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周中和:以下建议仅供参考:并且所有药物同时服用,10天后再回复是否有效。1.黛立新 1片 口服 2/日,早8点及中午12时各一次;2.佐匹克隆 7.5mg 睡前半小时与一杯牛奶同时服用;3.百乐眠 4粒 口服 2/日,早晚各一次;4.艾地苯醌 1粒 3/日。
神经衰弱(该病名其实已经不再提了,多数被抑郁症替代,但许多患者可以接受神经衰弱的诊断及治疗,却不能接受抑郁症的诊治,故本文仍按神经衰弱表述)是由于大脑长期过度紧张而造成大脑的兴奋与抑制机能失调,属于神经官能症。本症在女性及青少年中多见。不少青少年由于对工作与学习负担过重,亲人死亡,生活挫折,人际矛盾等不能正确对待、认识,长期的心理冲突、压抑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脑机体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神经衰弱。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失眠、乏力、抑郁寡欢。患病少年往往还有种种身体的不适症状,而且拖延成慢性,时轻时重,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神经衰弱主要有以下五大类症状: (1)易兴奋 学习、交谈、文娱活动都引起精神兴奋,不能控制。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的强光、噪音和拥挤尤其敏感,往往因为一点小刺激而惊恐得心跳、冒汗,常因此莫名其妙迁怒于别人,但吵完后很快又感到内疚、自责。 (2)易疲劳 看书、读书时间稍久就感到头痛、头昏和脑子发木。看书时抓不住中心意思,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也明显下降。患病少年有时想拼命努力,有时甚至用冷水浇头、喝咖啡和浓茶等方式试图集中注意力,但明显力不从心。 (3)易头痛 头痛表现为紧张性头痛,即学习时往往加重,休息后明显减轻。而痛,则大多无固定部位,有时颈部有发僵感,有时则像被重物击中过,昏昏沉沉,有时则像戴了“紧箍咒”,但一般还是能忍受,睡后起来显著减轻。 (4)易失眠 主要是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难再入睡。常作梦多且大多是恶梦,所以睡不好,睡了也不解乏。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大多有厌食、月经不调、心慌、心跳、血压偏高或偏低等症状表现。 具体到个体,症状表现各种各样,有轻有重,通常上述2和3两项为主要症状。 那么,神经衰弱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于青少年而言,神经衰弱的关键引发原因是学习疲劳,用脑过度而休息恢复不好。同时与学习方法不当,心理负担有很大关系。 对于女性而言,社会、家庭压力是主要诱因,自我心胸狭小(很多人不一定承认),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喜欢患得患失的女性已发病。 在过重的学习、生活负担下,连续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造成持续的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有些少年志气高,在学习上敢迎难而上,但实际上负担和难度都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常难以完成自己给自己规定的任务,由此加大思想负担;有些少年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学习和放松的重要性,加快疲劳产生;还有的少年学习内容安排杂乱,一会儿想起这门,一会儿又匆忙开始另一门,短时内紧张刺激过大,很快造成用脑过度;另有少年是在家庭和学校压力下被迫学习,兴趣不大,但又不得不去完成,心理压力重,怨气大,也是造成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患病少年通常在性格和情绪发展方面存在弱点,比如比较主观、任性、急躁、过于要强;还有的人比较自卑、多疑和懦弱、内向。 神经衰弱的自我调节 (1)通过心理咨询,减轻心理负担,坚定治愈本病的信心。 (2)通过呼吸控制法加以调节。呼吸法有: ①深呼吸法,做到深长缓慢,腹部上下起伏,注意体会呼吸时的声音和躯体越来越松弛的感觉。 ②叹气法,站立或坐着深叹一口气,然后让新鲜空气自然地进入肺部。 ③拍打呼吸法,直立,两手自然垂直,慢吸气,后用两手指尖或手掌轻敲打胸部各部位,呼气时适当用力一点一点间歇地吐。 ④交替呼吸法,即堵住一侧鼻孔吸气,换堵一侧呼气,反复10-30次。 (3)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自我调节。比如在睡前,主要通过言语暗示,放松身体各部位。注意切勿速度过快或漫不经心。催眠的暗示语可以是:“我的全身轻松了,困乏了……我的全身都充满了倦意,手脚已无力动了,我很想睡了……我的眼睛已睁不开了,我真想闭上眼睡一觉了……我很快就会睡着了……浓浓的睡意笼罩了我,我要睡了,要深深地睡一觉了……我要睡了,我马上就要熟睡了……”注意千万别去想这暗示语是否有道理或有作用,只要跟着做就行了。 (4)音乐治疗。根据自己的症状情况和条件,选用一些古典式轻音乐曲,或清晨,或下午作业疲劳时,或入睡前,边休息边听听轻音乐(尽量不要用迪斯科之类乐曲),常有消除疲劳和紧张,减轻心理压力及娱乐身心等一举多得之效。需要提醒的是,听音乐时间要合理,不要过长,同时音量也不要过重,否则,恰得其反。 求助于医生 神经衰弱患者最大的问题是,疑心较重,经常乱投医,急于求成,不能坚持治疗,造成病情继续加重。凡怀疑有神经衰弱可能的患者,应到正规的精神或神经科就诊,忌讳随便买药、随便从众用药。
脑梗死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三高“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脑梗死即给患者本身带来重创,同时也会给家人带来极大的负担。最新研究表明超过90%的脑卒中是由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所致,超过75%的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控制代谢和行为风险因素来减少其发生。因此,脑梗死的预防贵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如下因素,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脑梗死的出现: 1. 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形成狭窄以及斑块,进而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梗死的发生。最新指南推荐: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 对于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 或舒张压80~89 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积极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对于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需低盐、低脂饮食,三月后效果不明显,则需要服用降压药物。 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
现今推拿按摩风行,长期伏案工作的“低头族”们喜欢去按摩颈肩放松一下,但是按摩颈部用力过大不仅可能损伤颈椎,也可能损伤颈部动脉,形成颈动脉夹层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那么什么是颈动脉夹层呢? 正常动脉管壁分三层,颈部用力按摩或遭受暴力外伤可能损伤血管内-中膜,血液从病损处中膜层涌入使管壁剥离向远端延伸扩展形成假腔,越来越多的血液涌入假腔形成壁内血肿,血肿向内压迫管腔导致血管狭窄。 如图所见,颈部走形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是给脑组织供血的主要动脉,颈部外伤后损伤这两根动脉导致血管狭窄会直接引起远端脑组织缺血坏死,就是“脑梗死”,所以脑梗死并不一定只有老年人患病,许多年轻人也会发病,这时我们就要仔细询问病史查出患病原因,以降低再发风险。 我做颈动脉超声工作至今已经遇到2例这样的患者,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正值壮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近期颈部按摩后脖子肿痛,数天后出现头晕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发现脑梗死。 患者男,42岁,因“头晕伴吞咽困难6天”入院,既往体健,查头磁共振提示左侧延髓外侧梗死(箭头处)。 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前我简单询问了该患者的症状,推测应该是椎动脉出现了问题,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颈部其他动脉都正常,只有左侧椎动脉从颈段至椎间隙段全程可见附壁血栓,导致管腔多处中-重度的狭窄,这是怎么回事?追问病史患者近期有过颈部按摩史,按摩后自觉颈部疼痛,几天后就出现上述症状,因此考虑可能是按摩外伤后导致左侧椎动脉夹层,假腔里的血凝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最后椎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相应症状。后来该患者进一步做了血管造影(DSA)还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也有重度狭窄,考虑夹层可能。 患者女,42岁,因“头晕伴视物旋转,言语笨拙5天”入院,既往体健,外院查头磁共振提示右侧小脑急性梗死。同样查颈动脉超声发现除右侧椎动脉闭塞外其他动脉都正常,近期颈部按摩史,脖子肿痛几天后出现症状。 这两个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期口服药物预防再发,在壮年正是家庭支柱时患病,不仅自身受苦而且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特此撰文科普一下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病病因筛查的重要性,也温馨提示一下喜欢按摩的朋友多小心一些,尽量避免颈部按摩过猛,这种事故虽然不多见,但是摊谁身上都追悔莫及吧。欢迎关注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提个醒儿。如果有相关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咨询!
推荐强度、证据级别标准中外有别各国指南采用的推荐和证据级别不一致,阅读指南或共识时应注意其间的差异,真正理解各类推荐级别的背景和含义。同样,国内不同共识、指南的推荐和证据级别标准也不一致。“中国共识”采用《中国脑血管病指南2010版》的推荐和证据级别,与美国指南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共识”的推荐强度从Ⅰ ~ Ⅳ级依次递减,而“美国指南”Ⅲ级推荐为反对使用的推荐,读者应予以区分。“中国共识”采用中国脑血管病指南2010 版的推荐及证据级别☆ 推荐强度(分4 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Ⅰ 级,基于A 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Ⅱ 级,基于B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A 级,基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 分析或系统评价,多项RCT 或1 个样本量足够的RCT。B 级,至少1 个较高质量的RCT。C 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D 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中国更需巩固静脉溶栓地位“中国共识”未涉及动脉溶栓、尿激酶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主要考虑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证据最充分的治疗,应用范围最广,加上近年有新的大型临床研究发表,补充了新证据。国内在静脉溶栓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的空间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共识性意见,作为我国指南的补充。同时,动脉溶栓、尿激酶静脉溶栓并无新证据出现,而最新研究提示血管内治疗并不优于rt-PA 静脉溶栓。因此,“美国指南”依然强调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不能延误rt-PA静脉溶栓(如果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而静脉rt-PA 溶栓目前仍然是唯一FDA 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法,尿激酶等其他非rt-PA 的溶栓药不推荐常规用于临床。关键问题求同存异“中国共识”推荐共9 点,其中基于多模式影像学技术扩大溶栓时间窗、rt-PA 静脉溶栓剂量和血压/ 血糖控制的推荐与“美国指南”完全一致,其余各推荐也与“美国指南”基本一致,但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完全一致的推荐☆ 基于多模式影像学技术扩大时间窗(4.5~9 h)的rt-PA溶栓尚需进一步研究证据,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探索性研究(Ⅳ,D)。☆ rt-PA 静脉溶栓的推荐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总量的10% 在1 min内经静脉推注,剩余90% 以输液泵静点,持续1 h 以上(Ⅰ,A)。☆ 溶栓患者应控制血压和血糖。溶栓前后血压应控制在185/110 mm Hg 以下(Ⅱ,B); 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2010 版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指南(Ⅳ,D)。○1公众和病患教育“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观点基本一致。但是“美国指南”推荐更为积极,如疑诊卒中的患者应被转运到具有救治急性卒中能力的中心(acutestroke-ready hospital,ASRH);医疗机构须经卒中中心认证,分为初级和高级;对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给出明确推荐,特别是将患者达到急诊至溶栓时间(DNT)<60 min 新增为最高级别推荐(Ⅰ)。“中国共识”推荐☆ rt-PA 静脉溶栓应在有条件的医院、由经规范培训的专科医生按照指南进行(Ⅱ,B)。☆ 建议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整合院前急救体系,鼓励患者或市民使用“120”急救系统,鼓励患者及急救人员使用简易卒中筛查量表,减少院前延误;医疗中心应建立院内卒中规范急诊管理体系,对于时间窗内到达医院的患者,启动基于临床和平扫CT 选择适宜rt-PA 静脉溶栓患者,避免其他盲目检查,尽量缩短获得基本检验和CT 结果的时间,最终尽可能使DNT < 60 min(Ⅲ,C)。○2静脉溶栓时间窗“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均用Ⅰ级推荐将溶栓时间窗从经典的3 h 延长至4.5 h。但“美国指南”按照ECASS-3 研究,提出以下患者在发病3~4.5 h 行溶栓需进一步评价获益和风险:年龄>80岁,发病前使用口服抗凝剂(无论INR 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5 分;影像学证据显示缺血损伤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既往有糖尿病合并卒中史。“中国共识”在推荐意见时没有明确指出这些特例,而是采用“符合适应证”作为限定。对于年龄>80 岁患者的rt-PA静脉溶栓,“中国共识”给出了明确的积极溶栓推荐,背景描述也明确指出,其效益主要来自于<3 h 时间窗亚组。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事实上针对3 h 时间窗内的rt-PA 静脉溶栓推荐没有年龄上限,不应受药物说明书年龄上限的制约。○3影像学检查“中国共识”强调基于早期CT 平扫选择适宜溶栓患者,而“美国指南”推荐CT 平扫和磁共振成像(MRI)二者均可作为确定溶栓前的影像学检查,但依然强调CT 平扫对绝大多数患者是适合的;应尽量减少院内延误,要求获得MRI 或CT 结果的时间一致,即从患者到达急诊至获得影像学结果的时间应<45 min。在中国多数医院,MRI 会导致院内延误明显增加,因此“中国共识”提倡优先考虑CT 平扫作为筛查溶栓患者的影像学手段,同时应避免等待影像专科医生发书面报告带来的额外院内延误。“美国指南”明确推荐对急诊影像结果的解读由“有阅读CT 和MR 脑实质影像经验的医生”来完成,未特指影像专科医生。影像学早期脑梗死征象可能是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因素。但是不同研究对于早期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定义不一,采用的方法和判定标准不一,这些患者虽然相对预后较差,但依然可能从溶栓治疗获益。“美国指南”明确指出,CT显示低密度超过1/3 大脑中动脉供血的患者应视为溶栓禁忌,但CT提示脑梗死的其他早期影像学改变(无论程度)者则并不是溶栓禁忌。“中国共识”只提出了“影像学呈现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征象时,溶栓需谨慎”的推荐。这一点上,“美国指南”虽然要更加明确和具体化,但应该注意,当CT 呈现除广泛低密度灶之外的其他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影像学改变(例如脑室受压、脑沟明显变浅)时溶栓效益/风险比显著下降,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所以“溶栓需谨慎”的描述是必要的。“中国共识”推荐☆ 严重卒中、NIHSS > 25分或或影像学显示早期大面积脑梗死证据,溶栓需谨慎(Ⅲ,C)。○4特殊适应证人群对于时间窗内小卒中和快速好转的患者,“中国共识”和“美国指南”一致认为可以考虑rt-PA静脉溶栓,由于研究证据不多,因此推荐和证据级别均不高。此外,对3 个月内接受大手术、近期心肌梗死患者,“美国指南”提出在综合评价出血的风险后可以考虑溶栓,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5溶栓后出血转换国内目前对房颤患者是否需溶栓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对溶栓后出血转换存在过分担心和不恰当的干预,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也存在溶栓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国共识”结合国内现状,针对上述几个特殊问题,提出明确推荐意见,主要是希望借此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国内rt-PA 静脉溶栓。此外,“美国指南”明确指出,伴有癫痫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症状不是癫痫所致)是rt-PA静脉溶栓适应证,而“中国共识”在这方面没有具体说明。“中国共识”推荐☆ 溶栓后24 h 内症状加重者,应首先通过影像学确定有无自发性脑出血(Ⅰ,A)。☆ 影像学发现的无症状性或出血性梗死无需特殊干预,应遵循指南在溶栓后24 h 常规启动并维持抗血小板治疗(Ⅰ,A);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或脑实质血肿形成,应暂缓使用或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并积极控制血压,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Ⅳ,D)。☆ 对于溶栓后非出血原因导致的症状恶化或好转后再加重,应通过临床、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尽可能明确原因,采取针对干预(Ⅳ,D)。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局部的异常膨出或扩张,主要因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常被医生形象地比喻为“车胎鼓包”了。 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均是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常不知不觉地生长出来,症状并不典型,患者甚至可能没有任何感觉。然而,这就像在大脑里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一旦破裂出血相当危险,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根据有无出血,颅内动脉瘤一般可分为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两类。而治疗的重点就是防止出血与再出血,就像拆除炸弹一样,避免其引发脑血管“爆炸”。目前有两种工具可以“拆弹”:一是通过血管内介入的方法,用弹簧圈栓塞技术把动脉瘤瘤腔进行致密填塞,使之不能出血;二是采用开颅手术的方法,从血管外面夹闭动脉瘤,使之和血管隔离,从而不再出血。诊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日常生活中,要想避免给大脑“埋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关键的。工作生活中要劳逸结合,尽量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长期精神紧张等,远离烟酒等刺激性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
疾病知识篇您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做菜刚放了盐却不记得,又放了一遍 忘记朋友、家人的名字 去买菜,却不会算账,经常被小贩多收钱 词不达意,明明想说“东”,说出来的却是“西”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 出门了,却不记得家在那里?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AD)? 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是一位德国医生,1906年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例AD病人 该病人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刚放的东西就忘了;语言障碍,听不懂话;在家门口迷路;疑心,怀疑爱人有外遇,有被害妄想,尖叫。死后解剖发现病人的脑内有异常的蛋白质成分沉积,与同龄人的脑相比,属于不正常的变化,这是一种疾病的表现 后来医学界以这位德国医生的名字命名该病为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一种渐进性的大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也称为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危险因素 年龄(>60岁) 女性 遗传(基因) 高胆固醇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糖尿病 头部外伤 心理应激 高血压 吸烟阿尔茨海默病如何诊断? 如果有人怀疑患上了AD,应及早至医院的专业科室就诊,以明确诊断,如神经科、老年精神科、记忆障碍门诊等 医生通常会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诊断:– 询问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过去所患的疾病、以及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记忆能力的测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力、计算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检查– 血、尿、或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脑影像学扫描检查诊断常需要的检查以下检查将有助于AD的诊断,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痴呆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清B12 浓度、梅毒和AIDS等 神经心理学:认知能力的检测,如MMSE、画钟试验等 影像学检查:如CT、MRI脑部扫描 其他可能需要的检查:如脑脊液检查、脑电图、SPECT、PET、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目前尚没有能够治愈AD的药物 但AD是可以治疗的:研究表明选择正确的药物及早治疗,配合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或有效延缓脑功能的衰退,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看护者的负担,并推迟患者进入护理机构进行看护的时间 同时,树立正确的治疗期望也是重要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根据作用机制,治疗药物可分为两类,根据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单药或两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合并使用– 胆碱酯酶抑制剂类(ChEI)– 美金刚 选择治疗药物,应当充分权衡治疗的获益和药物的安全性 非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补充:早期鼓励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尽量维持其生活自理能力,延缓脑功能的衰退速度推荐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体格锻炼– 如能耐受,首选有氧活动– 强度较低的活动,如太极,有助于增进体力和平衡协调能力 认知治疗– 参加认知训练和康复、记忆康复的项目 一般性的娱乐活动– 艺术、书法、社会活动和个人爱好等 参加支持性的组织,并且持之以恒 改善睡眠质量 个体化的提高独立能力的训练,如使用手机、收发e-mail 如果可能,利用电子设备提醒或监测应对阿尔茨海默病 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合理安排看护时间 尽量简化日常生活和居住的空间 充分考虑家里的安全问题,消除能导致危险的情况(如添加扶手和门锁) 如果病人感到悲伤或愤怒,转移注意力和寻求快乐 保持积极的社交和身心健康 给病人带上辨识身份的标识 如果病人的症状加重,或者有关治疗药物和身体健康的问题,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应对阿尔茨海默病不要: 忽略看护者自身的需求 不要假设某个人患有该病,因为导致痴呆的原因有很多 除非是必须的,请不要轻易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正确认识看护工作 超过70%的患者在家里得到看护者的照顾 看护人员会有相当程度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看护人员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小结 AD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人力负担,AD需要社会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逐渐加重,病人将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照料 需要记住的是,导致这种变化的是疾病本身,而不是患者本人,痴呆病人也需要有尊严的生活!Thanks
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根据头痛部位、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等临床症状,常分为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型头痛。根据不同分型,治疗办法也不同。例如偏头痛首先曲坦类药物,预防以钙离子拮抗剂、心得安和抗癫痫药物等;而丛集型头痛则主要选择锂剂、强的松和曲坦类药物;而紧张型头痛则以抗抑郁药为主。因而正确诊断很重要。但是有部分患者未有及时有效治疗或规范治疗后,仍可能会转化为慢性头痛。慢性每日头痛,是指头痛频繁发作每月超过15天,每天头痛持续4小时以上。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每月头痛超过15天而没有器质性或系统性疾病。目前对于慢性头痛治疗上以中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焦虑抑郁药为主。而最新的指南及证据表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优点为注射方便、效果好,安全无副作用等。目前我科开展的证据证明,大约70-80%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几乎每个人一生中均会有头痛发生。头痛主要是由于头部的血管、神经、脑膜等对疼痛敏感的组织受到刺激引起的。由紧张、疲劳、饮酒等原因造成的头痛经过休息之后可自然消退。头痛是脑在痛吗头痛并不是脑在痛。脑出了问题可以引起疼痛,但是脑本身感觉不到痛。脑记录来自全身各个部位的疼痛,本身却缺乏可以检测痛觉、传导痛觉的感觉神经。头部的各种组织、血管和膜的内部和周围都有感觉神经,我们平时所说的头痛是指头的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后脑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头痛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钻痛、钝痛、胀痛、跳痛、针刺样痛、刀割样痛、炸裂样痛、紧箍样痛等等,总之,头痛是一种信号,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头痛,因此又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其他疾病要发生的信号。这种信号可能是一个良性信号,如思虑过度的头痛、工作疲劳的头痛、伤风感冒的头痛,它提醒人们要适当休息;也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如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哪些环境因素易引起头痛 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也很复杂。大多数病人来看医生时会谈到各种各样的原因,除了某些气质性疾病,如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病、颈椎病等以外,更多谈到的是某些外在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已经被看作头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引起头痛的常见环境因素有天气变化:太阳强光照射、吹风、寒冷刺激等可诱发头痛。有我国,春夏季节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秋冬季,这可能和温度高有关。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诱发头痛的因素,如生活无规律、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大、用脑过度,均易出现头痛。另外,有些人沾染一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也可诱发头痛。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有些特殊职业及工作环境更易引起头痛。如脑力工作者,长时间思考问题,精神过度紧张,易发生头痛。另外,环境中噪音高、光线过强、异味刺激等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头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某些特殊食物如巧克力、酒精饮料、冷饮等食用过多,也会诱发头痛。还有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不安定、生活缺乏保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造成人们精神上长期压抑、紧张、忧虑而诱发头痛。注意避免这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头痛的发生率就会降低。持续头痛怎么办? 头痛是神经科最常见、最普通的症状,常由各种原因所致,如血压高或血压低;脑部血管痉挛;颈椎疾病;血液粘稠;颅内占位;颅内炎症等。一般的头痛,常表现为发作性,经过治疗可缓解。对于持续性头痛或从来没有过的急性头痛建议到医院神经科就诊,明确头痛病因。最常见的头痛有三种,分别为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及神经痛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属于复发性的头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日,典型症状是压迫紧绷的感觉,头痛发生的位置在头的两侧,在门诊个案中高达90%属于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症状为,头颈部的肌肉过于紧绷,疼痛不会因为身体活动而加剧,也不会有恶心的现象,但会有畏光或怕吵的症状,有时也会有头晕的症状;紧张性头痛确实的机转仍不清楚,可能因精神或肉体因素,所引发不自主肌肉紧缩,纯粹的心理因素为另一重要因素;而不良的工作姿势、职业的特性、运动不足、睡眠品质不良、个性特质也是可能的因素。记者、电脑工作者、秘书、裁缝、司机及情绪不容易放松的人,较易有紧张性头痛的问题。除了药物及情绪治疗外,热敷、肩颈部运动,也有帮助。 偏头痛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无预兆性偏头痛:通常是单侧性、搏动性、反覆性发生,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常伴随有恶心、畏光、怕吵,每次持续4至72小时。 二预兆性偏头痛(也叫典型的偏头痛):反覆性发生且发生头痛前会有预兆性,预兆性症状通常在5至20分钟内逐渐产生,一般持续不会超过60分钟,视觉性预兆是最常见的预兆性症状,像是眼冒金星等,其它预兆还有半身感觉异常、言语障碍、或偏瘫的现象,头痛约持续4至72小时,同时有恶心及畏光的现象。 神经痛性头痛为后颈部的大枕神经痛,疼痛像是被电击般的痛法,发作严重时,病患会痛的坐立不安、无法入眠,而且吃任何止痛药,都无法有效疏解。饮食型临床发现,有些偏头痛是由饮食引起的。因为食物里的某些物质能改变大脑中的化学成分,使血管发生异常变化,刺激神经末梢。女性天生容易受到美食的诱惑,这也是偏头痛更钟爱女性的原因之一。 饮食所致偏头痛的解决方法: · 少吃熟肉制品,如各种火腿肠、罐头、冷藏食品等。因为在这些食品中,味精、阿斯巴甜、亚硝酸盐等含量较高,它们有诱发偏头痛的作用。另外,陈年奶酪、腌制食品、咸鱼也容易引起偏头痛。 多吃富镁食物。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血液中镁的含量极低。因此,偏头痛患者多吃些富镁食物,如豆类、香蕉、海产品、坚果;非柑橘类水果如无花果;绿色蔬菜,特别是青花菜、菠菜等有助于减少或减轻偏头痛。特别注意:头痛有时是身体发出的警讯,不明的头痛,应该立即看医师,接受问诊,找出确实的病因;当头痛同时伴随有颈部僵硬、发烧的症状;或者头痛是突发性的剧烈疼痛,像是前一秒钟还没事,下一秒钟就痛的很厉害,且伴随有恶吐、颈部僵硬、意识昏迷;或头痛时有肢体偏瘫、无力、呕吐,不仅要看医师,而且要快快看医师,前者可能是脑膜炎,后者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年轻人),最后一种可能是颅内出血。另一种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慢性硬脑膜下积血所引起的头痛,它的症状有如千面女郎般多变,若老人家有脑部外伤,或甚至只是不小心跌倒、头部被车门甚至是自家门、床头撞到一下,三个月内,若有头痛、肢体偏瘫、痴呆、不平衡等异常现象,都可能是罹患慢性硬脑膜下积血的症状,应尽速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晕厥是指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导致的一过性意识障碍,数秒或数十秒即可恢复。由于患者发病突然,家属或旁人往往手足无措,送往医院后患者往往完全恢复,各种检查都没有异常,医生诊断证据太少,往往多次发病也无法找到病因。 目击者取得的第一手资料非常有助于诊断。一、发作时的情况 例如,发作时的脸色是否苍白、呼吸节律、脉搏搏动快慢、是否不齐,瞳孔有无改变、眼球是否上翻,有无抽搐、跌伤、尿便失禁以及发作前后的表现等。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发生,有无诱因,有无精神因素,与排便、咳嗽有无关系以及发作开始时的体位。 低血糖、过度换气、癔病、高血压以及心源性晕厥的发作与体位无关。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则发生在由卧位或蹲位起立后的短时间内。晕厥于数秒中内突然发生,可能为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心动过速等。数分钟内逐渐发生则应考虑癔病及低血糖性晕厥。二、发作的时间和频率 发作时间超过数分钟提示低血糖、癔病、过度换气。一天内发作数次应考虑心脏疾病伴心律失常。三、伴随症状 发作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等表现,主要见于血糖过低。伴有显著四肢抽动者,最常见于癫痫,也可见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颤或心脏停搏。如伴有不规则抽动或全身痉挛而又无意识丧失或脑电图改变者,常见于癔病。呼吸缓慢带鼾声见于脑源性晕厥。出现神经系统体征者也须考虑到脑部病变。