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请注意下列疾病应避免食用。 1、感冒:香蕉,橘子,芦荀汁,冰,羊肉,姜母鸭,请烟酒。 2、咳嗽:冰淇淋,橘子,炸,烤,辣,花生,酒,甜食 3、急性胃炎:油炸食物,酒,辣椒,糯米。 4、慢性胃炎:生冷食物,酸酵食物,甜食。 5、肠炎:香蕉,石榴。
痔、肛瘘、肛周脓肿是很常见的肛门良性疾病,常需要手术治疗。肛门手术后自我护理十分重要。肛门手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不亚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高于肛门手术的重要性。那么肛门手术后怎么更好的自我护理呢? 肛门术后自我的护理要点是:要保持肛门部的两个“干”,即“干净”和“干燥”。那么如何做到呢?这里提供些建议,以供参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患者可能会有自己更好的方法。也希望患者能够把自己的好方法与我分享。 首先讲一些原则 保持肛门伤口干净、干燥; 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 一般术后24小时即将伤口内的填充纱布取出,若创面较深较大,则可于48小时后取出; 术后肛门部会有少量粘液,有时为淡黄色,患者会感觉肛门湿漉漉的,是直肠正常的分泌物;如果量突然增多,而且伴有肛门肿痛,应该及时告诉主诊医生; 术后伤口会有少量淡红色的渗血,如出血较多、血色鲜红不能自止,应及时告知主诊医生; 随着麻醉的消退,一般都会感到伤口疼痛,一般不必担忧。必要时给予止痛; 术后如有肛门坠胀、便意频繁,应尽量放松心情,如果当日已排较多大便,应稍作克制,避免频繁、长时间蹲厕。必要时使用一些软膏或栓剂; 避免频繁过强的活动,但也要适当的活动。适当的活动不会影响伤口;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肛门部的清洁卫生,坚持便后坐浴; 平素如有嗜烟、嗜酒习惯,应努力纠正; 不要坐卧湿地,也不要在草地、泥土地上坐卧过久; 避免外部伤口粘连,早期假性愈合; 避免久坐、久蹲、久站; 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如何做到干净? 一、先说排便的问题 主张自然排便,并不要求每天一便,而是要求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随便意随时排便,不等不忍。但自然排便并不等于任意排便,尤其是在术后的24小时内,应尽可能不要排便。每日大便次数尽量控制在1-2次以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门手术部位的刺激。 二、再说如何清洁肛门 肛门直肠仍需要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而排便又不可避免。便后避免用纸擦拭,应及时用水清洗(可以用花洒),然后坐浴,减少污染的机会,促进创面愈合。要注意勤换内裤! 坐浴方法:使用温水坐浴(单纯使用水坐浴即可,也可以采用高锰酸钾粉或其他如中药坐浴),每次坐浴10-20分钟。等待手术创面逐步愈合。清洗及坐浴次数没有严格限制。一般来说每天3次即可。 如何做到干燥? 保持伤口干燥可以促进愈合。湿漉漉的肛门也难以保持清洁。以下是一些建议,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和情况选用,保持干燥即可。 准备吸水性较好、质软的毛巾,坐浴后将肛门蘸干(不是擦干); 毛巾吸干后,用风筒的温风吹干; 如果分泌物较多,可以使用护垫。 肛门手术后饮食 肛门手术的病人在术后初期,宜食少渣、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糙、干硬的粪便对术后伤口的刺激,减轻疼痛。饮食应注意清洁,防止腹泻;水样便的粪屑易堵塞肛窦,造成感染。 病人首先宜进食富有营养的流质食物,然后根据伤口及大便情况进食易消化、无辛辣刺激的半流或普食。可多食一些高蛋白、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瘦肉汤、排骨汤、鲜鸡汤等,以增加营养,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有利于促进创面的愈合。饮食注意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一月,如酒、葱、大蒜、辣椒等;少食虾、蟹等及油煎熏烤的食物。 复发的问题 肛门良性疾病尤其是严重的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复杂肛周脓肿出院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可能需要二次、乃至多次手术方能痊愈。任何医生都不能保证能一次治愈而不再复发。因此患者应提高警惕,如出院后出现肛门肿痛加重、肛周分泌物增多或伴发热者,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摘自练磊医生。
专家经典结论:经综合调查研究分析如下:疝气—具有遗传性而且终生不能自愈!!!有些患者经过其他方法治疗或者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腹股沟处的肌肉逐渐增强,导致视觉上的治愈、自愈。然而;当患儿(尤其是儿童)因感冒剧烈咳嗽甚至一个喷嚏使腹压急剧增高、腹泻等都可诱发疝气嵌顿;此情况绝大多数因嵌顿需要急诊手术,从而失去了选择更好、更专业的专科医院治疗的机会,给患儿和家长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经济上同样受到损失。另一部分患者则在中老年时因肌肉退行性变的薄弱,或慢性咳嗽、便秘等疝气再次出现。结论一:一旦得了疝气,无论您用任何方法,终生都无法躲避手术这一关,只不过是早晚而已!唯有手术才能完全治愈!结论二:得了疝气,无论是否经历过嵌顿,在适宜的年龄段尽早手术以免后患!年龄在3个月以上手术,急诊任何年龄均可手术,越早治疗越安全越不易复发!结论三:疝气嵌顿一定要看医生,不得擅自处理,更不能有侥幸心理!否则;坑的是孩子害的是自己!专家温馨提示:请不要选择手术以外的其它任何治疗方法!无论男女;无论国外国内;无论是科技前沿还是传统技术;能让疝气彻底康复和根治的,手术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无论选择在哪家医院手术只是切口有大有小,痛苦有多有少;技术有孬有好,康复有晚有早,术后复发与否;仅此几点供参考!我院手术患者的年龄:最小出生后22天最大102岁专家咨询热线:18955708166专家特别特别强调:小儿疝气手术的适宜年龄:2个月—9个月最佳年龄:10个月—3周岁全麻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医学博士写的看病神文,终身受用 我们经常在感觉不适的时候纠结要不要去看医生?选择急诊还是门诊?什么时间去医院人少点?看病前要准备什么?如何让医生更好地帮到自己? 有位医学博士写了篇神文教我们“学会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如何看病(一): 该看不该看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过,能够发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随人类进化了同样长的时间,也不是等闲之辈。 如果自己身体不适,是扛着,还是去医院就诊。这是个问题。 1. 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损,需要立即就诊 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 2. 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医院,通常医生也不会立即给你止痛。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信号,没有人会在消灭火灾之前,先把附近的电话线都砍了。 3. 反复发作的不适 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无人骚扰的童年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 对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龄,>50岁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后患。 4. 已经处于某个疾病进程中,但是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 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复查一下。 5. 别人看出来的疾病 通常不用着急,人类的身体有发达的自我检测系统,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注意:医生经过身体检查发现的除外,比如身体上的包块之类的) 6. 定期体检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保护,兄弟靠不住、组织靠不住。 如何看病(二): 急诊or门诊?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 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 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不会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不要仅仅因为白天上班,不好请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诊。你得不到最好的药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验检查和辅助检查。身体是自己的,不要为了不请假而放弃给自己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又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 需要去急诊看的病: 1. 刚刚发生的疾病。 一个病已经得了三天了,还跑到急诊去看,我会态度很好的在心里痛骂。 2. 这个疾病可能在8小时内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突然发作的腹痛、胸痛、眼痛、头痛,还是应该到急诊看看先。 如何看病(三): 看门诊的时间 我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亿,都是无比巨大的数字。 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时间,一定是门诊人多的时间。 1. 一定要避开三个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 只能用人海茫茫来形容。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2. 通常来说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 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看来辛勤的工作有益于身体健康。 3.恶劣的天气 刮风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时机,雨越大,人越少。其实,天气对许多人的出行,并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工作很忙,需要在短时间内看个病,然后赶紧回去上班,最好是在下雨的天气去看病。 如何看病(四):看病前的准备 相信您已经选择好了看病的日期,下面介绍一下看病前的准备。 1. 回顾历史: * 请在看病之前,回顾一下您的病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发病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觉?如果有时间,请用本子和笔写下来。 * 回想一下是否对药物过敏。药物过敏史对于医生非常重要。如果您在以前用某种药物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请记录下来,请医生在您最常用的病历封面上写下过敏的药物名称。 * 回忆一下曾经接受过的治疗,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和它们的商品名称。如果您还能找到药物的说明书或者空的药瓶或者剩余的药物,请带上它们。 * 带齐以前的病历记录,曾经做过的检查结果。每次看过病后,也请收好所有的检查结果和病历,有些检查结果是由热敏打印,时间久了容易褪色,请复印一份保存。 2. 准备行政用品: * 带上信用卡和足够的现金,有些医院不支持刷卡。另外需要提防小偷。 * 带好身份证、社保卡、医疗蓝本、退休证、离休证、医院的就诊卡等等一切跟医保可能有关系的东西。 3. 安排好病假当天的事务: * 请好病假,安排好当日的工作。 * 最好能够找个比您更健康的伙伴陪同您去看病。 * 预计前往的时间,不要在上午11点以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才去医院挂号。因为,恐怕没有号了,或者虽然看了医生,但是到需要做检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其他的科室已经没人了。 * 查询一下当日的天气。天气越恶劣,看病的人越少。 4. 选择合适的医院: * 如果您已经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医院。 * 一般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都非常的清净,去看病取药会很舒适。建议您首先去社区医院或者临近的二级医院就诊,至少可以获得相应的医学建议和转诊建议。 * 当您选择了三级甲等医院看病,也就意味着选择挂号难、看病难。 5. 挂号 * 没什么好说的,太难了,甚至对于医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难。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个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个特定的专家,试试提前在网上预约之类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后挂不上号。 6. 调整心情 *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总是会生病的,迟早也是要病死的。所以疾病降临到自己身上,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 去医院看病,并不能一定能够治好。实际上,给您看病的医生,最后一定看不好他自己的病,100%是病死的。 * 与您的医生合作,共同对抗您的疾病。 7. 检查确认上面的各种准备事项,带齐所有的东西,出发。如果能战胜疾病,就借助医生的力量一起战胜它,如果不能战胜疾病,那么从医生那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疾病共存。 如何看病(五)怎样与医生交流 您与门诊医生接触的时间 如前所述,当您选择了就诊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时候,您也就选择了挂号难和看病难。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的病人也同样面临挂号难和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些问题,一位医生会在出诊时间内看尽可能多的病人,特别是专家,有可能今天额定的挂号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会因为外地病人、可怜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权有势惹不起的病人而加号到30甚至40个。 如果上午的门诊是30人,从早上8点看到12点,共4小时,中间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那么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时间是4*60/30=8分钟。不错,这就是您凌晨爬起来,裹着军大衣在医院挂号室门外在寒风中等了三个小时以后挂上号,又从上班起等了3小时以后换来的就诊时间,8分钟,平均值。 还不够准确,这8分钟并不是您坐在诊室内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在形成初步诊断以后,医生会给您安排一些检查,大多数是当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您拿着化验单检查单做完检查以后回到医生那里,还要再给他看结果。想必您已经注意到了,在您等候过程中,总有些人没拿着挂号条就冲进了医生的诊室,其实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检查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 也许您会非常好心地帮助医生维持就诊的秩序,坚决制止那些加塞儿的人。我建议尽可能在诊室外进行,也许您一把拽出来的是那个刚刚跑了几层楼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他也只有平均8分钟的时间与医生交流。 与医生说话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问病史和查体。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我们的身体里布满了各种自检的信号线,它们会将身体的损伤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向您的大脑做汇报,比如疼痛、酸胀、无力、烧灼感、异物感。请向医生报告这些感觉,他才能帮助您。 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诊断疾病就像是CSI做调查,全面的证据才能指认真凶。 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人到医生面前一句话不说,手一伸或者脸一挺,医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状和不舒服,说对了以后,他才继续看病。从前我出门诊,在相对闲适心情也不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玩一会,答对的话他们 会很心服口服的。 请大家务必都记住,时间只有8分钟。 区分事实和判断 请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区分这两点是需要极高的知识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极高知识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我的建议是 * 慢性病请精确到年或者月,比如“运动后胸闷5年”, * 近1-2年发病的,请精确到月,比如“双眼视力下降6个月” * 近1个月内发病的,请精确到日,比如 “尿尿尿不出来3天” * 急性病请精确到小时,比如“左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1小时”。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 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不过很遗憾,通常当我问起“您得高血压多少年了?” 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疼痛与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诊,医生不会马上给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虽然那是无人想要的礼物。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是您生病的身体部分直接向医生的报告。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医生是不能够帮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没有查明报告火警的位置,我们不可能把火警的电话轻易挂掉。也许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检查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医生还是会冷漠的用手摸这摸那,甚至使劲压一下问您是否更疼,此时也请告诉医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也需要向低年医生强调的一点是,那种显示出痛苦,大声叫嚷的病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另一类苍白的悄无声息的病人,却更有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当您在急诊看到医生不顾您大声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个悄无声息的病人时,不要去阻挡医生。 态度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请直接跟医生说,相信很多医生会和我一样给您选择相对便宜的药品和治疗。不过同时相对便宜的药物也意味着疗效,特别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车,找不到停车位,在挂号室门前受冻,坐在门诊等候一上午无所事事,请尽量不要将怨气宣泄在那个为您看病的医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样堵车,一样找不到停车位,您在挂号室门前受冻的时候,他在病房检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门诊等候的时候,他在诊室里奋力看病。 很多时候医生的态度是由科室决定的,越是紧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医生的态度越冷漠甚至恶劣,在急诊室不可能有医生和颜悦色地跟家属说话,有且只有厉声命令家属去做什么。医生不会也不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事实上很多医生不敢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因为感情因素可能会影响判断。 希望您能明白,医生的态度与医学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 期望 相当多的疾病是不能够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类风湿…… 现在的医学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生能够提供的是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使疾病无害化,血压降低到正常值,意味着您几十年以后死于脑出血的可能性要减小;眼压降低到目标眼压,意味着您丢失视野的速度能够减慢,甚至停止。您能够在医生这里找到的不一定是战胜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学会如何与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闻或者报纸上出现的某个疾病的治疗“希望”,并不等于真正在医院就可以给您用上。医学是非常保守的学科,一种治疗方法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才能确定下来,一种新药上市至少要经过十年的实验和审批才能够进入医院的药房。 即使是经过那么多年的研究确定下来的治疗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证治好您的疾病,绝对不可能。治病和修车不一样,不是您交了钱,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辆修好的车。 请您一定记住:花了钱,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 万一你得到了医生这样的保证,说明: a)医生在安慰你; b)跟你说话的压根就不是个医生。 知情同意 如前所述,您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疗或者手术之前,医生会给您看一个知情同意书。这个知情同意书就像是您在购买股票、基金时听到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样,是要告诉您可能发生的危险的。 1. 知情同意书上写的每一种风险,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至少有一个真实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经受过这样的痛苦。 2. 知情同意书上写的出现的风险,一旦发生,医生也会继续全力地帮助您。 不证自明的公理 1. 人都是要生病的。 2. 人都是要病死的。 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常人和病人,甚至癌症病人之间的区别,只是5年生存率有所不同而已,而且都小于100%。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小儿疾病,发生率约为3%,男孩发生的机会约为女孩的5-10倍。而早产儿与腹腔内压高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腹股沟疝气,例如经常便秘的宝宝。在腹股处发现有隆起肿块,有些甚至会肿至阴囊部位。这些肿块多数是在哭闹、咳嗽、打喷涕、久站或剧烈运动后才突起来,但经平躺或休息后便会自然消失,有时须用手将它压回去。单纯的疝气所引起的疼痛,通常不会很厉害,但如果腹股沟处发生持续的剧痛,同时肿块无法压回去,且症状持续二三天,就有可能是因掉入的肠子、输卵管等坏死。这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有生命的危险。 发现小儿疝气,妈妈应该怎么应对? 1.出现疝气,可让宝宝立即平躺,适当垫高下身,一般一会疝气就会消失;或用手轻轻地将肿块推回腹腔。 2.如果有疝气的宝宝出现的“气囊”很硬,又无法还纳回腹腔,又有呕吐、腹痛、发烧的情形出现,预示着小肠出现嵌顿,应立即就医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因肠坏死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管等坏死。这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有生命的危险。 小儿疝气的一些疑问 问:宝宝发生疝气不能回复原位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叫嵌顿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疼痛不明显,也无腹部疼痛时,可先试行手法复位。复位的方法是先让宝宝取头高脚低位,给予镇静、解痉药后,由专科医生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成功后24小时内,必须严格观察宝宝的腹部情况,如有无肚子胀、排大便情况等。 问:何时手术好呢?术后复发可能性大吗? 答:宝宝最佳手术时机1岁左右。手术复发率只有1%-3%,所以父母们不必担心。 问:宝宝一侧患有疝气,另一侧也会有吗? 答:宝宝在2岁以下发现腹股沟疝气一侧有疝气,另一侧患疝气的机会是10%~40%,而女孩患两侧疝气的机会更高。在一侧做疝气手术治疗的时候,可以同时打开另一侧腹股沟看看是不是也有疝气。虽然这是见仁见智,不过为了消除父母的疑虑,减少再次手术麻醉的风险,在做一侧手术的同时,也可从肚脐切开,用内窥镜探察。若另一侧也是疝气,两侧同时矫治是最适当的方法。 问:我家宝宝准备做手术治疗,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要与你的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术前的各种事项,比如从何时禁食禁水,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等。不要太过紧张。 问:手术后如何护理宝宝? 答:手术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出院后一星期内返院复诊。术后可以淋浴,直至返院复诊医师检视伤口无碍后,才可以盆浴。注意保护好伤口,尤其是婴幼儿,不要让孩子将覆盖在伤口上的纱布抓掉;更不能因大小便弄脏纱布面污染伤口,造成伤口感染、化脓。 让患儿侧身睡,用一块软的棉质尿布折成长条状夹在会阴部,如果右侧手术,应让孩子左侧卧位,一旦尿了,就不会尿在纱布上而污染伤口。如果非兜尿布不可,应把伤口处的纱布露在尿布外面。 术后阴囊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一般2~3天会消退;如果肿胀不消和发硬,可能有淤血,应请医生检查一下。如果肿胀和发硬不再发展了,淤血就会慢慢被吸收
腹痛常见原因 (一)急性胃肠炎: 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 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 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 (三)急性胆囊炎: 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特征。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 (四)急性胰腺炎: 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常在发病后6至8小时后,故发病初期如血清淀粉酶不升高不能排除该病的可能,重症病人血、尿淀粉酶或明显升高或不升高。X线腹部平片可见胃与小肠明显扩张,或伴横结肠扩张。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周或腹腔积液。CT增强扫描可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可靠的方法。 (五)急性盆腔炎: 是15岁至35岁的女性病人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或弥漫性腹痛。大部分都出现在经期或月经刚停止的时候,且常有盆腔炎症的既往病史或有早产、引产、流产、妇科检查操作史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重者有畏寒、发热。下腹部压痛或肌紧张、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多,宫颈摆痛、举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宫颈涂片、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妇科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以中上腹痛为主,多为持续性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或服用抗酸剂可以缓解为其特点。频繁发作时可伴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当发生溃疡急性穿孔时,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持续性,并在短期内迅速扩散至全腹,可有恶心、呕吐,发热。伴有出血时可有呕血或黑便。幽门梗阻者可呕吐大量隔夜宿食。未穿孔者中上腹可有轻压痛,但无肌紧张,亦无反跳痛。穿孔后可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呈“木板样强直”,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可出现气腹征和移动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需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胃肠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可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伴有畏寒、发热者应与肝脓肿破溃鉴别。此外,溃疡病穿孔腹水淀粉酶可升高,应与急性胰腺炎鉴别。 (七)异位妊娠破裂: 育龄妇女停经超过6周或数月者,突发性下腹剧痛,常呈持续性痛,阴道少量流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常有休克表现,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腹腔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明显升高。妇科检查:一侧附件不规则,可扪及触痛包块,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和触痛。对腹腔穿刺无不凝固血液者,可做阴道后穹隆穿刺,常有阳性结果。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或HCG测定、B超检查、CT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有助于与常见实质性腹腔脏器破裂的鉴别诊断。 (八)腹腔脏器破裂: 常为腹部外伤导致脾破裂、肝破裂、肾破裂、胰腺断裂等,肝癌病灶可因外力作用破裂或发生自发性破裂。发病突然,持续性腹痛常涉及全腹,常伴休克。全腹膨隆,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腹腔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即可证实为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妇科检查、血清AFP及HCG检测、B超或CT检查等可与异位妊娠破裂相鉴别。此外,还需与腹部卒中等少见病相鉴别。如为空腔脏器破裂,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常可抽到胃肠内容物或粪便。胆囊或胆管破裂则腹腔穿刺可抽到胆汁。膀胱破裂者腹腔穿刺则可抽到尿液,检测其肌酐含量可明显升高。 (九)急性肠梗阻: 可见于各种年龄病人,儿童以肠道蛔虫症、肠套叠等引起的为多。成人以疝嵌顿或肠粘连引起的为多,老人则由肠肿瘤等引起为多。小肠梗阻腹痛多在脐周围,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膨隆或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高调肠鸣音、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消失。如腹痛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腹部压痛明显或伴肌紧张及反跳痛,或有血性腹水,并迅速出现休克者常为绞窄性肠梗阻。结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是结肠癌、肠套叠和肠扭转,常有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对肠梗阻病人应常规检查腹股沟区有无肿块,与嵌顿疝鉴别。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生化检查可有异常,如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肠腔充气,并有液气平面、闭襻肠管影。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和小肠镜检查可观察近端小肠梗阻,但在怀疑有结肠梗阻的病人禁用消化道造影。腹部术后出现早期肠梗阻者,应注意是否存在低钾血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胃肠无力症、术后肠麻痹、术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十)胆管结石、胆管炎: 常有右上腹痛反复发作病史。典型者常有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可伴有恶心、呕吐。重症急性胆管炎常表现为Reynolds五联症: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中毒性休克和意识障碍。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有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可出现中毒性颗粒。肝功能检查有异常变化。B超、CT、MRCP等均有助于诊断。 (十一)尿路结石: 腹痛常突然发生,多在左或右侧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常伴有腰痛。输尿管结石起初是腰痛,当结石向远端输尿管移动时,疼痛也会移到下腹部,男性病人可有睾丸反射痛。腹部压痛不明显,但常有肾区叩击痛。疼痛发作时伴有血尿为本病的特征。多有类似疼痛发作史。其特点是症状重、体征轻。腹部多无明显压痛,或仅在上、中输尿管点有压痛,或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尿红细胞阳性,也可检到细菌和蛋白尿。腹部X线平片可看到不透X线的阳性结石,因为90%的尿路结石都是放射线穿不透的,借此可与胆囊或胆管结石相鉴别。静脉肾盂造影可观察结石及其阻塞部位,结石阻塞侧的肾盂往往延迟显影。泌尿系统B超检查或磁共振成像可确诊。
经验之谈可以作为参考: 便秘:①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到时候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到厕所蹲一会儿; ②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包括饮食每天摄水量至少应达2500毫升,特别是起床后一鼓作气喝300毫升以上的温开水,这对稀释血液防治血栓、对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排出效果很好。当然这个300毫升只是个约数,个人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但要求是“一鼓作气”,否则时间太长促进排便效果就会明显下降;要是“温开水”因为太凉太热都对健康不利且这样也难以做到“一鼓作气”; ③注意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同时不食或者少食辛辣食物; ④每天坐一二十分钟的凉板凳甚至直接用凉水坐浴也有一定效果; ⑤适当运动,尽量坚持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 ⑥搓揉腹部,上下、左旋、右旋,每个动作每次在100次以上,每天至少两遍; ⑦必要时临时采用轻泻剂如果导,晚上上床前服用,每次1到2片,但不可长期连续服用;一般不宜超过5天; ⑧临时急用可选用开塞露。 高血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控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口味重的人可将这6克集中到中午,早晚两餐保持无盐饮食,对防治高血压很有意义;当然,这个6克也是个约数,高血压较重的人可以减到4克或者更少,同时还要少吃或者不吃腌制食品。调查显示,高血压病的原因除了遗传外,患者急躁、易激惹、精神压力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任何事情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所以具有高血压遗传史的人最好不要从事那些精神压力较大的工作。一部分人适当进行下蹲运动(一次10-20个)会有降低血压的效果,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采用。 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蜂蜜、粮食类、某些水果都要控制,对防治糖尿病很有意义。但是仅仅是控制摄入还是不行,因为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糖尿病实际上并不是体内的糖过多,而是因为代谢障碍不能有效的将糖分解利用反将它排到了体外,体内实际上是缺乏能量的,为此一方面强调少食多餐,另一方面注意适当的活动保证正常的物质代谢。肉挂对降血糖、降血压均有一定效果,可以将其磨成粉,当作做菜做汤的调料,每人每天不超过4克均可。 腰腿扭伤:每天两遍广播体操,活动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对防止关节僵硬、肌肉扭伤很有意义。一旦发生扭伤,尽快用冰水湿敷局部并保证休息,能够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效果。热敷、按摩要在扭伤72小时以后再进行否则那样反而会加重病情。 膝盖酸痛:许多中老年人会发生膝盖酸痛的现象,特别是上下楼梯等需要单腿负荷较大的时候更明显。其原因不只是膝盖的原因,一些部位的肌肉力量减退也是重要原因,通过锻炼就能缓解的方法有许多种,效果还很不错,如:①蹲马步,每次1-5分钟,每天2-3次,坚持一个月绝大部分人都会有明显效果;②挺膝-夹臀-提肛,站立两脚打开与肩同宽,按挺膝-夹臀-提肛的顺序,每次1-5分钟,每天2-3次,两周后大部分人就能收到良好效果;③坐在椅子上同时或者交替抬腿,要求膝不能弯,尽量抬高,处在最高位尽量坚持时间长些;④去枕仰卧床上,屈膝尽量收小腿,抬臀使大腿与腰尽量成一直线,缓慢抬起在高位尽量坚持,然后缓慢放下;另外还要注意膝盖以及下肢的保暖,因为关节酸痛常常是由寒气侵袭所致。 呼吸系统感染:有的人容易感冒、咳嗽、哮喘等,受寒是其中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注意头部特别是口鼻的保暖特别重要。天冷的时候出门尽量戴帽子、戴口罩,另外还可以用双手大拇指一侧摩擦两侧的鼻翼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再者,平时长久坚持对寒冷的适应性锻炼也非常重要,如坚持用冷水洗脸,用冷水洗鼻孔以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等。 腹部易寒:有的人腹部特容易受凉,晚上睡觉总感觉肚子有点不舒服,经常的稀便,医院检查也没有器质性问题。这样的人体质通常不是太强壮,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这一特点说明那是一种自然的衰退。首先要判断是否具有器质性病因,当然最可靠的方法是去做胃镜和肠镜,但这样不但需要增加花费也很不舒服。比较简单的判定方法是常看看大便中是否有脓血?饮食是否正常?如都没有很可能是单纯的体质问题导致,否则就要尽快求医了。 ① 适当增加运动,以保证正常的代谢水平。 ② 注意腹部的保暖,进一步还可适当采用局部加温的方法,还可多晒太阳,腹部保暖的护具需要良好的透气性。 ③ 注意饮食的调节,如避免进食油腻、生冷食物。 ④ 每天摩擦、按摩腹部或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 前列腺增生:用热水袋或暖身贴置于小腹部,坚持数日效果明显。 皮肤上的小疖子:在发生早期进行热敷很有效,但热敷水很快就会凉所以不太方便,可以倒一杯开水,拿一个毛巾,将毛巾折成一个三角形,将热水少许倒到毛巾尖上敷在疖子处,间断性的热敷以免烫伤,停留在患处多长时间取决于热度和自己的感受,前提是不能烫伤,每次五到十分钟,每天三到六次坚持三两天大多可痊愈。 小腿肌肉痉挛:民间常称为“抽筋”,这种现象常常由于局部受凉导致,缺钙也是原因之一,在游泳时发生往往极易引起溺水。其应对方法,局部的揉搓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很有限,比较好的方法是患者人为自主拉伸痉挛的肌肉,这样做往往能够立竿见影。 脚气:因为脚汗而形成潮湿的环境,最适于真菌的生长,所以脚部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用5%左右的食用白醋泡脚,每天一次每次十到二十分钟,长期坚持效果很好,完全好了以后隔天一次可用于预防。有的人冬季容易发生手脚皲裂,其原因往往和真菌感染有关,治愈了脚气,皲裂往往不治而愈。 寻常疣:俗称“瘊子”,凸起皮肤表面,绿豆至黄豆大小,黄褐色,表面可有毛刺,可有局部轻度瘙痒,由病毒所致,许多人在幼年或者中老年过渡阶段因为内分泌失衡可能产生,虽然可以采用涂药、线扎、外科切除等方法但效果不佳,容易复发。可采用食用白醋涂抹局部,每天1-2次,坚持月余大多可以明显起效。 牙出血:牙出血大多和牙周病有关,牙周病和牙齿上牙垢有关,几乎每个人都有程度不等的牙周病,这和自己刷牙方法及口腔卫生习惯直接相关。牙医建议至少每半年要去看一次牙医,但实际上这样要求每个人又不太可能。牙刷毛大多是塑料尼龙的本身较硬刷牙极易出血,有的将牙刷毛尖端磨细那就像一个个细针用起来更易造成牙龈出血。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主要残留在两个部位,一个是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与口裂平行,一个是牙缝之间与口裂垂直这就要求刷牙的方向都要兼顾;再者牙齿还有内外两面,内侧面的清洁起来难度更大。大多数人只是早晚刷牙,而食物残渣的产生主要是进食,餐后仅仅漱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采用下列三项举措应对:一是上下方向刷牙,有条件的选用专门的竖刷牙刷;二是餐后刷牙,一日三餐就刷三次牙,两餐之间尽量不要吃零食,偶尔零食后要立即充分漱口;三是刷牙尽量减小通过手指加在牙刷和牙龈上的压力。 肾结石:当用B超体检发现肾内出现一些闪光亮点的时候,那是肾结石的初发阶段,此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调整等有可能解决问题。有人希望通过跳跃的震荡把这些结石早期的颗粒从肾盂内壁震落再通过水分将其冲走。由于全身多处的组织结构缓冲,自主运动跳跃对肾脏的的震动作用微乎其微,每天联合采用下列方法效果明显:一是顿足跟,两脚尖分开一脚宽,脚尖踮起脚后跟突然下落;二是用双手敲击两肾区;三是使用电动按摩器在两肾区按摩震动。当然还需要适当的多喝点水,注意饮食中的酸碱平衡搭配等等。 痛风:首先要注意低嘌呤饮食特别是找出自己发病的规律;二是千万不可用热水刺激病变关节,否则极易诱发;三是注意休息,保持身体良好的抗病能力。高脂、高嘌啉食物烹调前先过一遍开水可以显著减少食品中的油脂和嘌呤;四是限制酸性饮食,增加碱性食物。 胆结石。胆结石和胆囊炎二者相互依存,绝大部分胆结石主要是由胆固醇构成。胆囊里主要是胆汁,而胆汁是由肝细胞制造主要作用是消化脂肪。所以,暴饮暴食者因为食入过多胆固醇类食物,容易导致胆结石;长期不吃早餐者或者长期素食者,因为脂肪类食物过少导致胆汁淤积也容易产生胆结石。下列方法有一定效果:一是控制自己的脂肪性饮食,不能长期食入过多以减少胆结石主要成分胆固醇的摄入;二是保证正常早餐;三是每周吃一次高脂肪食物以促进胆汁的排放,以减少胆汁淤积的条件和机会。
没有任何一种药能够包治百病,灵丹妙药只是个传说。药首先要对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什么病就需要用什么药。用错了药不但会耽搁治疗的时间还可能平添一些更不利的毒副作用。 药效与剂量密切相关,剂量过小无法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就会产生程度不等的毒副作用。大部分药物的有效剂量的安全范围较大,但也有的f药有效|剂量和过量之间的距离很小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很难,需要医生的经验、责任心和智慧。一般认为用药首次剂量可以稍大一些,以给致病的因素有一个有效的打压。 什么病用什么药,一般医生都不会用错,如果错了只能说明他是个真正的庸医,医生的医术如何还表现在用药的剂量上。因为剂量大了毒副作用也强,所以普通的医生大多更愿意求稳,只能按照一般的剂量规定要求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高明的医生由于自己的经验、学识、责任和胆识,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敢于突破这些禁锢,因此常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一般来讲,除个别特殊情况(特殊的人、特殊的药等)外,大部分药物一次使用稍微超量通常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但超量过多肯定就危险了。超过药典规定使用药物的情况毕竟较少,只能用于特殊的病情,且需要在处方上相应位置专门签上医生的名字以表示自己有意为之而非笔误。 治病的“良药”和致命的“毒药”没有截然的界限,“良药”用的过多也会成为毒药,“毒药”微量应用可能也会成为良药。氰化物虽有剧毒但微量使用对癌症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蛇毒虽然毒性很强但有的蛇毒微量使用还具有溶血栓的奇效。 用药的间隔和持续时间也很重要,用药间隔主要取决于药物的代谢快慢、给药的方式和病人的状况。通过口服的途径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等过程比较复杂,起效就慢些,静脉用药直接到达全身起效就要快得多。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给许多种药物外包一层“外衣”可以使其在体内缓慢的分解释放发挥疗效,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故称之为“缓释片”。用药时间太短容易复发,用药时间太长增加了身体分解代谢的负担,对于病程较长的疾病通常症状完全消失后还要再用几天以巩固疗效。有的药物需要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但因为口服必须要先通过胃这道关容易被其中的胃酸所破坏,制造商专门在这种药的外面敷一层保护膜称之为“肠溶片”。进入体内的药物一般都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在肝脏代谢分解,经过肾脏排泄,如果这些脏器功能减弱,那药物的使用剂量也要调整。 号称包治百病的“大师”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层出不穷,有人统计过全国范围内类似的大师一二十年就会出现一个,每当他由于屡出问题臭名远扬过一定的时间被人们渐渐淡忘后,就会有人故伎重演。 类似的但并没有这样极端的医生在社会上还是不少,不少医生都有相似的三大法宝,那就是三素即维生素、抗菌素、激素,只要是这类医生的处方里总少不了这三种药的身影。确实在现实中许多疾病都可以用这三类药物,但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使用不当毒副作用在所难免,不管何病均用必然会带来严重的隐患。抗菌素滥用导致了广泛的耐药菌株大量产生提高了治疗的成本,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激素尽管可以迅速缓解当时的症状,但如果没有其他相关药物的有机配合更容易适得其反;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由于具有在体内的累加堆积作用很容易造成中毒现象。 任何一个医生都不能包治百病,所以每个医生不管是学习时还是在医院工作的专业都分的很细。越高级的医院,越高明的医生越是这样。不管什么病大致都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不治也能好的病,例如轻度的感冒,轻微的炎症,不太重的拉肚子、轻微的外伤等,这是因为人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有比较强的自愈能力。二是治就能好,不治就不能好的病,如急性阑尾炎,重度的外伤等等,这是因为这些病伤超过了人所能抵御的范围;三是治不好的病,不论何时限于各方面条件的原因都会有一些不治之症,当然这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有些病能治好了,但又会出现新的不治之症。 人们往往对医生寄托了太大的希望,希望而且以为那些医生至少是名医就能把自己的病治好,这可能也是如今医患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医生的能力也有限且他的技术和能力还要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正如一位大师所说,医生所起的作用只能是: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