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诊手术之一,目前大多数阑尾炎已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创伤相对小、术后疼痛感轻,有利于术后恢复。那术后恢复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1. 手术以后半卧位和早期下床活动。阑尾炎术后可能有少量腹腔渗液或脓液,平卧位时常集聚在肝肾间隙,吸收慢、容易引起局部脓肿,导致发热、腹痛等不适;半卧位或头高位时,腹腔的最低点位于盆腔(膀胱直肠陷窝或子宫直肠陷窝),盆腔对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能力较强,故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维持腹壁肌肉的紧张度,促进肠蠕动,如已留置腹腔引流管,则更利于腹腔内脓液的排出。2. 开塞露使用和有序饮食开放。手术后早期麻醉反应、腹腔内原本炎症较重等情况均可导致术后肠麻痹,表现为肚子胀、没有胃口、无自主排气排便。每日1~2次的开塞露使用可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情况,改善肠麻痹。通常有序的饮食开放从少量饮水开始,如无呕吐,次日可进食流质,根据临床情况逐步过渡至半流质或普食。如在进食流质后出现呕吐、腹胀或胃纳减低的情况,可能需再次禁食,分析临床原因、调整治疗方案。3. 抗生素的使用和复诊要求。如果阑尾炎症较轻,术后第二天血象也基本正常,可停止静脉抗生素的应用。如果阑尾炎症较重,如穿孔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炎伴脓肿形成,术后首次复查血象较高,需延长静脉抗生素的使用。出院前根据临床情况,部分患儿需回家继续口服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3~7天不等,服药期间(出院后1周内)需至医院复查B超或血常规,了解炎症吸收情况。少数患儿对所配口服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再次出现腹痛的情况,通常为残余感染。如无明显临床症状,但B超提示少量积液,可继续口服药物治疗,1周后再次复查。4. 伤口和疤痕。腹腔镜手术伤口小,相对美观。如放置腹腔引流管,伤口可在拔除后1周左右自行愈合,初起2~3天可有少量渗出液,需每日换药,后可隔日或膈两日换药。脐部伤口愈合能力稍差,易发炎,如有红肿需早期挑开、引流,绝大多数可换药后自行愈合。腹部较胖、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伤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应格外注意。(所有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感冒:常指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大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会伴有全身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发烧、咳嗽、咽喉痛、四肢无力等症状,一般用药3至4天之后就会缓解或者多休息饮水后自行缓解,一周左右会痊愈,预后良好。 鼻炎:分类方法有多种,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或者可分为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大多因感冒后发生,一般1周到10天可自愈,慢性鼻炎常2周及数月病程,大多与过敏因素关系不大。我们常指的鼻炎,以慢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多见,通常以鼻子的典型症状为主,持续时间较长,病程大多超过2周,容易反复发作。感冒与鼻炎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喷嚏次数、典型症状、持续时间、病发时间。一、喷嚏次数鼻炎患者在打喷嚏的时候往往是连续多次的,且会有大量的清水鼻涕流下来,同时会伴随的鼻痒难以控制,而感冒时候的喷嚏则是间断性的,数量可能根据感冒的严重程度会增加,同时清水鼻涕的量并不大,因而可以通过喷嚏频次与鼻涕多少可以判断感冒与鼻炎的区别。二、典型症状感冒的症状往往是体现在全身性的,除了鼻子会感到不适之外,也有发热、咽喉痛、浑身无力、肌肉酸痛、咳嗽有痰等全身的症状。而鼻炎的话不会有全身性的不适,除了鼻塞鼻痒流鼻涕之外,部分也会有头疼,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症状,但主要以鼻部局部症状为主,患儿大多喜欢揉鼻子、挖鼻孔。三、持续时间感冒与鼻炎的持续时间也是不同的。感冒根据其严重情况往往在3到14天左右,一般病程不超过2周,大多有自限性,轻者无需特殊治疗多可自愈。而鼻炎往往会持续两周或者更长时间,且多在感冒诱发后反复发作,较难控制。四、病发时间感冒是一年四季都会产生的疾病,而引发鼻炎的则是视季节而定,鼻炎产生容易在季节交替时出现,春节花粉及秋季落叶枯草也是诱发鼻炎的主要诱因,因而春天和秋天也是高爆发的季节,若是过敏性鼻炎在接触过敏原之后则会马上出现症状。综上所述,鼻炎与感冒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旦患上感冒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别固执地认为就是患上了鼻炎,不能自己想当然。当然,除了自我鉴别之外,还应去医院询问医生,因为有些严重的感冒也会引发急性鼻炎,一般预后较好,但,若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进而引发慢性鼻炎就麻烦了。因而感冒后引发流涕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至医院进一步规范诊治,以免延误病情。河南省儿童医院西区医院呼吸普内科以优质的专科诊疗,竭诚为广大患儿服务,为祖国花朵更加绚丽多姿,保驾护航!
有父母问:“我家孩子一天到晚手脚不停,怎么还缺乏运动?”事实上,按照联合国推荐,11-17岁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活动量,应为至少6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中等强度活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孩子呼吸比较急促,即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达长句子,此时还伴有微微出汗等特征。英国公共卫生署称,5-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需要运动60分钟;19-64岁成人为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65岁以上的人,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最好每周两次力量练习。/英国公共卫生署有些孩子看上去一直在动,但其运动量远未达标,更遑论运动效果。2016年深圳发布《青少年体能发展研究报告》,其中针对“最活泼好动”的三四岁儿童抽样调查发现:体脂偏高的比例,超过50%;骨骼肌偏低的比例达70.32%;柔韧性不合格占65%;心肺功能较差的,超过55%——这说明孩子的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孩子宅家除了跳绳长高还能做哪些运动来帮助长高呢?01睡前拉伸睡前拉伸也是一种很简单的拉伸方式,同时也是目前最被认可的物理长高方法。在每次睡觉之前,躺着床上放松身体,然后做出伸懒腰的动作,拉伸四肢。这样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缓解身体疲劳,同时也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从而有效帮助身体长高。02旱地蛙泳这类运动都是属于全身拉伸类运动,帮助身体伸展四肢,改善肌肉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塑造形体,有效的帮助身体长高。运动过程中,首先要摆出蛙泳的姿势,像蛙泳一样的泳姿进行运动,但是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腿部,切忌不要强行突破腿部极限,造成拉伤03猫式拉伸猫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伸懒,我们的猫式拉伸的灵感就出于此。首先腰跪在床上,两膝打开与臀部同一宽度,摆好专业的姿势,吸气的同时慢慢地将盆骨翘高,腰向下微曲,形成一条弧线。眼望前方,垂下肩膊,保持颈椎与脊椎连成一直线。呼气的同时慢慢地把背部向上拱起,带动脸向下方,视线望向大腿位置,直至感到背部有伸展的感觉。这个文静运动方法比较适合女生。04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是一项学生需要考核的运动项目,所以练习它不管是为了增高还是应对未来的考试,简直就是是一箭双雕方法,标准操作两腿并立,上体前屈,两手触地,上体与腿尽量贴近,复原姿势后连续再做,或者双腿伸直坐于垫上或床上,上体前屈,两臂向前尽力用手触摸脚尖,膝关节不得弯屈,复原姿势后连续再做。05垂吊双手紧握单杠,使身体悬空下垂,下垂时以脚尖能轻轻接触地面为佳,然后做引体向上动作。男孩每天可做10——15次。女孩每天可做2——5次。引体向上时呼气,慢慢下降时吸气。练习做完后,要走动走动,使肌肉放松。待手部放松后再用力紧握拳头,将手放于胸前,随后松开手指,接着闻眼、张口、舒展眉头,放松面部肌肉,然后再躺在床上,使背部和臂部的肌肉放松。总之,要学会最大限度地用力和最大程度地放松。在练习悬垂法一段时间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垂增量,方法是先悬垂20秒钟,然后双腿各系上5千克的沙袋,再悬垂20秒钟;这之后,用皮带固定在单杠上,悬垂15秒钟,之后穿上10千克重的铁砂背心,再悬垂15秒钟。不过,时间和重量不是绝对的,可因人而异。06跳跃双脚跳跃用手摸树枝、篮球架、天花板等。10次为一组,每次向上跳跃5—7秒钟,每组间隔4—5分钟。要尽量使身体处于最大程度的伸展状态。
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看人有的时候“眼神不对”,“好像走思了”,“一只眼斜出去了,尤其累了,哭了更明显”“太阳底下会闭上一只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蔺琪到医院一查,诊断斜视!需要手术,这对家长来说,真如晴天霹雳,“我的孩子那么小一定要手术吗?”“不做又怕耽误孩子,看了多家医院,说法不太一致,到底听谁的呢?其实前面讲的症状,正是我们儿童医院的常见病---间歇性外斜视。斜视几乎占到了在儿童医院病房手术病人的一半,而这其中50~60%都是间歇性外斜视,可见这个疾病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即使孩子被诊断为“间歇性外斜视”,家长也无需紧张。虽然大部分斜视都要手术治疗,但是,不同类型的斜视,不同人,手术的最佳时机不同,不能单纯按几岁手术一概而论。有没有方法来判定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呢?这里就讲一个医生常用的,家长也能理解简单方法。1.视力平衡双眼矫正视力接近,手术后斜视不容易复发对于斜视,合并屈光不正,甚至弱视的孩子,原则上要先矫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并积极治疗弱视。尽量两只眼视力平衡,再考虑手术。但不是非要把视力纠正到1.0才能手术,最好双眼视力接近,手术之后还可以继续治疗弱视。2.斜视度稳定,立体视有破坏到眼科进行检查的斜视患儿,除了医生的详细检查,我们都会做一个三棱镜、同视机和立体视的检查,结果见下图 这个图的上部是6m和33cm远近分别检查的斜视度,一般用三棱镜度作为单位,在度数的后面会有一个小△。中部为同视机检查的远立体视,这往往是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最早破坏的立体视功能,看到远立体视破坏,是手术的一个指征。下部是Titmus立体视图谱检查获得的近立体视,如果近立体视也破坏,手术就有一点晚了。上图这个患儿,经过几次检查,结果基本稳定:斜视度看近40△,看远30△,看远的立体视破坏,看近的立体视基本正常,如果患儿家长也发现患儿有斜视暴露,且频率有增加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手术了。这个时间点接受斜视矫正手术后,立体视常常在术后很快就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斜视矫正也能够获得稳定的远期效果。因此,家长不要因为害怕手术而拖延治疗,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目前孩子的斜视手术,虽然仍然是全麻,但时间基本都在半个小时以内,日间手术就可以完成。斜视手术不仅仅是恢复外观,更重要的是恢复双眼立体视功能,这样才不会因为没有立体视,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和日后工作的选择。
多生牙又称额外牙,指牙齿数目上的增多,是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多见于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好发年龄时间段?多生牙的生长时间存在较大变异,其在出生后到10岁均可发生。多生牙存在的危害?1.多生牙常会造成邻牙萌出异常(阻生或迟萌、异位萌出、错位萌出);2.邻近牙齿的牙根吸收;3.在前牙的多生牙常使的牙列拥挤或出现异常牙间隙(门牙缝隙增宽),甚至导致严重的错耠畸形并引起龋病、牙周病、咬合创伤的发生;4.完全骨埋伏阻生的多生牙最终可能发展为含牙囊肿和颌骨囊肿,从而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5.在一些发育异常综合征的报道中常同时出现多发性多生牙。综上,多生牙往往会导致系列并发症及危害。因此,对其及时的诊断治疗极为重要。诊断:由于大约75%的多生牙没有萌出且早期不会出现症状,所以大部分多生牙都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因此建议儿童在6岁左右萌出门牙时,常规筛查有无多生牙,尤其是牙齿错位萌出,迟迟未萌出更要早期拍片筛查。若发现有多生牙(埋伏),通常建议拍摄牙科CBCT图像可清晰地显示多生牙在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从三维层面更直观精确地观测埋伏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牙根方向以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明确手术进路及拔牙方向,制定精确方案。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是正确治疗多生牙的基础,而多生牙精确定位是多生牙治疗的关键。由于多生牙萌出位置和方向不同,在治疗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已经萌出的多生牙可直接拔除;黏膜下多生牙多在翻瓣后拔除;埋伏于骨内的、较深位置的多生牙由于形态和位置变异较大、与邻牙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手术难度很大,门诊局麻手术若患儿不配合,需在全麻下拔除。埋伏牙局麻下微创拔除手术过程:患者:扎某,女,14岁,因牙列不齐正畸要求拔除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术前CBCT检查:多生牙位于鼻底,与周围牙齿牙根关系密切。牙冠倒置唇侧紧邻鼻底,腭侧紧贴鼻腭神经管。手术风险高。手术过程术前口内照片:切开翻瓣后,超声骨刀微创去骨,暴露多生牙后高速手机将多生牙分为冠根两部分,然后微创根尖挺分别挺出牙冠与牙根:术区放置止血材料后,局部缝合术区:
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过敏性疾病在我们国家呈现出逐渐高发的状态。家长们对过敏也很熟悉了,网上的科普又很多,所以多少都了解一些。 过敏在医学上属于变态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变态,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者说过度的反应。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刀枪”,其实这就是我们正常免疫系统功能的写照,但如果“敌人来了拿刀枪,朋友来了也给一顿揍”,那明显就不正常了么。那么在免疫系统杀敌和误伤朋友的过程当中呢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比如皮肤湿疹,胃肠道的呕吐、便秘、腹泻、便血,呼吸道的咳嗽,鼻塞,流涕等,这些都可能是过敏症状了。 前面说过,现在关于过敏的科普和讲座很多,家长也比较好学,但我发现,虽然大家理论储备比较充分,但是真正应对过敏症状时,还是有点手足无措的。 接下来,我们讲讲,过敏宝宝喂养的问题。 首先,过敏宝宝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低敏性食物。我一直说,母乳是给人类宝宝准备的,牛乳是给牛宝宝准备的。但是母乳喂养时,宝宝出现过敏症状,母亲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忌口,如牛奶、鸡蛋、大豆小麦,海鲜等。这些都是宝宝们比较容易过敏的食物。所以过敏宝宝的妈妈需要有一定的牺牲,平时喜欢吃的蛋糕、饼干、奶茶啊都不能吃了。但不需要盲目的忌口,猪肉、鸭肉、鸡肉、河里的鱼等大部分妈妈还是可以吃的。有时候啊,宝宝有一点过敏症状,但不严重,也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宝宝奶量、睡眠都还可以。我们就没必要过分的小心,也不要追求完美。 当母乳不足,或者母亲严格忌口持续一段后,宝宝还是出现明显的过敏,这时,我们就需要给宝宝挑选奶粉作为食物的来源了。 怎么给过敏宝宝挑选奶粉呢?在门诊上,我们医生一直碰到一种情况,我们问家长,你家孩子现在吃什么奶粉?我们吃的是进口的,很多家长们心目中,奶粉分为两个品种,进口和国产,而且正规进口在国内销售的也被认为是国产的,是被鄙视的那种类型,其实国内奶粉标准比国外标准还要严格,请家长们不要误会国产奶粉。 那么,对于过敏宝宝来说,尤其是牛乳蛋白过敏的宝宝来说,奶粉的分类应该是怎么样的? 应该按照水解的程度来分类。水解是指把正常牛乳蛋白分子切成短肽或者氨基酸。这么说可能不太理解。我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打牌,一副牌14张,从头到尾都是连着的,从2到A,很长的一个顺子,我们把它看作是完整的牛乳蛋白分子,那我们把这个大顺子拆成几个小顺子,就是短肽,单张牌就是氨基酸。那为什么过敏宝宝要使用水解配方呢?我们还是举这个例子,假设我们拿着牌和宝宝的肠道打牌,我出大顺子,它肯定要不起,于是它就过敏了。出小顺子,它大概率是要的起的,过敏的几率就小了,如果我们出单张,它肯定是要的起的,就不过敏。 那么我们根据水解的程度,把奶粉分为部分水解、深度水解、和氨基酸配方。其中部分水解配方主要用来预防牛乳蛋白过敏的和减轻胃肠道压力的。深度水解配方是治疗轻中度的牛乳蛋白过敏的,氨基酸配方用来治疗中重度的牛乳蛋白过敏患儿。90%的牛乳蛋白过敏儿童可以耐受深度水解配方。 接下来,我们讲下过敏和益生菌的关系 定义,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的量时,赋予宿主健康益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活的,一个是足量的。虽然益生菌对于人体的健康很重要,比如益生菌增加抗炎反应、调节肠道免疫系统,改善肠道的物理和免疫屏障功能,甚至调节人体激素水平(预防糖尿病、肥胖等),目前很多益生菌的研究还涉及抑郁症、自闭症、帕金森、预防癌症等,但这里要声明下,益生菌一般起辅助作用,作用相对有限,一般不能将口服益生菌来单独治疗一种疾病。我们宝妈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尝试给宝宝使用。 那市面上这么多益生菌,我们如何选择呢? 首先需要没有过敏原,有的益生菌里是含有牛乳蛋白的,还要看是否活菌,再看活菌的数量,最重要的看益生菌的菌种。目前认为和对过敏可能有帮助的,可能有潜在益处的菌种为,鼠李糖杆菌,BB12,罗伊氏乳杆菌,短双歧杆菌等。鼠李糖杆菌研究最为广泛,罗伊氏乳杆菌对肠绞痛有一定效果。 好了,今天的闲话科普就到这里,以后再聊点深入一些的话题。
人的身体节律受到自然光照、进食和睡眠的影响,出现明显节律变化,比如清晨我们的血压会升高,而在傍晚血压会达到一天的峰值,我们的体温会在夜幕降临后开始下降,进入深度睡眠一直到凌晨达到一天中的最低,而在傍晚前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如此种种,可以说我们的身体在遵守“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个规律。如果出现混乱,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我们的内分泌体系,在节律中也有自己的工作时间表。全天每个时段都因为节律有各种特征,比如夜晚入睡后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是白天分泌量的三倍,孩子可以在深沉的睡梦中享受生长激素的滋润,快快长大。可以说少睡1小时,少长一小时个。除了生长激素夜间入睡后分泌增多外,太阳落山后,褪黑素也会开始分泌,帮助我们的身体进入睡眠状态,早晨到来后分泌会停止,而胰岛素分泌的活跃期主要在白天我们进食的时间段,在正常的节律下,它与褪黑素的分泌节律互相交替。晚6点之后,褪黑素分泌启动,而胰岛素分泌将会进入休息时段,能否让生长激素、褪黑素、胰岛素等内分泌激素正常工作,完全依赖于我们的进食和睡眠行为是否尊重身体节律。是否遵守了“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一规律。如果孩子晚餐进食较多,且较晩,为了应对我们摄入的食物,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不得不在应该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分泌胰岛素,同时,与睡眠节律有关的代谢也会受到这一“加班”的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唾眠质量,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干扰了孩子的正常生长。不仅如此,不正确的进食,对孩子身体的两大基础节律“醒-睡节律”和“进食-断食节律”完成了一次“双杀”。为日后引发成人期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炎症、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代谢病埋下隐患。因为科学家研究发现进食节律和整体节律之间并不仅仅事关胰腺,肾脏、心脏、肝脏等体系……都会因为不尊重节律的进食时间而增加各种疾病风险。基于上述原因,晚餐从能量供给角度讲,不宜超过全日总能量供给的30%,宜清淡忌油腻,食物选择方面,应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既增加饱腹感又促进肠胃蠕动。对于学龄儿童晚上要学习做功课,可以晚餐后2小时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等,起解饥饿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但睡前半小时不宜再进食。
最近门诊中经常有家长因为发现小男宝的阴囊出现包块或者两侧阴囊不对称来就诊,褪去孩子的裤子,可以发现一侧的阴囊出现青色的包块,孩子不会有疼痛或其他不舒服,那么就要警惕是不是出现鞘膜积液了。 究竟什么是鞘膜积液呢? 睾丸的周围有鞘膜包绕,在其周围形成鞘膜腔,如果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就会形成鞘膜积液。 为什么会出现鞘膜积液呢? 小男宝出现的鞘膜积液多数是先天发育不完善导致的。在怀孕早期,男婴的睾丸是在腹腔内的,随着怀孕过程,睾丸逐渐从腹腔内下降到阴囊里面。睾丸下降后的这个通道成为鞘状突,正常男孩在出生时这个通道会闭合,就像下面这个示意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