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说的糖尿病并发的眼底病主要是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一个严重并发症,可以导致失明,甚至眼球摘除,所以它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我们怎么去预防或治疗这个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控制血糖: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控制血糖,使之稳定。 第二:定期到眼科进行眼底筛查,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及早治疗。 第三: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激光治疗可以延缓甚至有效阻止眼底病变的进展。 第四:雷珠单抗药物注射:此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生长从而控制眼底病变的进展。
慢性喉炎有一种微小的纤维结节性病变,称之为声带小结,常常是由于炎性病变逐渐形成的,发生于儿童者称为喊叫小结,发生于职业用声者称为教师小结和歌唱者小结。 【病因】 1.机械刺激学说:长期用声过度或者用声不当,很可能是单一或者极其重要的激发因素。 2.内分泌因素:本病男孩多见,但是到青春期均有自行消失趋向。成人病例女性多见,男性少见,所以内分泌因素与本病可能有某种关联。 【病理】 声带小结外观呈现灰白色小隆起,从病理组织学看,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并无本质区别,可能只是量的差别。故认为两者属于同一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的表现。 【症状】 早期主要是发声易疲倦和间歇性声音嘶哑,声嘶常在发高声时候出现,继续发展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而且发低声音也可以出现。 【检查】 可见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于发声时有分泌物附着,声带外展时,分泌物呈现丝状横跨于声门裂,然后此部位声带逐渐隆起成为明显小结,小结一般对称出现,也有一侧大,另外一侧小或者仅一侧可见的,声带小结可呈局限性小隆起,也可以呈广基梭形增厚,前者多见于发声不当的歌唱者,后者常见于其他过度用嗓的职业人员(如个体商贩等)。 【治疗】 1.声带休息:早期声带小结,经过适当声带休息,常可以变小或者消失。若声带休息2-3周,小结仍然无明显变小,应该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因为声带肌长期不活动反而对发声不利。 2.发声训练:声带小结经过一段时间(约3个月左右)的发声训练常可以自行消失。发声训练主要是改变原来发声不当的错误习惯,此外应该禁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声带小结单纯保守治疗(禁声休息,发声训练,药物治疗等)效果不好的,可以全麻气管插管支撑喉内镜或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或者激光气化切除声带小结,但术后仍旧注意正确的发声方法,否则仍然会复发。 4.药物疗法:可适当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声带小结不需要手术,至青春期可以自然消失。
声带息肉是发生在声带边缘或者表面的炎性增生组织,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息肉样变性)两类:局限型又分为带蒂和广基型。 【病因】本病的确切病因不明,多数认为长期的用声不当或者用声过度所导致的发声损伤在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机械创伤学说:用声过度,用声不当的机械作用可以引起声带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水肿,局部水肿在声带振动时又加重创伤而形成息肉,变性,纤维化。 2.循环障碍学说:声带振动时黏膜下血流变慢,甚至停止,长时间过度发声可以使得声带血流量持续下降,局部水肿以及血浆纤维素渗出并沉积在声带边缘形成息肉。 3.变态反应学说:声带息肉的组织学表现有嗜酸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所以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4.咽喉反流:咽喉反流与声音嘶哑的相关性很大,根据文献报道50%的声嘶与咽喉反流相关,而且认为咽喉反流可能与术后声带上皮修复和病变复发有关。 【病理】根据声带息肉的病理变化,Epstein(1957)将其分为3型:纤维型,血管型和水肿型。 声带息肉多见于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其原因有3种解释: 1.该处是声带膜部的中点,振幅最大而最容易受到损伤, 2.该处存在振动结节,在其上皮下容易产生血流静止与淤积, 3.该处血管分布与构造特殊,而且该处声带肌上下方向交错,发声时候可以出现扭转运动,使血液供应发生极其复杂对变化。 【症状】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轻者间歇性嗓音改变,发声容易疲倦,高音困难,唱歌走调等,严重的声音沙哑,甚至失音。息肉的大小与发音的基频无关,与音质粗糙有关。巨大息肉甚至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和喘鸣。息肉垂入声门下区可引起刺激性咳嗽。 【检查】喉镜检查可见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有表面光滑,半透明新生物,声带息肉一般单侧多见,也可以两侧同时发生,少数病例一侧息肉,另外一侧为小结。 【治疗】以手气切除为主,辅助以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 1.目前多数情况下选择全麻支撑喉内镜或者显微镜下切除息肉组织, 2.对于声门暴露良好的带蒂息肉,可以在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切除, 3.只是当患者有全麻禁忌症情况下,才考虑局部麻醉间接喉镜下用钳子摘除声带息肉。 手术效果一般良好,经过术后的禁声休息,大多数声音恢复或者改善明显,同时术后继续进行发声训练,另外由于息肉的好发部位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所以手术切除标本应该常规送病理检查,以免误诊。 【手术禁忌症】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颈椎病头不能后仰,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等情况。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以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 【病因】 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2.慢性鼻-鼻窦炎,鼻咽炎的炎性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黏膜。 3.长期张口呼吸,打鼾引起咽部黏膜过度干燥。 4.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爱好(包括二手烟),粉尘或者有害气体刺激。 5.职业因素(包括教师,歌唱者,商贩等)。 6.多种慢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内分泌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等均与本病有关。 【病理分类】 1.慢性单纯性咽炎(黏膜慢性充血)。 2.慢性肥厚性咽炎(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组织增生)。 3.慢性萎缩性咽炎(咽部黏膜和腺体萎缩)。 【临床表现】 1.症状:咽部有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痒感,干燥感,烧灼感,刺激感和轻微的疼痛感等。由于咽后壁常有比较粘稠的分泌物刺激,晨起会出现比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咳痰时一般无分泌物咳出,严重时可引起作呕,这些症状在用嗓过度,着凉或者劳累时候加重。 2.体征: (1)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局部特别是咽后壁常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附着。 (2)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部黏膜肥厚,弥漫性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可散在分布或者融合成块,咽侧索也充血肥厚。 (3)慢性萎缩性咽炎:咽黏膜苍白发亮,黏膜干燥,萎缩变薄,咽后壁黏膜常附着粘稠分泌物或者有臭味的黄褐色干痂。 【治疗】 1.去除病因:戒除烟酒,避免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积极治疗鼻-鼻窦炎和鼻咽部慢性炎症,通过治疗全身性疾病增强抵抗力等对本病的防治甚为重要。 2.中医中药: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阳虚火旺,虚火上扰,以致咽喉失养。治宜滋阴降火,用增液汤加减。也可以用双花,麦冬适量,加胖大海二枚,用开水泡代茶饮之。 3.局部疗法:(1)慢性单纯性咽炎,常用复发硼砂溶液或者含服喉片,如碘喉片,银黄喉片以及服用柑桔冰梅片,金嗓子利咽胶囊等。(2)慢性肥厚性咽炎,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化学药物如10%硝酸银溶液烧灼肥大的淋巴滤泡,或者用冷冻以及激光治疗,但处理范围以点状烧灼为主,不宜过大过深,防止日后咽部干燥,咽喉部黏膜瘢痕形成或者萎缩。
儿童内斜视简单的说是指儿童双眼向前平视有一只眼睛向内(鼻子)偏斜,常见的内斜视治疗主要是俩种,一种是调节性内斜视需要配镜治疗,另一种是非调节性内斜视需要手术,还有其他的类型,建议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的眼位异常及早就诊,及早治疗!
弱视通常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斜视、屈光参差、大的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原因)形成的,大部分是8岁以前,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期也在这个阶段,8岁以前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年龄越小恢复的可能性越大,12岁以后治疗难度很大,成人以后治疗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