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婴儿,无论是否有腹绞痛,在出生后的前3个月中哭闹均会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频繁。出生后前6周内婴儿的平均哭闹持续时间为每日110-118分钟,出生后10-12周时降至每日72分钟,但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 婴儿肠绞痛目前还没有标准定义。一般将肠绞痛宽泛地定义为:其他方面健康的小于3个月龄婴儿出现无明确原因的哭闹,每日持续不短于3小时且每周出现不少于3日。肠绞痛通常会在婴儿3-4个月大时自行消退,但有时会再持续几个月。 婴儿腹绞痛的患病率范围估计为8%-40%。肠绞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它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最终共同结果。目前考虑有胃肠道、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学病因。胃肠道因素:肠绞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胃肠道紊乱,目前推测可能促成腹绞痛的胃肠道因素包括:●喂养技巧不当:喂养不足、过度喂养、喂养后拍背不够及吞入空气等。●牛奶蛋白不耐受:部分是由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产气过多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未获证实。●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可能与小肠碳水化合物吸收不完全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有关。●肠道运动过强:自主神经失衡导致的肠道运动过强也可能是肠绞痛的病因。●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在婴儿腹绞痛中也可能发挥着作用。生物学因素:目前提出的促成腹绞痛的生物学因素包括:●运动调节机制不成熟:婴儿的许多运动活动调节机制尚未成熟,这可能导致其更加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5-羟色胺升高:腹绞痛婴儿尿中5-OH IAA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婴儿,提示5-羟色胺浓度升高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吸烟与尼古丁暴露:妊娠期间或产褥期母亲吸烟与婴儿腹绞痛风险增加相关。●偏头痛的早期形式:婴儿腹绞痛可能是儿童期偏头痛的一种早期表现,在婴儿期曾有腹绞痛者更常在青春期出现无先兆偏头痛。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气质、过度刺激和父母因素。●气质:人们认为儿童的先天特性与其周围环境的“配合良好”程度可能影响婴儿哭闹等行为方式。●过度刺激:婴儿在傍晚或者晚上的哭闹是对漫长一天的环境刺激暴露的情绪释放,是维持稳态的一种方式。●父母因素:包括家庭压力、母亲焦虑及母亲将紧张情绪传递给婴儿,婴儿肠绞痛还与母亲妊娠早期的情绪紧张或抑郁史之间具有相关性,妊娠期间父亲的抑郁症状也与婴儿的过度哭闹相关。具体表现:●阵发性:肠绞痛的哭闹/烦躁行为一般是阵发性的。肠绞痛发作通常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与发作前一刻婴儿正在做什么无明确关系,婴儿可能正处于开心、烦躁、进食、甚至睡觉的状态。这类哭闹会突然发作,并常集中于傍晚、晚上。●性质差异:与非肠绞痛性哭闹相比,肠绞痛的哭闹更大声、音调更高且更富于变化、更激烈和发音障碍更严重。肠绞痛的哭闹可能听起来宝宝像是处于疼痛状态,或更像尖叫而非哭闹。其哭声更加急迫、尖锐、刺耳、亢奋、以及更加令人反感、痛苦、不适和愤怒。●张力过高:肠绞痛发作可能伴有张力过高的身体特征,包括面部潮红、口周苍白、腹部紧张或膨隆、下肢屈曲向胸前靠拢、紧握双拳、上肢僵硬或和紧绷,或者弓背。●难以安抚:无论父母做什么都难以安抚腹绞痛的宝宝,可能有一些阶段哭闹已减弱,但宝宝仍难以安抚,可能会在排气或排便后观察到哭闹缓解。除了肠绞痛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让婴儿比平时哭闹多? 宝宝疼痛、生病、饥饿、太热、太冷或太疲倦时,可能比平时哭闹多。当对配方奶粉或母乳中的食物成分过敏时,宝宝也可比平时哭闹多。(母亲吃的食物可通过母乳进入孩子体内。)有针对肠绞痛的检查吗? 目前没有针对肠绞痛的检查。但通过与您交流和对您的宝宝进行体格检查,医护人员应该能判断您的宝宝是否存在此情况。做些什么来让宝宝停止哭闹呢? 尝试不同的措施来帮助宝宝停止哭闹:●使用可防止宝宝吞入过多空气的奶瓶●喂养时让宝宝采取直坐位●更多地用您的手臂、背巾或前置背袋抱着宝宝●带宝宝乘车●给宝宝进行温水浴●把宝宝放在婴儿秋千上●用襁褓包裹宝宝●把宝宝放在干衣机旁或其他产生背景噪音的东西旁●按摩宝宝的腹部●更换宝宝的奶粉,或您如果哺乳则应避免吃某些食物:尝试这些措施前,务必先咨询医护人员。 益生菌、乳糖酶、婴儿推拿、西甲硅油等措施均未证实对肠绞痛有缓解作用。何时需要就医: 若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宝宝不足3个月并出现发热:直肠温度大于等于38℃。●宝宝连续不停地哭了2个小时以上。●宝宝拒绝进食或饮入液体,多次呕吐,或者出现血便。●宝宝没有反应或者其他行为异常。如果有以下情况,最好也请医生看看:●对宝宝的哭闹感到担心或不知道如何是好。●宝宝在进食后大量呕吐、存在腹泻或存在排便困难。●宝宝大于4个月仍有肠绞痛。●宝宝体重增长不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腹泻时要饮食清淡,于是只给喝白粥,这种方法对吗?宝宝腹泻时饮食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宝宝腹泻应继续喂养,无需刻意禁食6月龄以下 母乳喂养的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在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缩短每次喂乳时间,以少量多次的哺乳原则来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孩子,症状轻的喝原来的配方奶,较重的话可以吃不含乳糖的配方奶。6月龄以上 有些家长认为腹泻时要饮食清淡,于是只给他们喝白粥,认为这样对肠胃的刺激最小,其实,对于6月龄以上,已经添加正常食物的儿童,可基本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只给喝白粥的做法有些过分控制了,建议在腹泻急性期遵循低脂少渣的原则稍做调整:尽量采用蒸、煮、烧这类比较健康的烹饪方式,禁油炸、爆炒、滑溜等;吃少渣软食;限制高脂肪食物;水果要去皮食用;要保证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不宜食用粗粮、生冷瓜果、纤维多的蔬菜水果、产气食物、坚硬不宜消化的肉类、刺激性食物和含精制糖过多的食物。饮食原则 少渣软食:面条、粥、烂饭、馒头 限制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油酥点心、肥肉、蟹膏、蟹黄等脂肪含量较多的食物 保证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鱼虾、瘦肉、禽蛋、豆制品等 注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菜汤,果汁和苹果等限制饮食 粗粮:玉米、燕麦、小米、黑米、大豆、赤小豆、绿豆等杂豆、生冷瓜果、凉拌菜 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芹菜、荠菜、豆芽菜、青菜、菠菜、韭菜、菠萝、草莓、香蕉、梨、枣子、火龙果、猕猴桃等 产气食物:番薯、萝卜、豆浆、马铃薯、南瓜、桃子、洋葱、蒜苗、麦麸、蔗糖等 坚硬不宜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腊肉等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咖啡、茶水、可可等 含精制糖过多的食物:各种甜食、蛋糕、饼干、糖果、巧克力等 宝宝腹泻时要及时补液,预防脱水 腹泻孩子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脱水症状,观察小便多不多、哭的时候眼泪是否减少、是不是很想喝水、前囟眼窝是否明显凹陷、皮肤粘膜是否干燥无弹性等。拉肚子厉害的孩子要注意口服补液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以采取少量多餐补充低渗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进食水分多食物如喝奶喝粥喝面汤米汤菜汤等补水,避免一味的只喝白开水,容易导致低血糖、电解质紊乱。 脱水严重的患儿,先去医院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病情好转后恢复喂养。 宝宝腹泻该不该带他去医院呢?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请带去医院看看:出现便血;小于一岁且已经数小时不愿吃喝;出现严重腹痛;行为举止异常;无精打采且对外界刺激没什么反应;脱水表现:口干口渴,婴幼儿4-6小时没有小便,儿童6-8小时没有小便,哭泣时无眼泪。特 别 提 醒 如患儿出现严重呕吐不能进食或明显腹胀者可暂时禁食2-4小时,但不需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养,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参考浙大儿院马鸣主任文章)
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特别小孩子生病,经常需要化验血常规。血常规对于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潜在血液系统疾病等有重要参考价值。结果出来肯定要让医生先看看,但毕竟是常用检查,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定了解,在此做一个初步解读。 血常规上面的指标看起来很多,其实它们是由三部分组成,从上到下依次是(如图):白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血小板相关指标。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要怎么看呢?简单说: 如果宝宝生病感冒发烧了,需要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那么需要看白细胞相关指标; 判断宝宝是不是贫血,只需要看红细胞相关指标; 还剩血小板干嘛来的?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如果血小板低,可能会有一些出血止不住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危及生病。有感染、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可以造成血小板计数异常。 先说白细胞,其实白细胞不是指一种细胞,而是5种细胞的总和,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对于人体有非常重要作用,它是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杀灭,白细胞的功能就是抗感染,保护机体,化验白细胞的数量高,提示很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白细胞系化验的临床意义:在感染、中毒、急性失血或溶血等,可出现WBC计数增高;多数病毒感染、再障等造血功能不全性疾病,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导致WBC计数降低;但上述现象,多数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变化所致。白血病大多数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增高,外周血中可出现白血病细胞。 发烧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主要是看这两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看这两种数据升高或者降低,对于区别细菌还是病毒有一定参考价值,儿童正常中性粒细胞NE和淋巴细胞LY比例如下图: 细菌感染多导至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比例增高,病毒感染常导致NE降低。但是,在急性病毒感染初期,处于高热等机体应激状态时,也常可伴NE暂时性增高,需要借助临床表现与其他辅助检查(如C反应蛋白等)予以鉴别。此外,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等)、严重感染脓毒症时,也可出现NE降低。另外有急性呕吐、外伤等应激时,中性粒细胞可出现明显升高,但不代表是细菌感染。 要判断炎症,除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还得参考下C 反应蛋白。CRP不是血常规内容,但一般和血常规一起做。C 反应蛋白(CPR)是机体受到感染或者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急剧上升的蛋白质,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都可能升高。对细菌感染更敏感,细菌感染时CPR中高度增高,病毒感染则可能不增或者轻度增高,一般来说,CRP升高越明显,细菌感染可能性越大。所以一般医生认为通CRP 高于 40mg/L 以上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判断是否细菌感染绝对不是单纯看白细胞和CRP那么简单,需要综合分析。很多病毒感染疾病比如EBV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腺病毒感染等白细胞和CRP都可能出现明显升高,还有非感染性疾病比如川崎病,白细胞和CRP可以非常高。而有些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鼻窦炎、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白细胞和CRP往往都不高。 红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RBC计数与血红蛋白HB量检测结果可直接反映被检测者是否存在红系减少(贫血)或增多(如红细胞增多症等)。RBC计数和HB量可因某些生理因素,如饮水量、运动或情绪变化而略有波动。儿童各年龄段贫血标准差别很大,低于图标HB值提示贫血: 如有贫血,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而做相应检查,请咨询医生。 血红蛋白下方有: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宽度,这么多都代表什么意思呢,其实啊,这些是医生判断不同类型贫血用的,太专业的部分在此不赘述,作为普通家长,就看一个数据:血红蛋白HB。 血小板相关指标,重点关注血小板计数,某些病毒感染可导致血小板计数暂时性下降,但通常血小板下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限。如血小板持续低于正常值范围,需要警惕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的可能,需要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再障和白血病等疾病。均需要进行骨髓检查。其他一些血小板相关指标反应的是血小板体积大小等,太专业了,家长不需要了解。
普通感冒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特征为不同程度的打喷嚏、鼻充血和流鼻涕、咽喉痛、咳嗽、发热、头痛以及全身不适等。 如果您的孩子感冒咳嗽同时有以下情况,请医院就诊或咨询医生: 1、年龄不足4个月 2、存在呼吸困难、呼吸有杂音,或者呼吸非常急迫 3、孩子被食物或其他物体呛噎后发生咳嗽,即便呛噎发生在数日或数周以前 4、咳出血液,或者黄色或绿色黏液 5、长时间拒绝饮用任何东西 6、发热且行为反常 7、咳嗽剧烈以致引发呕吐 8、咳嗽持续超过2周且没有任何改善 9、鼻塞或流鼻涕加重或10日后未见改善 10、眼睛发红或分泌黄色的粘稠物 11、耳部疼痛,拉拽耳朵,或有耳部感染的其他征象 除流感病毒外,对于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尚无抗病毒疗法。能做的就是护理加对症支持: 1、维持充分补液:有助于稀释分泌物,并舒缓呼吸道黏膜。 2、摄入温热的流质:如茶、鸡汤等对呼吸道黏膜有舒缓作用,可促进鼻腔黏液流出,还可松解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促进其排出。 3、局部用盐水冲洗:将盐水用于鼻腔可暂时去除令患儿烦扰的鼻分泌物,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并引起血管收缩(减充血)。对于婴儿,可使用盐水滴鼻剂和球形注射器来给予局部用盐水。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使用盐水鼻喷雾剂或盐水鼻冲洗(如挤瓶、洗鼻壶或洗鼻器)。 4、加湿空气: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松解鼻腔分泌物,每次使用加湿器后都要做好清洁工作。 非处方药物: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症状的非处方产品包括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止咳药、祛痰剂、黏液溶解药物、退热剂/镇痛剂,以及这些药物的复方药物。 1、6岁的儿童,如果选择使用OTC药物来治疗普通感冒,则应建议其使用单一成分药物治疗最令人烦扰的症状。 对症治疗: 普通感冒的症状无需治疗,除非其对患儿或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影响,如干扰睡眠、妨碍饮水、引起不适。对症治疗有其相应的风险和益处,特别是用于年幼儿童时。 发热引起的不适 :对于普通感冒最初几日中由发热引起的不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大于3个月的儿童)或布洛芬(大于6个月的儿童)进行治疗。 建议使用退热药和镇痛药时,不要同时使用复方OTC药物,以避免使用多种含有相同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引起药物过量。 鼻部症状 :包括鼻炎,以及鼻充血/鼻塞。鼻塞可影响饮水,并可能是婴幼儿普通感冒最令人烦恼的症状。 对于令人烦扰的鼻部症状,在选择一线治疗时,我们建议使用1种或多种支持性干预措施(如,鼻腔吸引;盐水滴鼻、喷鼻或冲洗;充分补液;冷雾加湿器),而不是使用OTC药物或局部用芳香治疗。对于令人烦扰的鼻部症状,如果支持治疗未能带来改善,需要就医,医生需要根据患儿年龄给予如下二线干预措施: ●
爸妈们如何处理发烧? 1.不要宝宝一发烧就急着去医院。 别一看到孩子发热就急着治疗,医院人多容易交叉感染。只要不是持续高热引起惊厥,爸妈们请别太紧张。美国儿科学会关于退烧的最新指南里反复强调,除非是超高热41度以上,发烧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相反是有好处的。 当然,有明确原因的发烧,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记得让宝宝多喝水! 2.如何在家护理发烧的孩子? 如果孩子发烧时仍然精神不错、吃喝正常,说明孩子的病情不严重。爸妈可以在家观察孩子,给孩子多喝水,喝果汁,喝牛奶等水分多食物。 退热药使用不以体温好低为标准,而以孩子舒适度为标准:如果体温升高孩子觉得不舒服,可以给孩子服用目前安全有效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或布洛芬(美林),注意剂量;反之,如果体温升高孩子并不觉得不舒服,那即使到39度以上,也可以不用退热药,比如孩子高热了但正安心睡觉,那就让他睡吧,保证睡眠更重要。一定要记住给孩子多补水,没有足够水分的摄入,退热药物就不能发挥退热作用。 3.为什么使用退烧药后还有发烧现象? 发烧是生病之后产生的现象之一,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当小孩发烧时应找到病因后加以治疗。各种退烧药的效果都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其使用目的是带给小孩短暂的舒适。如果疾病的过程还没有结束,退烧以后又烧起来是很常见的。如果发烧不退,必须持续就医寻找是否有其他病因,原因并不是退烧药无效。 宝宝发烧到什么情况要去医院 不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度、3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超过40度,还伴有:拒绝喝水。或喝水较多,仍表现出非常不舒服的样子;排尿很少,而且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述说头痛、耳朵痛或颈部痛等;持续腹泻和/或呕吐;发烧已经超过72小时。出现这些迹象,定要马上带孩子去急诊:无休止地哭闹已达几个小时,极度兴奋;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包括爬行、走路等);出现皮疹或紫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瘀斑;嘴唇、舌头或指甲床发紫;位于宝宝头顶部的囟门向外隆起;颈部发硬;剧烈头痛;下肢运动障碍,比如瘸腿、运动时疼痛;明显呼吸困难;惊厥。 所以我觉得比较切实际的是,如果烧到你内心受不了,那也别犹豫,直接去医院看看,医生根据情况可能会做血象、呼吸道病毒、尿常规等检查。如果考虑是病毒感染,反正也得有个过程,就安心回家护理吧。如果是细菌感染,那么听医生的嘱咐,配相应的药物治疗。 爸妈需要学习的医学常识有哪些? 1.人为什么会发热? 人体下丘脑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在这里会设定一个体温定位点,平时不生病的时候体温都设在37度左右。 当病菌(包括预防接种的疫苗在内)侵犯人体后,人体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会动用一些防御机制,比如具有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动用人体防御机制的启动信号中,发热是最为主要的一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上调控制体温的水平,导致发热。 2.小孩发烧为什么会手脚冰凉? 发炎反应导致下丘脑定位点上升,脑部所认定的正常体温会超过38度。如果当时体温并未达到设定的标准,小孩会觉得冷。 3.物理降温作用大吗? 最新指南不再推荐常规各种物体降温措施,包括温水擦身、洗澡、贴冰冰贴、酒精擦身等等,因为物理降温最多只降体表温度,并不能降低中心温度,反而可能带来发冷寒战等不适,酒精还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可至醉酒甚至中毒。(除非是不适合常规使用退热药的新生儿及三个月内小婴儿,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 4.有哪些常用小儿退烧药? 儿童退烧药只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单一成分制剂,不推荐含上述成分的复方制剂,更不推荐安乃近、阿司匹林、尼美舒利、激素等药物。 关于发烧,应该抛弃这些老观念 1.发热会烧坏脑子?错 以前老是听老一辈说,发烧会把脑子烧坏了。但这完全是怂人听闻。台湾地区儿科医学会明确指出,41度以下的发烧不会对病人脑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极度高烧超过41度有时候会使意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或器官损伤。 2.发热会引起肺炎?错 如上所说,发热本身不会损伤脏器,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可能是肺炎。要了解正确的因果,发热只是呈现在外在的表现,原因有很多。发热只是肺炎早期的一个表现,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早已经潜伏在体内。 3.穿厚衣服盖厚被子发汗可退烧?错 发热时体内产热大于散热,如果穿得多、盖得多,散热很难实现,退烧不但不会见效,体温还可能继续升高,甚至会诱发高热惊厥,如果捂出大汗还容易引发脱水。 4.给孩子用抗生素退热?错 一定要知道抗生素不是治疗发热的万能药。它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不能抑制和杀死病毒。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抗生素本身又属于化学物质,服用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不该有的副作用。
1.腺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大多数会表现为发热和咳嗽。有些时候临床上还看得见孩子眼睛红、扁桃体大、咽部充血,甚至咽峡部位也有几个疱疹或溃疡(有时候会被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少数还会看到尿常规里白细胞增加(会误诊为细菌性尿路感染)。 2.腺病毒感染还是个比较凶险的疾病,高热持续时间长,部分孩子会逐渐加重并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肺炎、心肌炎等等),病程长的孩子可能合并其他感染,包括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细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好消息是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腺病毒感染大多呈自限性。 3.治疗上仅采用支持治疗,不推荐抗病毒治疗。迄今国内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可以杀灭这个病毒,国外的一个药物西多福韦(Cidofovir)有部分证据认为有益,也只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并不推荐常规用于每个腺病毒感染的孩子。其他抗病毒药比如奥司他韦、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和阿糖腺苷或者对腺病毒感染无效,或者并没有可靠的治疗效果,不推荐使用。其他包括抗生素(阿奇霉素、头孢类、青霉素类等)、激素、中药中成药在内的药物都对腺病毒无效,不推荐使用。丙种球蛋白也仅有很少的证据认为对免疫低下的患者可能有益,临床上有时候会在重症感染病例使用。 4.腺病毒还有个特点,有些可以表现为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类似细菌感染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合并细菌感染”而是腺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现,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的。这也是经常看到的诊治中的误区。 但这些指标升高自有它的意义:腺病毒感染带来的炎症反应很严重,疾病还在高峰期,还需要我们密切观察临床情况。 5.建议观察病情,每两天联系医生复诊,请医生整体把握孩子情况是否稳定、有无并发症(肺炎、脑炎等)出现,并配合必要的检查(比如流感病毒测定等)看有没有合并其他有治疗手段的病原体感染。 6.在家观察病情的重点是:有无频繁超过40度的高热、热退时整体精神状态是否依旧萎靡、热退时呼吸是否急促、有没有出现其他生活常识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意识丧失、抽搐发作、脸色特别发青发紫或特别苍白。出现这些异常,则中断在家观察,尽快找就近医生面诊寻求医生帮助。关于这里提到的呼吸急促,家长朋友们可以直观地看胸腹起伏、一起一伏算一次,数一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到底每分钟呼吸几次算是呼吸急促呢?不同的年龄段,答案是不一样的。出生两个月之内的宝宝每分钟超过60次;两个月到12个月之间的宝宝每分钟超过50次;1岁到4岁之间的孩子超过40次;5岁以上的孩子超过20~30次算急促。当然,数呼吸次数的时候,前提是体温下降到基本正常时,而且孩子处于平静状态下。 7.好消息是除了少数腺病毒感染会愈演愈烈发展成重症(我们对此充分保留警惕性如上述),但大多数还是慢慢自己好起来的。大多数孩子的发热在一周内自然缓解。所以对腺病毒感染既重视,也不用过于恐慌。 欢迎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1.对儿童来讲撇开相对少见的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囊性纤维化、先天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卡氏肺囊虫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等、过敏或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上呼吸道水肿梗阻),就常见病而言,只有两种情况是值得做雾化的:哮喘、引起上呼吸道气道梗阻的喉炎。下面分别说一下。 2.哮喘:特别是哮喘急性发作,雾化治疗是首先推荐的。平时的日常治疗也不推荐长年累月做雾化,更推荐储雾罐吸入治疗。 3.喉炎:喉炎只有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才推荐做雾化。仅仅声音嘶哑,没有气道梗阻,人的反应都很好的喉炎小朋友不推荐做雾化。值得指出的是有梗阻表现的喉炎小朋友真的要做雾化时使用的药物首选肾上腺素。国内用的都是左旋肾上腺素,正确剂量是0.5毫升每公斤每次,最大量5毫升。换句话说,10公斤体重以上的小朋友就要用5毫克肾上腺素。 4.毛细支气管炎:轻症的毛细支气管炎不推荐做雾化。重症的毛细支气管炎小朋友可以做一次诊断性雾化:使用万托林或特布他林雾化;雾化前后半小时,仔细比较症状有无明显好转。如果前后对比有明显好转,后面几天也可以接着做雾化。前后对比没有明显改变的,即使是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也不推荐一定要做雾化。 5.其他常见疾病都不推荐做雾化: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并不因为这些疾病有痰或者有咳嗽症状就做雾化。 6.常见的三个误区:首先,如上一条所说,对普通感冒、支气管炎或肺炎不恰当使用雾化。第二,对真正需要做雾化的有呼吸道梗阻表现的喉炎小朋友,错误地不选择肾上腺素,或者肾上腺素只用0.5毫克到1毫克的不恰当剂量。第三,没有呼吸道梗阻表现,仅仅有声音嘶哑的小朋友就不恰当选择了雾化治疗。
1、支气管哮喘患儿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哮喘患儿易患感染性疾病,而呼吸道感染加重哮喘患儿病情。各国的预防接种指南都建议慢性呼吸道疾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2017年冬春我国有流感疫情爆发,相信各位宝爸宝妈深有感触。对于流感疫苗在哮喘儿童中的接种是如何推荐的呢。目前的观点是常用的流感疫苗对于中重度哮喘患者免疫接种是安全的,发达国家倡导哮喘患者每年接种1次流感疫苗。2、什么下情况下接种及暂缓接种可接种:哮喘的缓解期(长期维持吸入哮喘药物包括低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且健康情况较好时应按免疫规划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MMR)时,即使是对蛋类严重过敏的哮喘儿童,在有抢救设备的场所和医务人员的监护下也可接种。暂缓接种: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尤其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包括口服和静脉给药)应暂缓接种。停止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1个月,可正常接种。
目前支原体肺炎流行,门诊大批病人是支原体肺炎,需要警惕。特点:发热咳嗽有痰,胸片可以有一大片肺炎或者散在分布的炎症,可以有肺不张肺实变,血常规的特点非常重要,白细胞正常,所以不要以为白细胞正常就没有炎症,咳嗽多的人需要及时拍胸片,很多支原体肺炎并不能听到湿罗音,医生耳朵听不出来的特别是早期或者一些听诊水平不好的医生。所以家长们需要警惕,及时用上阿奇霉素抗支原体一类的感染。头孢青霉素类抗生素没有用。实验室检测支原体抗体并不一定能阳性,需要结合临床特点来判断
【编辑推荐】小孩儿腹泻拉肚子、呕吐,家长该注意哪些问题,该如何做呢?本文详细介绍了小儿腹泻(拉肚子)呕吐的原因、怎么判断腹泻孩子脱水?小儿腹泻(拉肚子)呕吐怎么补充水和电解质?小儿腹泻(拉肚子)呕吐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需不需要忌口?可以吃些什么药物来缓解小儿腹泻(拉肚子)呕吐?如何预防小儿腹泻(拉肚子)呕吐?原因:1.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等。2.小部分是细菌感染3.也有一些是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腹泻呕吐啥时候值得找医生看(出现下列症状的患儿,应及时就医):1.食欲不振、无精打采;2.出现带血的粪便;3.伴有明显且难缓解的腹痛;4.持续呕吐;5.出现脱水;6.腹泻时间超过一周如何初步识别腹泻孩子脱水?1.哭泣时泪少或无泪2.口渴3.嘴唇干4.小便减少(婴儿和年幼儿童持续4-6小时无尿或尿布不湿,年长儿童持续6-8小时无尿)5.精神变差腹泻时怎么补充水和电解质?1.确保孩子饮用了足够的水和其他液体2.对6个月以下婴儿,优先鼓励通过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来补充水份3.如有脱水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补液盐”先口服补液4.大多数腹泻孩子能够通过口服完成补液治疗,而不需要静脉输液。5.冰棍补液:冰棍补液耐受远远优于口服补液。腹泻时可以吃些什么药物?1.除了前面提到的口服补液盐外,几乎可以不用其他药物,下面分别简要说明一下。2.益生菌对腹泻治疗作用的医学证据级别不高,不吃也可以。真的要吃的话,首先推荐布拉氏酵母菌或鼠李糖乳杆菌。3.蒙脱石散和乳糖酶的治疗价值也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实,不推荐吃。4.抗病毒药和包括中草药中成药在内的其他止泻药都不需要吃。5.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对很小一部分细菌性肠炎小朋友需要使用,事实上大部分细菌性胃肠炎只要整体状态好也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6.锌剂也不需要常规给腹泻孩子吃。在经济条件不差、儿童营养状况良好的地区(我国的大多数地区是),并不需要给腹泻孩子常规补锌。呕吐的护理:“5分钟喂养法”1.对呕吐明显的孩子,强调少量频喂。2.对1岁以下婴儿,可以每次喂5-10毫升(大约1-2汤匙)饮食(如奶、水、口服补液盐和食物等)。大一些的幼儿每次可以喂15-20毫升。过5分钟再喂1次。这其实是“少量多餐、少量频喂”原则的具体落实。3.按这个频率喂养1小时,如果发现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喂养而不呕吐,此时才考虑缓慢增加每次喂的量(先加到之前的2倍量试试看),逐渐加到正常量。4.一半以上的孩子可以通过上述“5分钟喂养法”成功实现口服补液而避免静脉输液。5.刚刚呕吐完的孩子,有时会因为很渴而想大量喝水,而大量喝水又会造成孩子再次立即呕吐。这时就需要我们家长和医生一起控制孩子的喝水节奏,按照上文讲的5分钟喂养法科学而有步骤地增加摄入量。6.经过上述护理仍然无法缓解频繁呕吐,值得寻求医生的帮助。一则对疾病诊断再次评估,不要漏诊其他疾病(其他部位感染比如脑炎脑膜炎心肌炎,外科疾病比如肠套叠阑尾炎等等)。二来可能可以尝试使用昂丹司琼这个止吐药。遗憾的是很多医生不熟悉这个药物。因为这个药物常常应用在化疗患者的呕吐,甚至不少医生会把这个药物当做“与肿瘤化疗有关的药物”。口服补液盐不愿意喝,怎么办?1.用冰棍补液。优点:对孩子来说冰棍更有吸引力,并且能以更缓慢的速度摄入液体。2.可以将口服补液盐直接冻成冰棍给孩子吃。国外补液盐有直接以冰棍的形式售卖,用于补液。3.补液盐的成分:水、糖、钠、钾(120ml约4g糖)。如果没有办法买到补液盐,那么尽量选择糖分低一些的冰棍。但是当你没有很多选择的时候,对于脱水的孩子重中之重是能补进去液,形式是次要的。需要换成腹泻奶粉吗?水果能不能吃?1.正确答案是:不需要立即换成腹泻奶粉;水果能吃的。2.事实上除了高脂或高糖饮食需要暂时回避外,您孩子可以继续正常饮食,也不需要立即切换为无乳糖奶粉(俗称“腹泻奶粉”)。例如6个月前的婴儿可以继续之前的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同前正常吃包括肉类、水果、酸奶、米和粥等多样化的饮食。3.有些家长(甚至不少医生,包括很早以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本人)会错误地只让孩子喝粥别的什么也不给吃,这样并不利于腹泻孩子从饮食中获取更多的养份和电解质。只有均衡而丰富的饮食才更有利于孩子水电解质平衡、更顺利地战胜腹泻。怎么预防腹泻?1.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2.奶瓶食具洗净煮沸后再使用;3.处理呕吐物后家长要勤洗手,避免新的传染源;4.建议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每年给孩子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总结一下1.急性胃肠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大多数是自愈性的;2.对于大多数腹泻孩子,口服补液即可,无需输液;3.除口服补液盐,其他大多数药物均非必需;不愿意口服补液盐可以用冰棍补液;4.除高脂高糖含量的饮食外,无需特别忌口,均衡而丰富的食物更有助于水电解质平衡;5.科学护理呕吐孩子,可增加口服补液成功率,减少输液机会;必要时可以使用昂丹司琼止吐;6.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明显脱水,持续呕吐或腹痛、有血便,建议及时就医;7.除少数没有及时发现重症表现而延误病情的病例,临床上更多的是不恰当的过度医疗;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远离误区,接受更科学的医学理念!联系方式: 叶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副主任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半天和每周五全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新院区,门诊4楼,名医门诊2号诊室(可以通过浙大儿院APP、拨打电话114或12580或96365、登录浙江在线网、浙江生活365网可以免费预约7天内的号子。在出诊日前夜、出诊日当天早上07:30有时会有少量号源)。我们医院还有“国际医学部”门诊,工作日14:00-16:00打电话057186670317可以灵活预约我门诊,不限于周三周五固定门诊日。门诊价格600元一次,有需要也可以选择。不过目前也很紧俏了。发热孩子目前国际医学部门诊不接诊。 网上在线咨询方法: 1.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和我保持联系,以减少跑医院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2.“电话问诊”,由我本人接听电话,直接而高效。 3.“视频问诊”也很方便,能更直观地互动,提供更完整孩子信息。 4.“私人医生”:我还提供私人医生服务项目,提供无限次图文咨询和电话咨询服务。 以上内容如有不清楚的细节,可点击“我”~“联系医助”给网站留言咨询个人简介: 叶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副主任,急诊科副主任。加拿大BC儿童医院访问学者—知名儿科全科医生。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诊/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灾害儿科学组委员,急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呼吸重症及机械通气专委会委员。200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参加“中国-加拿大儿科急诊高级医生培训合作项目”,其中2008年至2009年出国在加拿大温哥华BC儿童医院高级临床培训。参与《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指南》外审修订。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厅局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从事本科教学、留学生教学及临床教学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