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1岁,左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左眼视力0.2,左眼已经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下面第一张图是注射后两个月的OCT,经过服用中药生脉饮+补阳还五汤+艾灸20天后,左眼视力恢复到0.3,黄斑水肿明显消退(下面第二图)。再一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
郭军华 何清湖*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一、夏时养生,时代久远 早在《礼记》:“南方曰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汉律志》曰:“南者,任也,阳气於时任养万物,故君子当因时节宣调摄,以卫其生。”就提出了夏季养生。然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夏季养生的具体内容,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指出夏天,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万物开始开花结果,而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若所爱在外”,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养生之道,并提出了违背这一法则就会引起“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及“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等病变。 此后,《千金方》、《千金翼方》、《寿亲养老新书》、《摄生消息论》、《参赞书》等对夏时养生提出了更具体的理论,形成了夏时养生的理论基础。 二、心应夏气,夏当静心 中医学认为 “ 心主夏”,即人体五脏之一的心脏是与夏季相应的。夏季属于五行中的火,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心也属火,心脏与火的物性是一致的。《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夏季天气逐渐转热,人们极易感到闷热、困倦和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有些人平时温文尔雅,不急不燥,可到了夏天,却变得性情急躁易怒,常为小事大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因此,我们需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著名古代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就是“心静自然凉”,但是心静不是懈怠。因为任何时候 ,精神上的不振作都有害于健康,应当努力工作、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业余活动,力求丰富多采。有条件时,宜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调摄情志。其次,心脏在夏季时功能最为活跃,炎热夏季人们的活动变得多起来,“动则气耗”,加上暑热之气,“暑易伤气”,“暑易伤心”,耗伤人体的气阴,致神气涣散,人体的机能破坏。《医书》曰:“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因此,夏季养心要使精神像含苞欲放的花一样的秀美,“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才是适应夏季的养生术。 从发病学上看,夏天万物生长,阳气旺盛,加之气候炎热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的大脑(尤其是体温中枢)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等心火上炎表现,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心火下移表现。如果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休息不好,情志失调,致人体正气虚,易感受暑热之邪气,导致“中暑”,甚至“晕厥”。此外,盛夏,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阴寒伏于内,由于炎热天气,人们多贪凉饮冷,而容易导致腹泻。如果心气由于不管是暑热之邪还是贪凉饮冷之害,导致其心的功能异常,阳气生长出现问题,到秋季就会发生“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病变。 心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相当于大自然来说,他就是人体的太阳,它具有主血脉、藏神。因此,夏季养心得法,过秋冬季节再也不难了,俗话说“冬病夏治”。夏季顺应阳气的生长,更有利于秋冬季节阳气的下降潜藏。 三、食补为先,少苦多辛,粥为先 《摄生消息论》:“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以减苦增辛以养肺”,意思是说夏季气候炎热,自然界万物生长,心火亦容易亢盛,苦味属火入心,火克金,心火上炎,灼伤肺,所以夏季的饮食当减少苦味,如人参、苍术等,增加辛味来滋润肺,如生姜、香薷等。《保生心鉴》又曰∶“暑气酷烈,炼石流金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古人于是时独宿、淡味……”,故夏天气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坚持以“清”为主,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摄生消息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由此可知夏季饮食还应该勿食寒凉冰冷之物,如果食入过多,必会引起霍乱,诸如呕吐、腹泻、腹痛之类腹疾,就如西医所说的,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温度高,骤然受到冷刺激,就会导致胃肠痉挛,导致腹痛。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郎中开药方”,姜是夏季养生一宝。姜,辛温。辛能散,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效,还可温中止呕,温肺化痰。“形寒饮冷则伤肺”,夏季阳浮于外,阴寒内盛,过食寒凉之物,易伤肺胃,姜辛温,发散肺胃之寒而温肺胃,使其功能正常。《素问·脏气法时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也可以多吃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夏天天热易多汗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阴亏虚,为此我们可以选择性多食一些酸味之品,比如乌梅、五味子、酸梅等,收敛固气,同时还可以生津止渴。 唐代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中医认为湿为夏之主气,故夏季湿气盛,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阻碍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夏季补养还需健脾利湿,开胃消食,而药粥食疗既可以健脾开胃,又可补充由于盛夏酷暑,人体汗出多而丢失的水分,以保持机体平衡,可谓一举两得。常见的粥有如①丝瓜粥。丝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之功效。②芦根粥。芦根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呕之功效。此粥适用于暑热烦躁口渴、或郁热内发、牙龈肿痛及胃热呕吐、肺热咳嗽等人群。③西瓜皮粥。此粥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清热利尿之功效。还有比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等。 此外,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四、夏季养心,谨防中暑 夏季养心,预防中暑是关键。盛夏酷暑,天气闷、湿、热,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由于气温高,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引起中枢神经和和循环系统障碍,出现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症状,所以预防中暑,保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精神状态,才能使夏季养生达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太阳照射最厉害的时候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外出时,应少穿化纤类衣物,以避免大量汗出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在室内,也可能引起中暑,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室内也需做好降温工作,如开窗、开风扇、开空调等。 其次,要常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等,如果外出,需把这些药品带在身边,以防应急之需。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运动、休息来调节身体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多喝水,适当吃一些如西瓜等清凉解暑的水果,按时进餐,多吃新鲜蔬菜,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 五、晚睡早起兼午休,夏防打盹 “立夏”后昼长夜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根据节气变化,应该晚点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立夏”后天亮的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夏季,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加之晚睡所导致的睡眠不足,因此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以防“夏打盹”。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长时间午休也会让人感觉没有精神。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资料表明,午睡可预防冠心病,对预防心肌梗塞也有积极作用。睡眠分为浅睡和沉睡两个阶段。浅睡阶段一般为40-70分钟。随着睡眠的加深,人就会进入沉睡阶段。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在沉睡阶段时,脑部血量减少,呼吸频率减缓,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也相对减弱。这时,醒来后就马上起床去工作或学习,脑部供血量不足,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睡醒后要再稍微赖床10分钟再起床为宜。午睡应采取平卧姿势,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一些人午睡采用坐姿,即扒在工作台上或教课桌上,是不利于消除疲劳的。因为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全身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减慢,头部供血减少,人醒来后,会感到头晕脑胀、耳鸣、腿软、视线模糊、面色苍白等大脑缺血、缺氧症状。另外,伏在桌上休息,使眼球受压,眼压增高,易诱发眼疾。为了保证午睡质量,午餐时不宜饮酒、喝咖啡、浓茶,以免兴奋而难以人睡,以及不能吃太饱,并且不宜餐后倒头便睡,应活动10分钟才就寝。 夏日午休虽然很重要,但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益处。医学研究发现:如患有低血压疾病以及血液循环系统障碍的病人,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不适宜午睡。因为午饭后血液汇集到胃部较多,脑部血流较少,相对缺血缺氧。以上两种人因低血压和循环障碍,导致脑部血流更少,所以,若饭后就午睡,会导致睡醒后头晕脑胀,达不到休息的作用。年龄在65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人也不宜午睡。饭后由于营养的吸收血液粘滞度较高,若再午睡,血流缓慢,这些因素就给中风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冬病夏治,欢喜过冬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或加重的某些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体虚易感、颈肩腰腿痛等气虚、阳虚、阴寒盛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可内服中成药,也可外敷药于穴位之上。内服药,以温肾壮阳为主,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每日2次,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以用白芥子20g、玄胡15g、细辛12g、甘遂10g,研细末后,用鲜姜60g捣汁调糊,用胶布贴在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天突或贴在双侧风门、天突、肾俞、足三里等穴位上。一般贴4~6小时,如感灼痛或瘙痒剧烈,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每伏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通过如此治疗,有的可以缓解,有的可以根治。 七、夏季养生,注意事项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湿气就往外散发,人着之,易患皮肤疾病、风湿和关节疾病。 《内经》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铁物取凉,大损人目”,夏季体表温度高,毛孔为散热成散开状态,枕冷石、铁,毛孔瞬间受冷而闭合,寒气内侵而不出,寒凝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故而有损身体,此处特别指出目,因“目受血则能视”。 陶隐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驱日晒暑气。不可作水服,入腹内,冷热相搏,成疾。若多着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 《书》曰:“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面风,以眼、唇、面颊等面部肌肉抽搐或跳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参赞书》曰:“日色晒热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热生豚疮,冷生疝气。人自大日色中热处晒回,不可用冷水洗面,损目。伏热在身,勿得饮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杀人。” 《养生论》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葱头酒一二杯,令人血气通畅”,酒为肥甘厚味之品,易滋生湿热产生疾病,又因酒有行走之性,使腠理开,易感邪气,故夏日宜饮酒少许,以通经脉,而不开腠理。又曰:“风毒脚气因肾虚而得,人生命门属肾,夏月,精化水,肾方衰绝,故不宜房色过度,以伤元气。”而在《千金翼方》则指出了具体哪一日禁房事,“夏三月丙丁日,忌夫妇容止”,夫妇容止,指夫妇行房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么现在社会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空调给人们带来了适宜的温度,但是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伤风、感冒”等俗称的“空调病”。室内外温差最好在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二、电风扇不宜吹得太久。电风扇吹得太久,会破坏出汗平衡,使人感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全身不适等。吹风扇过夜,更容易受凉,而感冒、腹泻。 三、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多含有糖精、二氧化碳、色素等添加剂,会对胃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消化和食欲,摄入过多的糖分,容易肥胖,所以夏季应该不和或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八、夏季养生功、静心好过冬 《摄生消息论》中说:“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属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则合忠履孝,辅义安仁;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彻环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逆之则肾心相争,水火相克,火病由此而作矣”,所以夏日养生应当以益肝补肾,养肺静心为原则。 法简而效宏的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按季节练功,以吐纳坐功为主,以导引为辅,深合“天人合一”之理。现据明·高濂所编《雅尚斋遵生八笺》所载,介绍夏季三月二气导引坐功图势。 立夏四月节坐功图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以寅、卯时,闭息瞑目,反换两手,抑掣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喜笑不休、杂证。 功法:每日3-7时,静坐于床上,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手心向外,十指交插抱住膝盖向内用力,膝部向外用力,左右各抱膝三十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小满四月中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功法:每天3-7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芒种五月节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少阴心君火。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立仰身,两手上托,左右力举,各五七度,定息,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腰肾蕴积、虚劳嗌干,心痛欲饮、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而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 功法:每天3-7时之间,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胸前上提,手心向上,然后外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手心向上,十指尖朝后,腹向前挺,背向后压,头后仰,目视双手,略停数秒,双手经体侧徐徐下落。如此反复做三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夏至五月中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少阴心君火。 坐功:每日寅、卯时,跪坐,伸手叉指,屈指,脚换踏左右,各五七次,叩齿,纳清吐浊,咽液。 治病:风湿积滞,腕膝痛、臑臂痛、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重。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屈膝蹲坐,两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以右脚踏手心中,脚向外蹬,手往里拉,蹬拉相争,约二三秒钟。换左脚踏,同样动作,左右各做三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暑六月节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坐功:每日丑、寅时,两手踞地,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疗:腿膝腰髀风湿,肺胀满、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嚏、脐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不常。 功法:每天1-5时之间,两手于背后撑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脚跟着地,右腿折叠使大腿压住小腿,目视在脚尖,并使身体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如此两脚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大暑六月中坐功图 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隔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欠、淹泄、皮肤痛,及健忘、愁欲哭、洒淅寒热。 功法:每天1-5时之间,盘坐,双手握拳拄在腿前,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拳眼相对,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前俯,扭项转头向左右上方虎视。重心后移,头转向前;重心再前移,头转向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结 总之, 顺应夏季“长”的特性养生对于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人体在经过春生后,只有夏季顺应季节养生,才能风调雨顺,秋季有所收获;其二,夏时养生也即夏季养阳。心阳不用,人身的太阳不工作了,则可致其他脏腑失去光合作用,脏腑无所养、功能失调而精无神、气不振,未老先衰,诸病生。因此,夏季对心脏及阳气的保养对于人体的健康与延缓衰老至关重要,必须特别重视夏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的重要性。 何清湖,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亚健康方向)。
熬夜必备神器,亦是增大增粗之良方,男生必晓,女生必读五子衍宗丸的神奇 五子衍宗丸,据考证该方起源于唐代,最早记载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记载了张果献于唐玄宗的圣方“五子守仙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真正名为“五子衍宗丸”的处方可查证的最早出处是明·张时彻辑著的《摄生众妙方》。 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药组成,具有填精补髓、补益肾气的功能,古称之为种子方。《妇科准绳》:“嘉靖丁亥得于广信郑中丞宅,药止五味,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用‘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有添精补肾,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丸有哪些临床效果呢? 根据笔者临床应用五子衍宗丸的经验总结得出,五子衍宗丸乃缓剂,非长用无足于起效,一般服用一月才始效,如视物较前清晰等,服用二月余可见明显效果,如腰酸软痛减轻或消失,夜尿频多减少等,服用三月效果显著,男性功能得于提高,甚至可使阴茎增长变粗,其原理可能类似于真空负压吸引增长增粗阴茎,因服用三月后,晨勃时阴茎明显“怒、大、坚、热”,甚至有膨胀感,起到类似负压吸引的效果而增长增粗。 五子衍宗丸什么时候服用呢? 笔者认为五子衍宗丸为补肾精药,肾精可化肾阴肾阳,故此药服用方法应该为早晨空腹服一次,顺应阳气升发,春夏养阳,既可助阳升发,又可“阴中求阳”;睡前服用一次,既可助长阴液滋生,秋冬养阴,又可帮助阳入于阴。 哪些人适合服用五子衍宗丸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由此可以看出男子四十岁以后,生理机能就开始衰退,加之今社会生活压力大不规律,衰退年龄提前。早在唐代,五子衍宗丸就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为医家所推崇,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还被誉为“补阳方药之祖”,有“五子壮阳、六味滋阴”之说。五子衍宗丸乃补肾固精平和之药,又为种子类药物,符合男性衰老病机。明朝医学家张时彻说:“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由此可知,哪怕你不是中医医生,不知道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还是湿热,还是寒凉,皆可服用。 五子衍宗丸治疗男科疾病举隅(仅举2例仅供参考) 例1:邹某,男,31岁。2014年10月15日电话问诊。主诉阳痿1月。由于未见病人,无从辨证,推荐先服用五子衍宗丸,然后择期来面诊。服药一月后,症状痊愈,特来感谢。 例2:邓某,男,34岁。2014年11月13日电话问诊。平素饮酒多,熬夜多,近期觉性功能下降,想服用一些保健药品调节身体,特来电咨询。予推荐五子衍宗丸长时间服用,以三月为一周期。三月后电诉,勃起较前明显改善,意外收获阴茎较前增粗变长。
瘦身迅速、不易反弹第一天至第三天,白萝卜、白菜(以白萝卜为主)水煮,放少量植物油、少许盐,早中晚三餐代餐食用,以吃饱为度,若期间饥饿可以吃水果、坚果、果脯。 第四天至第五天,每餐加少量瘦肉。 第六天至第七天,每餐加50-100克面食。 之后恢复正常饮食,忌暴饮暴食、夜宵即可。本方法已经过无数实验,一周可瘦8-20斤不等,且不易反弹,如若还不满意体重,恢复正常饮食一周后可再来一周上方法。
我们都知道骨科疾病在发病前会发出很多信号,如疼痛、头晕、走路咯噔咯噔响、腿脚经常抽筋等都是骨病的警惕信号。 抽筋的正确理解? 抽筋,医学上称为肌肉痉挛,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引起肌肉不自主、无征兆的过度收缩,发作时表现为肌肉明显压榨样收缩,疼痛难忍,可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后逐渐缓解,可残留局部痛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夜间抽筋——包括在任何静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抽筋,如睡觉时或静坐时。最常见的就是老人、儿童的小腿肚和脚趾部位抽筋。中暑抽筋——常见于运动员,与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有关。 疾病性抽筋——见于器质性疾病或者中风后遗症患者,多由于先天性疾病或神经损伤,如癫痫、破伤风、产后痉病、小儿高热惊厥等,肌肉失去支配,过度兴奋导致。生活中最常见的抽筋包括运动抽筋和夜间抽筋,常见的抽筋危害不大,若在高空作业、游泳等期间抽筋,可就得当心了。抽筋的原因有哪些?1、缺钙:这是大家平时所熟知的。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老年妇女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都会使血钙水平过低,肌肉应激性增加常发生腿抽筋,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因此就常发生腿部抽筋。2、肌肉连续收缩过快:剧烈运动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收缩过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起小腿肌肉痉挛。3、寒冷刺激:如冬天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会痉挛得让人疼醒。4、疲劳过度:当长途旅行、爬山、登高时,小腿肌肉最容易发生疲劳。当它疲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痉挛。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代谢废物堆积,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也容易发生痉挛。5、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也会引起肌肉“被动痉挛”。6、全身疾病:全身疾病使腿部血管硬化斑块形成,血液循环不良,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者,当出现下肢酸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等症状时,应该想到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如下肢动脉闭塞症7、抽筋背后隐藏的较易被忽视的骨科疾病。(1)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腿抽筋的发生率可高达70%。(2)脊柱退行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如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压迫脊神经根内血管,造成血流量下降也经常发生腿抽筋。(3)椎管狭窄坐骨神经受压早期会出现腿抽筋症状,进一步会出现间歇性跛行。预防很重要抽筋不好受,预防很重要。那么想要减少抽筋的发生,应该怎么做呢?1.驱寒保暖 尤其是在睡眠时,睡前热水烫脚,每日对小腿肌肉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适当锻炼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前注意热身,改善血供,增强肌肉收缩能力;3.适当补钙 多吃维生素 D、钙片、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豆腐; 4. 改善血供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径变小的因素,减轻体重,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 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5.找明原因,积极治疗。 因为腿抽筋的症状常常被人们忽视,所以,这部分骨科疾病患者会被当作一般腿抽筋或缺钙来治疗而耽误了病情。所以,再次提醒大家,腿抽筋时一定要重视,切不可当做一般缺钙来治疗!
2016年7月30日,王国军大夫受邀参加了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16骨科学年会暨江苏省第十八次骨科学学术会议,并予以授课。此次学习班聚集了来自江苏省各个市县级城市医院骨科医学大夫,王国军大夫受邀就“关节镜辅助下MI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进行了精彩授课。
混合痔是肛肠科医生遇到最多的病种,手术方式多样。最经典的还是外剥内扎术。这么多年下来换药次数应该可以数以万计了,观察下来很多病人术后水肿发生的概率很高。不断的观察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尽一年多来手术后病人水肿的概率明显降低,以最近20例手术来看几乎没有一例明显水肿。简单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度扩肛,辨别痔核,心里有数, 2、先大体再细节,手术进度先快后慢,3、减张切口长度适宜, 4、电凝灵活运用, 5、皮桥附近组织剪的灵活运用, 6、精细操作精确到至少1~2mm, 7、需要有耐心,险中独辟蹊径。 8、切口设计的赏心悦目。 任何一个手术无论大小,会做很简单,要做到极致却很难,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混合痔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他的治疗主要有外剥内扎术,胶圈套扎术,pph术等。其中外剥内扎术一直是最经典的术式。单纯痔核一般较简单,如果是环状混合痔,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往往很多患者术后水肿很重,这就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满意度和及早康复。如何避免水肿,关键点: 1、术前一定要充分扩肛; 2、术中一定要轻柔操作; 3、术中设计好皮桥; 4、充分引流; 5、无张力; 6、控制大便24到48小时,大便柔软,通畅; 7、降低炎症反应。 8、适当换药。
肛肠病比如痔、肛裂、肛瘘及肛周脓肿等虽然看上去是小病,但实际上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很大,很多病人手术后曾所过“早知道这么痛苦就不来手术了!”这就需要我们肛肠科医生不仅要做好手术,更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关注病人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创伤,近年来快速康复的理念被结直肠外科医生所接受,同样可以运用到肛门部疾病上来。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结合肛肠病的特点,根据快速康复外科概念采用以下方法:1、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方式并获其配合;2、普通饮食至术前6h,术前2h进食碳水化合物;3、不留置尿管;4、术前予灌肠或口服药物排便;5、常规骶麻或腰麻;6、限制输液量;7、手术微创;8、术后常规使用非阿片类镇痛剂;9、术后麻醉消失后流质;术后第一天半流质,术后第二天恢复普通饮食同时口服润肠通便药;10、术后鼓励尽早下床活动。11、便后及时坐浴、中药熏洗;12、医生换药要遵循创面生长各个期的特点针对性用药,避免一支药膏换到头;13、实现创面管理,及时与病人沟通,处理并减少各种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院注意事项1、出院后睡硬板床。以平卧位为主,可配合侧卧位和俯卧位,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离床活动,但须注意时间不宜过长,负重不宜过多,提物拣物时可下蹲,避免腰部弯曲负重。2、饮食宜清淡,慎食煎炸食品,多吃高蛋白低脂、高热量高纤维素食物,保证营养,预防便秘。3、恢复期保持正确的站立、行走、坐位及劳动姿势,保持腰部直立,经常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减少腰椎慢性劳损的发生。4 、行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患者三周后佩带腰围逐步离床活动,并继续带腰围3个月左右;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加内固定的患者一个月后带支架逐步下床活动,并继续带支架3个月左右。支架和腰围在睡觉时可取下。并尽量在久坐和弯腰负重时使用保护腰部。、5、注意避寒保暖。冬天要多穿衣服,尤其要注意腰部和双下肢的保暖。夏天,要注意室温不能调得太低,尤其注意腰背不可对着冷风吹。6、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的锻炼(锻炼方式附后),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须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7、 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8、 2-3月后复诊,根据恢复情况来决定工作的时间,一般脑力工作者可在术后2个月左右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则须3-4个月逐步开始工作。避免强烈的弯腰和负重活动。腰背肌锻炼方法五点支撑法:术后1-2周可使用。每天2次,每次3-5分钟。即用头、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点,使背部、双臀部向上抬起,悬空及后伸。三点支撑法:术后3-4周使用。每天4次,每次5-10分钟。即双臂放置胸前,用头顶及双足支撑,使全身成弓形撑起,腰背部尽力后伸。但若腰椎有破坏性改变,内固定物植入或者手术后早期者不宜进行,如锻炼后症状加重者应终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