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经常碰到4岁左右的孩子吃手,咬嘴唇,这种情况只需要佩戴一个活动矫治器,戴1-3月,孩子的习惯自行纠正。一般是佩戴类似于下图这种矫治器,可以随时取下来。因为很多孩子一般是晚上咬嘴唇,所以可以晚上佩戴,白天摘下。四岁左右孩子配合都没问题。但是,我们经常会碰到三岁孩子咬嘴唇,而且是全天候不分时段去咬,该如何处理?没关系,我们有办法。可以制作固定式习惯阻断矫治器。前几天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小患者,白天晚上没事就咬,上下门牙之间已经有了很大距离,成了小龅牙。如下图。由于孩子太小,不适合佩戴活动矫治器。而且是全天咬,于是,给他定制了个性化矫治器。如下图。戴到嘴里是这样的上图中那个撑开嘴唇的树脂板,就是防止孩子咬唇的主要部件。看孩子因为咬唇,下嘴唇颜色发红,下嘴唇没有张力。这个矫治器粘到嘴里,每月复诊一次,不出所料,3月后习惯可以改正。改正后,嘴唇和牙齿咬合会逐渐恢复正常。家长们要多加关注孩子咬唇,吃手,吐舌,口呼吸这些不良习惯,尽早干预。越早越好!
上牙前突也叫龅牙,是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卑心理的来源。家长看着心爱的孩子牙齿越来越龅,心里的难受不言而喻。 以下是最近结束的一个小帅哥的治疗案例,分享给大家。 基本情况,上牙前突,张嘴呼吸,咬下唇。家长最不满意的是龅牙。不废话,先上图。 正常来讲,这类病例可以等到十二岁换完牙齿再进行正畸治疗(有一点需要提一下,十二岁后矫治,可能需要拔掉两个恒牙)。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孩子越来越突的面型,哪个家长还能坐得住。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还有很多乳牙没换。八岁可以开始吗?如图。 我的答案是,八岁当然可以开始矫治。但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矫治的目的是什么。简单来说,早期矫治的目的是避免二次矫治或者简化二次矫治。这个孩子的龅牙在这个阶段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将来拔牙矫治的风险,而且可以让孩子提前几年有一个自信的笑容,何乐而不为?那还等什么。 治疗过程一年左右。替牙期的孩子矫治时时不时会换一两个牙齿,但这难不倒我们。只要目标明确,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孩子先后佩戴了托槽,口外弓,硅胶类矫治器。最后完成蜕变。看下图。 当然,矫治只是告已段落。目前龅牙的问题解决,孩子已经是妥妥的小帅哥一枚。 牙齿也整齐了,不过牙齿还没有换完。仍然需要定期复查。 不过没关系,孩子已经提前四年拥有一口灿烂的自信的笑容。这一切是值得的。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疑问:都是地包天,为什么我的孩子治疗效果不一样?地包天一次就能治好吗?医生,我的宝宝四岁,地包天,现在治疗一次可以治好吗?我们对门的孩子三个月就治好了。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确,地包天有哪几种。 简单的说,地包天就是上牙被下牙包住。如果说治好就是上牙包住了下牙,上牙在前,下牙在后,那么,事情会变得简单。然而,情况往往事与愿违。地包天是否能一次治好,治疗起来是否容易,还要看地包天的类型。 第一类:牙性地包天。举例:四岁男孩,无遗传,牙齿咬合时是地包天,而面型不是地包天。这种孩子地包天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下牙齿的位置出了问题,只看外貌却是正常的。 这种类型的地包天,治疗后,牙齿前后关系正常,变为上牙在前下牙在后,可以说一次治好。治疗时间也短,短则一两周,长则三个月。治疗后一般不复发。甚至有的孩子,就算不治疗,7岁时说不定能自己变好。这就是家长口中的对门的孩子。 第二类:功能性地包天。举例:四岁男孩,无遗传,牙齿咬合时是地包天,而面型不是地包天或者轻微地包天,下嘴唇偏厚,但下巴可以向后退一点。这种孩子地包天的主要原因除上下牙齿的位置有问题以外,下颌的位置也有问题。 这种类型的地包天,治疗后,牙齿前后关系正常,变为上牙在前下牙在后,随着牙齿位置改变,下颌位置和面型也会正常。治疗时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五六个月。可以一次治好。治疗后复发几率有,但很小。就算复发,地包天面型也不严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地包天,如果不及早干预,有发展严重的可能。 第三类:骨性地包天。举例:四岁男孩,有或者无遗传,牙齿咬合时是地包天,而面型也明显是地包天,下嘴唇明显比上唇厚。孩子有点像大力水手或者光头强的面型。这种孩子地包天的主要原因除上下牙齿的位置有问题以外,上颌骨下颌骨位置也有问题。而且下巴不能后退。 这种地包天治疗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伴随整个生长发育期(18岁以下)。不可以一次治好。有可能治一治,停一停。乳牙期(6岁之前)治疗一次,替牙期(8-10岁)治疗一次,牙期(12岁后)治疗一次。这种地包天治疗后复发几率很高。有的孩子就算牙齿治疗好了,但面型依旧是光头强面型。个别严重的孩子需要18岁左右整形手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地包天,治疗起来费时费钱费力,但还是要早期评估,看一下是否干预,定期复查。如果注定将来需要手术,个人也建议早期干预,让将来的手术简单一点。 除了以上三类,目前还有一种地包天不太好归类。那就是口呼吸引起的地包天。这种类型的地包天。面型看起来没骨性地包天那么严重,但明显比功能性要严重的多。和其他三类地包天不同的是,这种类型地包天伴随呼吸道疾病或者问题。比如张嘴睡觉,扁桃体肥大等。举例:四岁男孩,有或者无遗传,牙齿咬合时是地包天,而面型也是地包天,下巴不像光头强那么靠前,但脸明显较长。下巴不光向前,还稍微有点向下。从侧面看,下巴的形态还有点像小鸟的下巴。这种类型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需要针对呼吸道问题作出相应计划。治疗能否成功要看呼吸道问题是否能改善。就算治疗能成功,侧面下巴的形态也不会很好。因为就算孩子没有地包天,本身下颌的形态也不好看(类似于小鸟)。 综上所述,第一类,第二类地包天治疗简单,效果好。第三类和口呼吸引起的地包天治疗时间长,效果差。所以,家长在治疗前要问清楚孩子属于哪种地包天,做到心中有数。
小孩吃手指是三岁之前的一个正常现象。但是三岁以后如果还有这一个不良习惯,就容易造成上牙前突等情况。 下图是一个女孩子长时间吃手指,习惯延续到8岁的情况。 由于上牙前突,孩子正面看,有开唇漏齿的现象。 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孩子在三岁之前改掉吃手的习惯,随着习惯的破除,两三年之后牙齿会恢复正常咬合。 那么,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到十二岁,孩子肯定要接受托槽钢丝固定矫治,不仅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费用,孩子还要满嘴粘接矫治器,至少一年。而且,很有可能需要拔牙矫治。 很幸运,家长没有等孩子十二岁才开始矫治。她提前注意到这个情况,在孩子八岁时,找医生干预吃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经过半年的治疗,孩子牙齿恢复正常。 经过半年的治疗,孩子的开唇漏齿状态改善,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总结,吃手习惯危害大。有些情况可以等到十二岁开始治疗,但有些错合,比如吃手引起的错合,建议早期干预。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孩子还不到四岁的时候,就有一口黑黑的牙齿。孩子不配合治疗又不得不治疗,家长该怎么办。这时候,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全麻下治疗口内牙齿,一次治疗完成,孩子不受罪,没有心理阴影。 以下是一些全麻患者病例,给大家上一些图,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 家长决定全麻后,只要条件合适,从接诊开始三周三周之内,我都给孩子进行全麻下口腔治疗,让孩子得到及时的治疗。基本都是三个小时,一次完成口内所有牙的治疗。孩子不住院,当天来,当天走。上午全麻治疗牙齿,如果术中没有拔牙,晚上正常吃饭。 下面,因为很多家长对全麻存在一定误区,今天,我就借助麻醉医生的科普,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全麻。 问题一 手术打麻药会让孩子变傻吗? 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傻,孩子变傻大多是因为大脑缺氧。 目前,我们常用的镇痛方式有全身麻醉、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三种方式。 全身麻醉又可分为吸入麻醉、静脉复合麻醉以及二者的结合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这3种方式。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如果供氧得到保证,一切生命指标如血压、心跳、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不会引起脑缺氧。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就是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像常做的多指、并指等手及上肢部位的手术就是打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让做手术的上肢及手在数小时内没有感觉也不能活动。而做脚和下肢的手术,就是打骶管麻醉,仅仅麻醉下肢。针对孩子的手术都不可能只有区域神经阻滞,必须是在基础麻醉的基础上。基础麻醉就是当孩子进入手术室,首先就通过已经建立的静脉通道给药让孩子安睡。理想的基础麻醉应使小儿处于睡眠状态,但呼吸和心跳都正常。 问题二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打麻药后出现了反应迟钝的“变傻”现象? 答:上述麻醉方式的作用都是一过性的,当药物在身体内逐渐代谢浓度降低时,作用就消失了。而吸入性麻醉药只要停止供给,药物就会很快从呼出的气体中排出,患儿则会随着麻醉变浅而清醒。孩子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精神恍惚、烦躁哭闹以及嗜睡等现象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紧张,麻药完全代谢后孩子就会就会恢复正常。 随着小儿麻醉学的迅速发展,麻醉药品越来越安全有效,麻醉器械和监测仪器的不断更新,在儿童专科医院,小儿麻醉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已经很低。 问题三 家长应该如何选择小儿麻醉医生? 要保证小儿麻醉的安全,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麻醉设备和监护设施,更重要的是麻醉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这是咱们儿科医生入学学习的第一句话。 0-12岁的小儿,在生理、解剖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很大,尤其对药物的反应和代谢与成人不同。而且,婴儿、幼儿、年长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在手术或麻醉过程中,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了脑细胞缺氧,并长达5~8分钟以上就会损害脑细胞,有可能引智力下降。所以家长最好能到专门的儿童医院,选择获得小儿麻醉资质的小儿麻醉医师为孩子进行麻醉,只有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小儿麻醉资质的小儿麻醉医师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生理、药理特点以及所需手术的部位及手术持续时间,选用最佳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问题四 在手术室里,麻醉医生会干什么? 很多人认为麻醉医生就是负责打麻药,事实上,麻醉医生的工作远不止如此。 在手术中,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一样,会一直在孩子身边,直到手术结束,麻醉医生将孩子安全送回病房。在手术中,麻醉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借助先进的监护仪器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指标如血压、心跳、血氧含量等。另一方面,麻醉医生还会通过输液、用药、吸氧等方式全面调控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保证整个手术期患者的氧气供应。所以说,如果没有麻醉医生的这些工作,手术的安全就无从谈起。 问题五 打麻药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即使是在专门的儿童医院,安全的麻醉还需要家长配合,术前需完善各项检查,确定没有异常才能手术,术前麻醉医生还要询问患儿以前有无麻醉史、有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近日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等不适,以评估和预测孩子麻醉的安全性。 家长还需配合术前术后的处理,为避免麻醉过程中由于刺激使患儿呕吐,造成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具体操作时,家长可对照下面这个表格。
孩子的门牙一般是七八岁萌出,如果八岁时孩子门牙还不出来或者不能对称的萌出,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下面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的门牙情况,有一个门牙一直不长,因为做了早期矫治,避免了复杂的后续治疗。直接上ct图让大家看的直观一些。 从这个C T可以看出孩子的左上门牙在上颌骨里埋伏不长,这是因为萌出间隙不足。下面的短线代表间隙,上面的长线代表牙的宽度。 我们预测一下,如果我们任其发展,那么到了12岁以后就会出现下图这种情况。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么早的起来会比较困难,而且会延长矫治的时间和增加难度。 当然作为这个孩子的家长并没有任其发展,还是选择了进行早期矫治。这是我给孩子配的矫治器,通过一段时间的佩戴,给孩子扩大牙齿萌出的间隙。 看下面这张图随着间隙的扩大,牙齿萌出的阻力消失,牙齿就逐渐萌出了。 仅仅三四个月,基本上不用再做任何处理,只需要静静的看着,让它自己生长即可 虽然牙齿仍然有一些不齐,但是没有关系。等12岁可以做个简单的全口矫治,就可以让牙齿变得非常整齐。 以早期的干预简化了治疗流程,让孩子有一个自信的童年,家长们赶快行动起来。看看孩子的门牙是否正常?
地包天是如何引起的?地包天的原因比较多。总的来说,就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遗传因素就不说了。环境因素就比较多,比如:喂养姿势,口呼吸,下颌前伸习惯,后牙龋坏等等。原因太多,需要具体检查后才知道。治疗时也需要考虑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地包天什么时候开始矫治?答,地包天的治疗,口腔界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越早治疗越有利于地包天面型的改善。所以说,只要孩子能够配合,就可以开始。我遇到过的最小的可以佩戴上颌活动矫治器的孩子是三岁的小女孩。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孩子三岁半后才可以配合治疗。 地包天治完后就能改变面型吗?早期矫治大多数地包天后,能改善面型。注意,是改善,不是改变。目前大多数地包天的治疗,主要还是以纠正上下牙兜齿,也就是前后关系为主。通过牙位置的改变,配合肌肉训练等,逐渐改善面型。除了正颌外科手术,目前比较确定的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治疗后明确有骨性的改变,那就是面弓配合前方牵引。这种方法仅适用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孩子。而且这种方法需要孩子极度配合,孩子治疗起来也很难受。不是所有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是所有的家长能够接受这一点。 地包天一次能治好吗?有的轻微的地包天或者部分家里无遗传史的早期治疗结束后,一般不会复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包天,随着生长发育以及不良习惯的形成,或者病因未去除,很有可能会复发。尤其是乳牙期治疗好后,替牙期八岁左右又复发,这种情况很常见 既然地包天有可能会复发,是否可以等到换完所有牙一次矫正?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是这样的,早期治疗地包天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干预,以期达到减慢下颌发育的目的。早期治疗地包天,可以有效降低将来还是地包天的几率,就算将来地包天复发,也可以让地包天没那么严重。如果早期不干预,很有可能十二岁后换牙后地包天面型已形成。此时再进行治疗,即便牙齿兜齿治愈,面型已无法改变。 乳牙期替牙期治疗地包天需要多长时间?乳牙期地包天的治疗主要以牙齿前后关系改变为主。轻微的地包天,三个月左右如果不是很严重的,大概需要六个月。严重的,需要一年左右。很严重的,在乳牙期可能治不好,只能是干预,防止愈来愈严重而已,为将来外科手术或者固定矫治打下基础。在临床中,一般轻度和中度地包天的初复诊次数大概在5-10次即可完成治疗。注意,这里的治疗仅指牙齿的前后位置。治疗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肌肉训练。 早期矫治地包天难受吗早期矫治地包天主要以佩戴活动矫治器为主。刚佩戴后会有不会吞咽,说话大舌头,牙龈轻微疼痛等。的孩子们一般在佩戴一周后就无不适感了。 乳牙期地包天,换牙后能变好么不一定。有一些孩子牙齿是兜齿,但面型不是地包天,这种孩子自愈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如果面型一看就是地包天,这种孩子自愈的几率比较小。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我在临床中总结的一点,不一定准,仅供参考。看看孩子的下唇是否比上唇厚,如果是,建议尽早治疗,不要等待自愈,因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所以,综上所述,大家要明白两点,1地包天的治疗有可能是一个序列治疗,六岁,十二岁,十八岁,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复发。复发怎么办,再接着治疗呗。 2, 地包天的治疗总结六个字,费事,费钱费力。 谁让咱赶上了呢。
尖牙应该是在十岁左右萌出,如果没有萌出的迹象,一定要来检查。下面这个孩子是因为没有保护好尖牙的间隙,让后面的牙齿前移了,丧失了尖牙萌出的间隙。原因我们就不探究了,还是看一下怎么处理吧 大家看下孩子的口内照片,用橙色箭头所指的牙齿向前移动了,红线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尖牙的位置,现在已经没有间隙了。 如果不管任其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请看下图。尖牙长在了其他牙齿的前面,形成双排牙,而且牙齿会显得非常拥挤!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是等牙完全长出来以后再决定治疗方案吗?那样的话固然可以,但是会增加矫治的难度和矫治的时间。通过认真的分析和准确的诊断,如果预测到将来拔牙不可避免,可以提前拔除两颗恒牙,为尖牙萌出提供间隙。于是,征得家长的同意,我拔掉孩子的两个牙齿。 拔掉两颗牙齿以后,尖牙有了萌出间隙,终于顺利地萌出。医生要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而已。雨过天晴,不用粘托槽,牙齿仍然很整齐! 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医学上叫序列拔牙,但6是现在很少做了。为什么?因为现在大环境不允许这样。因为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医生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家长会想,万一将来矫治不需要拔牙呢?作为医生会规避自身的风险。 当然,我并不是说建议大家采用序列拔牙,而是说,如果您不得不面对将来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时,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那么,如果您的孩子真的有这种将来拔牙可能性,找一个信任您,而且您信任的医生,早点开始,让孩子免受粘托槽的痛苦吧!
第一个小问题,乳牙坏了影响恒牙吗?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医生王勇医生告诉您,答案是肯定的。乳牙坏了必须治疗。 至于乳牙龋齿影响儿童咀嚼,形成感染灶,影响恒牙萌出等等等,太多的危害,在此就不和您一一详述。我以几个病例,从最常见的两方面告诉您,乳牙龋齿为什么必须治疗。先看下图 这个孩子左下乳牙虫牙。大家可以看到在牙龈有一个小红点。这是什么?这就是虫牙引起了牙根的炎症,长期起脓包,脓液穿破了骨质和黏膜,形成窦道。孩子只要有个头疼脑热,这里就会起包。这就是有些家长口中所谓的上火。 有家长要问。都这样了,那又如何影响恒牙?我告诉大家,最常见的影响,那就是恒牙还没出来就“先天发育不足”。大家看下面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图中乳牙,其相对应的恒牙一出来就是龋齿。我们叫它“特纳牙”。对,您没看错。一出来,牙质就已经被腐蚀了。试问,这样的恒牙,如何使用一辈子?孩子还没跑,已经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遇到这种“发炎的”牙齿,最佳选择就是毫不犹豫的拔掉。 乳牙拔除后就没事了么?那面对这种已经发炎无法治疗的乳牙,拔掉后就没事了么?No!请看下图。 每个乳牙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恒牙来替换,乳牙始终要被恒牙替换。替自己的恒牙保留位置,是每个乳牙的重要使命之一。所以,保持每个乳牙的间隙很重要!!我用自己画的几个图向大家说明情况。 那么,乳牙拔除后如何维持间隙呢?继续上图。 一个间隙保持器就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间隙保持器是粘到牙上的。有可能会松动,需要定期半年复查。等新牙长出来后,及时拆除即可。 说了这么多,相信家长们应该认识到乳牙龋齿的危害。当然,希望家长不要等到牙齿发炎或者疼痛再来治疗,那时,等待我们的除了间隙保持器,还有孩子的无端的痛苦。(给你嘴里粘一个铁圈你乐意啊?)
今天有个老患者来就诊。小患者已经有半年没来复诊了,昔日的小下巴已经变成小帅哥。大家看看小帅哥三年前的侧面型吧。 上图是三年前小朋友九岁的侧面,家长觉得上牙突而来就诊。但检查后发现,其实不是上牙前突,而是由于下颌有后缩,视觉上显得上牙突而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包地。 于是制定治疗计划,给孩子配一个功能性矫治器,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发育。下图是给孩子制作的矫治器。仅需要晚上配戴。 下面是戴在口内的照片。 带上矫治器后,矫治器强迫下颌向前,让孩子的侧面直接发生变化但是咬合关系没有稳定下来,摘掉矫治器就会恢复原状。看下图 对比三年前的照片,可以看到,由于佩戴了两年的功能矫治器,患儿下颌有明显的发育。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帅哥。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知道,矫治一定要把握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下巴的生长就没有动力,面型改善的可能性就变得越来越小。解决上牙前突的方法可能只有拔牙这一种途径。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每个小下巴的孩子都能变成小帅哥。这里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错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牙齿有没有拥挤和前突,孩子是否配合,家长的决心,孩子是长脸还是短脸,遗传等因素。需要检查后才知道是否适合矫治。 总之,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错过任何一个变成帅哥的机会。请家长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