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胸”这一医学术语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亿次,引发公众对“突发胸痛危机”的广泛讨论。多家权威医疗机构数据显示,18-35岁青壮年群体中自发性气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气胸:肺部的“漏气危机”气胸的本质是胸腔里出现了不该存在的气体。就像气球被扎破后漏气,当肺部表面形成破口,气体从肺内漏入胸膜腔,压迫肺组织导致塌陷,患者会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气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多见于无基础疾病的健康青年,后者则与肺结核、慢阻肺、间质性肺病等肺部疾病相关。而年轻人的发病中大多数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这类患者中瘦高体型男性占比高达60%-90%。瘦高青年为何成“高危群体”?针对网友热议的“身高180cm、体重55kg的纸片人最危险”的现象,这是由于:先天发育特征:瘦高人群在青春期胸廓纵向生长较快,肺部为适应胸廓容量被动拉伸,导致肺尖部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易形成肺大疱(薄壁气囊);生物力学影响:此类人群肺尖部承受的机械应力更大,剧烈运动、屏气动作(如举重、潜水)或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骤增易引发肺大疱破裂;隐匿性隐患:约90%的原发性气胸患者通过CT可发现肺大疱,但多数人平时无症状,犹如“定时炸弹”。治疗革新:从“开胸”到2-3厘米切口的微单孔胸腔镜手术谈及气胸治疗,微单孔胸腔镜手术可通过仅2-3厘米的切口,手术可精准切除肺大疱并完成胸膜固定,将复发率从50%降至5%以下。这种术式出血量不足10毫升,患者术后2天即可出院。以下为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保守治疗:适用于首次发作且肺压缩<30%者,但复发风险高;胸腔闭式引流:仍是急救首选,但对多发肺大疱效果有限;手术干预:微创技术已成主流,机器人手术切除范围更精准,能保留更多的肺功能。预防指南:给“竹竿青年”的健康忠告规避高危动作:避免潜水、跳伞、举重等需屏气的活动,健身时避免过度负重;呼吸道管理:控制咳嗽、便秘等增加胸腔压力的行为,戒烟可降低气胸发生风险达20倍;定期筛查:瘦高体型者建议每年接受低剂量CT检查,及时发现肺大疱;复发预警:首次气胸治愈后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突发胸痛需立即就医。自2020年起,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涵盖了各种复杂病例,包括中晚期肺癌、各种袖式手术、隆突重建等。这项技术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关注和学习,还走出了国门。近年来,肺科医院已培训了1000多名海外胸外科医生,这些医生来自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东、南美等发展中国家。
门诊概述肺结节专病门诊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肺结节诊断、治疗及随访服务。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肺部圆形或类圆形病灶,通常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发现。肺结节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因此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服务内容1.初步评估与诊断: -详细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高分辨率胸部CT扫描。 -肺功能测试及其他相关检查。2.多学科会诊(MDT): 联合放射科、病理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3.微创诊断技术: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 -胸腔镜检查。4.治疗与随访: -良性结节:定期随访,监测结节变化。 -恶性结节:根据病情制定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方案。 -术后随访:定期复查,监测复发及并发症。适合就诊人群-体检发现肺结节的患者。-有肺癌家族史或高风险因素(如长期吸烟)的患者。-既往有肺结节病史,需要定期随访的患者。-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门诊优势专业团队:由胸外科卢扬武主任医师领衔,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先进设备:配备高分辨率CT、超声支气管镜等先进诊断设备。个性化诊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全程管理:从诊断到治疗及随访,提供全程医疗服务。就诊流程1.预约挂号:通过医院官网(关注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公众号预约胸外孙勇挂号)或电话(13647265668)预约肺结节专病门诊。2.初诊评估:进行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初步影像学检查。3.多学科会诊:根据初步检查结果,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4.制定方案:根据会诊结果,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5.治疗与随访:按方案进行治疗,并定期随访。 联系我们-地址: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肺结节专病门诊孙勇医生电话:13647265668肺结节专病门诊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助您早日康复。
辨别肺部良恶性结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观察结节影像学特征-结节大小: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节多为良性,大于8毫米的结节恶性风险增高。-结节形态:良性结节通常边缘光滑、规则,而恶性结节边缘常呈分叶状、有毛刺或胸膜牵拉征。-结节密度:纯磨玻璃结节若直径大于8毫米,伴有实性成分,恶性可能性大;部分实性结节恶性风险高于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实性结节中,爆米花样、层状或中心性钙化多为良性,偏心性、沙砾样钙化则可能为恶性。分析患者临床因素-年龄:年龄越大,恶性结节可能性越高,50岁以上人群需重点关注。-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大于400的人群,肺部结节为恶性的风险显著增加。-家族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肺癌风险增加,其肺部结节恶性可能性也相应提高。 -既往病史: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肺部结节为转移瘤的可能性需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患者,患肺癌风险增加,肺部结节恶性可能也增大。进行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据此判断结节良恶性。-PET-CT检查:对代谢旺盛的恶性结节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如炎症结节可能出现假阳性,部分低代谢肿瘤可能出现假阴性。-病理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手术活检等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辨别肺部结节良恶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由专业医生评估并制定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肺气肿属于慢性病,大多数是由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肺气肿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者。 其中,局限性肺气肿是肺气肿的一种常见类型,即部分肺组织的支气管狭窄。有人总是出现胸闷的症状,感觉呼吸不通畅,常常自我怀疑是不是局限性肺气肿所致? 胸闷症状的出现与否,与局限性肺气肿所累及的肺部区域范围紧密相关。在肺气肿影响范围较为局限且微小的情况下,得益于肺组织卓越的代偿机能,往往能够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因此,患者可能不会体验到明显的胸闷感。当累及的范围较大时,尤其是影响到肺叶或较大的肺段时,很有可能会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使患者出现胸闷的症状,常伴有呼吸困难、气喘等,活动或运动后此症状更为显著。为能控制病情发展,日常应做好生活管理,我汇总了以下几个要点,分享给大家。1、戒烟局限性肺气肿的主要病因是吸烟,因此戒烟势在必行。如果个人意志力不足,可以寻求戒烟门诊的帮助,同时避免二手烟。2、避免呼吸道刺激物雾霾天气出门时尽量戴上口罩,不可长时间暴露于刺激物环境中,包括汽车尾气产生的烟雾、油漆、香水等,烹调食物时应打开油烟机。3、提高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合理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等,适当运动来提高肺活量。尽量避免与流感的人群接触,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1引言表现为实性结节的肺癌的预后和磨玻璃结节是明显不同的。实性结节,尤其是1cm以上的结节,建议行肺叶切除,不建议肺段切除,尽量避免楔形切除。实性结节往往有更多的预后不良因素,如:低分化,微乳头型,实体型,筛状结构,气腔播散,胸膜侵犯,脉管癌栓,SMARCA4缺失等。1~3cm的肺癌分期是T1,也就是常说的早期,但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风险的人群。小结节术后复发屡见不鲜。如果病理报告上有高危因素,即使早期,也建议术后继续治疗,尤其是可以吃靶向药的腺癌患者。本文列举了2022年初,连续接诊的几例"I期"的实性结节患者,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病理结果和预后。1病例1,1cm结节,无高危因素,术后2年无复发女性,55岁,左肺下叶1.2cm结节手术: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术病理: --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80%,乳头型10%,贴壁型10%,根据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类:中分化腺癌); --未见气腔播散、脉管癌栓,弹力纤维染色提示未见胸膜侵犯; --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未见癌;肺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 (第5、6、8、9、10、11、12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0/3、0/1、0/1、0/2、0/1、0/3);基因检测:未做术后治疗:无预后:2024-3复查无复发转移点评:1、患者结节较小,病理无上述高危因素,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目前无复发;2、这种情况算是实性结节中较理想的;3、可以预见其长期预后会很好2病例2,有高危因素,术后化疗,仍有复发女性,49岁,左肺上叶2.6cm结节手术: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病理:--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筛状结构为主,伴黏液分泌,根据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类:低分化腺癌); --可见气腔播散、脉管癌栓,弹力纤维染色提示未见胸膜侵犯; --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未见癌;肺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 (第4、6、7、8、10、11、12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0/1、0/2、0/5、0/1、0/3、0/1);基因检测:ALK突变阳性术后治疗:培美曲塞+卡铂化疗四周期预后:术后近2年(2024-1)发现多发转移,改阿来替尼治疗,2024-10复查转移灶好转点评:1、患者术后分期仍是I期,但有较多高危因素:筛状结构、低分化、气腔播散、脉管癌栓,提示复发风险很高2、虽然术后化疗,但术后不到2年复发3、好在有ALK突变,吃上二代ALK靶向药后,疗效显著3病例3,有淋巴结转移,术后靶向治疗后复发男性,69岁,右肺中叶3.5cm占位手术: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术病理: --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50%,乳头型20%,微乳头型30%,根据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类:低分化腺癌); --可见气腔内播散及脉管内癌栓,胸膜侵犯待弹力纤维染色; --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未见癌; (第11组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1);(第3、4、7、9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0/3、0/2、0/1); (第2组淋巴结)纤维脂肪组织,未见癌。基因检测:EGFR19del术后治疗:埃克替尼,阿美替尼预后:口服埃克替尼至2023-12(术后近2年),右颈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活检发现T790M突变,改以阿美替尼治疗至今,转移灶缩小。点评:1、术后病理较多高危因素:微乳头型30%,低分化,气腔内播散及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分期已经是II期2、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必需辅助治疗3、有EGFR突变,首先使用1代靶向药物,复发后给予3代靶向药,目前虽然控制住了肿瘤,但长期预后可能并不理想。4病例4,小结节,有高危因素,未治疗,无复发女性,57岁,右肺下叶1.6cm结节手术: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浸润性非黏液腺癌(腺泡型65%,乳头型25%,微乳头型10%,含少许印戒细胞成分,伴黏液,根据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类:中分化腺癌); --可见气腔播散,未见脉管癌栓及胸膜侵犯; --其余肺组织慢性炎; --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未见癌;肺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 --(第2、4、7、8、10、11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0/3、0/1、0/2、0/2、0/2)。 --病理TNM分期:pT1bN0。VENTANA结果:ALKD5F3(+),ALK阳性基因检测:ALK突变阳性术后治疗:无预后:2024-1复查未见复发点评:1、患者有高危因素:微乳头10%,气腔播散2、但好在病变不大,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当时未行治疗3、ALK有突变,根据目前研究,ALK阳性患者,术后给予靶向药对延缓复发有明显效果5病例5,有高危因素,有突变,未复发女性,69岁,右肺上叶3.3cm结节手术: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20%,乳头型35%,微乳头型45%,根据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类:低分化腺癌); --可见脉管瘤栓,未见气腔播散及胸膜侵犯; --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未见癌; --肺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第2、4、7、8、10、11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6、0/1、0/2、0/2、0/3、0/1)。基因检测:EGFRL858R突变阳性术后治疗:无预后:2024-1复查未见复发点评:1、患者有较多高危因素:微乳头型45%,低分化,脉管瘤栓。有基因突变,这种情况术后建议行靶向治疗。2、病变有磨玻璃成分,术前可能老虎病变恶性度不高,但病理结果却正好相反3、患者因各种原因术后未治疗,比较幸运的是没有复发。但这不是常态,还是建议患者不要冒险。复发后吃药终究不如提前预防更有效。病例6,有高危因素,术后未治疗,无复发男性,67岁,右肺上叶4.3cm结节手术: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病理:--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15%,乳头型35%,微乳头型10%,贴壁型40%,根据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类:中分化腺癌); --未见气腔播散、脉管癌栓及胸膜侵犯; --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未见癌; --肺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 (第4、5、6、9、10、11、12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0/1、0/1、0/1、0/2、0/2、0/2);基因检测:TP53突变阳性 术后治疗:无预后:2024-10复查未见复发点评:1、高危因素有:肿瘤4.3cm,微乳头10%,高危因素不算多。2、无靶向药可用的情况下,术后化疗仅能提高5%的5年生存率,加上化疗的不良反应,所以很多患者拒绝术后化疗3、该例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长期预后比较乐观总结:1、几个病例均进行了肺叶切除术,这也是实性结节推荐的术式,我的经验是1cm以上的实性结节(前提是诊断肺癌)都建议行肺叶切除。2、上述6例病例提示高危因素越多,越容易复发;结节大小只是因素之一,小结节并不比大结节安全。3、术后化疗作用有限,有靶向药可用的这类患者,尽量术后靶向治疗。但靶向药也不是万能的。4、术后复诊一定要带病理报告,让大夫看到是否有高危因素,不能仅根据TNM分期来判断预后。5、有个悖论:EGFR或ALK突变是预后不良因素,但因为有靶向药,反而"因祸得福"。6、最重要的:术后一定要定期复查,找专业大夫解读好病理结果。
食管囊肿是什么?食管囊肿是位于中纵隔的囊性肿物,属于肠源性囊肿的一部分,系先天性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畸形,发病率较低。根据囊腔内层所覆的黏膜上皮不同,肠源性囊肿又分几种:覆有食管黏膜上皮者称为食管囊肿,覆有胃黏膜上皮者为胃囊肿,覆有肠黏膜上皮者为肠囊肿。当以上几种黏膜上皮混合存在时则称为混合性肠源性囊肿。在这三种肠源性囊肿中,临床上以食管囊肿最多见。食管囊肿最多见于儿童和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男性稍多,常合并有身体其他的先天畸形,如食管气管瘘、脊柱畸形等。食管囊肿是怎么引起的食管囊肿通常指食管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状突起,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和感染、手术损伤等原因有关。1、先天性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食管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会导致食管出现囊性病变。2、炎症和感染食管炎症或感染可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性水肿,进而形成囊状物。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炎症,增加食管囊肿的发病风险。3、手术损伤部分患者由于手术造成食管损伤,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形成囊状突起。食管囊肿的症状食管囊肿症状源于纵隔周围结构的外在压迫或移位。症状包括呼吸窘迫、呕吐、吞咽困难、胸痛和呼吸困难。如果存在异位胃黏膜,也可发生呕血。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报道,如神经根受压。偶见恶变。一些食管重复囊肿可能与同时发生的椎体异常(如半椎体)有关。得了食管囊肿应该怎么办?1、药物疗法对于食管囊肿患者来说,如果囊肿的体积较小,那么是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来进行医治的,一般医生多会给患者开一些消炎的药物,以此来慢慢将囊肿消除。但是,这种治疗方式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因为医生需要定期给患者做检查,以此来确定药物的疗效,进而找到更适合患者使用的药物。2、手术疗法对于囊肿体积较大或者想缩短治疗时间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会有严重的呕吐感,毕竟手术是需要借助患者的食道来进行操作的。
Q1:青少年气胸多是由于肺大疱破裂引起 青少年气胸,多是由于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肺大疱形似鱼的鱼鳔,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由于肺大疱的疱壁较薄弱,所以当疱腔内外压力发生变化时容易破裂。现在更多是年轻人的疾病,肺大疱病因主要是分两大类:一种是先天性的,还有一种是后天形成的,包括肺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突发胸痛、胸闷等症状,需及时就医。Q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招? 气胸依据形成原因分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尤其倾向瘦高体型,另外也常见长期吸烟人群,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Q3:自发性气胸有哪些信号值得警惕?胸痛:气胸发生时突然出现尖锐性刺痛和刀割痛,一般是负重、剧烈咳嗽或运动后发生。呼吸困难:当发生气胸时,肺部被压缩导致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与发作过程、肺被压缩的程度以及患者本身肺功能状态有关。呼吸功能正常的年轻人,可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即使肺被压缩>80%,也仅会在活动时稍感胸闷;而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患者,肺被轻度压缩就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自发性气胸时偶有无法抑制的干咳,因气体刺激胸膜所致。Q4:常见临床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如果肺组织压缩在30%以下,给予氧气吸入,卧床休息,保守治疗即可使患者胸腔内气体逐渐吸收。排气疗法:对于肺组织压缩大于30%的患者,一般先进行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处理,临床上大多采取胸腔闭式引流为主。胸膜固定术支气管内封堵术Q5:气胸患者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吗?发生自发性气胸后如果胸闷气短严重提示肺组织受胸腔内气体的压迫明显,需紧急就诊抽出胸腔内气体,使受压的肺组织膨胀起来。经积极及时的治疗后大部分气胸可吸收,但是仍有其余未破裂的肺大疱存在,仍然存在再次发生自发性气胸的风险。因此建议既往有过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长跑等运动。但是日常的活动是可以的,比如饭后的遛弯、夜间短时间的广场舞、超市购物等是不受影响的。坐飞机的话是不建议的,高空中气压与陆地上压力不同,肺大疱在剧烈压力变化下有可能出现再次破裂导致自发性气胸。Q6:自发性气胸如何预防?■避免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肺部的基础疾病,防止疾病进展,从而阻断肺大泡发生的病理机制。■保持适量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气胸的发生,但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肺部功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因此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在运动中出现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后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就要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应该及时就诊,以免耽误治疗。■自发性气胸时偶有无法抑制的干咳,因气体刺激胸膜所致戒烟 长期大量吸烟会使诱发气胸的危险性升高,如果已经发现气胸或已接受过治疗,一定要注意戒烟,同时远离二手烟。■营养均衡,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胸腹腔压力突然增高。■要擅于自我调节情绪,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于大起大落。
全世界每年新发食管癌中超过50%发生在中国,其中太行山周边地区、闽北、安徽北部、、苏北、川中等地为食管癌高发地区,高发地区与地发地区发病率相差数十倍,是一种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01食管癌的的危险因素有哪些?长期饮食刺激长期进食粗硬食物、进食速度太快、咀嚼不细、食物太烫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反复损伤食管就会引起食管黏膜的创伤和慢性炎症,食管黏膜长期处于“炎症-损伤-修复”的状态,进而可能诱发食管癌的发生。“快吃”、“趁热吃”这样关心的叮咛以后可要改一改了。长期烟酒刺激食管癌患者80-90%都有吸烟和饮酒的习惯,烟草中明确的致癌物就有69种,饮用高度白酒会直接灼伤食管黏膜。对于食管鳞癌,吸烟者的发生率增加3~8倍,而饮酒者增加7~50倍,可见烟酒联手,危害无穷。长期食用腌制食物或霉变食物长期进食酸菜、泡菜、腊肉、咸鱼等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亚硝酸盐、硝酸盐比较多,这些物质在胃内酸性条件下,特别是在维生素C摄入不足时可以合成致癌的亚硝胺,亚硝胺是当之无愧的强致癌物。此外霉变的食物也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霉菌毒素与亚硝胺起协同致癌作用。不注重口腔卫生有研究表明,食管癌的发生与口腔卫生有密切关系,口腔细菌、龋齿会增加食管癌风险,在预防食管癌方面保持口腔健康爱护牙齿也非常重要。有食管疾病患有胃食管反流、Barrett巴雷特食管)疾病的患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极高,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胃酸长期腐蚀损伤食管黏膜,最终诱发食管腺癌。长期营养不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具备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性,食管癌患者其子女患病率较一般人高。02食管癌如何诊断?1、食管癌的临床表现:①早期的症状一般都不明显,主要表现吞咽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或者闷胀感。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时隐时现,因此很容易被忽略。②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并逐渐出现消瘦、脱水、无力,最后出现恶病质状态。2、食管癌主要的诊断手段为上消化道造影、食管CT/MRI、内镜、食管超声内镜、全身PET-CT等。03食管癌该如何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根据疾病分期、位置、患者基础情况,结合专业医生的判断,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或联合方案,总的来说外科治疗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但一般只适用于早期、中期和部分局部晚期病人。具体来说,根据食管癌发生的食管位置不同,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根治性放化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根治性放化疗为首选,手术一般作为第二选择。2.胸中段食管癌应根据病变情况,可以选择手术、放疗或化免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放化疗、手术后辅助化免治疗。3.下段食管癌一旦有淋巴结转移,放疗往往难以根治,应以手术为首选。根据食管癌的发展情况,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早期或病期能手术而因内科疾病如心肺疾病、高血压等不能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建议行根治性放疗。2.局部晚期可采取术前放疗或放化疗,使部分不能手术病人获得成功手术。3.由于多数病人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可根据病人情况行放疗或者同步放化疗。4.术后病人有肿瘤残存,或胸腹内有转移淋巴结者,采取术后放疗能达到较好效果。04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支持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支持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养支持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整、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旨在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康复。首先,饮食调整是营养支持的基础,患者应该选择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要避免摄入辛辣、酸性和油炸食物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食道负担。其次,当患者无法正常进食时,可以考虑通过肠内营养来满足营养需求。例如,可以通过鼻饲管或做空肠造瘘,进行肠道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制品。此外,还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输入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液。总之,在治疗食管癌的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医生提醒除了饮食调整,食管癌患者还应重视治疗后的随访。食管癌治疗结束后第1-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第3-5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病史及体格检查、上消化道造影、(颈)胸、腹部CT、颈部超声、内镜检查等。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过,静脉曲张相关药物的说明书,会发现,这些药物的成分虽然各有千秋,但是作用机制基本大同小异。以最常见的一种口服类四字药物为例,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和静脉有异常的亲和性。能够引起静脉收缩,增加静脉的弹性和张力,由此推动静脉里的血液向心回流。就像挤牙膏一样,你捏一下,它就向上涌,不捏它,它就自己沉底了。静脉里的血液,是需要依靠肌肉和血管的弹性收缩,去推动它回流的。如果你得了静脉曲张,血液本身就淤滞在下肢,吃这种药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帮助这些血液回流,缓解由血液淤滞带来的水肿、疼痛、瘙痒等症状,而不是治病。再比如另一种三字进口口服药物,从植物中提取一种成分,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引起静脉收缩,增加静脉回流量,也是同样的原理。这种成分还能一定程度保护静脉壁里的胶原蛋白不受破坏,为血管提供支撑,承受血液流动带来的压力。不管是哪一种作用,它带来的效果,都只是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活力,推动血液回流,使它不至于在血液强烈的返流和冲击下,变得越来越“一无是处”。经常看我科普的患者都知道,静脉曲张的真正病因,是静脉里充当阀门作用的瓣膜,功能失效了。血管之所以会凸起,是因为大量血液返流,淤积在下肢,像吹气球一样把血管吹起来。血液之所以会反流,是因为向上开口的静脉瓣膜坏了,原先呈一个“人”字,像保安一样,严丝合缝地抵挡血液从上向下流动。现在它罢工了,成了两个“1”字,不管是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的血液,它都一律放行,导致血管里出现大堵车。治病得求根溯源,要想彻底治好静脉曲张,阻挡血液返流,就得把这些瓣膜功能失效的血管处理掉。光靠药物刺激去推动血液返流,是追不上静脉曲张发展的速度的。你可能会问,那你干脆给我开一副能治好静脉瓣膜的药不就行了?遗憾的是,静脉瓣膜损坏就像家里的门锁坏了,无法自行修复,只能靠换锁解决问题。因此,手术是静脉曲张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不要怀疑。
选择静脉曲张的正确手术方式,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是静脉曲张的程度。如果是轻度静脉曲张,可选择硬化剂注射治疗。它是把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让静脉闭合,这种方式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少量局部静脉曲张。若是中重度静脉曲张,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比较常用。手术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再把曲张静脉剥脱,能有效去除曲张静脉,不过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还有微创的腔内激光闭合术或射频消融术,通过激光或射频能量使静脉壁闭合,达到治疗目的。它们的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另外,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身体差、不能耐受大手术的患者,更适合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年轻、身体好的患者,可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在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之间选择。同时,患者的个人意愿也很重要,比如对美观、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也会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