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小伙子长满“妊娠纹”,体重不断增加,脸越来越圆,腰围越来越大,两年重了整整10公斤。 这是多么难堪的催泪体验…他究竟是怎么了?两年前,17岁的高中生小吴在无意中发现,自己大腿内侧皮肤上出现了一些对称性紫色条纹,起初他还以为是体育课跑步太多肌肉拉伤了,没当一回事。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皮肤上的条纹不但没有消失,还越长越多,跟平时网上看到的妇女妊娠纹越来越像。他不敢和其他人说,只能自己悄悄地用热水敷,但根本没有用。他也悄悄去了几次医院,但每次临到看医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就退缩溜走了。后来,小吴的体重不断增加,脸越来越圆,腰围越来越大,两年的时间里重了整整10公斤。皮肤紫纹 半年前,他的胸前区及两侧上臂皮肤也开始出现类似的紫色条纹,甚至还出现颜面浮肿。这时,他以为是准备高考劳累所致,然而直到上大学了,他的症状没有改善,反而还不断加重。半个月前,小吴终于下定决心去医院检查,一查发现他的血压明显增高,上压158mmHg,下压97mmHg,经当地医生建议,来到温医大附一院就诊。 经温医大附一院内分泌科全面检查后,发现小吴的很多指标都出现明显异常,血ACTH、皮质醇增高,尿液中的皮质醇更是增高了几十倍;随后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垂体有个绿豆大小的肿瘤,这一下可把罪魁祸首给揪出来了,原来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仅几毫米大小的肿瘤导致小吴出现了种种不良症状。术前检查垂体激素异常增高磁共振检查发现垂体偏左侧微小病灶温医大附一院垂体疾病多学科团队组织对小吴的病情进行讨论并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根据小吴满月脸、水牛背等体型改变,皮肤紫纹,高血压等典型症状,血液及尿液检查的异常结果,结合磁共振的发现考虑为库兴病,垂体ACTH腺瘤。目前这个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微创手术切除肿瘤。在与小吴及其家属沟通后,小吴愿意接受手术,转到神经外科由苏志鹏主任主刀采用内镜经鼻腔蝶窦切除肿瘤。术后,小吴的血压明显下降,不用再吃降压药了,血结果复查发现原来异常增高的激素已经恢复正常,磁共振复查提示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第5天,小吴就顺利出院了,没留下任何疤痕。术前术后激素结果对比手术前后磁共振检查对比专家提醒:出现这类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垂体它个头小小,却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全身内分泌腺体的活动,都离不开它的指挥。垂体瘤,便是垂体最常见的病症。肿瘤会引发垂体激素异常分泌,由于异常增高的激素类型不同,所造成的症状也会不同,比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异常增高会导致像上述小吴这样体型改变、皮肤紫纹、骨质疏松、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生长激素异常增高会出现肢端肥大、容貌变丑、多发骨关节炎和睡觉打鼾等;泌乳素异常增高会导致女性乳汁分泌、月经紊乱、不孕不育或者男性阳痿早泄、性欲降低等;肿瘤个头过大,压迫视神经,会导致视物范围缩小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在此温馨提醒大家,若出现上述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以免延误病情。垂体瘤是良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效果良好。温医大附一院垂体疾病多学科团队介绍2018年3月,神经外科联合内分泌科、耳鼻咽喉科、妇科、产科、男性科、放射科、放化疗科、病理科等成立了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同年5月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国内顶级神经外科中心共同成为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单位(浙江省内仅三家)。充分发挥温医大附一院综合性医院的强大优势,采用多学科联合模式来指导综合、精准、规范化的治疗,现每年为100多例垂体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
治疗前 患者右侧脸面部牙槽处及舌头疼痛10个多月,多次就诊口腔科,治疗无改善,口服卡马西平疼痛能缓解,但是不能耐受卡马西平引起的副作用。强烈要求手术治疗。 治疗中 全程内镜进行手术。术中清晰探查三叉神经颅内段,将可疑的责任动脉全部分隔开,松解蛛网膜,远端与岩静脉贴近,也给予分离。因患者有不典型舌咽神经痛,故术中同时探查下方舌咽神经。 治疗后 治疗后1天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前患者右侧眼睑反复抽搐10余年。近1年抽搐症状明显加重。我院查头部mri提示:右侧面神经脑池段上缘与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分支紧密接触。治疗中手术采用内镜下乙状窦后开颅,手术皮肤切口5cm。镜下全程清晰探查面神经周围情况,发现前下动脉与面神经腹侧REZ区紧密接触,予以分离放置垫片。由于采用内镜手术,对小脑基本无牵拉,术中电生理监测听力完全没有变化,波形消失彻底。个人把手术总结为四个步骤1.借道迷走,手术中不要直接扑向面神经。面神经与听神经在颅内是伴随走行的,直接朝面神经牵拉小脑的结果是可能导致听力影响,遗留耳鸣耳聋等问题。2.坚壁清野,术中除了寻找责任动脉以外,还需要把面神经周围特别是有明显黏连的蛛网膜充分松解。3.直下绒城,面肌抽搐有6成的概率是面神经rez区收压迫导致的,所以经过绒球,进行绒球下入充分探查rez区非常关键。4.封狼居胥,分开责任动脉后置入垫片是最后的收官之战,但是要确认垫片的牢固性,“经年不衰,永世传颂”。治疗后治疗后5天术后患者眼睑抽搐未再发作,无耳鸣,耳聋,发热等并发症。预后良好。
环吡酮胺与硼替佐米联合使用能有效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和生长,可能是胶质瘤一种新的治疗的策略。Ciclopirox and bortezomib synergistically inhibits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rowth via simultaneously enhancing JNK/p38 MAPK and NF-κB signaling | Cell Death & Disease (nature.com)
让人变丑的原因有很多,生理的、心理的、物理的、化学的。然而,让青春不发光的除了肥肉和痘痘,还有一位可怕的“垂体瘤君”!▲专业解答“垂体瘤君”中有一种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它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不仅会使容貌变丑,还会引发多个内脏器官功能异常,甚至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是一种特别需要警惕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来一段越长越丑的亲身经历——高女士,27岁,本该是肤白貌美的年龄。可是近两年,她却发现自己的鼻子变得越来越宽、嘴唇越来越厚、眉骨越来越凸,更讨厌的是,皮肤也开始变得粗糙,手掌和足部逐渐肥大,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嘶哑……半年前,她的视力开始模糊,月经也不正常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感觉到不对劲的高女士直奔医院,很庆幸,她没有头脑一浆糊就跑去整容,而是很理智地在医院里进行各种疾病的排查。(为她点赞!)她先是去了当地医院的妇科就诊,B超显示子宫未见明显异常,药物调经后,月经好了一些。但高女士的视力却恶化得相当快,越来越模糊,她辗转多家医院求诊,却一时难以确诊病因。最后,高女士慕名来到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求助。神经外科副主任苏志鹏主任医师接诊后,耐心细致地分析她的病情、综合研判,初诊考虑其患有肢端肥大症。经进一步检查,发现高女士多个激素水平明显异常增高,特别是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这两个指标增高是导致面容变丑、月经不正常甚至闭经的直接“导火索”。▲ 术前垂体激素明显异常增高随后的磁共振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颅内深部有一个近3公分的垂体瘤,视神经和正常垂体明显受压。▲ 磁共振检查发现鞍区肿瘤约3公分这一下,可把罪魁祸首给揪出来了。正是隐藏在暗黑处的“垂体瘤君”,暗戳戳地导致高女士出现上述的种种负面症状。 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采用先进的神经内镜经鼻蝶微创手术,不用进行开颅,只需将直径几毫米的内窥镜通过鼻腔自然腔道,经由蝶窦和鞍底到达鞍区,通过一个小切口,即可完整地切除垂体瘤。不仅如此,医护团队还在内镜下细致地剥除了垂体瘤的假包膜,从而有助于完全地切除肿瘤,减少复发。▲ 内镜下经鼻蝶微创手术切除垂体瘤,且剥除肿瘤假包膜术后的第二天,高女士就感觉视线亮敞了很多,就连之前一直感觉麻胀、连握拳都困难的双手,也变得轻松了很多。▲ 术后双眼视野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深色部分提示视野缺损或障碍,白色及浅色部分提示视野正常)复查结果显示,她的垂体激素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完全切除。▲ 术前异常增高的激素术后均恢复正常水平▲ 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完全切除垂体,是一颗位于大脑正中的卵圆形小体。它个头小小,却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全身内分泌腺体的活动,都离不开它的指挥,是名副其实的人体激素调控“总司令”!但这位日理万机的“总司令”,也有生病颓废、不想上班的时候。垂体瘤,便是垂体最常见的病症。据国内外统计显示,垂体瘤发病率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至20%,是排名第二位的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肿瘤引发垂体激素异常分泌,由于异常增高的激素类型不同,导致症状也复杂多样。比如:泌乳素异常增高将导致女性乳汁分泌、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男性阳痿早泄、性欲降低;生长激素异常增高会出现肢端肥大、容貌变丑的情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异常增高会导致向心性肥胖、皮肤菲薄及紫纹、骨质疏松、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再或者肿瘤个头过大,压迫视神经,会导致视物范围缩小和视力下降。在此温馨提醒大家,如有上述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以免延误病情。垂体瘤是良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5月25日,第六届中国垂体腺瘤学术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垂体瘤协作组成员单位授牌仪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成为中国垂体瘤协作组成员单位之一,苏志鹏副主任入选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目前共有成员单位60余家,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等国内顶级神经外科中心,其合作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协作机制,整合国内垂体腺瘤资源,建设中国垂体腺瘤数据库,共享垂体腺瘤研究新进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垂体腺瘤诊治疗水平以及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和交流。中国垂体瘤协作组组织编写了垂体疾病相关专家共识、指南6部,有力推动了国内垂体腺瘤的规范化治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上世纪90年初开始在省内率先开展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现手术疗效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由于垂体疾病症状复杂多样,常涉及多个学科,单一学科的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2018年3月,由神经外科联合内分泌科、妇产科、男性科、儿科、放射影像科及病理科等成立了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现已为多位垂体疾病疑难病例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激发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动力,形成重医疗、抓质量、重内涵、抓尖端的良好氛围,日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首届手术技能视频大赛。 大赛共收集参赛视频45个,涵盖14个外科科室。参赛选手对手术视频进行了精彩解说,专家评委从手术思维、手术技巧、演讲表达、视频质量等多个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专业的综合评审打分,从专业角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10名,其中由神经外科苏志鹏副主任医师主刀的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获得本次手术技能视频大赛第一名。右侧额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7%-10%,由于其起源部位与视神经管邻近,早期即可压迫视神经,从而引起视力障碍。患者常因“视物模糊或视物范围缩小”而首先就诊于眼科,而一旦接诊的眼科医师未考虑到进一步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则可能漏诊而延误治疗。目前鞍结节脑膜瘤首选手术切除,由于肿瘤位于颅内深部,除压迫视神经外,还常包绕颈内动脉,累及垂体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因此手术中保护好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则显得尤为重要。病例回顾男性,38岁,1年余前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到多家医院眼科就诊,考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药物对症治疗均未见好转,症状反而呈进行性加重,且还出现左眼视物范围缩小。来到温医大附一院检查:神清,右眼视力显著下降,40cm手动,右眼全视野缺损,左眼视力基本正常,左眼上半部分视野缺损;磁共振检查提示前颅窝底中线略偏右侧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及MR检查诊断鞍结节脑膜瘤,经过治疗组细致的讨论,一致认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右侧视力明显下降,结合MR见肿瘤偏向右侧,肿瘤右侧向上顶起并明显压迫视神经,肿瘤包绕右侧颈内动脉,确定拟采用右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完成周密的术前准备,治疗组由神经外科副主任苏志鹏担任主刀,对患者实施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显微镜下轻柔向鞍结节探查,显露肿瘤。见右侧视神经明显受压变薄,肿瘤包绕右侧颈内动脉,左侧视神经受压,采用微创技术完全切除肿瘤,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均保护完好。术后次日,患者即可下床走路,诉右眼视力好转,左眼视物范围明显扩大,复查头颅磁共振见肿瘤完整成功切除,且周围神经血管及脑组织保护完好,充分展示了先进的微创理念和良好的操作技巧。术后3个月,患者门诊就诊,右眼视力已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