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15g 蒲公英 30g 浙贝母 10g 桑白皮 15g 益母草 30g大青叶 30g 马齿苋30g 麦冬 15g 焦三仙 30g 败酱草 10g胖大海 10g 鸡内金 10g水煎服 200ml 早晚服用
湿疹皮炎外洗方苦参30g 蛇床子30g 金银花30g 蒲公英20g马齿苋30g 白鲜皮30g 地肤子30g 百部30g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痒。适用于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结节性痒疹)外洗方苦参30g 蛇床子30g 黄柏20g 花椒10g马齿苋30g 白鲜皮30g 地肤子30g 百部30g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止痒。适用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外洗方透骨草30g 生侧柏叶30g 大皂角30g 苦参30g马齿苋30g 白鲜皮30g 地肤子30g 黄柏20g功效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银屑病。荨麻疹外洗方土茯苓30g 苦参30g 蛇床子20g 地肤子30g白鲜皮30g 明矾12g 荆芥30g 花椒15g功效主治:解毒、透疹、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医院产科门诊病人是越来越多了,还不到8点产科门诊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对面的彩超室等候区也是坐满了人,发现这其中准妈妈占了绝大多数,看来二胎政策的开放对于我们这种小城还是蛮有吸引力的。这对医院来说,妇、儿科的医生会更加辛苦了,与皮肤科好像关系不大。但是,注意了,皮肤科也有这么一些皮肤病,专门盯着准妈妈。 妊娠相关的皮肤病有很多,包括生理性、特异性、非特异性的等。我们今天主要谈一下妊娠特异性的皮肤病,所谓特异性,是指只有在妊娠期间才发生的皮肤病。 先看一下哪些皮肤病是妊娠期间特有的呢? 之前妊娠皮肤病的命名比较混乱,2006年英国皮肤病学家Ambros-Rudolph等提出了新的分类,把常见的妊娠期特异性皮肤病分为四大类(见下表)。 下面逐个揭开他们的真面目。 1.妊娠瘙痒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发生于妊娠的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疹的皮肤病。首次妊娠发病率0.06%-0.43%,再次妊娠发病率47%,85%患者是由于孕期雌激素增多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所致。多见于妊娠后3个月,妊娠早期也有发病。表现为全身严重瘙痒,20%患者伴有黄疸,多数分娩后瘙痒、黄疸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转氨酶一般正常,血清胆汁酸升高。 危害:可导致胎儿呼吸窘迫、早产、死产。 治疗: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熊去氧胆酸或考来烯胺;权衡利弊选择FDA分类B级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外用炉甘石洗剂、润肤止痒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 2.妊娠痒疹:通常在妊娠4-6个月时出现,表现为躯干、四肢散在小丘疹、结节,瘙痒剧烈,大部分产后逐渐缓解。 危害:再次妊娠可复发,对胎儿无大碍。 治疗:权衡利弊选择FDA分类B级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外用炉甘石洗剂、润肤止痒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严重者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20-30mg/日)口服。 3.妊娠多形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本病常见,常发生于初次妊娠末3个月,部分见于分娩后。原因不明,常表现为突然出现妊娠纹,并瘙痒,瘙痒较著。继而可出现红斑、丘疹、荨麻疹样、靶样红斑或无菌性小脓疱等多形性损害。 危害:很少复发,对胎儿无大碍。 治疗:对症治疗,可选择FDA分类B级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外用炉甘石洗剂、润肤止痒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严重者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20-30mg/日)口服。 4.妊娠疱疹(妊娠性类天疱疮):较少见,可在妊娠任何时期发病,多见于妊娠4-7个月。常在腹部、脐周、臀部、四肢出现红斑、水疱、风团,黏膜不受累,常伴严重的瘙痒或烧灼感。水疱破溃后结痂,愈后遗留色素沉着。由于皮损逐渐演变,新旧皮损不断交替,表现为旧的皮损已经痊愈,周边又出现新的皮疹。 危害:多在分娩后缓解,再次妊娠可复发。对胎儿无大碍,偶见有新生儿出现同样皮疹,多能自愈。 治疗:对症治疗,可选择FDA分类B级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外用炉甘石洗剂、润肤止痒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严重者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20-30mg/日)口服。 由此可见,妊娠皮肤瘙痒并不是这么简单,而且与过敏关系不大,如有上述情况,请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如果实在是不方便,教准妈妈们一个简单的止痒方法,就是把纯净水放到冰箱冷藏柜,皮肤瘙痒难耐时,把冷藏的纯净水浸透毛巾敷在皮肤上,可以暂时缓解瘙痒。出现以上皮肤病时,皮肤屏障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时候需要用一些皮肤修复、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止痒作用。
昨日冬至。冬已深。 上期我们为大家大概介绍了一下瘙痒症,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好多顽固的瘙痒非常烦人。那么,我们这期就来跟大家分享下止痒的正确姿势吧~ “瘙痒”可谓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到了秋冬季,皮肤比较干燥,就更容易痒了。 一般人痒的时候首选的方案是:挠挠~一般也就舒坦了。 不过有的时候的痒啊,就跟中邪了似的:突然一阵燥热就痒起来,不抓破誓不罢休;白天好好的,睡觉前一脱衣服、一钻被窝就开始痒,非要痛痛快快抓半个小时才舒服;正睡得好好的,一到点儿就开始痒,比闹钟还准;用遍了止痒药效果都不好,真是扎心了啊老铁~ 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了,切记乱用药乱搔抓哦~否则很多皮肤病就会纷至沓来! 首先,瘙痒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瘙痒属于皮肤感觉的一种(有研究认为归属于痛觉的一种,不过目前具体神经传导通路仍不是很清楚)。其感受器位于表皮下,并且对于可以引起瘙痒的介质十分敏感(如组胺、神经肽P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蛋白酶和内皮素)。当这些物质被痒觉感受器“发现”后,就会引起冲动反射,并将这种冲动传递到大脑内,从而引起痒的感觉。 这些介质中,最有名气的当属“组胺”,它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之中,以肥大细胞内含量最高。当肥大细胞受到外界特异性抗原的激发后,组胺就会被释放,从而引起血管扩张、组织液外渗,出现皮肤发红(潮红)和组织水肿(风团样表现)。目前最典型的、也是唯一已知的组胺介导的瘙痒性皮肤病就是荨麻疹。 那么,什么又是止痒药呢? 常说的口服“止痒药”,其实也就是“抗组胺药(比如大名鼎鼎的“息斯敏”、“开瑞坦等”)”,而这类抗组胺药物最大的用武之地就是“荨麻疹”,能够减轻或者消除几乎所有患者的瘙痒症状。 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我们经常吃的“止痒药”不止痒了。因为临床上除了荨麻疹外,好多好多的瘙痒性皮肤病,比如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等,其瘙痒的原因并不单单是组胺,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引起瘙痒的介质在“捣蛋”,因此就算服用了再多的抗组胺药物,也不会起到很大的效果。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润肤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外用药物往往更有效。除了医生给你开的药物以外,止痒的正确姿势也尤为重要: 1.尽量避免搔抓 每次医生和患者说这句话,都会立马被怼回来“痒啊~不抓受不了啊~” 的确,瘙痒的本能反射就是搔抓。但如果是反复的、经常性的搔抓,则会加重皮损,会加重瘙痒的感觉,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搔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因此,在有意识可以控制时,要尽量避免搔抓,可以适量外用药轻柔按摩,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2.避免使用盐水、酒精、花椒水等刺激性强的偏方 很多人觉得,用点盐水啊、酒精啊、花椒水抹一抹,觉得老止痒了!殊不知,这些物质对皮肤都是很刺激的,会使得皮损加重,进而引起疾病反复,更加不容易好了。因此不推荐使用这些偏方。 3.避免热水烫洗 热水烫一烫洗一洗能止痒?No!这样顶多只能逞一时之快!也会加重皮损,使得病情加重。 还有一些人反复清洗是认为瘙痒是因为皮肤不清洁或“寄生虫”,每日反复多次清洗,甚至使用一些碱性很强的肥皂或者沐浴液,殊不知这样做或把皮肤表面具有护肤作用的脂膜都去除,缺少脂膜保护的皮肤,更易发生瘙痒。 4.减少剧烈运动及出汗 运动后汗液残留在皮肤上会改变皮肤的pH值,使皮肤变得更加敏感,并且刺激皮肤产生炎症。颈部、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出现更容易出现湿疹等皮损就是和这些部位容易出汗刺激有关。 5.衣物、床单被褥等选择 纤维的摩擦特别是粗糙的羊毛织物、化纤织物、衣物的标签、衣物上松散的线头等也会对皮肤造成刺激、诱发瘙痒。因此尽量选择纯棉、真丝等作为贴身衣物和床上用品。 6.正确用药 不少人在皮肤瘙痒时,为省钱省事儿,往往自行去药店买药用,殊不知瘙痒的疾病种类非常多,不同部位以及皮损用药往往不同。外用药很多都含有激素成分,使用方法或部位不当,有可能造成更麻烦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若不幸把激素口服当作止痒宝典,那么只会导致病情越来越重最终变成棘手的问题。 一般常用作止痒的外用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如艾洛松、卤米松、地奈德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非甾体类消炎药(如乙氧苯柳胺、丁苯羟酸、吲哚美辛等)以及一些外用抗组胺药(如氯环利嗪),它们都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不过药有强弱之分,不同部位使用种类及疗程有区别,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及使用。 口服抗组胺药:虽然组胺在很多瘙痒性疾病中作用有限,不过在晚间服用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如大名鼎鼎的“扑尔敏”)以及部分有微弱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可以减轻睡前或入睡后的瘙痒搔抓。 7.注意保湿 保湿剂和润肤剂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状况、修复正常的皮肤屏障,从而减少各种刺激物或过敏原进入皮肤和刺激皮肤。 涂抹的最佳时机是皮肤还处于潮湿的状态,特别是在洗澡后3分钟内。平时也不必严格限定次数,在皮肤感觉干燥时随时重复使用,保证在睡前使用足够的润肤剂有助于缓解夜间皮肤瘙痒。涂抹时要轻柔,切忌用力摩擦。 8.其他 此外,压力、紧张或疲劳状态都会造成瘙痒加重,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规律作息。还要注意勤修剪指甲等。 看似常见的瘙痒,学问可真不少~切记在严重时不要自己随便买点药抹抹完事儿,要及时就医哦~
做完激光美容后怎么护理 激光美容可以解决很多令人困扰的美丽问题,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治疗后,回家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疗美容使用的各种激光、射频仪器,都会产生热效应,治疗后皮肤常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剥脱型治疗还有结痂,正确的护理能帮助皮肤快速恢复,也能确保更为满意的效果。 激光美容后护理,不同时期的护理各有侧重点,主要根据时间来选择(时间选择很重要,术后<4小时、术后<72小时、术后<6天、术后6天~3个月)。护理关键:保湿、修复、抗炎、预防感染、防晒、避免不良习惯 【治疗后即时护理即术后
第六节 女性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又称性病(venereal disease, VD),是一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而传染。过去在我国列入性病的病种只有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四种,都是以性交行为作为传播途径,曾被称为“花柳病”。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行为的改变,国际上对性病的概念已有新的涵义,性病的范围也不仅限于上述四种传统的性病,而是将能通过各种性爱行为而传播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目前在国外列入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已多达30余种(包括艾滋病),由于各国社会情况的不同,有些在国外被列入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如疥疮、股癣、病毒性肝炎……等,在我国显然不能列入性病范畴。我国卫生部提出需重点防治的性病有8种: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及艾滋病等,本章只阐述除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以外的七种病。当前,我国的性病发病率每年都成直线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积极而规范地防治性病已是当务之急。我国卫生部1994年1月出版了卫生防疫司编写的《性病防治手册》第二版,以及2000年8月发布的《性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性病诊疗规范和治疗推荐方案》都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性病的诊断与治疗。一、 淋 病【 定义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简称淋病双球菌或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化脓性感染,也可感染眼、口咽、直肠和盆腔,甚至通过血行引起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淋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肾形双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均差,如干燥、加热很快可死亡,常用杀菌剂数分钟即可将其杀死;故绝大多数患者是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少数可因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裤、被褥、毛巾、浴盆、马桶圈等物品感染,特别是幼女多为这样间接感染;新生儿在通过母体产道时可被传染发生淋菌性眼炎;妊娠妇女患淋病,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及胎儿感染。【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10d。2.成年妇女淋菌 主要侵犯柱状上皮细胞,故成年妇女最常受侵犯的部位是宫颈和尿道,引起淋菌性宫颈炎、尿道炎,出现脓性白带、下腹坠痛、尿频、尿急、尿痛。检查可见宫颈红肿、触痛、宫颈口、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症状较轻,甚至完全无症症。女性淋病并发症多为治疗不及时,炎症上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炎;并可致输卵管狭窄或闭塞,可引起宫外孕或不孕症。也常并发前庭大腺炎、尿道旁腺炎或脓肿。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最常发生在月经期的妇女,淋菌通过血行播散全身,引起高烧、寒战和皮疹,还可发生关节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及肺炎等。3.女童淋病 多由于接触被淋菌污染的用品而间接感染,少数由于性虐待而直接感染;以3~7岁幼女为主,发生外阴阴道炎,外阴及肛周皮肤粘膜红肿,疼痛,阴道溢脓。4.其他 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系分娩通过患淋病的母亲产道时所感染,多为双侧;成人多为自我接种或接触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所传染,多为单侧;口交及肛交者可引起淋菌性咽喉炎和直肠炎。【 辅助检查 】1.涂片 取宫颈或尿道口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查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并有数量多少不等的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对急性患者有参考意义,应进一步作培养诊断。慢性或无症状患者涂片检查结果无诊断意义,应作培养。2.培养 分泌物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出现典型菌落,氧化酶试验阳性,取菌落涂片可见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必要时对培养菌株须作糖发酵试验、荧光抗体试验进一步鉴定确证。此法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敏感性为95%-100%。3.药物敏感试验 主要有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多用于对淋球菌的耐药检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4.其他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国内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有条件可以开展,但要注意质量控制,防止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 诊断 】1.接触史 丈夫或性伴有尿道流脓、尿频、尿急、尿痛等;或有与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幼女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等。2.临床表现 除部分患者有脓性白带或尿频、尿急等症状外,大部无明显症状,检查可见宫颈口或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治疗 】1.治疗原则(1)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2)性伴应同时接受治疗。(3)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4)治疗后进行随访判愈。2.常用药物(1)青霉素类:过去治疗淋病主要用青霉素,但当前各地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逐年增加,故除患者培养分离出的淋菌对青霉素敏感时可用青霉素外,未作药敏试验者基本不用青霉素治疗。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可用加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或青霉烷砜的复方制药,如奥门丁(安灭菌)为羟氨苄青霉素与棒酸的复方片剂,优力新为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烷砜的复方注射剂。(2)头孢菌素类:常用者有头孢三嗪(头孢曲松)、头孢呋肟(西力欣)、头孢噻肟等;亦可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如舒普深为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的复方制剂。(3)大观霉素(壮观霉素、淋必治)(4)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5)四环素类: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6)甲砜霉素(赛美欣)(7)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及芦氟沙星等。WHO公布资料西太平洋地区多个国家分离出的淋球菌株,对喹诺酮类和青霉素耐药的比例较高,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大观霉素则无耐药或很少。第4~7类药物对衣原体、支原体亦有效,故用于淋菌与衣原体、支原体混合感染者,或没有条件作病原体分离培养者较适宜。3.治疗方案(1)淋菌性宫颈炎、尿道炎、直肠炎,选用以下任一种药物:①头孢曲松250mg或头孢噻肟1g,一次肌注;②大观霉素4g,分二侧臀部,一次肌注;③阿奇霉素1g,或罗红霉素600mg,或克拉霉素1g,均为一次口服;④甲砜霉素500mg,日服2次,共1d;⑤氧氟沙星500mg,或左旋氧氟沙星400mg,或环丙沙星500mg,或司帕沙星400mg,或芦氟沙星400mg,或甲氟哌酸800mg,均为一次口服。(2)淋菌性输卵管炎:选用以下任一种药物:①头孢曲松250mg~500mg,1次/d,肌注,连续10d;②大观霉素2g,1次/d,肌注,连续10d;③氧氟沙星200mg,2次/d,口服,连续10d。(3)淋菌性盆腔炎:选用以下任一种药物:①头孢曲松500mg,1次/d,连续10d;②大观霉素2g,1次/d,肌注,连续10d。应加用甲硝唑400mg,2次/d,口服,连续10d或强力霉素100mg,2次/d,口服,连续10d。(4)淋菌性咽炎:选用以下任一种药物:①头孢曲松250mg,或头孢噻肟1g,一次肌注;②环丙沙星500mg,或氧氟沙星400mg,一次口服。(注:大观霉素对淋菌性咽炎疗效较差,治愈率50%-83%,不推荐用于治疗咽部淋球菌感染。)(5)淋菌性眼炎:①新生儿:头孢曲松25~50mg/kg(单剂不超过125mg),静脉或肌肉注射,1次/d,连续7d;或大观霉素40mg/kg,肌注,1次/d,连续7d。②成人:头孢曲松1g,肌注,1次/d,连续7d;或大观霉素2g,肌注,1次/d,连续7d。(注: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每小时1次。)(6)妊娠期淋病: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4g,一次肌注。(注:孕妇禁用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7)儿童淋病:头孢曲松125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40mg/kg,一次肌注。体重大于45kg者按成人方案治疗。(8)播散性淋病:头孢曲松1g,肌注或静脉注射,连续10d以上;或大观霉素2g,肌注,2次/d,连续10d以上。淋菌性脑膜炎疗程约2周,心内膜炎疗程须4周以上。若考虑同时有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时,应在上述药物治疗中加用多西环素100mg,2次/d,口服,连用7d以上;或阿奇霉素2g,一次口服,而1g剂量不足以清除体内的淋球菌却易诱导产生耐药。 治疗后应随访。4.治愈标准和预后 治疗结束后2周内,在无性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1)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2)在治疗结束后4~7d作淋球菌复查阴性。淋病患者若能早期、及时、适当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延误治疗时机或治疗不当,亦可产生并发症或播散性淋病,造成严重后果。5.管理及预防(1)首先要进行社会一级预防,加强性病防治宣传教育。要重视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人给予合理治疗。可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以及追踪病人的传染源及接触者。同时加强对淋病患者的管理。在患病期间不能从事可能扩散疾病的职业,如保育员、护理及浴室工作人员等。在医院及托儿所等如发现工作人员患有淋病及入托幼儿有外阴阴道炎,要严加注意,例如规定分用体温表,浴盆、毛巾及床单应消毒等。(2)为预防感染,应洁身自爱,避免婚外性行为;性伴任何一方染有淋病未彻底治愈之前,应避免性生活,并应严格分开使用毛巾、面盆、浴盆、床单等可致传染的媒介物品;污染物品可煮沸消毒。(3)个人预防可用避孕套或避孕套与杀精剂合用。在性接触后不滥用抗生素,因为可能发生耐药菌株及对抗生素过敏等问题。(4)为预防新生儿发生淋菌性眼炎,应在出生后1h以内用抗生素或硝酸银眼药水滴眼。推荐应用:1%硝酸银眼水或0.5%红霉素眼药膏,或1%四环素眼药膏点眼1次。二、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 【 定义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mucopurulent cerricitis),NGU(MPC)]是指由性接触传染的尿道、宫颈及阴道的炎症,但在尿道和宫颈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主要是由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有些城市发病率已超过淋病。【 病原体及传染途径 】本病40%~50%由沙眼衣原体引起,20%~30%由支原体引起,尚有10%~20%由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和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衣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寄生于细胞内,有15个血清型,其中A、B、Ba和C型是引起砂眼的病原体;L1、L2和L3型是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病原体;引起NGU(MPC)的为血清型D~K型。引起NGU的支原体,主要是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是否也参与了NGU的发病尚不肯定。NGU的传染源是病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少数为通过衣物等间接传染,此外,衣原体还可经母亲的产道传染,引起婴儿的眼结膜炎、肺炎、鼻炎、中耳炎和女婴的阴道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为1~3周。女性通常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当引起尿道炎时,有尿频、尿急等症状;但主要引起宫颈内膜炎,宫颈有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有黄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部不适等症状。主要并发症为输卵管炎、盆腔炎,并可引起异位妊娠及不孕症等,也可并发前庭大腺炎,症状较淋菌感染者为轻。母亲生殖道衣原体感染,还可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引起眼结膜炎和肺炎。也可通过衣物等间接感染,引起儿童尿道炎和阴道炎。【 诊断 】1.涂片、培养检查无淋球菌的证据 宫颈分泌物涂片,在油镜下平均每视野多形核白细胞>10个有诊断意义(但应除外滴虫感染)。2.荧光抗体检查 用荧光素标记的抗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来检查分泌物涂片中的衣原体,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但需专门设备。3.酶免疫检查 用酶标试验检查宫颈分泌物中的衣原体抗原,方法简便快速,目前已有试剂盒出售。缺点是标本中需要足够量的沙眼衣原体抗原,因而敏感性欠缺。4. 血清抗体检测 对诊断无合并症泌尿生殖道感染价值不大。在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沙眼衣原体性附睾炎、输卵管炎时血清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抗体水平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衣原体肺炎检测抗衣原体IgM抗体具有诊断价值。5. 细胞染色法直接找病原体 感染细胞染色涂片,见到一定数量的特征性沙眼衣原体包涵体则可作出诊断。仅用于诊断新生儿眼结膜感染,对NGU不敏感。6. 沙眼衣原体培养 是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金标准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由于操作复杂,现已很少应用。7. 多聚酶链反应(PCR) PCR具有微量、灵敏、特异、重复性好、操作自动化、较快获得结果等优点,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其他病原体。8. 支原体培养 可用解脲支原体或人型支原体专用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并可同时作药敏试验。由于部分正常妇女宫颈分泌物可培养出支原体,因此,对培养结果阳性者,应结合本人及性伴的临床表现慎重考虑。9. 支原体免疫学检测方法 如支原体杀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菌落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试验及金标法等。前四种方法因操作繁琐、条件苛刻而仅限于实验室研究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是新近用于检测解脲支原体的快速(半小时内)简便、敏感特异方法,随着其检测试剂盒研制成功,将逐渐取代培养法而成为临床上检测解脲支原体的常规方法。【 治疗 】可用于衣原体、支原体治疗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甲砜霉素。卫生部2000年8月公布的《性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推荐的治疗方案为 :1.初发NGU(MPC)病例 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口服,2次/d,连用7~10d;或②阿奇霉素1g,一次顿服,需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或③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连用7d。或乙琥红霉素800mg,口服,4次/d,连用7d。④氧氟沙星300mg,口服,2次/d,连用7d。⑤米诺环素(美满霉素)100mg,口服,2次/d,连用10d。2.复发性或持续性NGU(MPC)病例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推荐方案为①甲硝唑2g,单次口服,加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共7d;或②乙琥红霉素800mg,口服,4次/d,连用7d。3.孕妇MPC病例 禁用多西环素和氧氟沙星,推荐方案为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共7d;也可用红霉素250mg,口服,4次/d,共14d;或乙琥红霉素800mg,口服,4次/d,共7d;或阿奇霉素1g,1次顿服。妊娠期也可使用阿莫西林0.5g,3/d,共7d,疗效与红霉素相似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小,易于耐受。然而,当前深圳、广州及其他一些地区报道解脲支原体对红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比例分别为41.8%~76%,23.3%~48%,11.6%~33%,10.6%~15%,因此,有条件时应作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或选用以下几种较新的药物治疗:①克拉霉素250mg~500mg,口服,2次/d;②罗红霉素150mg~300mg,口服,2次/d;③芦氟沙星200mg,口服,1次/d;④司帕沙星200mg,口服,1次/d;⑤甲砜霉素500mg,口服,3次/d,首次加倍。以上几种药均为连服7~14d,孕妇及哺乳期禁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预后 】病人的自觉症状及临床表现消失,宫颈分泌物涂片,在油镜下平均每视野多形核白细胞<10个。一般可不作病原体检查。NGU(MPC)经及时正规治疗,预后良好,如病人经治疗但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消失后又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其性伴未经治疗,发生再感染;或是由于引起宫颈炎的其他原因存在,应劝告病人查明原因。三、 梅毒【 定义 】梅毒(syphilis)主要是通过性交或胎传感染上梅毒螺旋体而发生的慢性传染病,它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但它又可很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 病原体 】为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又称梅毒螺旋体,是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平均长6~10cm,有6~12个整齐的螺旋,折光力强,活动缓慢而有规律;它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水以及一般消毒剂如酒精、石炭酸等很容易将其杀死。【 传播途径 】梅毒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传播途径有:1.性接触 是主要传染途径,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的1~2年内传染性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2.胎传 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染,一般认为感染发生在妊娠4个月以后,病期越短,对胎儿所造成的破坏性越严重,发生流产、死产的百分率高。病期超过2年经治疗的梅毒妇女,虽然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3.其他 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直接接触传染;或间接地通过患者的日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及烟嘴等传染。此外,输血也可造成感染,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包括接生)或含有梅毒螺旋体的标本时不小心也可受染。【 分期 】1.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 (1)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又分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早期隐性梅毒 (2)晚期梅毒(三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可有晚期皮肤粘膜梅毒、晚期骨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系统梅毒、其他内脏或器官梅毒和晚期隐性梅毒。2.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年龄<2岁; (2)晚期先天梅毒:年龄>2岁。【 临床表现 】1.后天梅毒(1)一期梅毒,系梅毒螺旋体在侵入人体处发生的损害,主要为硬下疳:①发生于不洁性交后2~4周;②部位多在大小阴唇、后联合或子宫颈上,也可发生于唇、咽、舌及乳房等处;③常为单个直径1~2cm大小暗红色结节,边界清楚,表面糜烂,有少量血清样渗出物,触之坚硬,无疼痛或触痛;④局部淋巴结肿大,表面皮肤无炎症,较硬,无压痛;⑤硬下疳表面渗出物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大,暗视野检查阳性;⑥梅毒血清试验早期为阴性,以后逐渐转为阳性,到硬下疳出现7~8周后,大部病人血清试验阳性;⑦不经治疗硬下疳可在3~8周自然消退,不留痕迹或有轻度萎缩性疤痕。局部淋巴结消退比硬下疳慢。(2)二期梅毒:系螺旋体在人体内大量繁殖所引起的泛发性损害:①多发生于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②早期可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等。③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80%~95%的病人可发生,皮疹多种多样,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脓疱、鳞屑性皮疹等。常泛发全身,对称分布。掌跖部暗红色斑疹伴领圈状脱屑具有特征性。口腔、咽、喉可有红斑及糜烂,称粘膜斑。肛周及外生殖器附近可有扁平隆起斑块,表面湿润,称扁平湿疣。后二种损害局部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大。④有时可出现骨膜炎、虫咬状脱发及眼部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炎等。亦可发生脑膜炎、脑血管梅毒等。⑤全身淋巴结可肿大。⑥二期复发梅毒 治疗剂量不足或病人免疫力低下,二期损害消退后可重新出现,皮疹形态同上,但其数目较少,分布限局。⑦粘膜斑及扁平湿疣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⑧梅毒血清反应强阳性。⑨早期隐性梅毒,指感染在2年以内,无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阴性,只有血清试验阳性。(3) 晚期梅毒(三期梅毒): ①晚期皮肤粘膜梅毒系螺旋体引起的局部性损害,破坏性大,传染性小。如结节性梅毒疹,常见于额部、胸、背、四肢,为多数豌豆大结节,常排列成环形,溃破成浅溃疡,常一侧愈合,另一侧扩展成多弧形。愈合遗萎缩痛疤痕。病程慢性,在1~2年内可自愈。树胶样肿(梅毒瘤),好发于头、面、小腿。皮下结节,渐增大与皮肤粘连,中央软化,形成边缘直陡的穿凿性溃疡,缓慢自愈遗萎缩疤痕。上腭及鼻中隔树胶肿可破坏骨质形成穿孔及马鞍鼻。②晚期骨梅毒:可有骨膜炎、骨髓炎或骨树胶肿。③心血管梅毒:可发生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办闭锁不全、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主动脉瘤等,死亡率高;即使足量规律治疗,有些损害亦不能复原。④晚期神经系统梅毒:可发生脊髓痨、麻痹性痴呆,亦于有脑血管梅毒、梅毒性脑膜炎和无症状性神经梅毒等。即使足量规则治疗,有些损害亦不能复原。⑤其他晚期梅毒:如眼梅毒可有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间质性角膜炎和视神经炎等。而肝、肾、肺、胃肠道等梅毒则很少见。⑥晚期隐性梅毒:指感染在2年以上,无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阴性,只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2. 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胎儿在母体内感染,无一期梅毒。(1)早期先天梅毒:在2岁以内发病,相当于二期后天梅毒:①患儿发育营养差、消瘦,皮肤起皱纹如老人。②约生后3周才发生临床症状,常先出现鼻炎,因流涕、鼻塞以致哺乳困难;咽喉炎、则致声嘶,口腔内有粘膜斑。③皮疹常发生于生后6周,表现多种多样,如斑疹、脓疱、鳞屑性皮损等,好发于口周及臀部,重者泛发全身。常、跖可有水疱、大疱或铜红色脱屑性斑疹,具特殊性。1~2岁时肛周可发生扁平湿疣,可伴周沟炎、甲床炎及晚发。④长骨可有骨软骨炎,肿痛,牵动肢体即啼器,称假瘫,X线检查有诊断价值。⑤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⑥梅毒血清试验阳性。(2)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后发病,最常见于7~15岁,相当于三期后天梅毒。①皮肤、粘膜、骨骼、内脏损害与后天性晚期梅毒相似,但心血管损害罕见。②永久性标记(有特征性但无活动性):前额圆凸、硬腭高而窄、胡倾森齿、桑椹齿、口周放射状疤痕、马鞍鼻、胸锁关节骨质肥厚、佩刀胫等。③活动性损害:角膜实质炎、神经性耳聋、肝脾肿大、皮肤损害、鼻或上腭树胶肿、关节积液、骨膜炎及脑脊液异常变化等。④梅毒血清试验阳性。(3)隐性先天梅毒:梅毒血清试验阳性,无临床症状。【 辅助检查 】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早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可查见梅毒螺旋体。2. 梅毒血清试验(1)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作抗原,检测血清中的心磷脂抗体(反应素),常用方法有VDRL、USR、RPR、TRUST等。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一般用于大规模筛查,可作定量试验,用于观察疗效、复发和再感染。脑脊液VDRL检查可帮助诊断神经梅毒。(2)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来检测抗螺旋体抗体,常用方法有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 FTA-ABS)、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19s-IgM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19s-IgM TPH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高,主要用于确证试验,不用于观察疗效、复发和再感染。FTA-ABS最敏感,但技术上也最难。TPHA/TPPA比FTA-ABS易操作且稳定性好,大部分实验室选用此法作为确证试验。梅毒螺旋体酶免疫试验是一种商品化梅毒诊断试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与TPHA/TPPA相比。(3)测定螺旋体IgM抗体的血清学试验:梅毒中特异性的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期产生的抗体,已有多种技术用于检测血液IgM抗体,包括免疫荧光、ELISA以及免疫印迹试验等。由于其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因此在新生儿血中检测到IgM抗体表明有先天感染;如在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到表明有活动性神经梅毒;血液中或脑脊液中出现抗梅毒IgM抗体均表示需要治疗。(4)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假阳性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方法在多种疾病,如急性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以及静脉吸毒者中均可呈假阳性。少数孕妇和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假阳性反应,一般人群中假阳性率为1%-2%,因此还应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进行证实或排除。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虽然特异,但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冠心病和脑供血不足等内科慢性病患者中也可出现假阳性。对于孕妇,如果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但又不能排除梅毒诊断,为保护胎儿,应作抗梅毒治疗。3. 脑脊液检查 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帮助,检查项目包括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及VDRL和FTA-ABS试验等。神经梅毒患者白细胞数≥10×106/L,总蛋白量可稍升高或高达1~2g/L。VDRL阳性有诊断价值,FTA-ABS阴性一般可排除神经梅毒。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苍白螺旋体DNA可以从梅毒病人的血清、脑脊液、羊水和石蜡包埋的组织中扩增。虽然PCR敏感性高,但是还需研究新的方法以证实其测出苍白螺旋体DNA是来自活的或已死的螺旋体,还是来自菌体溶解的DNA。【 诊断 】1.接触史 后天梅毒有婚外性接触史、其丈夫有冶游史或性病史;先天梅毒父母亲有冶游史或性病史,特别是母亲有流产、死胎及早产史。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有各期梅毒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但隐性梅毒只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而无临床试验。【 治疗 】梅毒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从1943年开始青霉素一直是系统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青霉素杀灭梅毒螺旋体的疗效可靠,起效快,疗程短,治疗方法简单、方便,价格便宜且副作用小,迄今尚未发现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株。只有在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其他抗生素。诊断明确后早期、足量、规则用药,治疗后定期随访。性伴应同时接受检查、治疗。一、二期梅毒应迅速使病损失去传染性,并达到临床治愈,血清试验阴转。三期梅毒可防止发生新的梅毒损害,但某些心血管及神经系损害症状不会消失,部分病人血清试验不能阴转。1.早期梅毒(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梅毒)(1)青霉素:①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240万U,分二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2~3次。②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天80万U,肌注,连续10~15d,总量800万~1200万U。有作者主张同时服用丙磺舒,每日500mg,共10~15d。(2)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①四环素或红霉素500mg,4/d,口服,连服15d,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②强力霉素100mg,2/d,口服,连服15d;③阿奇霉素每日口服500mg,共10d。远期效果尚待观察;④头孢三嗪、头孢呋肟及头孢噻肟对梅毒亦有效,但用量及疗程尚未统一,远期疗效尚待观察,且少数青霉素过敏者对头孢类有交叉反应。2.晚期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1)青霉素: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注,连续20d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2周可再注射一疗程。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肌注1次,共3次。(2)对青霉素过敏者:①四环素或红霉素,500mg,4/d,口服,连续30d;②强力霉素100mg,2/d,口服,连用30d。3.孕妇梅毒(1)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注,连续10d,妊娠初3个月内及末3个月各用1个疗程。(2)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500mg,4/d,口服,连续15d。禁用四环素。4.先天梅毒(1)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每公斤体重5万U,肌注,连续10~14d;晚期可用二个疗程。(2)长效西林(苄星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万U,1次分二侧臀部肌注。(3)青霉素过敏首选用红霉素。5.合并HIV感染的梅毒(1)一、二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治疗与无HIV感染者相同。(2)晚期潜伏梅毒或病期不能确定者:如果脑脊液检查正常,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二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如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按神经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6.随访 早期梅毒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第1年每3个月,第2年每6个月,第3年年末各进行临床及血清学检查,如正常可停止观察;晚期梅毒需随访3年,第1年每3个月,第2年每6个月一次。若有临床症状复发,血清滴度上升(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应考虑为复发或再感染,给予重复治疗。对血清反应固定阳性者,若治疗剂量充分,又无临床症状复发,可以继续观察;若伴有临床症状,应进行复治。【 预防及注意事项 】1. 洁身自好,避免婚外性行为。2. 患者日常用品应煮混消毒。3. 早期梅毒治愈前应禁止性生活,在彻底治愈前应避免妊娠。4. 3个月内凡接触过传染性梅毒的性伴应予检查,必要时按早期梅毒进行治疗。四、 尖锐湿疣【 定义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外生殖器部位的增生性损害,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病之一。【 病原体 】人类乳头瘤病毒属DNA病毒,具有72个壳微粒,排列成立体对称的20面体,中心为DNA链,其直径为45~55nm。迄今已分离的HPV有六十多个类型,其中约1/3与本病有关,如HPV1、2、6、11、16、18、31、33、35型等。每一型与特殊的临床损害有关,且各有其好发部位。在宫颈部位,HPV类型与其致癌性有关,如HPV6、11型致癌性小,31、33、35型有中等致癌性,16、18型有高度致癌性。【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1~8个月,平均3个月。2. 好发部位 小阴唇、前庭、后联合、阴蒂等处最常见,亦可发于阴道壁、宫颈与肛周。3. 损害 初发为淡红色小丘疹,渐增大、增多,相互融合成菜花样、乳头瘤样、鸡冠样和蕈样赘生物,大小不等,发生在较干燥部位如大阴唇,常表现为扁平高起斑块,皮色,易被忽略。妊娠期尖锐湿疣增长很快,疣体明显增大。巨大的损害称Buschke-Lo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与癌有关。4. 局部症状 患处多无不适,少数可有搔痒;阴道、宫颈损害可出现白带增多,刺痒或性交后出血。5. 亚临床感染 近年来认识到HPV有亚临床感染,即肉眼未发现明显疣体,但组织病理学有尖锐湿疣改变,可单发或与尖锐湿疣伴发。多在前庭或小阴唇内侧粘膜处有小片呈乳头状或绒毛状隆起;或外观无特殊,但涂布3%醋酸后局部发白。6. 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 of the genitalia) 与HPV16、18感染有关,故有认为是尖锐湿疣的亚型。多见于大小阴唇之间、小阴唇内侧及后联合,表现为多发性暗红或褐黑色扁平丘疹,直径2~10mm,可互相融合。组织病理检查类似Bowen病(皮肤原位鳞癌)的改变。【 诊断 】典型损害根据临床表现易于诊断,必要时可作以下检查:1.醋酸白试验 用3%~5%醋酸液涂可疑损害处,3~5min后局部呈乳白色为阳性;或在3%醋酸溶液中加入1%甲苯胺兰,涂于可疑处,2~3min后用3%醋酸溶液洗去,局部呈兰色为阳性。此试验对粘膜处及宫颈损害诊断有帮助,但炎症剧烈时可有假阳性。2.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见表皮浅层有片状或灶状凹空细胞。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用特异性抗HPV的抗血清,作过氧化酶抗过氧化酶方法(PAP法)显示损害中的病毒抗原,标本可用病理切片或细胞学涂片。4.阴道镜检查 对小阴唇、前庭不典型损害及阴道、宫颈损害的诊断有帮助。5.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聚合酶链反应和脱氧核糖核酸杂交(DNA杂交)、生物芯片等方法均有敏感性高的优点,可判断HPV感染的型别,但其实际临床应用意义有待进一步评价。【 鉴别诊断 】1.女阴假性湿疣(多毛状小阴唇) 可能是一种发育的变异,慢性炎症刺激可使其更明显。见于小阴唇内侧皮肤粘膜交界处、阴道口及前庭,表现为多数息肉状、指状、丝状或鱼卵状损害,与周围粘膜颜色一致,两侧分布对称,一般无自觉症状。诊断不清时可随访,损害长期无变化;而尖锐湿疣则不断发展,短期内即可增多、增大。不必治疗。2.异位皮脂腺 为成群针尖大小密集淡黄色小丘疹,如鱼卵状,见于大阴唇内侧、小阴唇内外侧及阴蒂包皮处。亦不必治疗。3.扁平湿疣 为二期梅毒的一种特殊皮肤损害,主要见于大阴唇、会阴及肛周,为直径约1cm的灰白色或暗红色扁平结节,基底宽,表面可有轻度糜烂,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发现梅毒螺旋体。4.鳞状细胞癌 多由女阴粘膜白斑或巨大尖锐湿疣发展而来,多见于中老年,可长期有女阴搔痒,表现为限局性肿块,菜花状、基底浸润明显,触之易出血,常形成边缘外翻的溃疡。病理检查可区别。【 治疗 】1. 去除疣体(1)CO2激光或YAG激光治疗仪。(2)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或电灼器。(3)微波治疗机。以上三种治疗均为利用高温使疣组织蛋白质凝固或炭化而破坏脱落,需局麻后进行,适用于损害较集中者。(4)液氮冷冻:用棉签浸液氮或液氮冷冻治疗机专用冷冻头接触损害,利用低温破坏疣组织。此法不必麻醉,适用于多发,分散的较小损害。(5)手术切除:适用于巨大损害,局麻后连同损害基底皮肤,切除缝合。(6)药物局部涂布:①足叶草酯类:20%~25%足叶草酯安息香酊或20%足叶草酯与10%水杨酸的复方制剂,需由医务人员操作,用小棉签浸药液仔细涂局部,1~4h后洗去,通常1周后脱落,必要时1周后再用一次;足叶草毒素(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为0.5%酊剂,可由病人自己涂用,每次涂药前先清洗外阴,拭干后涂药,每日2次,每周连用3d。未愈可续用,直至疣体脱落。本品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②5-氟脲嘧啶(5-Fu):可用2.5%~5%注射剂或5% 5-Fu软膏外涂,日2次,直至皮损消退。注意勿接触正常皮肤和粘膜,孕妇禁用。③化学腐蚀剂:如30%~50%三氯醋酸液或80%~90%石炭酸液涂损害处,待损害处发白,即用75%酒精涂布以洗去多余药液,须由医务人员操作,每日1次,约2~3次即可,适用于较小的损害。④5%咪喹莫特霜外用,每周3次,用药6~10h后洗去,最多使用16周。此药为外用免疫调节剂,通过刺激局部产生干扰素及其他细胞因子而起作用。2.抗病毒药物(1)干扰素:此药有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用于多次复发的患者,用不同方法去除疣体后,再用干扰素。一般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α,300万~500万U,肌肉注射,或注射于损害基底部,隔日1次,连续用10次。其疗效各地报道不一,据我们观察,可减少复发率,但剂量及用药方法(肌注或局部注射),尚在探索中。Gross等报道局部用重组干扰素β凝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对宫颈、阴道损害,可在疣体去除后,使用干扰素阴道栓。(2)更昔洛韦(genciclovir, GCV):系新型核苷类药,对HPV中度敏感,据武汉多家医院观察,用GCV 250mg,静脉滴注,2次/d,3d后局部激光烧灼,术后继续静滴GCV 4次,结果临床治愈率95%,比激光加干扰素组的复发率低。孕妇禁用此药。3. 疫苗 Lacey等用一种重组的HPV6L2E7(称为TA-GW)作为治疗尖锐湿疣的疫苗,进行临床试验,4周内接受3次免疫,结果部分病例疣体在8周内完全消退;未消退者改用常规治疗,治疗后无复发,初步结果尚满意,但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观察。4. 孕妇尖锐湿疣的处理 孕妇患尖锐湿疣时,不仅损害发展迅速,且如阴道口附近有损害,分娩时可使新生儿被传染,发生外生殖器、肛周尖锐湿疣或引起咽喉乳头状瘤,后者的处理相当困难,故对孕妇尖锐湿疣的处理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治疗孕妇尖锐湿疣一定要考虑对孕妇和胎儿有无不利影响,可致畸药物肯定不能用,即使激光、冷冻等治疗亦可能因术中疼痛引起流产或早产,且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亦很大;故一些作者提出对孕妇尖锐湿疣暂不治疗,待分娩时酌情处理:如损害大,可能堵塞产道或疣体出血过多等情况下应采用剖宫分娩方式;如损害小,仍采用阴道分娩方式。但Sedlacek等报道HPV-DNA检测阳性的孕妇,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鼻咽部分泌物HPV-DNA阳性率高达47.8%;故Lucas主张为了预防HPV的母婴传播,对感染HPV的孕妇分娩时行剖宫产。廖元兴等报道对于患尖锐湿疣的孕妇,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溶液外用、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的保守方法,直至预产期行剖宫分娩,产后再处理其尖锐湿疣;结果13例婴儿均无尖锐湿疣的征象。【 预防 】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不能预防尖锐湿疣的发病。国外报道经常使用避孕套可显著降低患尖锐湿疣的机率。五、 生殖器疱疹【 定义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引起的外生殖器成群水疱、糜烂等损害,极易复发。【 病因及发病机理 】单纯疱疹病毒属DNA病毒,有一个75nm直径的DNA核,其外有蛋白质衣壳及类脂质与糖蛋白等组成的包膜,整个病毒颗粒直径约150nm-200nm。由于抗原性质不同而分为HSV-1与HSV-2两型,生殖器疱疹90%由HSV-2,10%为HSV-1引起。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大都通过性接触时皮肤、粘膜微小裂隙直接传染。病毒进入角朊细胞,在细胞核内复制、扩散,引起局部原发性损害。部分病毒可经周围神经轴索传入骶神经节而长期潜伏,当感染、月经和受凉等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活动,并沿受染神经根下行至外生殖器的皮肤、粘膜,产生复发性损害。【 临床表现 】1.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1)潜伏期2~20d(平均6d)。(2)发疹前可有发热、周身不适、头痛和肌痛。(3)好发部位:大、小阴唇、阴阜、阴蒂及子宫颈。(4)开始为1个或数个群集红色丘疱疹,渐发展为小水疱、脓疱、糜烂或浅溃疡,伴疼痛或搔痒。有时出现尿道、阴道分泌物,以后损害结痂,约3~6周才消退。大部患者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1)一般在原发疱疹消退后1~4个月内发生。有些患者发病前有疲劳、月经、外伤或其他感染等促发因素。(2)复发前局部可有搔痒、烧灼或刺麻感。皮疹及症状较原发者轻,平均8~12d消退。(3)多数患者第1年复发5~8次,以后发作次数减少。3. 孕妇的HSV-2感染 孕妇患原发性疱疹时,对胎儿的传播率约为50%,患复发性疱疹时则少于8%,这是由于患复发性疱疹的孕妇有HSV抗体转移给胎儿。胎儿受染可发生流产或死胎。4. 新生儿感染 当HSV-2存在于产道时,可有40%~60%的新生被感染。新生儿如在分娩时感染HSV-2,多在生后3~30d发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或)内脏,中枢神经受累率很高,60%~70%的新生儿可因HSV-2感染而致死。【 辅助检查 】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1.病毒分离培养 是生殖器疱疹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好,但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也较费时。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疡、结痂性标本做病毒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25%、94%、87%、70%和27%。2.细胞学检查 剪去疱顶,刮取疱底取材涂片,瑞氏或巴氏染色可见多核巨细胞,并可见核内嗜伊红包涵体,但敏感性仅50%~80%,特异性也差,多不推荐用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3.抗原检测 用免疫学方法检测HSV抗原,包括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较简便,敏感性是病毒培养法的70%-90%。4.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包括蛋白印迹和ELISA法,是采用HSV的糖蛋白G为抗原,可敏感特异地检测并区分两型HSV血清抗体。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鉴别原发性和非原发性HSV感染、孕妇产前检测、不典型生殖器疱疹的辅助诊断和发现亚临床感染者等,但目前对本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有较多争议。5.免疫组化检查 用皮损细胞涂片,丙酮固定后,用FITC标记的抗HSV-1或HSV-2抗体染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抗原,受感染的细胞有亮绿色荧光。6.聚合酶链反应(PCR) 用疱液或疱底取材送检,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对HSV分型,但易污染而导致假阳性结果。【 诊断 】包括:①有婚外性接触史或丈夫有生殖器疱疹史;②原发或复发损害的临床表现;③实验检查结果。【 治疗 】1. 一般治疗(1)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保持疱壁完整、清洁与干燥。(2)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应用敏感抗生素。(3)止痛:疼痛严重者可服止痛片。2. 抗病毒治疗(1)核苷类药如阿昔洛韦(ACV)、万乃洛韦(VCV)或泛昔洛韦(FCV),均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疼痛,一般病人用口服法,原发性损害用:ACV,200mg,每天5次;或VCV,300mg,每天2次;或FCV,250mg,每天3次,均为连续服用7-10d。病情严重者可用ACV静脉注射,按5mg/kg.d,共5-7d。复发性损害用上述三种药物的任何一种,连服5d。(2)干扰素(interferon):可诱导几种酶的效应而削弱病毒的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它还可增加NK细胞的淋巴细胞的毒性,加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对病情严重或经常复发患者可用基因工程干扰素100万至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5-10次,可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但也有学者不主张应用干扰素和白介素等免疫制剂治疗生殖器疱疹。(3)局部用3%ACV软膏或1%喷昔洛韦(PCV)软膏外搽,每天3~5次,特别是后者在减轻疼痛和缩短病程的效果比前者更好。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可在局部出现搔痒、烧灼或刺麻感时,即涂搽PCV软膏3~5d,有时可制止水疱发生。3. 对于复发频繁(复发≥6次/年)或心理负担极重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可给予病毒抑制治疗:阿昔洛韦400mg 2/d或泛昔洛韦125-250mg 2/d,疗程须视病情而定,一般4月-1年。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适当加减药物剂量。4. 妊娠期生殖疱疹 妊娠期HSV感染并不是终止妊娠的指征。对初发生殖器疱疹、近足月时频繁复发者可给与阿昔洛韦治疗。剖宫产术并不能完全防止新生儿疱疹。5. 合并HIV感染的生殖器疱疹 可适当加大药物剂量,持续给药直至临床痊愈。如果治疗效果欠佳,除要排除可能存在的梅毒等其他感染外,还要考虑HSV耐药。耐阿昔洛韦的HSV病毒株大多对泛昔洛韦耐药,可改用膦甲酸钠40-60mg/kg,静脉滴注,3/d,直至临床缓解。6. 新生儿疱疹 阿昔洛韦30-60mg/(kg.d),静脉滴注,疗程10-21天。【 预防 】1. 一般预防 与其他STD相同,但安全套不能完全防止病毒的传播。2. 预防复发 生殖器疱疹常因反复发作而困扰病人,但目前在防止复发方面尚无理想方法,国外有采用ACV、VCV或FCV低剂量长期服用(如连续服用半年甚至1年)的报道,但剂量和服药期限尚不一致,远期效果亦有待观察。干扰素的保护作用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预防性疫苗仍在研究中。由于大部份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在复发的初期有前驱症状,此时如给予ACV、VCV或FCV内服,可产生部分或完全的保护作用。六、 软下疳【 定义 】软下疳(chancroid; ulcus molle)是一种由杜克雷嗜血杆菌(Hemophilus ducreyi)引起的生殖器部位的疼痛性溃疡,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病变。【 病因 】病原菌杜克霉嗜血杆菌又称软下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长约1.5μm,宽约0.5μm,多存在于细胞外,常成双或呈链状排列。通过性接触传染,在我国当前只有个别城市有少数病例报道。【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一般为1~5d,无前驱症状。2. 部位 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及会阴部,也可发于肛门。3. 形态 初起为红色丘疹,迅速变为水疱、脓疱,2~3d后破溃形成直径约0.1~2cm圆形或不规则的浅溃疡,触之软,边缘潜行,周围红晕;溃疡底部为红色肉芽组织,附黄色脓液,外围常出现2~5个卫星状小溃疡;自觉剧痛,特别是在排尿时有烧灼痛。4. 其他 50%~60%患者可伴发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红肿,触痛,常为单侧性,可破溃流脓。【 辅助检查 】1.脓液涂片革兰染色 大都可查见病原菌,亦可从未溃破的淋巴结中抽取脓液涂片或作细菌培养。2. 细菌分离培养 是软下疳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敏感性低于80%。将未破的横痃内脓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加万古霉素(3μg/ml)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在潮湿,pH7.0-7.2,温度32℃-34℃,含5%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培养。在血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呈半透明状,灰黄或灰白色,直径1-2mm。挑取菌落作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可鉴定菌种。本菌具有硝酸盐还原酶,能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氧化酶试验阳性,过氧化酶试验阴性。3.抗原检测 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杜克雷菌敏感性较高。4.皮内试验 用培养所得杜克雷嗜血杆菌(死菌)悬液或链杆菌菌苗作皮内试验阳性。5.核酸检测 用PCR法等检测杜克雷菌DN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特点、易于诊断。须注意与硬下疳鉴别,后者潜伏期长、溃疡单发,创面仅有小许渗液,基底硬,无疼痛。需与梅毒硬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鉴别。【 治疗 】1.全身治疗(1)复方新诺明(每片含SMZ 0.4g,TMP0.08g)每次2片,每日2次,连用10~14d。(2)璜胺过敏者用红霉素0.5g,每日4次,连用10~14d。(3)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连用10~14d。2. 局部治疗(1)软下疳损害可用1:8 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涂1%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疼痛剧烈亦可先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1~2d后再用上述软膏。(2)淋巴结脓肿不宜切开排脓,以免伤口难以愈合;可用空针反复抽出脓液,再注入璜胺噻唑或卡那霉素。【 预防 】一般预防与其他STD相同。七、 艾滋病【 定义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特异性地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最后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而导致死亡。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病死率极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截止1999年底,全球累计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4 990万人,其中成人4 510万,成人中妇女2 100万,15岁以下儿童480万。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2005年10月14日国家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26 808例,其中AIDS病人28 789例,累计死亡7 375例。传播途径主要以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总数的68%,经采血、血浆途径感染人数占9.7%,经血液制品感染人数占1.5%,经性接触感染人数占7.2%,母婴传播为0.2%,其余13.4%传播途径不详。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女性HIV感染者近年明显增加,2000年已经接近感染者的20%,随着育龄妇女感染人数的增加,母婴传播在中国也将日趋严重。【 病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最初曾分别被命名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 Ⅲ,HTLV-Ⅲ)和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LAV),后来的研究证实二者系同一种病毒,故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为HIV。近年从西非艾滋病患者分离出另一种类似病毒,称为HIVⅡ型(HIV-2),而将原病毒称为HIVⅠ型(HIV-1)。病毒颗粒呈球形,为单股RNA病毒,直径约90~140nm,基因组约9.8kb。外有类脂包膜,核为中央位,圆柱状,含Mg++依赖性逆转录酶。病毒RNA中含有gag、env和pol基因以及6种调控基因[tat,vif,vpr,vpx(vpu),nef,rev]。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env基因编码的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调控基因编码辅助蛋白,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HIV可感染猩猩和恒河猴,亦可在体外淋巴细胞中培养增殖。HIV-2与HIV-1基因组的同源性为55%~60%,因此有血清学交叉反应。HIV-1分三个组:M、O和N组,M组又分为A~J 10个亚型,亚型间有重组体。HIV-2有A~F 6个亚型。由于HIV极易变异,不同的病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病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发生变异,给HIV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困难。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加热56℃ 30分钟可被杀死。注射器和医疗器具等通过高温消毒、蒸汽消毒或煮沸可达到消毒目的。对各种消毒剂敏感,如0.5%次氯酸钠、10%漂白粉、5%甲醛、70%乙醇、2%戊二醛等均可灭活病毒,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发病机制和病理 】HIV是一种嗜T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病毒,侵入人体后选择性地攻击T辅助细胞、中枢神经细胞、骨髓干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HIV通过其外膜糖蛋白GP120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胞表面含有CD4糖蛋白分子的T淋巴细胞(主要是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及某些单核巨噬细胞),因此CD4+辅助性T细胞是HIV的主要靶细胞,CD4分子是HIV作用的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合成DNA,在细胞分裂时整合于宿主细胞DNA,进行复制增殖。病毒大量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可广泛侵犯淋巴系统及T淋巴细胞。受感染的T细胞表面可出现GP120表达,并与其它T细胞发生融合,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发生溶解坏死。由于CD4+T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CD4+T细胞破坏,导致免疫调节障碍,最终引起全面的免疫功能受损。单核巨噬细胞也可受到HIV的侵袭,成为病毒贮存场所,并可携带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病变。HIV感染除可直接导致细胞病变外,还可诱导抗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也可引起针对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的免疫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免疫调节紊乱和功能的异常。目前认为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抑制HIV复制的关键因素,主要是细胞免疫,特别是CD8+T细胞的非细胞毒性抗病毒活性。较强的细胞免疫常与CD4+T细胞分泌的Th1型细胞因子有关。最近研究发现,在HIV感染临床进展之前,CD4+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从以Th1型细胞因子为主转变为以Th2型细胞因子为主,具体机制不详。机体由感染初期细胞免疫的高反应过渡到以抗体反应为主时,病毒的复制增强,CD4+T细胞的减少加快和功能进一步减低,直至由于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丧失,最终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如原虫、蠕虫、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以及多种恶性肿瘤如卡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淋巴瘤等,导致死亡。病理解剖可见各种机会性感染所造成的病变或卡氏肉瘤浸润。淋巴组织早期反应性增生,继之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稀少,生发中心破裂,脾脏小动脉周围T细胞减少,无生发中心,胸腺可有萎缩和退行性或炎性病变。【 传播途径 】1.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如精液、子宫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和尿液)中,均具有传染性。但HIV病毒一般不会通过日常活动,比如握手、拥抱、游泳池、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共用电话、打喷嚏和蚊虫的叮咬而感染。2.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1)性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欧美地区以同性和双性恋为主,约占73%~80%,异性恋仅占2%左右。非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则以异性恋传播为主,占20%~70%。由于异性恋比同性恋传播涉及面更为广泛,故对社会人群威胁更大。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生殖器有溃疡时,会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我国目前性接触传播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2)经血液传播:①输血或血制品传播:如果血液或血制品(如第Ⅷ因子)被HIV污染,输入者将会被感染。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大于90%。我国某些地区的非法采血、采浆曾造成该地区大批感染者,目前此情况已基本得到控制。②共用针具的传播:使用不洁注射器具,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使用被HIV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灸针、拔牙工具等,是导致HIV传播和蔓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曾是我国某些地区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③医源性感染:指医疗器械被污染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医护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可被感染。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3%~0.5%。(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时,可将HIV传染给下一代,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其中2/3的婴儿是在母亲妊娠、分娩过程中被感染,1/3在哺乳期被感染。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药瘾者、同性恋、暗娼及嫖娼者、血友病患者等为本病的高危人群。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系,艾滋病发病者以HLA-DR5型为多。【 临床表现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根据临床进展和预后将其分为四期: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是2~15年,平均8~10年。儿童的潜伏期相对较短,平均为12个月。1. 急性HIV感染期 急性期的症状为非特异性。53%~93%的感染者在感染后2~6周出现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肌痛、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部分患者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症状和脑膜刺激征。症状多在1个月内消失。当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约90%新感染HIV者不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或艾滋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机体遭到疾病侵袭或创伤时,则会发病。2. 无症状HIV感染期 持续2~10年,平均5年。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血清抗HIV抗体阳性。少数感染者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感染者体内的HIV稳定在较低水平,CD4+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3. 艾滋病前期 又称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指HIV阳性患者出现一系列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但其程度还达不到诊断AIDS。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包括腹股沟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持续3个月以上,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肿大的淋巴结多对称发生,直径1cm以上,质韧,无压痛。常伴有间歇性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和持续性腹泻,肝脾肿大,亦可出现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症状、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部分病例4月至5年后,可发展为艾滋病。此期感染者血液中HIV载量开始上升,CD4+T细胞数量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常降至200/μl以下。4.艾滋病期 此期患者血液中HIV载量大于数万/ml,CD4+T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所导致的各种继发性致死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的发生,也可伴有痴呆和消耗综合征。(1)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且往往最初的临床表现。主要病原体有卡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鸟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其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最为常见,起病缓慢,以发热乏力、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而肺部体征不明显,肺部X线显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血气分析常有低氧血症。其它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常呈多系统、播散性、进行性和复发性炎症,可引起皮肤损害、肺炎、食管炎、肠炎、直肠肛管炎、脑炎、脑膜炎、颅神经炎甚至全身性感染等,并常有多种感染及肿瘤同时存在,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恶性肿瘤:①卡波西肉瘤:最常见,多见于青壮年,起病隐匿,肉瘤呈多灶性,不伴痒痛,除皮肤广泛损害外,常累及口腔、呼吸道和眼部等。②其它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脑淋巴瘤、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淋巴瘤和淋巴网状恶性肿瘤以及侵袭性宫颈癌等。【 诊断 】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的诊断,必须遵循早期、全面、慎重和保密的原则。1. 流行病学 ①有多个性伴或患过梅毒等性病史,②配偶或性伴抗HIV抗体阳性,③静脉吸毒史,④接触传染源、输未经HIV检测的血或血制品史,⑤抗HIV阳性者所生子女,⑥出国史。2. 临床表现 有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前期或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3.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多有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多下降至4×109/L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多低于1×109/L。少数病人血小板可减少。(2)免疫学检查:①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缺失;②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减弱;③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CD4细胞明显下降(血液中CD4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值是500~1 600/μl)低于0.2×109/L是诊断AIDS的一项指标;④CD4/CD8比值<1(正常1.5~2:1);⑤β2微球蛋白、血清α-干扰素、免疫复合物等升高。(3)特异性诊断检查(HIV检测):①抗HIV抗体测定: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试验(RIA)、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IB)及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RIP)等。常用ELISA或RIA作初筛,再用IB或SRIP确诊,如仍为阳性有诊断意义。说明被检查者已感染HIV,并具有传染性。②HIV抗原和病毒核酸检测:HIV抗原(主要是p24抗原)的测定以及HIV核酸检测,包括聚合酶链反应和连接酶链反应等主要用于HIV感染者血清HIV抗体阳转前及艾滋病晚期。③病毒分离:从外周血淋巴细胞、精液、宫颈分泌物、脑脊液可分离培养HIV,是HIV感染的重要证据。但由于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室内进行,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测方法。④检测HIV病毒载量:通过检测血液中HIV RNA拷贝数,监测患者感染状况、决定抗病毒治疗时机,是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4)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应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病原体的检测,主要包括①卡氏肺孢子虫;②隐孢子虫;③弓形体抗体;④真菌;⑤细菌学检查;⑥疱疹病毒的检查;⑦HBV和HCV的检测。【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②多种原因如感染、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长期接受放化疗等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③特发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症:酷似AIDS,但无HIV感染;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⑤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如霍奇金病、淋巴瘤、血液病、卡波西肉瘤等;⑥自身免疫性疾病;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⑧假性艾滋病综合征:AIDS恐怖症,英国同性恋中见到一些与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的神经症状群。【 治疗 】1. 治疗药物 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长期控制病毒载量,将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阈值以下。由于阈值与检测方法有关,因此一般来说,病毒载量应<400拷贝/ml或<50拷贝/ml。尽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将CD4细胞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使用的抗HIV药物是针对细胞内病毒的两种酶即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而发挥作用的,共有四类19种,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和融合抑制剂(fusion inhibitor, FIs),该类药物能干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常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见表7-1。表7-1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种类、用法和不良反应2. 治疗时机2004年3月23日,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署USPHS推出新版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指南,指南对何时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做了规定(见表7-2)。对急性HIV感染血清阳转6个月内和所有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者应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慢性感染者,应综合其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和临床表现来决定。目前认为CD4细胞计数≤350/μl时即应开始治疗,并重视治疗后的定期随访。对艾滋病患者应给予综合治疗。表7-2 USPHS指南对治疗时机的建议3.治疗方案 目前的药物能抑制HIV,但不能从体内清除病毒。HIV对任何药物均能产生耐药,因此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抑制病毒是目前常用的选择。(1)USPHS推荐,初治患者首选以下两种治疗方案,PIs为基础的方案:RTV+3TC+ZDV或d4T;NNRTIs为基础的方案:EFV+3TC+(ZDV或TDF或d4T)。(2)一线治疗方案 成人和青少年治疗的一线药物组合见表7-3。所有的联合用药都包括两种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一种其它种类的抗HIV药物。两种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能单独用于抗病毒治疗,因为它们不能有效抑制HIV复制,并可能产生耐药性。首选ZDV/3TC为一线药物,其他替代的核苷类抗HIV药物配伍包括d4T/3TC,d4T/ddI和ZDV/ddI。由于ZDV和d4T之间的药物拮抗作用,两者不能联合使用。表7-3 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者一线联合用药推荐方案(3)二线治疗方案 如果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失败或发生毒性反应则需改用二线治疗方案。代替ZDV/3TC的理想组合是d4T/ddI,ZDV/ddI和d4T/3TC和互相替代,但需注意药物间的交叉耐药。如果二线药物的疗效差,RTV-PI药物(IDV/RTV、LPV/RTV和SQV/RTV)则成为与NFV联合的首选药物(见表7-4)。表7-4 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者二线联合用药推荐方案注:* RTV-PI可以是IDV/RTV、LPV/RTV或SQV/RTV; # NNRTI可以是EFV或NVP(4)孕妇或育龄妇女的治疗方案 近些年来,通过药物阻断HIV的母婴传播已成为可能。WHO推荐ZDV,3TC,NVP,NFV,SQV和低剂量RTV联合使用。EFV有致畸作用,不推荐使用。目前我国推荐使用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ZDV + NVP联合用药方案: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ZDV 300mg, 2/d,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h口服ZDV 300mg,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加服NVP 200mg;婴儿出生后72h内一次性服用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新生儿出生后服用ZDV 2mg/kg,4/d,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在没有条件或在孕期、临产前没有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时,采用孕产妇临产后一次性服用NVP 200mg,婴儿出生后72h内一次性服用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的预防用药方案。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孕产妇自身、孕产妇及配偶以往是否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用药时间,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毒副反应等因素。如果孕妇HIV感染者有抗病毒治疗指征(CD4 < 250个细胞/mm3),推荐使用ZDV + 3TC + NVP联合用药方案。经上述治疗,结合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可使传染率降至2%。NVP价格低廉、使用简便,适合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使用。(5)儿童的治疗方案 许多成人使用的ARV药物也可用于儿童,但应根据儿童体重和体表面积调整用法。推荐的一线药物包括ZDV/3TC加一种非核苷类药物(NVP或EFV)或ABC。二线药物的选择方案包括改变核苷类核心药物,如将ZDV/3TC改为d4T/ddI,再加上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由于IDV和SQV没有儿童使用的剂型,只有选用LPV/RTV和NFV。(6)合并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案 WHO建议,对合并结核的HIV感染者一般先完成抗结核治疗,再开始ARV治疗。如果在结核治疗期间出现HIV病情加重(CD4<200/μl)或者出现播散性结核,应同时治疗。此时首选一线药物,如ZDV/3TC加另一种非核苷类药物(首选EFV,其次为NVP)或ABC。在结核治疗过程中不推荐使用除SQV/RTV之外的其它蛋白酶抑制剂,因为它们和利福平有拮抗作用。4.合并症的治疗(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AIDS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目前有几种治疗方案 (1) 复方新诺明2~4片/次,每日3~4次,恢复后尚需间断服用以防复发。(2)国外用戊烷脒(Pentamidine)4mg/(kg.d),溶于150~200ml 5%葡萄糖液中缓慢点滴或戊烷脒600 mg溶于6ml注射用水中气雾剂吸入,1/d,疗程3周。(3)氨苯砜100mg 1/d联合应用TMP300mg-400mg 3/d-4/d,21d。复方新诺明是一线用药,其副作用是皮疹、发热、瘙痒、血细胞的减少,一般出现在治疗后7-10天,大部分能自行恢复,不需中断治疗,约10-20%的病人因不能耐受TMP-SMZ需换药治疗,已有报道高钾血症的副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皮疹的发生,改善低氧血症、减少肺纤维化、减少机械通气的需要,降低死亡率,但是应注意分枝杆菌及疱疹病毒的感染。(2)口腔念珠菌感染:AIDS患者常反复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有时延及扁桃体及咽后壁,可使用制霉菌素片(每片50万IU )100万IU研碎加甘油调成糊状局部涂抹,或慢慢吞咽,同时用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或伊曲康唑200mg/d,7d;或口服氟康唑200mg/d,亦可静脉点滴200~400mg/d,疗程14d。重症患者可适当增加氟康唑剂量和延长疗程。对复发性白念珠菌感染,建议氟康唑每日100mg,长期服用。(3)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可口服阿昔洛韦200mg,5/d,连用10d;或伐昔洛韦300mg,2/d,共10d。粘膜单纯疱疹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用上述药物治疗,用法同前,疗程7d。(4)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重点是降低颅内压,首选20%甘露醇,重症者可行侧脑室外引流。两性霉素B首次 0.1mg/(kg.d),以后逐日增加至每日0.6~0.7mg/(kg.d),静脉滴注,连续1~3个月或半年。或氟康唑200~400mg/(kg.d)静滴,病情稳定后可改口服。(5)隐孢子虫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注意补液及电解质平衡。可试用螺旋霉素螺旋霉素0.6~1g,3~4/d,连服3~6周。或口服甲硝唑400mg,3/d,疗程2~3周。(6)细菌性感染:有反复发作的沙门菌感染,如血培养阳性可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美国最近报道在AIDS患者中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发病率增多,且进展迅速,可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三联或四联抗结核药,强化治疗2个月,异烟肼、利福平巩固治疗4个月。用药过程中亦需注意肝肾功能。(7)弓形体病:磺胺嘧啶100~200mg/(kg.d),4/d,疗程2~3周。和乙胺嘧啶首剂75mg,以后25mg/d,疗程2~3周。也可口服螺旋霉素0.3~0.4g,3/d,疗程3~6周。为减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可合用甲酰四氢叶酸每日10~20 mg。(8)肿瘤:对发展较快的Kaposi肉瘤可用长春新碱(或长春花碱),博来霉素或阿霉素联合治疗,亦可同时应用大剂量干扰素,疗程半年~1年,效果较好,亦可局部放疗。5. 免疫调节治疗(1)可用骨髓移植、同系淋巴细胞输注、胸腺植入等免疫重建疗法。(2)免疫调节药物:①α干扰素:300万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3~6个月为一疗程。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②白细胞介素2(IL-2):250万U,连续静脉点滴24h,每周5d,共4~8周。可使患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免疫功能。目前采用重组IL-2,有发热等副作用。③丙种球蛋白:定期使用能减少细菌等机会性感染的发生。④中药:如香菇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有些研究工作已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分,在体外实验能抑制HIV,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近我国确定在某些地区采用中药治疗HI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 预后 】 HIV感染者在5年内有20%~50%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10%~30%发展为典型艾滋病。一旦发生并发有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典型艾滋病,则预后极差。发病后1年病死率50%以上,4~5年病死率接近100%。【 预防 】 由于目前没有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且病死率高,因此预防HIV的感染十分重要。目前我国预防HIV的传播任重道远,主要预防措施有:1.管理传染源 加强国境检疫,禁止HIV感染者入境。隔离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对患者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2.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努力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推进无偿献血。进一步打击卖淫嫖娼、吸食注射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限制生物制品特别是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进口;防止患者血液等传染性材料污染的针头等利器刺伤或划破皮肤。严格婚前检查,限制HIV感染者结婚。已感染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哺乳。 3. 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主要措施应加强个人防护,并定期检查。加强公用医疗器械和公用生活物品的消毒。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避免母婴传播。( 周春丽 叶庆佾)参考文献1. Gaydos CA.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 for gonorrhea and chlamydia: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s. Infect-Dis-Clin-North-Am. 2005 ; 19(2): 367-862. Golden MR, Whittington WL, Handsfield HH, et al. Effect of expedited treatment of sex partners on recurrent or persistent gonorrhea or chlamydial infection. N-Engl-J-Med. 2005; 352(7): 676-853. 黄怀球,赖维,陆春等。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4):237-2394. Wendel GD, Sheffield JS, Hollier LM, et al. Treatment of syphilis in pregnancy and prevention of congenital syphilis. Clin Infect Dis, 2002,35(Suppl 2): S200-2095. Hook EW, Martin DH, Stephens J, et al.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pilot study of azithromycin versus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for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Sex Transm Dis, 2002, 29(8): 486-4906. Asadullah K, Sterry W, Trefzer U. Cytokines: interleukin and interferon therapy in dermatology.Clin Exp Dermatol. 2002, 27(7):578-584.7. De Clercq E. Highligh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viral agents. Mini Rev Med Chem, 2002; 2(2):163-175.8. Frega A, Stentella P, Tinari A, et al. Giant condyloma acuminatum or buschke-Lowenstein tumor: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port of three cases treated by CO2 laser surgery. A long-term follow-up. Anticancer-Res. 2002; 22(2B): 1201-4.9. Zhou P, Gu Z, Xu J, et al. A study evaluating ceftriaxone as a treatment agent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in pregnancy. Sex-Transm-Dis. 2005; 32(8): 495-810. Cohen CE, Winston A, Asboe D, et al. Increasing detection of asymptomatic syphilis in HIV patients. Sex-Transm-Infect. 2005; 81(3): 217-9.11. Kriesel JD, Spruance SL, Prichard M, et al. Recurrent antiviral-resistant genital herpes in a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 J-Infect-Dis. 2005; 192(1): 156-61.12. Tyring SK, Diaz-Mitoma F, Shafran SD, et al. Oral famciclovir for the suppression of recurrent genital herpes: the combined data from 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Cutan-Med-Surg. 2003; 7(6): 449-54.13. Lewis DA. Chancroi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Sex-Transm-Infect. 2003; 79(1): 68-71.14. Aversa SM, Cattelan AM, Salvagno L, et al. Treatments of AIDS-related Kaposi's sarcoma. Crit-Rev-Oncol-Hematol. 2005; 53(3): 253-65.15. Gerber JG, Rosenkranz SL, Fichtenbaum CJ, et al. Effect of efavirenz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simvastatin, atorvastatin, and pravastatin: results of 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 5108 Study. J-Acquir-Immune-Defic-Syndr. 2005; 39(3): 307-1216. Desclaux A, Ciss M, Taverne B, et al. Access to antiretroviral drugs and AIDS management in Senegal. AIDS. 2003; 17 (Suppl 3): S95-10117. Anastos K, Shi Q, French AL, et al. Total lymphocyte count, hemoglobin, and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as predictors of death and AIDS illness in HIV-1-infected women receiving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J-Acquir-Immune-Defic-Syndr. 2004; 35(4): 383-92
什么是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利用低温制冷剂(如液氮)、低温制冷器械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其治疗机理是通过超低温冷冻使病变部位细胞内外形成冰晶,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祛斑”美容的目的。哪些皮肤病可采用冷冻治疗呢?冷冻治疗在皮肤科应用极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4大类疾病:1.色素性皮肤病:如色素痣、雀斑、黄褐斑、黑子等;2.疣类皮肤病:如扁平疣、寻常疣、跖疣、尖锐湿疣等;3.增生性皮肤病:如新生或术后瘢痕、肉芽肿、疥疮结节、结节性痒疹、疣状痣、神经性皮炎等;4.皮肤肿瘤:如皮肤纤维瘤、汗管瘤、皮赘、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血管瘤等。冷冻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1. 治疗时局部会有轻微疼痛,伴有水肿或水疱形成,一般3~10天结痂,2~4周愈合。2. 治疗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防感染。3. 如起大疱可在附近卫生所无菌操作抽取疱液,或到我科门诊处理。4. 创面结痂不要硬性撕脱,让其自行脱落。5. 雀斑冷冻后一月内勿用化妆品,并注意防晒。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一、粉剂1、扑粉:(1) 成份:氧化锌 50.0、 滑石粉 50.0(2) 功用:可作粉剂、洗剂、糊膏、油剂的基质。有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磨擦等作用。2、止痒扑粉:(1) 成份:樟 脑 1.0、 薄荷脑 0.5、 扑粉 加至100.0(2) 制法:取樟脑、薄荷脑加数滴酒精研细, 加适量扑粉充研匀,再加全量扑粉研和过筛即得。(3) 适应症:无渗液的轻度急性、 亚急性皮炎。3、脚气粉(足粉):(1) 成份:薄荷脑 1.0、水杨酸 3.0、扑粉 加至100.0(2) 适应症:趾间糜烂型足癣。4、痱子粉:(1) 成份:水杨酸2.0、枯矾5.0、硼砂5.0、薄荷脑1.0、扑粉加至 100.0(2) 适应症:痱子、间擦疹。5、柳砂粉:(1) 成份:水杨酸 75.0、乳 酸10.0、冰片1.0、朱 砂 2.5、滑石粉 加至100.0(2) 用法:详见角块溶解剥离法。(3) 适应症:鸡眼、胼胝用跖疣等角质增生疾患。二、水溶液6、1~3%硼酸水溶液:(1) 成份:硼酸粉 1.0~3.0、蒸镏水加至100.0(2) 适应症:急性湿疹、 皮炎及其它有糜烂渗出的皮肤病。(3) 用法:用于湿敷或清洗创面。7、冰醋酸溶液:(1) 成份:冰醋酸 10.0~30.0、水加至100.0(2) 用法:浸泡。(3) 适应症:无糜烂、皲裂的足癣,30%用于甲癣。8、20~40%硫代硫酸钠溶液:(1) 成份:硫代硫酸钠 20~40.0、水加至100.0(2)适应症:花斑癣。9、复方雷锁辛溶液(无色卡氏液):(1) 成份:液 酚 4.5、硼 酸 1.0、雷锁辛 10.0、丙 酮 5.0、95%酒精8.5、水加至 100.0(2) 适应症:糜烂型手足癣、体股癣、 花斑癣等。三、刷剂10、锌氧刷剂(洗剂):(1) 成份:扑 粉 30.0、甘 油 5.010.0、70%酒精10.0、水加至 100.0(2) 功用:可作为基础刷剂, 配制其它各种刷剂之用。(3) 适应症:无渗液的急性,亚急性皮炎,荨麻疹。11、止痒锌氧洗剂:(1) 成份:酚 1.0、薄荷脑 0.5、樟 脑 1.0、锌氧刷剂 加至 100.0(2) 适应症:无渗液的急性、 亚急性皮炎及红斑丘疹性损害。12、炉甘石洗剂:(1) 成份:炉甘石 15.0、氧化锌 15.0、甘 油 10.020.0、玫瑰水加0至100.0(2) 适应症:同上。13、呋喃西林洗剂:(1) 成份:呋喃西林 0.2、锌氧洗剂或炉甘石洗剂加至100.0(2) 适应症:同上,脓疱性痱子、以脓疱为主的脓疱疮及毛囊炎。14、硫黄洗剂:(1) 成份:水杨酸1.0、沉淀硫黄 3.0、甘 油5.0、乙 醇40.0、水加至100.0(2) 适应症:各种类型的痤疮、酒糟鼻及脂溢性疾患等。四、油剂15、25~50%酚甘油:(1) 成份:酚 25.0~50.0、甘油加至100.0、(2) 适应症:头、甲癣。16、2%水杨酸油:(1) 成份:水杨酸2.0、蓖麻油(或花生油) 加至100.0(2) 适应症:去除痂皮或较厚的鳞屑用。17、0.75%制霉菌素甘油:(1) 成份:制霉菌素 0.75、甘油 加至 100.0(2) 适应症: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18、锌氧油:(1) 成份:氧化锌20.0~25.0、滑石粉20.0~25.0、蓖麻油或橄榄油加至100.0(2) 适应症:亚急性皮炎、湿疹。(3) 功用:可作为其它油剂的基质。五、糊膏19、氧化锌糊膏:(1) 成份:扑 粉 40.0~50.0、凡士林加至 100.0(2) 适应症:亚急性湿疹或皮炎。(3) 可作为其它糊膏的基质如雷佛奴尔1%。20、龙胆紫止痒糊膏:(1) 成份:甲 紫1.0、薄荷脑0.5、酚 1.0、氧化锌糊膏 加至 100.0(2) 适应症:有或无轻度糜烂的亚急性皮炎;脓疱疮及皮肤念珠菌等。21、5~10%焦油(煤焦油、松镏油、糠镏油)糊膏:(1) 成份:任选一种焦油 5.0~10.0、氧化锌糊膏 加至 100.0(2)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六、乳剂22、油包水型乳剂(冷霜)方I:(1) 成份:油相部分:硬脂酸 12.0、羊毛脂 6.0、凡士林 5.0、液体石蜡 15.0、尼泊金 0.05、水相部分:甘 油 10.0、三乙醇胺 0.5、水加至100.0(2) 功用:可用作其它油包水乳剂的基质。23、油包水型乳剂方II:(1) 成份:油相部分:聚乙二醇4000 50.0、聚乙二醇400 40.0、司盘40 1.0、水相部分:水 9.0(2) 功用:可用作氧化锌、升华硫黄、 水杨酸(6%以下)、鱼石脂、石碳酸等的乳剂基质。24、水包油型乳剂:(1) 成份:油相部分:硬脂酸 13.0、蓖麻油13.0、液体石蜡 5.0、石 蜡5.0、水相部分:三乙醇胺 1.2、甘 油 7.0、蒸 馏 水 55.0(2) 功用:可作其它药物乳剂的基质。25、去炎松霜:(1) 成份:油相部分:十八酸9.0、白凡士林 10.0、液体石蜡 6.0、尼泊金乙酯 0.1水相部分: 二甲基亚砜 15.0、十二烷基硫酸钠 1.0、甘 油5.0、水加至100、去炎松0.1,最后加入混匀。(2) 适应症:湿疹及各种皮炎。26、止痒冷霜:(1) 成份:樟 脑 1.0、薄荷脑 0.5、 液 酚 1.0、 冷霜加至100.0(2) 适应症:冬季瘙痒症、 皮肤干燥和皮炎恢复期。27、5%硫黄霜:(1) 成份:硫 黄 5.0、 油包水型乳剂 加至100(2) 适应症:面部单纯糠疹, 各型脂溢性皮 肤病、以及痤疮、酒糟鼻。28、3~5%氢醌霜:(1) 成份:氢 醌 3.0~5.0、 油包水型乳剂 加至100.0(2) 适应症:黄褐斑、雀斑及炎症后色素斑。29、1%达克罗宁霜:(1) 成份:达克罗宁 1.0、 油包水型乳剂方II加至100.0(2) 适应症:瘙痒性皮肤病,皮炎恢复期。七、软膏30、0.5~1.0%呋喃西林软膏:(1) 成分:呋喃西林 0.5~1.0、 凡士林 加至 100.0(2) 适应症:脓疱疮。31、5~10%水杨酸软膏:(1) 成份:水杨酸 5~10.0、凡士林 加至 100.0(2) 适应症:角化型手足癣、 掌跖角化症、 银屑病等。32、含水软膏(硼酸乳膏):(1) 成份:30%硼酸水溶液 30.0、 无水羊毛脂 15.0、凡 士 林 加至 100.0(2) 适应症:各种原因的皮肤干燥、鱼鳞病、 皮炎恢复期。33、复方水杨酸软膏:(1) 成份:水杨酸 3~6.0、 苯甲酸 6~12.0、 凡士林 加至 100.0(2) 适应症:角化型手足癣、体股癣(用低浓度)。34、5~10%(煤、松、糠焦油)焦油软膏:(1) 成份:(煤、松、糠)焦油 5~10.0、 凡士林 加至 100.0(2)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银屑 病、扁平 苔癣等。35、10%樟脑鱼石脂软膏:(1) 成份:樟 脑 10.0、 鱼石脂 10.0、 凡士林 加至 100.0(2) 适应症:疖肿早期,硬结性红斑,结节性红斑。36、5~20%硫黄软膏:(1) 成份:沉降硫黄 5~20.0、 液体石蜡 5.0、凡 士 林加至 100.0(2) 适应症:脂溢性皮炎, 面部单纯糠疹, 疥疮。八、醑剂37、止痒搽剂:(1) 成份:樟 脑2.0、 薄荷脑 1.0、 液 酚1.0、 95%酒精50.0、水加至100.0(2) 适应症:夏季瘙痒症,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等。38、20%煤焦油止痒醑(1) 成份:煤焦油 20.0、 止痒醑 加至 100.0、(2)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 慢性湿疹。39、樟脑酚醑:(1) 成份:樟 脑 60.0、酚30.0、无水酒精 10.0(2) 适应症:毛囊炎、疖肿,尖锐湿疣、慢性溃疡。40、雷柳醑(1) 成份:雷锁辛 1.0、水杨酸2.0、 松馏油2.5、甘 油 2.0、75%酒精加至 100.0(2) 适应症: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41、面醑(静肤平):(1) 成份:薄荷脑 0.1、红霉素 1.0、水杨酸 1.20、甘 油 5.0、75%酒精加至 500.0(2) 适应症:面部痤疮、夏季皮炎、 痱子、手掌剥脱角质松解症等。42、30%补骨脂酊:(1) 成份:补骨脂 30.0、75%酒精 加至 100.0、(2) 适应症:白癜风,银屑病。43、复方水杨酸醑:(1) 成份:苯甲酸 6.0、复方安息香酊 12.0、10%樟脑酊 10.0、2.5%碘酊 10.0、95%酒精加至100.0(2) 适应症:鳞屑角化型手足癣。44、阿柳醑:(1) 成份:阿司匹林 100.0、水杨酸钠 100.0、95%酒 精加至1000.0(2) 适应症:鳞屑角化型手足癣。45、甲癣醑:(1) 成份:水杨酸 5.0、 醋 酮 5.0、5%碘酊 加至 100.0(2) 适应症:甲癣。46、5%福尔马林醑:(1) 成份:福尔马林 12.5、75%酒精加至 100.0、(2) 适应症:手足多汗症、腋部臭汗症、跖疣、传染性软疣。47、复方氯霉素醇(头皮搽剂)(1) 成份:水杨酸 3.0、 氯霉素1.0、甘油5.0、75%酒精加至100.0(2) 适应症:斑秃、脂溢性脱发、脂溢性皮炎、头皮糠疹。九、涂膜剂48、涂膜基质:(1)成分:火棉胶7.0、醋酸乙酯10.0、醋酸丁酯15.0、松香1.0、蓖麻油3.0、丙酮10.0、甲苯加至100.0(2)用途:有保护、密闭、 加强药物渗透的作用。 用作其它涂膜剂的基质。49、鸡眼胶:(1) 成分:水 杨 酸20.0、涂 膜 基 质 加至 100.0(2) 适应症:鸡眼、胼胝、跖疣。50、地塞米松(去炎松)涂膜(1) 成分:地塞米松(或去炎松)0.025、涂膜基质加至100.0(2)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扁平苔藓
影响皮肤健美的因素-外源性因素1. 光老化:同自然老化比起来,光老化对皮肤的影响更大。在曝光部位,由于紫外线的破坏,皮肤过度干燥,出现鳞屑。由于紫外线造成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分解加速,使得真皮变得萎缩,提早出现细纹甚至是粗大的皱纹。紫外线造成的弹力变性使得真皮失去应有的弹性,变得松弛无张力。在某些曝光部位,如项部会出现菱形皮肤。由于紫外线破坏了皮肤的免疫屏障,干扰了抗原递呈细胞的活性,从而导致抵抗能力下降,皮肤容易出现感染和敏感。常见的有日光性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皮赘等。长时间的曝晒还会导致一些癌前性疾病,如日光性角化和皮肤癌的发生。2. 吸烟:一项长达20年的流行病性调查表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皱纹明显增多,出现早衰征兆。在一项双胞胎的研究中,发现吸烟能显著增加皱纹和老化程度。典型的吸烟者表现为“吸烟者面容”或者“吸烟者皮肤”,包括:面部皱纹,轻度红或黄的肤色,整体外观灰白,浮肿,面色憔悴。烟草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有利尿作用,所以吸烟可以导致表皮含水量下降,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吸烟可增加真皮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导致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被分解,断裂,皮肤松弛下垂,皱纹增多。吸烟会减少皮肤中维生素A的水平,后者对中和氧自由基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吸烟可导致早衰。吸烟还会减少毛细血管及动脉的血供,抑制创伤修复机制。3. 污染: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化学物质、声电污染、尘埃等都会造成氧自由基的增多,从而诱导炎症反应,最重导致皮肤的衰老。影响皮肤健美的因素-内源性因素1. 遗传:皮肤的许多性状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皮肤的颜色,屏障功能、真皮中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及糖胺多糖的含量,皮下脂肪的分布等等都和遗传因素相关。某些皮肤问题,如雀斑、黄褐斑、色素痣等就是在基因的基础上,由紫外线所诱发或加重的。着色性干皮病和鱼鳞病都是由于遗传因素所造成的皮肤干燥、粗糙、角化异常。2. 营养:均衡的营养是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皮肤的基石。某些食物和皮肤的状态息息相关。痤疮是毛囊和皮脂腺的炎症。如果饮食过甜(碳酸饮料摄入过多),就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LG-1)表达上调,刺激雄性激素的合成,引起皮脂腺的肥大和过度分泌。摄入过多的牛奶(包括奶制品)也会加重痤疮。牛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激素成分会干扰机体自身的激素分泌,从而有可能加重痤疮。不同类型的皮肤适宜于补充不同的营养。能够改善皮肤干燥的食品有:鳄梨、玻璃苣籽油、油菜籽油、夜来香油、鱼、亚麻籽油、大麻籽油、坚果、橄榄油、橄榄、花生、红花油、大豆、葵花籽油和核桃。能够控制皮肤油脂分泌过剩的食品有: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哈密瓜、胡萝卜、杏干、蛋黄、肝脏、芒果、菠菜和地瓜);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品(番茄红素、叶黄素);其他抗氧化剂(如青橄榄油);鱼或鱼油(富含Ω-3脂肪酸)。能够改善色斑、提亮肤色的食品有:维生素C、维生素E、石榴提取物(富含鞣花酸)、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碧萝芷(多种类黄酮多酚,包括月桂酸、富马酸、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等)。能够延缓皱纹产生的食品有:蔬菜(绿叶蔬菜、芦笋、芹菜、茄子、葱、蒜和洋葱等);橄榄油;单不饱和脂肪酸、豆类,应少摄入奶及奶制品、黄油和糖。3. 内分泌:皮肤及附属器中都存在性激素的受体。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上升,黑色素的合成增多,所以肤色加重,尤其是性激素受体较多的位置,如乳晕、腋窝等处。此外,雌激素会增强紫外线的作用,导致孕妇容易出现黄褐斑。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也逐渐下降。男性的下降较为缓慢,但女性在绝经期性激素骤减。一方面对胶原蛋白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