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该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开刀。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应该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开刀。开刀没有回头箭,每一个孩子都是心肝宝贝,借用太师爷的一句话“医生要可亲,外科要无痛”,勉励自己。愿走出半生,不忘初心,归来仍做少年。
手术前请您为宝宝做好以下准备?1、手术前一天请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发生。2、小于6个月的患儿手术前禁食、禁奶4小时,禁水2小时;6月-3岁的患儿术前禁食、禁奶6小时,禁水3小时;大于3岁的患儿术前禁食、禁奶8小时,禁水3小时。3、术前有牙齿松动、睡觉打呼噜、心肺疾病等如实告知麻醉医师。4、为了宝宝的安全,请您取下宝宝的发夹、项链、首饰等金属物。5、术晨做好个人卫生(去除唇膏、指甲油等)便于术中观察您的病情。6、术前请排尽大、小便(留置尿管病人除外)。7、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清洁环境,最低限度的减少感染,请您术晨贴身穿好病员服,并尽量不要将自己的衣裤带入手术室(手术室温度22—26℃)。8、请不要将贵重物品及现金带入手术室。9、请家属在等候区或病房内等待,如有特殊情况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
全麻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很多人都担心麻醉药会影响智力,特别是小孩,害怕对以后的学习有影响。 在麻醉医生为患儿使用了麻醉药之后,患儿可能会神志不清,意识模糊,这个时候的智力肯定大大下降。但麻醉药有个很大的特点——可逆性。所谓可逆性,就是麻醉药作用的器官,如大脑,在麻醉药代谢过后(终究要代谢的),会完全恢复它本来的功能,该干啥就干啥,除非药物蓄积——但至今尚未发现有哪一种药物会有这么长的作用时间,可以影响人的数年甚至一生。现在流行的短时间的麻醉药,既可以早醒,副作用又减到最小,非常受麻醉科医生的欢迎。 所以,患儿们如果要接受麻醉的,尽可以放心,建议您事先向麻醉科医生了解麻醉方式,这样有助于您减少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最重要的还是不要有“会留下后遗症”的心理负担。
小儿疝气是外科常见病,既往多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步骤可分为:1、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寻找到疝囊;2、剥离或横断疝囊;3、高位结扎疝囊(见下图)。对于一些肥胖儿童或是疝囊较小的患儿来说,寻找疝囊不是特别容易,可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并增加腹股沟局部的创伤;而在剥离疝囊时男性患儿需要将精索和输精管从疝囊上剥离下来,对于较大的疝囊剥离过程中容易出血,导致术后阴囊水肿或血肿从而延长术后恢复时间。而腹腔镜手术则不同,从脐部建立通道后,放入镜头即可观察到疝囊,省略了寻找疝囊和剥离疝囊的步奏,手术仅需结扎疝囊即可,整个手术5-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是目前非常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腹腔镜下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正逐步替代传统开放手术而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流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型腹腔镜下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有如下主要特点: 1、不需要像开放手术那样解剖腹股沟管,减少了损伤,尤其避免了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的损伤。在腹腔镜图像放大、直视下,疝囊口、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等结构清晰可辨,既可确保疝囊结扎效果,又做到微创。 2、对于复发性斜疝患儿来讲,由于初次手术的创伤,必然导致腹股沟管局部粘连及疤痕增生,此时再用传统手术方法,无疑会增加手术风险;而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腔内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无需解剖腹股沟管,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对生育的潜在影响。 3、手术简单、快捷、损伤小,切口只有0.2~0.5cm大小达到真正微创效果,故术后基本无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术后一次加压包扎后,一般不需换药,也不需拆线,不但节省资源,也减少患儿痛苦及不合作情况,家长也不需要复杂护理。 4、腹腔镜手术中,能发现另一侧内环口未闭合但又未出现疝气的情况,医生将此“潜在疝”一并结扎,消除了日后再次手术的可能。而传统开放手术则不可能发现这种“潜在疝”。 5、由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从住院→手术→出院,2~3天即可。
鞘膜积液与疝气都可导致患者小阴囊肿大。鞘膜积液又称为水蛋,疝气又称为气蛋。那么鞘膜积液与疝气有什么不同,鞘膜积液与疝气症状表现有什么区别? 鞘膜积液多为一侧肿大,表现为患侧阴囊增大,呈现出水囊状肿大,小的仅为鹌鹑蛋大小,但若患病时间长则可因鞘膜内积存了大量积液而变得像拳头一样大小,从而使阴茎缩入皮肤内。通常,白天活动后阴囊会肿大得更为明显,而在宝宝平卧睡上一夜后会逐渐缩小。 疝气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的,都表现为在宝宝哭闹或直立时,腹股沟部位出现一个半球形肿块,小的如白果大小,大的则像鸭蛋那样大,并且可突入阴囊内,使阴囊变得肿大。但是,当宝宝停止了哭闹或是卧位时,阴囊的肿块便又回到腹腔,因此,阴囊的肿大即可消失,宝宝能安静入睡。然而,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肿块会越来越大。 以上就是关于鞘膜积液与疝气的症状的区别,当然,要区别鞘膜积液与疝气,只要采取透光的方法,即可将它们区分开来。方法为把一张硬纸卷成一个纸筒,把纸筒的下端罩在肿块上,再用手电筒紧贴肿块的另一侧进行透照,然后通过纸筒的上端进行观察。如果肿块呈现出通红透亮的样子,则为鞘膜积液,若是不透光,就不是积液,最多见的是疝气。 如果宝宝仅仅是鞘膜积液,当鞘膜积液不多时,可观察一段时间看大小变化,如果积液量较大有压迫精索或睾丸的风险还是尽早手术(下图是术中所见的鞘状突,液体就是经过此通路形成积液)。而若是疝气,宝妈们一旦发现应密切进行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并手术,避免不良的结局发生。
1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2、疝块发生嵌顿无法回纳时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3、孩子在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暂时消失,但随着腹内压力的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孩子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也可以叫可复性疝气。 4、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如果嵌顿时间不长可以手法复位(如下图);如果嵌顿时间长有肠坏死可能的话,那必须手术探查。
小儿腹股沟疝的原因是鞘状突没有及时闭合。鞘状突是胚胎时期睾丸或子宫圆韧带下降而形成的一个潜在间隙,这一间隙多在出生后一年以内逐渐闭合。如果鞘状突没有按时闭合就有可能形成疝,特别是婴儿腹壁不够强健,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容易发生腹股沟疝。其他容易导致腹压增加的情况如:长时间剧烈哭闹、反复便秘、持续咳嗽等情况,也会促使疝的形成。右侧睾丸下降一般比左侧晚,鞘状突闭合时间也长,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左侧多见,单侧比双侧多见。男性患儿发病率是女性患儿的3-10倍。
宝宝便秘怎么办? 原创 2017-02-22 燕子妈妈 儿保妈妈 和大人们一样,便秘在宝宝身上也时有发生,由于排便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大便长期积聚在肠道里,会引起宝宝腹胀腹痛、食欲下降、肛裂等一系列问题,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如何识别宝宝便秘?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排便习惯和排便模式,有些宝宝平时就是2~3天大便一次,但是排便很轻松、大便也不硬,这就算不上便秘;而有的宝宝尽管每天都有大便,但是排便却很费劲、大便干结,可能他正饱受便秘的痛苦。 因此,要判断宝宝是否真的便秘了,临床上给出的定义是持续2周以上的,给患儿带来痛苦的排便延迟或排便困难。 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中也提到,如果家长怀疑宝宝便秘了,最好密切观察是否有如下的表现: 新生儿宝宝,大便质硬,而且少于每天一次(通常新生儿宝宝的大便是糊状的,不会很硬,而且排便次数通常一天数次)。 大龄的孩子,大便质硬(比如一粒一粒的,俗话说“羊屎便”),而且3~4天才排便一次。 各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大便体积大、又干又硬,而且在排便的时候伴有腹痛。 在一次大的排便之后,腹痛能减轻一小会儿。 大便表面或内部有血。 每次排便的同时肛门处排出一点点有大便颜色的脏东西(孩子的内裤上经常会看见粪渍)。 宝宝便秘通常有哪些原因? 90%以上儿童的便秘都是功能性的,比如:饮食当中缺乏水分和膳食纤维、不规律的作息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缺乏运动、心理因素等原因可以引起功能性的便秘。另有少部分孩子的便秘背后是有器质性病因的,比如:胃肠道发育畸形或肿瘤、内分泌系统代谢异常、先天性巨结肠等。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便秘这件事,如果宝宝便秘一直得不到缓解,则需要到医院找医生明确病因,以免耽误宝宝治疗的最佳时机。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由于宝宝便秘多数是功能性的,因此,发现宝宝便秘后,我们可以先在家中针对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病因给宝宝进行调理,如果通过常用的办法仍不见效,则需要带宝宝来医院诊治。 1 保证适量的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这一条适用于6月龄以上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以及可以正常吃饭菜的儿童。补充水分可以润肠通便,而蔬菜、粗粮、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的次数。那么,宝宝们究竟每天喝多少水、吃多少蔬菜才合适呢? 宝宝每天该喝多少水?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岁以下: < 6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母乳量足够的情况下不需另外补水。 6~12月龄:宝宝一天需要的总水量为900ml,妈妈可以将宝宝一天的饮奶量和辅食中摄入的水量扣除后,估算一下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的水分。 1~2岁:宝宝一天需要的总水量为1300ml,妈妈可以将宝宝一天的饮奶量和辅食中摄入的水量扣除后,估算一下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的水分。 2岁以上: 除奶类和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每天应少量多次、足量喝清洁的饮用水,首选白开水,避免饮含糖饮料。 每日饮水量推荐: 2~5岁 600~800ml; 6~10岁 800~1000ml; 11~17岁 1100~1400ml; 宝宝每天该吃多少蔬菜、水果? 2岁以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7~24月龄宝宝添加辅食阶段,每日需要的蔬菜、水果量根据婴儿的需要而定,也就是没有很明确的推荐量。如果妈妈们还是希望对宝宝每天吃多少有个参考量,那么不妨点击查下面两边文章: 1岁以内宝宝食谱; 1~2岁的宝宝食谱。 2岁以上: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 蔬菜 水果 2~3岁 200~250g 100~150g 4~5岁 250~300g 150g 6~10岁 300g 150~200g 11~13岁 400~450g 200~300g 14~17岁 450~500g 300~350g 宝宝应该少吃些什么? 尽量少吃高糖、高脂、低纤维食物的摄入,比如:饼干、奶酪、蛋糕、冰淇淋以及精加工的零食。 喝蜂蜜水、吃香蕉未必是个好主意 首先,蜂蜜在酿造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弱,容易引起中毒。因此,1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喝蜂蜜,1岁以上的宝宝喝蜂蜜也要慎重。 其次,蜂蜜里还有大量的果糖,我们每个人对果糖的吸收能力不同,有些人一喝蜂蜜水就通便,很有可能是因为对果糖不耐受。所以,如果宝宝对果糖不耐受,喝蜂蜜水说不定会从便秘到拉肚子。因次,还是让宝宝们多喝白开水吧! 香蕉,也是历来被当成水果中治疗便秘的首选,但是香蕉的纤维素含量与其他水果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且不熟的香蕉含有较多的鞣酸,更容易引起便秘。所以,不要给宝宝喂那么多香蕉了,还是多喂点新鲜蔬菜更好。 2 增加运动,促进肠蠕动 大孩子可以适当增加户外运动,而尚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可以通过腹部的抚触按摩以及下肢的被动操来促进肠蠕动。 3 排便训练 通过对宝宝的排便行为进行有规律的强化训练,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宝宝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具体方法: 每天在适当时间,一般在晚餐后(大家情绪都比较放松),教宝宝坐在大小合适的坐便器上学习屏气增加腹压用力排便,训练时应尽量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如排便失败不要责备,每次成功排出大便后,妈妈要及时给予鼓励。每次训练时间10~15 min左右,避免宝宝长时间坐便盆而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4 如用药物治疗,需咨询儿科医生 目前较常用的治疗儿童便秘的药物包括泻剂、胃肠动力药物及益生菌制剂,在选择药物之前,最好先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对症下药。 总之,宝宝的排便模式是因人而异的,家长们平时要多观察才会了解自己宝宝的排便习惯,也就会及时识别宝宝是否有便秘的问题。多数宝宝的便秘都是功能性的,家长应首先通过饮食调理,鼓励宝宝适量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的新鲜蔬果,多运动,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果通过上述努力无法缓解宝宝便秘的问题,那就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哦。
1、 定义 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一般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2、 诊断 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1)新生儿/幼儿罗马Ⅲ诊断标准(G7)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一个月。①排便≤2次/周;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至少有1次/周失禁发作;③有大便潴留病史;④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⑤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⑥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2)儿童/青少年罗马Ⅲ诊断标准(H3a) 年龄大于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①排便≤2次/周;②至少有1次/周大便失禁;③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的姿势;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⑤直肠内存在大粪块;⑥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发作至少1次/周 三、治疗 1.药物治疗 导泻剂可维持规律性排便,常见的有渗透性泻剂(乳果糖)、灌胃剂(聚乙二醇)、润滑剂(液体石蜡)、刺激性泻剂(番泻叶);可配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制剂。维持治疗需数月,当儿童形成规律性容易排便后才考虑逐步停药。 2、合理饮食 给小儿换奶粉。吃奶粉的婴儿如果便秘,可以换一种奶粉试试,也可在奶瓶中加入少许西梅汁或梨汁。多摄入纤维素。比如,鲜水果蔬菜、全麦面包、意大利面、糙米、大豆、扁豆、坚果和植物种子等。少吃白色食物。孩子总吃饼干、大米、面食和奶酪等白色食物,也容易导致便秘,可以在饮食中加入彩色食物,尤其以谷物类和新鲜蔬果为佳;另外适当减少牛奶饮用量。 四、注意事项 1每日定时如厕训练。在孩子有便意的时候让孩子在马桶上坐10~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必要时用开塞露或肥皂条协助排便,帮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2查看孩子大便。正常大便应该类似花生酱,柔软成形,每天或隔天排便一次。如果发现孩子大便过硬或者擦屁股纸带血,或者孩子大便时很痛苦,此时最好带孩子看医生。 本文系殷易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