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小儿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正被深入地认识。由于流感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有必要和公众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流感是什么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临床表现及后果远较普通感冒重,且易在人群中传播流行,一年四季皆可流行,冬春季是高峰。这里说的流感病毒并不仅只是一种病毒,而是一类病毒,诸如H1N1(甲流)H3N2(猪流感)H5N1、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流感是传染病,经过了“新冠”,流感的检测手段已经进入医院,做核酸,多可在24小时内确定诊断。流感是怎么被传染的呢?流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1-4天,平均2天。儿童流感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多突然起病,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多伴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痛等,少部分出现腹泻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d出现肺炎,体温经常持续39℃以上,呼吸困难,伴顽固性低氧血症,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停搏、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其首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细菌感染增加流感死亡率。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细菌。重症流感,出现哪些表现就是重型流感呢?当出现以下表现之一,就要考虑重型流感:1、反应迟钝、嗜睡、烦躁、惊厥;2、呼吸困难或者呼吸频率加快;3、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4、少尿。5、进行性加重的肺炎等。说到这儿,想必大家已经了解了流感的并发症了吧,就是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脑病(死亡率高)、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如果怀疑孩子得了流感,要做哪些检查呢?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及比率增高。C-反应蛋白(CRP)可正常或轻度增高。2.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方便快捷(10-30min),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仪器,适合临床早期诊断和出入境等机构的现场筛查。3.病毒核酸检测:如RT-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医疗费用较高,检测耗时较长(单样2-3h)。如何怀疑孩子患了流感了呢?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判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疑似流感病例流感流行季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伴急性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2)发热伴基础肺疾病加重;3)住院患儿在疾病恢复期间又出现发热,伴或不伴呼吸道症状全年任何时候,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并且发病前7天与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流感与普通感冒如何鉴别呢?得了流感后,该如何进行治疗呢?“在发病48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得了流感后,可以使用哪种药物呢?目前市面上主要是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注射液)。当然,也可以使用我们的祖国医学的中药治疗。那这个药-磷酸奥司他韦如何使用呢?通常情况下,15公斤以下,每次30毫克(2小袋),一天两次;15-23公斤,45毫克,一天二次;23-40公斤,每次60毫克,一天2次;40公斤以上,每次75毫克,每天2次,与成人量相同。流感可以预防吗?有哪些专业的建议?预防之一就是众所周知的注射流感疫苗。另外,药物预防的推荐人群包括:1.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儿童,或存在免疫异常、对疫苗无反应的儿童2.疫苗接种2周内的高危儿童3与未免疫的高危儿童或年龄<24个月的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看护人4为控制流感暴发在未接种儿童人群中使用或儿童聚集处(如幼儿园)使用5家庭成员暴露后的预防,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预防6社区或家庭暴发流感,流感的流行株和疫苗不符。在平时或者家庭当中,该如何预防呢?1、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勤洗手,室内勤通风。2、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流感,应注意隔离,必要时给家人服用预防量的药物。感觉严重的话,应及时就医。3、托幼机构的老师应认真负责,如果发现发热的小朋友,应给家长说明情况,在家里隔离治疗,避免大面积传染给其他小朋友。下面总结一下,今晚的知识。小儿流感是冬春季常见病,准确识别流感,及早用抗流感的药物,有助于孩子康复,并且流感是可以预防的。
第一,看孩子精神状态,即使发热,状态如常或略差,问题不大。 第二,咳嗽时往往有发热,如果呼吸急促、困难、不吃东西,赶紧送医; 第三,呕吐时,有无发热、头痛,再加上精神差,有脑炎可能。如果小于2岁的小孩,呕吐极易导致脱水酸中毒,也应该及时送医。无热又反复呕吐,小心脑肿瘤;第四,腹痛伴呕吐,小孩子最常见的是肠套叠,亦属急症之一,需要及时就医。
肠套叠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分为小肠套叠和结肠套叠。如果套叠时间过长,可以出现肠坏死,需要手术治疗,对宝宝危害极大。如何早期识别呢?首先,如果一个平常乖巧健康的宝宝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哭闹时伴有挺肚子,拒绝碰触腹部,四肢乱动,哭一阵停歇后再次出现剧烈哭闹,要注意是否存在肠套叠。其次,如果宝宝出现剧烈呕吐,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没有排便、排气,要注意是否存在肠套叠。再次,如果宝宝出现腹泻,突然停止,但没有肠鸣音,继而出现果酱样大便,应注意可能存在肠套叠。怀疑肠套叠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做腹部彩超,安全无害。如果是结肠套叠在12小时以内,可行空气灌肠治疗;如果是小肠套叠,空气灌肠则是禁忌症,大部分通过给予胃肠解痉药及腹部按摩可缓解,少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秋冬季节多呈小流行,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所以,在流行季节,有些患儿在医院或诊所因为别的疾病输液治疗时,因为与患有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同处一室,回家后1-3天就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表现。轮状病毒肠炎常以呕吐先起病,可为喷射性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及饮水,半天到1天后出现发热、腹泻,典型的为蛋花汤样大便,也可以是水样便。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可在3-8天自愈。但很多患儿因为呕吐不能进食,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常常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而出现惊厥、昏睡甚至危及患儿生命,需要输液进行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部分患儿因为严重的呕吐、腹泻可出现肠套叠等外科急症而急需外科处理。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轮状病毒感染呢?首先,在流行季节来临前带宝宝到防疫站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不可避免地会带些流行的病毒、细菌回家,而我家宝宝因为提前口服了轮状病毒疫苗产生了抗体,所以也避免了轮状病毒的荼毒。其次,尽量避免带小宝宝到公共场所,如果亲戚朋友家有感染了轮状病毒的小朋友,尽量避免接触。再次,当宝宝出现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时,也不要惊慌。呕吐明显时,可以暂禁饮食1-2小时,1-2小时后如果宝宝不再呕吐,可试喂2-3口水看看,如果不吐,才可以少量多次的喂水、喂饭。同时要注意宝宝的精神和尿量。如果宝宝精神还好,尿量正常或比平常略为减少,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兑水或米汤口服预防脱水。如果宝宝精神萎靡,或者哭闹不安,或者尿量明显减少,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腹部彩超除外肠套叠,并请医生给予补液治疗。本文系牟丽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每当遇到宝宝发热,家长朋友们大都会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恨不能替宝宝生病。教大家一点小知识:体温超过38.5度时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这两种药物对儿童都比较安全。体温在38.5度以下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额头,颈部,腋下,腘窝半小时以上。也可贴退热贴。如果以前有高热惊厥,体温38度就要退热,也可暂时给予镇静药。如果高热不退,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文系牟丽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出现低血糖时,可参照以下方法处理:血糖3-4mmol/l,无糖饼干3-4块(可用美丹苏打饼干)或无糖果茶1瓶,6岁以下儿童减半。血糖2-3mmol/l,喝糖水:大于7岁,含10g糖,小于7岁,含5g糖。血糖小于2mmol/l,去医院就诊,静推葡萄糖,10%葡萄糖1-2ml/kg。
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是由感染导致的,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小部分是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也有很小部分是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但部分青少年和成人也有可能会发病,冬春季多见,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愈后不久发生。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和呕吐,有时伴腹泻,腹痛部位以脐周最多见。发病早期即有中度以上的发热,部分患者可同时有颈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保守治疗为主,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病毒感染所致的,需使用抗病毒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烟酒、避免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心情愉悦。经保守治疗后无明显效果,考虑合并有急性阑尾炎等其他急腹症时,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感冒,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饮食规律和饮食卫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时,及时去医院治疗,可以降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几率。
川崎病的起源?1967年,日本的医生川崎富作医生发现了在婴幼儿中一些临床表现相似的病,表现为: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白眼球红、口唇皲裂、草莓舌、手足硬肿、热退后指趾末端脱皮的疾病,由于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就把该病命名为川崎病。时至今日,仍未找到最终病因。 川崎病诊断容易吗?小儿发热伴有皮疹的疾病众多,医生需要谨慎地根据孩子的表现,逐一筛选判断,特别是在疾病初期,诊断不是很容易的。再就是有的孩子表现不典型,只具备部分表现,也给判断带来困难。 川崎病危险吗?川崎病只要及时做出诊断,给予积极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危险在于诊断不出,随着时间推移,炎症反应会导致心脏的冠状动脉的扩张,甚至冠状动脉瘤,这种情况就会有危险。动脉瘤一旦破裂,就是比成人心肌梗死还危险的情况。 得了川崎病怎么办?如果宝宝被诊断为川崎病,应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及早使用静脉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并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 本文系寻文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许多妈妈生了宝宝不久发现孩子爱哭易惊,一有动静就一战一战的,还有的出汗多,甚至摇头、枕部头发秃了等,所有这些都是维生素D缺乏所致。既然是缺乏维生素D,好多家长也说我们也补了,可为什么效果不好呢?很大一个原因是缺少晒太阳这个环节,因为维生素D需要在皮肤吸收紫外线后才能转化成有效的成分,通常每日要1到2小时,特别是在冬天,各位家长朋友们更要珍惜有阳光的时间,给小宝宝晒太阳,还有,隔着玻璃晒太阳效果是不好的。
新生儿阶段易得的病新生儿阶段是指从出生至28天。这个阶段大多数宝宝平安健康,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开吃。 但是还是有些常见的问题会出现,比如皮肤发黄退的慢、黄得严重;吃奶后漾奶;睡觉不踏实,老是哼哼唧唧的;再就是小脸上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疙瘩,也就是常说的湿疹。还有的孩子嘴里老是吐泡泡,象小蟹子那样。常见的大致就是这些问题。 下面就逐一和妈妈们聊聊怎么一回事。 刚出生的小宝宝出黄疸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黄疸出得过早,刚出生第一天就有,要小心溶血性黄疸;正常情况下2-3天开始出,逐渐明显,7-10天可能是高峰阶段,14天大多完全消失。测量黄疸指数可以经皮测,这个不遭罪。当然,如果严重或者医生认为需要抽血,这种测的更准确。14天后仍不退的有母乳性黄疸、胆汁淤积、肝炎综合征等,极少数是遗传代谢病。绝大部分是可以痊愈的。 漾奶也叫溢乳,也非常常见。由于小宝宝的胃呈水平位,且进食的都是流质的奶,喷门的功能还不很完善,如果再加上吃得太多或者本身消化功能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有时难免。喂完奶竖起来抱一会再慢慢放下,或者上半身略垫高一些,可能会改善。反复的漾奶要仔细找找原因,看看肚子胀不胀?有没有鼻塞?伴不伴湿疹?而且还得小心漾奶引起的窒息等问题,是不是有点严重啊!妈妈们一定要细心。 睡觉不踏实、哼哼唧唧的,一是肚子不舒服,再就是鼻塞。也是漾奶或呛奶的部分原因。 脸上或者下巴下面起的红疙瘩,大多是湿疹,湿疹在西医讲是一种特应性的皮炎,和过敏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吃得食物越来越丰富,孩子出现湿疹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做好护理,勿食辛辣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减少湿疹的发生。妈妈们要记住,湿疹可不单单是起小红疙瘩这么简单,鼻塞、睡觉不踏实、腹泻、甚至以后发生的喘息咳嗽都可以联系在一起吆! 最后再说说吐泡泡,这个也比较常见,有的妈妈呢,没把这当回事,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孩子得了肺炎。平时的溢乳、呛奶、以及感染都是导致孩子肺炎的原因。家里人在护理小宝宝的时候,要勤洗手,如果大人感冒了,注意隔离措施,这样可以减少宝宝感染的机会。当然,吐泡泡不一定都是肺炎。 新生儿阶段常见的问题就是这些,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不大多,厚厚的一大本新生儿学是我们医生为宝宝健康的知识储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系寻文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