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手术切除不必要的肺结节(75%实质性微小结节、20%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10%纯磨玻璃结节是炎症),建议新发现的结节不急于手术,必须经过最少一次CT复查,经过经典的抗炎治疗无效再手术的话,误切的比例会大幅度降低,因为肺是不可再生的,手术和麻醉也是有风险和后遗症可能的。经过系统治疗的炎症病灶会缩小或不动,个别会长大,消炎的套餐如下:套餐A:病灶大于8mm时,静脉点滴广谱抗生素十天:头孢类5天、左氧氟沙星5天。套餐B:病灶小于8mm时,选择拜复乐或可乐必妥(进口)或左氧氟沙星(国产)的一种口服9-14天。套餐C:病灶大于2cm时,联合应用一加二,先静脉挂水再口服一周消炎药。两次CT应间隔一个月:服药结束后应休息两周,让身体进入修复过程,然后复查平扫薄层(1mm厚度)CT,比较病灶大小,病灶有部分吸收即可证明是急性炎症,病灶无明显吸收可能是慢性炎症或肿瘤,此时定为第一个最佳手术时间节点;病灶在8mm以下,经过抗菌素治疗无效,可以进入中药治疗阶段,此阶段时间3个月,定为第二个最佳手术时间节点。中药治疗可选择下列中成药中的一种,如(1)鱼腥草素钠片(上海青平药业26.8元/瓶,雷允上和益丰大药房)。(2)肿节风片。(3)利肺片,按照说明书中的最大剂量口服三个月。复查平扫薄层(1mm厚度)CT,比较病灶大小,病灶有部分吸收即可证明是慢性炎症,可以再吃药三个月。病灶经过三个月消炎没有吸收的,外科手术是可以接受的。外科不接受的,自动进入每年体检一次CT的标准流程,因为你已经习惯她们,可以脱恐了。对于肺部CT检查发现的小于8mm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影像上高度怀疑原位癌结节,处理方法不可因病而论,应因人而定,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简单的病人,而是处于社会家族网络中的一份子:1、对于30岁以下未婚人士:能够清晰认清自我,已有完整社会功能的人士,直接选择手术;对于把婚姻看的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士,建议婚后再手术,可以把完整的身体交给对方,医生需要给出安全期,一般3年内每年观察一次是安全的。2、对于未育人士,观察一年,病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证明病灶是休眠状态,可以安心花两年时间生孩子,孩子出生之后再复查CT。3、对于一个孩子的父母:首选手术,待术后两年完全康复,再准备生二孩。4、对于40岁左右人士:连续看三位医生寻求帮助的,建议直接手术,长期心病可以让本人和家属崩溃;盯住一位医生复查的,病灶在控制范围内,可以等到病灶增大20%再手术,观察5年之后,若病灶不变,可以考虑下一个5年观察。5、对于退休前人士:建议手术,在职人员住院会有各级领导探视,退休之后只能归退管会一个部门关注了。6、对于80岁以上老者:一般建议伽玛刀放疗,毕竟麻醉对于老人风险非常高;当然,心、脑、肺功能正常的老人还是可以直接手术,那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了。对于肺部结节,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效的确诊良恶性病变了。通常1cm以下的直接用常规CT检查即可;而对于大于1cm的结节怀疑恶性又需要手术前评估有无其他部位转移的,行全身PET-CT检查无疑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方案。上海市肺科医院PET-CT中心主任兼核医学科主任王火强教授在肺部结节的早期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以通过CT片或PET-CT片的阅读,为患者提供肺部结节的精确诊断和下一步诊疗方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8:00—11:30
肺磨玻璃影(GGO,ground glass opacity)在胸部 CT 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圆形结节,样子像磨砂玻璃一样,所以叫磨玻璃影。GGO 可以是弥漫性散在生长,也可以仅聚集在局部,看起来像一个小磨玻璃结节。一般而言,弥漫性生长的多数是良性病变,局灶性生长的容易不好。以下类型的 GGO 要当心在更多的时候 GGO是恶性的。1. 空泡型 GGO2. 胸膜凹陷3.支气管充气征4. 荷包蛋型下面这些 GGO 不是肺癌肺 GGO 不一定是癌。有时候,肺部炎症、 出血、 纤维化(炎症后遗留的瘢痕)都可以造成肺 GGO。1. 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肺像铺路石一样2.马赛克灌注(Mosaic perfusion)这是肺内通气灌注不一致的表现,主要是小支气管炎症导致肺内局部积气,像马赛克拼图一样3.隐球菌感染(「肺里面长蘑菇了」)这个也像 GGO,还有一个小空洞4.肺淋巴管平滑肌肌瘤病弥漫性的 GGO5. 肺外伤弥漫性的 GGO良恶性 GGO 的鉴别薄层 CT 配合三维重建、定期动态 CT 观察1. 伴明显分叶、空泡、胸膜凹陷征或明显实性成分(荷包蛋:中间厚外周薄)的 GGO 提示恶性病变;2. 随访中病灶消散或明显缩小者考虑炎症反应可能;3. 随访中,GGO 增大、病灶密度变实,或兼有肿瘤微血管 CT 成像征时,提示恶性病变。从局灶性 GGO 到早期肺癌肺 GGO 肯定是从小逐渐长到大的,不会一开始就变成巨无霸。这个进展过程相对缓慢,GGO 早期肺癌的生长呈惰性表现,长大一倍所用的时间较长,故 GGO 的随访时间一般至少为 3 年。在初期(< 1 cm)往往很纯、密度很低、圆脸、边界也清晰,这时还不一定是恶性的,可以称为「纯 GGO」。切除后多证实为腺瘤样不典型增生(AAH,癌前病变)或原位腺癌(AIS,未侵犯周围血管间质、不会转移,5 年生存率 100%),极端情况下也可是微浸润腺癌(MIA,侵犯周围血管间质 < 5 mm,不会转移,切除后 5 年生存率 100%)。20% 的纯 GGO 在随访过程中病灶会增大或变成混合型 GGO,而 40% 的混合型 GGO 在随访中会增大或实变区增大。当逐渐长大进展,纯 GGO 的实性成分增加,成为「混合性GGO」。有时,还会出现分叶、毛刺、空泡,胸膜凹陷,血管密集等改变,这时多数已经是恶性了,为浸润性腺癌——可侵犯血管、肺内或全身转移。局灶性肺 GGO 的随访一般来说,< 8 mm 可以 3~6 个月随访一次胸部 CT 平扫;已经 > 8 mm 或随访有长大趋势或出现许多恶性的征象,需早期手术治疗。术前检查1. PET/CT检查小于1cm的GGO 病变,一般 SUV 摄取值较低,PET/CT 检查对它的价值有限,一般不推荐。大于1cm,需要术前进一步分期的,推荐做PET/CT(ps:PET/CT 一般医保不报销,7000 元一次,可以全身体检)。2.增强 CT 检查对于所有纯 GGO,一般不需要做 CT 增强扫描;但 mGGO、病灶与肺血管关系密切或者怀疑淋巴结转移时可以行胸部 CT 增强扫描。3. 行气管镜、骨扫描检查纯 GGO,术前气管镜以及骨扫描等检查的阳性率低,一般不必做太多相应的检查。如何手术治疗肺 GGO目前多数学者同意,微创胸腔镜手术是 GGO 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包括单孔胸腔镜、单操作孔胸腔镜、三孔胸腔镜、剑突下胸腔镜。最新数据表明,微创手术治疗肺癌预后优于开大刀,因为创伤小,保护了患者术后的免疫力。多个 GGO 的治疗临床上,许多患者,现在会遇到同时发现肺内多发 GGO 病变。有些患者是一个主病灶,伴有多个小 GGO ,其实只需要切除这个主病灶,其他小 GGO 不成气候,可以随访。还有些病人是多个主病灶,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同期手术的方式,把它们一锅端,一次手术解决所有病灶。4 个肿瘤一次全切除后,分别为 4 种类型的肺癌GGO 需要放化疗吗?多数 GGO 影患者术后病理提示是早期肺癌,并不需要化疗和放疗。只有极少数的混合性 GGO 如果病灶直径很大,或者合并淋巴结转移才需要化疗。目前研究还没有证实靶向治疗对于 GGO 患者有好处,除非有病灶因为肺功能低下而无法切除。可常规建议患者术后做基因检测,将来万一复发了可以考虑靶向治疗。总结一下,GGO 如果是弥漫性的,一般不是恶性的,如果是局灶性的要当心一点,特别小的仅需需要随访。注意让患者增强体质,如果病灶变大变实多数是早期肺癌,目前微创手术能够根治。
PET-CT检查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在进行PET-CT检查前,医生会询问您的病史、症状、用药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您的病情和制定检查方案非常重要。很多患者来检查前往往在全国很多大医院看过,但是医生的说法可能不一样,或者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些患者的心态就是多看一些医生,最后再统计看看说是哪种病的医生多,来进一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而且他们还进行盲实验,就是给每个医生提供的信息一样,而且少,让医生仅仅从图像中分析结果,这样他们可能认为能得到好的结果。这种做法可能对他的统计有一点帮助,但我认为坏处还是挺多的。PET-CT影像判读从来不完全是一个单一影像进程,PET如此,CT也是如此。特别是PET,它是一个代谢产生的影像,很多生理、病理过程多会影响它的解释。CT是一个密度产生的影像,也会受到病史的影响。一次较近期(数天内)的气管镜检查、穿刺检查、气管镜灌洗、胸腔积液的抽液都会影响密度图像和代谢图像的变化。数天前的发热、疼痛等各种不适对影像的解释有明显影响。中期(一个月左右)的各种治疗,包括肿瘤的治疗、感染的治疗、手术情况、外伤情况在代谢图像和密度图像上有显著的变化,明显影响结果的解释,笔者观察到很多放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后的肺癌病灶与炎性病灶很类似。一些炎性、感染性病灶,经过数周治疗后有明显变化。提供先前的病史、先前的图像,这对PET-CT的判断是多么重要。较长期的病变(数月到1年内)对PET-CT影像也有明显影响。很多中老年人,一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内的手术、外伤,由于修复慢,手术合并的并发症等原因,常常在代谢图像上和密度图像上有明显的表现。也有一些病变没有治疗,转变为慢性病变。一些长期疾病(1年以上)也对PET-CT图像有影响。一个是慢性病本身的影响,会在图像上表现。另外一个是对当前疾病也有可能发生间接影响,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脾脏切除等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下降,从而产生当前肿瘤或感染性病变。职业病史是对于排查职业病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糖尿病对于PET的影响,在很多文章中可见。长期吸烟是肺癌的一个高发原因,吸烟史对判断肺癌也是很重要的。提供详细的病史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您的病情,包括疾病的类型、发展过程、症状表现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PET-CT检查,以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此外,提供详细的病史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解读PET-CT图像,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诊断。因此,在进行PET-CT检查前,请务必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信息,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情况、用药情况等。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确定的地方,也可以向医生提出,他们会为您解答并指导您如何准备检查。
PET-CT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PET-CT检查包含PET和CT两种检查。PET检查的是人全身的糖代谢状况,当然PET也可以检测其他物质的代谢状况,但目前检查糖代谢是主流,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糖代谢状况会受到很多生理状况变化的实时影响,也就是说生理状态一变,糖代谢就发生变化,PET的采集图像的结果就相应发现变化。CT是用来检测身体密度状态的,生理状态变化后,各个组织的密度变化就不是很明显,当然器官的灌注状态也会影响密度状态,但影响不是很明显。因此,在进行PET-CT检查时,我们需要保持放松和配合医生的指导,准确无误的完成医生的指令,从而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当人比较兴奋时,身体会产生一些局部和全身性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这些生理反应可能会对PET-CT图像产生一定的影响,精确的说主要影响了PET的图像。具体来说,兴奋状态下的人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局部影响:当你精神兴奋时,各种脑部活动增加,相应脑部神经中枢就会局部出现糖代谢增高,影响PET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当局部肌肉兴奋时,局部肌肉糖代谢增高,影响相应局部病变的判断;心跳加快时会导致心脏代谢产物的分布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PET-CT图像中心脏区域的代谢情况,对心脏部位的疾病判断产生影响。全身影响如下:激素水平增高,如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水平会增高,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全身的糖代谢分布发生变化,减小了病灶部位的糖代谢水平,影响了病灶和本底的对比度,影响了图像质量,从而影响了最终结果的诊断。兴奋之后血压升高可能会导致血流速度的变化,各个器官的灌注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PET-CT图像中病灶和正常器官血流灌注情况的准确性,各个器官血流灌注情况的变化,既影响了PET中各器官糖代谢变化,也影响了CT密度值的变化。就诊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兴奋状态会影响其他检查人员的兴奋状态,最终使整个检查环境嘈杂、兴奋,所以人都不能很好完成PET-CT的检查。因此,为了保证PET-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建议在进行检查前尽量保持放松和平静的状态。如果您在检查过程中感到不适或紧张,可以向医生提出要求,他们会根据您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抚。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常见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泼尼松龙(Prednisolone)、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贝克替尼龙(Beclomethasone)、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propionate)、丙酸莫米松(Mometasonefuroate)在进行PET-CT检查前,一般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药物的患者。对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停药。如果患者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和免疫系统,因此在进行PET-CT检查前,可能需要停药一段时间,停药时间要根据糖皮质激素的体内半衰期和血糖水平恢复的时间等综合决定。但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疾病,而且停药可能会对疾病治疗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权衡和决策,也就是权衡停药的坏处有那些,不停药对PET-CT检查结果带来的正向收益有那些,原则就是在尽量不影响少影响慢性疾病的情况下,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总之,在进行PET-CT检查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建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对PET-CT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具体影响如下:影响血糖水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影响全身的葡萄糖代谢分布,而且血糖水平升高会竞争性抑制肿瘤对放射性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PET-CT检查结果。影响免疫系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免疫系统的糖代谢活性,从而影响PET-CT检查结果客观性。影响肿瘤生长: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会促进某些肿瘤的生长,从而影响PET-CT检查结果。
月经期对PET-CT显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月经期引起的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来说,月经期可能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血糖水平:月经期会引起内分泌变化,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在PET-CT检查中,血糖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放射性药物的分布和代谢,从而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血糖水平是PET-CT检查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决定图像好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相关详细文章。有关月经如何引起血糖水平升高见附1。2. 炎症反应:月经期会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和炎症反应,这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的代谢变化,影响到PET-CT显像的结果的分析,特别是在怀疑有子宫相关的病变检查时候,最好避开月经期间,这样子宫及附件的显像才比较可靠。3. 乳腺组织:月经期乳腺组织会发生生理性增生和水肿,这可能会影响到乳腺区域的PET-CT显像结果;如果怀疑有乳腺相关的病变,也最后避开月经期间。因此,为了确保PET-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建议女性在非月经期进行检查。如果女性无法避免在月经期进行PET-CT检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告知医生月经期的具体时间,以便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附1:月经是如何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呢。月经期开始时,卵巢中的卵泡逐渐发育并释放出雌激素和孕激素,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也升高,催产素和催乳素在月经期也会有一定的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在月经期会增加,以应对身体的应激反应。以上这些激素都会的葡萄糖代谢产生影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较著,它影响葡萄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葡萄糖生成:皮质醇可以促进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增加血糖水平。2. 葡萄糖利用:皮质醇可以抑制肌肉和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血糖水平升高。3. 胰岛素敏感性:皮质醇可以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4. 胰岛素分泌:皮质醇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影响糖代谢。
骨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检查,通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检测骨骼原发疾病、骨骼转移性病变或损伤。在进行骨扫描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喝大量的水,这是因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排泄:骨扫描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会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喝大量的水可以增加尿液和汗液的产生,帮助加速放射性同位素的排泄,减少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这样就产生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被检查者减少了放射性辐射剂量,二是提高了图像质量,因为全身血液中放射性同位素减小了,在全身骨头和骨头病变中的放射性相对就增加了,图像对比度增高,图像质量也就提高了。图像质量:喝水之后,如上所述,通过放射性药物的排泄,增强了对比度,提高了图像质量。同时喝水可以使患者的膀胱充盈,充盈后在采集图像前排空膀胱,使膀胱的放射性计数明显减小,也就提高了图像质量,也就是说放射性计数多的膀胱是明显影响骨扫描图像质量的,这就好比给一个人拍照时候,背景中有太阳,那拍出来的图像往往是不清楚的,而放射性计数多的膀胱就相当于骨扫描拍照时候的小太阳。减小图像伪影:喝水之后,加速了放射性药物在尿道中的排泄。尿道中的放射性药物是造成骨扫描伪影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在上尿道中,滞留的放射性经常与腰椎、骶骨重叠,如果是呈条状的,医生容易区分,如果是点状的,经常就难以区分两者,往往需要做骨断层显像才能区分两者,这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喝水能减少尿道的显像,也就减少了伪影。减少不适感:喝水可以缓解患者的口渴感和不适感,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更加舒适。总之,喝大量的水是为了帮助加速放射性同位素的排泄,提高图像质量,减少了伪影,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在进行骨扫描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详细的指导。
PET-CT检查是一种核医学检查,它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进行PET-CT检查时,禁食是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禁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血糖水平:禁食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因为食物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在PET-CT检查中,血糖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放射性药物的分布和代谢,从而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最常见的就是血糖升高后,放射性药物在全身肌肉吸收明显增加,大大影响了PET图像的质量,病灶吸收放射性剂量明显减小,也就是使病灶和本底的对比度减小,图像质量变差,影响了诊断。2.胃肠道蠕动:食物摄入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这可能会影响到放射性药物在胃肠道的分布,还会影响PET和CT的图像采集质量,具体见文末附1。禁食可以减少胃肠道蠕动,使放射性药物在胃肠道的分布更加均匀,使图像采集质量更高。3.胃肠道气体:食物摄入会导致胃肠道产生气体,这可能会影响到CT扫描的图像质量。禁食可以减少胃肠道气体的产生,提高CT扫描的图像质量。4.放射性药物的吸收:食物摄入会影响到放射性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当有胃肠道肿瘤时候,正常的胃肠道吸收放射性和肿瘤吸收的放射性混杂在一起,影响读片时候区分这两者,同时饮食后胃肠道和全身正常组织增加了放射性药物的吸收,也就减少了肿瘤组织的吸收,使两者对比度减小,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禁食可以确保减少放射性药物在胃肠道正常组织和全身正常组织的吸收,最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PET-CT检查时,通常需要禁食4-6小时,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禁食期间,患者可以喝少量的水,但应避免喝含糖、含咖啡因或含碳酸的饮料。在检查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详细的指导。附1胃肠蠕动如何影响PET-CT图像质量呢,PET图像采集时间通常每个床位需要120秒,CT需要10秒之内,两者是不同时采集的。在采集期间,胃肠蠕动会明显影像图像的质量,特别是PET的图像质量,会产生运动伪影,使图像模糊,就像给人拍照时候,人移动了,照片也就不清楚了。另外胃肠蠕动还会影响融合图像的质量,因为PET和CT的图像通常分别采集,相隔数分钟的时间,这个期间要是胃肠蠕动了,两个图像就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写了四块来了解渗出液和漏出液,最后我想做一次总结,看到这儿的都是真爱啊。先了解漏出液。它在生理条件也是正常存在的。漏出液是通过正常完好的生物膜渗透出来的。它的蛋白和电解质含量都较低,不会凝集。生理性漏出液是用来润滑胸腔和腹腔的。漏出液在一些疾病状况下会明显增大,如心衰、低血清蛋白血症等。心衰时候,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大,过滤出的漏出液就增多。低血清蛋白血症时候,血内渗透压下降,也就过滤出更多漏出液。渗出液是过滤膜坏了之后,过滤出来的液体。过滤膜坏了,就会过滤出更多体积的液体,同时液体内含有更多大分子和离子,甚至含有细胞。损坏过滤膜的常见原因有炎症、肿瘤、外伤等。一些比较特别的渗出液含有血细胞(血胸)、白细胞(脓胸)、脂质(乳糜液)、恶心肿瘤细胞等。一些渗出液含有凝血物质和凝血因子,在体外会很快凝固。医学上分辨出渗出液和漏出液后,还需要进一步查找疾病的原因。然后去治疗,去采取措施,如果治疗效果不对,可以从新怀疑诊断的渗出液漏出液对不对,采取新的治疗措施,只有与最终结果和治疗措施想适应的诊断,才是渗出液或漏出液的最佳诊断,不能完全根据书本上的判别经验。实际临床中,会同时存在渗出液和漏出液两者混合的液体。渗出液和漏出液常常是考试的重要题源。只有真正重视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在临床中实实在在把握住两者,利于好这些知识为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