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标准值的第3百分位线以下。大多数矮身材儿童都不是病理性的,其中约80%属于特发性矮小。特发性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身高的第3百分位,并且排除了慢性系统性疾病、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染色体病、营养性疾病、心理情感障碍等一系列已知原因导致的身材矮小。体质性发育延迟和家族性矮小属于特发性矮小范畴。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特发性矮小患儿如不进行干预,成年身高女性多低于150cm,男性低于160cm。大多数人生长激素治疗有效,可提高生长速度,改善成年身高。疗效与用药开始年龄、用药持续时间、父母身高等有关。用药期间需每3-6个月定期复查,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佳治疗年龄:青春期前。4岁后即可开始治疗,年龄越小,用药的性价比越高;疗效:通过观察用药前后的生长速度变化观察。一般用药后第一年身高可增长8~10厘米;疗程:如果效果好,应坚持用药2年以上;治疗剂量:与体重相关,用药剂量为0.15~0.2 IU/kg/d;用药方法:每天睡前皮下注射,家长或孩子自己操作完成;副作用:与其他生长激素治疗适应症可能遇到的副作用是一致的,但发生的频率会更小。
最近这些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但是,儿童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整体水平却在逐年恶化。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儿童健康,必须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要关注。认知孩子的认知的发展,与先天的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智力发育。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给孩子“开发智力”,但事实上,智力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外界刺激不足固然会造成发育迟缓,像狼孩,孤儿院缺少关照和活动的孩子等等,但那都是极端的例子,很多情况是现在家长太着急了,给予的刺激太多太强,这反而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坏影响。家长要能够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状况,不要拔苗助长。情绪情感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动物都会有喜怒哀惧等情绪,当我们看到新鲜的环境,当我们遇到陌生人,当我们独立完成了一件事等,都会影响到我们产生特定的情绪,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决策和行为,而我们得出结论、形成策略、采取行动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情绪的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小瞧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儿童最早对情绪只有通过躯体感受得到的体验,没有认知。逐渐地,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下,孩子开始对情绪有了认识和了解,不仅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了解他人的情绪。社会情绪的发生源于后天一般在两岁左右,孩子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如尴尬、害羞、嫉妒、内疚、骄傲等,这些情绪是自我评价性的情绪,而自我评价首先来自他人,尤其是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评价。那些更关注孩子“缺点”或“错误”,在孩子失败时严厉指责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失败时更容易显得羞愧和自责,成功时却很少感到骄傲、自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那些更关注孩子的积极表现,肯定、认可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成功时会表现骄傲,在失败时较少有内疚、自责的表现。所以,一个整天阴沉沉的,或者情绪上经常“暴风骤雨”的妈妈,不可能拥有一个阳光的孩子。孩子的情绪能力的发展,跟后天的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能帮助孩子的,是让他尽早发展出管理情绪的能力,包括:情绪(自己的和他人的)识别能力、情绪推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功能的发挥。1、情绪识别能力。在人多的场合,有些家长不好当着众人管教孩子,就会给孩子“使眼色”:怒目而视或摇头警告等。这种方式是否奏效,首先得看孩子是否读懂了家长的表情。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基本上不明白他人的表情。3岁以上的孩子的情绪识别能力发展得参差不齐,如果妈妈能多跟孩子讲绘本或生活中的人的表情,会大大促进孩子的识别能力。这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即指导孩子能看得出眉高眼低,知道别人现在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情绪。2、情绪推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必非得看到别人的表情,根据情境也能猜测出别人是什么情绪了。3岁多的孩子对快乐的情绪能猜准,比如告诉他:阿姨明天要过生日了!孩子会说:“阿姨好开心!”4岁的孩子能理解一些与事件相关联的情绪,例如,玩具丢了——伤心,找不到妈妈了——害怕。到了5岁,孩子长记性了,他个人过去的经历有助于他理解并预测现在的、他人的情绪。6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能够理解诱发情绪的情境了,对成年人的情绪预测大多数情况下都比较准确。3、情绪调节能力。虽然说那些被定义为“负面”的情绪其实更有用,对我们可能更有好处,但它们被定义为“负面”、不讨人喜欢也是有原因的,它们引起的身体反应和感受确实令我们不舒服,而面对别人的这类情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不知是该附和对方,还是该怎样应对。当我们有了这些难受的情绪的时候,我们会想办法调节情绪,生来就会。行为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猜测他的内在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更多地是从孩子的言行来推断的。例如,前面讲的情绪表达的问题,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方式等等。一个人行为不当,不仅预示他在认识上、情绪上等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他自己的适应不良,引起别人的反感,让自己达不成目的,于是引发负面情绪,行为会更加不当……家长要做的事有两件: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言行习惯。这涉及到认知,包括帮助孩子分析情境、了解他人和自己的目标,以及具体的一言一行。孩子在具体的言行应对上是空白,是通过家长的传授和自己的观察模仿习得的。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同伴一起玩的少,家长更需细心、耐心地教授孩子、引导孩子;二,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包括收集老师和亲戚朋友的评价、议论,及时发现孩子异常的言行,并进行分析、纠正。必要的时候,要及时请专业人士帮助。
1.多数家长人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当孩子不会讲话,误认为是小儿说话晚、或发音器官问题,认为长大一点就好了。 2.在临床上即使发现小儿行为不对劲,去医院做检查,尽管一些发育检查存在问题,但如脑核磁,脑电图等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听力检查也正常。由于仪器设备未发现异常病灶,所以家长并不在意,盲目则盲目乐观,回家带养。 3.当小儿3-4岁不能和小朋友交往,不能适应幼儿园,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才到医院要求检查。甚至家长没有发现孩子的问题,上幼儿园后被老师发现。 4.医生最初给出疑似诊断,但家长不接受现实,到处求医而不进行干预训练,使孩子错失了最宝贵的干预时机。
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为特点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未经正规训练多数ASD患儿预后较差,孤独症患儿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内孤独症患儿在24-36个月就诊率最高,其临床表现最为突出。
每天晚上,你的孩子是十一二点才睡觉,还是八九点呢?听说早睡可以长高是真的吗?带你看看科学是怎么说的吧! 1.孩子究竟要睡多少时间? 我们看下面这张表: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基因,30%取决于后天。在这30%的外在因素中,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排名第一,超出运动和饮食,因为在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 2.孩子到底几点睡才好?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5:00-7:00,如果在这两个时间段内,你没有睡着,或者已经醒了,那么,你就错过它了。 3.这两个时间段对长高至关重要! 一个是晚9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前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 不过并不是一到晚上9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个前提:只有在你深度睡眠时才会发生。如果你还没上床,或者已经上床但还没睡着,又或者已经睡着但还没进入深睡眠状态,那么它的分泌量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睡得越迟,分泌的生长激素就越少,对孩子的身高越不利。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专家的建议是:要孩子长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不要超过晚9: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 4.如何让孩子早睡呢? 第一招:营造出睡眠氛围 如果一家人都晚睡,电视声和谈话声此起彼伏,让孩子感觉还没到睡觉时间。建议家长到了睡觉时间,要给孩子营造一种睡觉的氛围,包括灯光调暗,关闭电视机,大人不再高谈阔论,甚至需要一起入睡,让孩子感觉睡觉的时间到了。 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些睡觉的准备工作,如刷牙、洗脸、洗脚、整理床铺等工作,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在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让他们知道该睡觉了。 第二招:睡觉前避免大脑兴奋 很多孩子到了睡觉时间还玩得很起劲,以至于躺在床上大脑兴奋得睡不着。一般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床前一小时不要玩得太疯,不要玩令大脑兴奋的游戏,比如跟孩子玩捉迷藏打闹嬉戏,最好能将孩子的情绪调整为平静模式,有助于孩子减少入睡所需的时间。 第三招:白天不要睡得过久 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而且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 如果孩子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孩子,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切忌让孩子睡上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专家推荐:金春华 主任医师,儿童保健专业,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副院长、综合科主任。从事儿童保健临床研究和临床30余年,在儿童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营养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擅长儿童常见发育偏离,儿童喂养及常见营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 专家出诊地点:首都儿科研究所 每周一、二全天
每当暑期,因身高问题、发育问题来就诊的孩子很多,经常遇到13~15岁的少年经骨龄检查后确定身高不会再明显增长了,这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现出困惑不解,难以置信,说明许多人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知识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今天就说说“发育早晚与身材高矮”的关系。每个儿童的生长速度、发育特点可以不相同,这会影响我们对孩子高或矮的判断。人脑中有一个“生长时钟”,调控着人体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时间。大约女孩10岁、男孩12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出现,表现在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如女孩的乳房、男孩的睾丸开始增大,阴毛也渐渐长出。青春期的生长发育个体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在14岁左右已发育完毕,有些却刚刚开始发育,这种情况在小学五六年级至初中的孩子群里最易看到,形成高矮差别悬殊。未发育的孩子看起来比其它已发育的同龄明显矮小。然而数年过后大家的高矮可能相差不大,甚至晚发育者超过早发育者。发育的早晚也受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子女的发育时间大多与父母年青时的发育时间相似。青春期身高生长有三种基本模式1.一般型:青春期开始于平均年龄,到成年时达到平均身高;2.早熟型:较早发生青春期快速生长,在快速生长期时身高比同龄儿童高,但由于生长停止得也较早致使最终身高低于平均水平;3.晚熟型:整个儿童期及青春早期的生长都低于同龄儿,较晚出现生长加速并且有较长的生长期促使最终身高达到甚至高于平均水平。是生理性的早熟、晚熟,还是病理性的,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评估才能确定,切不可想当然地自以为是。青春期到来时正确的生长评估十分重要,需要结合身高、性发育程度、骨龄和父母的遗传身高综合评估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误判是导致延误治疗或不当治疗的根源。骨龄与身高生长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个体生物学发育水平,反映身高增长所消耗的生长潜力。人到成年时,骨发育已完成,身高不再增加,则表示身高的生长潜力已全部耗尽。骨龄是根据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的。这是由于人类骨化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种骨头的发育顺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根据X光照片上的不同影像判断骨骼钙化程度,以确定骨龄。最常用的拍摄部位是左手。正常情况下骨龄与生活年龄(简称年龄)基本相符,相差不超过1岁。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出2岁为偏早;骨龄小于年龄1岁以上但不超过2岁为偏晚。如果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落后;若骨龄提前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提前。一般中等身材的儿童,其骨龄与年龄之间相差多在1岁以内;较高身材的儿童,骨龄常常超过年龄1岁以上;较矮身材的儿童,骨龄常常落后于年龄1岁以上。如果骨龄与身高均位于标准的低线值,即骨龄落后,身材也偏矮,则该儿童属于晚发育者,将来可以成长为正常身高者;如果骨龄落后,而身高中等或偏高的儿童,将来可能是高个子;如果骨龄提前,而身材偏矮者,则将来很可能成为矮个子;如果骨龄和身高均位于高线值的儿童,则属于早发育者,生长潜力并不大,最终未定会长成高个子。因此,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儿童,最好检查一次骨龄,尤其是有早发育倾向的儿童。这样就不易错过促进身高增长的时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人们的身高总体上是一代高过一代,大约是每10年增高1厘米的趋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家长对孩子的身材高矮越来越重视,矮小也逐渐成为儿童就诊的一个常见原因。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迫切要求治疗的青少年,他们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期,身材矮小且生长速度已很缓慢,经检查骨骺已闭合或接近闭合,虽然家长们这时不惜代价要求治疗,但往往为时已晚。生长是条单行线,错过了就再没有回头的机会,因此,有关儿童身高问题存在的许多误区,需要及时纠正。误区一:关注孩子身高,却不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当被问到孩子从小到大是怎么长的?一年能长高几厘米时,大多数家长都只能摇头,说不清楚或拿不出既往生长记录。其实,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在孩子成长的整个年龄阶段定期监测身高及发育变化,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身高增长规律: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约长25~27厘米;第二年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年增长为5~8厘米。一般女童在10岁、男童在12岁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期。青春期身高猛长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5厘米。男童进入青春期比女童晚两年,结束时间也推迟两年。女童身高增幅最大的时间多在月经初潮前12个月,接近初潮的6个月身高增速开始减慢,初潮后身高速度明显减慢,一般身高还可增长4-7厘米。一般正常发育的女孩13岁、男孩15岁后生长空间剩余3-5厘米。误区二:发现孩子个矮,但有“等一等”心态,想着孩子最后能赶上正常。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有很多因素,体质性发育延迟只是其中的一种。家长自认为孩子是晚发育,因此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孩子长高,这种认知往往让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期,导致孩子最终增高无望、遗憾终生。当身材矮小(身高低于标准值的第3百分位)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了才能判断。发现孩子有了长个儿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或儿科内分泌就诊。年龄越小,生长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如果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就没有改善的机会了。。误区三:盲目补充营养,反而造成营养过剩,影响长个以前的孩子不长个常常是因为营养不足,而现在许多孩子却因为营养过剩,发育提前,促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营养过剩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使青春期早到,性发育期提前,这样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可以表现的比同龄儿高,但是,过早的发育促进骨骼生长板的提早闭合,最终成为矮个子。应注意儿童营养均衡,不要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防止超重、肥胖,多吃自然的食品,在身体健康时,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营养品和保健品。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1)女孩8岁前、男孩10岁前出现性征发育,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2)父母身高偏矮,学龄期孩子身高偏高,较同龄儿发育早,需要生长评估。(3)女孩月经初潮早于10岁,或月经初潮时身高低于145厘米。(4)男童12岁前变声,身高中等或以下者,需要生长评估。误区四:没有意识到过重的学习压力也会影响身高增长在保障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身高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和良好的情绪。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让孩子熬夜。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儿童沉重的学习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也会影响长个儿,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生活安排,协调好学习、运动和睡眠时间,消除紧张情绪,让孩子在快乐生活、学习中成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睡眠、户外活动来换取学习的成果,毕竟长个子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误区五:盲目吃增高药,盲目追求高个子如果孩子是因为疾病而影响了身高,盲目吃增高药,不仅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反而很可能耽误孩子的病情。目前市场上的“增高产品”较常见的是一些以赖氨酸、钙、锌等氨基酸、微营养素、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或保健食品。如果不经检查,不辩原因,盲目轻信和服用这些功效不确定的保健品,可能既浪费了金钱,又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些产品如果含有促进骨骺加速闭合的物质,短期内可能看到生长加快,实际上加速了成熟速度,缩短了生长期,反而会降低最终的身高。因此,一定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大脑,辨别增高品广告宣传的效用,从而不盲目的相信增高品。例如,一个增高产品宣传一个月能让身高增长2公分,三个月能增加7~8公分,这是绝对的夸大其词,没有哪种东西可促使身高有这样的增长速度。建议: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变化,重视每年体检数据,了解孩子生长水平及生长速度,在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段(8~10岁的女孩,10~12岁的男孩)最好做一次全面的生长发育检查和评估,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遗传决定个体的身高发展潜力,后天因素影响潜力的发挥程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消除影响身高增长的不利因素,提供各种有利因素,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不留下遗憾。本文发表于《北京青年报》(电子版)2017.7.8
身材矮小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标准值的第3百分位线以下。大多数矮身材儿童都不是病理性的,其中约80%属于特发性矮小。特发性矮小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身高的第3百分位,并且排除了慢性系统性疾病、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染色体病、营养性疾病、心理情感障碍等一系列已知原因导致的身材矮小。体质性发育延迟和家族性矮小属于特发性矮小范畴。特发性矮小临床特点:·体态均称,身高在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以下;·出生时身长和体重均正常;·骨龄正常或偏晚;·生长速度正常或稍慢(生长速度>4cm/y)·无慢性器质性疾病、营养缺乏、内分泌疾病、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无心理或严重的情感障碍;·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GH峰值>10ng/ml;特发性矮小的治疗:特发性矮小患儿如不进行干预,成年身高女性多低于150cm,男性低于160cm。大多数人生长激素治疗有效,可提高生长速度,改善成年身高。疗效与用药开始年龄、用药持续时间、父母身高等有关。用药期间需每3-6个月定期复查,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佳治疗年龄:青春期前。4岁后即可开始治疗,年龄越小,用药的性价比越高;·疗效:通过观察用药前后的生长速度变化观察。一般用药后第一年身高可增长8~10厘米;·疗程:如果效果好,应坚持用药2年以上;·治疗剂量:与体重相关,用药剂量为0.15~0.2 IU/kg/d;·用药方法:每天睡前皮下注射,家长或孩子自己操作完成;·副作用:与其他生长激素治疗适应症可能遇到的副作用是一致的,但发生的频率会更小。
经常有13、14岁的女孩因身高增长变得十分缓慢或不见长才来就诊,一查骨龄,骨骺已闭合或接近闭合,而身高不足150厘米,询问月经初潮时间,多数已初潮1-2年以上。这时已没有治疗的有效手段,也不能打生长激素促长高了。家长和孩子都很伤心,如果能早1、2年来看,情况就会大不一样的。月经初潮是女孩青春发育的重要标志,家长一定要重点关注!女孩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大约在月经初潮前一年左右,在接近初潮的6个月身高增长速度开始减慢,月经来潮后生长速度就明显慢下来,身高还可增长5到8厘米左右,一般平均5.5厘米,初潮后再长10厘米的人不多。也就是说当一个女孩月经初潮时身高为150cm,则最终身高一般不会超过160cm。目前我国女童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大约12.4岁,约95%的女童会在10岁3个月~14岁9个月之间初潮。因此,如果女孩初潮时身高低于145cm, 应尽快就诊,不要错过最后的治疗时机。更多科普内容可关注“生长发育李大夫”微信公众号
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使椎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的缘故,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1~2厘米。量身高需要注意:同一时间(固定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测量工具、同一人测量,采用精确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误差,比如每月1号的晚上在门厅的墙上用三角尺或书本由孩子母亲测量。三岁以下儿童一般量卧位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婴幼儿脱去鞋、袜、帽和外套,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双脚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三岁以上儿童可根据以下步骤在家精准测量身高:1.贴身高尺时离地距离参考身高尺说明。2.将在医院等身高管理机构专业测量的数据,标记在身高尺上。3.示意孩子松掉辫子,脱掉鞋子、外套(头发的厚度会影响身高测量准确度,厚重的外套会影响体重的测量准确度)4.让孩子站到身高测量尺前,脚后跟靠尺脚跟并拢,脚尖打开45度。5.家长可以手轻轻碰触下颌上下左右调整头部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调整眼角与耳朵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6.用书本(或其他工具)的直角,靠墙直角滑下至头顶(横向放置书本是不正确的,容易因书本弯曲造成测量误差)。7.在测量尺上标记数据,确保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标记身高及测量年月日时,下个月再进行对比。很多家长都认为量身高很简单,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实科学身高测量是很重要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是有规律的,家长通过精准测量孩子身高,记录孩子的生长速率,才能随时监测预警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