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良性的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畏光是常见的伴发症状,有的病例有偏头痛家族史,表现为一侧的中重度博动性头痛,部分病例发病时为双侧头痛或开始时为一侧头痛,随后变为全头痛。枕神经痛分为枕大、枕小、耳大神经痛,是劳损、外伤等原因导致枕项部软组织渗出、粘连和痉挛,刺激、卡压或牵拉枕神经引起所支配区出现疼痛及感觉障碍的病症,好发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者。枕神经痛起于枕部和颈后部,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疼痛,性质为针刺样、刀割样,疼痛可向枕顶部放射,有时甚至放射到前额或眼眶,有固定的疼痛部位,查体枕大神经筋膜出口及枕大神经支配区有明显压痛,部分支配区有感觉障碍。偏头痛和枕神经痛症状很相似,需要认真鉴别,同时要排查头痛的其他病因,偏头痛和枕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针灸、小针刀治疗枕神经痛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好。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脑的普及、人们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枕神经痛也越来越普遍化、年轻化,由于疼痛剧烈,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枕神经痛容易误诊为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针灸凭着其安全性好、操作简捷、疗效显著成为新的研究动向。我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针灸、小针刀治疗枕神经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概述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枕下神经和第3枕神经痛的总称。广义的枕部是指四对枕神经的分布区,即顶结节以下,两侧耳根后,下倾角水平向后的连线间;狭义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鳞部。枕小神经是颈丛的分支,纯感觉,为第2、3颈神经的前支,感觉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区和枕外侧区的皮肤;枕下神经是第l颈神经的分支,主要是运动成分,也有少量感觉成分。 感觉成分支配项上部、头后下部的皮肤;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混合性,主要为感觉成分,少量的运动成分。感觉成分分布上项线至头顶部的皮肤。第3枕神经为第3枕颈神经的后支,混合性,感觉成分分布枕部中线两侧的皮肤。按神经的粗细和分布范围,从大到小依次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枕神经和枕下神经。 在临床上,枕大神经痛仅次于血管性头痛和功能性头痛,同时也可累及枕小神经以及第3神经 2.病因 枕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枕神经痛和继发性枕神经痛。原发性枕神经痛多发于青壮年,而且发病前大察有受凉、劳累、潮湿、不良姿势的睡眠等诱因。最常见的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感染炎症或中毒性神经炎。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疟疾、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或酒精中毒、铅中毒等。 继发性枕神经痛的病因有: (l)颈椎疾病:颈椎骨质增生是最常见的原因。少数可为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 (2)椎管内病变:上颈段脊髓肿瘤、抗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等。 (3)寰枕部先天畸形:颅底凹陷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疵等。 (4)损伤: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推半脱位1颈肌损伤等。 3.预防枕神经痛可采取如下措施: (1)病因防治:避免和预防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糖尿病、尿毒症、风湿热、中毒等原发性疾病,可减少枕神经痛的发病机会;其次是预防和避免引起枕神经痛的继发因素,如颈椎结核、颈椎病、肌纤维织炎、局部感染和外伤等。另外,为提高患者的防病能力,最好能够阅读或收听一些有关卫生健康的科普知识,这无疑是有益的。做到预防在先,胜于治疗。 (2)减少枕部刺激:应避免使用高而硬的枕头,选择具备松软舒适的枕头,帽子不宜过紧,尽可能减少局部刺激,减少枕神经痛的诱发因素,如防止受凉、受潮和疲劳等。 4. 诊断 (1)病前常有受凉、感染或“落枕”史。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枕颈部刺痛、钻痛或跳痛。 (3)枕大神经支配的区域感觉过敏或减退,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明显,并可向同侧头顶部放射。 (4)少数病例尚有颈椎病或颈胸神经根炎症状。 5.治疗 针刀组 (1)体位:患者俯卧位,下颌伸出床缘外并尽量内收,充分暴露术野。 (2)定点:于枕外隆突之下,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后正中线旁开约2.5cm和5cm处寻找压痛点,往往可以触及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在距神经干内侧约1~2mm处最痛点定点。 (3)定向: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走行方向一致;针体垂直于枕骨骨面。 (4)操作方法:术区按外科手术要求消毒、铺洞巾,医者带一次性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选用汉章牌Ⅰ型4号针刀(北京华夏针刀器械厂生产)。医者左手拇指按压住最痛点或变硬的软组织,针刀紧贴拇指甲面,靠压痛点内侧1~2mm处快速刺入皮下组织,缓慢进针到达枕骨面,在治疗点上下约0.5cm范围内纵行纵向切开紧张、挛缩、粘连、增厚的筋膜和腱纤维2~4刀;针刀提插切割深度,以骨面为准,提插幅度上下不超过0.3cm。纵行纵向切开疏通之后,可以横行摆动针体来横行疏通,出针后按压针孔5min,以防出血,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外敷针孔。 (5)注意事项:①枕动脉与枕大神经相伴行,但枕动脉走行在枕大神经外侧。在触诊枕大神经卡压点时,往往可以触及枕动脉,所以在松解枕大神经的卡压时,左手拇指应将枕动脉推挤到指甲缘的外侧,针刀再沿指甲缘刺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伤及枕动脉。②针刀松解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的卡压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反应,如有剧痛或沿枕神经方向的触电感时,应改换针刀刀口位置再行操作。
该病在临床上也是常见,常被诊为落枕,大多于睡眠起身时发病。落枕是一个笼统的诊断。有好几组肌肉损伤,都可诊为落枕。胸锁乳突肌肌腱炎,只是落枕的一种。此病中医都认为是风寒侵袭肌腱,颈项强。西医认为时肌腱的无菌性炎症。肌腱在不断修复,白天头部活动频繁,使肌腱不停地活动。因之血运良好,代谢较快,在睡眠后由于头部活动停止,肌腱的局部血运变差,代谢减慢,加之有时睡眠姿势不良,加重了胸锁乳突肌的牵拉损伤。如果再加上颈部保暖不好,使肌腱受到寒冷刺激,使血运变差,使肌腱的损伤部位的坏死细胞、渗出物不能被代谢排除,形成水肿。刺激神经末梢而发病。现象上它是新病,实质上它是积累性劳损导致的旧病新发。所以小针刀对此病也有明显的疗效。
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但多数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即表现为慢性。如会计、车工、打字员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肌肉持续收缩,即便停止工作,肌肉仍不能恢复舒张状态,有的数小时,有的甚至成年累月。医学上称为“静态残余张力”。慢性软组织损伤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短期内不易观察到,待症状明显时,已经出现了器质性改变。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缓慢,在现代文明社会,慢性软组织伤病越来越多,许多人感觉奇怪,自己没有受伤,颈、肩、腰、腿却很痛,其实,积累性损伤同样会使肌肉纤维、微细血管、韧带轻度撕裂和出血,人体在进行修复过程中会发生结疤和粘连。造成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症状:1.患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3.患部活动受限。4.患部有压痛点。5.患部外形无异常。小针刀可立刻解除痛苦。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无明显诱因,足跟下疼痛。跟骨结节前缘偏内侧明显压痛,若骨刺较大,可触及突起。被动背伸踝关节可足跟下疼痛加剧。X线检查:跟骨结节前缘有鸟嘴样骨刺,尖部向前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治疗,针刀在骨刺尖部切割松解,使挛缩变性的软组织切开,并切断小部分腱膜纤维,刺激跟骨结节骨膜,以消除过强的拉力及炎症。操作常规;患者俯卧位,踝前垫枕,足跟向上,将足垫稳,在压痛最明显处即骨刺尖部(结合X线)定点。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
背部肌筋膜炎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人体肩背部组织、筋膜、肌膜、肌腱、韧带的一种非特异炎症性的病变。临床以背部酸痛、胀痛、压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活动欠灵活为主。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认为风寒湿热诸邪合而至病是痹症形成的原因。发病机理: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可使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组织炎,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 肌筋膜炎目前比较成熟的学说是“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小针刀集刀和针的双重作用,通过刀的剥离,可以松解局部粘连组织、肌肉,解除神经血管的卡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降低致痛物质浓度,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使疼痛迅速缓解。小针刀疗法具有剥离粘连、疏通组织、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解痉镇痛之功效,从而迅速恢复运动系统、器官组织的动态平衡,与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相吻合。在采用小针刀治疗本病时,选好适应证、找准疼痛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1)椎间盘突出(膨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5.2%。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使相邻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2)骨质增生,腰椎负重较大,易损伤,且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及周围软组织产生退行性病变。由于软组织病变、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日久便形成刺状的骨质增生;骨刺的形成又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根水肿变形,产生腰腿痛等症状,如此恶性循环,病情不断加重。(3)腰肌劳损,腰部长期反复疼痛、阴雨天、寒冷潮湿的天气或劳累后病情加重腰椎病(膨出、突出)及腰椎骨质增生患者会出现腰痛、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受限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于神经、血管受压肌肉、韧带的病理牵拉而引起的,所以要消除症状必须解除受压的血管、神经。腰椎病的病理过程是:腰椎5节椎体能够成序列状整齐的排列,是因为椎体周围有很多物质在固定着它,维持与固定腰椎、椎体正常排列的原动力是椎体周围的软组织,而它们一旦出现病变,如肌肉、韧带、肌键等出现病变如粘连、钙化、挛缩、疤痕等病变,继而软组织丧失或减退原有的作用,导致脊柱力平衡失调,椎体出现失稳现象,如椎体的旋转、移位、前突、后膨、压迫了神经、血管导致各种症状。而骨刺与增生也是由于这种不平衡的力长期牵拉,人体的自我免疫功能进行的自身的修补,所以说骨刺只是发病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针刀的治疗过程是通过针刀的松解,剥离、疏通、解除它们的粘连,疤痕、挛缩、钙化等病变,恢复骨骼周围的力平衡,加以手法复位解除卡压神经、血管,所有临床表现下肢麻木、疼痛、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随之消失,达到标本兼治。针刀医学治疗特点:安全可靠、不流血、无痛苦、术后不留疤痕,术后即可行走;是一种花钱少,见效快的新型独特的疗法;手术需数分钟解决;此治疗无副作用。
颈椎病及颈椎骨质增生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上肢酸胀麻、心悸、胸闷、颈背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脊髓、神经、血管受压而引起的,所以要消除症状必须解放受压的血管、神经。颈椎病的病理过程是:颈椎7节椎体之所以能够成序列状整齐的排列,是因为椎体周围有很多物质在固定与保护着它。维持与固定颈椎椎体正常排列的原动力是椎体周围的软组织,而它们一旦出现病变,如肌肉、韧带、肌键等出现病变如粘连、钙化、挛缩、疤痕等,导致脊柱力平衡失调,椎体出现失稳现象,如椎体的旋转、移位、前突、后膨、压迫了神经、血管导致各种症状。只要恢复脊柱的力平衡,所有的症状随之消失。针刀的治疗过程是通过针刀的松解、剥离、疏通解除它们的粘连、疤痕、挛缩、钙化等病变,恢复骨骼周围的力平衡,解除神经、血管的卡压,所有临床表现头痛、眩晕、失眠、上肢酸胀麻、心悸、胸闷、视力下降等症状随之消失,达到标本兼治,复发的几率很小。
针刀医学的四大特点: 简:治疗简单,无切口、不流血、病人痛苦小。 便:应用方便,一枚针刀、一副手套,皮肤常规消毒即可施术。 廉:费用低廉,治疗成本低,治疗费用低。 验:疗效明显,一次见效,大部分三次治愈,有的一次即可治愈。小针刀医学实现五大转变: 1、将大量疾病从不治变为可治; 2、将难治变为速愈; 3、将开放性手术变为闭合性手术; 4、将复杂治疗变为简单治疗; 5、将损伤型、痛苦型治疗变为近于无损伤、无痛苦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不开刀的闭合性手术疗法,主要作用是:松解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恢复脊柱力平衡,达到消炎祛痛、恢复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