的,至于平衡最终处于哪个点,需要不断的刺激,而在达到平衡之前的波动可以解释耳鸣响度的时大时小,当然大脑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比如情绪,压力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平衡的稳定。 2.有听觉过敏的患者不能耐受音乐,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建议外放听音乐,尽量不要让音量超过耐受的阈值,如果音乐高低难控制,可以选择舒缓(耳鸣之光网站的部分音乐)的音乐进行富声环境锻炼(也就是使用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尽量减少安静环境的时间)和避免引起听觉不适的噪声强声环境,一般几个月会好转,再慢慢进行订制音乐治疗。 3.耳鸣患者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药物辅助,这个不是必须的,但对于一些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失眠难以通过音乐改善,需要使用改善的方法包括药物,比如评价符合焦虑和抑郁,需要心理咨询看看使用抗焦虑或抑郁的药物控制,等音乐治疗开始发挥作用了,自己的失眠和情绪不稳定恢复了,可以慢慢停药。耳鸣的治疗应该是综合处理各种不良因素。比如老年性聋的患者,血液循环障碍是常见的,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是合理的。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这些疾病的药物是必须的。 4.耳鸣患者听音乐可能进入的误区。耳鸣患者在进行音乐治疗中可能无意间会走错路。有的人潜意识中还是使用音乐来掩蔽耳鸣,从而认为夜间空调或风扇的声音更好,其实音乐治疗和掩蔽机理是完全不同的,掩蔽只是部分让患者暂时感受不到耳鸣,并不改变耳鸣身后的原因,音乐治疗试图矫正大脑的不良重塑。有的人尽管坚持听音乐治疗,但是内心中反而错误的通过定期的要听音乐这个任务而促使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有耳鸣的存在,甚至在听音乐过程中无意识的认真听耳鸣音去了,并没有达到放松,转移注意力的目的,从而会反馈各种因为过度关注耳朵,而发现的各种其实已经存在,但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堵耳会引起耳鸣变化,咽口水有声音,而且两边不一样,甚至发现双侧耳朵大小不一等等,而这些都是本来就存在的,不属于疾病范畴的问题,也不是耳鸣引起的。 5.耳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问题。这个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很简单。复杂在于人对美好食物的渴望,简单在于合理理解饮食。现在很多疾病从口入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如何防止病从口入,我认为就是饮食适度,不管多么好的美食,都要适量,不要过度,喜欢吃某样东西,不要每天都吃,我们现在不缺营养,每天没有必要大鱼大肉必备,适当的饥饿感是正常的。不建议海吃海喝后通过过度锻炼来消耗的做法。 转载自:耳鸣之光公益网站www.tinnitus-light.org,微信关注可以接受更多科普知识。
耳鸣,顾名思义是耳朵的鸣响,有耳鸣的人往往认为是耳朵不停的发出鸣响让其感到吵闹,从而烦躁不安。这种认识随着医生对一些特殊病例的观察,逐渐发现这种认识存在错误,比如说有的耳鸣患者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切除了听觉神经,完全没有了听力,按照之前的认识,耳朵的鸣响,应该可以停止了,安静了,但是结果显示,患者的耳鸣竟然没有丝毫变化。所以有些患者希望医生切除耳朵来治疗耳鸣是不行的。那么耳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首先需要定义一下我们这里说的耳鸣,应该是排除了血管源性、肿瘤性、肌肉性等明确病因之外的或通过手术可以消除的耳鸣。对于这类耳鸣,目前我们知道尚没有足够的把握用药物来消除。当然患者有耳鸣并不代表一定需要治疗,因为有许多人对耳鸣已经处于习服的状态,就是不去注意,耳鸣根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这类耳鸣患者,应该不称其为患者,而是耳鸣人。而为什么有些耳鸣患者的耳鸣无法让患者忍受?这就是我们目前研究最多的问题,经过各国专家的多年研究探索,已经逐步明确,无法让患者忍受的耳鸣不单单是耳朵的问题,而是引起了自主神经系统、情绪系统乃至意识系统的紊乱所致,而这些系统的参与,却是可以通过功能性训练来矫正的。正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大脑对外界的反应。而对于耳鸣这一声音的存在,也是可以通过音乐的传入来改变大脑对其的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可以治疗耳鸣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有些音乐本身就会引起耳鸣,这,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体会,比如高强度的音乐就可以引起一过性耳鸣,听力下降。有些音乐让人听了就会非常烦躁或情绪激动,无法睡眠。显然这些音乐是无法用来改善耳鸣的。那么什么样的音乐可以治疗耳鸣呢?首先从目前对耳鸣的研究结果来看,耳鸣多数是听力下降后,外周传入下降,大脑对应的区域出现重塑,代偿失传入的损失,而这些代偿继发了情绪系统的参与,而采用特殊处理的音乐增加传入,就可以缓慢的矫正重塑,继而消除情绪系统的参与。针对此,对音乐的处理有许多种。首先,采用的音乐材料应该是舒缓的音乐素材,这种音乐可以让听者情绪平稳,心境平复,改善睡眠。其次,根据耳鸣的声学特点和听力下降的特点裁剪音乐素材,使之可以让大脑修复之前对耳鸣的异常重塑,消除耳鸣对患者的不利影响。那么音乐治疗的效果如何呢?首先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耳鸣对患者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耳鸣的音乐治疗不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大家知道大脑的重塑需要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也就是需要潜移默化。也就是说,音乐治疗要发挥作用,首先需要保证音乐治疗的时间,要知道耳鸣可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患者的意识和潜在的大脑功能。因此,音乐治疗需要时间,理论上讲越长越好,最好是超过耳鸣的时间,当然这个有困难,目前认为至少每天保证2小时,是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缓慢的矫正不利的大脑重塑。除了治疗的时间,患者对音乐治疗的认同接受也是主要的。如果患者心理上排斥,那么时间再长也无益处。对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音乐治疗的效果经过临床的使用和队列研究,发现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也就是让耳鸣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10%左右耳鸣确实会消失。音乐治疗的优势?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治疗,如果按照要求来,比如音量控制,耳机选择,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这是音乐治疗值得尝试的有力保证,其次,目前出现了一些依托互联网和手机APP的施治模式,让该方法变得简便易用,几乎可以足不出户,不需要反复去医院就诊就可以接受治疗。引自:耳鸣之光公益网站www.tinnitus-light.org.
韩朝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鼻喉科研究院 耳科中心 耳神经颅底外科 耳鸣(这里不包括客观耳鸣)、耳聋和眩晕(存在运动错觉)是耳科常见的三个主要症状,三者都属于症状范围,但又存在明显的差别,耳鸣是主观症状(只有患者自己的体验,别人无法体验),而耳聋和眩晕虽然也有主观成分,但也都有客观成分,也就是说耳聋和眩晕本身也属于体征范畴,我们可以使用眼睛和仪器(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DPOAE,ABR,ASSR,眼震电图,VEMP,CT,MRI等等)确定耳聋和眩晕存在的证据,甚至原因,而不仅仅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目前耳鸣则完全不同,除了依靠患者的主诉,我们无法通过仪器和眼睛客观的确定耳鸣的存在,更无法像耳聋和眩晕那样通过客观的成分确定其严重程度,确定其病变部位,因为耳鸣目前没有直接的客观证据。这也就决定了耳鸣与耳聋和眩晕的不同之处。这也是目前研究耳鸣的困难所在,同时决定了临床上处置耳鸣与耳聋和眩晕的差别,目前不能强求使用客观手段来诊断耳鸣以及判断耳鸣的治疗效果,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踯躅不前。 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目前的研究提示耳鸣伴随着听觉通路的病变,大部分耳鸣合并有耳聋,既然是一种声音感知,与听觉系统相关就比较好理解了,而听觉系统的病变目前有客观的检查手段,所以可以参照这些客观检查的结果来分析耳鸣的可能原因。耳鸣可能是某些病变的表现,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诊治耳鸣中必须进行听觉通路相关检查的原因。而决定眩晕的前庭系统,又与听觉系统关系紧密,解剖上几乎算是一个器官,共享一条与中枢交流的通路,共享一根内听动脉,可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引起眩晕的疾病自然也可能是耳鸣的原因,所以前庭系统的相关检查在耳鸣诊治中也是有必要参照的,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耳鸣,耳聋,眩晕三个症状是密不可分的,常常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准确的诊断疾病,实现合理治疗。有些研究提示某些方法可以提示耳鸣的客观存在,尽管尚不完善,目前临床上可用,比如P100,fMRI,值得我们期待,但我们不应该因为没有客观的检查手段和评估手段就放弃对耳鸣患者的处置,而目前在临床上,合理的细心的询问病史和检查,针对性的治疗以及评价量表的合理使用,确实可以解决大部分耳鸣患者的问题,使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 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耳聋持续存在会影响大脑之前存在的对外周信号传入的固有认知,大脑为了适应这种状态进行代偿目前认为是耳鸣产生的原因,高频耳聋往往不被患者认知,但此时耳鸣的出现可以提示耳聋的存在,如果不注意,耳聋继续发展影响语言频率引起了患者注意,就很容易认为是耳鸣引起了耳聋,所以可以否定所谓的‘’耳鸣引起耳聋‘’等的说法。 当然耳蜗受到损伤(缺血,缺氧,病毒等)可以同时引起耳鸣和耳聋,甚至耳鸣早于可查的耳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耳鸣与耳聋间隔时间很短,典型疾病像突发性耳聋。当然病变范围再广一些,影响到前庭,就会同时出现耳鸣,耳聋和眩晕。而这三者同时出现的典型代表应该是梅尼埃病。单独的前庭系统疾病比如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由于使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可以引起耳鸣,但不影响听力。由此,耳鸣只会伴发或继发于耳聋和眩晕,但不能说引起耳聋或眩晕。 三者在转归方面有所差异,耳聋相对固定,一旦出现(持续超过一个月)多数就一直存在,大脑的代偿只是微调部分功能(可能引发耳鸣和听觉过敏),不能修复耳聋,只能依靠人工助听。而眩晕最多持续数天,一旦引发的疾病稳定下来,大脑就会发挥强大的代偿适应能力使眩晕症状消失(这种代偿是否会引发某些耳鸣尚不清楚),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我们医生的多数工作是促进大脑快速代偿,而无法修复已经损害的部分。耳鸣又不一样,引发的疾病稳定下来,耳鸣存在消失、习惯和失代偿三种状态,并且每种状态持续时间比眩晕长比耳聋相对短,有可能一直处于某种状态。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我们的工作是促使耳鸣从失代偿状态向习惯和消失转化。 综上所述,耳鸣,耳聋和眩晕彼此联系,搞清楚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医生诊断处置疾病,了解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患者合理认知自己的疾病。 转载自:耳鸣之光www.tinnitus-light.org
从疾病的命名上来看,耳机病应该是佩戴耳机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自从随身听的诞生,耳机就进入了千家万户,耳机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使用者可以独自享受声音而不会干扰到其他人,可以在任何地方,随心所欲的倾听声音,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特点——崇尚个人空间,不干预别人。但是随着耳机使用的时间和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问题也就组成了“耳机病”的概念。那么耳机的使用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在享受声音的同时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从人类耳朵的结构和耳机的佩戴来说起。目前耳机的种类从佩戴方式来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耳道嵌入式,一类是包裹耳廓式。人类耳廓的功能是收集声音,微调声波强度,耳道的作用更加复杂一些,其不但有收集声波,增强声波能量的作用,还有自我清洁能力。后者通过耵聍腺分泌保持外耳道近乎无菌的环境,颞颌关节的运动将耳道内的耵聍屑排出外耳道,当然,这些功能只有在外耳道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才能够实现。好了,说明了耳机的佩戴方式和外耳道,耳廓的功能,现在可以分析一下,耳机对人的影响了。很明显包裹耳廓式,由于给声符合一般的声音特点,也不影响耳道的功能,从结构上来说影响是很小的。而耳道嵌入式,由于直接接触压迫外耳道,问题就会比较多,首先深入外耳道有将外耳道耵聍推入外耳道深处的可能,其次影响颞颌关节运动产生的将外耳道耵聍向外推送的机能,耳机与外耳道皮肤的摩擦会引起毛囊发炎,耳机长时间压迫外耳道会引起耳痛、耳胀。还有耳机不适合清洗,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以及交换佩戴有引起传播疾病的嫌疑。所以,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建议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一般半个小时休息一会比较合适,佩戴时尽量不要做咀嚼等活动颞颌关节的动作,最好使用包裹耳廓式耳机。第二,我们的耳朵是一个高度精密的仪器,它可以感知20-20000hz范围的声音,有一套精密的根据声音高低调节感知的系统,从而避免耳朵受到伤害。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趋于退化。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过度的声音刺激,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机械的产生,人类制造的声音强度已经远远超过自然界存在的声音,从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角度来说,我们耳朵对大自然的声音的适应,已经不足以应付人类制造的声音强度,达到保护耳朵的作用。使得我们的耳朵相对越来越脆弱。耳机的使用加重了这个环节。为什么说耳机的使用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呢?首先耳机,尤其是入耳式是将声音直接靠近鼓膜传递,能量相对更强,而目前的流行音乐,打击乐等分贝数很高,很容易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忽视强声引起的耳朵的不适;第二使用耳机的情况,往往周围的噪音比较大,在这个背景噪音的基础上,使用耳机,为了消除背景噪音的干扰,很自然的声音的强度要提高,使耳朵处于过高的声音刺激之中。由于这种娱乐性音乐使人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很容易长时间倾听,从而使耳朵长时期处于过高的声音刺激。使我们的耳朵长时间的处于较高声音刺激,内耳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会出现暂时性听觉下降,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永久性听觉下降,由于强声引起的听觉下降往往先损伤高频听力,而这个频率的听觉下降,我们自己不容易察觉,因此很难早期发现,从而被忽视,直到很严重了,影响到语言交流才发现,但已经为时已晚。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声音检测设备做了测量。测量方法为:1 将可测试耳道内声强压力的测试探管置于耳道深处靠近鼓膜处2 将耳机插入耳道3 选择手机音乐,分别用不同音量的音乐测试鼓膜处的声压变化大家看到这些数据或许还是没有明确的概念,给一组来自权威方的数据(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数据显示了如果想要自己的听力不被损伤,在不同声强下可持续聆听的时间。至此,真相浮出水面,当你使用耳机时,音量超过手机最大可调音量的50%时,你的听觉细胞已经被杀手捕获了。除了听力下降,还会出现听觉过敏和耳鸣的症状。这是目前年轻人中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耳机对听觉的损害呢?首先音量不能太大,不要追求强刺激的快感,一般60-70dB比较合适,并且记住声音越响,连续听的时间就要越短;第二,不要在周围噪音很大的环境戴耳机;第三,不能戴耳机听音乐睡觉。第三,耳朵是我们唯一一个全方位监测周围环境的器官。对我们时刻认识周围环境,躲避危险有重要的作用,而耳机的佩戴让这一重要功能几乎丧失殆尽,多数人在行走,跑步,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这其实将我们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此时我们就等于关掉了这一全方位监测周围环境的功能,视线外的危险无法很好的察觉,极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不要在陌生环境和复杂环境使用,或使用时将音量尽可能调低。当然,当你佩戴耳机时,也自然的关上了和别人交流的大门,别人会以为你处于拒绝和别人交流的状态。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外面美好的一切都被你拒绝在外面。长此以往,你的内心将会逐渐处于空虚状态,情绪将会极易受到影响而波动,这些本身会体现在听觉系统上,表现为耳鸣,听觉过敏,耳痛,耳不适等症状。引自:耳鸣之光公益网站www.tinnitus-light.org.
听到很多耳鸣患者不知从哪里听说的久鸣必聋,而且非常的恐惧!实际上当你发现医学上的东西让你看到觉得恐惧的时候多半你是撞到了骗人的陷阱。其实这句话完全是某些有不良企图的人所臆造的词汇。来源应该是杂病源流犀烛的一句话"耳鸣者,聋之渐也",我们在理解中医的时候应该辩证的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来判断,我们知道中医的宝贵之处就是来源于经验,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许多经验只能是告诉我们多加注意,引以为戒,但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这句话在当时无法测试听力的情况下,从众多患者的观察总结出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绝对不能引申为“久鸣必聋”!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耳鸣时间久了,可能出现听不清别人讲话也就是言语频率段的耳聋,但并不代表耳鸣开始时,没有耳聋,鸣为聋之始,这句话放到现在也是对的,耳聋往往在人没有感觉时,先表现为耳鸣。实际上我们古代的耳聋说的是语言频率范围的听力下降,而现代由于有听力测试设备,可以测试非语言频率的听力下降,我们发现很多耳鸣患者其实已经有了非语言频率的听力下降,只是患者自己没有注意到而已,也就是说耳鸣是与耳聋几乎同时存在的,只不过这个耳聋不一定是语言频率的下降,患者不一定感知到而已。耳鸣只是一种症状,大多数是伴随着耳聋出现,作为一个症状其并不会引起耳聋,其只是耳聋的一个信号而已,所以认为耳鸣引起耳聋是极为错误的,更不存在久鸣必聋的因果关系。由于耳鸣的原因很多,耳聋多数伴随着耳鸣,但耳鸣不一定存在耳聋。认为久鸣必聋的耳鸣患者,可以放心了,久鸣与耳聋没有必然联系,但是耳鸣确实提示可能存在耳聋,因此出现耳鸣定期检查一下听力还是有必要的,但是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来自:www.tinnitus-light.org耳鸣之光网站
耳石症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目前的理论认为是掌管人体上下和左右前后平衡的前庭器官,其结构的一部分耳石因为某种原因脱落进入临近的掌管角加速度运动的半规管内,随着头部运动移动刺激半规管壶腹引起阵法性的旋转感,一般这种旋转感由头位变动引发,持续时间小于4分钟。轻微的可以自行缓解,严重的需要复位治疗,目前的复位治疗有手法和机械复位两种。手法复位除了医生操作外,其实患者自己或家属也可以自己做,我们在耳鸣之光网站(微信搜索耳鸣之光后加关注,进入首页,在论坛中的眩晕论坛中)的眩晕论坛中放置了针对各种耳石症的复位视频,大家完全可以按照视频进行自行复位,当然,复位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在论坛进行咨询,我们会尽快回复。
由于小儿的咽鼓管不同于成人,短平,功能不良,所以尽量不要将小儿平放在床上使用奶瓶喂奶,而应该将小儿的头部稍抬高,这样就会减少奶液进入咽鼓管的机会,从而减少中耳炎的机会。
耳朵内反复流水或流脓,不能使用固态的药物,这种药物本身会导致耳道异物,耳朵流水多数耳膜有破损,固态药物进入中耳腔内很难处理。也不要用一些植物塞入,目前的医疗水平尽可能让医生看一下鼓膜,先用西药水处理。本文系韩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