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腰痛,我是不是有腰椎间盘突出?许多人都会有过腰痛,腰部隐隐作痛,有时候带点酸胀,坐久了,站久了,活动运动完后更加明显了;休息一阵子又会缓解,有些人突然会出现单侧下肢疼痛,小腿或者足底麻木。去医院做个腰椎的核磁共振(MRI),经常被告知腰椎间盘突出。那么如果你有腰痛,你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咨询医生呢?照着以下的问题回答,比较容易判断了:有无外伤史?腰痛部位:中间?偏左?偏右?腰痛多久了(如果很小就有,不像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性质:酸胀,撕裂样,针扎,刀割,枪击样,火烧样等等?一直以来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改变(越来越重?)?腰痛活动后减轻?活动后加重?腰痛白天重?晚上重?早上有无全身僵硬,活动后减轻?哪个动作会加重:咳嗽、久坐、抬腿、行走较久、翻身、弯腰、后伸?有无缓解或者加重的因素或者姿势?一般来说月经前是多少天,月经后是多少天发作?(女性回答)疼痛的时候有什么伴随症状:流汗、心慌?是否有小腿或者脚背、脚底、足跟麻木?是否有脚趾无力(主要是大脚趾)?腿痛是左腿还是右腿,双腿?腿痛的位置:小腿肚子?小腿内侧?外侧?腿麻的位置:小腿内侧?小腿外侧?足跟?足底?哪几根脚趾麻木?肛周有无麻木?大小便有无障碍?有无其他关节痛?家里有风湿病的直系亲属么?平时工作是什么?需要负重、久坐、久站?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伴同侧下肢疼痛、麻木、脚趾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无法久坐久站。
对大多数人们来讲,癌症以及相关的癌痛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于真正的癌症患者而言,癌症导致的剧烈疼痛——癌痛,通常时刻存在并且对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癌痛有时和癌症本身的进展有关,随着癌症病情的加重,癌痛随之加重;有时又和癌症本身的进展无关,癌症病情本身得到了控制,但疼痛依旧十分剧烈。这种疼痛之剧烈,不是身受者,不可能有深刻体会,实际上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是因为剧烈的疼痛,丧失了生活和与疾病抗争的勇气,最后离开人世,把悲痛留给了家人。所以,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认为,对于早期癌症的治疗,治疗疾病本身与治疗疼痛同等重要;对于晚期癌症的治疗,治疗疼痛本身甚至比治疗癌症更为重要。能够让一个已经没有治愈希望的晚期癌痛患者,在安宁无痛的状态下离开这个世界,既是他本人的福气,也是每一个疼痛科医生的工作目标。癌痛的成因及其复杂,这里面既包括伤害性疼痛,也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炎性疼痛。针对不同性质的癌痛,我们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Cox-2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炎性疼痛等等。针对一些局部的疼痛,如腹痛,胸痛,我们还可以采用腹腔神经丛毁损、肋间神经毁损等等方法来控制疼痛。除了这些基本技术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技术可以用来管理几乎所有位置的疼痛——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永久植入术。癌症疼痛的重要特点是不固定位置,会扩散和蔓延。疼痛今天可能在腹部,3个月后可能又出现在腰部。故采用单一技术做局部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通过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可以将用药剂量减少到口服药量的1/300,并且可以管理全身任意地方的癌痛。由于药物用量减少了2个数量级,从而使得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如大小便困难、皮肤瘙痒、食欲下降等等都大幅度下降了。癌痛控制得好,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和生命周期的延长都是有直接好处的。反过来,如果癌症患者长期处在难以忍受的疼痛状态,精神焦虑绝望,则无人可以战胜病魔。所以,希望所有癌症患者要重视对于疼痛的治疗,以无痛、轻松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且战胜疾病。
患者腰痛伴右下肢疼痛8年余,加重一周入院。如图,患者最后一个椎间盘突出,但是其中有一块髓核脱出,跑到了腰5椎体中上缘。 行腰骶丛神经根MRI重建,我们很清楚地发现了这块脱出的髓核。在既往,这种情况的患者,无论去到哪里的医院,医生一定会说只能开刀动手术取出来,这时费用高,患者创伤大,出血多,手术风险大,术后还要卧床疗养。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椎间孔镜技术也可以达到这个条件。而且是不开大刀、伤口只有约1cm,费用相对明显降低,术后一周以内即可出院。我们打算使用椎间孔镜技术摘除脱出髓核。通过我们科首创的脊髓造影技术,更有效的发挥了椎间孔镜的优势。如图:通过脊髓造影技术(南山医院疼痛科张强主任),我们发现脱出髓核处出现了明显的缺损。通过造影,我们拟定了穿刺路径,这样手术更加安全准确和便捷。准确定位后,简单的穿刺过程在镜子下清晰发现了L5神经根。 椎间孔镜下操作,我们很快找到了脱出的髓核组织。 最后我们钳夹出3大块髓核组织,患者立刻感觉腿痛消失。术后缝合一针,不到1cm。手术顺利,历时约30分钟。手术医师 张强主任
腰痛和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常见两大症状。腰痛部位在下腰痛或放射到臀部、大腿后外侧等。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早晨轻,午后加重。座位、站立重,平卧减轻。症状较重的时候咳嗽、喷嚏时加重。腿痛多数位于大腿后外到小腿后外侧,少数可以是大腿、小腿前,疼痛像一条线一样影响下肢,可伴有下肢麻木,无力感。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你很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
腰腿痛是中国常见多发病,很少有成年人没有受过腰痛的困扰,一部分人由于严重的腰痛或者伴随下肢放射痛来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之后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巨大需要手术,这时候就面临着手术方式的选择问题:开放手术?椎间盘镜手术?椎间孔镜手术?它们之间有何区别?要想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先要知道各自的手术是怎么做的: 一般情况下,开放手术是指在背部后方相应的手术部位切开3-5cm的皮肤切口,随即深入切开背部肌肉,显露出椎板,再用专门的器械将椎板咬一个小窗,显露出椎管与神经,随后进去把神经牵开,显露出下面的突出椎间盘,再将椎间盘切除,最后逐层缝合组织,结束手术。整个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椎间盘镜手术其实就是缩小版的开放手术。它只需要2cm的切口,然后将一个工作管道放置到椎板表面,随后的步骤与开放手术一样:椎板开窗——牵开神经——切除椎间盘——缝合组织——结束手术。整个手术同样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椎间孔镜手术有两种入路,一种是从背部侧方,一种和椎间盘镜手术一样,从背部后方。无论那种方式,都是以穿刺的方式直接进入椎间盘突出部位,逐步建立工作管道,通过这个直径约为0.7cm的工作管道,放入同轴内窥镜,在内镜直视下观察椎管内情况,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由于工作管道仅0.7cm直径,所以手术切口也仅需要约0.7cm,基本保护了所有椎间盘外的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身体额外损伤。整个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即可。 对于以上三种手术方式,可以简单归纳如下(当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1.开放手术基本可以被椎间盘镜手术取代。因为两者原理一样,而后者创伤更小。 2.如果可以选择椎间孔镜手术,就不选择椎间盘镜手术。因为椎间孔镜手术的损伤还要远小于椎间盘镜手术,很多病人术后疼痛立刻消失并立即可以下地行走,椎间盘镜手术后很少能达到这样的条件。 3.不是每一个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都可以做椎间孔镜手术,有些突出伴钙化,或者腰椎管严重狭窄的病人就不合适。具体情况需要医生进行判断。 4.开放手术和椎间盘镜手术可以将还没有突出的椎间盘也切除一部分,这样减少了椎间盘再突出发生的概率。椎间孔镜手术由于管道细小,很难做到既切除突出椎间盘,又将未突出的椎间盘切除,所以突出复发率应该会略高于开放手术和椎间盘镜手术。话说回来,椎间盘具备了重要生理功能,切除多了将导致椎间隙加速狭窄,腰椎老化提前出现,这是很多老年性腰痛的根源。所以到底切不切未突出的椎间盘,切多少,医学界还没有定论。我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将突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切掉,不压迫神经的椎间盘则保留(哪怕在形态上,它也可能表现为轻微突出)。但这仅仅是理想,在现实中不可能完美实现。 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后,我个人的观点是:尽量采用最小创伤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椎间孔镜不椎间盘镜,能椎间盘镜不开放手术。只切引发症状的突出椎间盘,如果从此痊愈,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复发,则再次选择最小创伤的方法进行手术(越微创的手术,重复实施对人体的影响越小),痊愈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如果无效,则升级为创伤较大的手术,直至取得相应的好的疗效。
骨性关节炎又称老年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许多人认为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疾病,是关节长期自然磨损的结果。但近年来,专家们对这种看法提出了疑问。因为从手术切除下来的患骨性关节炎的股骨头标本中,所见到的改变远超过老年性股骨头自然退变所形成的变化。而且在老年人的关节软骨中,极少发现退化的特征,也没有明显的物理和生化方面的改变。 据此,有关专家认为,老年人骨性关节炎可能从年轻时就开始了,是骨关节长期遭受一系列病理生理刺激的结果。比如:反复慢性损伤、过度反复使用以及发育异常、继发性畸形等。此外肥胖会增加关节负重,易引起和加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引发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女性多于男性,受累部位多见于指间关节和髋、膝关节。疼痛为常见症状,早期疼痛轻微,多在活动时发生,休息后缓解,晚期则休息时也痛。疼痛与活动有关,休息可减轻疼痛,而活动尤其是负重活动可使之加剧。常见的体征有关节肿大、触痛、活动有响声、畸形和功能障碍。 骨性关节炎诊断一般不难,根据症状、体征、X线照片即可做出诊断。那么,明确诊断后应该怎样对待这种病呢?首先,应注意适当休息和减肥,持之以恒地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神经、肌肉的协调,防止肌肉、肌腱、韧带的萎缩。纠正生活和工作中各种不正确的姿势,减少活动对关节重复撞击引起的损伤。其次,理疗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用药物不能缓解症状或不能耐受者。理疗的目的是保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加户外活动的能力。第三,许多抗风湿药物对骨性关节炎都有效,但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仅是治疗的一部分。第四,对关节破坏严重、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手术几乎是惟一可选择的方案。O型腿或X型腿,可考虑做截骨术;关节内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可促进骨性关节炎的恶化,清除这些游离体和软骨碎片后疼痛等症状常大为减轻;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能解除疼痛和改善运动范围,特别适合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行手术治疗的不在少数,尽管手术很“成功”,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腰部或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甚至丧失劳动力,临床上称之为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 腰椎术后综合征是指腰骶椎手术后腰臀部疼痛仍持续存在或复发,伴或不伴有坐骨神经痛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可达10%到40%。尽管外科技术在不断发展,其发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对个人及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主要为:(1)腰骶部疼痛,主要为慢性钝痛,部分患者则表现为火烧、针刺样痛的神经痛特征。(2)下肢疼痛,主要为放射痛,多从臀部放射至小腿或足部,部分患者可有下腹部或腹股沟区疼痛。(3)疼痛部位伴有麻木、肌无力等表现。 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手术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原因复杂,很难简单以“手术没做好”来解释,其病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而明确病因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有重要意义。 病人相关因素:1、翻修手术,局部组织(如肌肉、末梢神经)不可避免地被破坏。2、精神因素如焦虑、抑郁加重疼痛等。 手术相关因素:1、术中因素,如椎间盘碎片难以完全去除、黄韧带增生钙化等;2、术后因素,如硬膜外瘢痕粘连、术后腰椎滑脱、椎间隙下沉、小关节错位病变等。 如何治疗?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肖礼祖主任医师指出:由于腰椎术后综合征通常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微创介入治疗:如脊神经后支射频或切断、硬膜外神经根粘连松解术均是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可行办法。当腰腿痛表现为火烧、针刺样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以上治疗手段无效时,脊髓电刺激则是治疗顽固性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有力“武器”。脊髓神经电刺激,俗称“镇痛起搏器”, 是一种有效率高且受到国际公认治疗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电刺激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方法是在患者柱的硬膜外间隙植入一根直径仅有1.3毫米的刺激电极,通过激发出一种舒适的异常感觉(通常为酥麻感)取代感觉神经传入的痛觉,达到阻断痛觉传到大脑中枢的目的,同时电刺激神经还可促进神经修复,减轻神经炎性反应,从根源上缓解神经性疼痛。从2003年至今,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已开展了神经电刺激治疗,已为大量腰椎术后综合征及其它顽固性疼痛患者缓解了疼痛。肖礼祖主任主译的一本有关神经电刺激的专著于2012年在全国出版发行。脊髓电刺激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它是一种纯物理的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可逆性、长效的治疗效果等优点,这种技术越来越得到广大患者及医生的认可与欢迎。 手术治疗:手术翻修是腰椎术后综合征治疗中不得已的选择,因为翻修手术对治疗该病的成功率低,且成功率随着翻修次数增加而降低。如果患者确实存在椎间盘再突出、节段性不稳、神经根挤压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再次手术解决。
当人们感到腿脚冰冷、乏力甚至疼痛时,常会想到“不通则痛”、“人老先老腿”等为人熟知的生活经验,而泡脚、推拿等方法因能舒缓症状而被广泛接受。但是,腿脚为什么会冰冷、疼痛?除了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疾病等病症外,“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及或糖尿病足”就是不可忽视的常见疾病之一。周围血管闭塞主要是由于高血脂、高血压或高血糖等因素引起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肢体缺血就会导致腿脚冰凉、乏力、疼痛等症状。 周围动脉疾病离我们有多远?研究显示,全球约2亿人罹患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疾病,其中50岁以上人群每十人就会有一人受到周围血管疾病的困扰。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患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有什么危害?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因血管狭窄、堵塞而导致肢体缺血表现,轻者四肢冰冷、乏力,重者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甚至四肢溃疡、坏死,以至于截肢的可能。此外,周围动脉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研究指出,约60%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会患上缺血性心脏病,约30%的患者会患上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均可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需要引起重视。如何识别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尽管该病的形成是多因素的,但95%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至少有一项心血管方面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糖尿病为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清胆固醇水平等。因此,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需多加留意。 症状:大部分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仅在超声检查等体检项目中偶然发现动脉狭窄,此时动脉血供减少但仍可满足四肢生理需求。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早期症状,如下肢皮肤温度低、怕冷、活动后易疲劳等,这是下肢组织自行调节以适应减少的血流量的结果。而周围动脉疾病典型症状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间歇性跛行:即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疼痛或烧灼感,休息数分钟后可明显缓解,这种不适不应在静息或体位变化时加重。以上提示下肢血供已不能满足行走时肌肉增加的耗氧需求。 (2)慢性肢体缺血:包括超过2周的下肢静息痛(休息时仍感到疼痛)、下肢溃疡、坏疽。提示血供已经减少难以满足组织最基本的需求,是疾病的终末期,若不得到有效治疗将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3)急性肢体缺血:有别于上述几点表现的急性症状,包括突发的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麻痹、极度冰冷感以及突然恶化的跛行(“6P”征)。 如何处理呢?当有上述危险因素或可疑周围动脉疾病症状时,需到医院的血管科或疼痛科进行详细的检查,若已明确为周围动脉疾病时,需积极治疗。 一般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糖、血脂等;监护下运动可改善运动耐力;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减少血栓形成;血管活性药物可改善动脉血供从而提高运动耐量。 手术治疗:下肢血流重建术是治疗周围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即通过植入支架、人工血管等方式使严重狭窄的动脉再次扩张以改善血运。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这类治疗,因为这些手术本身就可导致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血流重建术多适用于慢性/急性肢体缺血的患者。当病变血管广泛而细小(微循环病变),血流重建术则难以施行。面对这种情况,肖礼祖医生介绍说,疼痛科是有些很有效的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改善肢体的微循环,缓解甚至逆转病情的发展,降低截肢率,提高生活质量。 典型病例有位88岁的谢阿婆,因“右下肢疼痛并活动受限3年,加重3月于2014后11月找到肖医生就诊,经过询问患者有10余年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仔细查体,发现阿婆右小腿稍肿胀,皮肤颜色暗淡,皮温明显低于左侧,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疼痛程度达8分(0~10分),不能行走,余无明显异常。彩超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伴多节段狭窄。双侧胫后动脉、胫前动脉中下段及远端足背动脉闭塞可疑。双下肢动脉CT检查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伴多节段不规则狭窄,右胫前动脉中下段及远端足背动脉闭塞(如图)。 肖医生与血管外科医生商量后,考虑先采用血管外科的血管介入治疗,如果不成功再采用疼痛科的技术来处理,结果阿婆的远端血管闭塞太严重没法行介入治疗,保守治疗半月后疼痛没有缓解,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阿婆要面临截肢命运。随后阿婆在疼痛科采用腰交感神经阻滞及神经调控等治疗,疼痛明显缓解,已恢复行走如图,随访3年,阿波已91岁高龄,状态非常良好。 肖礼祖主任医师介绍说,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是因为供应脚的血管堵塞,导致缺血缺氧出现腿脚疼痛,就像“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疼痛科采用微创治疗来调节神经系统,扩张细小血管,改善血供,从而缓解疼痛。这种技术适用于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早、中期,可以减少截肢的风险,一旦肢体出现缺血坏死就难以挽救了。
带状疱疹称“生蛇”“蛇缠腰”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疾病。疱疹经过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一般在1~2周内结痂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因此,生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蛇缠腰后蹦遗留下的神经痛,因为这种神经痛痛起来“真会要命”啊。首先,这种疼痛会让你吃不下饭,睡不了觉,其次,如果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一旦患上这种疼痛真有可能发生意外的。 其实生活中生蛇的人很多,从20-30岁的年轻人到80-90岁的老人都有,但很多人疱疹好了基本上就不痛了,什么样的人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并有可能遗留神经痛呢? 第一, 年龄愈大的老年人,出现神经痛的可能性愈大; 第二, 发病时疱疹面积越大,疼痛越重的患者; 第三, 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冠心病等合并症的老人; 第四, 有类风关、红斑狼疮或强脊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第五, 有肿瘤或癌症的患者 如果有上述情况的老年人一旦出现蛇缠腰需尽快来医院就诊。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肖礼祖教授认为,蛇缠腰的治疗除了抗病毒外,关键是要尽快消除神经痛,如果偿试过药物保守治疗镇痛效果不佳,则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办法,尽快把患者的疼痛消除或减轻到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以免留下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它和三叉神经痛一样,是疼痛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疼痛科治疗这种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常用的药物治疗外,还有局部皮内注射,肉毒素注射治疗,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神经电刺激等微创治疗。每一个患者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但如果患者年老体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封闭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及副作用,肖礼祖教授认为,脊髓电刺激相对来说是一种更安全也有效的治疗方法。 据肖医生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俗称“镇痛起搏器”, 是一种效果立竿见影的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电刺激的办法来减轻疼痛,实际上是一种纯物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就是在患者柱的硬膜外间隙放植一根直径仅有1.3毫米的刺激电极,通过激发出一种舒适的异常感觉(通常为酥麻感)从而取代感觉神经传入的痛觉,达到阻断痛觉传到大脑中枢的目的,同时电刺激神经还可促进神经修复,减轻神经炎性反应,从根源上缓解神经性疼痛。 从2003年至今,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已开展了神经电刺激治疗,已为大量疱疹性神经痛及其它顽固性疼痛患者缓解了疼痛。肖医生还主译了一本有关神经电刺激的专著于2012年在全国出版发行。目前在该技术在国内很多医院的疼痛科开展了,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几乎无副作用、无成瘾性、可逆性、有长效的治疗效果,这种技术越来越得到广大患者及医生的认可并欢迎。 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在脊髓电刺激治疗后,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几乎立刻就能得到改善,而且,术后会根据病情及神经进行调节参数,从而寻求更好的镇痛效果。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常规治疗方法难以治愈、或缓解的情况下,都值得去尝试这种新技术,早治疗,早获益。 总之,这种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是,越早治疗疗效越好,花钱越少,治疗时间也越短,反之亦然。 典型病例: 为成千上万的疱疹性疼痛患者解决了病痛,今天来送锦旗的黄先生就是典型的一个病例,他是因右侧胸背部疱疹后疼痛一个月,因服用药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又合并糖尿病,神经性疼痛非常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及生活,后来采用神经根电刺激方法,放置一根电极疼痛当天就缓解80%,经过二周治疗基本消除了疼痛,像黄先生这样的病例不计其数。
每年季节交替,我们都会接收很多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如图,疱疹可以长在头面部、躯干、四肢;由于体质不同,疱疹可以如火山爆发一样,满目疮痍,也可以只有几个散在红疹,如长在眼睛附近,则会眼睑水肿和下垂,影响面容。那么,如果得了带状疱疹,不注意保洁,胡乱处理会如何?以上为这个月我的患者:70多岁的老年男性,疱疹后3个月,这是刚来我科求诊时候皮肤的破损样子,所有发红的地方有针刺样疼痛,夜晚无法睡眠。老人家之前用过中药外敷。现在局部皮肤愈合欠佳。那么重点是这样的:1、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无需处理,一般2周内它自己会消退的(不包括神经痛)。2、长疱疹的地方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沾水。3、不要做以下行为:抓破、用针挑破、用火烧、烟头或艾灸烫、敷草药。4、建议前往疼痛科求诊,特别是剧烈疼痛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