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经常有患者问,“长骨刺是不是因为补钙多了”?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骨刺,医学上叫骨质增生,骨刺并不是补钙以后发生的,而是与骨质疏松共生的,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 骨质疏松是因为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骨骼的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是以骨骼内部质和量的病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一个综合的症候群,它的发生与激素调控、营养状况、运动、日光、免疫机能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骨质增生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临床上,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往往是并存的,而骨质疏松会加剧骨质增生的形成”,体内的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体组织,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28岁左右骨量进入最高峰,以后骨量在逐渐下降。中老年之后,人体各脏器出现退化,尤其是胃酸、胃蛋白酶和唾液腺分泌减少以及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使其对钙的摄取、消化和吸收受到严重的影响,人体处于负钙平衡状态。钙摄入不足的直接后果是低血钙,低血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反应,这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使骨中的钙进入血液以补充血钙而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 一个钙代谢正常的人,如果在短期内缺钙,一般不会使血钙受累而降低。但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甲状旁腺就会持续受缺钙刺激,过量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过多的溶解骨钙。这样就会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即医学上的高血钙。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 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从而形成骨刺。因此,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 预防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都要从防止缺钙开始,从年轻时起就要注意平衡膳食,加强运动锻炼,特别要注意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骨强度和韧性,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的发生。
颈腰椎病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好? 近几年来病人及家属在我出门诊时总是问这个问题?大夫我去某医院看过我这颈椎病需要开刀手术 另一家中医院说不需要开刀 我听说你们可以微创不开刀治好 我们想请您帮忙看看 我到底该怎么治疗啊?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很受病人及家属关心 确实人的健康在患病后病人及家属会多方看诊 尤其是几家医院每个大夫说法不一致时 病人及家属对于治疗方法手段的选择是很慎重的 在选择方面更是头痛 医生您到底要我们怎么做啊?今天咱们聊聊平时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手术的事儿。 治疗方法的选择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 颈椎病和腰椎病是一类由于椎间盘退变而引发的疾病。它们造成的痛苦有两类,一类是刺激或压迫神经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的疼痛、麻木、无力、甚至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另一类则是由于脊柱不稳定造成的颈椎或腰椎本身的疼痛。 这些疾病从轻到重,大多数是发展比较缓慢的。因此,治疗方法也是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的选择。 最近我接诊了三个比较有代表的颈椎病病人: 第一位是刘娭毑 65岁女性的颈椎病开放内固定手术术后1年半的患者 ,术前主要是左上肢麻木疼痛为主,术后至今一直未起床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整天痛哭流涕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而且还得家人照顾,您说他们痛苦到什么程度可以想象一下。第二位是高先生 61岁男性患者,长期爱好冬泳两年前冬泳时四肢麻木无力看医生, 经过检查后医院给行了开刀内固定手术 ,术后双上肢麻木加重, 左下肢瘫软无力并跛行,对于手术持怀疑态度和逆反心理, 与当事医生发生冲突 ,现在一直多方求医中。第三位段先生 57岁男性颈椎病患者,看诊于某知名军区医院 ,经过检查后要求其开刀治疗 ,病人及家属因惧怕开刀治疗来我院诊治。 来诊时双上肢麻木右下肢跛行为主诉 , 我们经过仔细询问病史 、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动静态评估结合影像学资料综合考虑后和病人及家属商量治疗方案,商量的结果是病人要求先行微创介入治疗, 然后根据效果看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开放手术治疗 , 介入术后效果明显双上肢麻木和跛行均不同程度改善 , 病人目前对于治疗满意进一步随访中。 对于三个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不一样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他们的生活完全由于当时的选择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说到是否需要手术,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话题,估计我长篇大论地写一堆东西,大家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所以,这里我只想比较笼统的,从常识的角度去说说。 如果休息、锻炼能缓解,保守治疗为首选 手术靠边站 首先,所有这些疾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应该先保守治疗的,比如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休息,锻炼;进而可以辅助一些药物治疗、理疗。这些方法都是非常简便、没有多大伤害的,如果用这些简单的方法能够缓解症状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一下,我们所患的颈椎病和腰椎病可不像感冒一样。许多病人问,我的病能痊愈吗? 我们需要知道,脊柱的这些病都是我们机体老化后所产生的,通俗的说,就是我们的脊柱在使用了几十年后,像我们的皮肤、牙齿一样,被用旧了。 机体当然有一定的自身修复能力,我们通过上述方法,无非就是延缓脊柱的进一步老化,给机体一个自身修复的机会,但是这个修复不可能是彻底的,“老了”就再也“年轻”不回去了。这是个通理。 疾病痛苦和危险以及预后不良>手术风险,及早手术吧 下面咱们谈谈手术。疾病严重到了一定程度,保守治疗不奏效了,就要涉及到手术的问题了。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严重到要瘫痪了,大小便已经障碍了,疼痛休息运动姿势都不能缓解了,不用说,谁都知道必须手术了。但如果没有这么严重的时候,到底手术与否呢?这的确是令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犹豫的事情。 所有正常人都惧怕手术,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手术有风险,有痛苦,花费大,需要人照顾,还得耽误工作,这些都是要考虑的事情。也正是这些事情左右着病人的抉择。 我这里提醒一下要面临手术抉择的病人,除了想到手术的这些不利因素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疾病的情况。 病人往往是惧怕手术要多于疾病。我们可以设想有一个天枰,我们把手术的不利因素和您的病痛或疾病的危险做个比较,如果疾病的痛苦和危险远远大于手术的危险,那么就不要犹豫地选择手术。相反,就不要手术。 手术风险有多大?比多数病人想象的低 手术的痛苦和风险到底有多大呢?我是外科医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手术,但我说句公道的话,手术不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手术是一种残缺的艺术。 比如病人的椎间盘突出造成了神经的压迫,我们手术并不是让病人重新拥有一个全新的正常的椎间盘,而是切除这个“作祟”的椎间盘,为了切除它,我们还要切除不少正常的组织结构,有时还需要牺牲一些正常的功能。因此说,手术肯定不是首要的选择。 手术是有风险的,除了手术本身的风险外,病人其他组织器官也可能在手术这段时间里发生问题,比如老年人在围手术期容易发生心梗、脑梗什么的。 这些风险由多大呢?很难给出个确切的数字,但是肯定比大多数病人想象的低。 许多病人问,医生,我做手术会瘫吗?我想反问,如果一个手术做下来10人5个人瘫了,这还能称之为是治疗方法吗?手术的目的肯定是想解决问题,风险毕竟是少数。最后啰嗦一句手术除了选医院还应该选择负责任的医生团队,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问问自己走多远会疼?影响生活质量吗 那好了,下面病人就需要权衡一下了。想想自己的疾病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和将来可能造成的痛苦,再想想手术的痛苦。将两者放在天枰下称一称。 举个例子,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这些病人往往是走多了会腿痛、腰痛。保守治疗的效果很有限,结果面临了手术的选择。这时我往往会问,您走多远就会觉得疼呢?这个疼痛非常影响您的生活质量吗? 如果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身体平时不太好,走500-600米才会疼痛,不是十分影响生活,那我就建议病人可以保守治疗,即便保守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痛苦,但是至少可以减轻,或慢慢适应。我给它起个名字叫“与疾病共存”(英文叫Live with it.) 。 如果是一个比较爱活动的人,50-60岁刚刚退休,正想好好享受一下生活,结果走不了了,走500-600米就得坐下休息,不能爬山,不能出去旅游,不能抱着孙子转悠,再想想这个病可能10年后更重了,耽误了10年的光阴不说,到那时身体不像现在这么好了,手术风险更大了。 所以,权衡起来,我觉得应该选择手术。因为疾病给这个病人带来的痛苦、不便、造成生活质量的低下远远大于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大多数的情况都可以套用这个例子。当然,关于具体的疾病的危险程度以及手术的风险需要具体的分析,需要和您的医生一起探讨。我们觉得到底要不要手术治疗您的颈腰椎病,起码的一点共识应该是遵循阶梯治疗的理念(能简单不复杂 能保守不微创 能微创不开放),在开放手术之前应该先选择非手术治疗,考虑微创可以规避一些手术风险,微创效果万一不好手术治疗的通道还在 ,现在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应该95%(著名疼痛专家301医院王福根教授和著名骨科专家北医三院党耕町教授语)以上的病人病情会在这个阶梯治疗的模式的中级阶段逆转病情(一定记住人的疾病是有自愈倾向的医生只是起帮助康复的专业作用),让病人愉快尽早康复,大部分病人可以不需要开放手术治疗的。我们只要多学科视野跨界意识融合协同合作取长补短积极推广阶梯治疗理念以及骨病单元(中心)病房模式,倡导好脊柱讲师团的四个拦截理念(把病人拦截在去医院的路上、把病人拦截在上手术台之前、把病人拦截在复发之前 、把病人拦截在享受不了美好生活的路上)推广病前养护意识。我在这里就是笼统地说个通俗的道理供大家参考。
最近,小编在病房治疗时,有患者问:“李大夫,脏腑推拿能治疗腰痛吗?”我斩钉截铁的回答:“肯定能治疗啊”。当时巴拉巴拉的就讲解了一通,但是仔细想想觉得有必要全面科普一下。因为,这个不是个例,别的患者也会有同样的疑惑。患者:我来治腰,你给我肚子上操作干吗?图片来源wap.ifeng.com医生:脏腑推拿到底能不能治疗腰痛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介绍一下脏腑推拿疗法。它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人类的起源医学。甲骨文,大家都知道,其中“疾”字就与古人脏腑推拿活动有关。图示:甲骨文“疾”字现代语言学家在解释“疾”时,认为右半部分是一张床,左半部是躺在床上的患者,正在接受医生的脏腑推拿治疗(交叉的字形就像医生的双手)。在远古对于植物药认识不充分的情况下,双手成为了治疗疾病最好用的工具。而中医圣书《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百病始生》篇曾描述,“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被认为是古人对脏腑推拿最早的文字描述。可以说脏腑推拿并非后来医学,而是蕴含了先人医学智慧的一门古老医学。请大家一起欣赏天津脏腑推拿名家陈志华教授的手法!图示:津沽脏腑推拿代表手法回归正题,为什么应用脏腑推拿可以治疗腰痛?1. 调节腹主动脉血液分配,改善腰支与下肢血液循环图示:腹部血管 来源www.vcg.com一言不合,我们上图吧。大家可以看到在腹部有动静脉两大血管,腹主动脉携带了大量营养物质(上图中红色显示),主要分支有脏支和壁支。特别是壁支即为腰动脉,其背侧支则分布到背部的肌肉、皮肤及脊柱。因此,被认为是营养腰椎椎体、局部肌肉的最主要血管。图示腰动脉分布示意图(英文不好的小伙伴请脑补)同时,腹主动脉向下分支为髂总动脉并逐渐分化为: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足动脉。这些血管又直接与下肢的运动功能活动直接联系。下肢动脉分布示意图(英文不好的小伙伴请脑补)当医生应用脏腑推拿的按、揉手法治疗时,直接或间接影响腹主动脉血液流动。同时,腹主动脉血流变化会进一步调整了腰部及下肢的血液供应,带去了新的营养物质。而腰痛时,引起腰部及下肢疼痛的致痛因子也会在血液流速变化的冲击下,被带走、吸收和分解。2. 调节腰部核心肌群腰椎稳定性,除了脊柱的支撑作用外,还离不开腹肌、腰肌的贡献。研究表明,腰椎的稳定,后缘靠的是腰背的竖脊肌,前缘靠紧贴后腹膜的腰大肌和腹肌。有研究显示:腰痛患者的腹肌肌力大约是正常人肌力的67%,而背肌肌力约为正常人肌力83%。由此可见腹肌肌力减弱或不足在腰痛患者中的重要性了。图示 腹部肌肉 m.sohu.com如果腹肌无力,腹部向前隆起,身体重心会前移。为了适应这个变化,腰椎前突增加,下背部的肌肉受到过分牵拉,易引起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腰背痛”。而医生在应用脏腑推拿的揉、带等法时,会被动加强腹肌运动,使得局部松弛的肌肉变得坚韧有力。从而改善腹部肌肉与腰部肌肉的环形不平衡状态。特别是肥胖患者,通过腹部按摩还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腹部脂肪含量,减轻体重。当然,还有现在非常流行的肠脑学说,这些理论就相对难以理解,待小编破译了其中的科学内涵,再跟大家解释。3. 从中医角度解释,脏腑推拿则是好处多多。原因太多只能捡重点说了:(1) 它可以调节气血,因为腹部有后天之本脾胃。(2) 它可以调整全身,因为腹部经脉循行最多,包括: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等都在此有分布,经脉相通,回环流转。(3) 它可以补益肝肾,因为肝脏、肾脏居于腹部。(4) 此处省略1万个原因……相信小编讲了这么多,您一定理解为什么腰痛用脏腑推拿了吧? 患者:那么,它和传统推拿方法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医生:脏腑推拿与传统颈腰推拿是最佳拍档。它们互相补充!如果说传统颈腰推拿是治标,则脏腑推拿是治本;如果说传统颈腰推拿是治腰部肌肉,则脏腑推拿是治腹部肌肉。患者:这么好的方法是不是所有患者都能用?医生:这里也要提醒一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应用脏腑推拿。很多入院患者都会询问既往病史并进行相应检查:D-D二聚体定量、凝血四项、腹主动脉彩超、腹部彩超、泌尿彩超等,这就是要排除腹部疾患以及凝血功能异常。好了,就写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
一、最简单且方便的肩周炎功能锻炼法:1.患者多做肩关节的运动,特别是适当做大幅度的运动,每次10分钟,对预防肩关节的粘连,肩部软组织的拘紧、挛缩,大有好处。 对于轻度肩周炎患者紧靠坚持功能锻炼就可以治愈。2.弯腰画圈: 转肩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 3.后伸下蹲: 患者背向站于桌前,双手后扶于桌边,反复做下蹲动作,以加强肩关节的后伸活动。 4.爬墙 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努力向上爬,要努力比前一天爬得更高一些。每天晨起按以上4种方式锻炼,坚持至少3个月,不愈者坚持更长时间,月可以长期这样锻炼,对于治疗和预防肩周炎都有好处。二、肩关节锻炼“八段锦”: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3.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5.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6.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7.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8.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请患者注意,以上八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三、自我按摩防治肩周炎:在足四五趾缝间可以找到一压之特痛点,该点是治肩部疾病的特效点.左肩痛压右足,右肩痛压左足,每次按十分钟.肩关节粘连的患者,嘱家属配合摇肩关节,即交会家属一手固定肩关节,另一只手握患者手腕划圆,力量由轻而重,每次20分钟,一天两次。
腰腿痛是不是都是腰突?不是的,腰腿痛患者中大部分都属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其他疾患的下腰痛),并非腰突。而中医药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方面,疗效更加明显。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腰椎小关节病是其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资料显示:约15%的年轻患者与约40%的老年患者的慢性腰腿痛是由于慢性腰椎小关节退变所致。什么是腰椎小关节病?腰椎小关节病又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在腰椎小关节的退变过程中,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腰椎小关节病的危害有哪些?腰腿部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腰椎小关节主要起到稳定腰椎等作用,腰椎小关节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腰椎小关节的退变会逐渐加重,从而增加了患者患腰突,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病的风险。腰椎小关节病有什么表现?腰痛是腰椎小关节病最典型的症状,在腰部向后伸展时,会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患者可伴有腰部僵硬感,尤其是刚起床还没活动时,腰部活动及翻身费力;部分患者可以伴有放射到臀部和大腿部的疼痛。患者腰、腿部疼痛的可以在活动后缓解。什么样的人会得腰椎小关节病?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有患病可能。因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及周围组织进入自然的退变过程,在这个退变的过程中,因为搬重物,或活动不当,即可诱发出现腰腿部疼痛。在年轻人中常见的急性腰扭伤就与腰椎小关节病有关,而老年人的腰椎小关节退变较重,多形成骨关节病,则多见腰、腿痛反复发作的症状,遇劳累或扭伤即可诱发、加重。腰椎小关节病要做哪些辅助检查?腰椎X片或腰椎CT。怎么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常见的中医治疗包括推拿、针灸、理疗、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科引入了内热针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经内热针治疗1~3次,就能使多数腰椎小关节病患者得到临床治愈。什么是内热针技术?内热针技术是在针刺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恒温技术,使针身均匀发热,加温到人体体温左右,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来治疗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内热针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机理是什么?内热针治疗腰椎小关节病是建立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上。西医理论明确本病的机理是腰椎小关节的退变,所以治疗中,以腰椎小关节为治疗靶点,定位准确,针刺及温热直达病变部位。同时,在中医理论中,骨关节退变引起的腰腿痛,以经络痹阻,肝肾不足为其主要原因,所以治疗时取膀胱经的腰、腿部穴位以温经通络,补益肝肾。 内热针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优势有哪些?疗效好,见效快,疗效持久,无副作用,痛苦小。内热针治疗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将两者理论融合互补,既保证了靶点治疗见效快,又在治病求本的中医理论指导下,达到疗效持续时间长,疾病不易复发。 内热针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物理加热,治疗安全有效,无药物治疗的相关副作用。内热针治疗时,先对进针局部皮肤进行麻醉,大大减轻了患者针刺的痛苦。内热针技术使本病的疗效提高,疗程缩短,既缓解了患者病痛,又减少了患者反复就诊的次数,节省了患者就诊时间。什么情况不适合做内热针治疗?1. 患有腰椎肿瘤、感染,腰椎滑脱、脊柱侧凸、创伤等疾病;2. 合并循环、呼吸、内分泌、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严重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及患有精神疾病患者。3. 晕针者。4. 针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5. 妊娠期患者。
正骨、整脊治腰痛“快准狠”到底正确吗? 2015-12-02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曾有过腰痛,当腰痛来袭,一定是希望尽快有效缓解它。如今,各种所谓能治疗腰痛的推拿、手法、理疗、正骨、整脊等治疗手段让人眼花缭乱。事实上,腰痛作为常见的,困扰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其物理治疗逐渐被商业模式所“神化”,以往的“一针见效”现在被包装成了“一整见效”,那么“正骨手法”“整脊疗法”以及其他相似的按摩理疗手段,是不是真的有宣传的所谓“快、准、狠”的效果呢? 正骨和整脊皆属于推拿手法 各型腰痛并不是单一原因引起,往往需要多种治疗方法同步进行,才可能消除症状。所以,所有的腰痛一律依靠“正骨”来治疗,显然很不科学。那么,对于局部劳损导致的腰痛,“正骨”“整脊”以及“理筋”等,效果到底如何呢? 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疾病中,脊柱往往会因为长期劳损造成关节应力积累,软组织过于紧张,小关节紊乱或脊柱生理曲度变形等。这些原因引起椎间隙变窄、关节压力增大,继而造成椎间盘受压迫出现膨出、突出,膨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导致局部麻木、疼痛(腰痛等)。针对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对症施治,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包括热敷、推拿、贴活血膏药,目的是缓解肌肉的僵直状态和疼痛,减轻乃至解除神经根的物理性压迫和化学性刺激。 无论是“正骨”,还是“整脊”,都属于推拿手法的种类,即通过理筋的手法松解脊旁软组织及腰骶部肌肉,从而达到减轻关节压力的作用。然后,在松解软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正骨或整脊手法调整错位紊乱的关节,使关节间隙松解,减轻神经压迫。手法原理可靠、理论可循,但是一个有经验的且技术过硬的治疗师才是决定疗效的根本。随意找无资质的治疗师进行推拿,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另外,这类疗法虽可短暂缓解疼痛等症状,但难以持久巩固疗效,病情容易反复,所以,过分抬高其疗效显然有夸大之嫌。 了解病情:推拿前体检,推拿后功能锻炼 在脊柱疾病和关节紊乱的治疗中,必须要有完善的检查和体检。这样根据临床诊断进行正骨手法治疗,就算有一定可能出现软组织损伤,也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目前,大部分因正骨或其他推拿手法而出现损伤的患者,都是因为在手法操作之前没有进行具体细致的体格检查,治疗师在尚未对患者基本情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正骨。比如,如果不进行体检,有些老年腰痛患者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等原发性骨病,这样很容易在手法治疗中出现筋骨损伤。同时,非专业的治疗师推拿正骨手法不规范,手法用力过重或角度过大,也会造成软组织损伤、局部炎症水肿。还可加重或诱发小关节错位。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正骨手法治疗后,没有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过于依赖手法治疗。事实上,正骨手法产生的椎体的经常性波动,可能会导致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等情况。所以,即使在正规治疗中心,也不宜长期进行正骨治疗——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正骨手法。如果目前在接受此类治疗,则需同时配合积极的运动锻炼。 “正骨”的3个注意点 1. 正骨之前应该对相关肌肉进行彻底放松,如直接就进行整脊治疗,会增加风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正骨不应力度过大,无需刻意追求“弹响”。 3. 正骨后需要进行针对性锻炼,恢复肌肉的状态,“锁紧”关节。
这两天读了一本书《无效的医疗》,是德国医生尤格.布来克所著。 我们绝对有必要了解更多的医学病理知识。来应对医生带给我们的不真实信息。 这本书给我们上关于医疗领域了触目惊心的一课, 出身医生的布来克勇敢的揭开了医疗领域的“灰色面纱”。他在书中揭示了的医疗领域的种种“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常常无情的侵害着无助的患者和家属,在欧美,一些不透明、不清晰的治疗方法渐渐被民众所怀疑和屏弃。 但在我国,这些所谓“高端治疗术”正被一些医院炒得“如日中天”,如“干细胞移植”技术,国外目前仍处在研究阶段,国外临床应用十分慎重,而在中国“干细胞移植”正被医院应用得热火朝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字——利。 民众对医院司空见惯的麻木与蒙蔽,竟然一相情愿的痴迷和信任。 在患者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很难区别,疾病的治愈究竟是成堆的药品和外科手术的作用,还是身体自我康复的结果。 全世界25000种医学刊物,每年发表200万篇医学论文,但其中70%研究结果都不公之于众——因为这些论文反映的是现代医疗的负面和弊端,是医疗界的“雷区”,一旦公布对医疗机构非常不利。 这是一个谎言,很多时候,它欺骗了生命,更多时候,它自欺欺人。从整形外科的神话,到心脏手术的误导;从无奈的腰痛,到以痛苦出名的化疗,都令人忧虑。 人们知道的信息越少,接受治疗的情况也就越频繁,未知会带来恐惧。 10多年前,有一种“心脏激光手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烧灼出20—30个小洞,让血管得以再生来改善心肌供氧,这项手术的创立者是瑞士克劳茨林心脏外科医学中心首席医生迪克.马斯,这项手术在欧洲曾经疯狂的盛行,后来经英国专家反复论证,此项手术并没有比仅仅服药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但手术费用却非常之高。 “心脏旁路手术”后来也被证明,术后弊端百出,生存率仍然低于没有做手术的患者。 而“心脏支架手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他们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 像这样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医疗机构是极不情愿公布于众的,因为心脏手术带来的高额收入是医院和外科医生都无法抵御的“诱惑”,从医的职业道德在强大的利润面前摇摇欲坠。 中国曾有个35岁男性病例,一天他心脏稍感不适,来医院就医,医生们发觉此患者有较强经济实力,于是兴趣油生,后来在治疗过程当中居然给他心脏植入17个支架,使他终于无力支撑如此“优厚的治疗”撒手人寰。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椎间盘切除术”已被证实有四成是失败的,甚至术后病情恶化的达到了12%,英国在一次外科医生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对220位整形外科医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220位医生没有一位愿意因腰痛而接受手术治疗的。 即便像腰间盘突出这样的“顽症”其实也都可以凭自身慢慢恢复,英国的柯拉马医生强调脊背本身有惊人的自愈能力,免疫系统的细胞会将从椎间盘脱位的物质视为异物,通过酵素加以溶解,这就是自愈作用,但这需要一些时间。医生永远也不会这样告诉患者,医生会说这种病永远不可逆转,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所谓的“永不治愈”。 就大部分背痛者而言,最好的办法或许简单明了—— 什么都不要做。 波鸿大学整形外科专家柯拉马就建议饱受折磨的患者(在与医生探讨后)尽可能保持正常生活方式。只要过两个月,就会有九成患者明显改善。一年后有所改善者可达99%。柯拉马认为:“大家应该提防,不要让患者因多余的手术留下顽疾”。 一旦用核磁共振摄影检查,连不会有尾骨痛的人也会缺陷毕露:正常人约三分之二的人有椎间盘突出,三分之一的人甚至有断裂,乍一听多可怕! 腰和背部这种混乱不明的状况助长了缺陷诊断及多余的手术。 曾有放射线人员和整形外科医生在一项典型研究中提供X光片及电脑断层摄影,供脊椎医生们判断。这些医生认为当中有超过三成的病例显示若干病理变化,因此提议进行手术。不过他们被耍了:这些照片其实都来自身体健全的学生。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狄欧教授对于这种“尾骨诊断术”的流行感到十分惊讶。 缺乏效果的治疗方案,也可能由于人体天然的自愈能力而得到莫名的认同与名气。 若干病症其实倾向于自发消退,所以实际上是靠人体自然恢复的。感冒时,找好医生是7天康复,不找医生是一个星期,遇到不好的医生则需要拖延了。 即使患者因为这种自愈力病情得以改善,但他们自己和医生还是会将这种好转归功于医疗措施。例如关节炎,在进行治疗的病患当中,约有35%的关节炎患者不管做了什么,都会自动康复。 戴听诊器的某位人士的关切和抚慰、吞服五颜六色的胶囊,以及手术前准备工作带来的心安,都可能使患者的健康大为改善。 这种医疗的暗示力量在巴金森氏症患者上尤为明显。神经外科医生在该患者面前假装进行手术,轻轻刮动其头皮,经过这种假手术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就真的感到病情好转。只服用(实际并无药效的)安慰剂的心血管患者,其死亡率就真的比未吞服安慰剂的对照组患者还来得低。 安慰效应的发生,可说是因为它唤起人体的自愈力:人一旦开始感到需要帮助,可能就启动了自身的康复能力,以及类似药物引起的生化反应。另外,在负面的预期下,也可能出现负面的效应。 在美国全国医院开列的处方当中,约有三分之一纯属安慰剂;根据在以色列的问卷调查,有6成的受访医生和护理师刻意开列安慰剂作处方。 在医疗领域,有一种骗术是所谓的假研发。操作方式是药品研究人员直接仿制对手的上市药物。尽管化学成分的些许改变不会带来明显的额外效果,但已足以构成申请专利的条件,从而以昂贵的垄断价格和新型制剂的姿态上市。这种欺骗伎俩是多么的可耻。 在重视权威的医疗界和临床研究中,往往要等到诈欺大师过世后,其咒语才得以解除。 世界卫生组织明列为不可缺少的药品种类仅仅325项;其中有9成以上能够可靠地用来诊疗且没有什么危险。然而仅德国就有50000种成药充斥在市场上。 患者在看病过程中,真正的“实话”,医生往往不见得与患者透露,但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办法。只是这个“最佳治疗”若失去利润,医生就会将其弃之一旁,然后生动的对患者和家属讲解他的“权威方案”。 曾有位医生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在消化科上班的第一天,他们科室要完成的一个指标还没完成,快要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个患心血管病的农民因为挂错号找到了他,但是他当天一个病人都没有接,因此当时就违背良心给这位农民看病给开了药,病人抓药再回来问他时,他觉得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他就告诉这位农民再去挂一个心血管的号,那个农民突然哭道“我钱都用光了,再无钱拿药”,这位医生顿时沉默无语,后来他说道,他当时有一种坐台的感觉,从此告别了医院,再不想做医生。 很多患者病初时病症往往非常微小,但经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患者不得不做较大的检查治疗,结果带来了健康的组织器官的病理性转变,健康受到摧残,患者直到最后都不知自己做了医生的“忠实提款机”。 痔疾乃是一种受到渲染的病症,通常是被设想出来的,因受到错误的治疗而导致“无病而发”或恶化。 这些“肛门治疗专家”通常只是让病情更加情雪上加霜,以赢得更多的时间来“讨价”病情。 在癌症的诊疗上,人们通常更显恐慌,更是希望能用生命中最后的力气抓住一棵救命稻草,而医生们在这上面却能赚来更丰厚稳妥的钱。 癌症在检查中,只要组织切片的间距足够紧密,恐怕每个腺体都能筛检出肿瘤,即使不是100%的机率也差不多。 只要他们以更精细的检验标准进行观察,就能证实一个人耐人寻味的现象 :癌细胞存在于绝大部分人的身体某角落——即使你的身体处在最佳状态也是如此。 哈佛医学院的朱达.福克曼和拉格哈.卡卢里指出:“大部分人都有些许肿瘤而不自知。” 几乎所有年长者体内都会有若干肿瘤,且只有极少数才具危险;而使事情复杂化的正是这种肿瘤特性。早期发现固然给一些人带来康复,但若干多余诊疗也为人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损害,这种措施的利弊得失目前在医学界还是众说纷纭。 癌症并不像医生说的那么可怕,即便晚期的癌症都有很多保持稳定不发的,只要不去轻易“打搅”癌肿与免疫系统的“平衡对峙”状态。 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其实非常坚韧“顽强”,有研究资料显示正常人每天体内都会有500—800个癌细胞产生,但全部都会被人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处决”。每个细胞都有原癌基因,要是有一个原癌基因被激活就可能产生癌细胞。 日内瓦大学的医学教授——黄又彭,他是同盟会成员黄兴的孙子。 十多年前的一个实验使他颇有感触,他曾主持解剖了一百多具尸体,惊奇地发现它们体内都有癌细胞存在,但又都不是死于癌症。他后来研究发现,在每个人的生命周期里,癌细胞生长到危险的“临界峰值”时刻都会出现6至10次,但大部分的人都能转危为安。 一天当中即使人体癌细胞达到4000,也都能被免疫系统全部解决掉,如果一旦发现有症状了,那时的癌细胞你可知道有多少了 ——至少10亿。 但这又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即便那时,也已形成了各路免疫细胞对癌肿的“围困态势”,这种平衡靠的是免疫系统不停的“吃”,直到体质增强后癌细胞生长无力为止。 人体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分裂繁殖,分裂过程难免产生变异细胞,人体细胞分裂数量之多非常惊人,变异细胞也几乎天天都可能产生。因为有遗传就有变异。但人体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有机整体,体内有无数的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这些免疫细胞如体内的“巡逻兵”,每天无时无刻不在体内巡逻,发现有敌人(即变异细胞)立刻消灭(采取细胞免疫和液体免疫方式),以保证身体的正常状态。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则是为了口袋里的利润,某些医生极不情愿为患者开出“有效平价”的治疗方案,放掉利润的医生等于是做了“无用功”,无良医生追求的是治疗利润的“最大化”,而对于患者的康复他们本无兴趣。 对于化疗,20世纪90年代初,亚培尔医生就开始揭开这方面的疮疤。这位学者费时一年,整理数千件关于化疗的出版物。他语出惊人地表示:“就大部分肿瘤而言,都不存在明显证据能说明化疗(尤其是日益普遍的高剂量治疗)可延长寿命或改变生活品质。” 知名肿瘤学者们都同意以下断言:化疗的推广并不具有遏制作用。或许正因医生们不愿意明白地告诉患者,自己对他们的癌症已束手无策,所以化疗才变成医疗的信条乃至教条。较典型的像是一些病患资讯中所刊载的句子:“新型药物的进一步研发能为肿瘤化疗效果带来持续改良。” 这种所谓一切都能不断改进的印象也在公共舆论中不断强化;医生们口中的症状缓解,患者则理解成延长生命。这样的信条使医生和病人双方皆大欢喜,因为它替所有人保留了希望。妇科医生贾格尔指出:“医生很高兴能提供某些东西,患者也很乐意获得某些东西,而整个医疗产业也“不言自明”且乐在其中。” 在妇科病中子宫最常见的切除理由是出现肿瘤。这种绝大多数良性的子宫肌瘤,会在两到三成的妇女身上出现。它通常不会引起痛感,不会被察觉。雌激素(女性荷尔蒙)会助长这种肌瘤。更年期女性身体的雌激素分泌会减少,于是肌瘤就会停止生长,甚至会萎缩。穆勒医生指出,这种正常、良好的自然过程却被药厂推广的荷尔蒙补充疗法中断。“雌激素若持续供应,肌瘤就继续生长,增大到一定大小后,由于疼痛和对临近组织的影响,手术切除子宫也在所难免。” 无效的医疗就靠这种方法开发需求:将更年期过程转化为需要治疗的状态,雌激素治疗提高了子宫切除术的需求。手术量的尽可能增加正是外科医生的意向所在。 在2000年,以色列曾发生了一件非常蹊跷的事件。 在当年春天,以色列全国大部分医院医生举行罢工,持续数星期之久,医院中的数十万项检查停罢,数万台手术延期或取消。除了急诊、透析、癌症病房、妇产科、儿科之外,其余全部停珍。人们生病要么去找家庭医生,要么干脆待在家里。 在对以色列最大的殡葬业的调查显示,这次罢工的结果是:几乎全国各地的死亡率都明显降低了!《英国医学周刊》认为,以色列的这次全国性医生罢工“对健康或许是有益的
天气转冷,门诊肩痛的患者明显增多,大部分患者自己都知道自己得了肩周炎。那肩痛就是肩周炎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引起肩痛的疾病很多,肩周炎约占肩痛患者的20-30%。 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的准确名称应该叫“冻结肩”,是指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肩关节出现的疼痛并伴有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的全面下降。如日常生活中发现肩痛同时出现洗脸、梳头困难,女同志系胸罩困难,上厕所提裤子困难,晚上不能向患侧卧位睡觉且肩痛夜间明显加重等,那么你可能已经是肩周炎了。 很多人认为肩周炎就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神经或血管发炎了,甚至有些医生也不十分清楚肩周炎的病变部位在哪。其实肩周炎就是肩关节的关节囊发生了无菌性炎症、挛缩,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全面下降。肩周炎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明显的正相关,一般好发于40-60岁,俗称“五十肩“,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 肩周炎要不要治 肩周炎是个自愈性疾病,分疼痛期、僵硬期、缓解期,平均病程三年,三年以后一般可以自愈。所以有的患者认为肩周炎不要特别治疗,回去锻炼就行了。其实有的肩周炎患者肩膀疼痛很剧烈,洗脸、梳头、上厕所提裤子、穿衣服困难,甚至不能自己吃饭,夜间疼痛剧烈,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对正常人来说三年时间很轻松就过去了,但对于这样疼痛的患者是度日如年啊。所以肩周炎需积极治疗,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肩周炎有啥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关节腔封闭注射。很多人对打封闭有恐惧感和排斥心理,认为是激素和麻药,不治病,这也是一个误区。肩周炎的病理改变是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和粘连,而激素恰是对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长效激素,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持续发挥作用。打封闭的另一个误区是哪痛打哪,这样效果不好,原因是没有把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关节腔封闭需专业的医生操作,打完封闭后,肩痛减轻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对部分患者不愿打封闭或部分医生不熟悉肩膀局部解剖,没有掌握肩关节穿刺术时外用或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来说有效果,无创伤才是最合适的方法。和打封闭一样,疼痛减轻后都要坚持功能锻炼。 如何预防 肩关节保暖对预防和治疗肩周炎也同样重要。夏天在空调房间,女同志可以用一个披肩保护肩关节,避免冷风对着肩膀吹。秋冬季节可以在肩膀处放一个暖宝或佩戴热疗仪等。如果得了肩周炎我们可以在肩膀涂些75%的酒精,然后用电吹风热风吹干,这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引起肩痛的原因很多,除了肩周炎外还有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症、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肩关节盂唇损伤、钙化性肌腱炎等,一定要诊断明确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提到高低肩很多人或许都会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吗?他们认为高低肩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啊,因为纵观现在的人一般都会有着高低肩。高低肩和利手是有关系的,但是并不意味着高低肩对我们没有影响。 想要了解高低肩对我们的影响当然是先从引起高低肩的原因说起。 引起高低肩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双侧肌肉不平衡(一侧肩胛提肌和上斜方肌过于紧张): 肩背包、睡觉姿势不对、长期玩电脑、打麻将、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都会引起经常使用的那一侧肩部肌肉紧张,造成这一侧的肩比较高。 第二种原因就是脊柱侧弯 侧弯凸侧的肩膀会更高是否有侧弯的简单评估:弯腰以后侧弯凸侧会更高 第三种导致高低肩的原因就是长短脚:由于此种原因造成的高低肩肉眼无法评估 第四种原因就是骨盆倾斜、脊柱倾斜。 上述四个原因是互相影响的,当高低肩出现时,一般都会伴随上述四个症状。即:较高一侧肌肉紧张,脊柱侧弯,长短腿以及骨盆倾斜。因此,无论哪一种原因都会引起其它的问题。高低肩对于人的危害是巨大的。 高低肩不仅仅是是简单的身体不平衡,最重要的是引起了脊柱的变形,脊柱变形就好比一条被拧紧的毛巾。脊柱的偏歪,压迫脊柱周边神经,引起手臂麻木、脖子酸痛、头昏、睡觉质量低下、血压、心脏系统等问题! 高低肩的危害一:颈肩疼痛 这是由于肩膀附近的肌肉过度紧,或者由于脊柱侧弯导致的脊柱变性进一步使颈椎侧弯,因此容易产生颈肩部位的慢性疼痛。 高低肩的危害二:慢性头痛 当颈肩部位的疼痛更加恶化时,很可能将疼痛蔓延至头部,甚至产生慢性头痛的病症,如果你正受到莫名头痛的困扰,极可能是因为长期高低肩所引起的! 高低肩的危害三:颈椎退化 当高低肩的问题无法获得解决,长年的姿势不正,使得颈椎所承受的负荷量过重,最后可能导致颈椎部位退化,甚至形成骨刺! 高低肩的危害四:腰痛,腿长短不一 高低肩造成了骨盆的位移,使腰部组织肌力不平衡,导致腰痛。同时,骨盆移位也会使腿长发生变化。 高低肩实际上是一种发育障碍,因此不容忽视,只有正确的认识了其危害,我们才能不再对其保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才会想着如何去解决这种问题。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