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发育异常,为了规范中枢性(真性)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进行了专题讨论,制定以下指南供临床参考。[定义]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中枢性性早熟(CPP)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CPP又称为GnRH依赖性性早熟,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直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病因]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2.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3.特发性CPP(ICPP)无器质性病变。女性患儿约80%~90%为ICPP;男性患儿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诊断]应首先确定是否为GnRH依赖性性早熟,继之进行病因的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2.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达青春期水平。(1)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如果第二性征已达青春中期程度时,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可作为初筛,如>5.0IU/L,即可确定其性腺轴已发动,不必再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2)GnRH激发试验:本试验对性腺轴功能已启动而促性腺激素基础值不升高者是重要的诊断手段,GnRH可使促性腺激素分泌释放增加,其激发峰值即可作为诊断依据。GnRH激发试验方法:常规用GnRH(戈那瑞林)2.5 μg/kg或100μg/m2静脉注射,于0min、30min、60min、90min时采血样,测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GnRHa经典试验方法的120min可省略),合成的GnRH类似物(GnRHa)的激发作用比天然者为强,峰值在60~120min出现,但不推荐其在常规诊断中使用。诊断CPP的LH激发峰值的切割(cut-point)值:取决于所用的促性腺激素检测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时,LH峰值在女童应>12.0IU/L、男童>25.0IU/L、LH峰/FSH峰>0.6~1.0时可诊断CPP(注:LH峰是指激发试验中各时间点的LH最高值,FSH峰是指激发试验中各时间点的FSH最高值);用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测定时,LH峰值>5.0 IU/L、LH峰/FSH峰>0.6(两性)可诊断CPP;如LH峰/FSH峰>0.3,但<0.6时,应结合临床密切随访,必要时重复试验,以免漏诊。< p="">3.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见卵巢容积>1m1,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并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增大。4.线性生长加速。5.骨龄超越年龄1年或1年以上。6.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至青春期水平。以上诊断依据中,1、2、3条是最重要而且是必具的。但是如就诊时的病程很短,则GnRH激发值可能与青春前期值相重叠,达不到以上的诊断切割值;卵巢大小亦然。对此类 患儿应随访其副性征进展和线性生长加速情况,必要时应复查以上检测。女性患儿的青春期线性生长加速一般在乳房发育开始后半年~1年左右(B2~B3期)出现,持续1~2年;但也有较迟者,甚至有5%左右患儿在初潮前1年或初潮当年始呈现。男童生长加速发生在睾丸容积8~10ml左右时或变声前一年,持续时间比女童长。骨龄提前只说明性激素水平增高已有一段时间,并非是诊断CPP的特异性指标,病程短和发育进程慢的患儿可能骨龄超前不明显,而外周性性早熟亦可能有骨龄提前;性激素水平升高不能分辨中枢和外周性性早熟。综上,CPP的诊断是综合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符合为GnRH依赖性,临床随访性征发育呈进行性有重要意义。二、病因诊断须注意收集与CPP病因有关的病史,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相关症状;对所有确诊为CPP的患儿应排除肿瘤,需作头颅鞍区的MRI或CT检查。MRI对下丘脑和垂体器质病变的分辨度优于CT。三、鉴别诊断虽然GnRH激发试验能大体上鉴别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但应鉴别以下情况:1.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即部分中枢性性早熟(PICPP),GnRH激发后FSH明显升高(正常青春前期女童激发后也会升高),但LH升高不显(多数<5iu/l),且fsh/lh>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无任何临床先兆表现的情况下,PICPP会转化为CPP。因此,诊断PICPP后需定期随访,尤其是对乳房反复增大或持续不退者,必要时重复激发试验。2.由非中枢性性早熟转化而来的CPP: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必须在治疗原发疾病过程中注意监测CPP的发生。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伴发的性早熟是性早熟的特殊类型,早期患儿的血LH基础值升高,但在GnRH激发后不升高,病程较长后才转化为真正的CPP。身材矮小是其重要特征。[药物治疗]CPP的治疗目的是以改善患儿的成年期身高为核心,还应注意防止早熟和早初潮带来的心理问题。一般应用GnRH类似物(gonadotroping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治疗CPP。国内目前可供应儿童用的缓释型GnRHa制剂有曲普瑞林(Triptorelin)和醋酸亮丙瑞林(Leuprorelin);前者如DecapeptyI Dep和Diphereline;后者为Enantone。GnRHa能有效抑制LH分泌,使性腺暂停发育、性激素分泌回至青春前期状态,从而延缓骨骺的增长和融合,尽可能达到延长生长年限、改善最终成年期身高的目的。一、GnRHa的应用指征1.为达改善成年期终身高目的,适用指征为生长潜能明显受损和同时还有剩余生长潜能的患儿,即骨龄明显超前而骺端尚未开始融合者,具体建议如下:(1)骨龄:骨龄≥年龄2岁;女童≤11.5岁,男童≤12.5岁。(2)预测成年期身高:女童≤150 cm,男童≤160em,或低于其遗传靶身高减2个SD者。(3)骨龄/年龄>1,骨龄/身高年龄>1,或以骨龄判断的身高SDS<—2SDS。(4)性发育进程迅速,骨龄增长/年龄增长>1。2.慎用的指征:有以下情况时改善成年身高的疗效差,应酌情慎用:(1)开始治疗时骨龄女童>11.5岁,男童>12..5岁;(2)遗传靶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2个标准差者(-2SDS)。应考虑其他导致矮身材原因。3.不宜应用的指征:有以下情况者单独应用GnRHa治疗对改善成年期身高效果不显著:(1)骨龄女童≥12.5岁,男童≥13.5岁;(2)女童初潮后,或男童遗精后1年。4.不需应用的指征:(1)性成熟进程缓慢(骨龄进展不超越年龄进展)者对成年期身高影响不大时,不需要治疗。(2)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快,使身高年龄大于骨龄,预测成年期身高不受损。然而,由于青春成熟进程是动态的,对每个个体的判断也应是动态的,一旦CPP诊断确立,对初评认为暂时不需治疗者均需定期复查其身高和骨龄变化,定期再评估治疗的必要性,按需制定治疗方案。二、GnRHa应用方法1.剂量:首剂80-100μg/kg,2周后加强1次,以后每4周1次(不超过5周),剂量60-80μg/kg,剂量需个体化,根据性腺轴功能抑制情况(包括性征、性激素水平和骨龄进展),抑制差者可参照首剂量,最大量为3.75 mg/次。为确切了解骨龄进展的情况,临床医师应亲自对治疗前后的骨龄进行评定和对比,不宜仅凭放射科的报告作出判断。2.治疗中的监测:治疗过程中每2~3个月检查第二性征以及测量身高;首剂3个月末复查GnRH激发试验,如LH激发值在青春前期值则表示剂量合适;此后,对女童只需定期复查基础血清雌二醇(E2)浓度或阴道涂片(成熟指数),男童则复查血清睾酮基础水平以判断性腺轴功能的抑制状况。每6-12个月复查骨龄1次,女童同时复查子宫、卵巢B超。3.疗程:为改善成年期身高,GnRHa的疗程一般至少需要2年,女童在骨龄12.0~12.5岁时宜考虑停止治疗,此时如延长疗程常难以继续改善成年期身高。对年龄较小即开始治疗者,如其年龄已追赶上骨龄,且骨龄已达正常青春期启动年龄(≥8岁),预测身高可达到遗传靶身高时可以停药,使其性腺轴功能重新启动,应定期追踪。三、停药后的监测治疗结束后应每半年复查身高、体重和副性征恢复以及性腺轴功能恢复状况。女童一般在停止治疗后2年内呈现初潮。四、GnRHa治疗中生长减速的处理GnRHa治疗头半年的生长速度与治疗前对比改变不明显,半年后一般回落至青春前期的生长速率(5cm/年左右),部分患儿在治疗1~2年后生长速度<4 cm/年,此时GnRHa继续治疗将难以改善其成年期身高,尤其是骨龄已≥12.0岁(女)或13.5岁(男)时。减少GnRHa治疗剂量并不能使生长改善,反会有加速骨龄增长的风险。近年国际上多采用GnRHa和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用以克服生长减速,但应注意的是,对骨龄≥13.5岁(女)或15岁(男)的患儿,因骨生长板的生长潜能已耗竭,即使加用rhGH,生长改善亦常不显著。使用rhGH应严格遵循应用指征,一般仅在患儿的预测成年期身高不能达到其靶身高时使用;GH宜采用药理治疗量[0.15~0.20U/(k g搠)],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副作用(rhGH应用的禁忌证以及治疗中的副作用监测同其他生长迟缓疾病)。[病因治疗]对于非特发性CPP,应强调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如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合并CPP者应同时给予皮质醇等)。但是,下丘脑错构瘤和蛛网膜囊肿患儿,如无颅压升高表现则暂缓手术,仅按ICPP处理。综上所述,性早熟是多病因的性发育异常,病因的鉴别至关重要。确定GnRH依赖性性早熟后应排除中枢器质病变,尤其是对男童和6岁以下发病者(两性)。特发性CPP可考虑首选GnRHa治疗,但需合理掌握应用指征,治疗中应监测、判断、掌握生长/成熟的平衡,才能达到改善成年身高的目的。(杜敏联 执笔 王慕逖 审定)参与该指南讨论和审阅的专家: 王慕逖 杜敏联 沈永年 罗小平 卢忠启 张璧涛 王志超 朱逞 杨艳玲 刘戈力 李堂 顾学范 沈水仙 王伟 刘丽 熊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的定义】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病因】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诊断】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一、病史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二、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三、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2.骨龄(Bone Age,BA)判定 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3.特殊检查(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 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减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者,即:<2岁儿童为<7CM/rh;④临床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畸形综合征表现者;⑤其他原因需进行垂体功能检查者。(2)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GH-IGF-1)功能测定 以往曾应用的运动、睡眠等生理性筛查试验目前已很少应用,多数都直接采用药物刺激试验。如表2.(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测定 两者的血清浓度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进程而增高,且与营养等因素相关,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比数据。(4)IGF-1生成试验 对疑为GH抵抗(Laron综合征)的患儿,可用本试验检测GH受体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第8天各采血样一次,测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rhGH,共4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样1次,测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会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正常值。(5)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视需要对患儿的其他激素选择进行检测(6)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矮身材儿童均应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7)核型分析对疑有染色体畸变的患儿都应进行核型分析。【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体检等资料分析,对营养不良、精神心理性家庭性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身材比较容易识别 对常见的导致矮身材的病因应予以鉴别,如:软骨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临床还需注意某些综合征的可能,如:Prader-Willi综合征,Silver-Russe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治疗】1.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其病因 精神心理性、肾小管酸中毒等患儿在相关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长率即见增高,日常营养和睡眠的保障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2.生长激素 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临床应用经验的大量累积,目前获准采用rhGH治疗的病种逐渐增多,自1985年美国FDA批准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以来,陆续核准的病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199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1996-1997)、Prader-Willi综合征(2000)、小于胎龄儿(2001)和特发性矮身材(2003)。由于大部分小于胎龄儿在生后2-3年内都会呈现追赶生长,身高可以达到与其靶身高相称的生长曲线范畴,故对小于胎龄儿都应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在3周岁时,如其生长仍然滞后,应考虑GH治疗。2003年FDA批准GH用于特发性矮身材,即:①非GH缺乏的原因不明者;②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正常参比值2.25SD以上;③预计其成人期终身高在-2SDS以下。(1)剂型 国内可供选择的有rhGH粉剂和水剂两种,后者的增长效应稍好。(2)剂量 生长激素的剂量范围较大,应根据需要和观察到的疗效进行个体化调整。目前国内常用剂量是0.1-0.15IU/kg·d,每周0.23-0.35mg/kg;对青春发育期患儿、Turner患儿、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身材和某些部份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应用剂量为0.15-0.20IU/(㎏.d)每周0.35-0.46(㎎.㎏)(注:WHO标注生长激素1㎎=3IU)(3)用法: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常用注射部位为大腿中部1/2的外、前侧面,每次注射应更换注射点,避免短期内重复而引致皮下组织变性。(4)疗程: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的疗程视需要而定,通常不宜短于1-2年,过短时患儿的获益对其终身高的作用不大。(5)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为:①甲状腺功能减低:每在开始注射2-3月后发生,可按需给予L-甲状腺素片纠正;②糖代谢改变:长期较大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使患儿发生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上升,但很少超过正常高限,停用生长激素数月后即可恢复,在疗程中应注意监测,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和肥胖儿尤须注意;③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生长激素可引起纳、水潴留,个别患者会出现特发性颅内压升高、外周水肿和血压升高,多发生于慢性肾功能衰竭、Turner综合症和GH缺乏症所致生长障碍患儿,可暂停GH治疗,并加用小剂量(如:氢氯噻嗪)降低颅内压;④抗体产生:由于制剂纯度的不断提高,目前抗体产生率已减少,水溶液制剂更少;⑤股骨头滑脱、坏死:因为骨骼在治疗后生长加速、肌力增强,运动增多时易引起股骨头滑脱、无菌性坏死、致跛行,亦可出现膝关节、髋关节疼痛,呈外旋性病理状态,可暂时停用GH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治疗⑥注射局部红肿或皮疹:通常在数日内消失,可继续使用,目前已甚少见⑦诱发肿瘤的可能性:国际上有关组织曾进行过相关调查研究,根据国家合作生长组和药物治疗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对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和种族等人群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无潜在肿瘤危险因素存在的儿童,GH治疗不增加白血病发生和肿瘤复发的危险,但对曾有肿瘤、有家族肿瘤发生遗传倾向、畸形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GH应用时需谨慎,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清IGF-1水平,超过正常参照值+2SD者宜暂时停用。3.其他药物:①疗程中应注意钙、微量元素等的补充,以供骨生长所需;②蛋白同化激素:常与生长激素并用治疗Turner综合征,国内大多使用司坦唑醇stanozolol,康力龙),常用剂量为0.025-0.05㎎/(㎏.d)需注意骨龄增长情况;③IGF-1性腺轴抑制(GnRHa),芳香酶抑制剂(Letrozole,来曲唑)等亦曾被用于治疗矮身材,国内目前无足够资料分析,故不建议常规应用。【随访】所有确诊矮身材患儿都应进行长期随访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者每3个月应随访1次:测量身高(最好测算⊿SDS)此处还要进行IGF-1、IGFBP-3、T4、TSH、血糖和胰岛素等检测,以便及时调整GH剂量和补充甲状腺素。每年检查骨龄1次。疗程中应观察性发育情况,按需处理。疑有颅内病变者应注意定期重复颅部MRI扫描。(沈永年 王慕逖 整理)
这里讨论的性早熟治疗是指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治疗。目前对性早熟的治疗有中药和西药两类。中医的理论是,早熟属于阳气过盛,用滋阴降火的中药,使机体处于平衡状态,目前常用的药有知柏地黄丸和大补阴丸。在性早熟的早期,乳房、睾丸刚刚开始长大,骨龄超前不明显,服用知柏地黄丸和大补阴丸,可以控制女孩的乳房发育、男孩遗精,稳定情绪,推迟发育。如果能坚持有规律地服药,同时适当控制饮食,荤菜不要太多,科学合理营养,荤素搭配,不要乱吃补品,效果还是很好的。在我治疗的性早熟的孩子中,有的就只用中药,没有打针,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中药费用低,服用方便。但要天天吃药,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吃吃停停;有的孩子不能控制饮食,荤菜吃得过多,也影响效果。最主要的是,中药治疗要在发育的早期,多数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发育,往往是孩子发育很明显了才带孩子来看,这个时候用中药效果不好。中药对骨龄的控制不是很好,如果孩子的骨龄超前比较明显,需要用西药治疗。西药是针剂,目前有两种:亮丙瑞林、曲普瑞林,通常一个月打一针,控制发育的效果很好。即使已经来月经,也可以暂时不来月经,停药后,过一段时间再恢复月经。正常第二性征发育是从脑部的下丘脑开始的,当下丘脑产生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时,青春发育开始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脑垂体,脑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作用于卵巢、睾丸,使卵巢、睾丸产生雌激素、雄激素,雌激素、雄激素使人体开始第二性征发育。针剂的结构与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像似,但没有它的功能,却可以竞争脑垂体,使脑垂体暂时不产生大量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回到童年水平,发育也暂时停止。在治疗期间,生长速度回到发育前,身高一年长5-6厘米,骨龄增长一年不超过一岁,这样就延长了生长时期,赢得了长个子的时间,因此,改善成年身高。身高的增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如果女孩的骨龄已14-15岁,男孩的骨龄已15-16岁,身高的增长空间不是很大了,这个时候再希望通过治疗来改善身高,效果不好。如果想改善身高,需要早期开始治疗,治疗的时间也要足够长。性早熟和性发育偏早的治疗属于选择性治疗范畴,需要医生和家长充分交流和讨论,根据孩子发育开始的年龄、身高、生长潜力、第二性征发育的状态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治疗方法。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个子高一些,近年来,生长激素用得越来越普遍。生长激素原本用来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通常治疗效果很好。性早熟的孩子一般不是生长激素缺乏,为了改善身高,也有加用生长激素的。一般情况下,性早熟的孩子不需要加生长激素,但对于那些基础身高偏矮、治疗偏晚的孩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试用同时打生长激素。有一部分孩子同时用生长激素,生长速度加快,增加了成年身高,也有的效果不好,可以一边治疗,一边观察,综合分析。充足的运动和睡眠、合理营养是预防早熟、促使身高增长的基础,因此在治疗期间,同样要保证孩子的睡眠和运动,多样化平衡营养。本文系徐宝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于科普知识的普及,现在很多家长已经大致知道,性早熟影响成年身高。性早熟不仅影响身高,对孩子的心理也有很多影响,也给孩子的护理增添很多麻烦。孩子进入第二性征发育期,身高增长加速,一般情况下一年能长8-10厘米(有的孩子长不到这么快),与此同时,骨骼生长也加速。医学上用左手腕的骨骼发育状态来表示骨骼发育的年龄,正常情况下,骨龄和实际年龄是一致的,一岁年龄长一岁骨龄。在第二性征发育期,身高增长加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骨龄增长更快,一岁年龄能长2-3岁骨龄,使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提前结束。长得早结束得早,由于生长时间不足,成年身高反而不高。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常有心理变化,情绪往往不稳定。容易烦躁,好发脾气,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异性,喜欢看爱情电视、小说等,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由于身体没有发育成熟,月经间隔时间及持续时间往往不稳定,有时长有时短,月经量可多可少,孩子小,处理这类事情负担大。近二十多年来,已有药物控制治疗性早熟,效果很好。但要在发育的早期就开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目前,控制治疗性早熟的药物有中药和西药(打针)。中药是口服的,使用方便,费用低。在发育的早期用,能控制发育,推迟发育期,但如果已经是发育的中晚期,效果不好。西药是针剂,通常一个月一针。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发育,也能控制骨龄的快速发展,延长生长时期,赢得长身高需要的时间,改善成年身高,但也不能治疗太晚。目前主张女孩骨龄在11.5岁之前、男孩骨龄在12.5岁之前开始治疗。第二性征发育、快速生长期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治疗效果不好。这就需要家长关注孩子的发育,孩子一开始发育,就要请专科医生看,而且需要连续观察。二十年来,在我接诊的孩子中,经常遇到下面的情况。有的家长在女孩已经来月经、男孩变声好一段时间后才带孩子来看。这时候孩子的骨龄大了,身高增长的空间有限,用药可以控制发育,但对改善成年身高的作用不好。有的家长和孩子听说骨骺已经闭合或是接近闭合,不能再长高或是生长空间很有限时非常遗憾,甚至当场流泪。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乳房发育,也及时带孩子来看了。检查后,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刚刚开始发育,暂时不用药,注意观察。家长以为没事了,没再注意,过了一年,发现孩子的乳房已经接近成熟,一年的时间骨龄长了2-3岁。女孩第二性征发育通常最早是乳房开始长大。女孩乳房发育家长容易发现,多数孩子乳房发育初期感觉到乳房痛,会主动向家长表述,因此女孩发育容易早发现一些。男孩第二性征发育最早是睾丸开始长大。多数家长不注意男孩的睾丸发育,往往在孩子长小胡子、变声音后才想到孩子可能发育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发育一个时期了。男孩性早熟往往发现的比较晚。性早熟控制治疗开始的早、时间足够长,延迟发育、改善成年身高的效果好。近年来,第二性征发育有普遍提前趋势,家长要予以关注,并且要连续观察,及时带孩子就诊,避免失去控制治疗机会。不要让花儿开得太早,让孩子充分享受快乐的童年,健康地成长!本文系徐宝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年来,性早熟的孩子越来越多。小学3-4年级女孩乳房发育或来月经,男孩长小胡子、变声音的情况很常见,甚至有幼儿园的孩子来月经的。有家长说:性早熟使孩子过早地结束童年,还是一个孩子就要面对处理成人的事。多数家长在孩子发育前不关注孩子的发育,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总觉得孩子小,发育与他们无关,压根就没有想到孩子会发育。直到某一天,给孩子洗澡时发现女儿乳房长大了,或是儿子声音变了,大吃一惊,心里很紧张,甚至很恐惧,这才急急忙忙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好的方法控制治疗性早熟,但毕竟要用药物治疗,需要费用,家长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预防性早熟应当是第一位的事。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孩子的性早熟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也就是说没有特定的疾病,只是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即成人的正常性发育提前。近年来对发育提前的现象有很多观察与研究,这些资料表明,营养与性早熟有密切关系。动物性食物吃得过多,也就是说荤食过多,可以促使性早熟。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多,蛋白质进入动物体内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过多,可以启动发育。用富含氨基酸的饲料喂养动物,动物长得快,成熟得早,人类也是如此。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吃的动物多数是人工饲养,为了促使动物快速生长,饲料中往往添加激素,人类过多吃这些动物性食物,会摄入过量的激素,促使发育提前。微量元素锌可以增进食欲,同时也有促进发育的作用。一些营养性滋补品如:鸡胚、花粉、动物初乳、蜂王浆等,性腺激素、促性腺素激素含量比较高,如长期服用,可促使发育提前。近二十年来,我接诊了大量性早熟的孩子,他们绝大多数喜吃荤食。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总想让孩子营养好一些,在他们的理念中,鸡、鱼、肉、蛋、奶、虾、蟹、鳖、黄鳝、鸡汤、鱼汤、骨头汤等荤食营养好,于是从小让孩子多吃荤食,久而久之,孩子养成吃荤食的嗜好,他们无荤不餐,一斤虾或是一碗红烧排骨,一顿轻轻松松就吃掉了;渴了不喝水,奶当茶;不吃蔬菜,家长硬塞孩子吃,也只是吃一点点意思意思……。不少家长听邻居、朋友、同事说某种食品营养好,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都要买给孩子吃,随意补锌或吃滋补品的情况很普遍。家长看到孩子长得快,长得胖,心里很开心,殊不知第二性征发育在悄悄地进行着。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丰富足够的营养,但应当合理,营养够了就可以了,荤食过多或偏食对健康都不利。荤素搭配,多样化平衡营养才是真正的营养好!有关多样化平衡营养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本文系徐宝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出现不停挤眼、皱眉、清嗓子以及手足不由自主的快速运动时,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眼科、五官科、神经内科就诊,反复检查、治疗都没有效果,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故意捣蛋,给予严厉批评,结果是越说越厉害。其实是孩子得了抽动症。儿童抽动症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的、快速、反复、非节律性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音。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运动性抽动:常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眨眼被认为是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抽动发作有加重与缓解相互交替的过程。抽动累及部位可以沿头面部、颈部、肩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顺序发展,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发声性抽动:发声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哼声、吼叫声、吭吭声、尖叫声等。儿童抽动症发作时间持续数周至数月我们叫短暂性抽动障碍,超过一年以上叫慢性抽动障碍。大多数抽动症发生在2-15岁,男孩比女孩发病多。抽动症是怎么发生的小儿抽动症可能是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1、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受惊吓,情感激动,忧伤,儿童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生活中经历不愉快的事件等。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家长对小孩管教过严、不良家庭环境等。2、躯体疾病: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咽炎、眼睛结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而产生。水痘、各型脑炎、肝炎等各种感染后,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抽动的突然起病,因此本病又有伴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药源性因素:儿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或中枢兴奋剂者。3、行为模仿:有些孩子对别人的眨眼、抽动鼻子、清嗓子等行为很有兴趣,反复模仿而逐渐行为固定下来。4、遗传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要比没有者明显增高,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抽动症有什么危害孩子发生抽动症时,往往由于外表不雅观,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议论或讥笑。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家长的担心。其实轻度的抽动症是可以自然消失的,也不会留有后遗症,大可不必过于忧虑。对于严重的抽动症或慢性抽动症,则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出现多动、冲动、行为,有些孩子出现逃学及品行问题,甚至于形成人格障碍,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所以要及时治疗。得了抽动症如何治疗抽动症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首先要治疗躯体疾病,如对小儿沙眼、结膜炎、鼻炎、扁桃体炎等原发病。其次,家长要知道孩子出现的症状不是孩子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孩子,也不要总的为些唠唠叨叨,越说孩子越紧张,症状就越重。这个病不会使孩子变傻,也不会使孩子变为精神病。家长要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要给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适当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建议尽量不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电影或电视,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他极为反感的事情,如强迫练琴、超额的课外作业等等。当然,症状严重的孩子需医生帮助。本文系刘亦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年来人们对身高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个子矮,希望孩子能长高一些,但到底什么是矮小症,并不是很清楚。 人的身高、体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由于身高、体重随生活环境的变化有所改变,一般10年左右修订一次。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是2005年我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见下表。 人有高有矮,95%的人身高在正常范围,3%左右的人身高超常,也有3%左右的人达不到最低标准,这些人为矮小症。比如一个5周岁的男孩身高在103厘米以下,10周岁男孩身高在128厘米以下为矮小症,如果矮得很明显称为侏儒症。 目前来医院看个子矮的孩子很多不是矮小症,是属于偏矮,在正常范围的中下等或下等,或是在正常标准的最低水平。 造成孩子个子不高的原因很多,如何促使孩子长高将在其他文章中讨论。 矮小症
生长激素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长个子必不可少的激素,它是由位于脑底部的垂体产生的。由于某种原因如脑垂体发育不良等使生长激素产生不足,导致生长缓慢,结果造成身材矮小,这种身材矮小往往很严重,又称垂体性侏儒症。垂体性侏儒症也即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症有以下特点:1、生长缓慢,一年生长速度不到五厘米出生时正常,出生后不久生长逐渐减慢,学龄期每年生长速率不到五厘米,严重的只有2-3厘米。肢体匀称。2、身材矮小由于生长速度慢,日积月累,身高与同年龄孩子比差距越来越大,至少低于正常范围的最低数值,有的比正常孩子矮很多,表现为侏儒。身高正常标准请看另一篇文章“什么是矮小症”。3、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时骨骼长得慢,牙齿也长得慢,骨龄落后,一般要落后二年以上。有关骨龄的知识请看另一篇文章:“看身高为什么都要计算骨龄?”4、二种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水平低生长激素的分泌是波浪式的,一高一低,夜间最高。为了能够准确了解生长激素的水平,检验时给孩子用药,刺激垂体把生长激素分泌出来。由于一种激发试验可能有误差,一般做二种试验。生长激素最高一次小于5ng/ml为完全缺乏;大于5ng/m小于10ng/ml为部分性缺乏。化验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时候化验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在做生长激素缺乏的垂体性侏儒症诊断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凡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症都必需具备前面的三个条件。生长激素缺乏的垂体性侏儒必需打生长激素,一般要用五到六年时间,多数都能达到正常身高。生长激素完全缺乏的垂体性侏儒如果不治疗,成年身高不过140厘米左右。
最近在网上看到多篇关于便秘,解大便困难的咨询,特地 写了这篇短文,希望能给家长有所帮助。 几天不解大便;大便干结象羊粪蛋;或是又硬又粗,肛门被撑破,孩子解大便时非常痛苦甚至恐惧,家长也十分担忧紧张。为什么孩子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如何预防? 人排大便是因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很多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纤维及残渣等,当这些残渣在结肠内积聚到一定量的时候,撑开肠子,刺激肠壁,引起结肠发生快速的长距离蠕动,把粪便推入到直肠,直肠被撑开,肠壁受到刺激,于是引起排便。也就是说,要解大便,必须肠内有足够量的食物残渣,才能引起需要解大便的感觉,如果大便不能及时排掉,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长,水份被吸收掉,大便就干结。 孩子便秘或大便干结主要原因是食物结构不合理。很多家长总以为鸡,鱼,肉,蛋,奶,骨头汤,鸡汤营养好,长期让孩子以荤食为主,很少吃粮食和素菜。荤食热量高纤维少,残渣体积小,不容易引起排便感觉,大便在肠道停留时间长,水分被吸收掉,所以大便干结,便秘;蔬菜粮食含热量少,体积大,残渣多,容易刺激肠道蠕动排便。要想孩子大便通畅,必须荤素搭配,主食副食比例合理。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通便,给孩子多喝水,水在肠道被吸收从尿排走,不能软化大便;有的给孩子吃蜂蜜 ,孩子肠液丰富,不需要润肠,蜂蜜起不到排便作用。
目前诊断性早熟的年龄是女孩八岁,男孩九岁前开始性发育为性早熟。性发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具体年龄是统计学根据对整个人群性发育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出的数字,它是一个标志性数字,不是绝对数字,十年二十年前中国人性发育普遍比现在要迟。 性早熟需要干预治疗,那些八,九岁的孩子要不要干预治疗?来医院看性早熟的孩子有一大批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八岁后开始发育的,有的是八岁前就开始发育了,只不过家长没有注意到。性早熟对孩子确有一些影响,应该是早发现早干预好,到了八九十来岁还要不要干预治疗这对于家长和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些孩子是否治疗与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期望值有很大关系,当然发育早也给孩子带来很多麻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长高些,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来月经太早而希望治疗,但也不是想要治疗就治疗,要考虑治疗的效果。如果以改善身高为目的,目前认为女孩骨龄在十一岁半以内,男孩骨龄在十二岁半以内可以治疗,因为骨龄太大治疗对于改善身高的效果差。对于这些孩子的治疗中药一般效果不好,通常需要用针剂,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曲普瑞林,亮丙瑞林,一般需要治疗二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控制乳房和月经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