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7‰。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绝大多数癫痫患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最终实现完全控制发作。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神经调控和生酮饮食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通过合理的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70%左右的新诊断癫痫患者可以完全控制发作。
1•每天服用一次的药物:一旦您想起就立即服用,剂量同之前一样;2•每天服用两次的药物–如果您在6小时内想起,请服用忘记的药物,否则超过6小时就不要再补充服用了。3•重要的是,如果您错过了服药,请不要在下一次服用两倍的剂量;服用比平常更大的剂量可能会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出现。您都掌握了吗?怎样避免忘记服药,教您两个小妙招,1.手机定闹钟,定时提醒自己服药。2.准备一个服药盒,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上午和下午把药提前放好,也是一个好办法。
癫痫(Epilepsy)是神经系统常见病、慢性病。随着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广大癫痫病友来说,如果真的感染而导致“阳了”,该怎么办呢?新冠疫情之下,癫痫患者可能不得不面对的几个问题,医生在此给予解答,助力所有癫痫患者能够平安度过这一特殊时期。1.癫痫是否增加感染新冠重症或死亡率的风险?时下,总所周知,某些基础疾病与老年患者新冠重症相关,这些被广泛讨论的基础病包括糖尿病、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癫痫作为慢病是否包含在内呢?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新冠工作组发布的报告称:“总体而言,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癫痫是新冠重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癫痫患者可以消除这一方面的顾虑。2.癫痫患者在新冠感染的情况下,癫痫复发的风险是否增加?癫痫患者感染新冠后,癫痫发作并不一定增加。而且新冠并不增加癫痫患者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的风险。在美国纽约新冠大流行期间,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的癫痫患者没有报告癫痫发作的恶化。在所有被调查的癫痫患者中,75.1%报告癫痫发作没有变化;17.5%的患者报告他们的癫痫发作增加;剩余7.3%的患者报告癫痫发作反而改善。对于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癫痫患者发作减少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与大流行相关的生活方式变化间接改善癫痫发作是可能的;由于学校、工作场所的关闭,患者可能从更多的睡眠时间和随后改善的癫痫控制中受益;人们还可以推测,花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可以提高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的遵从性,其他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同时也得到了鼓励。3.新冠特殊时期患者癫痫复发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可能与患者平常癫痫发作频率高有关,这些患者更多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其次与难以获得医疗服务有关,特别是抗癫痫药物短缺、缺乏相关检查等。如同新冠疫情开始阶段,癫痫患者主要担心的是抗癫痫药物购买问题,这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感;提示社会应加强解决在疫情期间癫痫患者的购药问题,如果突然停药往往造成癫痫患者疾病的复发。另外,新冠疫情相关精神压力增加为癫痫复发重要的诱因,这表明我们的癫痫患者在这场混乱中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困扰。在持续的危机期间,应为癫痫患者投入更多的资源,关注于压力管理和更广泛的心理健康支持,即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心理疏导。4.癫痫患者感染新冠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感染新冠后的常见症状包括有发热、干咳、全身疼痛、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全身疼痛和高热可能会增加癫痫患者发作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尽可能控制体温,避免高热,注意休息等。退热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0.5(一粒),口服;或布洛芬缓释胶囊0.3(一粒)口服;注意两种药物不可同时服用,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新冠感染期间,还是需要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不要擅自停药、减药,防止漏服或停止药物引起癫痫加重。若出现癫痫发作加重或癫痫持续状态,应立即去当地医院诊治。总而言之,新冠感染可控可治,即便感染了也不必过于恐慌。如果感染了新冠,癫痫患者只要及时治疗,按嘱服药,新冠和癫痫发作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5.特殊时期癫痫患者生活中一般注意事项?5.1保持心情愉快:长时间不能外出,易产生无聊、乏味、烦躁的感觉,甚至会产生抑郁倾向。避免因生气、愤怒等不良情绪引起癫痫发作。建议癫痫患者增加在家娱乐活动,如唱歌,看喜剧,多和亲朋好友沟通。学会接纳现实、调节心态!阅读,静下心来读书,找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可以开阔心胸,心理上的压力解脱了,心情也会舒畅。5.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因为宅家,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晚睡晚起,熬夜追剧。要避免熬夜、睡眠不足的情况,建议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勿进行剧烈活动,避免长时间观看电视及电脑,或多度玩电子游戏,从而引发癫痫。5.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有节、规律、合理,营养搭配。疫情期间,多数患者、家属应该都在家,无形中为饮食的营养搭配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控制垃圾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建议患者适量多吃些高蛋白食物,比如鱼,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清淡饮食,勿多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可乐、咖啡等易引起兴奋的饮料。长期不外出,缺少活动量,易发胖,可适当在家运动,要避免疫情过后身体超重。癫痫患者更应该遵守科学饮食的好习惯,有利于自己病情的控制,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6.癫痫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有哪些注意事项?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对癫痫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如下专家建议:6.1癫痫不是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征;6.2目前暂无证据显示癫痫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合并症风险高于一般人群;6.3部分癫痫患者应暂缓接种:既往在疫苗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患者;确诊或可疑的癫痫综合征,尤其是存在热敏性的癫痫综合征患者;近期6个月仍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暂缓接种;6.4癫痫患者在疫苗接种前后应严格注意:接种前咨询专科医师,根据癫痫病史、用药、发作情况等进行评估;告知此前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异常反应;告知正在服用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等;接种前后保证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避免发作诱因:如睡眠剥夺、饮酒、情绪剧烈波动等;接种后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应立即报告专业机构密切观察;6.5.若在接种新冠疫苗第一剂后出现异常,如发热、过敏、发作等,应立即报告专业机构并密切观察评估,暂缓第二剂接种。遥遥之愿,诚与君念!医患合作,愿为所有癫痫患者可以平安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保驾护航!参考文献:1.赖婉琳,彭安娇,张霖等.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癫痫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原因[J].癫痫杂志,2020,6(2):175-178.2.戴园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癫痫患者的情绪如何调节[J].癫痫杂志,2020,6(2):170-171.3.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癫痫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专家建议[J].癫痫杂志,2021,7(4):323-326.4.CrossJH,KwonCS,Asadi-PooyaAA,etal.EpilepsycareduringtheCOVID-19pandemic[J].Epilepsia,2021,62(10):2322-2332.5.RosengardJL,DonatoJ,FerastraoaruV,etal.Seizurecontrol,stress,andaccesstocareduringtheCOVID-19pandemicinNewYorkCity:Thepatientperspective[J].Epilepsia,2021,62(1):41-50.
经过药物治疗,大部分癫痫患者(70%~80%)能良好控制发作。但是,部分患者症状比较顽固,虽然长期服用各种抗癫痫药物,仍然频繁发作。上述情况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随着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视频脑电图、颅内电极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脑磁图(MEG)等技术的临床应用,部分患者的致痫灶可实现术前的精确定位。加上手术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手术成功机会增大,所以,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来源于:癫痫知识—癫痫专业科普书籍-中国抗癫痫协会编著胡小伟医生评论:30%的癫痫药物控制不佳,我们称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但是药物难治性癫痫一定需要癫痫的专科医师进行判断;某些患者治疗不合理,用药不规范并不是真正的药物难治性。即使是药物难治性癫痫,也需要正规的多学科会诊,严格的术前评估才能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随着中老年人群的增加和医疗条件和保健意识的提高,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打算到医院做个检查,看看自己的心脑血管有无异样,而在做了脑CT或脑磁共振后,相当部分的老年人会发现自己的报告上赫然写着“多发性脑梗死”或“多发性缺血灶”的结论,对于此,很多人不知所措,认为自己得了“脑梗死”,问题严重了,而倍感压力,并且还有部分人会生出疑问,“我都得了‘多发性脑梗死’了,为什么没有瘫痪等症状呢?”今天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如果您或亲朋有此类问题,可以留心查看或转发给需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并学会如何应对的方法。 什么是多发性脑梗死首先,需要说明,“多发性脑梗死”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名称,准确的说,它是CT/磁共振等医学影像学上的诊断名词,说白了,就是通过CT或磁共振等“拍片子”检查中所看到的影像现象,即发现了多个考虑是脑梗死的病灶,当然,这里面也结合了片子主人的性别年龄以及“三高”病史等相关的基本情况,主要还是根据片子观察到的问题进行的“看图说话”的描述性诊断。到底发现多少梗塞病灶算是“多发性脑梗死”?既然多发性脑梗是基于影像学片子上的诊断结果,那么这个“多发性”到底是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多发”?一般情况下,当医生们在片子上看到2个或2个以上的梗塞病灶的时候,就可以报“多发”了。多发性脑梗死常见吗?应该说,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或者长期吸烟或大量饮酒的中老年人,多发性脑梗塞检出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有人问,这个比例大概是多少?我们查阅资料也没有查出很权威的数据。据2019年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可知,全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病的总患病率约为1596/10万人。但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将会大大升高。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当说,年龄大于60岁且患有“三高”或有长期烟酒使用史的老年人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磁共振检查报告中,存在脑梗塞的人占多数,其中梗塞“多发”的情况占有相当比例。“多发性脑梗死”只是中老年人才会得吗?不是。脑梗塞是种种原因造成的脑部的动脉血管堵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疾病。除了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硬化之外,还有血管炎、肿瘤、血管畸形等多种原因也可能引起。此外,由于基因、吸烟酗酒、“三高”年轻化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即使是年轻人,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况,也并不罕见。所以,青年脑梗塞在临床上尽管不如中老年病例多,但绝不罕见。“多发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有何区别和联系?这两个医学名词,并不是同一维度上的设定,“多发性脑梗死”侧重于影像学结果中对于梗塞病灶数目的判读,“腔隙性脑梗死”侧重于对于梗塞病灶大小的判读。也就是说,“多发性”的梗塞灶可以是“腔隙性”的,也可以是病灶体积更大的梗塞。“多发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有何区别和联系?同样的道理,这两个医学名词也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多发性”强调发现的脑梗塞病灶的数量多发,“急性”强调脑梗塞疾病发生的新或旧。比如,一位病人早晨起来发现一侧的胳膊腿不能动了,并且症状持续存在,且头CT/磁共振发现了脑梗塞,那么这种情况,这位病人就属于“急性脑梗死”。但是病人的梗塞性病灶可以是多个新的急性病灶,也可以是单个急性病灶加上以往的多个陈旧性病灶,这些情况都不影响判断他/她是“多发性脑梗塞”。当然,还有可能,这位病人就一个急性梗死灶,并未发现陈旧性病灶,那么他就只能是“急性脑梗塞”而不存在“多发性脑梗塞”的问题。【备注】1.脑梗死是脑血管因为种种原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堵塞,只要在短时间内(一般认为30分钟-3小时,最常不超过24小时)不能恢复血流,这根血管供应的脑组织就会永久性的死亡,由于神经元细胞不可再生,所以梗塞后的位置就会永久的存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消除。所以,“急性脑梗死”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陈旧性梗塞”,就像块“伤疤”,永远长在了脑子里。2.判断急性脑梗塞,磁共振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梗死体积不大的病灶,在早期CT是很难发现的,但是磁共振的检出率就会高得多,并且很容易区分出急性和陈旧性的梗塞病灶。但是,磁共振也有它的劣势,第一,价格贵,它的检查费用大约是CT的2-3倍。第二,耗时长,它的检查时间是CT的几十倍。第三,对于判断脑出血等出血性脑部疾病,普通磁共振检查的判断能力就远不如CT。存在“多发性脑梗死”,神经系统常见症状有哪些?脑可以说是人类各种生理活动的“中枢司令部”。人类之所以有意识,会思考,能讲话,可以自如控制活动,甚至是平时我们自己都没有刻意控制的呼吸、心跳,抑或是你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出汗、脸红、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动,全都受到脑的支配和调节。这么多的功能要实现且精确控制,确实需要一个如司令部机关一样庞大而复杂的机构,使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并协调统一才可能完成。人脑约有140亿个神经元细胞,并数量更庞大的胶质细胞等支撑和免疫细胞。它们是脑这个“司令部”的基本单位——“工作人员”。再由它们根据具体职能划分为各“条线”、“部门”,如各脑区、各功能核团、各种神经纤维联系等等。和司令部疾患一样,哪个部门出了问题,就会出现相应功能的运转问题。如作战部乱了,指挥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如后勤部乱了,补给方面就会出现问题。脑也是如此,出现什么功能障碍(即症状)取决于脑的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如果大面积的脑区问题或者重要部位出现问题,如整个“司令部”出现问题,或者在打仗的过程中,指挥中枢出现问题,那结果就是灾难性的。1. 语言问题。语言是人类进化出的高级功能,是重要的信息交流能力。在脑内有一整套系统来维持其正常运转。如果脑子出现了问题,会容易出现说话含糊,也可能出现能流利的说话,但是却听不懂别人的话。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就因为具体损伤的脑部位的不同。2. 偏侧肢体的无力、麻木。很多人都知道,脑中风的病人常常会出现“偏瘫”,为什么会偏瘫,因为人类肢体的自主活动受脑控制,并且是受到“交叉控制”,左脑控制右侧肢体活动,反之相同。而脑血管问题,往往是单侧出现多见,也就导致其控制的那侧偏身的无力、麻木,同理,偏身感觉障碍,脑接受身体的感觉信息也往往符合“交叉”原则。3. 嘴角歪斜。人能龇牙咧嘴也依靠脑控制面部的肌肉活动得以实现,这一功能出现了问题,一侧的面部肌肉无力,嘴巴就歪了呗,特别是说话或咧嘴的时候更加明显。4. 喝水呛咳,吞咽费力,构音障碍。与嘴歪同理,人类喝水、咽东西、说话时喉头声带发音都也是靠脑控制了喉部的各条肌肉并协调运动实现的。如果出现了问题,这些功能也将受损。脑语言中枢问题导致的是不会说或听不懂等,构音障碍是因为发音器官问题造成的说不出话。5. 视物重影、视物模糊、局部视野内视力障碍等。人为什么会看东西“重影”?因为我们只有两只眼睛,眼球活动同样受到脑的支配,正常情况下协同一致,可以聚焦到同一点上,看东西不会重影,当脑控制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两个眼球活动不一致,将会造成“视物重影”。如果眼球活动没问题,而是视觉信息在大脑内的处理功能问题,将会出现局部的视觉问题。6. 精神行为异常。人类的情感、记忆也肯定受脑支配。脑特殊部位的问题,将会导致情感障碍,记忆问题,甚至是精神行为异常,有的甚至类似于精神分裂症(这种叫做器质性精神障碍)。7. 意识模糊、意识丧失等意识障碍。严重的脑部问题,大面积病变或觉醒中枢问题会导致人嗜睡、昏迷等意识水平下降。8. 肢体抽搐(癫痫样症状)。部分人的癫痫可以由脑血管病引发,癫痫是脑部电信号异常发放引起的,任何脑部损伤包括脑梗塞这类脑血管病都有可能导致神经异常放电而引发症状。特别是以往没有癫痫病病史又有“三高”、有烟酒嗜好的中老年更要注意是脑血管病引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还可以没有症状对于一部分脑梗塞的病人来说,发现其存在往往是个“偶然”,很多人是在健康体检或者是头痛头晕等不舒服的时候查CT/磁共振发现的,所以,很多时候脑梗死未必会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的症状。正如上文所说,脑是人的“中枢司令部”,但这个机构也十分庞大,工作人员和部门众多,假如是部分人员或并不重要的部门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整个司令部,未必会引起看得出来的问题,放置于脑,就是,尽管有“脑梗塞”,甚至是“多发性”,但是并没有明显影响到重要的神经功能,也有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这并不是不需要重视和预防的理由,脑部已出现了问题,量变会引起质变,出现症状甚至是严重症状的时间也许为时不远。“多发性脑梗死”该如何治疗和预防1.对于突然出现的上文所提及的几种临床症状。现在的观点认为静脉溶栓治疗更有意义,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施溶栓,需要加用阿司匹林等对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进一步预防新发血栓的形成。2.对于没有症状的病人。需要长期口服药物进行预防新的腔梗的出现。针对于病因的治疗:· 降压药控制血压。· 降糖药调控血糖。· 调脂药平衡血脂。· 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针对“抗血栓”的治疗:·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斑块,强化调脂治疗。【备注】所有的控制“三高”等慢性病的药物并不是吃上去就完事了,需要定期复查以及时调整,所以医生常说的是“调血压/血糖/血脂”,想要最大程度的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血压/血糖/血脂一定要达标。主要参考资料: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10):838-844.
说起头晕,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切身体会,但每人具体的头晕感受往往有所不同,有人称自己的晕是“头晕”,有人称是“眩晕”, 有的人感觉是“恍惚感”,有人则觉得“昏昏沉沉”或“头重脚轻”,甚至有人描述像“喝二两酒似的,不清醒的感觉”。但是,为什么同样是头晕,每个人的感觉却差别很大?头晕的类型因为同样是“晕”,具体的类型并不相同,不一样的晕当然带给您不一样的感受。医学上,把“晕”分成以下四大类:1. 非特异性头晕 这也是最常见的最轻微一种,昏昏沉沉,不清醒的感觉。2. 眩晕 感觉周围的物体旋转、翻滚或按照一定的方向快速移动。为什么会感觉天旋地转呢,因为在眩晕时,您的眼睛在不停地跳动。3. 平衡障碍 头重脚轻、东倒西歪,站立不稳,有些人明明四肢有力,但就是无法行走,还有人脚踩棉花的感觉。4. 晕厥前兆 在头晕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眼前发黑、模糊,耳朵听力下降。其中有些人随后会出现晕厥,也就是丧失意识,什么都不知道了。除了这四大类不同症状类型的“晕”,具体引起头晕的疾病更是可大致分为7类,这一内容,本公众号以往的科普曾有详细介绍,《除大脑疾病,这六大类疾病也可起头晕》,链接如下↓↓↓(https://mp.weixin.qq.com/s/dfjFD_5T3NQfkJCNxBDB7A)头晕的特点正因为头晕有那么多种类型和具体原因,所以头晕也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可以说,来神经科看病的患者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来解决头晕问题的。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常常反复因为头晕就诊,作为医生,看他们的症状也并不是很严重,甚至他们自己也说“晕得并不厉害”,但就是“怕得脑血栓、脑瘤”等严重的大脑疾病。但大脑疾病引起的头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今天,作者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大脑疾病引起的头晕,到底有什么特点。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部分,是人各种生理活动的“司令部”。我们之所以有意识、有思想、能说会道、健步如飞,之所以在没有刻意控制的情况下自主的呼吸,甚至自己都无法随意控制的心跳、出汗、消化、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动,全部都受到脑的支配和调节。而这么多功能的实现,也确实需要一个像司令部机关一样庞大而复杂的机构协调统一才可能完成。而人脑就如同司令部机关,有众多“工作人员”(人脑有约140亿神经元细胞及数量更多的胶质细胞等作为骨架及免疫细胞)。这些“工作人员”可不是简单聚在一起的,而是根据具体职能划分为各“条线”、“部门”。脑也因此被区分为各脑区、各功能核团、各种神经纤维联系等等。和机关单位一样,各部门、条线都有着自己的工作范围和重点。因此,哪个部门出了问题,就会出现相应功能的障碍,如后勤部乱了,粮草就无法先行了,参谋部乱了,就会出现指挥失当。脑也是如此,哪个功能区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也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果大面积的脑区问题或者重要部位问题,如“司令部”多部门出现问题,或指挥中枢出现问题,那结果肯定是毁灭性的。而头晕作为一种症状,确实可以因脑部功能障碍引起,如“晕”可以是一种人体对于平衡的感知障碍性症状,如眩晕。也可以是脑部兴奋性下降的症状,如昏沉感。但不一定都是“脑子病”,对此内容感兴趣,可以查看以下链接,或点击原文链接。《除大脑疾病,这六大类疾病也可起头晕》,链接如下↓↓↓(https://mp.weixin.qq.com/s/dfjFD_5T3NQfkJCNxBDB7A)“脑子病”引起的晕有何特点?由上文可知,脑,作为控制人体的“中枢司令部”,承担的职能很多,因此脑部问题引起的头晕往往不是单纯的“晕”,而是伴随着以下某种或某几种问题一起或相继出现的。常见的具体症状有:1.肢体无力、麻木。正如大家熟知的,脑中风的病人常会出现瘫痪,因为大脑作为控制中枢出了问题,控制失灵,胳膊腿也就不听使唤了。但脑病引起的瘫痪往往是“偏瘫”,因为我们肢体的自主活动及感觉一般是受到脑的“交叉控制”,即左侧脑控制右侧肢体活动和感觉,反之相同。而脑病往往是一侧或以一侧为主的问题多见,也就容易导致偏身无力或麻木。当然,四肢麻木无力并非不可能出现,如脑干等特殊部位或全脑广泛性病变的时候也会引起四肢瘫。2.语言障碍。语言是人类进化出的高级功能,也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性能力,是人类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看似简单,但毕竟只有人才会说话,所以语言能力的维持是极其复杂的,有一整套系统来维持其正常运转。比如,我们能流利说话、听得懂他人的语言,看得懂文字,看到一个常用的物品能轻松叫上它的名字,在脑子里都位于各不相同的脑区,所以,同样是语言障碍,有的人听得懂说不出,有的人乱说话却表达不清。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说话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就因为具体损伤的脑部部位不同。另外,还有一种语言问题是像“哑嗓子”一样,声音很低沉,感觉说话费力而无法高声言语,这种情况叫做“构音障碍”可以见于脑干、小脑等部位病变,因为我们发出声音依赖于喉头肌肉的收缩扩张,而喉肌也是可以瘫痪或协调障碍的。3.嘴角歪斜。我们能“龇牙咧嘴”也是依靠脑控制面部肌肉得以实现,如果相应的脑区出了问题,会引起面肌的瘫痪,如果一侧脑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嘴角歪向正常的那一侧(因为瘫痪侧的面部肌肉是无力的)。4.视物异常。①看东西重影,因为我们有两只眼睛,而眼球活动受脑支配以保证协调一致,能迅速聚焦到同一点上,所以正常人看东西不会重影,当脑对眼的控制出问题,就会造成两个眼球活动不一致,两只眼睛不聚焦,就造成“重影”。②看东西旋转,眼球的运动同时受到大脑、小脑、脑干等多部位控制,有些动作的完成看似靠我们自由控制,其实也依赖于脑的自主调节,比如,当我们追踪看一个运动的物体时,如看一只飞鸟,我们的眼睛为了保证这只鸟一直清晰的被看到,就会做出很频繁的自我调整,如果这些功能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出现眼球的不自主异常活动,就会出现头晕或重影的症状。③眼球活动没问题,而是视觉信息在脑内的处理出问题,将会出现局部的视觉问题,表现为整个视野的某个部分的视觉异常,患者自己往往也说不清楚,就是感觉是视力问题,往往需要医生通过体格检查时发现。5.平衡失调。人之所以能自由活动,甚至健步如飞,而机器人的动作看起来却那么僵硬,有些卡顿的感觉,就在于人类除了力量控制系统外,还有一条精细动作调节系统,可以让我们完成很多精细、灵活度高的动作,这套系统涉及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眼、耳等诸多器官,如果这部分功能出现问题,就可能表现为明明胳膊腿有力气却无法行走,甚至无法完成准确的触碰到自己的鼻子或眼睛的看似简单的动作。6.喝水呛咳,吞咽困难。我们喝水、吞咽的功能也是靠脑控制喉部的各肌肉的协调运动完成的。如果出现了问题,这些功能也将受损。就可能会出现喝水呛咳,吞咽费力。7.脖子发硬、低头困难。表现为颈部僵硬,低头困难,低头时头痛明显,这种颈部发硬、抵抗的情况叫做“脑膜刺激征”。常见于脑出血、脑炎、脑膜处肿瘤等情况,这需要专业的医生来判断,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和颈椎病那种颈肩僵硬的感觉并不相同。8.意识障碍。严重的脑部问题,大面积脑组织病变或觉醒中枢问题会导致人昏迷或意识水平下降,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9.肢体抽搐(羊癫疯)。大家知道,有个检查叫做“脑电图”,这说明了脑部是有电活动的,神经信号的传递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这种“电流”。而癫痫发作,就是脑部的异常放电。作为中枢的脑,控制身体造成活动的脑电信号出现了异常的发放,当然会出现各种异常症状,表现在肢体上,异常的反复放电就会造成肢体不受控制的抽搐。所以,脑子病是可能会导致头晕或眩晕,但是往往还伴随着上述9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至于说没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就仅仅是“头晕”,甚至只是昏昏沉沉像是没有睡醒的感觉,那还真未必是脑的问题,那可能是什么问题?本公众号以往的科普曾有详细介绍,对此内容感兴趣,可以查看以下链接,或点击原文链接。《除大脑疾病,这六大类疾病也可起头晕》,链接如下↓↓↓(https://mp.weixin.qq.com/s/dfjFD_5T3NQfkJCNxBDB7A)医生提示1.对于脑部疾病,症状来的非常急的往往是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因为血管堵或破就是那一瞬间的事儿。相对急的就是脑炎等病变,就像是感冒发热一样,来得也挺快的。缓慢出现逐渐加重的往往是脑部退变,也可能是肿瘤,因为衰退也好,长瘤子也好都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变化。2.人体各生理功能的调控都类似于开关-电线-灯泡的关系。“开关”即中枢,脑和脊髓控制着“电线”通电和“灯泡”亮灭。神经即“电线”,负责电信号传导。“灯泡”即各器官,由脑和脊髓协调、控制。“电线”就是联络神经。这条“电路”上,开关出了问题灯泡可以不亮,同样的,电线问题或灯泡本身问题也可以导致照明异常。所以,肢体无力也许是颈椎/腰椎压迫神经或胳膊腿本身的问题,视物异常也许是眼的问题,发音异常也许是声带的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当您出现了上述的单一情况时,未必是脑的问题,但如果症状累及多个器官,如既不能说话也伴有偏瘫,那脑子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3.人体是复杂的,疾病是多变的。出现了某种症状,别说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即使是专业的医生有时候也难以凭借眼看和体格检查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往往还需要通过进行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排除和区别其他潜在的可能。所以当您发现身体异样时,及时医院就医是必要。最后的建议 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希望让大家了解一点,所谓大脑疾病引起的头晕,除了“晕”之外往往还会伴随着一些其他脑部功能障碍的情况出现,这些异样要留意,有上述问题时应及时正规医院就医。当然,也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特别紧张,特别是正规医院检查后,专业医生告诉您脑子没问题时,就不必过度紧张。注重自身的健康是好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关注自身,也会让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这也是一种疾病——躯体形式障碍,很多患者经常往返于各家医院,各相关专科,看过多位医生,做了很多检查,试了很多治疗方式……最终呢?各项检查结果没有大的问题,或提示的问题不足以解释其头晕症状,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这类患者就往往是“心身疾病”,一般的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是无效的或只能短暂缓解,而真正的对因治疗后,很多人会明显改善,能很好的走出恐病-看病-查不出病的怪圈,回归社会和家庭。
同中国的茶叶一样,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它本是西方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很多国内的年轻人也都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西方的咖啡馆也开到了中国大街小巷。 咖啡正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城市的热闹街区经常能够看到星巴克咖啡,迪欧咖啡,瑞幸咖啡等不同咖啡店,空气中也时常会飘来怡人的咖啡香气,让人不禁停下脚步来喝上一杯咖啡。咖啡不仅味道浓香,还有提神作用,更重要的是,很多的研究证实咖啡可以促进健康,这也是好多人想喝咖啡的原因。一、咖啡的成分及发挥作用机制咖啡是经过烘培过的咖啡豆所制作的饮料,咖啡豆中包含的成分大概有上千种,其中主要影响味道和香气的成分是咖啡因、绿原酸、甲酸内盐、胡卢巴碱、氨基酸和糖类。每100克咖啡豆中约含水分2.2克、蛋白质12.6克、脂肪 16克、糖类46.7克、纤维素9克、丹宁酸8 克、灰分4.2克、咖啡因1.3 克、钙120毫克、磷170毫克、铁42毫克、钠3毫克、维生素B2 0.12克、烟酸3.5毫克等。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咖啡因,有特别强烈的苦味,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适量咖啡因摄入可增强注意力和神经兴奋性,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肾脏机能,有利尿作用,但摄取过多会导致咖啡因中毒出现失眠、烦躁、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悸、高血压、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和症状。挥发性脂肪是咖啡香气主要来源,会散发出约四十种带有芳香味的物质。从药理学上讲,咖啡因是一种腺苷受体拮抗剂。因此咖啡因的效果似乎主要通过其对腺苷受体结合和抑制来实现的。咖啡因主要作用于腺苷受体A1和A2A受体,而腺苷受体A1和A2A受体在大脑与睡眠、觉醒和认知相关的功能有关。咖啡因摄入后能够迅速地被胃和小肠吸收,30分钟内血浆咖啡因达到峰值。咖啡因的半衰期变化很大,因人而异从2小时到10小时不等,取决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如尼古丁可使咖啡因的代谢速度提高50%而降低半衰期。正是咖啡因这种短暂的半衰期可以在白天增加工作效率,从而对晚上的睡眠质量产生更小的效果[1]。二、为什么要喝咖啡?喝咖啡有哪些好处?目前有科学证据证实常喝咖啡可以减少以下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1.心脑血管疾病。根据同属东亚的日本的一个对8万多人的随访研究表明,每周喝三杯咖啡以上的人患中风风险的机率比不喝咖啡的人要低一成,而每日喝一杯咖啡以上的人患中风风险的机率要低二成。而2019年最新的一个研究表明每天喝咖啡的量与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或者消化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成负相关[2]。2.糖尿病及并发症。最新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咖啡饮料中含有的绿原酸可以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外周血糖的利用以及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延迟II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当然通过体内的消耗外周葡萄糖也可以起到防止肥胖和减肥的功效[3]。3.降低癌症风险。基于最新的数据表明,由于咖啡具有抗氧化功能和抵抗癌诱变的能力,在特定人群里饮用咖啡可以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如大肠癌、前列腺癌、皮肤癌[4]。4.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咖啡中含有很多的多酚,主要是酚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奎宁酸和槲皮素,这些多酚能够抑制脑内的神经炎症,减少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及慢性神经痛的发病风险,长期饮用咖啡可以预防进展为痴呆[5]。5.防止抑郁,降低自杀风险。由于咖啡内的咖啡因可以影响脑内神经递质,因此喝咖啡可以防止或则减轻抑郁症状。根据一个包括约35万人的meta分析研究证实高咖啡摄入量者比不喝咖啡或则低剂量咖啡摄入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降低。重要的是,每天大约400毫升咖啡可能起到最大的抗抑郁作用[6]。有多项研究表明,每天饮用咖啡的自杀的风险可降低一半。 喝咖啡不仅可以获得长期的健康效果,而且也可以获得快速的健康疗效。1.缓解疲劳。当工作繁忙感觉到疲劳和困倦时候,一杯咖啡可以让人立即倍感精神,这是由于咖啡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给机体补充必要的能量,同时咖啡因能够进入大脑激活神经兴奋系统,进而有效的缓解疲劳和困倦现象,可以继续加班工作。2.对情绪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咖啡因进入脑内可以影响多巴胺系统及多巴胺的释放,调控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递质GABA的释放及调控相关受体的功能,从而影响不同的行为改变如警觉性、灵敏性、以及注意力的提升[7]。3.解酒。饮酒是目前社交中不可避免的,但过多饮酒会造成恶心胃痛胃胀,头晕,头痛等各种不适。一杯咖啡可以加快体内酒精分解速度,减轻醉酒症状,快速减轻胃肠症状和头痛头晕,起到解酒的功效。三、喝咖啡导致的副作用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喝咖啡对健康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1.虽然咖啡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对存在心血管风险的人和咖啡后因摄入的咖啡因造成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血管的负担,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要控制咖啡因的摄入量,每天摄入咖啡因控制在200毫克以内,即每天喝咖啡不超过3杯。2.咖啡因有神经兴奋作用,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但饮用过多或对咖啡因敏感的人会造成大脑过度兴奋,出现严重焦虑感、失眠,并伴有手心冒汗、心悸、耳鸣等症状。3.咖啡中的某些酸性成分会与机体内的钙盐发生反应,影响钙盐的吸收或者钙向骨组织的转运。咖啡过量饮用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的老年女性加重钙盐的流失;所以建议老年人减少饮用量。四、当失眠遇上咖啡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一般表现为很难进入睡眠或者难以保持睡眠的状态。失眠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生活和工作,引起人们的疲劳、情绪不集中、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短期失眠一般与短期的精神压力有关,引起慢性失眠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类。内在原因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事件、工作压力、情绪困扰、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外在原因包括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疾病如疼痛、药物等。当失眠遇上咖啡,会发生些什么?我们知道,长期失眠的人会存在头痛、头晕、全身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正是咖啡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上午的一杯咖啡让失眠的神清气爽,工作效率立马提高。临床上失眠是伴有抑郁症的人最常见的症状;喝咖啡后咖啡因进入大脑激活多巴胺系统,增加多巴胺和谷氨酸的水平,减轻抑郁症状,保持大脑兴奋。到晚间后,由于咖啡因半衰期的作用,咖啡因水平降低,大脑兴奋性降低,伴随着白天兴奋后的抑制,这时候反倒更容易入睡。虽然残余的咖啡因可能影响大脑的一定的兴奋性,但大量的研究表明饮用咖啡会对睡眠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因而会造成睡眠的总体获益,改善第二天起床后的感受[1]。目前的证据表明,失眠的人喝咖啡并不是一件坏事,失眠的人喝咖啡还是受益的。五、经常失眠的人喝咖啡要注意什么?1.失眠的人喝咖啡遵循着饮用量由小及大的原则,由于个体差异,早期一杯咖啡可能造成一天甚至更长不能睡眠,因此要注意咖啡小剂量低浓度,适应几天后加量就能达到既能提高白天感受又能改善睡眠的问题。2.失眠的人应该在早上喝咖啡,下午或者晚上就避免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半衰期可以为10小时,因此最好睡觉前10小时不要再喝咖啡。3.失眠的年轻人可能会受益更多,年龄大的人可能要注意减少用量,防止加重心血管症状。参考文献:1.O'Callaghan F, Muurlink O, Reid N. Effects of caffeine on sleep quality and daytime functioning. Risk Manag Healthc Policy. 2018 Dec 7;11:263-271.2.Yamakawa M, Wada K, Goto Y, Mizuta F, Koda S, Uji T, Nagata C.Associations between coffee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 Japanese city: the Takayama study.Public Health Nutr. 2019 Oct;22(14):2561-2568.3.Williamson G.Protection against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by coffee consumption: 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metabolites on glycaemic responses.Food Funct. 2020 Jun 2. doi: 10.1039/d0fo01168a4.Visser E, Geleijnse JM, de Roos B.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Cancer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Outcomes in Response to Coffee Consumption: A Critical Review.Mol Nutr Food Res. 2020 Apr;64(7):e1900479.5.Colombo R, Papetti A.An outlook on the role of decaffeinated coffee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20;60(5):760-779.6.Grosso G, Micek A, Castellano S, Pajak A, Galvano F.Coffee, tea, caffeine and risk of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Mol Nutr Food Res.2016 Jan;60(1):223-34.7.Alasmari F. Caffeine Induces Neurobehavioral Effects Through Modulating Neurotransmitters. Saudi Pharm J. 2020 Apr; 28(4): 445–451.
前言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会问:我是否可以将降血脂的药物剂量减少一些?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具有有效调节血脂、稳定/逆转粥样斑块、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功能,也是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对于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以及高脂血症患者,医生大都推荐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的再次发生。他汀类的常规服用是阿托伐他汀(20mg/d)或瑞舒伐他汀(10mg/d),有些患者看了药物说明书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擅自把他汀类药物剂量减少为正常一半,甚至减半后再隔天一次,但这样是否能够有效抑制斑块发展呢?有些患者颈部大血管超声检查发现这样服药情况下斑块继续扩大,遵医嘱恢复正常剂量后斑块又有缩小,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应该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呢?动脉粥样硬化人体的动脉血管壁上有血管内皮,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致密光滑,血液可以顺畅流动。但是在某些因素下血管内皮会受到损伤,这些因素包括衰老、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糖、家族遗传、血脂异常等。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容易在损伤处进入到内皮之中。进入到血管内皮中的LDL-C会被血液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吞噬了LDL-C的巨噬细胞会转变为泡沫细胞,沉积在血管内皮之中。随着泡沫细胞越聚越多,就在血管内皮中形成了充满淡黄色米粥样的硬化斑块,所以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斑块逆转斑块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脂质逆向运转,从而呈现斑块体积的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并非是不能改变的,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以及使用药物控制都可以实现斑块缩小。如何实现逆转斑块采用科学有效的降血脂途径,除了可以实现稳斑固斑,甚至还可以实现斑块逆转,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控制。要低脂、低盐饮食,要忌油腻、高脂肪的饮食。平时的生活中要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也要控制酒精的摄入量。高血脂患者想要控制病情,还需注意烹饪食物时,少用煎、炸、炒等用油多的方式,同时还应多食用一些绿色蔬菜。2、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运动。平时的运动要多选择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耐力性运动方式(例如:走路锻炼、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登山、游泳等)。血脂异常的中老年人,可以使用哑铃、沙袋进行负重力量锻炼,负重重量宜小不宜大,力量锻炼时,举起负荷时吸气,放下负荷时呼气,锻炼中应避免憋气。(所有的锻炼都应结合自体的实际情况)3、选用合适的降血脂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可以选用他汀类的降血脂药物,代表药物有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使用贝特类的降血脂药,代表药物有氯贝特、苯扎贝特等,它主要是降低甘油三酯。其中,这里要强调的是前两项为基础,药物治疗为辅助。不控制饮食以及不配合适当体育锻炼,单纯服用降脂药物效果并不好,因此药物治疗是在食疗和适当运动后血脂仍调控不佳的情况下进行的降血脂治疗。通过调整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减少药物服用的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具体方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常规检测基线血脂水平。他汀剂量的选择可以参照临床实验的治疗方案。由于缺乏中国人的资料,我们可以参照亚裔人群的临床试验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或瑞舒伐他汀(10-20mg/d)。首次服用药物2-3个月复查血脂和肝酶肌酶血糖,根据血脂水平调整他汀剂量,降低LDL-C<79mg apo-a1="">1.35g/L和HDL-C> 45mg/dl。文献显示,无论欧美人群,还是日韩人群,在达到逆转时,对应的LDL值均达到了80mg/dl以下。LDL-C降低至更低水平,同时更大幅度的升高HDL-C,斑块逆转效应越强。总体而言,使用他汀的剂量越大,达到的LDL-C的水平越低,斑块退缩的程度越大,同时对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越强。在对亚洲人的研究中,阿托伐他汀(20mg/d)或瑞舒伐他汀(10mg/d)可分别使LDL-C降到了56mg/dl和53mg/dl,HDL-C分别较基线升高19%和20%,提示亚裔人群使用常规剂量他汀,即可实现斑块逆转。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一、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目前认为所有他汀都可能引发肝转氨酶的升高,但不一定是肝功能异常。如果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肌肉疼痛、肌无力或排褐色尿。如果血肌酸激酶升高数值大于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则需要考虑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尽快就医。二、何时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受食物影响小,进餐对药物发挥作用影响不大,而且他汀类药物并无严重地胃肠不良反应,因此,只要做到定时定量,无论是进食前还是进食后服用均可。大部分他汀最宜在晚上临睡前服用,因为胆固醇合成的高峰在午夜12时左右,睡前能让药物作用在午夜达峰,从而达到更好的降胆固醇效果。如果错过了用药时间,应在记起时立即补用,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无需补用,切勿一次使用双倍剂量。三、其他所有的药物都应强调个体的差异性,以及遗传基因的因素。有些患者服用半量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可以服用半量,如果属于代谢比较快的患者,药物可能要加量或者换用其他他汀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的理想值是因人而异的,心脑疾病或糖尿病人群、心脑疾病风险人群、无心脑疾病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理想值是不一样的。LDL-C参考范围(来自MayoClinic)<1.8 mmol/L 理想值(心脑疾病或糖尿病人群)<2.6 mmol/L 理想值(心脑疾病风险人群)2.6-3.3 mmol/L 较理想(无心脑疾病人群)3.4-4.1 mmol/L 偏高(无心脑疾病人群)4.1-4.9mmol/L 高(无心脑疾病人群)>4.9mmol/L 超高为什么要在意体内LDL含量在中国的医院里血脂体检一般会有四个指标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又分为两种即小颗粒LDL,大颗粒LDL。其中小颗粒LDL,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这种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而后被氧化,吸引我们身体中一种叫“巨噬细胞”的细胞去吞噬。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被氧化的LDL最后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核心。最终引起心脏病(心梗)、中风(脑梗)等致命后果。如何优化血脂在饮食上,推荐选择天然油脂(椰子油、黄油、酥油、鱼油等等),不推荐精炼植物油。调节摄入油脂的比例。动物来源的油和植物来源的油都要来一些,保证体内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锻炼,注意睡眠质量,保持一个好心情。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老年人(65岁以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除了偏瘫、失语、智力减退等症状,癫痫发作也是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分为动脉栓塞与静脉栓塞两大类,最常见的疾病是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梗死后很多病人发生癫痫,甚至有些脑梗死病人的首发症状就是癫痫;据统计,国内脑卒中导致的癫痫为2.7%-8%,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由于脑梗死发生率的增加,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癫痫(epilepsy)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脑梗死后癫痫是指既往无癫痫发作史,凡在首次脑梗死后出现的癫痫发作,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癫痫发作;其中脑栓塞(脑部以外的血栓脱落堵塞脑动脉)较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逐渐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的癫痫发生率高;脑动脉栓塞较脑静脉栓塞所致癫痫也要多得多。脑梗死的部位对癫痫的发作有明显影响,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的梗塞,尤其是从皮质逐渐波及到皮质下的梗塞,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大面积的脑梗死癫痫的发生率也较高。一般将脑梗死后两周内发生的癫痫称为早发性癫痫,超过两周称为迟发性癫痫。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性癫痫常见于梗死后瘢痕形成的癫痫灶有关。脑梗死病人的癫痫发作形式多样,而且大多无发作先兆,大部分呈单纯部分性发作,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也可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时无明显部分性发作而直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有关,单纯部分性发作主要见于额叶和顶叶病变,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见于颞叶病变。 脑梗死形成引起的癫痫发作多在卒中后2周和6-12月两个时期,卒中2年后几乎很少发生癫痫。在治疗上,除给予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外,应给予相应的抗癫痫药物。早发性癫痫经过治疗原发病,大部分患者癫痫能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长期抗癫痫处理,或予以单药控制发作,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1个月后(也有研究认为抗癫痫时间需要延长至脑梗死后3-6月),如果不再出现癫痫发作,可以予以停药,一旦再发作,应正规抗癫痫治疗;如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可静脉使用地西泮(安定)或苯巴比妥等。迟发性癫痫大多与癫痫灶形成有关,需要长期抗癫痫处理,但是老年人抗癫痫药物使用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①脑卒中后病人的血脑屏障遭到破坏,用药后脑部摄入的药量可比正常人高2-3倍,故用量适当要减小;②老年人对药物吸收差、代谢减慢,必须注意个体化用药;③常用的抗癫痫用药,一般采用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联合用药;④抗癫痫药物治疗应连续、规律服药,更换及增减药物均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渐进行,突然停药可能导致严重的癫痫发作;⑤服药期间应检测是否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如有过敏或中毒症状,应及时停药或换药;⑥根据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可以选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传统的一线抗癫痫药物,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新型抗癫痫药物;⑦对于脑梗死而无癫痫发作的病人,是否需要常规抗癫痫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中央沟附近的额顶叶皮质及皮质下脑梗死引起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脑梗死病情好转后停药。 总之,对脑梗死尤其是脑叶梗塞、大面积梗塞的老年人更应注意癫痫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后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