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来看看这4张PPT中有关血脂指标的知识,虽然没有原始的参考文献,但也算是权威之作,可供参考。然而,面对上述知识和规范,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很难严格地照章执行,或者就患者而言,也不愿意按医生说的去做。一是纠结于指标数字,时间、精力、经济上的成本太高,也不一定能够解决现实的问题;二是身体的风险往往是多因一果的,一味执着于一点,也不一定有效。现代中医也会参考血指的各项指标,但就治疗而言,本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两大中医的基本特点,更注重患者的整体状态,注重患者自身的异常表现,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诊搜集到各种主、客观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辨证分析,从而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立法、处方和用药,以期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如此,针灸、推拿等其它治疗方法也莫不如是,必须遵循中医特有的诊疗思维方式。有文献研究表明,140味中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也有人通过研究近20年来的100首调脂方剂,得出出现频次最高的16味降脂中药,其频次从高到低分别是:山楂、丹参、泽泻、决明子、何首乌、茯苓、黄芪、陈皮、半夏、白术、葛根、赤芍、柴胡、荷叶、大黄、红花。从下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广泛分布于各类中药材中,很多都是临床常用药,其中补虚类31味,如人参、黄芪、西洋参等;清热类27味,如黄芩、金银花等;活血类15味,如郁金、姜黄、川芎、丹参、红花等;利水渗湿类9味,如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等;其它尚有有解表、平肝、化痰止咳、消食、固涩、安神、祛风湿、理气、温里、泻下、止血、攻毒杀虫等多种类型中药。就临床而言,中药的降脂作用并不是针对血脂升高的数值,“指标”只是判断疗效的标准和依据。作为中医师,其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对于单纯血脂升高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发现其在病因、病性、病位、邪正盛衰以及病势等方面的失衡之处、矛盾所在,有针对性地行扶正、祛邪之治,多数情况下是攻补兼施。从上述研究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具有降脂效果的中药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类的常用中药中,也就是说,即便医生不知道哪些中药具有降脂作用,其针对病情的所选用的方药,也会有多味中药属于这140味降脂中药的范畴。可见中药降脂在临床是大概率的事,现代临床及科成果,能够助力中医药的临床辨治。值得一提的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所以个案报道、单方验方,不足以作为患者的依据,只能作为有经验的医生领悟和取舍的参考。我们都知道,很多高脂血症的患者,如果他们能够注意饮食和运动,达到理想的瘦身效果的话,其血脂指标也会大幅下降。所以对于降血脂而言,有了中医的辨证思维,我们能做的就不仅仅是服用降血脂西药。中医的审证求因,随因施治,不仅降脂可期,更可以改善身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身体平衡稳态,延年益寿的目的。参考文献[1]杨秉辉.健康的逻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钟周,周鸿图,胡志希,梁昊,范建民.140味降脂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01):64-66.[3]韩梅,高晟,赵凯.100方降脂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用药规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2):217-219.
腹腔热灌注化疗:精准“热疗”阻击腹腔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就是改善肿瘤患者的结局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非常高,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肿瘤治疗的方案,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营养支持:又称营养支持疗法,是指经肠内肠外营养途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营养支持的具体方式主要分为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对无法进食的患者进行静脉输入营养物质的方式。对于肠外营养,肿瘤患者应根据自身体重及运动量计算热卡补充合适的能量,肠外营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点:1、由于各种疾病无法进食或通过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等;2、接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营养不良患者;3、进行骨髓移植患者;4、无法进行或不能耐受EN的重症胰腺炎患者;5、消化道功能障碍的严重营养不良患者;6、营养不良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或存在并发症(如顽固性腹泻、并发其他感染、接受化疗等)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7、严重分解代谢状态下患者(如颅脑外伤、严重创伤、严重烧伤等),在5-7d内无法利用其胃肠道的;肠外营养主要有以下几种:1.葡萄糖:5%、10%、25%、50%GS;2.脂肪乳:中链脂肪乳(MCT)、长链脂肪乳(LCT)、MCT/LCT(中长链脂肪乳)、结构脂肪乳、n-3鱼油脂肪乳、含橄榄油脂肪乳、SMOF(LCT+MCT+橄榄油+鱼油)等;3.氨基酸:平衡型氨基酸注射液(18AA、18AA-I、18AA-Ⅱ、18AA-Ⅲ、18AA-Ⅳ、18AA-V)。疾病适用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肝病适用型(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的比更高,如20AA、17AA‐Ⅲ、6AA等),肾病适用型(必需氨基酸含量更高,如18AA‐IX、9AA),创伤应激型(氨基酸浓度、必需氨基酸含量、支链氨基酸含量更高,18AA‐VⅡ、15HBC)等;4.电解质:10%NaCL、10%KCL、25%MgSO4、10%葡萄糖酸钙等;5.微量营养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6.药理营养素:磷制剂、谷氨酰胺、胰岛素等。肠内营养:又分为两种对能进食的大多数患者可以采取口服的方式,对消化道有狭窄的情况可以考虑管饲的方式。其中经鼻管饲禁忌人群包括:①患有顽固性呕吐、严重胃反流,胃排空障碍,食管炎,食管狭窄的患者,严禁使用鼻胃管;②肠道远端肠道梗阻,小肠吸收不良,小肠运动障碍等肠道损伤的患者,不宜使用鼻十二指肠或空肠管。所以,肿瘤的患者营养支持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提供营养支持对大部分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应了解何为胃息肉,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癌变。胃息肉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显示胃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胆汁反流、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患者可以根据诱发因素进行初步排查。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总体预后较好,通过内镜下切除可实现治愈。少数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等具有高癌变风险需行胃镜下切除。腺瘤性息肉进展为恶性肿瘤需要十余年的时间,若早期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可降低恶变发生率76%~90%,所以积极治疗胃息肉对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已经癌变的胃息肉,则需按胃癌采取治疗措施,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扩散程度,选择姑息性手术或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于无法采取手术或者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根据指南推荐可以采取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对于肿瘤或者癌症,我们不应该讳疾忌医,身体不适应及时就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手足综合征(hand-footsyndrome,HFS)肿瘤患者接受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引起的手/足皮肤和神经损害,发生率较高。典型表现为手/足皮肤瘙痒、末端疼痛、皮肤红斑、麻木、开裂、水泡和脱皮等,部分患者表现为指纹消失,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引起化疗减量或中断,影响治疗效果。引起手足综合征的常见药物有:卡培他滨片、多柔比星脂质体、甲氨蝶呤、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阿帕替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尤其是卡培他滨,48%~62%的患者有或轻或重的手足综合征。典型症状1、皮肤瘙痒:手掌和足底皮肤瘙痒是本病的首发症状。2、手指(足趾)末端疼痛:一般会在皮肤瘙痒之后出现。3、其他典型症状:随着损害进一步加重,患者可出现手/足皮肤红斑、麻木、感觉异常、水疱、脱屑、脱皮。少数患者可出现切指样皮肤破损,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溃疡。NCI分级标准1、手足综合征1级:是指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手/足麻木、感觉异常、无痛性肿胀或红斑,但不影响日常活动。2、手足综合征2级:是指手/足肿胀和疼痛性红斑,轻度影响日常生活。3、手足综合征3级:是指手/足出现溃疡、水疱、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生活管理1、保持手部足部皮肤干燥。2、尽量穿宽松的衣服。3、戴手套注意保暖。4、不要搔抓和自行撕去脱屑,可以使用消毒后的剪刀剪去掀起的部分。饮食调理饮食对手足综合征一般没有特异的影响,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禁忌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酒、浓茶、咖啡、葱、大蒜等。预防措施1、避免穿过紧的鞋子。2、避免反复揉搓手足。3、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4、减少手足接触热水的次数,如热水洗碗、洗热水澡。5、使用减震鞋垫,坐着或躺着的时候可以将手和脚放在较高的位置。6、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6预防手足综合征。7、避免手足部位在阳光下暴晒。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1、手足局部涂抹含绵羊油的乳霜可减轻症状。2、出现水疱和脱皮时,需找医护人员处理,切不可自行用手撕。药物治疗1、口服维生素目前相关研究显示,口服维生素B6和维生素E可以改善症状,预防手足综合征的发生,具体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中。2、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者可以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治疗,也可口服或全身用药,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3、止痛剂疼痛明显者,可以口服塞来昔布等止痛剂。4、抗感染药物继发感染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5、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手足综合征属痹证范围,其病机为化疗后阳虚寒凝,气虚不运,血虚不荣,经络痹阻。可根据患者症状特点,舌脉情况辨证施治,因人因证精准治疗,可至我科门诊开具中药内服或外洗。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和解毒器官,肝脏也是药物毒性的主要靶器官。由于药物或者以及药物的代谢产物引起来的肝脏损害,被称为“药物性肝炎”。老年患者更容易在某些药物的作用下导致药物性肝炎的产生。 《首个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调查报告出炉》。该报告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完成。他们利用信息技术,从2012-2016年600余万份药物不良反应数据中筛选出了药物性肝损伤报告94593份,建立了国际最大的药物性肝损伤专业数据库,并完成首次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2016年的药物性肝损伤报告中,化学药占94.5%,中草药占4.5%,生物药占0.8%,其他占0.2%;药物性肝损伤频次前50名的怀疑药物均为化学药和生物药。在化学药中,抗生素、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位居前三位,其中抗生素以抗结核药为主。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血流量大,肾小球基底膜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肾小管的浓度高,故肾脏特别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有些不良反应非常严重,如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5517例药源性肾损害中文文献分析》统计了1994-2007国内医药期刊的药源性肾损害病例,西药占比98.69%,前三位的是利尿脱水药(42.52%)、抗感染药(34.42%)、解热镇痛药(9.14%),中药占比仅1.31%。 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肾损害涉及不同年龄人群,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老年人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竭,水钠调节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药物消除能力差,即使常规剂量也可能导致体内蓄积,出现毒性反应。从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来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8∶1)。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草药不是中国大陆药物性肝、肾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中草药肝肾损伤问题的严重性,不要夸大,但也不要小视。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医籍均对中草药的毒性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中药加工炮制能降低毒性,以及中药复方配伍减低毒性的方法。 为减少药物性肝肾损伤的发生,我们需做到以下几点:1、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三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一年做一次肝脏超声检查;2、 正规途径购买中药,坚决不在地摊、菜场购买中药;3、一定不要按照所谓的“秘方”擅自服用中药;“偏方”不可信,中医用药有着辨证论治的体系。4、长期中药煲汤很危险;5、曾经发生过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坚决不再食用,并在看病就诊时告知医生。参考文献:1.WeihongCong,QiqiXin.RE:IncidenceandEtiologyofDrug-InducedLiverInjuryinChina'smainland[J].Gastroenterology,2019,157(5).2.晏琼,黄秋明,胡红艳.5517例药源性肾损害中文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14-116.
众所周知,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靶向、免疫等相关治疗时,很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及末梢神经炎、免疫性皮炎等,在面对这些并发症时,除了常规药物治疗,中药外治的功效也不可忽视。下面从中药泡脚对肿瘤患者的好处及生活中存在的误区进行阐述。中药泡脚对于肿瘤患者的好处:1.改善癌因性疲乏肿瘤患者化疗时,化疗药对于身体细胞“无差别杀害”对人体机体损伤严重,脾气亏虚,中药泡脚中加用健脾补补气之药如黄芪、白术等可缓解。2.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久病致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日久心脾两虚,可口服健脾益气的中药同时辅以中药泡脚,也可以联合针灸及刮痧等。3.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蒽环类的化疗药对胃肠道刺激严重,很多化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使用中药泡脚可以温中和胃,改善症状,同时也可以穴位注射足三里、雷火灸灸足三里等缓解症状,门诊病人在中药泡脚的同时可与健脾、止吐穴位贴敷等,疗效显著。4.改善盆腔手术病人的术后水肿很多肿瘤患者术后卧床,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淋巴回流障碍,中药泡脚方中加用活血化瘀、温中行气之品如川芎、莪术、延胡索等改善肢体肿胀。5.改善化疗后的末梢神经炎临床使用铂类化疗的患者,如触碰金属或凉性物品,常有末梢神经炎等不良反应,中药泡脚中加用红花、桂枝等药,活血化瘀同时温中。6.调节免疫,改善植物神经功能肿瘤患者久病多虚,肿瘤患者往往疾病消耗,免疫力低下,部分中药有改善循环、提高免疫力等,如人参、党参、丹参、当归等。随着中药外治的普及,中药泡脚以其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大家普遍认同,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1.中药泡脚效果差:中药泡脚不是短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2.一副中药可以反复使用:只能使用一次或两次,长期使用会药效下降。3.泡脚时间越长越好:半小时左右,时间久了会造成汗出过多;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长时间泡脚4.泡脚水越烫越好:40度左右为宜。5.足部有破溃、伤口时不能泡脚,以免引起伤口的反复感染。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讲,都已经是晚期肿瘤了,没有必要再去治疗,那果真如此么?曾接触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肺上有个肿块,1年多来肿块没有太大变化,一直没有去看病。今年2月份出现神志不清,检查考虑脑袋里面有转移,当时给了脱水的药物,症状缓解之后就回家了。后来还是没有去检查治疗,等到5月份家属到我这边咨询的时候患者已经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不能进食,收住入院后给他用了甘露醇脱水,很快症状就好一些。然后跟家属沟通后做了脖子旁边淋巴结的穿刺,做了基因检测,正好发现有适合的口服的靶向药物。目前已经吃靶向药物20多天,患者能正常沟通,能自己吃饭,家人搀扶着能下床走路,下一步我们准备给他做些康复训练,希望他能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所以晚期肿瘤有没有治疗的必要?建议大家去咨询专业的肿瘤科医生。我是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王霞,有任何疑问大家都可以来咨询。
中医养生的理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得到了高度的概括,为后世之准绳。就个体而言,养生,不只是固定的名词,更是动态的行为,是通过身体力行来保养身心,满足自身或他人健康的需要。养生的方法很多,而养生的策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情绪的管理,二是对饮食的调节,三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四是合理有节的运动,五是兴趣爱好的培养。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五个原点,有意识地去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树立一些理念,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健康做点什么。可以先从简单入手,试着坚持做到下面这些,每天不时和自己的身心做点交流,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这个微平台,相信可以支持到你的健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