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肘关节脱位及肘部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颈骨折、尺骨近端骨折),石膏外固定或钢针内固定去除后,需要尽快进行活动练习,否则会出现肘关节伸直、屈曲、旋转功能受限,严重者会落下后遗症,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早期帮助孩子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来源:骨科康复时间 一般来说,肘关节脱位复位,石膏外固定2-3周后去除石膏,马上行活动练习;肘部骨折无论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还是钢针内固定(包括钢针留置皮内或皮外),3-4周最迟4-6周均需开始进行肘关节活动练习。 由于早期训练产生疼痛,儿童对疼痛普遍产生恐惧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配合差,因此应提前向儿童说明,争取家属和儿童的配合,即心理治疗。合理安排儿童参与日常活动,使用肘关节而避免儿童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活动,比如鼓励儿童用患侧手拿物、拍球、递东西,大部分患者经过锻炼功能即可恢复正常,一般不需要专业康复机构辅助练习。避免家长或非专业人员帮助患者被动活动,以免造成二次骨折或者因活动剧烈造成局部充血水肿,骨化性肌炎症形成,后期关节活动障碍甚至强直。 以下为主动肘关节练习方式: 伸直肘关节练习 患儿取端坐位,肘与桌面等高,将患肘置于桌上,将毛巾块折叠肘约125px高垫于肘关节下方,手掌朝上,手中握一苹果或相应儿童感兴趣的物体,瞩其放松肌肉用力伸肘关节至最大,每次10个,每天分早中晚共3次,要求伸直幅度一次比一次逐渐加大。 屈曲肘关节练习 患儿取端坐位,肘与桌面等高,将患肘置于桌子边沿,手掌心朝向自己,将患肢前臂远端背侧靠在桌子边缘,利用身体前倾动作向前屈曲肘关节,同样每次10个,每天分早中晚共3次,伸直幅度一次比一次逐渐加大。 旋转肘关节练习 患儿取端坐位,肘与桌面等高,患者双前臂平放于桌面,双手握拳大拇指朝为中立位,拇指旋转朝向内侧为旋前,拇指旋转朝向外侧为旋后,同样每次10个,每天分早中晚共3次,伸直幅度一次比一次逐渐加大。 注意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每天都有少许的进步,大部分患者肘关节功能就可以恢复至正常。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活动练习。 本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IxMzMzNA==&mid=2650156313&idx=2&sn=6cb1c777a80a1273883d56698ad08e5c&scene=2&srcid=0717q0D3HRfKkfc2C9KX9ooi#wechat_redirect
什么是生长痛?孩子下肢痛就一定是生长痛吗?会不会是别的的问题? 每天小儿骨科的门诊里约有20%到30%的孩子是因为生长痛来的,类似这种常见病,作为小儿骨科医生,一直觉得我们有义务做一些科普。什么是生长痛?生长痛的概念是:原因不明的儿童生长时期的肢体疼痛的症状。是这个症状是1823年提出来的,到现在已有499年,他的定义仍然是,原因不明的儿童生长时期的肢体疼痛的症状。原因不明,的症状。说明什么?说明生长痛不是一种病因诊断,而是一种症状诊断。目前考虑较多的病因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和肌肉发育不平衡而引起疼痛。生长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生长痛掩盖了真正的疾病,以下三个特点,助您鉴别宝宝到底是不是生长痛:时间部位性质第一:”疼痛时间,什么时候痛?夜间痛为主,一般都是傍晚或者晚上,或者半夜痛醒,但第二天醒来就不痛了什么事都没有。第二:疼痛部位,一般在大腿及以下,踝关节以上,双侧不固定,有时说左边痛,有时候说右边痛。 第三:疼痛的性质,有些孩子痛一下就没事了,有些孩子痛的满头大汗,哭闹不止。但这种疼痛一般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家长可以观察,当孩子的疼痛超过了以上范围,应该及时到儿童骨科就诊,常常需要鉴别的两类疾病是骨肿瘤(如骨样骨瘤、骨肉瘤)和儿童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怎么预防生长痛?虽然原因不明,但相关的研究,挑食、日间活动量大等可能增加生长痛的发作的概率。至于很多家属问的,跟缺钙有没有关系?我们认为并没有直接关系。可能有很多医生会让你回去多晒太阳,多补钙。可以做,但,也许安慰的成分更多一些。生长痛怎么治疗?一般都能自行缓解,部分观点认为他只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家属通过可以辅助按摩,转移注意力的等方法缓解发作时的疼痛,如疼痛持续的时间较长,还是需要及时就诊。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 varus) 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出生后即有畸形。据国外报道,占全人口的1‰ ~3‰ 。在我国虽然很常见,但缺乏资料统计。本病有遗传因素,马蹄内翻足的形成主要由于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内翻肌(胫前肌及胫后肌)强而短缩,外翻肌(腓骨肌)弱而伸长,跖屈肌(小腿三头肌)强于足背屈肌(胫前肌)。肌肉的不平衡久之形成骨关节畸形,在畸形的基础上负重造成畸形更加严重。未经治疗的马蹄内翻足会导致严重的残疾,足背外侧的皮肤变成负重区域,从而形成胼胝体,行走困难。手术治疗后的马蹄内翻足也常常遗留足部僵硬,力弱,可能还有内翻。到成年,这些问题将导致一定程度的残疾。 目前Ponset 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是目前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一系列石膏矫形(每周或2周更换一次石膏,共计约5-7次),进行评估及进行跟腱切断手术,逐步矫正足畸形。以后根据情况辅以支具或手术治疗。而在跟腱切断术的过程中,最常用的的方式是用尖刀片及注射器枕头等微创切断跟腱,但有过于锋利,容易误伤周围组织,切呈三角形的刀,切断时容易创口较大等缺点。注射器针头存在切面太短,需要切割的缺点。长期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虹膜刀也可以作为一种更好的微创跟腱切断方式。 虹膜刀身细长均匀,切口可以保持微创,切尖端为弧形,容易准确探及跟腱,不容易误伤周围组织。认为可以作为跟腱切断的推广使用。
羊膜束带综合征也叫先天性环状缩窄带综合征(congenitalringconstriction syndrome)包括一组在宫内羊膜带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性畸形,大部分严重的畸形发生在四肢之外的部位,如头、颈、躯干。很难用一专有名词来定义各种复杂的畸形,因而有学者建议使用先天性羊膜带综合征(amniotic band syndrome)。 肢体上的环状缩窄带综合征,可发生于手指、腕部、前臂,甚至上臂和下肢。其环状缩窄带可浅可深,浅者仅限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深的缩窄带可达骨骼,致使肢体远侧出现淋巴水肿。并由于对血管神经的压迫,严重影响肢体远端的发育,以致远端肢体显著较对侧小,感觉、运动功能和血液循环均较差,发生于手指者,可出现短指或缺指畸形。 Paterson环状缩窄带综合征分类: I型:单纯环状缩窄。 Ⅱ型:环状缩窄伴远端畸形或(和)淋巴水肿。 Ⅲ型:环状缩窄伴远端融合。 V型:宫内截肢。 环状缩窄带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松解缩窄环以提高手部的功能,同时亦应注意改善手的外形。对于合并有缩窄带远端肢体发育不良时,早期彻底松解缩窄带的压迫,可能有助于远端肢体发育,尽可能减轻缩窄带对其远端肢体造成的损害。
斜指畸形是指手指与桡尺骨平面的成角畸形。与正常形态相比,轻微的成角畸形较为普遍。显著的斜指畸形是指偏斜角度大于10的畸形,多由于一个或多个指骨的形态呈三角形,使得相应的指间关节列线偏离了手指的正常纵轴线。这种不对称的纵向生长导致了手指的非正常形态。 斜指畸形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因手指不同从1%~19.5%不等斜指畸形通常因中节指骨呈三角形或肥大骨骺而表现为手指偏斜斜指畸形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而且通常双侧发病,以男性为多见,斜指畸形可以是许多综合征和复合性手畸形的一部分。 严重的斜指畸形在新生儿和婴儿期即可被发现,大多数则是随着生长发育成角畸形更加明显时才被发现。由于手指的代偿性外展会严重 阻碍其屈曲功能,因此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拇指或中指的斜指畸形可导致手指屈曲改变或捏物受限等功能障碍放射学表现因患者的年龄和骨累及的程度不同而异,在骨骼发育完全的患者,可见明显的三角形或肥大的骨骺,严重的形式是纵向C形骨骺所形成的括弧样骺板,将近端和远端生长中心联合在一起。 目前斜指的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可为三节拇三角指骨的切除,肥大骨骺骺内截骨或者三角指骨截骨矫形,根据患儿年龄及X线片固定骨性结构评估觉定手术方案。术前术后
多指手术,治疗的到底是什么?功能,外观?都不是,是心理!我们知道多指畸形是较为常见的手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为活产新生儿的5/10000~19/10000。目前多指治疗,手术仍然是唯一的选择,之前的理论认为,多指治疗,以功能为主,对于某些不影响功能的多趾甚至多趾畸形,不建议手术治疗,随着生活水平物质条件的提高,多指的患儿大多能在儿童时期甚至婴儿时期,就能得到规范的诊断及治疗。因此,对于多指畸形手术治疗的要求,功能也不再是唯一的要求,相反,很多宝爸宝妈,带孩子来就诊,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功能不好,而是因为外观。所以目前认为,多指的手术治疗,已经从功能为主,外观第二,改变为外观及功能同等重要!甚至外观重于功能!导致多指手术外观变得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的是心理,经常讲,多指手术,治疗的是什么?功能,外观?都不是,其实是心理!这些年的多指治疗,见过太多孩子,把多指(趾)的手(脚)缩在背后,不肯拿出来示人;见过太多父母的微信空间,晒孩子的照片时,刻意把孩子的手脚,隐藏起来。而做完手术以后,父母说孩子确实变得自信,父母的空间不再变得小心翼翼。所以,孩子多指的治疗,我认为,是心理。也见过某些外院术后的孩子来诊,功能确实一般,但是父母仍然非常满意。可见,在部分父母心中,外观有时确实重于功能。多指治疗,在于社会因素,确实衡量的是心理的影响!但对于医者,衡量的依然是外观及功能。强调外观,和心理的重要,只是对目前现状有感而发,但为医者,考虑宝宝长远利益,不能只为心理而偏重外观,依然需坚持外观及功能同样重要!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宝宝突然发现拇指伸不直了!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到处查资料,拿着手机给我看,医生这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宝爸宝妈边给我看边抱怨说:都是我们的错,总是给孩子看手机,这下麻烦了!现在,我来解答:玩手机是不是真的可以造成扳机指?宝宝患了扳机指是不是又真的麻烦了呢? 什么叫扳机指? 扳机指又称弹响指。患指远节之间关节伸直不能,由于这个动作好像扣手枪扳机,所以叫扳机指。扳机指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年龄,在成人见多见于中年妇女及手工劳动者,在成人发病与反复机械刺激有关。然而在儿童,多属先天性所致,目前认为部分儿童屈肌腱鞘存在先天性狭窄因素,在发育过程中,屈肌腱正常发育逐渐增粗,而包裹它的腱鞘并没有同步发育,从而使肌腱在伸直时受到卡压,形成不能伸直的扳机指,所以,儿童的扳机指,多由于先天性因素导致,不是反复机械刺激,比如玩手机。第二个问题,宝宝得了扳机指是不是真的“麻烦”了呢?儿童扳机指的治疗,不同于成人,成人扳机指可以通过活动调节,夹板或皮质类固醇注射进行非手术治疗等。儿童的扳机指保守治疗无效者,都需要进行手术松解狭窄的腱鞘。保守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近期发现的扳机指,家属可试行手法按摩治疗,辅助被动伸直,对部分宝宝有效。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上的扳机指固定屈曲,被动伸直不能,或者扳机指经手法按摩3个月无效者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扳机指固定屈曲畸形时间延长,随着生长发育,可导致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挛缩,屈曲关节面软骨的发育异常,即使后期进行了扳机指手术,远节之间关节,仍会残余部分畸形。手术是怎么做的?手术目的为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压迫,使肌腱活动自如术中可以看到狭窄的腱鞘以及受压隆起的肌腱我的习惯扳机指手术利用掌横纹小切口,并使用蛋白缝合线或者美容缝合,达到伤口美容的目的,同时无需拆线,避免了宝宝二次恐惧和疼痛。现在我们知道了,宝宝的扳机指,是玩手机惹得祸吗?不是的!当然不沉迷手机,从多个角度来说,对宝宝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仍然需要实事求是。网络信息往往让人难以鉴别真伪,需要理性分析,科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