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身高1米七三,爱人一米八五的身材,她担忧女儿以后“鹤立鸡群”;可小张天天盼着儿子能再长高一点点,因为自己只有一米七的个子,老婆也不超过一米六。在现代人身材一辈更比一辈高的当今,孩子的身高仍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作为家长,你有多高,你又能预知孩子以后有多高?“矮苗”是不是要“拔苗助长”?“高秧”是不是也要有所限制?孩子身高(cm)=(父母身高之和±13)÷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生长发育专家梁芙蓉介绍,根据普查统计,我国孩子的身高可以用一个基本公式来推算:孩子身高(cm)=(父母身高之和±13)÷2,男孩加13,女孩减13。总的说来,决定未来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中,遗传占70%-80%,而营养、运动、环境、睡眠等综合因素占20%-30%。孩子长多高,虽然遗传占了很大比例,但家长和孩子的后天努力也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家长身材不高的,但热爱运动的孩子通过均衡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长到一米八的比比皆是。专家强调,特别要关注儿童的两个快速增长期,一是出生到1岁,二是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开始,男孩约12岁开始)),一般都能长25厘米以上,3岁到青春期这个阶段虽然生长速度不是非常快,但每年也不能低于4厘米。如果低于这个数字,要尽快去矮小门诊就诊,明确影响长个的原因,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矮小症治疗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越早治往往效果越好。而对于长得很高的孩子,一般要排除异常情况,如生长激素瘤(巨人症),如无异常,则无须担心。“一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以后长不高,也有的家长害怕孩子长太高,还不如从现在做起。”潘慧说,“连续几年密切关注孩子每年能长多高。”可以在家里的墙上画道做标记,每3个月测量一次,如果6个月没有长2-3厘米,并且与同龄人拉开了差距,就要注意。粗心的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在班级里的排队座位情况,这样能大概判断孩子的生长趋势了。推测孩子一年能长多高,专家教了我们一个公式,就是一年测两次身高,中间至少隔3个月,然后用两次身高的差值除以3,再乘上12,就能得出结果了。比如,第一次测身高是126厘米,三个月后测身高是129厘米,然后(129-126)/3,再*12,最后得出的12厘米,也就是小孩当时的生长速度为12厘米/年。为什么有些孩子窜得比较晚?孩子在14-15岁后基本上没有太多生长空间了。孩子窜得比较晚,因为这些孩子属于体质发育延迟,或者本身比较瘦,他们的骨骺线会闭合得慢一些;其次,这些孩子的父母并不矮。俗话说,瘦高瘦高,矮胖矮胖。胖孩子体内的雌性激素会偏高,不仅会让孩子性早熟,还会促使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影响孩子长高。一些家长会让孩子吃蜂王浆、花粉甚至人参等补品,这些补品不仅不能让孩子“高人一头”,反而会低人一等。因为补品会刺激儿童的性腺激素分泌,导致儿童性早熟,造成骨骺线提前闭合,让孩子的生长期提前结束。心理因素也能 “潜移默化”影响长高任何家长都不应低估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父母离婚、家庭暴力、价值取向的冲撞等种种矛盾的纠葛,以及辱骂、讥讽、嘲笑、歧视等“心理暴力”,使孩子感受到冲撞的痛苦,从而使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他们的身高比在和谐环境中得到多方关爱的孩子矮,国外学者把因为缺乏爱抚和关心而停止发育,身高进展缓慢,成为矮身材的称为“社会—心理—矮小综合症”,也有称为“社会心理型侏儒”。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潘慧一些专家研究发现,情绪障碍同样也能影响身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母爱,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国外称这类矮小者为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也有的资料称之为“情感遮断综合症”。国外也有研究发现,一旦这些孩子解除负面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能够迅速的出现追赶性生长,身高可以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据美国纽约州心理研究所儿童心理学家丹尼尔·派思最近报告,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情绪中的女孩比具有快乐稳定情绪的女孩子身材矮小。这项报告是对716个从9--18岁孩子做9年跟踪研究而提出的。感觉紧张的女孩比感觉快乐的女孩矮5.08厘米,且有2倍以上可能性不会成为身高1.57米以上女性。负重运动及负重劳动不可取专家建议,在生长黄金期,要让孩子多到户外晒太阳,多做跳绳、排球、篮球、跳远等纵向运动,每天睡够8-10小时,对身高的增长特别有帮助。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尤其是儿童,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特别是摸高、跳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对身高的增长都有益,同时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双杠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应避免作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项目,如举重。青少年练习举重必须方法得当,以免妨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样,经常负重劳动也会影响青少年长个子。相关链接:附表:我国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范围表年龄(岁)男孩身高平均值(cm)女孩身高平均值(cm)396.895.64104.1103.15111.3110.26117.7116.67124.0122.58130.0128.59135.4134.110140.2140.111145.3146.612151.9152.413159.5156.314165.9158.615169.8159.816171.6160.117172.3160.318172.7160.6数据来源:2005年9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相关链接:双亲出生地相距越远 子女身材更高大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自然人类学》杂志上,科学家发现,如果父母出生在同一个城镇,子女的身高平均会更低。如果你打算子女的身材长得更高大,不妨找一个在不同地区出生的异性做伴侣。这项最新研究的负责人、波兰科学院人类学协会的达利兹·丹尼尔表示,遗传多样性导致这种结果。与在相同地区长大成人的父母相比,那些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拥有不同基因的可能性更大。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子女长高的概率就越大,能量消耗更有效。 丹尼尔及其科研组对波兰的2675名男孩和2603名女孩的身高进行了研究,并把它与有关双亲身高和家庭收入的信息进行对照。就像预期的那样,他们的研究发现,子女的身高由双亲的身高及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是因为有钱人能为子女提供更丰富的营养物质。然而他们还发现“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男孩大约20%的身高变化和女孩大约14%的身高变化与双亲出生地相距较远有关。该研究指出,这与“杂合性”,或称每个人的遗传多样性有关。男孩受此影响更大,因为他们的生长速度更快,而且生长周期比女孩更长。个子高有“4忧2喜”英国《每日邮报》指出,个子高的人有“4忧2喜”。坏消息:1.血栓危险增3倍。挪威特罗姆瑟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身高超过6英尺(约合1.83米)的男性,静脉血栓的危险会增加2.57倍。一种理论认为,高个者血液流程更长,导致腿部血流量降低,增加血栓危险。另一种可能是,高个子体重相对较大(特别是肥胖者),双腿及小腿承受更大压力,因而血流量减小。2.腰痛几率更大。英国整形外科专家苏海勒·朱格塔博士表示,高个子更容易出现低头垂肩姿势,更容易造成后背韧带拉伤,导致背痛。3.乳腺癌危险大。最新《癌症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表明,女性身高每增加10厘米,乳腺癌危险就会增加16%。英国癌症伙伴组织医学指导克罗尔·斯科拉教授认为,这是因为高个女性雌激素水平更高,因而容易导致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增加。4.黑色素瘤危险增加。《癌症研究》杂志最新报道称,女性身高以1.55米为基准,每超过10厘米,皮肤癌危险就会增加32%。这同样与雌激素水平更高有关。好消息:1.心脏病危险更低。多项研究表明,高个人群冠心病危险更小。个头小的人冠状动脉更细,因而更易因血流阻塞而引发冠心病。2.更长寿。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专家通过骨骼研究发现,腿长的人寿命更长。这可能是因为个子高标志着在子宫的时候营养更好,心脏病及呼吸道疾病危险会更小。
矮小症首次就诊患者须知第一次就诊可能要做各项化验检查,早上来医院就诊时一定要空腹。为了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请您仔细回忆以下信息并提前记录:1.患儿为第几胎第几产,剖宫产还是顺产,出生时有没有窒息青紫等。2.患儿出生时的身高体重,以及出生后3年内每年的年增长速度,3岁以后到青春期前能否每年增长5cm。如果有患儿往年的体检表或者往年测量的身高表,一定要携带。母亲孕期有没有疾病史,比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3.患儿现在具体的年龄为几岁几个月,患儿的智力、饮食、睡眠状况,是否会挑食、偏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平时的抵抗力如何,有没有多饮多尿、便秘、头痛、打鼾等。既往有没有得过什么疾病,在哪进行的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等。4.患儿父母的身高,母亲月经初潮的时间,父亲第一次遗精的时间。5.有没有家族糖尿病史、家族高血压史,家里有没有矮小者。6.其他家族病史。7.若患儿怀疑为性早熟,则须注意:若为女孩注意观察乳房、阴毛发育情况,有无月经来潮;若为男孩注意睾丸大小,阴茎大小及皮肤颜色有无遗精。8、还有特别注意一下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改变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以上信息患儿家长可以直接打印一份按照顺序作答,就诊直接带过来,既能准确描述患儿情况又能节省门诊就诊时间。电话咨询的患儿家长也需要提供以上信息。另外,若是从别的医院转诊过来的病人,除了要回忆上述信息以外,建议您携带在其他医院所做过的各项检查,尤其是近期的骨龄片、血常规、肝肾功、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颅脑MRI、IGF-1、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我的门诊的时间是周一上午专家特需、周二上午和周四上午。停诊信息请随时关注我的个人网站,我会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公布。
骨龄与实际年龄(简称年龄)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骨龄差来表明。骨龄差为年龄与骨龄之差,是两者相差的具体岁数。骨龄差为正数,代表骨龄落后于年龄;骨龄差为负数,代表骨龄提前于年龄。通常将±2岁为骨龄差正常范围,其中骨龄差在±1岁内为正常。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早;骨龄小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晚。如果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落后;若骨龄提前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提前。每年骨龄增加的岁数大约平均为1岁,上下波动在0~2岁之间。如果1年时间骨龄增加2岁以上,则提示骨发育速度过快。骨龄增加的速度大于身高增长的速度则是骨骺愈合提前,生长期缩短,最终造成成年身高降低。月经初潮是反映女孩青春发育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骨龄和初潮有着密切的时间关系。一般初潮时骨龄平均为13岁,变动范围在12~14.5岁之间,因此常用骨龄预测月经初潮的出现时间。此外骨龄与青春期身高突增的关系也较年龄密切。
1.避免高脂肪2.避免甜食3.避免辛辣刺激、口味厚重的食物4.每餐食物体积不宜过大,少量多餐,可按三餐两点安排5.食物品种丰富。Pro:Fat:Cho大致为15~20:30:50-55。蔬菜300-400g/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